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0103

总学时数:327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习这门课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大纲规定的文学史基本知识和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与作品选两大部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和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借助旧注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和基本艺术特征,并能初步地进行独立研究。本课程要求学生阅读与背诵相当数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背诵作品量不少于200篇。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

先秦文学(42课时,每周3课时)

概说(2课时)

先秦时期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先秦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成就。

第一章上古文学(2课时)

文学艺术的起源,中国上古原始歌谣和神话的基本形态。

第二章诗经(9课时)

《诗经》的基本状况和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及地位,学习《诗经》中的代表作如《氓》、《关雎》、《君子于役》、《采薇》、《七月》等。

第三章历史散文(9课时)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的思想艺术成就,学习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名篇。

第四章诸子散文(12课时)

先秦诸子文的发展背景和概况,孔、孟、庄、荀、韩等的学术思想和散文风格,学习诸子散文的名篇佳作。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学时:288学分: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将来胜任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与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重点和难点:各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代表作品(详见各章)。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备注

总绪论 1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1

第一章上古神话 2

第二章《诗经》 8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2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4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0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1

第一章秦与西汉散文 2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4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4

第五章东汉辞赋 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学时:102学时学分:6分

理论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广告

大纲执笔下:刘运好胡传志俞晓红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广告专业本科阶段必修课程。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

(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

(5)提纲中加 * 号的为背诵篇目。

3、课程教学改革

(1)正确理解文本,是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

(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3)推行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经典、难点的作品列为讲授内容,而将次要的易懂的作品列为自学内容。

《中国古代文论经典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经典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经典选读》教学大纲

黄震云编写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000 目录

前言 (1002)

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 (1002)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002)

三、学时安排,总36学时 (1002)

《中国古代文论经典选读》学时安排表 (1002)

四、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003)

第一章导论 (1004)

一、中国古文论的基本资料 (1004)

二、中国古文论的创作构思、方法论 (1004)

三、中国古文论的创作源泉、风格论 (1004)

四、中国古文论的创作价值、审美理想论 (1004)

五、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1004)

六、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 (1004)

复习与思考题 (1004)

拓展阅读书目 (1004)

第二章 先秦文论选读 (1005)

第一节《尚书.尧典》选读 (1005)

第二节《论语》选读 (1005)

第三节《孟子》选读 (1005)

第四节《荀子》选读 (1006)

第五节《庄子》选读 (1006)

复习与思考题 (1006)

拓展阅读书目、论文 (1006)

第三章两汉文论选读 (1007)

第一节《毛诗序》 (1007)

第二节司马迁文论选读 (1008)

第三节王充《论衡》选读 (1008)

复习与思考题 (1008)

拓展阅读书目、论文 (1008)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 (1009)

第一节曹丕《典论 . 论文》 (1009)

第二节陆机《文赋》 (1009)

第三节刘勰《文心雕龙》选读 (1010)

第四节钟嵘《诗品序》 (1010)

复习与思考题 (1010)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⑴选用教材

A、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B、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一版

⑵参考教材:

A、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二、教学目的、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是讲授上古到近代的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和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历史阶段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通过文学史发展规律的系统讲授,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获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各阶段作家创作的主要成就,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及其与社会诸因素的互相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改革设想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文字文本与图像音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课外辅导相结合。

教师讲课要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突出重点难点而不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学生认真通读教材;课前抽几分钟解答同学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视各学期学生考试科目多少而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拟定,原则上交叉进行,均为百分制。

先秦文学

绪论(2课时)

一、先秦的社会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⑴选用教材

A、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B、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一版

⑵参考教材:

A、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二、教学目的、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是讲授上古到近代的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和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历史阶段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通过文学史发展规律的系统讲授,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获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各阶段作家创作的主要成就,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及其与社会诸因素的互相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改革设想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文字文本与图像音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课外辅导相结合。

教师讲课要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突出重点难点而不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学生认真通读教材;课前抽几分钟解答同学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视各学期学生考试科目多少而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拟定,原则上交叉进行,均为百分制。

