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 摄影测量学 名词解释
遥感与摄影测量专业术语解释
![遥感与摄影测量专业术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9f47c19b52acfc789ebc948.png)
遥感与摄影测量专业术语解释摄影测量学||photogrammetry; 研究利用摄影影像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航天摄影||space photography; 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对星球(主要是地球)及其环境的摄影。
航空摄影||aerial photography; 从空中对地球的摄影。
航空摄影机||aerial camera; 实施航空摄影的专用摄影机。
非量测摄影机||non-metric camera; 指不是专为摄影测量目的设计制造的摄影机。
内方位元素不稳定或不能记录,没有框标,一般无外部定向设备。
立体摄影机||stereocamera, stereometric camera; 能同步摄影得到立体像对的摄影机。
量测摄影机||metric camera; 专为摄影测量目的设计制造的摄影机。
内方位元素已知,具有框标,物镜畸变经严格校正。
全景摄影机||panoramic camera, panorama camera; 摄影时,摄影机镜头的光轴能从一侧到另一侧扫描所拍摄的范围,从而获得很宽拍摄范围的摄影机。
框幅摄影机||frame camera; 曝光瞬间能对整个幅面同时成像的摄影机。
条幅[航带]摄影机||continuous strip camera, strip camera; 在摄影过程中,缝隙快门始终打开,光轴指向不变,感光胶片以掠过焦面的地物影像速度向前运行的摄影机。
CCD摄影机||charge-coupled device camera, CCD camera; 用线阵列或面阵列的电荷耦合器件作为探测器的摄影机。
多谱段摄影机||multispectral camera; 将来自目标光波按波长分割成若干波段,然后分别将各个波段的影像同时拍摄(或记录)下来的一种专用摄影机。
地面摄影机||terrestrial camera; 专为地面摄影测量用的摄影机。
工程测量中摄影与遥感测量分析
![工程测量中摄影与遥感测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18ca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3.png)
工程测量中摄影与遥感测量分析
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测量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一种测量方法。
摄影测量的原理是利用光线的反射和干涉来获取目标物体的图像,并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几何形状和特征来进行测量分析。
遥感测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或物体的信息,并通过分析图像和数据来进行测量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遥感测量的主要手段是利用遥感传感器获取地面或物体的光谱或物理量,并通过处理和分析图像和数据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
摄影测量和遥感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工程测量中,摄影测量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信息来获取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几何参数。
摄影测量还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物体的图像来获取目标物体的质量特征,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遥感测量可以通过获取地表或物体的信息来实现对大范围地区的快速、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遥感测量可以通过获取地形、地貌等信息来为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地理环境数据。
遥感测量还可以通过获取地面或物体的表面反射谱线来分析地表或物体的物质组成和质量特征,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0cff16d0b1c59eef8c7b4f5.png)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作者:林青涛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及地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遥感技术。
所谓遥感就是在远离目标的地方,运用传感器将来自物体的电磁波信号记录下来并经处理后,用来测定和识别目标的性质和空间分布。
从广义上说,航空摄影是遥感技术的一种手段,而遥感技术也正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概念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隶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它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1、摄影测量及其发展摄影测量的基本含义是基于像片的量测和解译,它是利用光学或数码摄影机摄影得到的影像,研究和确定被摄影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其内容涉及被摄影物的影像获取方法,影像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方法,基于单张或多张像片的信息提取方法,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产品的表达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设备和技术。
摄影测量的特点之一是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被测目标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各种类型影像均是客观目标物体的真实反映,影像信息丰富、逼真,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被研究目标物体的大量几何和物理信息。
到目前为止,摄影测量已有近170年的发展历史了。
概括而言,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
表1列出了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如果说从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是一次技术的进步,那么从解析摄影测量到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则是一场技术的革命。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处理的原理信息不仅可以是航空像片经扫描得到的数字化影像或由数字传感器直接得到的数字影像,其产品的数字形式,更主要的是它最终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因而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只有通用的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部设备,故而是一种计算机视觉的方法。
遥感名词解释30个
![遥感名词解释30个](https://img.taocdn.com/s3/m/29b154e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c.png)
