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中考语文:如何巧妙借鉴古诗文
如何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写出动听的个人文章
![如何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写出动听的个人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9a12f3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5.png)
如何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写出动听的个人文章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深受人们喜爱。
它们以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事物和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将个人文章写得动听动人呢?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几种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古诗词的意境营造能力。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往往能打动人的心灵。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描写词语和形象的对比来创造出意境,让个人文章更加生动。
例如,描写一朵花可以选择使用“幽香”、“娇艳”等词语来刻画它的美丽。
而使用“寂寞”、“枯萎”则可以表达它的凋谢和孤独感。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其次,我们可以借鉴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词充满了美感和韵律。
在个人文章中,我们可以运用类似的修辞手法来丰富文字的表达。
例如,如果要描写大海的威严,可以使用类似“巨浪如山”、“万顷波涛翻滚”等形象的比喻词语,使文章更具气势磅礴的描述。
再次,我们可以借鉴古诗词的节奏感。
古诗词的优美之处在于其独特的韵律和音律。
我们可以在个人文章中使用一些平仄对仗的手法,使文章的语调更加优美。
通过合适的押韵和声调变化,可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春风吹拂,百花竞相绽放”,通过韵律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流畅,吸引读者的目光。
最后,我们可以借鉴古诗词的意象描绘能力。
古诗词经常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来将景物、情感等具体化。
在个人文章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具体、形象的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例如,如果要描写一个人的目光,可以使用“明亮如星”、“清澈如水”等形象的词语,使读者更容易想象和感受到文章中描写的事物。
总之,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可以使个人文章更加动听动人。
通过意境营造、修辞手法、节奏感以及意象描绘能力的应用,我们能够提升个人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当然,我们也要根据具体情境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写出一篇动听的个人文章。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引用巧用诗句 手法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引用巧用诗句 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bba83277232f60dccca130.png)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巧用引用诗句手法引用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记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
从内容上来看,引用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形式上来看,引用的形式多姿多彩。
下面仅以引用诗文为例,下面一起来了解中考满分作文引用精彩解说:1.明引——“明明白白我的心”明引就是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的方法是把要引用的诗文(或诗文的一部分)直接嵌入到行文时所写的句子中,加上引号即可。
这样一来,所写出来的句子就显得很有文采,并且底蕴深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山东滨州一满分作文《让阳光永驻心中》中写道: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有人抒发“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豪情壮志,也有人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海,有人高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为大海的浩瀚无边而赞叹不已,也有人会低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因大海的辽阔而嗟叹自己的渺小;夜空中划过一颗流星,有人会说:“唉,美丽只有一瞬。
”有人说:“呀,虽一瞬却很美丽。
”一朵花凋谢了,有人悲叹:“一个美丽的生命消逝了!”有人却欣喜地说:“我仿佛闻到了果实的芬芳!”由相近联想从自己的记忆某一问题、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名言警句汇集在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
这里为了说明要“敞开心扉,让阳光永驻心中”的道理,考生旁征博引,不论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还是现代诗人的佳作,不论是革命领袖的诗句还是骚人墨客的吟咏,不论是诗歌还是词作,都能信手拈来,为己所用,无不水乳交融自然贴切,显示了考生宽广的阅读范围,深厚的积累,底蕴丰厚,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赏心悦目。
真是“旁征博引,理在其中”。
2.暗引——“偏爱骤明骤暗气氛中迷糊的等你”暗引,又叫间接引用,是同明引相对的。
不说明引文出处,不直接引用原文,只是化用句子或词语,把它编织在自己的讲话或文章中,这种引用叫做暗引。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帮高考作文增文采_作文素材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帮高考作文增文采_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f40704facc22bcd127ff0c67.png)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帮高考作文增文采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1 / 8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巧妙引用古诗文_两招六式帮高考作文增文采
![巧妙引用古诗文_两招六式帮高考作文增文采](https://img.taocdn.com/s3/m/6bd366f87c1cfad6195fa74f.png)
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 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 《生命的色彩》就这样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 “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 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用旁观的眼神》(福建省高考佳作)这样写到: 走进 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 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切的悲喜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巧用诗词笔下生花
