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教学案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此次教学设计的主题为《管仲列传》教学,属于苏教版高二选修课程,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管仲列传》这部古典文学巨著,进而懂得“明断是非,见利思义”的道理,培养学生民主、法制的观念、善于分析、自觉实践,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水平。

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生平。

2.理解《管仲列传》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

3.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合作能力。

4.加强对法律、制度、文化、伦理等方面的认识。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批判的眼光。

二、教学内容:1.《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生平。

2.如何分析并理解《管仲列传》中的文化、法律、制度、伦理等方面。

3.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详细的课件、PPT等多媒体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脉络和重点内容。

2.小组讨论法:设置小组话题,让学生参与、发言,促进学生思维开阔和组织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根据《管仲列传》和周围社会的实际案例运用,让学生理解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程序:1.导入环节:用文化、法律、制度、伦理等方面的PPT,介绍《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讲授环节:以《管仲列传》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为核心,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

3.小组讨论环节:分别分组,让学生以“法律与制度,读世界,伦理与古今”为话题,组织小组轮流开展讨论,查找和总结彼此的思考方式和建议,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和分享。

4.案例教学环节:结合周围社会和同学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解决与实践操作,探讨并演示法律、制度、文化、伦理等方面常见的内涵与实践。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每节课结束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初步梳理和评估。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管仲列传【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管仲列传【2】

管仲列传教学目标及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

体会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介绍管仲: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他的功绩,历史上一直被人们称道。

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强大,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出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将国家分为五属,设置各级官吏,并实行军事编制,训练士卒。

建立选拔人材的制度。

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

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

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

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是后人的楷模。

2.文章内容: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谊,叙述了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二、疏通文章梳理结构:1疏通文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1(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1(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1(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3、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司马迁为管仲列传的目的及课文所蕴藏的人才观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导引:1学生演示:“()之交”2揭示课题《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二、阅读全文,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朗读默读)三、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点拨。

(讲解法)词类活用1.富国强兵使动:使……富使……强2.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3.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4.然孔子小之:意动以……为小,轻视5.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意动以……为羞耻意动以……为耻6.贵轻重:以……为贵特殊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倒装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岂管仲之谓乎?分财利多自与。

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省略句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

难句翻译指点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案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案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案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一篇: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案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案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4——10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二.学习课文1——10段。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明确:“佯”,假装;“去”,离开,“厚币委质”,课文注释没说清楚,“厚币”,是指丰厚的礼物,“币”,礼物。

“委质”,前人研究是指另再呈献信物,古代别国重臣投靠新主,“必先书名于策(竹简),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也”。

“委”,呈献;“质”通“蛰”,但作信物解。

这种信物,不是礼物所能代替的。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让学生明确:“以”。

介词,用、凭的意思;“当”,抵得上;“往如楚”,“往”,去;“如楚”,到楚国去。

句意谓:凭我一个张仪就可抵换汉中地,请让我离开秦国,到楚国去。

“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让学生明确:要注意“因”是介词,凭借;“用事者”。

“臣”,均为“靳尚”的同位语;“于……郑袖”是状语后置,即向怀王宠姬郑袖说假话:设“诡辩”的主语是靳尚。

据被记》中《张仪列传》的记载,张仪一到楚国,怀王就把他囚禁起来,靳尚对郑袖的诡辩是:“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秦王甚爱张仪,而必欲出之。

今将以上庸之地赔楚,以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诓者为媵。

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

”2.行文思路。

提问:这一大段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屈原本人的事迹写得很少,主要是穿插一大篇怀王受骗,以致最终客死于秦的史实,为什么?点拨:写了三方面的内容:怀王受骗,至死不悟;屈原被放,仍关心朝政,系必怀王;顷襄王接受谗言,怒“迁”屈原。

穿插这么一大段史实,而这些史实,都是在屈原“既细” 以后发生的,这就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传记》教课设计设计《管仲传记》教课设计江阴一中范丽花教课目的及重难点:1.掌握文言现象。

实词,活用,句式,翻译。

2.运用批评性思想解读管仲人物形象。

教课过程:一、导入批评性思想是理性、反省性的思想,其思想质量包含求真、公正、反省、理性、正确、清楚、建设以及详细、深刻、全面地思虑,还要勇敢地怀疑,当心的求证。

今日这堂课我们就用这类思想方式来解读《管仲传记》。

在解读以前要先正确地理解文义。

——翻开教案讲义和课本——.互相发问,抽测2’.学生怀疑.检测4.牢固文本,读一读,看能否全能够完好翻译全文。

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举手怀疑。

10分钟已经达成的同学能够先用忠实性阅读的方法,思虑:——二、理解文本——忠实性阅读“忠实”:忠实理解原意,站在作者的立场,从作者的视角去看问题,理解他的论证因素和结论。

