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模式而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和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产生背景及其特性、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概念,背景,国内外,特征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源于1980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Claude Moulin)在其论文《有当地居民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中提出的“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

1983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生态旅游顾问墨西哥人豪•谢贝洛斯·拉斯咯瑞(H. Ceballos-Lascuráin)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用以指“前往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Ceballos lascurain,1987)[1] 在这个概念中他强调生态旅游的区域是自然区域。他认为生态旅游是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权威的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则定义为“生态旅游是负责任的自然旅行,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护当地的环境,并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可持续福利”。1988年他又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岛的一种特殊形式,旅游者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的风光。”

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Boo)在1990和1992年分别提出下面两个定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二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旅。[2]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研究分析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研究分析

2017年5月下半月刊

一、湿地旅游资源分析研究

(一)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湿地是一种过渡生态系统,具有兼具水生系统与陆地系统的特点。根据其效用定义:湿地是能抵御与调节洪水,控制污染、降解污染物;为人类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资源的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野生动植物最重要的栖息地。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此外,国内学者程占红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在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社区整体完整性及其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工程的事实和环境教育,最终实现人地和谐美的一种旅游形式。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能够促使人类与环境共赢,是一种基于人类生存地保护的旅游活动。而湿地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生态旅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既为总和与分支的关系,又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湿地生态旅游为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通过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从而保护湿地的案例也数不胜数。

(二)旅游资源内容与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可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由此可知,旅游资源应根据旅游者需求导向,被合理开发成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有意愿在旅游地进行旅游活动的吸引物。

本文采用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法对海珠湿地进行评价。因“三三六”评价法能分析旅游资源内部及外部条件从而客观的体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为研究者指明旅游资源开发时所存在问题的方向,从而依此判断:湿地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所欠缺的部分能否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得以实现。故笔者将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提出的“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对海珠湿地进行评价分析。

湿地公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湿地公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湿地公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重要形式,既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生物

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湿地公园在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湿地公园的现状调查和评估,探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

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湿地公园的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情况;

2.分析湿地公园的生态状况,包括湿地类型、植被分布、水体质量等;

3.评估湿地公园的社会效益,包括游客流量、满意度调查等;

4.探讨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因素;

5.提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优化措施,以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的

国内外发展情况;

2.实地调查:选择多个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其建设规模、

功能布局和管理机制等;

3.采样分析:对湿地公园内的水体、土壤和植被等进行采样,进行物理

化学分析和生态调查;

4.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状况和

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5.问题分析: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6.优化措施提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优化措施,

以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 : 王亚南(9 3 )女 , 17 一 , 黑龙江大庆人 , 大庆广播 电视大学, 副教授 , 硕士, 主要从ຫໍສະໝຸດ Baidu事人文地理学研 究。