一、用诗词名句做文章标题,用诗词名句做
文章的小标题,用做题记,揭示主旨。 二、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三、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五、置于结尾,升华主题。 四、充当论据,支撑观点。
一、用诗词名句做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2003年高考作文满分卷中,有一福建考生的
文中使用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
析之效,又可充分展示个人的文字功底。 浙江台州中学陈雅同学的文章《阳光总在 风雨后》(载《语文世界》高中版2004年 12期),使用了以下几个小标题:①千磨 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②千锤万 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不是一番 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三个小标题分 别借用了郑板桥《题竹石》、于谦《石灰 吟》、高明《琵琶记》中的诗句。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题为《石灰吟》,但远远不止吟咏石灰。作者托物言志、 设喻抒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作者理想的追求、 人生的选择。于谦少有大志,23岁中第入仕,直至担任兵部尚书 之重职,如果他不能握好“选择”这把双刃剑,势必为剑所伤, 成为罪恶的俘虏。正因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选择, 才能具备“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志节,才能秉持“清风两袖朝天 去”的廉洁,才能成为忠勇如岳飞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 瑞的一代清官。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则徐果断地选择了 “虎门销烟”,何以有此决心和行动?这两句诗就是其人生追求、 人格理念 、价值取向的具体写照: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我就 尽志而为,虽死不辞,怎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争取呢?或 许有人会说:“此诗写于‘销烟’之后。”不错,时间上的确如 此,但这种伟大的情志早已根植于心胸、融会于血液,成为他人 生的准则、行为的指南,并与其联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 立千仞,无欲则刚”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他人生的伟大与不朽。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表现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表现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df6212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4.png)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表现技巧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
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
[技巧指要]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也叫直抒胸臆。
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上文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
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古文借鉴,巧妙化用
![古文借鉴,巧妙化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8914e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3.png)
古文借鉴,巧妙化用如何巧妙借鉴古诗文?1.语录式——摘录就是放在文章的题记位置,单独出现,做全文的题记。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再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语录式类似于摘抄,把原文原封不动地写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另起行在末尾处用破折线标明句子出处,由此做成作文的题记。
当然这是题记的一种形式,题记还有其他形式。
2.援引式——引用用在文章内文中,就是直接引语的形式,提示语+冒号+双引号+引语内容+末尾标点符号+引号。
例如:《论语》中说:“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如果写成如下的样式就不是援引了——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因为这句话,包括“子曰”在内,都是直接来自《论语》,而不是孔子。
注意,援引的话语内容中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内。
3. 引号式——套用引号式和援引差不多,但还有细微的区别,主要是在标点的运用上,一是去掉了引号,二是引用内容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外。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我们看见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种情愫总会油然而生。
再看:秋叶是漫无边际的,“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满目的秋叶,五彩缤纷,给了我们铺陈在天地间的巨幅油画,也给了我们万千感叹。
套用也包括套进自己的句子中。
就是只有引号,引号之外别的什么标点都没有,放到自己的句子中。
例如:此时,我虽然身在温暖的教室里,可是却从内心里平生了“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一点儿浪漫与温暖都没有了。
4.变化式——化用就是没有引号,把经典、古诗词无形地糅进自己的句子中。
例如:有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一种豪放叫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种情意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种淡然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如:雨的语言是丰富的,可以是漫卷诗书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绵绵春夜;可以是点点离人泪,倾诉那个寂寞的夜晚;可以是映照冰湖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龄送别友人的刹那间。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增文采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增文采](https://img.taocdn.com/s3/m/39408c1552ea551810a6877f.png)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帮高考作文增文采第一招:底蕴成句第一种情况,引用古诗文。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
