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之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创作概览
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
1928—1937)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历史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破裂; 创造社与太阳社开始走向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与语丝社、文学研究会的论战(1928-1929); 1930年左联成立;; 与第三种人的论争(苏汶、胡秋原); 《现代》杂志以及施蛰存(1932-1934);
张天翼、沙汀、吴组缃、叶紫、艾芜、萧红、萧军、端 木蕻良、舒群、骆宾基。
代表作品:《为奴隶的母亲》《莎菲女士的日记》
《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生死场》《八月的乡 村》等。
海派 ——新感觉派小说
以上海为中心,以《现代》杂志等为阵地,以施
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作家为主,在文学创作 上主要表现现代都市文明的繁华与糜烂,艺术上 充满先锋性与现代性的文学流派。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白金的 女体塑像》 施蛰存:《将军底头》《石秀》《梅雨之夕》
京派
以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等一批学者型文人为主,
以《大公报*文艺副刊》《骆驼草》《文学杂志》等 刊物为主要阵地,强调文学与政治、时代的距离, 追求文学的独立与自主的一个北方作家流派。 叶圣陶:《倪焕之》 废名:《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 萧乾:《蚕》《篱下》《皈依》《昙》《梦之谷》 芦焚(师陀):《谷》《里门拾记》《落日光》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李劫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沈从文主编《公报》文艺副刊;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 成立旧址
左翼小说
左翼小说:是以左联为中心,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表
现受奴役劳苦大众的身体与精神创伤,并以此反映现实 或表达革命理想,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一个政治性文 学团体。
___第一章_第二个十年的文学(史实)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京派作家没有固定的组织,只是一个自由主义 的松散的作家群体,包括小说家、理论家、诗人如沈从文、梁实 秋、凌叔华、林徽因、萧乾、朱光潜、梁宗岱等等。他们以北京 布总胡同三号四合院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家为主要活动场所,定期 聚会,自由交流,切磋技艺,形成了良好的创作氛围,而这个 “太太客厅”也就成为京派作家的文艺沙龙。京派作家也有相对 固定的报刊作为发表作品的阵地。由沈从文主编的《大公报·文 艺》,1934年创刊、由郑振铎、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1936 年创刊、由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月刊》和1937年创刊、由朱 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成为这个作家群发表作品的共同阵地, 而《大公报·文艺》是其中起步最早、时间最长而又最具连续性的 一面旗帜。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 (1927—1937)
第二个十年的总体格局: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入第 二个十年,文学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 果说在此之前的文学创作还属启蒙主义、人文主义范 畴的话,那么,在此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革命文学的 倡导和论争。虽然此时期左翼文学成为主潮,但在战 争和混乱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文学还是呈现出多种创 作思潮并存的局面,除左翼文学外,代表无党派民主 进步人士的文学、追求纯文学艺术价值的自由主义作 家的文学、透现商业气息的海派都市文学等等不同的 文学流派共同构成了第二个十年现代文学的繁荣。
(完整版)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老舍简介
四类市民形象:老派市民,新派 市民,正派市民,城市底层平民 形象
代表作品《骆驼祥子》《离婚》 《二马》等。
《 骆 驼 祥 子 》 剧 照
巴金简介
巴金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可 以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 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如 《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 另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 罪恶。以《家》为代表。
后期的作品题材上分为两类,一类写 旧家庭没落《春》《秋》。另一类反 应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寒夜》
三小说
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田野的风》 柔石的《疯人》《为奴隶的母亲》《二月》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四散文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左翼文学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报告文学与游记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废名作品截选
《十二月十九夜》 深夜一盏灯,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鸟林, 是花,是鱼。 是天上的梦,
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是国民党政权由 建立到相对稳定,同时又危机四伏的历 史时期,为维护思想统治,国民党政府 曾做过建立党制文学的种种努力。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1929年9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 宣传会议,提出“三民主义文艺”的口 号。公开宣言打倒“革命文学”和“无 产阶级文学”“建设三民主义的新文学”
二、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矛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巴金
第二个十年小说概况
公式化、概念化:
革命+恋爱、革命的罗曼蒂克
鼓励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内容生硬、缺乏生活真实。
参考书:《革命与情爱》(作者:刘剑梅
)
上海三联书店 2009-01第1版 Nhomakorabea《短裤党》(1927年)
中篇小说。蒋光慈作。1927年发
表。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表现中 国共产党领导工人武装斗争的小说。
短裤党(Des
饥寒交迫时我们向他求祈;
我们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
他对我们只是愚弄和欺骗——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阔人们的国王,
我们的苦难不能感动他的心肠, 他榨取我们的最后一个钱币, 还把我们象狗一样枪毙——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虚假的祖国,
这里只繁荣着耻辱和罪恶, 这里花朵未开就遭到摧折, 腐尸和粪土养着蛆虫生活—— 我们织,我们织!
梭子在飞,织机在响
我们织布,日夜匆忙—— 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3.