1 0 2・
管理 科学
大庆市湿地 生态旅游开发研 究
王 亚南
( 大庆广播 电视 大学 , 黑龙江 大庆 1 3 1 ) 63 1
摘 要: 大庆市具有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 , 湿地 自然保护 区具有面积大、 景观 类型多、 分布广 、 生物 多样性丰富的特点 。政府决策部 门 应该结合大庆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与 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 开发科 学合理的湿地生 态旅 游 , 改变以往仅仅重视 生产力而忽视 其生态、 社会 、 文化功能的倾 向, 实现 大庆 市的湿地生态系统与 区域 可持 续发展。 关 键 词 : 地 ; 态旅 游 ; 庆 市 湿 生 大 湿地旅游在国外开展较早,世界上一些景观优美的湿地都开展了 态保护的关系, 力求 济效益 、 社会效益和生 旅游和娱乐活动。近年来 ,随着大量湿地 自 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兴 态效益的统一。 建, 对于湿地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湿地的概念 、 成因与分类 、 湿地功能 4 . 1统一组织、 制订和实施科学的旅游规划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是 与特征 、 湿地资源与保护等方面 , 特别是 目前各国湿地旅游业的迅速发 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 自我调节能 展,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 湿地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也开始成为 力和湿地生态环境质量 、 湿地生态脆弱性、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环境容 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量等进行深入研究 , 在政府的统—领导下, 由旅游管理部门组织环境科 1湿地与湿 地 生态旅游 学、 生态科学、 地理科学和旅游科学领域的专家 、 学者组成规划制订小 湿地系指不 问其为天然或人工、 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 、 湿原 、 泥炭 组 ,制订和实施科学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确定湿地生态旅游开 地或水域地带 , 带有或静止或流动、 或为淡水 、 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 , 发 目标 、 方向与开发规模, 严禁盲 目 开发和破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的水域(a sr R m a公约) 。长期 以来, m 由于湿 4 . 2对湿地资源进行本地调查 , 申报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由于 积极 地特有 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 , 一直以来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 是人 油 田开发、 城市建设以及湿地周围地区居民的开垦 , 加之近年来干旱年 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湿地具有 自然观光、 旅游 、 娱乐等方面的 份较多 , 大庆市湿地面积 日 益萎缩 , 景观破碎化严重。 通过 R 和 GS的 S I 功能 ,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地 区, 例如滇池 、 大庆市湿地景观动态研究仅 19 — 0 3 湿地的总面积就减少 了 太 9 2 2 0 年, 湖、 、 洱海 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区, 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 , 在美化 4 3 5 k , 1. m2 3 天然湿地的面积减少 了 4  ̄ 6k 碉 湿地破坏相 当严 重。 8 5 m , 环境 、 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是一种 因此 , 大庆市政府应邀请相关专家对本 区域湿地进行全面考察 , 并进行 全新的旅游理念 , 它更多的是考虑对 自然环境的影响, 应用“ 生态循环” 总体规划, 圈定湿地生态旅游的核心区、 保护区、 缓冲区等, 确定开发时 的思想设计旅游过程中的物质循环—一力求 “ 零废”和对生态环境的 序和开发项 目, 建立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委员会 , 统筹安排湿地生 “ 霉干扰”还有应用“ , 产业生态” 的思想让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形成相对 态旅游规划的实施 , 积极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闭合的循环 , 力求在地 区产业系统的层次上实现“ 零废” 零干扰” 。 和“ 圈 4 _ 3应利用 已有或将扩建的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生态旅游基地。 湿 湿地生态旅游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发湿地旅游资源,让游客认 地生态旅游基地北起林甸县的西北部 ,向西南到杜蒙县的西部和西南 识湿地、 了解湿地 , 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优区域化生态环境的旅游活动。 部, 转到肇源县的东西两侧 , 即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在大庆市 的尾 闾滞留 2 大庆 市湿地 资源概 况 . 区和嫩江、 松花江的部分江岸地带, 基本上处在油田与城市景观生态旅 大庆市共有湿地 面积约 1 . 0k ,占黑龙江省湿地总面积 的 游组合区的外 围。 2×15 mz 主体系列为大庆市湿地旅游核 区和辐射旅游景点 ; 2. 占大庆市土地总面积的 5 . %, 7 %, 8 8 9 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区域之一0 2 据 其它包括黎明湖公园、 万宝湖公园、 三友湖公园、 碧绿湖公园、 明湖水上 统计 ,在大庆市湿地中生长的野生植物种类达 59种,脊椎动物 38 乐园, 0 4 以及相继建成的采油四厂绿化基地 、 城市森林 、 政西 园等生态园 种, 其中陆生野生动物 2 2 , 7 种 珍稀鸟类 2 0余种 , 兽类 2 种 , 3 鱼类 4 区; 5 形成“ 以点带面”“ 陛开发”“ 、个 、网络支撑” 的湿地生态旅游建设格 种, 两栖爬行动物 8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既给大庆市带来一片盎然 局 。 种目 生机又带来 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通过评估可知大庆市典型湿地资源的 开发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 , 对保护湿地, 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效益为 1 12 9 9 1 元 ,其 中湿地资源的旅游价值为 5 0 8 万元 。 和环境意识有重要意义。 04 2 7 2 . 9 50 0 首先, 生态旅游收入的一部分可以投入到湿地 占所有价值量的 5%,可见大庆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休闲旅游功能价值 的保护中去, 0 用以解决 困扰多年的缺水 , 湿地面积缩小, 水体污染 , 鸟类 十分巨大 日 。如能依托本区丰富的湿地资源 , 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科学 种群减少等问题 ; 其次, 生态旅游可以增加当地居 民的收入 , 当地居 为 合理的湿地生态旅游 ,既发挥湿地的经济效益又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民 提供就业机会, 使其从对 自 然有破坏力的工作转到旅游业中, 从而增 与社会效益 , 将为改善大庆市 的生态环境 、 夯实文化底蕴、 调整产业结 强对湿地的保护意识 此外 , ; 湿地生态旅游还可为大庆市第三产业发 构快速步人生态文明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3大庆 市湿 地生态 旅游 开发的 方向 参考 文献 作为资源型城市 ,大庆市的主导产业一直 以石油及其相关产业为 [ 1 ]崔保 山 , 志峰 . 杨 湿地 学【 . M】 北京 : 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0 68 北 2 0 :— 主, 旅游项 目的开发不多。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开发 : 9 1 9 -8 . ,7 - 5 1 3 . 1观光游览 。 湿地美丽的自然景色, 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群 , 特别是 [ 徐菲菲,万绪才, 2 ] 杨达 源.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Ⅲ. 生态学杂志, 多种珍稀水禽, 对国内 外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 是人们休闲、 、 20 , 57 74 观光 徒 0 7 6(: l 7 . 2 )7 - 步跋涉、 水上游乐 、 垂钓的好地方。 [ 庄大昌, 3 ] 董明辉. 洞庭湖 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 究 . 人文地 3 . 2环境教育 。开展湿地生态旅游, 可以使游客对湿地的独特生态 理. 0, (: — 6 2 21 17 . . 0 7 )37 功能、环境意义和资源价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使游客 了解湿地与 自 [ 4 ]肖荣欣, 红 , 肖 魏云慧. 大庆市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与生物安全f. J科 ] 然、 湿地与社会 、 湿地与人类的关系 , 认识到湿地是地球最重要 的生命 技信 , 0 (15 7 觖 卷 的1 g 0 7 ) 8. 2 2. 支撑系统之一 , 从而增强保护湿地、 保护自然的意识 。 【 王 亚 南. 市 湿地 效益评 估 及其 产 业开发 模 式研 究 哈 尔滨 : 5 】 大庆 哈 2 1 :0 — 1. 3 . 3科学考察。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和 自然景观 , 吸引着 尔滨地 图 出版社 ,0 118 10 地理科学 、 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专家学者前来科学考察与研究。 f 王 迪楠, 淑英 . 于 R 和 GS的 大庆 市湿地 景观 动 态研切测 绘 与 6 ] 臧 基 S I 4大庆市开发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 空间地 理信 息, 0. ()2 -0 2 7 05 :93 . 0 3 生态旅游是大庆市湿地旅游的发展方向,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必须 f 李秋月. 7 】 扎龙湿地保护 区生态旅 游研究 哈 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贯彻科学发展观 , 遵循可持续发展思想 , 把旅游开发与旅游行为同生态 浍科 学版) 0 7(:1_ 1. , 0 ,) o l1 2 2l 文明建设 、 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 协调好旅游开发建设与湿地生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