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5.绝对白体能反射所有的入射光的物体。
6.灰体大多数物体可以视为灰体。
7.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
8.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9.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0.地物波谱特性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
11 MODIS波段不连续波段36个地面分辨率较低每1-2天可覆盖全球一遍。
12小卫星小卫星指目前设计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其空间分辨为1一3m (全色)和4-15m (多波段)。
13.成像光谱仪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14.距离分辨力是在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15.方位分辨力是指相邻的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16.几何变形是指图像.上像元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其在地图坐标系等参考坐标系统中的对应坐标之间的差异。
17.粗纠正遥感图像的粗加工处理也称为粗纠正,它仅做系统误差改正。
18.精纠正在粗加工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地面控制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
19.间接法方案是从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亦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反求原始图像坐标中的位置。
20.最邻近像元采样法该法实质是取距离被采样点最近的已知像素元素的(n)亮度N作为采样亮度采样法最简单,辐射保真度较好,但它将造成像点在一个像素范围内的位移,其几何精度较其他两种方法差。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https://img.taocdn.com/s3/m/df33f15da5e9856a56126082.png)
摄影测量与遥感摄影测量与遥感一、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与任务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摄影测量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用于与高程有关的地貌形态分析、通视条件分析、洪水淹没区分析。
•DLG(数字线划图):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集。
数字线划图既包括空间信息也包括属性信息,可用于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治安等各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DRG(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是纸制地形图的栅格形式的数字化产品。
可作为背景与其他空间信息相关,用于数据采集、评价与更新,与DOM、DEM集成派生出新的可视信息。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航空相片、遥感影像,经象元纠正,按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
它的信息丰富直观,具有良好的可判读性和可量测性,从中可直接提取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信息。
摄影测量分类:(1)空摄影测量(2)航天摄影测量(3)地面摄影测量(4)近景摄影测量(5)显微摄影测量。
二、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从1851年法国陆军上校劳赛达提出并进行交会摄影测量算起,摄影测量学已经走过了160年的历程:模拟摄影测量(1851-1960’s)、解析摄影测量(1950’s-1980’s)、数字摄影测量(1970’s-现在)。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及其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由二维影象重建三维目标面采集数据方式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发展方向:与RS、GIS、GPS结合方向;智能化,实时化方向。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107b2753b52acfc788ebc915.png)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摄影测量分类1、摄影测量利用摄影影像信息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技术。
2、航空摄影测量利用航空飞行器上拍摄的航空像片进行的摄影测量。
3、地面摄影测量利用地面摄影的像片对所摄目标物进行的摄影测量。
4、非地形摄影测量不以测制地图为目的的摄影测量。
5、全息摄影测量利用一定方向的激光光束投射到全息图上获取原物体的三维结构图像的摄影测量。
6、扫描电子显微摄影测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摄取的立体显微像片,对微观世界进行的摄影测量。
7、双介质摄影测量被摄物体与摄影机处于不同介质的摄影测量。
8、近景摄影测量利用对物距不大于300m的目标物摄取的立体像对进行的摄影测量。
9、超近摄影测量对物距在0.1一0.01m的目标物进行的摄影测量。
同义词:微距摄影测量。
10、弹道摄影测量利用弹道摄影机,以星空为背景,摄取弹丸在空中的飞行状态,用来研究弹丸飞行轨迹的摄影测量。
11、工程摄影测量用于现代建筑、水利、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工程建设的摄影测量。
12、工业摄影测量用于采矿、冶金、机械、车辆和船舶制造等方面的静态或动态工业目标的摄影测量。
13、建筑摄影测量用于对古建筑物的建筑特点和状况的研究、文物的修复、雕塑像的复制等古建筑领域中的摄影测量。
14、考古摄影测量用于出土文物及其挖掘现场的摄影测量。
15、生物医学摄影测量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等方面的摄影测量。
16、X射线摄影测量利用X光摄取的立体像对或更多像片,确定被摄物体肉眼不能直接见到部分的摄影测量。
17、水下摄影测量用于测绘水下地形或研究水中物体的摄影测量。
18、实时摄影测量将数据获取、处理和成果输出集为一体,实时快速完成的摄影测量。
19、莫尔条纹测量利用莫尔效应直接在被测物体表面形成等值条纹的摄影测量。
20、侧视雷达测量利用侧视雷达获取地面目标影像信息的摄影测量。
21、解析摄影测量利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手段获取的像片或图像,根据像点与相应地面点间的数学关系,借助计算机用数学解算方法进行的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学名词解释
![摄影测量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a71e61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5.png)
摄影测量学名词解释摄影测量学:是利用摄影机或其它传感器采集被测对象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可靠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区别:摄影测量以航空摄影成像为主,测绘大比例地形图为主,以影像的几何信息处理为主,以提供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主。