这股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1)政治性强,文学成为充当革 命的武器、斗争的工具。 (2)现实性强,关心社会发展, 注重历史事件 (3)除上述代表性作家外,其他 大部分艺术性粗糙,轻视创作技 巧
左联五烈士 李伟森 胡也频 柔石 殷夫 冯铿
李伟森 胡也频 柔石 殷夫 冯铿
代表作《二月》(1929年)
参看小说《二月》与电影影片《早春二
月》。 影片是根据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 196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谢铁 骊。1983年荣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 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是新中国电 影的一个“异数”!十七年故事片巅峰之 作!(主演:孙道临、谢芳)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创作(下)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萧乾:在忧郁的人生中寻找美的河流
原名萧秉乾,蒙古族,出生 于北京。萧乾年幼时父母早 逝,生活贫困,孤儿的经历 为他日后文学创作提供了丰 富的素材。1933年写出第一 篇小说《蚕》,进入当时京 派的文学圈,成为京派后起 的青年作家。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1928年9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 半月刊,标志着新感觉派小说的萌芽。 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 代》,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作为一个小 说流派已经形成。1935年施蛰存因故辞 去《现代》编辑一职,标志着这一流派 的解体。 30年代,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是刘 呐鸥、施蛰存和穆时英。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第六节 “京派”小说 一、“京派”简介 “京派”不是一种单纯的地域性 概念。它是指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 以后,三十年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作 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1933年到1934年,中国文坛上曾经发 生过一场“京派”与“海派”的论争。这 场论争首先是由沈从文发动的。他的直接 指向是一批“海派”作家作品的商业化倾 向。上海的苏汶站了出来,在《现代》上 发表《文人在上海》一文,反唇相讥,回 敬了沈从文。这场论争最终以京派获胜, 海派失利而告终。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三)沈从文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温柔淡远的牧 歌情调。这种牧歌情调是对应于其理想的人生 形式的。但作者自知理想的人生形式只能存在 于“理想”之中,而在现实中,他所追寻的朴 素的、自然的人性美正在日渐消失。因此,他 在歌唱这些牧歌的同时,又渗入了一丝忧郁, 一丝隐痛,只是作者是较为平静地表述这一切 的,因为正像作者自己所说:“神圣伟大的悲 哀不一定有一滩血一把眼泪,一个聪明的作家 写人类痛苦或许是用微笑表现的。
第五章 第二个十年的 文学创作
三、施蛰存的《梅雨之夕》
1943年的施蛰存 施蛰存 晚年的
《梅雨之夕》摈弃了对小说故事情节 的追求。它仅仅记 叙了一个下班回家 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 女之后的一 段心灵历程。但在新颖而丰富的 心理 分析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以娴熟的文 字表现技巧对人物的心理层层剖析,把 读者 带进了主人公那丰富多彩而又微 妙曲折的内心世界。
P147
二、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一)各种文明的冲突与渗透形成“左翼”、“京 派”、“海派”之间的对峙和渗透。 (二)文学创作的题材和表现角度空前开拓。 (三)文学样式呈现从抒情向叙事的转型,小说创作 成就丰厚。 (四)文学创作的个人风格、民族风格、时代审美特 征几乎同时形成。
P160-164
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想入非非
“我”偷偷地“侧眼看她”,突然“得到了一个
新的发现”:原来她就是“我的初恋的那个少女, 同学,邻居” ! 然而,他又由喜而悲:她今年二 十多岁了,一定已成为他人之妻,这是多么令人 悲哀的事啊 ! 进而,又变得忧心忡忡:我也结了 婚,如果她认出了我,问我是否结了婚,我该怎 样回答呢? 这个女子是他的初恋少女么?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潜意识?
1.“日记体”形式的魅力。
采用日记形式表现主人公对性与爱的所思、所感的心 路历程,就比较充分地显示了日记形式的魅力,既逼 真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也使人从这种逼真的展示中, 受到强烈的感染,也就使小说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2.精细而大胆的描写手法。
精细:仔细刻画人物心理的每一次波动; 大胆:不加掩饰地写出人物“自己的情欲,写出自己 怎样玩弄恋爱,怎样卖弄风情”(张天翼语 )。所 以,有人说,丁玲的这篇小说的发表,像在文坛扔了 一颗“炸弹”。
第二个十年文学概述
本时期文学特征:
“五四”所开启的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文学 主潮变得空前政治化;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的传播与运用,并影响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 貌; 左翼文学、自由主义作家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 彼此发展互竞,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 阶级文学思潮 1、革命文学的标志
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对民族灵魂开掘的历史 深度,以及从沸腾的历史潮流中所吸取的战斗激情 与壮阔、厚实的力的美
思考与练习:
1、应如何评价“左联”的历史贡献?
1928年1月,蒋光慈、钱杏村等共产党员作家组成 的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李初梨、冯乃超、 彭康等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月刊》也 有“突变”。这些刊物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或普罗文学),批判五四以来重要 作家包括鲁迅、茅盾等,引起论争。 同年3月,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为核心的《新 月》月刊创刊,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是维护“独 立”、“健康的原则”与“尊严的原则”。
2、 文学形式:
叙事,中长篇小说,多幕剧。
3、 艺术表现:
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描写;艺术的独创性;人 的异化主题;心理刻画艺术;讽刺艺术.
4、 作家们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世界:
茅盾的“都市生活世界”、老舍的“北京小市 民世界”、巴金的“热情忧郁的青年世界”、沈从 文的“湘西边城世界” .
