微课(高中语文精品微课)-高中课件精选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饮马长城窟行ppt精品课件5(微课)

【高中语文】饮马长城窟行ppt精品课件5(微课)
饮 马 长 城 窟 行
“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 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 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 常合称“歌行体”。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旧题。相 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 此而来。
饮(yì n)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 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微课-《定风波》课件

微课-《定风波》课件

上阕:细节见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 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轻 任
眼前无俗物,
多病也身轻。
——杜甫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
上半阙可见作者修养有 素,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 动摇的精神。
——刘永济
下阕:感悟见情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
. 思考:
. ①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 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 ②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 什么深刻含义?
. ③“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 仅指自然界的风雨? “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
. ②“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 “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 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 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
谈笑于死生之际。
——《 与李公择》
下半阙则显示出其 对于人生经验之深刻体验, 而表现出忧乐两忘之胸怀。
赏析《定风波》的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四第五课
10/12/2023
定风波
苏轼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 遥怜北户吴兴守, 诟辱通宵不忍闻。
被贬黄州
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

高中语文微课优秀课件-苏轼的跌宕人生

高中语文微课优秀课件-苏轼的跌宕人生

自古以来,语文章之妙,广备众体,出奇无穷者,唯东坡一人。 ——(宋)吕本中《童蒙诗训》
谁题佳句到幽都,逢著胡儿向大苏。 ——(宋)张舜中《渑水燕谈录》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故人问大苏。 ——(宋)苏辙《坚瓠集》
令人叹惋的一生
——
( 宋 ) 苏 轼 《 自 题 金 山 画 像 》
被贬黄州,年四十五,谪居六年。 被贬惠州,年五十九,谪居三年。 被贬儋州,年六十二,谪居三年。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的跌宕人生
2020/5/13
令人羡慕的一生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题 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阔 ,题西林壁清来自苏轼新 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杭州太守任,浚治运河,筑西湖堤,灭蝗灾,息强盗; 徐州任上,抗洪筑城,与民同抗盗贼; 颍州任上,弓箭入户,整饬军政,赈济灾民; 首创监狱医师制度 在武昌,上书太守要求禁杀婴儿,尤其是女婴。成立救儿会, 救活婴儿数千人。; 在惠州,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西两座铁索桥; 在惠州、儋州等地打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问题; 在儋州,传学与海南学子,其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 一个进 士。
令人敬佩的一生
谢谢观赏
道坚“ 、、四 李秦学 廌观士 。、”
晁、 补“ 之六 、君 张子 耒” 、: 陈黄 师庭
任职中央政府: 吏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 学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任职地方政府: 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登州 知州、杭州知州、颍州知州、扬州知州、 定州知州。

高一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高一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20页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 个十里二十里。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 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 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 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虎女——知道刘四爷 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所以吓住了 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 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爽快, 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 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普通。人和厂成了洋车界 权威。
第15页
讲到此处,不禁想起,那不著名氏一首千古绝唱 《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 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诗人许浑,也 正是在西风残照里,因见汉阙秦陵之类而引发了感 怀。
咸阳本是秦汉两代故都,旧时禁苑,当日深宫,而 今只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鸟,不识兴亡, 翻如凭吊。“万里”之愁乎?“万古”之愁乎?
第1页
第2页
单元理念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从古今中外选了三 篇小说。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生活多个层面, 现有展示中国古代大家族生活,也有表现当 代中国妇女命运;现有塑造当代西方硬汉形 象,也有表现中国当代年轻人对现实复杂感 受。从格调和表现手法上看,有现实主义, 也有当代派。可谓色彩纷呈,编者意图在于 向同学们展现一个丰富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在拓展同学们生活视野同时,提升同学们语 文素养。
第12页
话说诗人正在凭栏送目,远想慨然,——也 不知过了多久,忽见一片云生,暮色顿至; 那一轮平西红日,已然渐薄溪山,——不一 时,已经隐隐挨近西边寺阁了,——据诗人 自己在句下注明:“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 阁。”形势了然。却说云生日落,片刻之间, “天地异色”,那境界已然变了,谁知紧接一 阵凉风,吹来城上,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 空落落,萧然凛然。诗人凭着“生活经验”, 知道这风是雨先导,风已飒然,雨势迫在眉 睫了。