先秦文学

绪论(2课时)

一、先秦的社会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文科)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整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程的内容,采用了以史为线、以史带文、文史结合的体例,具体讲述我国先秦至明清各时期的文学状况,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概况,并通过阅读、鉴赏各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及评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其传统文化的水平,为以后的专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各时期社会特点与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系统地构建起我国古代文学的知识体系,树立文、史、哲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论。

(2)识记、掌握各文学时期的主流文体、主要成就、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并尽可能多地诵读、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篇章。

(3)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利用文末注释,能基本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4)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解释有关的概念、术语。

(5)熟练使用常用的专业工具书。

(6)掌握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小论文或赏析文章。

(7)能给小学生生动地讲述所学文学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8)善于运用课程资源,具备较强的搜集、归纳及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深入了解文学的起源与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2)温故知新,加强联系,注重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学、思、读、背、研结合,突出理解性记忆,能学以致用。

(4)明确学习的意义,静心潜读,持之以恒。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在历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传承和蕴涵着我们民族深刻的文化。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我们要实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有:

(1)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优秀传统熏陶学生。

(2)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

(3)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

二、课程教学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繁多,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方能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所了解。因此,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相关文学作品。

三、先修课程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属于语言类课程,它是进一步理解作品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阅读不同阶段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课程难点:把握不同阶段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流派。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学生课后阅读、老师课堂讲解和同学们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性质和《诗经》(4学时)

1.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性质

(2)《诗经》的主要内容

(3)《诗经》的表现手法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诗经》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诗经》的表现手法

第二章《楚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4学时)

1.教学内容

(1)《楚辞》的思想内容

(2)《楚辞》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责任教师:王文章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古代作品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内容为上起先秦下至近代的一些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名作或其节录,按文学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七个部分。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课堂教学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葛晓音、周先慎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四、教学重点掌握内容及教学进度表:

一、先秦(8课时,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

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诗经:《伯兮》、《七月》

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逍遥游》、《劝学》

楚辞:《离骚》

二、两汉(6课时,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

两汉辞赋:《鵩鸟赋》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两汉乐府诗:《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汉代古诗:《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

三、魏晋南北朝(4课时,第八周):

建安诗赋:《蒿里行》(曹操)、《燕歌行》(曹丕)、《白马篇》(曹植)、《七哀诗》(王粲)

正始诗文:《咏怀》其一(阮籍)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⑴选用教材

A、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B、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一版

⑵参考教材:

A、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二、教学目的、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是讲授上古到近代的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和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历史阶段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通过文学史发展规律的系统讲授,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获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各阶段作家创作的主要成就,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及其与社会诸因素的互相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改革设想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文字文本与图像音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课外辅导相结合。

教师讲课要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突出重点难点而不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学生认真通读教材;课前抽几分钟解答同学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视各学期学生考试科目多少而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拟定,原则上交叉进行,均为百分制。

先秦文学

绪论(2课时)

一、先秦的社会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⑴选用教材

A、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B、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一版

⑵参考教材:

A、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二、教学目的、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是讲授上古到近代的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和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历史阶段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通过文学史发展规律的系统讲授,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获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各阶段作家创作的主要成就,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及其与社会诸因素的互相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改革设想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文字文本与图像音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课外辅导相结合。

教师讲课要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突出重点难点而不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学生认真通读教材;课前抽几分钟解答同学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视各学期学生考试科目多少而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拟定,原则上交叉进行,均为百分制。

先秦文学

绪论(2课时)

一、先秦的社会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⑴选用教材

A、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B、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一版

⑵参考教材:

A、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二、教学目的、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是讲授上古到近代的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和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历史阶段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通过文学史发展规律的系统讲授,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获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各阶段作家创作的主要成就,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及其与社会诸因素的互相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改革设想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文字文本与图像音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课外辅导相结合。

教师讲课要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突出重点难点而不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学生认真通读教材;课前抽几分钟解答同学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视各学期学生考试科目多少而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拟定,原则上交叉进行,均为百分制。