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这种直白让人感觉幼稚。
第二个层次是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
表达式为:名言+意境。
如:①“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该层次重点在于名言的意境、思想、风格等的解说。
意境的理解多数遵循传统的认知,但个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往往更能出新意。
有时表达为:名言+品德。
如: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该层次重点在于把握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现的优秀品德。
有时表达为:名言+其它。
如:①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
②我憧憬归隐于“屋上春鸠(jiū)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
引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内容有时是无法确定的,根据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变化无穷。
因此本层次的准确表达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
第三个层次是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或截取两句诗的部分组合在一句里。
如:①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②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③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
④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前二句是剪裁两句古诗组合成一句,后二句是一句古诗割裂后组合成一句。
这一层次已经是比较灵活地运用了。
第四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名句。
如: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
第二种情况,用著名历史或文学人物的事迹或细节组句。
表达为:名人+名事。
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叙写。
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
”“屈原汨罗投江,让忠臣垂泪。
”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地展示。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写作指导专题《活用古典诗词三大技巧》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写作指导专题《活用古典诗词三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8fc37fb02768e9950e7387c.png)
活用古典诗词三大技巧: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表达着特定历史情境下人们的喜怒哀乐,对现实处境的认识,对理想世界的追寻。
至今,它们仍散发着熠熠光辉,等待着人们去欣赏,去开掘。
当然,古典诗词不仅有审美意义和认识意义,在写作上同样有借鉴意义。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古典诗词的运用划分成三类:仿用、化用和借用。
下面结合一些古今事例,简要阐述。
一、仿用。
这又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上的仿用。
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景色的诗歌。
后来,苏轼借用了它的结构章法,写了另一首很著名的诗《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宏观上的仿用。
还有一种是微观上的仿用,即技法上的仿用。
如欧阳修,他很喜欢温庭筠的两句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仿写了这样两句诗:“鸟声梅店雨,野色柳桥春。
”同样是运用了“意象嫁接”的技法,将动词省略,将意象直接连到一起。
二、化用。
化用主要是将别人原有的诗句,用一种新的组合方式,运用到自己的诗歌或文章中。
如范仲淹《御街行》有这样的句子:“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李清照将它化用到《一剪梅》中,变成这样的句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幽径悲剧》中,季羡林将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化用成这样的句子:“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
”也是别有韵味。
三、借用。
借用指的是将别人的词句直接嵌入自己的句子中,而并不作改动。
如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它就是来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而且未作任何改动。
这是句子的借用,还有词语的借用。
如钱钟书在《围城》中用“梳”作为量词来修饰月亮:“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
如何在写作中巧妙地引用古诗词
![如何在写作中巧妙地引用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4f4ae3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7.png)
如何在写作中巧妙地引用古诗词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表达力。
在写作中巧妙地引用古诗词,不仅可以为作品增加韵味和文化内涵,还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本文从选择古诗词、正确引用、合理运用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写作中巧妙地引用古诗词。
一、选择恰当的古诗词选择恰当的古诗词是巧妙引用古诗词的首要步骤。
在写作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古诗词,以达到增添艺术色彩和凸显主题的效果。
首先,需要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
可以通过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参加有关古诗词的课程或活动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古诗词知识储备。
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够更加准确地选择适合的古诗词。
其次,需要结合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来选择古诗词。
例如,如果作品是描述秋天的美景,可以引用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样的古诗词可以巧妙地传达出秋天的宁静和思乡之情。
二、正确引用古诗词在写作中引用古诗词时,需要正确地进行引用,不仅要保证古诗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要注意融入到作品中的自然性和流畅性。
首先,需要正确标注古诗词的作者和作品名称。
例如,若要引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可以在引用处注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其次,要保证古诗词的完整性。
不要随意去掉或替换古诗词中的字句,以免改变了原诗的意境和表达。
如果需要适当省略古诗词,可以使用省略号 (...) 表示。
最后,要确保引用的古诗词自然地融入到作品中,避免引用的古诗词过于突兀或与作品内容不符。