高中语文教师微课比赛课件ppt

高中语文教师微课比赛课件ppt

蓬勃 希望、生命
象征 向阳 自由、光明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关于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 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 概念、思想和情感。 象征手法的古源: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 “比”、“兴”。
关于象征手法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茅盾的 《白杨礼赞》、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文章描写的对象不同,语言的风格各异, 而且有白话,有文言,但却具有一个共同 的地方,即作者都不是单纯地赞美松树、 白杨、翠竹、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 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 说明某项事理。
朝原来的方向。 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 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绿”的特点 蓬勃、向阳、固执
时代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 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 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 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 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于是写下 了《囚绿记》(抗战前期1938年)。
囚绿记 陆蠡
“绿”在这里到底是什么?
找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 作者笔下绿的特点,注意找出直接写 “常春藤”的句段。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 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 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快。
作业
1、思考象征手法和比喻 修辞的区别 2、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 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
谢谢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 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高中语文PPT课件荷塘月色微课

高中语文PPT课件荷塘月色微课

听《荷塘月色》 歌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情绪?
文体: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情景交融
品读全文 随文入境
一、以景为线,找出作者的游踪
家门 出家门 小路 四周
荷塘
四周 小路
进家门
荷塘
二、在每一处地方,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怎样 的心情?
出家门
小路
荷塘
叶、花:幽美 月光:梦幻
四周
进家门
小路:幽僻阴森 树:翁郁 月光:淡淡的
树:朦胧 “我什么也没有”
淡淡的哀愁 颇不宁静 寻找 宁静
淡淡的喜悦
暂得 宁静
失落、孤寂 不再 宁静
情 景 交 融
颇不宁静
游踪、感情两条线,情景交融:
家门 颇不宁静
四周 不再宁静
小路 寻找宁静 暂得宁静 荷塘
作业:请在4、5、6段中找出你喜 欢的句子鉴赏,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高中语文教学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隔膜。61.参通骖。
第13页
必修5
<15>陈情表
6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通 ,含义:

6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通 ,含义:

<16>段太尉逸事状
64.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通 ,含义: 。
65.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通 ,含义:

66.太尉判状,辞甚巽
通 ,含义:

67.宗元出入岐周邠斄间
通 ,含义:
第10页
必修4
<14>孔孟两章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含义:

3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含义:

39.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通 ,含义:

<15>劝学
40.木直中绳,輮认为轮
通 ,含义:

4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4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含义:

4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寄欧阳舍人书
87.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通 ,含义: 。
88.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
通 ,含义:

89.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认为也
通 ,含义: 。
82.粤通越。83.志通识,标志,标识。84.常通尝,曾经。85.佚通逸, 安逸。86.阳通佯,假装。87.见通现,显现,表彰。88.材通才,才 学。89.畜通蓄,积蓄,富于。
。 第14页
必修5
62.闵通悯,这里指所忧愁事。 63.零丁通伶仃,孤独样子。 64.嗛通慊,满足,快意。 65.椎通槌,打。 66.巽通逊,谦恭。 67.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68.太通太。 69.参通三。 70.辟通避,躲避。 71.庸通用。 72.弟通悌,合乎做弟弟道理。 73.寘通置,安置。 74.阙通掘,挖掘。