——《批评性思想原理与方法》须注意的信息文本的看法和原由(文本细节)作者、信息根源、发布原地和立场(知人)1文本的背景信息(论世)1/8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传记》教课设计设计问题一:司马迁眼中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从文本中找出依照。

贤良:第三段:“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翻译)(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发展贸易,聚集钱财,使国兴盛使兵力富强。

)第四段: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衡量。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此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此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此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自己的话表达)(治理政事,擅长转祸为福,把失败变成成功。

重视事情的缓急,谨慎地进行比较。

桓公其实是因为恼恨少姬,南下侵袭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时机,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包茅。

桓公其实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时机,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

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以后又想违反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成立了信义,所以诸侯都来归附齐国。

高考语文管仲列传史记选读教案 苏教版选修

高考语文管仲列传史记选读教案 苏教版选修

<管仲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3、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点: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时数: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

在《高祖本纪》中,我们认识了西汉开国名相萧何,在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更是家喻户晓。

而诸葛亮躬耕南阳之时,曾自比管乐,乐,指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扶持微弱之燕,以弱胜强,大败齐军,报仇雪耻。

而管,即管仲,他究竟有何成就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代政治家的风范。

二、知识介绍:关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管仲与鲍叔牙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

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于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

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

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

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

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

”齐桓公听从了他。

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管仲列传预习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重要实虚词的意思及特殊用法。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特殊句式。

3、了解管仲其人其事。

预习感知一、认识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1、管仲其人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施政策略内政方面:通货积财,主张“顺民心”,主张发展经济,改革图强,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观点。

推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为后世创造典范。

外交方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诸侯。

伐楚责茅,维护周朝尊严;北征山戎,平定北方边境。

3、后人评价(1)孔子论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2)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二、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颍上()鲍叔牙()匡()仓廪()柯()齐桓公()袭击()少姬()给予()廉耻()好恶()窘境()2、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3)将顺其美,匡救其恶(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5)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6)贵轻重,慎权衡3、一词多义既言未既管仲既用见事不目见耳闻肴核既尽项伯即入见沛公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与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慈父见背蹇叔之子与师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军无见粮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易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知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知其贤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君何以知燕王故论卑而易行其真不知马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孰为汝多知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之岂管仲之谓也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俗之所欲,因而予之绝宾客之知下令如流水之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辍耕之垄上4、词类活用(1)齐桓公以霸(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3)贵轻重,慎权衡(4)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5)桓公实北征山戎(6)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7)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虚词。

山西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获奖学案第2课时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获奖学案第2课时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获奖学案第2课时苏教选修《<史记>选读》山西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获奖学案第2课时苏教选修《<史记>选读》山西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获奖学案第2课时苏教选修《<史记>选读》教学目标及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

体会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介绍管仲: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他的功绩,历史上一直被人们称道。

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强大,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出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将国家分为五属,设置各级官吏,并实行军事,训练士卒。

建立选拔人材的制度。

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

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

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是后人的楷模。

2.文章内容: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谊,叙述了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二、疏通文章梳理结构:1疏通文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管仲列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和管鲍的知遇之交。

3.学习传记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技巧,提高阅读《史记》的水平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和管鲍的知遇之交。

【学习流程】一、文本引读走近管仲: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他在齐国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使齐国日益强大,国力大振,一匡天下。

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的丰功伟业为世人所讴歌,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更是后人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管仲,去了解这个历史人物。

二、整体感知:本文五个小节,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节):第二部分(—节):第三部分(节):三、重点研讨(一)阅读全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知识,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仿照例句,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例:富国强兵:富:使动用法,使……富。

强:使动用法,使……强。

①管仲既任政相齐:②管仲因而信之:③然孔子小之:④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⑤贵轻重:2.特殊句式:(在后面的括号中指出其具体类型)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④分财利多自与。

()⑤岂管仲之谓乎?()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⑦管仲囚焉()⑧不以为言()⑨齐桓公以霸()2.翻译下列句子(译文力求做到“信(准确)、达(通畅)、雅(文风)”)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为不遭时也。

(见……于……,以)译文: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也)译文: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而……)译文:④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顺,匡,也)译文:(二)阅读第二节,小组合作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的深交进行了回顾,从哪些方面写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每个方面限定两个字)(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江苏省响水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2)课件(共23张PPT)