遥感以卫星遥感成像为主,测绘中小比例地形图为主,以影像的物理信息处理为主,以各部门、各行业专门应用为主。
POS:是基于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以获取移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和三轴姿态信息。
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进行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像片主距:物镜后节点到像平面的距离。
人造立体视觉:空间景物在感光材料上构像,再用人眼观察构像的像片产生生理视差;重建空间景物的立体视觉,所看到的空间景物称为立体影像,产生的立体视觉称为人造立体视觉。
模拟摄影测量特点:(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硬拷贝像片。
(2)利用光学机械模拟装置,实现了复杂的摄影测量解算。
(3)得到的是(或说主要是)模拟产品。
(4)摄影测量科技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是围绕着十分昂贵的立体测图仪进行的。
(5)利用几何反转原理,建立缩小模型。
(6)最直观,好理解。
解析摄影测量特点:(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硬拷贝像片。
(2)使用的是数字投影方式,用精确的数字解算代替了精度较低的模拟解算。
(3)得到的是模拟产品和数字产品。
(4)引入了半自动化的机助作业, 因此,免除了定向的繁琐过程及测图过程中的许多手工作业方式。
但需要人用手去操纵(或指挥)仪器,同时用眼进行观测。
数字摄影测量特点:(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2)使用的是数字投影方式,用精确的数字解算代替了精度较低的模拟解算。
遥感 摄影测量学 名词解释
![遥感 摄影测量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0fdd31b866fb84ae45c8d91.png)
镜头的分解力:是表征物镜分辨被摄景物微小细节的能力,其大小用在焦平面上1毫米宽度内 能分辨的互相平行的线条数表示,单位为线对/mm 。
相对孔径:镜头的有效孔径D 与焦距f 的比值, 即D /f 。
光圈系数:相对孔径的倒数为光圈系数。
镜头的光强度:从被摄物体发射的光线通过摄影镜头后,能在焦平面产生多大的照度,或者说产生光学影像亮度的能力如何,这种表达镜头产生光学影像亮度的能力称为镜头的光强度。
镜头的视场角与像场角:镜头能在像面上构成影像的范围称为视场,其直径对镜头中心所成的角称为视场角。
影像清晰的圆形范围称为像场,其直径对镜头中心的张角为像场角。
超焦点距离: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位于无穷远处的景物可清晰构像;同时离镜头不小于某一距离的所有物体,其构像都清晰,这个距离就称为超焦点距离,通常用H 表示。
景深:当摄取一有限距离景物时,在景物前后一定距离内,其构像都是清晰的。
此构成清晰影像的物方纵深范围称为景深,用D.F 表示。
潜影:潜影是感光材料经曝光后产生的肉眼看不见的图像,它能被随后的显影变成可见影像。
光学增感:使乳剂的光谱敏感范围增大,向长波长方向扩展。
感光中心:全色片:对全部可见光敏感的胶片。
光学密度:表示感光材料经曝光显影后的变黑程度。
D =lgO=lg(1/T)=lg(F 0 /F)曝光量:感光材料的乳剂层在曝光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光通量总和,在数值上等于照度E 和曝光时间的乘积。
H = E × t (勒克司·秒)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对光的敏感程度,数值上用感光材料达到某一基准密度时所需要的曝光量来衡量。
(S =K/H D )反差系数:特性曲线直线部分某两点的密度差与其所对应的曝光量对数差之比,即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
宽容度:在数值上等于特性曲线直线部分两端点所对应的曝光量的对数差。
它反映的是感光材料按比例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
清晰度:清晰度是指影像边缘的清晰的程度,或者说是边界密度变化的程度。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https://img.taocdn.com/s3/m/24c516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8.png)
摄影测量与遥感1. 引言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一门以获取图像数据,进行地理空间信息提取和分析的学科。
它主要利用光学、雷达、红外、激光等各种感知设备,采集地球表面的多源数据,进行信息分析和应用。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农业资源调查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2. 摄影测量2.1 摄影测量原理摄影测量是通过摄影机记录地面上景物的图像,通过测量这些图像的几何关系和图像特征,推导出地面上各种几何信息和空间位置关系的方法。
其主要原理包括像空间和物空间的几何对应关系、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等。
2.2 摄影测量的应用摄影测量在土地规划、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取地面上各种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信息,为工程设计、土地管理等提供支持。
3. 遥感技术3.1 遥感原理遥感是通过感知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遥感技术利用传感器记录地表的辐射能量,选择特定波段的辐射能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得到地表特征和信息。
3.2 遥感的分类遥感根据感知设备的类型和波段可以分为光学遥感、雷达遥感、红外遥感等。
不同遥感方法有不同的适应范围和应用领域。
3.3 遥感的应用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农业生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表的变化,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4.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应用4.1 数字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是将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技术。
通过数字摄影测量,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4.2 摄影测量和遥感的融合摄影测量和遥感两者结合可以相互弥补不足,提高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精度。
通过摄影测量和遥感的融合应用,可以实现对地表的三维建模、环境监测等更精确的分析和评估。
5. 总结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获取与分析方法。
它们在土地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理)测绘师考试遥感与摄影测量名词解释
![(整理)测绘师考试遥感与摄影测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ee9bb1ff46527d3240ce075.png)
2012测绘师考试摄影测量与遥感名称解释一.名词解释1.摄影比例尺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 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 之比。
由于影像片有倾角,地形有起伏,所以摄影比例尺在像片上处处不相等。