5、 时代审美特征:
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
2、左翼作家与“新月派”论争 争论焦点:文学有无阶级性 3、与林语堂“性灵文学”论争 争论焦点:文学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左翼作家与“京派”作家论争 争论焦点:文学的时代性与艺术的永久性的关系 5、与“自由人”、“第三种人”(海派)的论争 争论焦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___第一章_第二个十年的文学(史实)
第二节 多种创作思潮综述
此时期虽然有各种不同政治派别和文学倾向的论争和 论战,虽然有强大的左翼文学阵营的创作,但文学毕 竟还是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既有政治意念很强的左翼 文学家;也有反对从属于政治,又反对文学的商业化, 维护文学理想的自由主义作家,如京派;还有偏于追 求商业化的所谓海派作家;更有一些作家虽然没有参 加“左联”,但他们的作品却以自己深刻、独到的体 验,在非常深广的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实现了思想 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或被称为趋向民主进步的作家, 如巴金、老舍的小说和曹禺的戏剧创作。在众多的创 作思潮中京派和海派是两个创作趋向大相径庭,并产 生激烈论争的流派。
②《太阳月刊》 太阳月刊》 1928年1月蒋光慈创办了《太阳月 月蒋光慈创办了《 年 月蒋光慈创办了 接着又成立了太阳社, 刊》,接着又成立了太阳社,成员大多 为共产党人,提倡“ 为共产党人,提倡“以被压迫的群众做 出发点的”革命文学。 出发点的”革命文学。
2、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理论 、创造社、 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及其在阶级斗争中的作用, 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及其在阶级斗争中的作用, 强调作家应该获得无产阶级世界观, 强调作家应该获得无产阶级世界观,这些无疑 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文学毕竟有它自身的特点, 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文学毕竟有它自身的特点, 他们的理论过分强调革命性,就使革命文学理 他们的理论过分强调革命性, 论明显地存在着简单化、 论明显地存在着简单化、片面性和教条主义的 倾向。创作上,虽然也有大量的作品出现, 倾向。创作上,虽然也有大量的作品出现,但 艺术上大多比较粗糙。 艺术上大多比较粗糙。
京派作家多是一些自由主义作家,他们在不脱离现实 的前提下,更注重文学的艺术价值,追求文学人性的、 永恒的魅力。朱光潜曾论到“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 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 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要求 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在这派作家的创作中 不乏成就卓著者,他们多是学者型的文人,陶醉于中 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文学的独立与自由,反对文 学的政治化、商业化,是文学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 主张和那个斗争激烈的时代似乎有些错位。但时过境 迁,从今天的角度审视则凸显其文学审美的价值。
第二个十年文学概述
(三)题材的拓展
1、“革命+恋爱”婚恋描 写模式的出现
蒋光慈的作品最初在革命题 材的粗豪情感中注入浪漫的 情愫,极力为革命者披上一 层罗曼蒂克的面纱。 其后洪灵菲的《流亡》三部 曲、阳翰笙的《地泉》三部 曲、戴平万的《丰收》、胡 也频的《光明在我们前面》、 《到莫斯科去》等作品,均 类似这种模式。
2、共产党民主民 族革命的展开:
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二万五千里长 征——“瓦窑堡会议”
3、其他政治力量及其活动
邓寅达为首、主张进行“平民革命”、建设国 家资本主义的第三党 汪精卫、陈公博为首的、主张“改组国民党” 和重新“确立农工小资产阶级的联合阵线”的 改组派 胡适、罗隆基为代表、要求废除党治实行人治、 反对暴力革命、呼吁发起“人权运动”的人权 派
4、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6年10月,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洪琛、叶 绍钧、谢冰心、周瘦鹃、包天笑等21人联合签名发表了 《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主张:“全国文学界同人 应不分新旧派别,为抗日 救国而联合。……在文学 上,我们不强求其相同, 但在抗日救国上,我们应 团结一致以求行动之更有 力”。标志着文艺界抗日 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我们也不要牺牲爱情, 亦不要牺牲革命。 为革命而恋爱,不以 恋爱牺牲革命! ——洪灵菲《前线》
2、工农题材的更新
正面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工农大众 的觉醒特别是农村生活的题材,较之五四文学主要反 映农民的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境况显然是一个巨大 进步。 如1931年殃及十余省的洪水、1932年和1933年的丰 收成灾等社会现象,引起了众多作家的关注,并得到 了深切的反映。小说代表作有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 斗》、丁玲的《水》、叶紫的《丰收》、夏征农的 《禾场上》、蒋牧良的《高顶祥》等,戏剧代表作如 洪琛的三幕剧《香稻米》,电影则有夏衍的《狂流》 等。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回顾过去十年时期,探讨当代文学的定义、重要作品、主题风格、评论争议 以及其影响和意义。
当代文学的定义
1 多元性
当代文学通过不同的文学流派和形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创作。
2 反思与批判
当代文学关注社会问题,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现实,并探索人类内心的冲突与困惑。
3 对话与交流
当代文学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打破了国界与语言的限制。
重要的现当代文学作品
莫言 - 《红高粱家族》
通过活生生的家族史,展现了 中国农村的苦难与坚韧。
余华 - 《活着》
描绘了一个普通人一生中的起 伏和苦难,同时反思了人生的 意义。
张爱玲 - 《色,戒》
以战争时期为背景,展现了爱 与背叛、权力与自由的复杂关 系。
现当事件、个人记忆 的感悟,探索时间与人类存 在的关系。
文本分析
关注作品的语言、结构和主题,并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
多角度解读
通过不同的视角和解读方法,拓宽对作品意义的理解。
展望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更多多样性
作家们将继续挑战传统,寻求 新的创作形式和主题。
数字化与网络文学
数字媒体将推动文学表现形式 的创新,并促进作者与读者之 间的互动。
全球文学交流
文学之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 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会变得更 加紧密。
身份与社会
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 人际关系、族群和性别问题。
现实与幻想
结合现实与虚构元素,探索 人类思维与想象的边界。
对现当代文学的评论和争议
1 批评商业化
一些评论家认为,商业影响导致了文学品质的下降。
2 文化输出的困扰
在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文化独特性成为一项挑战。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 1928-1937文学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姑娘”美在那里呢?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外在美) 丁香一样的芬芳,(内在美。)(“芬芳”是一种气质,而气质
是人的内在涵养的外在 显现。是“装不出来的”。)
丁香一样的忧愁”。(内外结合的美。如“病西 施”)
“姑娘”的这种内在、外在统一的美,正是“我” 的希望,正可抚慰“我”的灵魂与心境。
“我”的心境与思想是什么呢?从诗中看,是怅惘、 凄凉、彷徨。
F哟,我何时再见你呢?我纯洁的初恋哟,你是东 方的Beatrce(贝亚德),我何时得见你于梦的天 堂? (爱得死去活来——评语)
在珠山的绿荫下,依旧醴泉溜过白石,只有你的小 脸,何时再与我同映一次?