江苏省响水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2)课件(共23张PPT)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
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 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法家先驱”、“圣 人之师”、“华夏文明的 保护者”、“华夏第一 相”。
【注解】桓公伐蔡
《史记·齐太公世家》 :
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 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 怒而攻蔡。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 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君处 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 虞君之涉吾地也。’”“风马牛不相及”比 喻事物彼此之间毫不相干。
【典故】曹沫之约
《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五年(前681),伐鲁, 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 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 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 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 “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 “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 欲附焉”。
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计私 仇,拜管仲为相。
检测反思 • 管仲为政能取得极大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自身的才能; 朋友知己之情; 君臣知遇之恩。
检测反思
• 管仲不是殉节而死的人,该如何看待他的选 择?
• 显然,择生是对命运的不屈服,但对于那些择死 的行为,也值得我们深思。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 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选择了死,比如项羽的拔 剑向颈,李广的横刀自刎,屈原的怀石投江。在 这些反复出现的悲剧场面中,司马迁也同样表现 了崇高的人对命运的强烈的抗争;即使命运是不 可战胜的,人的意志也同样是不可屈服的。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 也。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翻译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2、学—议—讲—练相结合3、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2、体会司马迁对观众的看法及写此传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难点:了解司马迁为管仲列传的目的及课文所蕴藏的人才观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自学导案】1、熟读课文、正音正字颍.上(yǐng)鲍.叔牙(bào)匡.(kuāng)仓廪.(lǐn)齐桓.公(huán)少姬.(jī)给予..(hàowù)..(jǐyǔ)好恶2、课前布置翻译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2、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分析文章管鲍之交内容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能力培养及文章鉴赏分析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管仲列传》,首先我们来看管仲祠堂内的一幅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批“挚交千古”。

上联提到的是管仲之才,下列褒奖了管鲍的友谊。

二、朗读,完成自学导案颍.上(yǐng)鲍.叔牙(bào)匡.(kuāng)仓廪.(lǐn)齐桓.公(huán)少姬.(jī)给予..(hàowù)..(jǐyǔ)好恶三、整体感知:哪些段落写到管仲的“才”,哪些段落写到“交叔牙”呢?第一部分(1-2段),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第二部分(3-4段),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成绩。

第三部分(第5段),司马迁的赞词。

四、我们首先来看“管鲍之交”1、齐读(1-2段),找出重点词句。

(三分钟后,同桌交流,答疑解惑;)(组内补充,老师提问,展示大屏幕)2、重点字词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少:年轻;游:交往B、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贫困:古今异义,贫穷,处境困难;欺:骗,欺诈;善:好好地;遇:对待;以为:古今异义,以(之)为,不把这件事对外人说C、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已而:后来;事:侍奉D、及小白立为桓公:及:等到;立:登上王位;为:成为,做E、鲍叔遂进管仲:举荐F、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合:会合,联合;匡:使…得以纠正G、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始:当初;困:处境困难;贾:经商,做买卖;与:给H、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贪(不以我为愚,不以我为不肖<贤能>,不以我为怯,不以我为无耻)为:替,给;而:表转折;穷困:古今异义,使…困厄;以…为:①以:认为;为:是。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2)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形象;(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一生;(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迁移性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管仲的仁义道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人才的意义;(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其成就;2.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经典语句的翻译;3. 对比分析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阅读理解,特别是生僻词语的解释;2. 对管仲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理解其仁义道德;3. 迁移性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文言文阅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管仲的一生;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管仲为例,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发展关系;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人物形象;3. 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生僻字词;4. 对比分析: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发展;5. 深入剖析:讨论管仲的仁义道德,总结其一就;6. 迁移性学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7. 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课内教学:讲解《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分析管仲的仁义道德;2. 课外拓展: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等;3. 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一生,如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等;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管仲当年的情景,增强体验感。

管仲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

管仲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

管仲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史记》中《管仲列传》的内容;2.理解古代社会的封建阶级制度,了解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3.理解管仲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管仲列传》的内容理解;•古代社会的封建阶级制度;•管仲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卓越贡献。

三、教学难点•古代社会的封建阶级制度;•管仲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卓越贡献。

四、课堂教学1. 导入(5分钟)1.以“封建阶级制度”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史记》前面所学过的相关内容;2.打出“贵族、奴隶、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词语的认识来阐述封建阶级制度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

2. 讲授(30分钟)1.管仲的生平介绍。

2.《管仲列传》的内容解读,让学生了解管仲为人的品质、政治思想以及知名的军事成就。

3.比较管仲与商鞅、韩非的贡献,评价是他们都是思想家,但管仲在古中国封建历史上贡献最大。

3. 合作探究(20分钟)根据所学知识,让同学们分组,通过现场讨论和总结,自己构思并分配小组任务,分别汇报管仲的个人思想、管仲的军事成就、管仲与商鞅、韩非的贡献等内容。

