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扁舟沧浪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渔父》形象探究

《渔父》形象探究

唐·柳宗元
屈原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用渔父为文学题材,由来已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永存芳饵在,伫立思沉沉。
渔父的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钓鳌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
渔父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
鼓枻yì而去
——敲打(名作动); 船桨; 离开
可以濯我缨
——洗
渔翁听了微笑起来, 敲着他的船桨离开, 一边走一边唱:“沧 浪的水啊清又清,可 以洗一洗啊我的头巾。 沧浪的水啊浊又浊啊, 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双 脚。”他离开了,不 再与屈原说话。
: 1. 本 文 塑 造 了 屈 原 怎 样 一 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 人格?
钓鱼 清·纪晓岚 一篙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诗歌表现渔夫孤舟独钓,拍掌呼笑,独占 江秋的情形,表现了渔夫自由自在的生活 和高邈情怀。
期待施展抱负的渔夫
戏题湖上 唐·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渺渺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诗人写湖边垂钓的老者待鱼上钩的企盼 心态,自然隐含着钓取功名爵禄的一腔 热望。
秋日郊居 宋·陆游 山雨霏微鸭头水,溪云细薄鱼鳞天。 幽寻自笑本无事,羽扇筇枝上钓船。

柳宗元《渔翁》教案

柳宗元《渔翁》教案

•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 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 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 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 “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 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
后两句的取舍问题
• 此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这不经意道出的 批评,引起持续数百年的争执。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 禛、沈德潜同意东坡,认为此二句删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 东阳、王世贞认为不删好。刘辰翁以为此诗“不类晚唐”正赖 有此末二句(《诗薮。内编》卷六引),李东阳也说“若止用 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怀麓堂诗话》)两派分歧的根 源主要就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苏东坡欣赏此诗“以奇 趣为宗”,而删去末二句,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奇句 结,不仅“余情不尽”(《唐诗别裁》),而且“奇趣”更显。 而刘辰翁、李东阳等所菲薄的“晚唐”诗,其显著特点之一就 是奇趣。删去此诗较平淡闲远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显, “则与晚唐何异?”两相权衡,不难看出,后者立论理由颇欠 充足。“晚唐”诗固有猎奇太过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胜而 发初盛所未发者,岂能一概抹煞?如此诗之奇趣,有助于表现 诗情,正是优点,虽“落晚唐”何伤?“诗必盛唐”,不正是 明诗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苏东坡不著成见,就诗立论,其说较 通达。自然,选录作品应该维持原貌,不当妄加更改;然就谈 艺而论,可有可无之句,究以割爱为佳。

清江鱼的诗句

清江鱼的诗句

清江鱼的诗句大全

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清江鱼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1.有关鱼的诗句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解释]

1、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1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亮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1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拘束地飞行,衬托渔父的闲适得意。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季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34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

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闲适拘束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也许是民间的渔歌。写了5首《渔歌子》,这是第1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由于船破旧了,请颜关心更换,并作《渔歌子》。

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词牌《渔父渔歌子渔父乐渔父词秋日田父辞》诗词400篇大全集

词牌《渔父渔歌子渔父乐渔父词秋日田父辞》诗词400篇大全集

渔父渔歌子渔父乐渔父词秋日田父辞词牌诗词400篇大全集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渔父词”“秋日田父辞”等。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另有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孙光宪《渔歌子·泛流萤》等。

渔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唐崔令钦《教坊记》与敦煌写卷中,“渔”作“鱼”,五代《花间集》以后均作“渔歌子”。敦煌写卷《云谣集杂曲子》中有《鱼歌子》词两首,故近代任二北在《教坊记笺订》中谓此调“应为民间歌曲”。并在《敦煌曲初探》中云:“本调实为后来类此诸调之总源,敦煌四辞之写作时期,可能在张志和之前。”

据《唐书·张志和传》载:志和居江湖,自称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铒,志不在鱼也。宪宗图真,求其

人不能致。尝撰《渔歌》,即此词也。单调体,实始于此。

张志和以此调所撰五首词,约作于大历九年(774)。张志和的《渔歌子》词流播不久,即远传到了东瀛,日本嵯峨天皇激赏之下,也仿写了五首《渔歌子》。神田喜一郎更以充分的史料作依据,论证了嵯峨天皇最迟在弘仁十四年(823)就填写了五首《渔歌子》,距张志和于大历九年所作《渔歌子》仅四十多年。