先秦文学

绪论(2课时)

一、先秦的社会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审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教学纲要

汉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写

目录

一、课程名称 (1)

二、课程性质 (1)

三、课程教学目的 (1)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

五、课程总学时 (1)

六、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1)

七、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

八、课程考试与评估 (1)

九、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2)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3)

古代文学作品选(三) (6)

古代文学作品选(四) (9)

一.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和提高他们阅读、鉴赏、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对文学史上有影响的重点作品的讲析,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各个时期不同的文体、风格和流派,从而为学习中国文学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学习本课程,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选课学生应具备相应的有关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教学上贯彻教学相长、古为今用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熟悉和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甄别是非,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依照先秦两汉、魏晋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近代的历史顺序分为作品选(一)、(二)、(三)、(四)共四段进行教学,分别适用于大学本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期。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⑴选用教材

A、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B、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一版

⑵参考教材:

A、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二、教学目的、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是讲授上古到近代的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和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历史阶段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通过文学史发展规律的系统讲授,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获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各阶段作家创作的主要成就,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及其与社会诸因素的互相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改革设想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文字文本与图像音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课外辅导相结合。

教师讲课要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突出重点难点而不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学生认真通读教材;课前抽几分钟解答同学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视各学期学生考试科目多少而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拟定,原则上交叉进行,均为百分制。

先秦文学

绪论(2课时)

一、先秦的社会概况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艺术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地传承和弘扬古

代文学,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古代文学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一、古代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记载、文化积淀和审美追求。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感受古人对生活、人

性和社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触觉和文化自信。

二、古代文学教学的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升对文学作

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通过学习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技巧,引导

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

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历史触觉和文化自信。

三、古代文学教学内容

1. 古代文学的分类与特点。介绍古代文学的分类体系,如诗、赋、曲、文等,

深入探讨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 古代文学名篇选读。选取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诗经》、《楚辞》、《红

楼梦》等,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和艺术魅力。

3. 古代文学与历史文化。将古代文学作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通过对作品背后

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意义。

4. 古代文学的创作与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古代文学的创作实践,通过模仿、改编和创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责任教师:王文章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古代作品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内容为上起先秦下至近代的一些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名作或其节录,按文学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七个部分。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课堂教学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葛晓音、周先慎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四、教学重点掌握内容及教学进度表:

一、先秦(8课时,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

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诗经:《伯兮》、《七月》

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逍遥游》、《劝学》

楚辞:《离骚》

二、两汉(6课时,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

两汉辞赋:《鵩鸟赋》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两汉乐府诗:《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汉代古诗:《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

三、魏晋南北朝(4课时,第八周):

建安诗赋:《蒿里行》(曹操)、《燕歌行》(曹丕)、《白马篇》(曹植)、《七哀诗》(王粲)

正始诗文:《咏怀》其一(阮籍)

西晋诗歌:《悼亡诗》(潘岳)、《咏史》其二(左思)、《游仙诗》其一(郭璞)

东晋诗文:《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陶渊明)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读曲歌》(吴声歌曲)、《西洲曲》(西曲歌)

北朝乐府民歌:《幽州马客吟》、《捉搦歌》、《敕勒歌》、《木兰诗》

南朝诗文:《登池上楼》(谢灵运)、《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谢眺)、《与朱元思书》(吴均)

北朝诗文:《水经注》(郦道元)、《国江诸人》(刘义庆)

四、隋唐五代(8课时,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

初唐诗歌:《在狱咏蟬》(骆宾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盛唐诗歌:《凉州词》(王翰)、《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临洞庭》(孟浩然)、《从军行》、《长信秋词》(王昌龄)、《终南山》、《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蜀道难》、《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蜀相》、《登高》(杜甫)

