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5.1、接触悬挂

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高铁接触网案例 拉出值的设置标准及要求

高铁接触网案例 拉出值的设置标准及要求

直线 ±300
本节微课主要依据铁路设 计规范(TB)、受电弓标准、 列车运行速度以及钢轨的曲线 半径等,介绍了接触网拉出值 的设置及设置要求。
300≤R˂120 1200≤R≤18
0
00
400
250
1800˂R 150
直线 ±400
表2 拉出值参考表( 120km/h <车速≤ 350km/h)
曲线半径 R/m
拉出值 a/mm
3000˂R≤ 4000
100
1800˂R≤ 3000
150
1200˂R≤ 1800
250
900≤R≤1 200
300
接触网拉出 值(含最大 风偏时跨中 偏移值)
标准值:设计值 标准值状态:设计值±30mm 警示值:400mm 限界值:450mm
直线区段:
在直线区段,线路中心线与机车受电弓中心线重合,接触线沿线 路中心线上空成“之”字形对称布置,其标准值为±400mm,在线 路行车速度大于200km/h线路上,考虑到车速提高后机车受电弓左 右摇摆量及高速下接触线的摆动量的增加,拉出值一般选定为 ±300mm,允许误差范围为±30mm。
曲线区段:
电力机车车身随线路的外轨超高向曲线内侧倾斜,受电弓也呈倾斜 状,线路中心线与受电弓中心不重合,曲线区段上随曲线半径不同拉 出值有差异,一般在150-400mm之间。具体数值查阅接触网设计平面 图,紧急情况下可根据表1、表2查得。

新验标---接触网--TB10421-2003(J291-2004)

新验标---接触网--TB10421-2003(J291-2004)

新验标—接触网–TB10421-2003(J291-2004) 引言

接触网(Overhead Contact System)是指铁路电气化系统中的硬件设施组成部分,被用来输送电力以供列车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接触网的设计和规范也应运而生,其中TB10421-2003(J291-2004)作为接触网的新验标,已经成

为我国铁路电气化系统中的重要标准之一。

TB10421-2003(J291-2004)的主要内容

TB10421-2003(J291-2004)主要涵盖在铁路电气化系统中接触网的设计、安装、验收、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规定了接触网装置、接触线、接续装置、接地装置、配重器、过渡接触线、防落器、支柱、钻杆等的基本要求,以及不同种类接触网的设计和安装要点。

除此之外,TB10421-2003(J291-2004)还明确了接触网的验收标准和维护管理

的要求。验收标准包括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铁路设备章程规定的验收标准和现场验收要求。维护管理要求则包括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维护资料的建立和管理等。

TB10421-2003(J291-2004)的意义

TB10421-2003(J291-2004)的实施,对于我国铁路电气化系统的建设和规范化

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接触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TB10421-2003(J291-2004)中规定

了接触网各个基本部件的材料、尺寸、外形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接触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统一了接触网的设计和安装规范。针对不同种类接触网的设计和安装

接触网技术规范

接触网技术规范

1.列流图。

2.路线、站场资料。

3. 列车运行时分及牵引能耗

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1)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 AT 所分布

利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拟建兴县牵引变电所为专用线供电,在兴县站新建兴县开闭所, 2 进 1 出,进线由正线网上 T 接,出 1 条直供馈线为本专用线供电。

(2)电力调度所及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

本次新增牵引供电设施按远动化设计,纳入太原局调度所调度管理。

1.计算依据

(1) TB10009-200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2) TB/T 2828-1997 电气化铁道牵引网阻抗计算方法;

(3) TB2973-1998 电气化铁道铝包钢芯铝绞线;

(4) TB/T-2809-2005 铜及铜合金接触线;

(5) TB/T-3111-2005 铜及铜合金绞线。

2.计算结果

接触悬挂组成: JTM-150+CTA-150+ LBGLJ-240 (回流线)

牵引网计算阻抗= 0.295Ω/km(0.8) 0.184Ω/km(0.97)

利用拟建兴县牵引变电所为本线供电,维持该牵引变电所 220/2×27.5kV、Vv 接线型式变压器、 100%固定备用方式不变。将兴县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容量由 2 × (25+25) MVA 增容至 2×(25+31.5) MVA。