五代和凝以此调作词,并更名为《渔父》。五代后,此调演化为双调,见《花间集》顾夐、孙光宪词。

宋时坊间本《金奁集》对此调注“黄钟宫(正宫)”。

宋代是此词调传播的繁盛时期。徐积以此调作词六首,分别名为《渔父乐》《无一事》《堪画看》《谁学得》《君看取》《君不悟》。苏轼以此调作词,专咏渔家风,则又从双调变为单调。苏轼并率先沿用张志和《渔歌子》成句,添字扩作《浣溪沙·渔父》,并注云:“玄真子渔父词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故加数语,令以浣溪沙歌之”。这是用别调填写“渔父”词的尝试。随后,黄庭坚也用张志和《渔歌子》成句,添字扩作《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宋高宗赵构以此调作词,名《渔父词》。高翥以此调作词,咏农夫,名《秋日田父辞》。

【KS5U推荐】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 Word版含解析

【KS5U推荐】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一、(吉林省延边州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色彩鲜明,境界开阔,意象飞动,景中含情。

B. 诗中三、四句,鱼“潜”鸟“薄”,静动映衬,“潜”、“薄”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

C. 三、四句与五、六句,自由的鱼鸟与身不由己的役夫形成对比,突出了役夫深受徭役之苦的悲惨命运。

D.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两句,平仄声律和谐妥贴,文字对仗工整自然。

E. 诗的最后两句“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与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所抒发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2.本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找出三种,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1.AE 2.①对偶诗中八、九句对仗工整,“始出”对“今来”,“严霜结”对“白露晞”,突现了时间的变化,表现役夫的离愁。

古诗词中的渔翁PPT课件

古诗词中的渔翁PPT课件

等待时机的渔翁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 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 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二 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 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 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 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 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 意象中包含了深刻意蕴, 意象组成了 一定的意境以及意境中透射出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
• 分析意象意义深远。 • 下面分析古诗词中的渔翁:
渔父之源
•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 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国 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 作中都有《渔父》篇。两篇《渔父》各具 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 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 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 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 的典型意义。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 家在钓台西住。卖鱼 生怕近城门,况肯到 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 潮落浩歌归去。时人 错把比严光,我自是 无名渔父。
结语
这些诗句词篇 或委婉含蓄, 清新质朴,或 旷达洒脱,浑 成天然,足见 “渔父”意象 对后世的影响 历久不衰。
故作悠闲的渔翁
垂钓
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 思十年初。三登甲乙 第,一入承明庐。浮 生多变化,外事有盈 虚。今来伴江叟,沙 头坐钓鱼。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渔父形象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渔父形象

后片再取一个渔夫生活的断面,进一步表
现闲适生活的可爱。江湖上也有风浪,但 与官场风波比较,则显得可爱多了。而到 ‚晚来风定‛时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 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 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 清雅的图画 。
‚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
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 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 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而 它的动感不是来自位臵的移动而是来自光线的 变化。这画境还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那风平 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澄怀‛的反映;那 ‚缥缈孤鸿影‛,也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 幽人的写照。


春江钓叟图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样春。一壶 酒,一 竿纶,世上知侬有几人? 一阵春风一叶舟,一纶兰缕一轮钩。花满 渚,酒满瓶,万倾波中得自由。

这首词是李煜早期的作品,表现的是对无 拘无束,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渔父的 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连用 四个“一”,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春江垂 钓”图。
古代有两大独钓者,一是姜太公,姜太公年近
古稀,仍垂钓于磻溪,他所用不是弯钩而是直 钩,后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流 传于世,他钓的是周文王,是自己大展鸿图的 机会;二是严子陵,号称“惟巢由乃可与并驾” 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幼时的同窗,私交颇好, 然刘秀多次相请,他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 庐,垂钓终老,所以李白称其“昭昭严子陵, 垂钓沧波间”,他钓的是名,千秋万代的高士 之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 水长。

渔翁诗

渔翁诗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盛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

笑着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

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掘头船,

乐在风波不用仙。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晚

李贺《钓鱼》盛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菱丝萦独茧,菰米蛰双鱼。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渭上偶钓白居易盛

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钓竿篇沈全期初唐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渔父岑参盛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独钓清溪江李白盛

我携一尊酒,独上江祖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石。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望坐此台,长垂严陵钓。寄语山中人,可与你同调。

江村即事司空曙盛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江村杜甫盛、晚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2023年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年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作者:李煜

原文: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1、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2、纶:线。

3、渚:水中小块陆地。

翻译:

在春风中我荡着一叶小舟,

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蚕丝和一个鱼钩,

眼望着长满鲜花的小洲,

手举着斟满美酒的瓦瓯,

在无边的波浪中我拥有了自由。

赏析:

这首《渔父》词写来与《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不同。前一首着重写渔父的快活,这一首写渔父的自由。词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为的是强调渔父一人的独立自由。我们可以想象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万顷波涛之中,何等潇洒自在。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他家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置酒一壶,加上他一个老翁,所以自号六一。李煜词中这们渔父,也可以称六一渔父:一叶舟,一支桨,一纶丝,一只钩,一壶酒,一个渔翁。李煜这两首词,写来情调悠扬轻松,应该是亡国前所作。据宋刘首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李煜这两首词是题画词,原画名《春江钓叟图》。这两首词,也有画境。可惜原画已失传。要是原画也流传下来,我们就可以体会词画相得益彰的妙处了。