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

我国红树林湿地资源生态系统及其旅游开发分析

我国红树林湿地资源生态系统及其旅游开发分析

我国红树林湿地资源生态系统及其旅游开发分析

作者:王小丫

来源:《旅游纵览》2021年第11期

摘要:红树林是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河口和海湾区域的特殊湿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了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所具有的旅游功能;基于当前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促进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旅游;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X37;F5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地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追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选择通过旅游休闲娱乐和放松身心,使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受到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有的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由此不断得到重视、开发和发展。红树林是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由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者乔木组成,主要生长在热带或是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的上部。红树植物的组成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们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被誉为“海上森林”“地球之肾”和“天然养殖场”,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1]。

(一)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红树林属于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河口盐渍土壤上或是淤泥深厚的海湾地带。由于红树科植物通常富含单宁,这种物质在空气中会因发生氧化而呈现红褐色,因而红树植物的树皮被割破,或者木材被砍伐之后就经常呈现红褐色,“红树”之名正是由此而来[2]。红树林的成分以植物分类学上的红树科植物种类为主,红树科共有16属120种。红树林由于生长地处在海陆交界处,因而形成了一些特征来适应这特殊的生存环境。其特征首先表现在红树植物所具有的特殊根系上,红树植物的根系通常可以分为支柱根、板状根以及呼吸根。

