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__语义特征分析法[]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语义学

第三章 语义学

二、语义的性质


(一)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语义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最终来源于客观事物现象, 因此,语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实有事物、虚构) 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的角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完全同一,总会有或多或少 的差异。所以,语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虚构、抽象、实有具体事物)

在掌握了这些符号的意思后,“坎齐”可以根 据需要在键盘上有选择地敲键,从而组织有意 义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参加游戏或想吃东西的 愿望。电脑屏幕会显示有关的句子,附设的电 子合成器随即把句子“说”出来。例如,“坎 齐”想看一部名叫《寻火》的有趣电影(讲述 的是原始人利用火来战胜敌人保护自己的故事 时),便会按先后顺序敲击“我”、“要”、 “看”、“寻”、“火”、“的”、“电影” 这7个键。它还通过电脑,“说”出“我想要 一杯冻咖啡”、“请给我买个汉堡”等不少句 子。
一、语义是什么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语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 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现 出来,就是语义。 语义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语言世界都有密切的 联系。 几种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意义理论 : (一)指称论 (二)观念论 (三)用法论
案例2:能“说”会“道”的大 猩猩

“坎齐”是美国佐治亚洲大学语言研究中心的一只黑猩 猩,今年12岁。生物学家休· 萨维奇以一种特制的键盘 作为教具,来教“坎齐”“识”字。该键盘设有约400 个键,每一个均附有一个符号供黑猩猩辨认。这些符 号可代表不同事物以至于抽象概念,包括最简单的 “火”、“苹果”、“给”、“好”、“坏”、“电 影”、“请帮忙”等具体和抽象的意思。经过一段时 间的训练之后,“坎齐”能够用“手”指着键盘上的 符号,或者敲击相应键,使其发出相应的英语单词的 声音,来表示自己内心的愿望或要求。它虽然不会讲 话(因为猿类缺乏组词成句的有声指男性儿童或少年), 常出现于小学作文 \数学题和笑话中。小 明这个名字天生有冷笑话的气质,因此 成为很多笑话中的主角名字 。

第3章第3节义项和义素

第3章第3节义项和义素
10
二、义素 (一) 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 义特征。 我们在揭示词义时往往把它的属性排列出来,通过类属关 系同别的非本类事物相区别,再根据某些特征同本类内部其他 事物相区别。例如: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乔木——树干高大,主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 如果用二分法表示,可以把这两个词的意义表示如下: 灌木—— [+矮小][+丛生][+木本][+植物] 乔木—— [-矮小][-丛生][+木本][+植物]
6
词的比喻义同修辞上的比喻有区别。修辞上的比喻是临时 打比方。例如,“困难是弹簧”就是把“困难”比作“弹簧”, “弹簧”这个词并没有“困难”这个转义。词的比喻义则不同, 虽然大都是通过修辞的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是它已经成为 词义中的一部分了,我们在应用时几乎感觉不到它是一种比喻。
义项分类是有层次的,它们的关系如下:
第三章 词 汇
第三节 义项和义素
1
第三节 义项和义素
一、义项
(一) 什么是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义项原是辞书中的术 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 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 词的义项多少,是从该词出现的语境观察出来的。如果该 词在所有语境中只有一个意义,这个词便只有一个义项;如果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那么这个词便有多个义项。例如“ 肯 定”的一个义项“ 正面承认”在“肯定成绩”中可以适用,但 在“我们的计划肯定能按时完成”中则不能适用,它适用另一 个义项:“完全有把握”。
其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女人”可 分解为:
男人——[人][男性][成年] 女人——[人][女性][成年] 这里“人”、“成年” 是共同义素,“男性” “女性” 是区别义素。但如果加上“孩子”,则“成年”应独立出来成 为区别义素。如: 男人——[人][男性][成年] 女人——[人][女性][成年] 孩子——[人][男性或女性][未成年]