2023年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2

渔父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扁舟沧浪叟》古诗_作者岑参_古诗渔父·扁舟沧浪叟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渔父·扁舟沧浪叟》古诗_作者岑参_古诗渔父·扁舟沧浪叟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

此翁取适非取鱼。

《渔父》注释

①棹(zhào):船桨。

②混元风:指仙风道骨。

③灵均:即屈原。孤高事:指屈原的忧国忧民在当时显得曲高和寡。

《渔父》简析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屈原和渔父江畔问答的典故为题材,赞颂了渔父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间接表达了对屈原这一伟大爱国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但是渔父的消极避世态度在现代是不值得提倡的。

描写渔夫的词语有

描写渔夫的词语有

描写渔夫的词语有

【诗词】

《渔父》

(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

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

稚子争窥犬吠声。

渔父四首

苏轼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酒,蓑衣歌舞,醉酒里却找寻归路。轻舟长棹出任横斜,醒后无人知晓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苦笑,轻鸥握,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就是官人,筹钱我孤舟南渡。

渔父(二首)

李煜

一、

浪花急于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例如侬存有几人。

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民主自由。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和请问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趣就是风波钓鱼就是逍遥,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渔父

纳兰性德

交却纶竿落照白,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灌入芦花短笛中。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月夜。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氏渔父。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落不见踪影人,唉实乃一声山水蓝。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游戏开心哦亲。

希望您的问题能尽快解决。

如果对你存有协助,令人满意就页面下面的“接纳为答案”喔!

如有不懂、请追问,谢谢!

【在起至神话、海印绿了天诚信为您服务】

1、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译者】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吸取纯净的湘水,以楚竹为柴洗衣服。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

时⼈错把⽐严光,我⾃是、⽆名渔⽗。陆游《鹊桥仙·⼀竿风⽉》时⼈错把⽐严光,我⾃是、⽆名渔⽗。

【译⽂】都把我看成是汉朝时的严光了。但我告诉

他们,我只是个默默⽆名的渔⽗。

【出典】南宋陆游《鹊桥仙·⼀竿风⽉》

注:

1、《鹊桥仙》陆游

⼀竿风⽉,⼀蓑烟⾬,家在钓台西住。卖鱼⽣怕近

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错把⽐

严光,我⾃是⽆名渔⽗。

2、注释:

红尘: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棹:划船的⼀种⼯具,形状和桨差不多。理棹:代

指捕鱼。

缆:系船⽤的粗绳或铁索。

浩歌:放声⾼歌,⼤声歌唱。

潮平:潮⽔涨⾄最⾼⽔位。⼜叫满潮。

时⼈:当时的⼈;同时代的⼈。

严光:本姓庄,⽣卒年未详,后⼈避汉明帝刘庄讳

改其姓,⼀名遵,字⼦陵,余姚⼈。少有⾼名,与刘秀同游学。东汉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光乃隐名换姓,隐居浙江杭州桐庐富春江畔,每⽇垂钓,后此地为桐庐严⼦陵钓台。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齐的地⽅报称有⼀男⼦披着⽺裘在泽中垂钓,帝疑是严光,即遣使备车,三聘⽽始⾄京都洛阳。时故⼈侯霸任司徒,遣使问候,光⼝授使

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渔⽗:渔翁,捕鱼的⽼⼈。

3、译⽂1:

⼀枝钓竿伴我度过清风明⽉的夜晚,⼀件蓑⾐陪我度过烟⾬迷蒙的⽇⼦。我就住在钓台的西边。想把钓到的鱼拿去卖,但⼜怕离城门太近,更何况到城⾥那

繁华迷乱的市集⾥去卖。

涨潮的时候,我整好桨准备钓鱼去;满潮的时候,我系好粗绳铁索垂钓;退潮的时候我放声歌唱,悠悠归去。这时候的⼈呀!都把我看成是汉朝时的严光了。但我告诉他们,我只是个默默⽆名的渔⽗。

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满,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1.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诗中写的是一个孤寂忧愤的渔翁形象;

2.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诗描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却又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第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欸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玩赏称赞;