14-2《荷塘月色》微课课件15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4-2《荷塘月色》微课课件15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换 —— 品差异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 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 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 印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圈画关键字、句,
品味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 更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 境美。
画 —— 析修辞 换 —— 品差异 结 —— 勤运用
画 —— 析修辞
任务: 细读文章第四段,圈画出自己觉得写的
最好的句子,并与同桌交流,讨论分析好在 哪里。
画 —— 析修辞
换 —— 品差异
化无形为有形,使月 光具体可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 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 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 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 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 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相比于“印”字,”画”字有人为的内涵,富有情 趣,以月光代清水,以树影当浓墨,把荷塘当画纸, 轻点晕染,明暗有致,突出绘画美。
结 —— 勤运用
总结: 本次课我们通过分析《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和
月光的字、句,掌握了比喻、通感等手法在写景中的 运用所带来的表达效果,还通过比较法体会到了本文 用词的精准恰当,更进一步品味了本文准确传神、生 动形象、朴素典雅的语言美,和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意 境美。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ppt精品课件110(微课)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ppt精品课件110(微课)

拓展练习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①兴:起身。荒秽: 指野草之类。 ②带:作“戴”、披。 ③长:丛生。
比较此诗与课文《归园田居 (其一),选出不确切的一项 (C ) A、一首写归隐生活的愉快, 一首写田园劳动的艰辛和宁静 恬适的心情。 B、一首用比喻、对比写归隐, 一首用白描手法写耕作。 C、一首是五言古体诗,一 首是五言近体诗。 D、一首情趣与理想相互映 衬,一首平淡与醇美和谐统一。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 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 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 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 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 寒的代价。 ——叶嘉莹
链接欣赏
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陶 渊 明
归 园 田 居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著(着)悉如外人,黄 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回顾生平
始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 日自解归。后仕职于桓玄、刘裕、 刘敬宣的幕下,最后任职彭泽令 八十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 里小人折腰,毅然辞职归耕田园。 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 服务,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 倒也不愿再涉官场。
归园田居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高中语文《象征手法》微课课件

高中语文《象征手法》微课课件
象 征主
讲 人
手: 章

什 么 是
壹 象
征 手 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
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 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 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 概念、思想和情感(本体) 的一种表现手法。
象 征
贰 体
和 本 体
象征体
两者必须有内在
联系,有相似点、相 近点。这种联系依靠 联想建立,就是从一 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 联系的别的事物,从 而使抽象的思想、意 义、概念形象化、具 体化。
肆的 异 同 点
标题
相似点:
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
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
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不同点:
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 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 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 写作手法,而比喻是为了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 手法。
同学们: 今天通过对象征手法的了
解,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 中,可以正确的、恰当的运用 象征的写作手法。
谢谢 收看
本体
举例 龙 象征皇上的最高权力 鹤 永生的化身
爱情的象征


富贵的标志

运用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 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 散文作品中。
效果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 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事物 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赋予文章以深意。
象 征 与 比 喻

高中语文《登高微课》公开课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登高微课》公开课精品课件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高天:高,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苦无助。
哀猿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哀猿:用猿声的哀伤来传达内心的哀愁。
清渚和白沙
清渚和白沙:用冷色调的事物传达 内心的沉郁。
飞鸟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王维《入若耶溪》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杜甫:《旅夜书怀》
飞鸟:用“回鸟”自比,表达自己因为战乱而到 处漂泊,有家难回的艰难处境。
品意境 析情感
风急
天高
意境
猿 啸哀 孤独无依 深沉
登高
杜甫
醉里眉攒万国愁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读懂题目
亲人团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读懂作者 知人论世
•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9岁去世为止, 11年 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 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 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 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时代的艰难, 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 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 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4.11《包身工》31张(人教新课标必修1)微课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4.11《包身工》31张(人教新课标必修1)微课

3第、9章请扩依声据系统课调音本内容写出包身工信息档案卡
年龄:十五六 性别: 女 绰号: 芦柴棒、猪猡、
工作单位岁 : 上海东洋纱厂
娼妓等
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
工作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
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居住条件: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
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 ➢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生
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 具有真实性、快速性、典型性、文学性的特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写作背景
➢ 《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1932年)到抗日战争前夕这 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
➢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 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 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 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 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 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 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包身工
微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端先,第汉9章族,扩祖声籍系河统南调开音封,生于浙江省 余杭县。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 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 ➢代表作品: 报告文学:《包身工》 话剧剧本:《赛金花》
《考验》 《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 电影剧本:《祝福》 《林家铺子》 《革命家庭》