《语义特征分析》PPT课件_OK

《语义特征分析》PPT课件_OK
2
[A]:
[C]: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病人 —— 病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写着字 ——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儿 —— 画儿挂在墙上
门上贴着对联 —— 对联贴在门上
石头上刻着字 —— 字刻在石头上
[B]:
[D]:
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门外敲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 大厅里正在跳舞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烟囱里冒着黑烟——烟囱里正在冒黑烟
3
仔细研究会发现,[A]式里的动词“坐、站、躺、写、 挂、贴、刻”等虽然各自表示的具体意思不同,但都含 有共同的语义成分,都含有“附着于某物”的意思。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 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 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
5
如果我们把[A]式里的动词记为Va,把[B]式里的动词 记为Vb,这两类动词的差别就在于:
Va【+附着】 Vb【-附着】 正因为Va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所以[A]式可 以变换为[C]式;Vb不具有这种语义特征,所以[B]式不 可以变换为[C]式。 由于引进了语义特征的观念,把动词按语义特征分 为更小的类,就有可能将[A] [B]两式从格式上进行分化 : [A] NPL + Va + 着 + NP [B] NPL + Vb + 着 + NP 这样的分析就是语义特征分析。
语义特征分析为同形句式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可靠 的语法、语义依据。
9
思考: 1.为什么“大学生了、团长了、六十岁的人了、春天 了、大姑娘了、老夫老妻了”可以说,而“桌子了、 钢笔了、电灯了、饭碗了、香烟了” 却不能说? 2.为什么“很中国、很淑女、很青春”可以说,而 “很桌子、很钢笔、很学校” 却不能说?

第三章第三节__语义特征分析法[1]

第三章第三节__语义特征分析法[1]

(二)语法学上的“语义特征”
• 是指某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们所在 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 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要素。有两层含义:
1.不能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某类词的 语义特点
如:“写、送、拿、挂”等——动作
2.某小类实词的某种语义特征是结合 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
如:哥哥写给小王一封信 李教授送给图书馆一批书 他拿给小王十块钱 写、送、拿:[+给予] 又如:黑板上写着字 墙上挂着画
B.远一点儿! 高一点儿! 大一点儿! 粗一点儿! 浓一点儿!
近一点儿! 低一点儿! 小一点儿! 细一点儿! 淡一点儿! ﹡骄傲点儿! ﹡冒失点儿! ﹡粗心点儿! ﹡悲观点儿!
实例:不能说
C.﹡滑头点儿! ﹡自满点儿! ﹡胆小点儿! ﹡散漫点儿!
为什么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呢? 这跟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有关:
d.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张
i.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
l.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
比较:
A:两个动作行为,一个过程(转移)
B:两个动作行为,两个过程(都是转移)
C:两个动作行为,两个过程(制作、转移)
三种不同语法意义,可以通过变换分化:
A:两个动作行为,一个过程(转移) B:两个动作行为,两个过程(都是转移)
A.著有、占有、享有、拥有…… B.附有、刻有、写有、题有…… C.藏有、存有、怀有、带有…… A.V[领有]有[领有] B.V[使附着]有[存在] C.V[领有/使附着]有[领有/存在]
六、关于“形容词+(一)点儿!”祈使 句式: 实例:能说
A.谦虚点儿! 大方点儿! 坚强点儿! 耐心点儿! 虚心点儿! 客气点儿! 灵活点儿! 主动点儿! 细心点儿! 积极点儿!

第三章 义素分析法

第三章 义素分析法

第三章义素分析一、语义场的提出“语义场理论”(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s)是德国学者特雷尔(J. Trier)最先提出來的。

他的语义场理论以下述观点为依据:(1)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統。

一方面,词汇消亡,新词出现;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消逝,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

(2)既然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互相联系,我们就不应该孤立地研究单个词的语义变化,而必须把语言词汇当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統來加以研究。

(3)既然词与词之间在语义上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只能透过分析、比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才能确定一个词的真正涵义。

也就是说,词只有在“语义场”中才有意义。

当代的语义学理论都强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

不同语言里的某一个“共同概念”支配下所构成的语义场可能不同。

二、语义场的性质“场”概念本是具体的。

“场”的基本意义是“场地”、“场所”。

具有空间性。

引申为“物理场”,开始抽象化,即指相互作用场,但它仍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存在于整个空间。

如:引力场、电磁场、电子场等。

它也具有空间性,同时强调是相互作用“场”,指出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的。

这种“场”均与基本粒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再进一步引申为分面有某一种物理量或数学函数的空间区域本身,不一定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例如:标量场、矢量场、张量场。