3. 垂钓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起句“临水一长啸”采用情感迸发式的写法领起全篇,把临水垂钓与发泄悲愤情绪融合起来,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震撼灵魂的感染力;紧接着回首往事,概述人生旅途的变化,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间冷暖、世事盈虚,尽在一声长啸之中;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后期的思想变化;颈联中的“浮生”即人生,“外事”指世事,“盈虚”即圆满与空虚;这一联写的是诗人身遭贬谪、饱经风霜之后对世事人生的重新审视,也是他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自慰;可以看出,自居易头脑中的儒家入世思想逐渐让位于释、道的出世思想;全诗以“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作结,轻快潇洒中隐含着深沉的苦闷,自我排遣中也透露出几分达观;这里写的是一个故作悠闲的渔翁形象;

新文言文专题一古文中的“渔父”意象

新文言文专题一古文中的“渔父”意象

新⽂⾔⽂专题⼀古⽂中的“渔⽗”意象

2019-07-29

淡泊磊落的渔翁形象,是中国⽂化的⼀道独特景观。“渔⽗”这⼀遗世独⽴的隐逸意象,在中国古诗词中灼灼闪光。从先秦《诗经》“⽵竿,以钓于淇”到清代郑板桥“写取⼀枝清瘦⽵,两风江上作渔竿”,横亘两千多年,“渔⽗”形象,⼀路郁郁葱葱、浩浩荡荡,其⽣命⼒之蓬勃令⼈感叹。分析梳理古诗词中“渔⽗”这⼀意象的内涵及其嬗变,对欣赏我国古典诗词很有帮助。

寻根溯源

《吕⽒春秋》记载:“太公钓于兹泉,遇⽂王。” 这是政治意义的渔⽗。⼤概最早从这⾥开始,渔⽗“垂钓”总和微妙的政治⽬的有关联。《吴越春秋》记载,伍⼦胥逃到江边时,⼀位等他已久的渔⽗“渡之千浔之津”,不仅为绝其⼼中“掩⼦之盎浆,⽆令其露”的担忧⽽“覆船⾃沉于江⽔之中”,更为坚守内⼼⼈格尊严和精神信仰⽽殉命,这是隐居的侠客义⼠。他开启了中国传统⽂⼈归隐⼭林,坚守德操,拒绝世俗,追求⾄情⾄性⼈格的精神之门。

“渔⽗”意象根基深厚、沉淀丰富。⽂学意义上的“渔⽗”意象是由庄⼦、屈原这两位先后⽣活于同⼀时代的⼤家,在各⾃的《渔⽗》篇中不约⽽同创造出的。屈原在楚辞《渔⽗》中描绘了⼀个与⾃⼰意见不同的渔⽗,这是⼀个随波逐流、和光同尘、善于变通的渔⽗,有着“沧浪之⽔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濯吾⾜”的爽朗豁达。⽽庄⼦《渔⽗》⼀⽂中的渔⽗是个懂“道”的⼈,他着了道袍,是圣和道的统⼀体。他批评了孔⼦的礼乐仁义等主张,指出只有“道”才是为⼈处世、治国安邦之妙⽅。

虽真伪尚有争议,但作为⼀种历史的存在,两篇美⽂,⼀副梗概,两种⽴场,突显出了⼀个形象。两个故事有着巧妙的相似,不谋⽽合地将“渔⽗”意象塑造为淡泊、超脱、遵循时命、顺应⾃然的隐逸符号,通过“渔⽗”这⼀特殊的中⼼⼈物形象,以独特的视⾓映射出以儒、道⽂化为背景的古代隐⼠风范,使“渔⽗”意象从⼀开始就深⼊⼈⼼,成为了超脱旷达、逍遥隐逸的代名词。甚⾄连⼀⾔不发、乃⽽去的动作,从古到今都如此相似。

2020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必杀技形象篇:探形求象悟神志

2020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必杀技形象篇:探形求象悟神志

形象篇:探形求象悟神志

形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鉴赏形象就是把握形象的特征,品味形象的典型意义,感受其在写的意蕴美,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包括三大类,即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第一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指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所谓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指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所谓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是极其丰富的,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傲视权贵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忧国忧民的形象,孟浩然《过故人庄》的里钟情田园的形象,龚

自珍《已亥杂诗》里爱贤惜才的形象,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里儿女情长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里报效国家的战士形象,贾岛《寻隐者不遇》里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等等。

附: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满,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1.《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诗中写的是一个孤寂忧愤的渔翁形象。

2.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诗描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却又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第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欸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玩赏称赞。

3. 《垂钓》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起句“临水一长啸”采用情感迸发式的写法领起全篇,把临水垂钓与发泄悲愤情绪融合起来,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震撼灵魂的感染力。紧接着回首往事,概述人生旅途的变化,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间冷暖、世事盈虚,尽在一声长啸之中。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后期的思想变化。颈联中的“浮生”即人生,“外事”指世事,“盈虚”即圆满与空虚。这一联写的是诗人身遭贬谪、饱经风霜之后对世事人生的重新审视,也是他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父·扁舟沧浪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岑参渔父·扁舟沧浪叟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