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

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单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诸如青藏高原湿地、蒙新高原湿地、云贵高原湿地;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许多湿地也被开辟为旅游目的地,如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建有标本馆和观鹤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据有关资料记载: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的游客和访客多达50多万人次。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21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陕西黄河湿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包括陕西省域内的黄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陕西一侧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含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良好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可使游客在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中接受环境教育和文化熏陶,能更好地提高广大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助于推动湿地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

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

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性,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湿地不仅是保护生物多

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也与旅游开发息息相关。本文将探讨湿地保护与旅游

开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1.1湿地面临的威胁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

服务。然而,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

威胁。这些威胁主要包括:湿地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水污染、过度

开发和利用、气候变化等。这些威胁不仅影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还

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

1.2旅游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

支柱产业。湿地因其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旅游

开发的热门目的地。旅游开发为湿地带来了经济收益和知名度,同时

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平

衡湿地保护与开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分析

2.1湿地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游客提供了观

赏和研究的对象。此外,湿地还具有调节气候、防洪抗旱等生态功能,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旅游对于湿地保护带来的压力

旅游开发可能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如水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同时,旅游活动还可能引发资源过度利用、非法捕捞等问题。这些压

力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湿地的生态功能。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综述

早期的城市文化旅游研究学者Jon和Stephen (2005)认为,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重要关系上,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导向者。政府工作内容有三部分重点:一是,保障能够提供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各类组织;二是,负责组织区域间的各项旅游合作的活动;三是,统筹协调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各方关系。

Joope (1996)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关系中,为减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中央政府应该从地方的角度出发考虑其旅游资源区域合作中经济需要。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和统一的合作安排,促使各个层级主体在合作中,就经济和自然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协调,最终形成一致意向。但是,也可能会由于行政区域类似程度相对较高,所以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利益冲突。

Gary (1999)认为:制订旅游相关政策的过程应该包括如下程序:首先是,制定政策导向目标;然后是,制定政策具体内容;最后是,制定政策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防控预案

Peter W (1998)阐述了美国保护遗产地环境的背景、行政管理措施、立法、保护运动方式等方面,并对遗产地交易过程中滥用的行为实施限制计划。比如,城市的发展权可以转让,但是必须要以合理的规划作为重要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行政手段,如制定相关法律、投入足量的规划资金、将权利授权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公众积极参与选举从而产生的地方行政支持。

Viera Dvorakova (2005)认为:在进行古迹遗址管理时,必须要以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为基本原则。他还指出,要持续分析古迹遗址文化和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中国湿地资源研究综述

中国湿地资源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7201211;修订日期:2007206212;责任编辑:刘英姿。

作者简介:刘婧(1983— ),女,硕士生,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及资源环境研究。E 2mail:liujing

jane@sina 1com

资源评价

中国湿地资源研究综述

刘 婧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湿地资源科学是当前国际国内众多学者共同热切关注的重点学科和前沿领域。我国湿地面积广大,

种类繁多,但是退化和破坏现象也很严重,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根据近5年的湿地资源研究资料,从湿地的定义和功能;湿地的分类和统计;湿地的开发和利用;湿地的恢复与监控;湿地的规划和评价;湿地的保护和管理6个方面讨论了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湿地研究会呈现综合性和分化性发展,并且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的支持和有力的法律保障。关键词:湿地;资源;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64(2007)04-0021-03

A REV I E W O N W ET LAN D S STU DY PR O GRESS I N CH I NA

L I U J ing

(School of the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 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W etland is a s pecial ecol ogical syste m and attracts much attenti on of scientists over the world 1I n China,it is now crucial t o p r otect and rest ore the abundant wetlands which have been threatened by degradati on and polluti on 1This paper,based on recent five years ’data,discusses the wetlands study p r ogress fr om six as pects:identificati on and functi on,classificati on and statistics,devel opment and utilizati on,rest orati on and monit oring,evaluati on and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doc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doc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人们正试图通过总结和归纳不同国家在湿地保护和研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找到一条技能够适合自己又能够少走弯路的途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湿地的国内外研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众所周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因为它起着保障生物多样性并且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伴随人类对湿地认识的逐步深入,自上个世纪以来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环境,使之长久的为人类社会服务,就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就湿地保护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最为科学的湿地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湿地; 特点; 进展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态特征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控制污染、改善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调节径流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生存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有着“文明的发源地”、“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