有时为了研究的方便,甚至可称有火炉的房间有一个温度场,河流中有一个流速场。

“场”概念进一步虚化,但也具有空间性。

语义场是基于概念关系场。

它以语义网络形式构成一种完全虚化的非物质的空间区域。

语义场也具有空间性,只不过在这个空间区域内分布的不是物理量或数学函数,而是构成义位的义素。

在这里,我们引进一个新的概念——义位:是语义系统中自由的最小单位。

是相当于义项的单位,但和义项又有不同,义项是词典学的术语,它一般指一个多义词的分项意义;而义位既指多义词的分项意义,也指不同词的意义。

简析语义特征分析及其优势

简析语义特征分析及其优势

简析语义特征分析及其优势中文系08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唐卉107摘要:语义特征分析是通过分析一个句子中处于关键位置的实词所具有的不同语义特征,来达到说明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的目的。

并且,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有它的产生作用的客观基础,包括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和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义特征分析能够促使语法研究的精密化从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相对与句式变换分析来说,它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语义特征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利用某类或某次类词的语义特征来进行句法分析的方法。

语义特征是个语义学术语,指义素分析得到的最小语义成分。

词与词在组合搭配时既有句法限制,也有语义限制,即词在语义成分上的适应性,如果语义成分不相适应,则词语无法组合,这就是语义特征在起作用,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

一、语义特征分析的客观基础语言分析的方法并不完全是主观的,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每种语言分析的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事实,都有语言事实作为它的基础。

语义特征分析也不例外,它有客观基础。

首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

组合关系是呈线性排列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聚合关系是具有相同特点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从语法方面来说,聚合关系就是可以在句法格式的某个位置上出现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关系之间是互相依存的。

在语法上,这种依存关系可以表述为:组合关系为聚合关系的形成提供了赖以实现的位置,无此组合位置,聚合关系就不可能实现;聚合关系为组合关系的实现提供了词汇项目,没有一组特点相同的词汇项目,句法结构就无法构成,组合关系也就无从实现。

这两种关系舍弃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由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才可以依据聚合关系方面的相同点或相异点来解释组合方面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其次,是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义特征分析法 ppt课件

语义特征分析法 ppt课件
[-贬义,+自主,+可控]
三. 分析“V+了+时量+了”
A. 死了三天了 B. 等了三天了 C. 看了三天了 D. 挂了三天了
语义特征分析法
A类句式:
伤了三天了 丢(=遗失)了三天了 断了三天了 了(liǎo) 了三天了 塌了三天了 出嫁了三天了 提拔了三天了 枯死了三天了
一、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是语义学的概念,指的 是某个词在意义上的特点。语义学中常用语义特征描 写词的语义特征。如:
语义特征分析法
哥哥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弟弟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姐姐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妹妹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否定式 近一点儿! 低一点儿! 淡一点儿!
*B‘:别不Adj *别不远 *别不近 * 别不高 *别不低 *别不浓 *别不淡
语义特征分析法
1. A组和B组的差异?
进入祈使句式“Adj(一)点儿”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有 差异:
A:[+褒义,+述人] +直接否定式 +进入句式 B:[+中性,-述人] -直接否定式 +进入句式
动词d: 挂、插、贴、穿、系、摆、戴、吊、钉……
语义特征分析法
动词a: [ +完成,-持续, -状态] 动词b: [ -完成,+持续,-状态] 动词c: [ +完成,+持续,-状态] 动词d: [ +完成,+持续,+状态]
语义特征分析法
所以,V+了+时量+了,可分解为四种不同构的句式: A. 动词a+ 了+时量+了 B. 动词b+ 了+时量+了 C. 动词c+ 了+时量+了 D. 动词d+ 了+时量+了

第三章_语音信号的特征分析

第三章_语音信号的特征分析
浊音时能量集中于较低频率段内,具有较低的过 零率,而清音时能量集中于较高频率段内,具有 较高的过零率。
浊音和清音情况下典型的平均过零率的直方图
直方图的分布形状与高斯分布很吻合,而且浊音时 的短时平均过零率的均值为14过零/10ms,清音时 短时过零率的均值为47过零/10ms。注意到浊音和 清音有一个交叠区域,此时很难分清是浊音还是清 音,尽管如此,平均过零率仍可以粗略的判断清音 和浊音。
35语音信号的短时自相关函数假设一段加窗语音信号非零区间为n0n1的自相关函数称为语音信号的短时自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是偶函数在l0处取得最大值且值为短时能量如果sn是周期的则rl也是周期的且周期等于sn的周期36浊音和清音的自相关函数图浊音浊音清音37半周期错误2倍周期错误由自相关函数图判断浊音的周期38为了减少这种错误可以先将语音信号进行中心削波处理再求自相关函数39中心削波处理前后的语音信号及其自相关函数40短时自相关函数的特点浊音是周期信号浊音的短时自相关函数也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自相关函数的周期就是浊音信号的周清音接近于随机噪声请音的短时自相关函数不具有周期性且随着l的增大迅速减小
0
-50
-100
-150 0
40 30 20 10
0 -10 -20
0
0.2
Fre0q.u4ency do0m.6ain
0.8
Normalized Frequency ( rad/sample)
0.2
0.4
0.6
0.8
Normalized Frequency ( rad/sample)
不同的窗选择,将决定短时语音分析结果的好坏
数据率(kB/s) (未压缩)
频率范围
8
300~3400 Hz