要根据作品的整体语气和风格来判断引用古诗词的位置和方式,使之与作品形成有机的结合。
三、合理运用古诗词巧妙地引用古诗词不仅包括了正确的引用方式,还需要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古诗词,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增加作品的艺术性。
首先,要注意古诗词的运用要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和语境。
在写作中,要根据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表达需要,恰当地插入古诗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文巧用古诗文的N种方法大盘点
![作文巧用古诗文的N种方法大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b930e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3.png)
作文巧用古诗文的N种方法大盘点写作文的时候,如果适当地加入几句古诗文,作文瞬间上了一个档次。
那么,怎么把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呢?1. 直接引用就是围绕某一中心或某一话题,从知道积累中把相关名句提取出来为作文所用.直接引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请看:①引用名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迎来了语文老师.他“抚尺一下”,将沉浸在下课快乐氛围中的“鸥鹭”惊吓住了;接着“满座寂然,无敢哗者”,都恭恭敬敬听从于师命了.这是一篇满分作文中截取的一段文字,作者把学过的《口技》生动贴切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用略带夸张的俏皮语言,揭露应试教育的弊端.②名人+名言+内涵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蓝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情朦胧;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这段文字灵活引用诗人诗词中的名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让人倍感亲切美好.③名人+名言+感悟陶渊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明白理想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懂得理想就是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体会理想就是人民幸福团圆的美好祝愿;文天祥的“人生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让我感悟理想就是赤胆忠心的浩然正气.此段文字主题集中,全文通过引用诗文名言,诠释了作者对理想的认识,语言多用排比,富有气势,给人一种比较“大气”的感觉.2.间接引用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他人的文句加工改造﹐巧妙“ 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它需要一个加工提炼的过程.如:五斗米不能令你折腰.你选择的是南山下的菊花;他乡富贵不是你的心愿,你选择的是回乡种豆锄草;嫌宫廷太烦杂,你宁愿选择桃李萦绕的草庐;嫌案牍太劳形,你宁愿选择欲辨忘言的独坐.这段文字是作者把陶渊明《饮酒》与《归园田居》中的几个诗句巧妙地镶嵌在自己的文章中,为中心服务,同时也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 改动字词就是将诗文篇章的某些字﹑词稍加改动,显得新颖独到﹑妙趣横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胃复春.这是一则广告,改动了人们熟知的名句,加深了别人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可谓新颖独到. 套用形式就是套用古人诗作的形式,表达情意,形象风趣,引人深思.作业几时无,把笔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我欲上床睡去,又恐明日挨训,言语似冷箭.无限苦闷情,不识少年心.手发酸,身乏力,脑灌铅.不敢有恨,此身不知在何时处.爹是望子成龙,娘是望女成凤,此事很难全.但愿少作业,从此开心颜.套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格式,反映课业负担的沉重,可谓入木三分.这种类似打油诗的改作运用得好,有时能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读后令人深思.把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开发了古诗文的又一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文采;也显示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浑厚的文化积淀。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72e5979563c1ec5da71c5.png)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古诗文中的仿写技巧
![古诗文中的仿写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77f53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8.png)
古诗文中的仿写技巧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在古代,仿写古诗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方式,通过借鉴和模仿古人的诗文风格和表达方式,达到学习和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古诗文中的仿写技巧,并探讨其在现代写作中的应用。
一、把握古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古诗文通常由诗句或句子组成,这些诗句或句子之间存在着特定的韵律和节奏。
在仿写古诗文时,我们可以模仿古人的诗句长度和韵律,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古典诗文的韵味。
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古人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二、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意境古人的诗文往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深刻的情感和生活哲理等。
在仿写古诗文时,我们可以选择与自己情感和生活经历相关的主题或意境,通过借鉴古人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我们也可以赋予作品一些现代元素,使之与现代社会和读者更为贴近。
三、注意行文的节奏和语言的美感古诗文的语言通常简练、富有音韵感,并注重句子结构的平仄和押韵的对仗。
在仿写古诗文时,我们要注意句子长度的控制和语言的平仄押韵,以保持作品的节奏感和语言的美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破折号、对偶等,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
四、注重情感和写作技巧的统一古人的诗文常常寄托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观察,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在仿写古诗文时,我们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同时要注意情感与写作技巧的统一。
语言的美感和修辞手法只有在与情感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五、积极进行创新和实践仿写古诗文并不意味着完全复制古人的作品,而是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实践。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观点,赋予作品一些新颖的元素和思考方式,以使之与现代社会和读者更为契合。