种的基因库”的美名。

湿地起着保障生物多样化,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和维持水分循环的功能。正因为鸟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同时很可能会飞越国界,因此,湿地被视为国际性资源。为了确保人类对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18个缔约国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的研究及其现状——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首次出现于1965 年, Hetzer 评论旅游活动在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冲击,并提出“Ecological Tourism”用以取代传统观光模式,同时开始呼吁文化、教育和旅游界应该要重视环境的感受,提倡一种对当地文化与环境最小冲击下,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与游客最大满足的旅游活动。当时就生态旅游提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①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

下进行。

②生态旅游的发展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

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风景名胜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五、考察/探险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湖泊湿地旅游、山(岳)地旅游、草原旅游、森林旅游

国内外生态旅游现状回顾

⑴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1995年1月8日至19日,中国旅游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在西双版纳召开中国第一次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96年由武汉市外事局和旅游局共同主持召开了解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研讨会,1999年为生态环境年,全国各省市已向国家申报了一批生态旅游重点景区和景点,如:四川九寨沟、云南迪庆、湖北神农架、甘肃新丝绸之路、长江三峡、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

关于做强湿地生态旅游产业链打造长三角知名的生态旅游基地的调研报告

关于做强湿地生态旅游产业链打造长三角知名的生态旅游基地的调研报告

文化建设

·3·

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周边旅游发展的现状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周边旅游包含大量的自然资源,拥有完整的生态链,是一种独特的、多功能性的生态系统,且周边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功能要素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品牌知名度日益凸显,发展生态旅游基础良好,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多重优势。

(一)世遗招牌,响彻全球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盐城作为黄海湿地的核心区,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世人展示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全球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大国担当,使更多的人将目光聚集到盐城,关注湿地生态。

(二)黄海之滨,麋鹿故乡

中华麋鹿园位于中国江苏中部黄海之滨的湿地滩涂,总面积7.8万公顷,2015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AAAAA级景区,是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是太平洋西岸古生境保护最完好的半原始湿地。在这片亚洲东方的净土上,自由栖息着麋鹿、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牙獐、豹猫、丹顶鹤等400多个动物家族,蓬勃生长着近500种海边植物,堪称太平洋西岸的“动物天堂”和“植物王国”,旅游基础牢实,发展条件优渥。

(三)生态引领,珍禽鹤舞

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较大的滩涂湿地保护区之一,是国际重要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热点地区。作为国家级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春秋有300余万只岸鸟迁飞经过盐城,有近百万只水禽在旅游区越冬,保护区内植物多达450种,鸟类超过400种,生态优势明显,湿地资源宝贵,“有一个女孩”的故事,更是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作者:卢学爽王力峰

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10期

卢学爽王力峰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541004)

摘要:随着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社会的消极影响越发突出,生态旅游逐渐走入大众视线。国内以生态旅游为研究内容不断细致化、深入化,研究方法日渐实证化,但笔者总结出当前生态旅游研究的内容不平衡、体系认证和模型构建模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应重视的方向。

关键词: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00-00

Abstract: With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destination environment, the negative social impact of the more prominent, eco-tourism gradually into the public eye. Domestic eco-tourism as content constantly detailed, in-depth, increasing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ecotourism research unbalanced system certification and model and obscure, based on eco-touris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生态湿地论文10篇参考文献

生态湿地论文10篇参考文献

生态湿地论文10篇参考文献

1、王建华,吕宪国:《城市湿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国城市湿地保护》[J].生态学杂志,

2、张慧,李智,刘光,等:《中国城市湿地研究发展[J].湿地科学》

3、刘侨博,韩晓盈,李爽,等:《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究——以哈尔滨市为例》环境科学与管理