一般指的摄影比例尺,是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一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 之比,称为摄影比例尺1/m2.像片倾角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 ,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
4.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5.摄影基线控制像片重叠度时,是将飞机视为匀速运动,每隔一定空间距离拍摄一张像片,摄站的间距称为空间摄影基线B 。
6.像平面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x ,y 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
7.像主点相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8.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
即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 及像主点o 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00,y x9.外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
10.空间后方交会已知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至少三个地面点坐标并量测出相应的像点坐标,则可根据共线方程列出至少六个方程式,解求出像片六个外方位元素,称为空间后方交会。
11.中心投影变换对于平坦地区(地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小于规定限差)而言,要将中心投影的像片变为正射投影的地图,就要将具有倾角的像片变为水平的像片,这种变换称为中心投影的变换12.像点位移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像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像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它包括像片倾斜引起的位移和地形起伏引起的位移,其结果是使像片上的几何图形与地面上的几何图形产生变形以及像片上影像比例尺处处不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28becd743323968001c9261.png)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内涵1.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指的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或者胶片组合来获取影像图片,通过处理图片信息测算出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甚至是空间位置的技术。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摄影测量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并建立地形数据库,通过丰富的数据库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以及各种工程应用提供所需的空间基础数据,而且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可以服务于非地形领域,比如工业、建筑、生物、医学、考古等。
2.遥感遥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而狭义的遥感指的是利用对电磁波比较敏感的遥测仪器,在不接触探测目标的情况下,把远距离的探测目标所反射、辐射或者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处理,获取可以应用的探测物体的特性及其变化的信息的综合型探测技术。
遥感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专业的科学。
一般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或者航空平台上的遥测仪器对地球表面的土壤、水文、矿产,或者草地、树木、农作物,甚至是鱼类、野生动物等资源进行感应遥测和监视,以便能够对地球地表的形态及资源进行了解和资源管理。
遥感需要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其技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刚开始时只是航空遥感,随着陆地卫星的发射成功,发展为航天遥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与革新,现如今已经成为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所形成的图像可以应用到绘图、农业、林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全球监测、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及土力学研究等许多领域,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摄影测量与遥感摄影测量和遥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术,还可以看作是一门艺术,是指利用无人操作的成像以及其他传感器系统对探测目标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测量,通过对记录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取到关于地球及其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其他自然物体的可靠信息的技术。
其实,笼统来说摄影测量与遥感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一般都是放在一起来用,比如摄影测量与遥感学、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等。
摄影测量名词解释题原创
![摄影测量名词解释题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8b59205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7c.png)
第一讲:1、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机或其他的遥感器采集被测对象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可靠信息的理论和技术。
2、几何定位:几何定位就是确定被摄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空间位置。
3、影像解译:影像解译就是确定影像对应地物的性质。
4、平板摄影测量:利用几何测量原理从地面摄影像片中提取地物间的关系。
第二、三、五讲:1、框标:设置在摄影机焦平面(承影面)上位置固定的光学机械标志,用于在焦平面上(亦即像片上)建立像方坐标系。
2、框标平面:贴有框标记号的物镜焦平面,称为框标平面。
3、胶片分辨率: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测试图像上刚好能分辨的线条中心到中心距离(单位为mm)的倒数,单位是线对/毫米。
4、瞬时视场角(IFOV- instantaneous field of view):指数字影像上一个单元的像元相对于摄影中心的张角范围。
(毫弧度mrad)5、地面采样距离(GSD-ground sample distance)或地面像元分辨率:数字影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覆盖范围就是数字影像中能够分辨的地面的最小面积。
6、空中摄影:空中摄影就是从空中一定高度上摄取地面物体影像的过程。