本工程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

1.导线电流分配

本专用线供电臂有效电流小于 650A ,选择 JTM-150+CTA-150 型导线的载流量如下 表所示:

表 7-1-1 接触网载流能力表

由表可知,该导线组合满足本线供电系统的载流需求。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接触网——接触网平面设计

接触网——接触网平面设计
对于高速线路,在站场上无论正线或站线都不允许分成两个锚段, 必须全线通过,在车站两端下锚。
第七节 接触网平面设计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站场平面设计技术要求
2. 划分锚段 (3)正线锚段长度的确定
2
3
1--正线
4
图3-27 正线锚段通过道岔转换下锚 2--站线 3--正线通过道岔下锚
1
4--道岔定位
第七节 接触网平面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2.掌握接触网站场和区间的主要设计原 则和方法; 3.了解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的一般要 求。
第七节 接触网平面设计
主要内容: 概述 一、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程序 二、站场平面设计技术要求 三、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 四、隧道内的接触网平面布置 五、表格栏
第七节 接触网平面设计
基本站台或中间站台上的支柱,其边缘至站台边缘的距离应分别不小 于4m或2m。
(7)尽量减少咽喉区的支柱数量
咽喉区聚集着大量的道岔群,各个站场的情况变化不一,对于较大 的站场有时相当复杂,一般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布置方案进行比 较,在保证技术条件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支柱数量,选择最优或 较优方案。
第七节 接触网平面设计
二、站场平面设计技术要求
1. 一般技术原则 2. 划分锚段 3. 拉出值的确定 4. 咽喉区放大图 5. 其他要求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5.1、接触悬挂

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城际铁路项目安全、高效运营以及公众的便利和舒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以下是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线路设计规范

1. 轨道线路:城际铁路主要采用标准轨距,铺设混凝土道床,设计速度一般在250km/h以上。线路沿线应考虑地质条件、

交通状况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2. 站点设置:城际铁路站点布局应与城市交通规划相衔接,站点数量和位置应满足客流需求,并考虑到区域发展和交通转换的便利性。

3. 接触网设计:城际铁路应采用电气化供电方式,具备高效、可靠的接触网系统。接触网设计应考虑到设计速度、列车运行特性以及输电可靠性等因素。

二、车辆设计规范

1. 客车设计:城际铁路客车应满足高速运行的需求,具备舒适的座椅、餐饮设施和无线网络等乘客需求。车辆结构应保证安全,具备防撞、防爆等安全设施。

2. 机车设计:城际铁路机车应具备高速运行和牵引力强的特点,火车头结构应灵活可靠,并具备先进的监测和控制系统。

三、安全规范

1. 运行安全:城际铁路应设置信号系统、列车防护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等,确保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应制定培训和安全演练计划,提高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防护设施:城际铁路线路沿线应设置护栏、隔离带和防撞设施等,确保行人和车辆无法进入线路区域。

3. 环境保护:城际铁路设计中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减少噪音和振动的影响,确保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四、无障碍设计规范

1. 站点无障碍:城际铁路站点应设置无障碍通道,保证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等特殊乘客的便利和安全。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
牵引变电所应采用安全监视系统,纳入本线电视监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
4.2.5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应按无人值班设计:牵引变电所宜考虑有人值守条件。
4.3牵引供电调度
4.3.1牵引供电调度纳入运营调度系统中的scADA系统进行调度管理。
4.4接触网
4.4.1设计相关气象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4.1.3接触网的标称电压应为25 kV,长期最高电压应为27.5 kv.短时(5 min)最高电压应为29 kV,设计最低电压应为20 kV。
4.1.4正线牵引网供电方式宜采用2×25 kV(AT)供电方式;枢纽地区跨线列车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和动车段(所,场)等可采用1×25 kV供电方式。
4.1.5牵引变电所分布应按满足设计行车速度300~350 km/h的本线动车组和200~250 km/h的跨线动车组以行车组织确定的追踪运行间隔进行设计。
6接触网最短吊弦不宜小于600 mm困难情况下不宜小于500mm.
7接触网宜满足天窗检修条件
4.4.4接触网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l受电弓在最大抬升及摆动时,接触网任何设备均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受电弓左右摆动量在直线段应按大于等于250mm设计受电弓左右摆动量曲线段取值及受电弓动态最大抬升量宜根据计算或弓网仿真数据确定。
3污秽等级的选用和划分应考虑地理环境和结合具体工作条件的特点确定无确切资料的,应按重'污区考虑25 kV绝缘子漏泄距离一般应大于等于1200mm.设计中宣采用1400mm.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