西寺的高桥边,长松依然晖映着夕阳,只是我得何 时,再去此醉你幽香?
爵溪的黄沙十里,依然是平坦无际,只我得何时, 和你共作球戏?
探讨:为什么用丁香比喻姑娘?
这个意象的选择,颇具匠心:(1)恰切、生 动、形象地烘托了核心意象“姑娘”。(2)具有 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一意象巧妙地化用了中国传 统诗词用来比喻愁苦、哀怨的意象。如唐代诗人 李商隐《代赠》中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 风各自愁。”李璟《涴溪沙》“青鸟在疲 惫不堪的人群里,塑造了一个个被 压在“大石”下的沉重的生命典型, 抒发了“我”(诗人)对农民遭遇 的深切同情和与之一致的困苦、忧 郁的情绪——这就是臧克家诗歌的 “意象生成”。
第二个十年小说
第二个十年小说政治和商业对文学的影响明显,因而形成了三大派别左翼,京派和海派左翼拥抱政治,海派拥抱商业,京派两个都远离。
左翼从一开始的幼稚,到后来的讽刺和剖析小说,日渐成熟。
除此之外还有丁玲和萧红的创作京派的总体特点是文化保守主义,其代表有废名和师陀,还有萧乾林徽因海派则是立足于上海图书市场,最重要的是新感觉派,代表是施蛰存|左翼小说左翼小说以左联的创作为核心,其并非是一个纯文学派别,而是一个政治文学性兼有的团体。
其成熟时期的核心是以矛盾为首的现实主义社会剖析小说,其中张天翼和沙汀带有讽刺文学的特点,吴组缃和叶紫的一般现实主义小说,还有艾芜、萧红的抒情小说。
其未成熟时期有所谓革命罗曼蒂克的小说,其代表是蒋光慈,柔石和胡也频,我觉得巴金也属于此行列。
①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和革命浪漫主义小说左联成立以前以太阳社为代表的小说鼓吹革命,不过有概念化的通病,还具有“革命+恋爱”的主题。
后来在这一框架内不少青年作家得以突破自我,走向成熟,其题材从写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革命和恋爱,变为直接表现工农领袖领导的革命风云。
一般认为丁玲的《水》标志着对概念化的“普罗文学”,也即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突破,而瞿秋白等五人为华汉的《地泉》作序,则开始批判革命的罗曼蒂克倾向。
蒋光慈,在五卅时就写出了中篇《少年漂泊者》,27年完成《短裤党》,之后有《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
其作品是典型的革命罗曼蒂克文学,背景是时代斗争和重大事件,宣传性极强,但是作品水平不高。
从《丽莎的哀怨》开始,蒋光慈开始力图写出更加复杂的人物,后期有《咆哮的土地》,转向写实和农村革命题材,在各方面都有所突破。
不过其英年早逝。
柔石,前期有《疯人》集,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三姊妹》,后期多写家乡之事,表现青年知识分子追求,开掘下层劳动人民命运,有中篇《二月》,短篇《人鬼和他底妻底故事》《为奴隶的母亲》。
《二月》风格深沉抒情,心理描写细腻。
《为奴隶的母亲》朴素平易。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其他作家
第二节 诗歌
一、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 的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主要的发起人是穆木天、杨骚、蒲风等。 该会还在北平、广州、青岛、天津等地成 立分会,各地成员达200余人。到1937年抗 战爆发后大多数人参加到了中国诗歌协会 中,投身救亡运动,中国诗歌会解体。
《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 写于1927年夏天。 1、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的雨巷,徘徊的独行者, 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 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 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 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乐性。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 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叶圣陶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 “新纪元”。
5、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又名张 一之,生于南京。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和文体作家。 代表作有《速写三篇》、《华威先生》、中篇小 说《清明时节》、《包氏父子》、《团圆》、 《春风》、《时代的跳动》,童话《大林和小 林》、《秃秃大王》等。 • 张天翼继承了鲁迅讽刺小说的传统,受到契诃夫、 果戈理小说的影响,以讽刺作为切入生活的利器, 创造了“灰色”人物系列,表现小知识分子、小 市民、小官僚们庸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 的生活,在可笑中寄予了作者的批判和讽刺,对 下层民众思想中的愚昧成分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讽 刺,引人深思。
(三)、海派小说:是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 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 说流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 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 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主要代表 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等。