中唐诗文:《滁州西涧》(韦应物)、《宫怨》(李益)、《游子吟》(孟郊)、《山石》(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长恨歌》(白居易)、《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晚唐诗文:《早雁》(杜牧)、《贾生》、《无题》(李商隐)、《读“司马法”》(皮日休、《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五代词:《谒金门》(冯延巳)、《摊破浣溪沙》(李璟)、《清平乐》、《虞美人》(李煜)

五、宋元(7课时,第十一周、十二周、十三周)

北宋诗词散文:《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晏殊)、《蝶恋花》、《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雨霖铃》(柳永)、《书湖阴先生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和子由渑池怀旧》、《饮湖上初晴后雨》、《江城子》(二首)、《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南宋诗词散文:《如梦令》、《声声慢》(李清照)、《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卜算子》、《钗头凤》(陆游)、《州桥》、《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摸鱼儿》、《破阵子》(辛弃疾)、《扬州慢》(姜夔)元代散曲:[南吕]一枝花(关汉卿)、[越调]天净沙(马致远)

宋元话本:《碾玉观音》

元代杂剧:《窦娥冤》

六、明清(3课时第十四周)

明代诗文:《卖柑者言》(刘基)、《项脊轩志》(归有光)、《湖心亭看雪》(张岱)、《五人墓碑记》(张溥)

明代戏曲:《牡丹亭》(汤显祖)

清代诗文:《圆圆曲》(吴伟业)

清词:《长相思》(纳兰性德)

清代小说:《促织》(蒲松龄)

清代戏曲:《桃花扇》(孔尚任)

七、近代诗文:(1课时,第十五周)

《己亥杂诗》其五、《病梅馆记》(龚自珍)、《读陆放翁集》

五、教学一般性把握内容:

一、先秦:

神话:《夸父逐日》、《鲧禹治水》

诗经:《芣苢》、《氓》、《蒹葭》、《东山》

先秦散文:《齐晋鞌之战》、《冯谖客孟尝君》、《邵公谏弭谤》、、《舜发于犬亩之中章》

楚辞:《山鬼》、《国殇》

二、两汉:

两汉辞赋:《七发》

史记:《项羽本级》

两汉乐府诗:《战城南》、《上邪》、《平陵东》、《东门行》、《孤儿行》

汉代古诗:《羽林郎》(辛延年)《古诗十九首》(其一、其七、其十)

三、魏晋南北朝:

建安诗赋:《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操)、《杂诗》(曹丕)、《送应氏》、《野田黄雀行》、《杂诗》《洛神赋》(曹植)、《饮马长城窟行》(陈琳)、《赠从弟》(刘桢)、《悲愤诗》(蔡琰)

正始诗文:《赠秀才入军》(嵇康)

西晋诗歌:《豫章行苦相篇》(傅玄)、《情诗》(张华)、《拟明月何皎皎》(陆机)、《杂诗》(张协)、《扶风歌》(刘琨)

东晋诗文:《饮酒》、《归园田居》(陶渊明)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吴声歌曲)、《青溪小姑曲》、《清溪小姑歌》(神弦歌)、《那呵滩》[《闻欢下扬州》](西曲歌)北朝乐府民歌:《企喻歌》、《雀老利歌》、《隔谷歌》、《折杨柳歌辞》、《木兰诗》

南朝诗文:《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拟古》(鲍照)、《晚登三山还望新京邑》、《王孙游》(谢眺)、《与胡兴安夜别》、《相送》(何逊)、《答谢中书书》(陶宏景)、《江津送刘光禄不及》(阴铿)

北朝诗文:《拟咏怀》、《寄王琳》(庾信)、《从军行》(卢思道)

魏晋南北朝小说:《搜神记》[《干将莫邪》、《韩凭夫妇》](干宝)、《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

四、隋唐五代:

隋代诗歌:《人日思归》(薛道衡)、

初唐诗歌:《野望》(王绩)、《长安古意》(卢照邻)、《从军行》(杨炯)、《正月十五夜》(苏味道)、《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杂诗》(沈佺期)、《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感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盛唐诗歌:《邺都引》(张说)、《咏柳》、《回乡偶书》(贺知章)、《感遇》(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