7、平行投影: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8、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一个固定点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9、阴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之间。
阳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同侧。
10、合点:空间有一组不与承影面平行的平行直线,由过投影中心并与空间平行直线相平行的投射线与承影面的交点,称为合点。
11、透视变换:两个平面之间的中心投影变换,称为透视变换。
在透视变换的情况下,投影中心称为透视中心,像点也称为透视,物点称为投影。
12、像片的内方位元素:投影中心对航摄像片的相对位置叫做像片的内方位,确定内方位的独立参数叫做内方位元素。
13、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像空系(或摄影光束)在地辅系中位置和方向的元素叫做航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简答题]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2982d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5c.png)
摄影测量[摄影测量简答题]一、名词解释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及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牢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像平面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臵,通常采纳右手坐标系,x,y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
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依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
相机主距:摄影中心到像片面对垂直距离,一般用f来表示。
单片空间后方交会:已知某张像片的内方位元素、至少三个地面点坐标及对应的像点坐标,则可依据共线方程列出至少六个方程式,解求出像片六个外方位元素的过程,称为单张空间后方交会。
主合点:在主垂面内,过摄影中心点S做摄影方向线VV 的平行线,交vv线于i点,称为主合点。
GPS帮助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载波相位差分GPS动态定位技术猎取影像猎取时的摄站三维坐标,将其作为附加观测值引入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中,整体确定物方点坐标和像片方位元素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量测相机:相机的内方位元素已知的相机,且其结构稳定,畸变较小。
非量测相机:相机的内方位元素未知,结构不稳定,且镜头畸变大。
航高:摄影中心到摄影区域平均高程面的高度。
DEM:即数字高程模型,用于表示地面特征的空间分布的数据阵列,常用的是用一系列地面点的平面坐标X、Y以及该地面点的高程Z或属性组成的数据阵列。
摄影比例尺:像片水平,地面水平常,像片上一段距离l 与地面一段距离L的比值。
航向重叠度:在摄影时,为了便于测图,一般要求航空像片在航向方向要有肯定的重叠,其重叠大小即为航向重叠度,航向重叠度一般要求在60%以上。
旁向重叠度:为便于航线间的拼接,相邻航线之间需要肯定的重叠,其大小即为旁向重叠度,一般要求在24%以上。
数字微分订正:依据有关的参数与数字地面模型,利用相应的构象方程式,或按肯定的数学模型用掌握点解算,从原始非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猎取正射影像,这种过程是将影像化为许多微小的区域逐一进行订正,且使用的是数字方式处理,叫做数字微分订正。
(完整word版)遥感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遥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33ac07dd0d233d4b04e69a6.png)
遥感名词解释第一章图像:是对客观对象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它包含了被描述或写真对象的信息,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源。
(物理图像是能量的分布)数字图像:是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
(也是能量的分布)模拟图像(又称光学图像):是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后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是能量的再现)亮度值(又称灰度值、DN值):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值称为亮度值。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列操作的过程。
(是操作)遥感数字图像分析:是将一幅图像转化为一种非图像的表示。
(是判断)图像增强:使用多种方法,例如,灰度拉伸、平滑、锐化、彩色合成、主成分变换、K-T变换、代数运算、图像融合等压抑、去除噪声,增强整体图像或突出图像中的特定地物的信息,使图像更容易理解,解释和判读。
图像校正(也称图像恢复、图像复原):主要是对传感器或环境造成的退化图像进行模糊消除、噪声滤除、几何失真或非线性校正。
信息提取:根据地物光谱特征和几何特征,确定不同地物信息的提取规则。
第二章遥感:是远距离,非接触的遥感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过程。
遥感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整个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技术体系。
主要包括遥感试验、信息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5个部分。
传感器(又称遥感器):是用来远距离检测地物和环境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的仪器,是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
遥感平台:是用来安装遥感器的飞行器。
安置各种遥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的运载工具。
被动遥感:以太阳辐射和地物自然辐射为辐射源,不需要人工辐射源。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d3c30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9.png)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摄影测量是研究利用摄影测量原理对地物进行多角度、多时相的观测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测绘技术。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空间传感器获取地面、地表及其周围环境的信息,对解决各种水土资源、环境、安全、发展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一、摄影测量技术摄影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空中摄影图像的空间位置关系和重叠程度,根据正五边形的内角和定理,通过像点的数字化处理,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坐标,进而绘制出高程、坡度、坡向等测量图件。