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1917年小学毕业, 参加当地的土著军队。20岁时只身一人闯到了北 京。考燕京大学名落孙山。后来到北京大学当过 一段旁听生。求学艰难,谋职不成,生活陷入困 窘中。郁达夫1923年救助沈从文。第一篇作品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1924年在《晨报副刊》上 发表,步入文坛。1928年任中国公学讲师。1933 年编辑《大公报· 文艺副刊》。次年创作著名中篇 小说《边城》,成为京派小说家的代表。抗战爆 发以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在 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离开文坛,基本停止创作。 1964年完成文化研究专著《古代服饰研究》。 1980年曾赴美讲学。1988年逝世于北京。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个十年小说
问题小说、乡土小说、 “自叙传”伤感小说、鲁迅小说等
整体上看,20年代小说创作比较活跃,但大家不多,长篇巨著很少。 就创作个体而言,鲁迅一枝独秀,叶绍钧、郁达夫成就较大;就创作流 派而言,主要有人生派写实小说和浪漫抒情小说。
短篇小说现代文体的形成 ——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标志
结构:脱离史传文学“纵剖”式叙述结构,采用“横截面”结构方式。 人物:重视人物和环境的关联,以人物为中心,摆脱类型化、简单化。 叙述:区别作者与叙述人,消除“说书”痕迹,发展客观、主观、限制 性叙事。 技巧:开放性多样性发展。
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短裤党》 1927年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人。 《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 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分化。 《丽莎的哀怨》 纠正简单化描写的尝试,写出人物思想性格复杂性。 《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 代表作 革命现实主义对“革命浪 漫蒂克”一次攻克。以客观写实反映早期农民武装运动的风暴,对概念 化的有力校正。
三个创作的流向憋着劲,争论激烈,但创作上可以相安无 事,都能够发展。
三十年代的创作比较繁荣,小说的进步表现更是突出,与前一时 期比较,这个时期的小说无论内容、写作的视点(角度)、技巧、手 法都有明显长进,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家。 “左翼”小说 “京派”小说 “海派”小说
三十年代 小说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 二 京派小说及其他 三 海派小说及其传人
左联和左翼小说
一、准备期普罗小说创作:蒋光 慈、洪灵菲、华汉、胡也频、 柔石 二、成熟期的其他左翼小说家: 张天翼、叶紫、吴组缃、 艾 芜、丁玲、沙汀 三、东北作家群:前期:李辉英 、舒群、白郎、骆宾基等;后 期:萧红、萧军、端木蕻良
一、 “左联”准备期普罗小说创 作 普罗小说:创作普罗列塔利亚(proletarian)无产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创作概览
《莎菲女士的日记》片段
一月一号
那高个儿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 男人的美,从来我还没有留心 到。只以为 一个男人的本行是会说话,会看眼色,会 小心就够了。今天我看 了这高个儿,才懂 得男人是另铸有一种高贵的模型,我看出 在他面前的云霖 显得多么委琐,多么呆 拙……我真要可怜云霖,假使他知道他在 这个人前所 衬出的不幸时,他将怎样伤心 他那些所有的粗丑的眼神,举止。
原名赵平复。曾编辑过《语丝》、 《萌芽》等杂志,是最早与鲁迅交往 的左翼作家之一。1931年2月7日, 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代表作:中篇《二月》和《为奴隶 的母亲》
(三)张天翼
张天翼 (1906——1985),祖籍 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讽刺小说家 讽刺传统的文化心态: 《包氏父子》 讽刺国民党文化官僚: 《华威先生》
上海的狐步舞(节选) 穆时英
跑马厅屋顶上 ,风针上的金马向着红月亮撒 开了四蹄。在那片大草地的四周泛滥着光的海, 罪恶的海浪,慕尔堂浸在黑暗里,跪着,在替这 些下地狱的男女祈祷,大世界的塔尖拒绝了忏悔, 骄傲地瞧着这位迂牧师,放射着一圈圈的灯光。 蔚蓝的黄昏笼罩着全场 ,一只Saxophone 正伸长了脖了,张着大嘴,呜呜地冲着他们嚷。 当中那片光滑的地板上 ,飘动的裙子,飘动的袍 角,精致的鞋跟 ,鞋跟 ,鞋跟,鞋跟,鞋跟。 蓬松的头发和男子的脸。男子的衬衫的白领和女 子的笑脸。伸着的胳膊,翡翠坠子拖到肩上。整 齐的圆桌子的队伍 ,椅子却是零乱的 。暗角上 站着白衣侍者。酒味,香水味,火腿蛋的气味, 烟味……独身者坐在角隅里拿黑咖啡刺激自家的 神经。
(七)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形成于1931年 “九· 一八事变”后,由萧军、萧 红、端木蕻良等流亡到关内的东北 籍作家组成。作品主要描写处在民 族危难之中的东北生活和抗日斗争。
第二个十年小说课件
第二个十年小说课件介绍本课件是针对第二个十年〔2000-2024〕的小说作品的文学课程设计。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精彩的小说作品,对于理解当代文学的开展和时代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带着学生了解第二个十年小说的特点、主题以及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一、时代背景1. 2000年-2024年的社会变革在第二个十年的社会变革中,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开展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移动通信、社交网络等的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
2. 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可能,文学作品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貌。
同时,全球问题和全球化的观念也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
1. 真实主义与虚构之间的融合第二个十年的小说作品中,虚构元素和真实主义元素相互交织。
作家们通过虚构的手法来揭示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冲突,同时也注意到虚构对于表达真实的可能性。
2. 多样化的叙事手法随着新技术的开展,小说创作手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非线性叙事、多视角叙事、跳跃式叙事等方式被广泛运用,为读者呈现出不同的审美体验。