4、孙永侠:《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浙江农林大学,2013 年。

5、刘公云:《论美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山东师范大学,2014 年。

6、贾忠华等:《对湿地定义和湿地水文特征的探讨》,《水土保持学报》2001 年第6 期。

7、熊鹰,王克林等:《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地理学报》2004年第5 期。

8、李国强:《澳大利亚湿地管理与保护体制》,《环境保护》2007 年第13 期。

9、谢屹,温亚利:《我国湿地保护中的利益冲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0、蒋姮:《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 年版。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是指地表覆水长期或周期性存在的土地,包括河流洪涝区域、沿海滩涂和湖泊沼

泽等。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类的福祉提供了重要的服

务功能。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简要介绍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积减少:由于城市化和农田开垦等人类活动,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全球湿地面

积的丧失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水质退化:湿地是重要的水体过滤器,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随着农药和化肥

的使用增加,湿地的水质逐渐恶化,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存储和繁殖地,但由于干扰和破坏,许

多湿地物种正面临灭绝的风险。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1.湿地保护和恢复:国内外科学家和环保组织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采取不

同的措施保护湿地,包括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农田的合理化等。

2.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现了

许多新物种,加深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湿地具有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重要的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家通过评估这些服务的价值,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湿地保护意识不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较低,有些人甚至不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加强宣传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 朱清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41班

学号: 2224107

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

2007 年6 月3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朱清

指导教师崔峰

摘要:当前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条件。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湿地相关概念的研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目前我国湿地开发的个案研究,从而了解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不足,为更好的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Studies on eco-tourism of wetlands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Zhu Qing

Tutor Cui Feng

Abstract:Nowadays, the so called “Rising Sun Industry” tourism has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Wetland is the highest ecosystem on productivity in the world, for it not only ha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biodiversity resourc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has tremendou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 peculiar natural and culture landscapes, wetlands provide many advantages on wetland tour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about wetlands、the resources of wetlands tourism and the examples of wetlands tourism exploi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we can see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mestic researches, and provide some advices on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wetland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 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 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旅

游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展业之一,而生态旅游又是其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利用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已经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湿地生态旅游大量文献的研究,观察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现状、进展和学术动态,从而更加明确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归纳专家学者对湿地生态旅游不同角度的研究,有力的推动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湿地相关概念的研究

(一) 湿地的概念

对于湿地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释,以下列举几位学者对湿地的定义:鲁铭,龚胜生(2002)在《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从四个角度对湿地进行了解释:从动力地貌学角度来看,湿地是区别于其他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 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浅水地貌系统;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湿地是陆地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地表为浅水所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从资源学的角度来看,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m) 都可视为湿地加以保护,不管它们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而美国工程师协会( The US Corps of Engineers) 则干脆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没或浸润的地区。[1]

庄秀琴(2003)提出了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自然景观类型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肾" ,聚集着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2]

丁长春,王松(2002)两位学者从湿地的重要性方面对湿地的定义进行了阐释,他们指出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一种高功能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是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3]

丁玲玲与杨士建(2004)则是从湿地的功能的角度对湿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湿地是处于陆地过渡地段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抗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功能,有“地球之肾”的美誉。[4]

滕玮峰(2006)在《对湿地生态化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湿地”一词来源于英文的“Wetland”,我国的多数学者倾向于国际《湿地公约》中的定义, 即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 长久或临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盐水水体者, 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 米的水域。该公约还对湿地的定义延伸为更广泛的栖息地类型, 包括河流和湖泊、沿海泻湖、红树林、泥炭地、珊瑚礁以及人工湿地, 诸如鱼塘、虾塘、农田池塘、灌溉农地、盐池、水库、砂砾矿坑、污水处理场、运河。[5]

丁季华,吴娟娟(2002)在分析了不同学者对于湿地界定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湿地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水,独特的土壤和适应潮湿环境的水生物。[6]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0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性旅游(eco-tourism)”这一概念。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正式确认了“生态旅游”这一名词。目前国内对于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很多,以下列举几位学者的观点:

雷国琼,刘娜(2006)和孙琦(2005 )等三位学者倾向于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即为了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