【高中语文】哦,香雪ppt精品课件32(微课)

【高中语文】哦,香雪ppt精品课件32(微课)

欣赏小说后半部分的环境描写,请画 出文中环境描写的文段,品味妙处。
景物的机制作用大致上也就可以区分为三个方 面:即故事发展的依据、人物的性格塑造的手段和 主题意蕴的昭示。——徐岱《小说叙事学》
小说主题?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 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 1982年,当时正值中国步入推 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新阶段。所谓“文章合为时而 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 作”,铁凝为我们展现的正是这一时代的变化,展现 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 出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 明与进步的挣扎、痛苦与喜悦。 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 。
结合全文,谈谈香雪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喜欢香雪还是凤娇她们?为什么?
羞涩腼腆 美丽清纯 坚 毅执着 渴求知识 纯真善 良 淳朴自尊
文中香雪用母亲辛苦攒下的40个鸡蛋来换 取一个铅笔盒,并为此在夜里走了三十里路才 回到台儿沟,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标题是 否在暗示:哦,香雪,你不必这样!!
A、“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 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 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P75第2段) 我的理解: B、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个铅笔盒真的属于她了,真 值得。 的。她又想到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体,它代表了知识、平等、体 再三盘问她啊!(P77第二段) 面而被尊重,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是什么) 这些让香雪产生了接受新事物、改变生活现状的勇气 C、她不再害怕了, 。。。。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 和胆量,香雪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40个鸡蛋+走30里 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 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 :那时台 夜路的勇气)去追求铅笔盒,其心理动力不仅来自于 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 维护个人的自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台儿沟的尊严, 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 还有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要求改变家乡贫穷落后 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 现状的强烈愿望。(为什么) 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 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P77第2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闲人篇
1、恬淡闲适的心情 2、对景、物或某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3、伤春、惜春、悲秋的情感 4、世事多变,沧海桑田,昔胜今衰 5、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
9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 (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 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 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 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两 句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12
• (1)柳色青青,散发春天的气息,宫人的 春心也被悄然挑动,却无处可泄,只能寄 托在对柳色的恋慕中。 • (2)梅林鸟语自在活泼,反衬宫人被禁锢 的处境,也暗示宫人对生命自由,对心灵 慰藉的向往。
13
14
3
官员篇
1、官场得意的愉悦之情 2、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之志 3、对奸佞小人的讽刺、痛斥对君王 被蒙蔽的感伤,对自己的一片忠心、 高洁志向的倾诉 4、贬官的孤独、人情淡薄的感伤 5、宦海沉浮,仕途漂泊的失意的苦 闷
4
读书人篇
1、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渴望 2、保家卫国,恢复山河的决心 3、命运不佳、理想不为人知的孤苦 4、怀才不遇的寂寞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0
• 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 无可奈何的心情; •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 情。
11
(2016模拟)春望古意① [南朝· 梁]萧子范 光景斜汉宫,横梁照彩虹。 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 氛氲②门里思,逶迤水上风。 落花徒入户,何解妾床空。 【注】①古意:拟古诗。②氛氲:浓,盛。
5
送行篇
1、情深意长的安慰和劝勉 2、对行人前途的担忧 3、依依不舍的留恋 4、分别的孤独和痛苦 5、对友情爱情的歌颂
6
游子篇
1、羁旅在外的愁思,漂泊之苦, 孤独寂寞 2、对亲友、朋友的思念 3、功业未成,年老垂暮之感 4、落叶归根却物是人非的感伤
7
闺怨篇
1、独自一人的孤独苦闷和百无聊赖 2、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期盼 3、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4、对离弃和失宠的怨恨
1
一片丹心照 汗青 十年寒窗苦 那等待在季 节里的容颜 如莲花的 开落
误落尘网中
天涯沦落人 劝君更尽一 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
爱国篇

1、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3、抒发离乱的痛苦,将士们英勇作 战和献身精神的赞美 4、同情人民的疾苦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6、山河沦陷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