同时,我们还可以探索其他文体和创作方式,将古典诗文与现代写作相结合,产生出更具个人特色的作品。
总结起来,古诗文中的仿写技巧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如何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写出动人的个人文章
![如何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写出动人的个人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7bc9533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9.png)
如何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写出动人的个人文章个人文章一直以来都是表达内心情感、经历和思考的重要方式之一。
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可以使个人文章更有深度、更动人,让读者产生共鸣。
本文将探讨如何借鉴古诗词的描写技巧写出动人的个人文章。
一、情感表达的含蓄和寓意古代诗词往往以含蓄和寓意著称,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丰富的情感。
在个人文章中,可以运用类似的手法,以简洁而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例如,如果想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可以用古诗词中常见的形容词和修饰词来描绘,如“碧洲如刷墨、红叶如火焰”,以强调景色的美丽和生动。
二、意境的营造和场景的描绘古诗词通常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场景的描绘,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在个人文章中,可以运用相似的方法,通过描述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来让读者感受到文章所传递的情感与意境。
例如,在描写一个美好的回忆时,可以细致地描绘当时的环境、气氛和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共同体验那段美好的时光。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形象的比喻古诗词以其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比喻而著称。
在个人文章中,也可以借鉴这些修辞手法,以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自己的失落感时,可以用“江水缓缓流去,带走了我的梦想”来表达受挫的感受,通过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并共感。
四、曲折起伏和情节转折古诗词往往注重曲折起伏和情节的转折,通过情节的变化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个人文章中,也可以运用这一手法,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叙述一段经历时,可以设置适当的情节转折,增添悬念和紧张感,使读者更加投入和期待。
五、节奏感和押韵的运用古诗词常常注重节奏感和押韵,以增强表现力和韵律感。
在个人文章中,可以运用相似的技巧,通过改变句子的长度、使用相似的音韵,使文章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在描写一个悲伤的场景时,可以选择使用短句或抑扬顿挫的语句结构,使文章的节奏与主题相呼应,增强读者的情感体验。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_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_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0fdff2d681c758f5f61f6742.png)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20xx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
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
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1/ 6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20xx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
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写作文不会引用古诗文?语文老师教你8种方式轻松搞定
![写作文不会引用古诗文?语文老师教你8种方式轻松搞定](https://img.taocdn.com/s3/m/1c4e901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0.png)
写作文不会引用古诗文?语文老师教你8种方式轻松搞定不管是小学还是初高中,古诗文在语文课本中的比例比以前都有提高,这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从现实角度来看,学生背诵的古诗文不可谓不多,付出的精力也不可谓不多,但是很多学生对待古诗文只是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在转化为写作文能力方面意识不强,做得不够好。
如何在作文里引用古诗文?在这里,麦田老师总结了8种方式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标题中引用古诗文在作文里,一个好的题目能够让读者产生读下去的欲望,能抓住眼球。
引用古诗文作标题,让作文的标题显得很凝练,很简洁,而且有文化气息。
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更上一层楼》《一蓑烟雨任平生》等,能够提升作文的档次。
题记中引用古诗文有的学生喜欢在作文里加上题记,恰当的题记能够作文加分,因为题记可以起到提示的作文,提示作文的大概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激发阅读兴趣。
一篇以奋斗为主题的作文题记是这样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个题记直接点明了作文的主题。
在文章开头引用古诗文,能够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带来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让人产生阅读期望。
一篇关于“选择”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孟子的选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的选择。
这样写增添了文采和气势。
在结尾引用古诗文文章结尾应该是全文内容的归纳和深化,好的作文结尾能够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如作文《诚信》的结尾:诚信,又回来了,不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
作者巧妙地引用诗歌名句来表达对诚信的呼唤,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古诗文里有很多比喻的句子,来比喻人的某种品质,这是很常见的。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里进行借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用来表达奉献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可以用来表达坚强的意志品质。
恰当地引用,对刻画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用古诗文来烘托选择那些意境优美的古诗文,放入自己的作文,不仅能增添作品的诗情画意,而且能给人美的享受。
作文巧妙运用古诗文 让作文出彩的妙招