DBJ/T15―XX―2020

条文说明

1

目次

3设计技术要求 (74)

3.1.基础数据 ....................................................................

74

3.2.弓网相互作用 ................................................................

74

3.3.支持、定位与接触悬挂 .........................................................

75

3.4.绝缘、接地与防雷.............................................................

75

3.5.平面布置 ....................................................................

75

3.6.结构设计 ....................................................................

76

3.7.设计提交文件 ................................................................

76

4零部件技术要求与检验..........................................................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是指根据铁路运输的特点和要求,对铁路线路、接触网、信号系统、车站等进行规范化设计的文件。以下是一个1000字的重载铁路设计规范的简要介绍:

一、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1. 线路布置:采用直线段与曲线段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2. 线路坡度:在铁路线路的设计中,要遵循坡度平稳、坡度适宜、坡度变化规律等原则,确保列车行驶的舒适性。

3. 线路曲线半径:根据列车设计速度、车型等要素,合理确定曲线半径,确保列车的行驶安全。

二、接触网设计规范

1. 高度标准:根据车辆限界和接触网的设计要求,确保接触网的高度能满足列车通行的要求。

2. 张力标准:根据接触网设计的需求,确定适当的张力标准,确保接触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断面设计:根据列车的电气性能和接触网的负荷要求,确定合适的断面设计,确保列车正常供电。

三、信号系统设计规范

1. 信号机设置:根据列车运行线路、列车运行速度、信号间隔等要素,确定适当的信号机设置,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与顺畅。

2. 车辆检测:采用轴计数器、轮对计数器等技术手段,对列车进行准确的车辆检测,确保列车的运行数据可靠。

3. 信号逻辑设计:根据信号机的设置、列车的运行速度等要素,

设计合理的信号逻辑,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与准确性。

四、车站设计规范

1. 车站布置:根据列车运行线路、运行速度等要素,设计合理的车站布置方案,确保列车进出站的安全和便捷。

2. 安全设施: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如防滑设施、防撞设施等,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3. 车站设备:采用先进的车站设备,如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等,提高车站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

接触网施工规范-教案版

一、一般规定

1.1 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1,-2)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②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

③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④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1.2 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1.3 基础浇制前,应复核基坑位置、侧面限界、基础型号、外形尺寸、基坑深度、模型板位置等。

1.4 接触网基础在路基上施工时,应保证路基的完整和稳定。

1.5 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②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③温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合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杯型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型。

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

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

2 BC6880
1 ST300
无电缆工区不配
施工配合及处理
高速铁路接触网特点及设计重点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 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目前 国内开通高速铁路有合宁线、京津城际、胶济客专、石太线、武广线、郑西线、福厦线、沪宁城 际、沪杭城际、成灌线、海南东环铁路、长吉城际、京沪高铁等线路,2010年中国高速铁路运 营里程已达8358公里。
在考虑接触线、承力索允许工作温度、接触线最大磨耗、风和冰载、补偿装置精度和效率等 因素引起的折减系数后,接触线、承力索允许工作应力不应超过其最小拉断应力的65%。接触 线额定工作张力应满足波动传播速度的要求,经系统仿真试验后确定,并在任何条件下安全系数 不能小于2.0。 4、支持结构
正线接触网支持结构宜优先采用单腕臂柱形式,无柱雨棚的车站站台应避免立杆,多股道并 行区段可采用硬横跨结构。腕臂柱应采用热浸镀锌热轧H型钢柱或钢筋混凝土等径园支柱的旋转 平腕臂结构。斜腕臂与水平腕臂间加设腕臂支撑,
❖ 基于以上目标的系统设计 设计基础数据:机车运行速度、线路技术条件、牵引供电系统设计数据、气象环境条件、受 电弓数据、系统设计寿命。
➢ 可用性设计: 1、接触网系统设计寿命应不小于30年,接触导线寿命应磨耗确定,或不少于200万弓架次。 2、动态接触压力标准:

接触网毕业设计接触线选择标准

接触网毕业设计接触线选择标准

在我国主要采用铜银接触线,代表型号有CTHA-85, CTHA-110,CTHA-120等,新建高速也开始采用铜镁合金接触线。

接触网导线高度

接触网导线高度(简称导高),是指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设计规范规定如下:

最高高度:不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1)区间、站场:①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不小于5700mm。

②编组站、区段站及配有调车组的大型中间站,一般情况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可不小于5700mm。(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①正常情况(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不小于5700mm。

②困难情况(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不小于5650mm。③特殊情况不小于5250mm。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98-09-07 发布 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5.1、接触悬挂

5.1.1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 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5.0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生一次的平均最大值。如气象台(站)的记录值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按规定进行换算。

5.2.3 接触网支柱及线索的风荷载应按使其产生最大风载的方向计算。

1.支柱风载按下式计算:

-3F (1)

··C=0.613×10υW xS2-3F (2)

(1+η)·或W=0.613×10υ·C xS 2.线索单位风载按下式计算:2-6d (3)

·W=0.613×10υ·C xx式中 W——支柱风载(kN);S W——线索单位风载(kN/m);x C——风载体型系数,按表选用;1x选用;η——空间桁架背面的风载降低系数,按表22 m)。F——柱身迎风面的构件投影面积( mm);d——线索直径或高度()。υ——设计计算风速(m/s接触网设计采用的覆冰厚度,应根据沿线气象记录和运营经验确定,且取整数为5.2.4

1550%。、20mm,接触线的覆冰厚度应为上述相应值的、0、510、℃计算。覆冰时的气温应按-5计算。冰计算外,其余地区应按10m/s/覆冰时的风速,除个别强风重冰区可按15ms3的密度按00.9g/cm计算。 5.2.5 接触网设计的各项气温应按下列原则确定:倍;1.5401.最高气温宜采用℃;最高计算温度直为最高气温的 210年发生一次的平均最低值计算确定;.最低气温应按.最大风速时的气温应按最大风速时的实际值和强风季节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综合确3 定;4.吊弦和定位器正常位置时的温度直按最高计算温度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计算;

5.半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应比最高温度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小5℃。

5.2.6 按安装和维修条件进行接触网的有关验算时,其计算温变应为-5℃;计算风速应为10m/s;覆冰厚度应为零;安装或维修工人体重(包括工具)可取0.8KN。

5.3 防雷、绝缘、接地

5.5.1应根据雷电日及运营经验,按下列原则对接触网进行大气过电压保护:

1.吸流变压器的原边应设避雷装置。

2.重雷区及超重雷区,下列重点位置应设避雷装置:

1)分相和站场端部的绝缘锚段关节;

2)长度2000m及以上隧道的两端;

3)供电线或AF线连接到接触网上的接线处。

注:根据20年及以上的雷电日记录,用算术平均求得的平均值称该地区的雷电日N

轻雷区——N≤30d;

中雷区——30d

重雷区——60d

超重雷区——N>90d。

5.5.2 接触网绝缘水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触网的绝缘泄漏距离,轻污区不应小于960mm,重污区不应小于1200mm;在实现V型综合维修天窗的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正线间分段绝缘子串的绝缘泄漏距离可相应增大为1200mm 和1600mm。在无确切污秽资料的条件下,应按重污区的要求设计。

2.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

3.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应小于1600mm。

5.5.3 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电体邻近的金属结构,应按下列原则接地:

1.接触网支柱宜采用集中接地方式。集中接地宜利用回流线或保护线作闪络保护地线;当成排支柱不悬挂回流线或保护线时,可增设辅助保护线或架空地线。零散的接触网支柱应单独接地。2.距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桥栏杆、水鹤、信号机等)均应接地。

3.下列接触网支柱及设备应作双接地,其中一个接接地板,接地电阻不应大于表2所规定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