3. 全球化意识的折射全球化对于第二个十年小说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家们开始关注全球性的问题,如移民、环境保护、经济危机等,通过小说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1. 身份认同和族裔关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身份认同和族裔关系成为第二个十年小说中的重要主题。
作家们讨论了移民、文化冲突、文化认同等问题,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身份认同面貌。
2. 私人与公共领域的碰撞公共领域和私人生活之间的碰撞是第二个十年小说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作家们通过刻画个人经历和集体事件的交汇点,探索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技术和人类关系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开展使得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作品中,作家们关注了技术对于人类生活和道德伦理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技术之间迷人而危险的关系。
1. 哈尔墨斯·穆里尔〔Hermes Müller〕?数字时代的勇士们?该小说通过多视角叙事手法,讲述了在数字时代中一个秘密组织的成员们的故事。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创作(上)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二、《蚀》(1930) 《蚀》是时代痛苦的结晶。 在《蚀》三部曲中,作者痛 苦地思索着,而且真诚地记 录着一批“可爱、可同情” 的青年在大革命浪潮中的不 幸遭际与命运,从而揭露了 大革命时期社会的黑暗与血 腥。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一)《幻灭》
《幻灭》最初发表于1927年,是茅盾的处 女作,也是他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笔名。 《幻灭》中的静女士是一个天真的梦想家。 她早年参加学校的风潮运动,但当她看到女校 风潮中的同伴陷入交际、恋爱的漩涡后,在失 望之余,她来到了上海,只想静心地读几本书。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文学创作
(一)大革命时期的创作(1927-1929)
1927年7月,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国共关系 破裂,茅盾成为国民党当局明令通缉之人。他 从武汉抵达上海,整整十个月足不出户,他痛 苦地思索着大革命的成败聚散和知识青年的生 死沉浮,遂成中篇三部曲:《幻灭》、《动 摇》、追求》,先在1927至1928年《小说月报 上刊载,于1930年由开明书店结集为《蚀》。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三)吴老太爷和冯云卿
吴老太爷曾是维新党,一次习武落马,把他 的英年浩气都跌掉了。二十余年蛰居书斋, 虔奉《太上感应篇》,作为护身法宝。惟有 默念:“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告诫, 生命力方会复苏。→躲避农村暴动来到上海, 被塞进“子不语”的怪物汽车,感到异体文 化的重压。车灯如怪物的眼,天建筑像他 扑来。→实际上是一具乡下“古老的僵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二)赵伯韬形象 赵伯韬是一个老奸巨猾的金融界流 氓式人物,他靠着“得天独厚”的地位 以及同“军政界有联络”而兴风作浪。 他可以用“国内公债维持会”的名义左 右公债市场,也可以买通并依托南京的 政治势力为自己服务,因此,他能够以 狂妄的气势宣称:“中国人办工业没有 外国人帮助,都是虎头蛇尾。”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
节性内容淡化。 • 5,真率自然、不事雕琢的语言。
萧军
• 1907—1988,辽宁义县人。 • 代表作《八月的乡村》描
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的成 长历程,表现了东北人民 不甘当亡国奴、在斗争中 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和战斗 精神。鲁迅称赞它“显示 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 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 作品雄浑遒劲,充满了男 性的阳刚之力。
李劼人
• 1890—1962 ,四川成都人。 • 代表作《死水微澜》以成都
近郊的天回镇为背景,以袍 哥头目罗歪嘴和农民顾天成、 杂货店老板娘蔡大嫂三人之 间的矛盾纠葛为中心,描绘 了甲午战争前后广阔的社会 画面,使史诗性质与世态人 情的描摹高度结合,显示了 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具有 浓厚的巴蜀文化风味。
• 4,崇尚和谐和节制,表现出从容、宽厚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 5,讲究艺术技巧,追求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多样和文字的明净,
注重氛围的渲染和风情描写,具有圆熟静穆的诗美和牧歌情调。
废名
• 1901—1967,湖北黄梅人,原名冯文炳。
• 以朴讷简约的诗化语言和散文化的笔法, 描写了故乡黄梅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 了乡村田野间平和的人性之美,具有冲 淡、典雅、宁静的情趣和意境。代表作 《桥》便是一支平淡而悠远的田园牧歌, 反映了作者对纷扰尘世的厌弃,对人间 纯美的追求。
• 代表作《呼兰河传》以细腻抒情的笔 触,回忆了作者自己寂寞的童年生活, 叙述了祖父、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 冯歪嘴子等人平凡的人生悲喜剧。既 有对故乡人物执着、坚韧性格的挖掘 和赞美,更有对附着在他们身上的愚 昧麻木的民族劣根性的深刻批判。
第二个十年小说概述
4、主观情绪型作家 艾芜 《南行记》《南国之夜》《夜景》 《海岛上》和《山中牧歌》 成名作《人生哲学的一课》 《山峡中》(早期代表作)
《山峡中》