摄影测量技术的优点在于观测数据量大、自动化程度高、测量数据可靠性高等,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除了在地质测绘、作业设计、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外,它还可以用来绘制军事作战地图,从而在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主要是基于卫星或飞机等从空中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地图上各种物质、环境和地貌等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观测,尤其是在地表地貌的研究及其它研究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灾害监测预测、农业资源调查、城市规划、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等方面,遥感技术具有特殊的优势。
遥感技术可以同时、快速、准确的获取地表状况,同时还可以获取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水体分布、土地利用、建筑物和道路等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各种地图和专题图。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绘技术。
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多角度、多时相的观测和测量,可以获取大量精确的地理数据;而这些数据又可以作为各种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基础数据,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整合使用,可以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精细化的描述及分析,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动态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详细度和测绘质量,有效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准确性和时效性。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264a77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0.png)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科技的测绘技术,它是通过对图像进行采集、处理、分析获取大量空间数据与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原理,进行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实现对地球表面信息的细化表达和智能化管理。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大背景下,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地理信息技术、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城市规划、航空航天、农林渔牧、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经常使用的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当时,工程测量是该领域的主流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计算机算法和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技术开始飞速发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并逐步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建立多源数据、多层次信息模型,使得遥感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影像测量的三维重建技术,在对影像进行后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三维建模的快速测算。
该技术通常采用航空摄影进行,通过航摄得到的大范围空中图像,计算机可以通过数据处理算出海拔高度、坡度、方向等三维空间信息,以实现对现实世界中不可直接接触的对象、建筑和地形地貌的三维建模,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更为科学和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比于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快速: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同时测绘较大范围的地图,不需要通行、走线等操作,其测绘效率显著提高,更能满足现代需求。
2.高精度:摄影测量技术以图像测量为基础,利用重叠图像的互相匹配和几何空间关系,实现像素点的精确坐标的计算,以及三维坐标的测算,具有极高的精度。
3.信息丰富: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测定给地物特点,记录更为细致丰富的数据,相比传统地理信息数据,更有价值。
4.多样性: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采用航空摄影、无人机摄像、卫星遥感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地图对象和应用环境进行无缝拓展。
遥感技术是一种以遥感图像为典型输入,经过深度分析处理而达到获取信息的作用。
遥感技术通常运用于面向全球和区域的大范围覆盖目标、长时间连续观察和联合处理,研究大气、地表、海洋等过程。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049ee6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4.png)
遥感名词解释遥感名词解释1.模拟图像: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又称光学图像。
2.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数字图像的最小单元是像素。
3.遥感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是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4.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电磁波谱。
5.反射波谱:地物反射电磁辐射的能力,随所反射的电磁波波长变化而变化。
如以横坐标表示波长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其反射率(或反射亮度系数)可构成反映反射光谱特性的曲线,称为反射光谱曲线。
6.高光谱图像: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中获取有关数据得到的遥感图像,波段多,波段范围一般<10nm。
7.高空间分辨率图像:空间分辨率<10m遥感图像。
8.遥感影像地图:以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经几何纠正,配合数字线划图和少量注记,将制图对象综合表示在图面上的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与几何信息,又有行政界限和属性信息,直接提高了可视化效果。
9.遥感图像模型:传感器探测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所得到的遥感图像从理论角度归纳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
10.多源信息融合: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的技术,复合后将更有利于综合分析,一般包括匹配和复合两个步骤。