![作文巧妙运用古诗文 让作文出彩的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85005d5baaea998fcd220e50.png)
作文巧妙运用古诗文让作文出彩的妙招
1、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一)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二)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
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
2、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
3、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
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
4、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
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
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
诗词写作,化用古人诗句的五种方法
![诗词写作,化用古人诗句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44d0f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9.png)
诗词写作,化用古人诗句的五种方法诗词化用一般有五种方法:1、照搬法。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栏槛依晴空,山色有无中。
”用王维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晏几道的《临江仙》“微雨燕双飞”用的是五代人翁宏的原句。
2、减字法。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化用韩琮“晓风残月正潸然”。
秦观《满庭芳》“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化用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3、增字法。
李白《送友人》“萧萧斑马鸣”,源自《诗经小雅》“萧萧马鸣”。
秦观《满庭芳》“谩赢得青楼薄幸名”源自杜牧《遣怀》“赢得青楼薄幸4、改写法。
苏轼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分别源自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5、冶炼法。
叶绍翁《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将陆游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吴融句“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张良臣句“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熔于一炉,加上自己的独到体会,冶炼出千古名句。
许多诗文名句出于化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源自李白诗“春风已绿瀛洲草”。
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源自强彦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源自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句子,源自《世说新语》“山不高则不灵,水不深则不清”。
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化用孔颖达诗“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
”苏轼诗“淤泥生莲花”。
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谙香浮动月黄昏”,源自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鲁迅的“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源自对联“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台湾作家琼瑶,谙熟中国古典文学,她的小说中有许多地方巧妙的引用,化用了古典诗词。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满分策略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满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d1d65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6.png)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满分策略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是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也是对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发扬。
下面是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满分的策略与技巧:一、文言文基础的打牢1.阅读积累:多读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古文、古诗和古代散文等,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打牢文言文的基础。
2.掌握常用句式:熟悉并掌握常用的句式和固定搭配,如借物抒怀、用典比喻等。
通过多读、多练,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与记忆。
二、积累古诗词的素材1.多读经典:多读古代诗词经典,注重理解背后的意境、情感和意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核心句子梳理: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核心句子,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掌握其蕴含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3.背诵积累:通过不断背诵经典古诗词,培养对诗词的记忆力,使记忆过程不再仅仅是机械的记忆,而是通过理解对诗词的艺术追求,提升对古诗文的默写能力。
三、默写技巧与策略1.文字特点:掌握文言文的特点,比如句式、词语的特殊用法等。
在默写时,可以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句式等,加以重点记忆和强化练习。
2.理解与记忆:默写诗文时,先通过理解诗词的主旨、情感和修辞手法等,再进行默写。
理解才能记忆,记忆也会促进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3.分段默写:对于较长的古诗文,可以将其分段默写,逐段逐句进行默写和复习,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4.多练习默写:通过大量的默写练习,不断提高默写的准确性和效率。
可以选择配合老师的默写题目或者自己选择经典古诗文进行默写,进行多次的默写练习。
四、注意事项1.注意格式与标点:在默写古诗文时,要注意文言文的格式和标点,特别是句末标点的使用以及诗句的排列顺序等。
2.注意语法和词义: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法和词义常常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要注意把握其特色,避免犯语法和用词错误。
3.诗句的整体把握:默写古诗词时,要注意整体把握诗句的意境、情感和蕴含的含义,不仅仅是机械地默写句子,而是要理解其背后想表达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
1、定义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