通过“山贼”对小黑牛和对“我”两种截然不同行为 的对比描写,揭示了这群被社会挤出生活正常轨道的 人们 身上性格的复杂性,同时也对造成他们扭曲性格的残 酷黑暗的社会予以无情批判。 野猫子形象 :既粗犷、野蛮、狡黠,又活泼、天真、 热情、坦率,带有母性的善良。 艺术特色: 故事情节的展开与环境描写紧密结合。 贡献: 用特异的边地人民传奇生活为题材,开拓了现代文 学反映现实的新领域。 在左翼革命现实主义流派内,发展起一种充满明丽 清新的浪漫主义色调与感情的、主观抒情因素很强的 小说。
沙汀(1904—1992):
• 成名作《法律外的航线》 《丁跛公》《代理县长》 《凶手》《兽道》 《在祠堂里》 • 刻写旧中国农村黑暗生活,有着农民幽默气质的小 说家。 • 艺术特点:讽刺;感情内涵凝重;精选艺术细节; 擅长气氛、场景的渲染;浓厚的地方色彩 。
吴组湘(1908—1994):
《西柳集》 《樊家铺》 代表作《一千八百担》 《菉竹山房》
《梅雨之夕》
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之后的一段 心灵历程:怦然心动——跃跃欲试——想入非非—— 恋恋不舍、怅然若失 作品的心理分析立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注 重描写主人公的潜意识,尤其注重揭示人物的人格中 的“本我”与“自我”的冲突;“本我”要遵循“快 乐原则”,而“自我”则既对“本我”进行规范和抑 制,又掩饰“本我”的越轨冲动。 艺术特色: 周密、细致入微而真实的心理描写。 富有诗意的意境,溶入儒雅的情怀。 诗一般的清丽素雅与含蓄蕴藉,典雅的“中和之 美”。
萧乾 1933年第一篇小说《蚕》 短篇集《篱下集》《栗子》 《落日》及自叙传长篇 《梦之谷》。 早期小说都包含着“城中两 个世界”的结构. 坚忍的“妈妈”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叶紫、吴组缃
叶紫(1912-1939)仅仅活了27岁。 一生贫病交加。 主要揭露农村阶级压迫:《丰收》 吴组缃(1908-1994)反映30年代 破败的农村。 结集的小说收入《七柳集》:《一千 八百担》
(六)丁玲
丁玲(1904—— 1986),原名蒋伟, 字冰之,湖南省临澧 县人,出身没落封建 世家。 代表作《莎菲女士的 日记》(1928年): 莎菲、苇弟、凌吉士
(七)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形成于1931年 “九· 一八事变”后,由萧军、萧 红、端木蕻良等流亡到关内的东北 籍作家组成。作品主要描写处在民 族危难之中的东北生活和抗日斗争。
1.萧红
萧红(1911—1942), 原名张乃莹 ,黑龙江呼兰人。 著名女作家。 《生死场》:“北方人民的对于生 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呼兰河传》:为北方小城的人情 风俗立传,为沉默的国民灵魂立传。
一月四号
我不能不向我自己说:“你是在想念那高 个儿的影子呢!” 是的,这几天几夜 我无时不神往到那些足以诱惑我的。为什 么他不在这 几天中单独来会我呢?他应当 知道他不该让我如此的去思慕他。他应当 来看 我,说他也想念我才对。假使他来, 我不会拒绝去听他所说的一些爱慕我的 话, 我还将令他知道我所要的是些什么。但他 却不来。我估定这象传奇中的 事是难实现 了。难道我去找他吗?一个女人这样放肆, 是不会得好结果的。 何况还要别人能尊敬 我呢。
艾芜
艾芜( 1904——1992 ),原 名汤道耕,四川新都县人。 短篇集《南行记 》:《山峡中》
山峡中(节选) 艾 芜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 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 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 ,在黑暗中奔腾着, 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 响。两岸蛮野的山峰 ,好象也在怕着脚下 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 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 桥头的神祠,破败而荒凉的。显然已 给人类忘记了,遗弃了,孤零零地躺着, 只有山风、江流送着它的余年。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描写片断:
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 街……强烈的色调化装着都市啊! 霓虹灯跳跃着——五色的光潮,变 化着的光潮,没有色的光潮——泛 滥着光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 有了灯,有了高跟儿鞋,也有了 钟……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描写片断:
“白的台布,白的台布,白的台布,白的台 布……白的——白的台布上面放者:黑的 啤酒,黑的咖啡,……黑的,黑的…… 白的台布旁边坐着穿晚礼服发男子:黑的 和白的一堆:黑头发,白脸,黑眼珠子, 白领子,黑领结,白的浆褶衬衫,黑外褂, 白背心,黑裤子……黑的和白的…… 白人的快乐,黑人的悲哀。非洲黑人吃人 典礼的音乐,那大雷和小雷似的鼓声,一 只大号角呜呀呜呀的,中间那片地板上, 一排没落的斯拉夫公主们在跳着黑人的跸 哒舞,一条白的腿在黑缎裹着的身子下面 弹着。”
一月十号
我把所有的心计都放在这上面,好象 同什 么东西搏斗一样。我要那样东西,我还不 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计让 他自己送来。 是的,我了解我自己,不过是一个女性十 足的女人,女人只把 心思放到她要征服的 男人们身上。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 的献上他的心 ,跪着求我赐给他的吻呢。
三月十三
但我岂肯为 了这些无意识的引诱而迷恋一 个十足的南洋人!真的,在他最近的谈话 中, 我懂得了他的可怜的思想;他需要的 是什么?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买 卖 中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 的白胖儿子。他的爱情是什么? 是拿金钱 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 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 ,拥着香喷喷的 肉体,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还 把左腿叠压在右膝 上;不高兴时,便拉倒, 回到家里老婆那里去。热心于演讲辩论会, 网球比 赛,留学哈佛,做外交官,公使大 臣,或继承父亲的职业,做橡树生意,成 资本家……
(3)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