11.像素: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 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像素值称为亮度值(灰度值/DN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辐射强度决定。
由于地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且受大气影响不同,相同地点不同图像(不同波段、时期、种类)的亮度值可能不同,因此灰度值是相对的,仅能在图像内部相互比较。
摄影测量复习题-名词解释
![摄影测量复习题-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a41a914c5da50e2524d7f27.png)
名词解释:遥感的概念: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摄影测量:传统的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影的像片/图像,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立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
像片比例尺:航空象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象片比例尺摄影物镜:相机上由凸透镜或凹凸透镜组合成的精密光学成像系统。
光圈:控制物镜进光面积的可变光阑快门: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快门速度t:快门从开启到关闭所经历的时间曝光量:感光材料所受辐射光量的多少景深: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物方能够清晰成像的一段物距)框标:设置在摄影机焦平面(承影面)上位置固定的光学机械标志,用于在焦平面上(亦即像片上)建立像方坐标系。
框标的形式有机械框标和光学框标。
航摄倾角(像片倾角):摄影主光轴与铅垂方向的夹角。
航高:摄影机相对某一水准面的高度。
相对航高:摄影机相对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通常基准面取测区地表平均高程平面,H=mf)绝对航高:摄影机相对平均海水面的高度象主点(O):航空摄影机主光轴SO与象面的交点,称为象主点。
象底点(n):通过镜头中心S的铅垂线(主垂线)与象面的交点,称为象底点。
等角点(c):主光轴与主垂线的夹角是象片倾斜角α,象片倾斜角的分角线与象面的交点为等角点。
主纵线与主横线:包含主垂线与主光轴的平面称为主垂面,主垂面与象面的交线VV称为主纵线,它在象片上是通过象主点和象底点的直线。
与主纵线垂直且通过象主点的直线hoho,称为主横线。
主纵线与主横线构成象片上的直角坐标轴。
等比线:通过等角点且垂直与主纵线的直线hchc称为等比线。
在水平象片上,象主点、象底点和等角点重合,主横线和等比线重合像点位移:像片上的实际像点与其理想状况下的像点间产生的点位差异像片纠正:通过投影转换,将倾斜像片变换成规定比例尺水平像片的作业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头的分解力:是表征物镜分辨被摄景物微小细节的能力,其大小用在焦平面上1毫米宽度内 能分辨的互相平行的线条数表示,单位为线对/mm 。
相对孔径:镜头的有效孔径D 与焦距f 的比值, 即D /f 。
光圈系数:相对孔径的倒数为光圈系数。
镜头的光强度:从被摄物体发射的光线通过摄影镜头后,能在焦平面产生多大的照度,或者说产生光学影像亮度的能力如何,这种表达镜头产生光学影像亮度的能力称为镜头的光强度。
镜头的视场角与像场角:镜头能在像面上构成影像的范围称为视场,其直径对镜头中心所成的角称为视场角。
影像清晰的圆形范围称为像场,其直径对镜头中心的张角为像场角。
超焦点距离: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位于无穷远处的景物可清晰构像;同时离镜头不小于某一距离的所有物体,其构像都清晰,这个距离就称为超焦点距离,通常用H 表示。
景深:当摄取一有限距离景物时,在景物前后一定距离内,其构像都是清晰的。
此构成清晰影像的物方纵深范围称为景深,用D.F 表示。
潜影:潜影是感光材料经曝光后产生的肉眼看不见的图像,它能被随后的显影变成可见影像。
光学增感:使乳剂的光谱敏感范围增大,向长波长方向扩展。
感光中心:
全色片:对全部可见光敏感的胶片。
光学密度:表示感光材料经曝光显影后的变黑程度。
D =lgO=lg(1/T)=lg(F 0 /F)
曝光量:感光材料的乳剂层在曝光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光通量总和,在数值上等于照度E 和曝光时间的乘积。
H = E × t (勒克司·秒)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对光的敏感程度,数值上用感光材料达到某一基准密度时所需要的曝光量来衡量。
(S =K/H D )
反差系数:特性曲线直线部分某两点的密度差与其所对应的曝光量对数差之比,即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
宽容度:在数值上等于特性曲线直线部分两端点所对应的曝光量的对数差。
它反映的是感光材料按比例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
清晰度:清晰度是指影像边缘的清晰的程度,或者说是边界密度变化的程度。
颗粒度:颗粒性是由于银粒的不均匀分布而使人产生的主观印象,而颗粒度是对这种视觉印象的客观度量。
感光测定:在摄影学中,定量的描述感光材料特性的技术过程称为感光测定。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一种度量。
当某一光源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部分的 分布与绝对黑体在某绝对温度K (绝对温度零度为-273℃)时的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部分相同时,则称黑体的绝对温度为该光源的色温。
灰雾:感光材料未曝光面积上经摄影处理后产生的密度值。
曝光宽容度:胶片宽容度和景物反差之比。
即曝光宽容度=L/U
分解力:表示感光材料的乳剂层能清晰表达被摄景物微小细节的能力,其大小用1mm 宽度内乳剂层能清晰表达的等间隔平行线条的最大数目来表达,其单位为线对/mm 。
彩色的三特征:1、色别:指不同颜色之间的主要区别,也就是各种颜色的名称,取决于投射到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
2、明度:指同一色别的颜色所辐射的能量强弱不同而使人眼感觉到的的差别,取决于人眼感觉的辐射能的量。
3、饱和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表示色别与明度相同时色彩之间的差别程度,取决于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
互补色光:任何等量的两种色光相加如能产生白光,则这两种色光就互为互补色光。
大气蒙雾:大气层受太阳光照射以后产生的发光现象统称为大气蒙雾。
像点移位:摄影时,由于飞机的高速运动,使胶片(CCD)上的地物构像沿航线方向产生移动,
A
H f
t W ⋅⋅=δ
称为像点移位或影像位移。
内方为元素:航摄仪主距
和像主点坐标 称为航摄仪的内方为元素。
焦距:从透镜的像方主点H ′到像方焦点F ′的距离,叫做像方焦距,又叫后焦距.从透镜的物方主点H 到物方焦点F 的距离叫做物方焦距.
1.景深: 摄影中,景物前后一定距离内其物像都是清晰的,此清晰的物方纵深范围称为景深
2. 镜头的分解力:确定镜头对物体细节的表达能力。
用在焦平面上1mm 的宽度内,可以分辨的互相平行的最大线条数表示,单位:lp/mm.
3.相对孔径:最小孔径与镜头焦距f 的比值,就是d/f.
4.光圈系数:相对孔径的倒数,即镜头焦距f 与最小孔径d 的比值,也就是f/d.
5.镜头的光强度:用来表达镜头产生光学影像亮度的能力.
6.镜头的视场角:镜头能在像面上构成影像的范围称为视场,其直径对镜头中心所成的角称为视场角。
7.镜头的像场角:构成清晰影像的圆形范围叫做镜头的像场,像场直径对镜头中心的张角称为像场角.
8.超焦点距离:当镜头调焦于无穷远处时,在某一有限距离上的景物可构成清晰影像,同时比它更远的景物可清晰构像,比它更近的地方就不能清晰构像了,这个距离就是超焦点距离. 9.物理成熟:卤化银小颗粒在一定的条件下长大为大颗粒的过程,又叫第一次成熟.