语义特征分析法(课堂PPT)

语义特征分析法(课堂PPT)

19
动 作 完 成 所 动作所持续 经历的时间 的时间
动作造成的 状态所持续 的时间
A
+
-
-
B
-
+
-
C
+
+
-
D
+
+
+
2020/4/26
20
动词a: 死、伤、断、熄、了、丢(=遗失)、塌、出现、 出嫁、娶、提拔、到任、枯死……
动词b: 等、盼、哭、迪、养、玩儿、忍、病、想、 考虑、琢磨……
动词c:听、讲、学、教、擦、浇、剪、广播、研究、 商量……
看 [+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看见 [+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5
2020/4/26
后“语义特征”被借入到语法学中对一些语法现象进 行研究,主要是被用于研究句式。
(1)解释同形多义句式的原因 (2)说明有的词能进入句式,有的词不能进入句式的
原因
6
2020/4/26
4
2020/4/26
一、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是语义学的概念,指的 是某个词在意义上的特点。语义学中常用语义特征描 写词的语义特征。如:
哥哥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弟弟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姐姐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妹妹 [+直系,-男性,+晚辈,-年长]
可描述为: [-贬义,+自主,+可控]
13
三. 分析“V+了+时量+了”

语义特征分析

语义特征分析

语义特征分析一、含义•语义特征是语言单位之间相互联系或相互区别的语义要素,它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单位相互组合的可能性以及组合的方式,反映了语言单位的组织形式跟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

•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化同形句式,为根据句法研究的需要对同一类实词划分小类,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句法、语义依据,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无疑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迈出了更可喜的一步二、作用•语义特征分析能够促使语法研究的精密化,从而使语法研究更具解释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除朱德熙以外,陆俭明、邢福义、马庆株、邵敬敏等都是积极实践者。

概括起来,语义特征分析在以下诸多方面有很强的解释力,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一)语义特征分析能够较好的揭示一个句法组合能否成立的原因。

“香蕉、苹果、梨子、杨桃”因为共有[+水果]的范畴特征而被认为是有意义的组合,而“香蕉、石子、泉水、黄土”因为缺乏共同的范畴特征而不被理解。

“笔墨纸砚”、“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都是这种类型的并列。

“吃馒头”可说而“喝馒头”不能被接受,同样“喝汤”可说而“吃汤”不能被接受。

“吃”和“喝”的这种对立可以用语义特征表示为:吃[+施事;+固体食物;+咀嚼;+吞咽],喝[+施事;-固体食物;-咀嚼;+吞咽]。

•(二)语义特征分析可以揭示某些词语的比较隐蔽的语义特征。

例如“写、搛、留、舀”等动词本身并不包含“给予”的意义。

但当说到“写信、搛菜、舀汤、留座位”的时候,就有可能取得“给予”的意义[6]。

这时,它们可以跟“卖、送、递、让”等本身包含“给予”意义的动词一样,可以出现在“V+NP(受)+给+NP(与)”或“V+给+NP(与)+NP(受)”格式中。

例如:•(2)写一封信给老王? 写给老王一封信•舀一瓢水给小张(喝)? 舀给小张一瓢水(喝)•留一个座位给老大爷? 留给老大爷一个座位•“写、搛、留、舀”等的这种特性使它们有别于其他行为动词,如“看、读、撞、拉”等。

第三章-义素分析法

第三章-义素分析法

第三章义素分析一、语义场的提出“语义场理论”(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s)是德国学者特雷尔(J. Trier)最先提出來的。