施蛰存(1905—2003)。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30年代 堪称独步。 代表作《 上元灯 》《梅雨之夕》 《春阳》 《周夫人》《鸠摩罗什》 《《将军的头》《石秀》等。
3.新感觉派创作的心理特点
(1)强调刹那的感觉,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表现人的
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基础。 (2)强调主观和想象,以此构成作品的现 实。 (3)表现人的潜意识心理,强调性与现代 文明的冲突,以此揭示现代文明所造成的 人格分裂的痛苦。 (4)表现人物的二重性格,对人性中恶的 因素的表现。新感觉派表现城市文明下个 性的危机、个性的忧郁和个性的挣扎。
二、京派小说
(一)京派小说代表作家
1.沈从文(已详讲) 2.废名(冯文炳) (《竹林的故事》、
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桥》 )
3.芦焚(师陀)(《落日光》、《野
鸟集》)
4.萧乾、林徽因、李健吾
(二)京派小说的特征:
1.在视角上,往往以“乡下人”目光, 从乡村与城市比照中建构文学世界。 2.在题材上,大多倾向于对“乡土中国” 和“平民现实”的描写。 3.在风格上,倾向于从容节制的古典式 审美趋向,既有乡野质朴之美,又带古 朴之风。 4.在表现上 ,形式感强 ,讲求叙事 , 作品有“ 文章之美 ”,以抒情散文体见 长。
1.新感觉派代表作家:
(1)刘呐鸥(1905——1940) 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 说明现代都市要用现代情绪来感受, 重在体验都市人的生存处境。 代表作:《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 、 《流》、《热情之骨》
(2)穆时英: 新感觉派小说的“圣手”
穆时英(1912——1940), 1940年被暗杀,年仅28岁。 代表作:《上海的狐步舞》、《夜 总会里的五个人》《公墓》
二楼:白漆房间,古铜色的鸦片香味、 麻雀牌,《四郎探母》,《长三骂淌白 小娼妇》,古龙香水和淫欲味,白衣侍 者,娼妓掮客,绑票匪,阴谋和诡计, 白俄浪人……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胡均益 郑萍 黄黛茜 季洁 缪宗旦 (Miao)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片断:
星期六晚上的世界是在爵士的轴子上回旋着 的“卡通”的地球,那么轻巧,那么疯狂地; 没有了地心吸力,一切都建筑在空中。 星期六的晚上,是没有理性的日子。 星期六的晚上,是法官也想犯罪的日子。 星期六的晚上,是上帝进地狱的日子。 带着女人的人全忘了民法上的诱奸律, 每一个让男子带着的女子全说自己还不满十 八岁,在暗地里伸一伸舌尖儿。开着车的人 全忘了在前面走着的,因为他的眼珠子正在 玩赏着恋人身上的风景线,他的手却变了触 角。
《莎菲女士的日记》片段
一月一号
那高个儿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 男人的美,从来我还没有留心 到。只以为 一个男人的本行是会说话,会看眼色,会 小心就够了。今天我看 了这高个儿,才懂 得男人是另铸有一种高贵的模型,我看出 在他面前的云霖 显得多么委琐,多么呆 拙……我真要可怜云霖,假使他知道他在 这个人前所 衬出的不幸时,他将怎样伤心 他那些所有的粗丑的眼神,举止。
《上海的狐步舞》片断:
上了白漆的街树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 物的腿……REVUE似地,把擦满了粉的大 腿交叉地伸出来的姑娘们……白漆的腿的行 列。沿着那条静悄的大路。从住宅的窗里, 都会的眼珠子似地,透过了窗纱,偷泻了出 来淡红的,紫的,绿的,处处的灯光……
《上海的狐步舞》片断:
华东饭店—
华威先生 张天翼
(节选)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 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 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 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 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 地弯着 ,而小指翘得高高 的, 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四)沙汀 艾芜
沙汀(1904——1992)原名杨 朝熙,四川安岳人。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 方治国:联保主任——软硬人 邢幺吵吵:地方势力的代表——恶霸
一、左翼小说
左翼小说的重要作家
(一)蒋光慈
蒋光慈(1901—1931)是我国 最早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之一。又 名蒋光赤。 第一部中篇《少年漂泊者》(1925) 《短裤党》(1927) 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 矿工:张进德 ; 知识分子:李杰
(二)柔石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人,
2.萧军
萧军(1907——1988), 原名刘鸿霖,辽宁锦县人。 代表作《八月的乡村》: 描写一支抗日游击队的活动,显 示东北人民对民族生机的寻求。 艺术特色:粗犷的素描。
3.其他”东北作家群”作 家
端木蕻良 (《鴜鹭湖的忧郁》 《科尔
沁旗草原》)
舒群 (《没有祖国的孩子》) 罗烽、白朗
的现代派手法,突出“感觉”,把客 观对象主观化,进行主观感情的投射, 使对象生命化和个性化。b.在形式、 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大量使用夸张、 变形、魔幻、荒诞、蒙太奇、意识流、 心理分析等手法进行现实创作;c.结 构上多线并进,跳越性大,常常使用 内在视角进行叙述;
三、海派小说
(一)初期的海派:
1.张资平(《最后的幸福》、《长 途》、《上帝的儿女们》等 ) 被鲁迅冠以“三角多角恋爱 小 说家”的称号 2.叶灵风(《紫丁香》、《流行性感
冒》、《七颗心的人》)
(二)新感觉派小说 (第二代海派 )
“新感觉派”:主要活动在上海。从 1928年9月刘吶鸥创办《无轨列车》 到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现代》, “新感觉派”从酝酿到成熟。代表作 家刘吶鸥、穆时英、施蛰存等。该流 派受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和日本 新感觉派的影响,是30年代文学中的 现代派。 代表作家有施蜇存、刘呐欧、 穆时英、黑婴、徐霞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