4. 总结(5分钟)1.请学生依次进行演讲汇报,期间老师或学生互相提问和对答案,加强彼此之间的探讨和对所学知识的加深记忆和理解;2.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听课笔记的反馈,再次强调“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管仲、商鞅、韩非所代表的思想”以及“学习的方法思考和总结”等重要点。

五、课后练习•请学生整理笔记,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提炼,上传至班级平台上分享;•请学生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回忆管仲的一件事,表述对管仲人物形象的评价。

六、课堂反思1.教学谈心环节:老师与学生进行1对1的沟通,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听课感受和学习心得,探讨在下一节课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2.对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进行评估,确保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能力的提升。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案第2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案第2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案第2课时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案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教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借助“预习提示”,圈点重要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

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简介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后因李陵一案致罪下狱,受宫刑。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三、文题讲解《史记》,西汉司马迁著。

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

书中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汇编。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江阴一中范丽花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掌握文言现象。

实词,活用,句式,翻译。

2.运用批判性思维解读管仲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反思性的思维,其思维品质包括求真、公正、反思、理性、准确、清晰、建设以及具体、深刻、全面地思考,还要大胆地质疑,小心的求证。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解读《管仲列传》。

在解读之前要先准确地理解文义。

——打开学案讲义和课本——1.相互提问,抽测2’2.学生质疑3.检测4.巩固文本,读一读,看是否全能够完整翻译全文。

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举手质疑。

10分钟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先用忠实性阅读的方法,思考:——二、理解文本——忠实性阅读“忠实”:忠实理解原意,站在作者的立场,从作者的视角去看问题,理解他的论证要素和结论。

——《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须注意的信息1文本的观点和理由(文本细节)2作者、信息来源、发表原地和立场(知人)3文本的背景信息(论世)问题一:司马迁眼中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从文本中找出依据。

1.贤能:第三段:“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翻译)(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发展贸易,积聚财帛,使国富强使兵力强盛。

)第四段: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自己的话表达)(治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

重视事情的缓急,慎重地进行比较。

桓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

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

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

)2.仁慈:“以民为本”第三段:政治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学案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

体会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介绍管仲: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他的功绩,历史上一直被人们称道。

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强大,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出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将国家分为五属,设置各级官吏,并实行军事编制,训练士卒。

建立选拔人材的制度。

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

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

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

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是后人的楷模。

2.文章内容: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谊,叙述了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二、疏通文章梳理结构:
1疏通文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2梳理结构:
第一段(1-2):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第二段(3-4):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第三段(5):司马迁的赞词。

3领悟主旨:《管仲列传》叙述了管仲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三、分析重点:
1.课文第二节赏析
这节从哪些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己?
明确: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
从这些语句可看出管仲对鲍叔牙怎样的情感?
明确:包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这节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明确:排比。

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有层次地展现两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小结:这节文字,司马迁较多地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第一节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待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的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这节文字,内涵丰富,语言优美。

2.课文第五节赏析; 这节有几层意思?明确:两层。

一写自己对孔子小视管仲之意的揣摩,一写自己对管仲成功原因的推断。

表现出司马迁对管仲治国才干的高度肯定,对管仲未能平天下的遗憾。

而管仲任政相齐的治国方略是司马迁十分赞赏和推崇的,作者引述社会上的成语,对管仲施政的特点进行概括,十分精到而又耐人寻味。

四、分析难点:
1.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是好友鲍叔牙的知贤荐贤;二是管仲“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的内政外交措施;三是他辅佐齐桓公采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策略,一匡天下,齐桓公因此成就了春秋霸主地位。

2.“鲍叔荐贤”揭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明确: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咸菜的问题。

管仲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做官被逐,打仗逃跑。

鲍叔牙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合无耻。

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放出来,并推荐给齐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其能。

五、课堂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次:次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 以区区之齐在海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而易行顷襄王怒而迁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为管仲作传,重在论其轶事,关于管仲辅佐“齐桓公以霸”的具体情形,多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这是《史记》一书运用互见法的一个实例。

B.管仲辅佐桓公,“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

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相管仲给予高度评价。

C.“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然而,孔子轻看管仲其人,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管仲奢侈浪费,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节俭精神不相吻合,所以孔子轻之。

D.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

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臣关系。

六、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并完成评价手册相关练习
2课后请阅读《管晏列传》全文,并进一步由文本出发进行思考,以“管仲之为人及其现实意义”为题写一篇练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