10.感光中心:在第二次成熟中形成Ag 和Ag2S 微斑,这些微斑形成了提高AgX 对光的敏感度,故将微斑称感光中心.
11.光学增感:使乳剂的光谱敏感范围增大,像长波方向移动的过程.
12.光晕:在摄影中,当景物较亮时,卤化银晶体会对光的进行散射,同时片基表面还对光进行反射,有可能使影像附近不应曝光的AgX 颗粒也感了光,从而使光点的像扩大,这种现象称为光晕.
13.全色片:对全部可见光敏感胶片.
14.色盲片:乳剂中未加光学增感剂,只能感受波长为500nm 以下的蓝紫光的胶片.
15.正色片:又叫分色片其乳剂感色范围约为350nm 到580nm ,不感红光.
16.光学密度:指感光材料在曝光和显影后的致黑程度,用D 表示,在数值上等于lg1/T ,T 为透光率.
17.曝光量:感光材料的乳剂层在曝光时间里单位面积上所受光通量的总和,等于照度与曝光时间的乘积,即:H=E*T.
18.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对光敏感程度的指标,感光材料达到某一规定密度所需的曝光量越大,感光度越小.
19.反差系数: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等于影像反差与景物反差的比值.
20.宽容度:分为胶片宽容度和曝光宽容度.胶片宽容度反映感光材料记录亮度范围的能力,等于特性曲线直线部分对应的曝光量对数差.曝光宽容度=胶片宽容度/景物反差.
21.清晰度:影像边沿清晰的程度,或者是边界密度变化的速度.
22.颗粒度:对感光材料中颗粒的不均匀性的一种客观度量.
23.感光材料的分解力:乳剂层能清晰表达被摄景物微小细节的能力,用1mm 宽度内,乳剂层能清晰表达等间隔平行线条的最大条数,单位为”lp/mm ”.
24.三原色光:所有色光都可以由红光、蓝光、绿光由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所以,在摄影中把k f 00,y x
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25.互补色光:若两色光相加后得白光,则该两色光就互称互补色光
26.彩色的三特性:即色别、明度、饱和度,它们用来描述色的变化.色别决定于人眼睛接收的光谱成分;明度决定于人眼感觉的辐射能量;饱和度决定于颜色的纯洁性.
27.色罩:使用带色成色剂,使冲洗出来的片子蒙上了一层颜色
28.日光型彩色片:它的三层乳剂对红、绿、蓝的表现能力差不多,适用于在日光或闪光灯下拍摄
29.灯光型彩色片:它的三层乳剂对蓝光的表现能力较强,适用于标准钨丝灯或强光灯下拍摄.
30.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方向与地平线的夹角
31.大气光学厚度: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大气几何厚度与大气单位厚度减弱系数的乘积,即套。
=K*r。
32.大气蒙雾:大气层受太阳光照射以后产生的发光现象,又叫大气烟雾。
33.大气窗口:能够穿过大气层的电磁波波谱段.
34.航向重叠与航向重叠度:在航摄中,为了进行立体观测和像片连接,要求相邻相片之间有一定重叠.在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间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行向重叠度是航向重叠的度量,计算公式为:qx=Px/Lx,其中Px是沿航线方向在地面上的重叠长度,Lx是像幅沿航线方向在地面上的投影长度。
35.旁向重叠与旁向重叠度:在航摄中,为了进行立体观测和像片连接,要求相邻相片之间有一定重叠.相邻航线之间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旁向重叠度是旁向重叠的度量,计算公式为: Qy=py/ly*100%,其中Py是旁向重叠宽度,Ly是像幅旁向边长。
36.最大许可曝光时间:航摄中,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最大容许像移值所需要的曝光时间,其计算公式为:t<=的塔max*H min/Wf.
37.镜头畸变差:由于物镜残差的存在,使通过前节点的入射光与后节点的出射光不平行,使实际像点出现偏差,这就是镜头的畸变差.
38.航摄仪内方位元素:航摄仪主距fk和像素主点坐标x0、y0称为航摄仪的内方位元素,它是航摄仪的检定内容之一.
39.相对航高:摄影时飞机离航摄分区内平均基准面的高度.
40.平均基准面:它是一个基准平面,它的高程为最低基准面高程与最高基准面高程的算术平均值.
41.基高比:投影基线与行高之比,即B/H.
42.航摄比例尺:在航摄中,焦距与航高的比值就是航摄比例尺,它要与成图比例尺相适应。
43.像片倾斜角:航摄仪的主光轴与通过镜头的铅垂线所夹的角.
44.航线弯曲度:在一航线上,将首末两像片主点连线,该直线到航线的最远距离(的塔)与连线长L之比叫航线弯曲度
45.旋偏角:相邻两像片主点连线与像片沿航线方向的框标方向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