他的语义场理论以下述观点为依据:(1)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統。

一方面,词汇消亡,新词出现;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消逝,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

(2)既然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互相联系,我们就不应该孤立地研究单个词的语义变化,而必须把语言词汇当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統來加以研究。

(3)既然词与词之间在语义上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只能透过分析、比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才能确定一个词的真正涵义。

也就是说,词只有在“语义场”中才有意义。

当代的语义学理论都强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

不同语言里的某一个“共同概念”支配下所构成的语义场可能不同。

二、语义场的性质“场”概念本是具体的。

“场”的基本意义是“场地”、“场所”。

具有空间性。

引申为“物理场”,开始抽象化,即指相互作用场,但它仍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存在于整个空间。

如:引力场、电磁场、电子场等。

它也具有空间性,同时强调是相互作用“场”,指出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的。

这种“场”均与基本粒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再进一步引申为分面有某一种物理量或数学函数的空间区域本身,不一定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例如:标量场、矢量场、张量场。

有时为了研究的方便,甚至可称有火炉的房间有一个温度场,河流中有一个流速场。

“场”概念进一步虚化,但也具有空间性。

语义场是基于概念关系场。

它以语义网络形式构成一种完全虚化的非物质的空间区域。

语义场也具有空间性,只不过在这个空间区域内分布的不是物理量或数学函数,而是构成义位的义素。

在这里,我们引进一个新的概念——义位:是语义系统中自由的最小单位。

是相当于义项的单位,但和义项又有不同,义项是词典学的术语,它一般指一个多义词的分项意义;而义位既指多义词的分项意义,也指不同词的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2017汉硕考研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了解更多的汉硕考研信息、资料加丹丹老师Q。

依旧义乌散散刘思伊尔一.?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标注状语,用<?>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精选推荐

层次分析——精选推荐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16分)1. 层次分析2. 语义特征分析法3. 供用句4. 句式层次分析:即直接成分分析法,由于用这种分析法分析句子时主要采用二分,也称“二分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在分析句法结构时系统地运用的分析方法。

他在《语言论》中提出,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观点,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词的线性组合,是由若干个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而每一个较低层级的成分都是较高层级的成分的组成部分。

层次分析的客观基础就是语法构造的层次性。

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学中对词义内部的构成进行分解,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就是语义特征,平时也称义素。

词义上的语义特征只是指对词本身意义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其作用是能使词义的分析更加精密化,能进一步发现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差异以及对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作更加合理充分的解释。

语法研究中借用语义特征这个术语,其含义与词义中的语义特征有区别。

在语法研究中引入语义特征分析,既可以为语法研究的深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可以为句法形式提供更好的语义解释。

语义特征分析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分化一些结构形式相同的句式,说明为什么相同的句式却能做不同的变换,并从语义上对此作出说明;另外,语义特征分析也能帮助我们解释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义却有差别;再就是是我们了解为什么有些实词它们各自的具体词义不同,当他们处于相同的句法结构中时,能够体现出一些相同语义关系来,并且我们还能因此来对它们进行句法上意义上的分类。

供用句: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句法结构,即主宾可换位结构(可逆句结构),其中,表示供用义的主宾可换位结构(以下简称供用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

表示供用义的主宾可换位结构是指如下句法结构:马车上坐三个人——三个人坐马车上。

供用句是用来表达某些物品、器具、食物、材料等可供给多少消费者、使用者、占有者消费、使用、占用的句子。

它的主语、宾语可以互易。

它的主语可以是数量词、没有名词,也可以是名词、没有数量词。

第三章-义素分析法.doc

第三章-义素分析法.doc

第三章义素分析一、语义场的提出“语义场理论”( 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s )是德国学者特雷尔(J. Trier)最先提出來的。

他的语义场理论以下述观点为依据:(1)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統。

一方面,词汇消亡,新词出现;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消逝,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

(2)既然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互相联系,我们就不应该孤立地研究单个词的语义变化,而必须把语言词汇当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統來加以研究。

(3)既然词与词之间在语义上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只能透过分析、比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才能确定一个词的真正涵义。

也就是说,词只有在“语义场”中才有意义。

当代的语义学理论都强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

不同语言里的某一个“共同概念”支配下所构成的语义场可能不同。

二、语义场的性质“场”概念本是具体的。

“场”的基本意义是“场地”、“场所”。

具有空间性。

引申为“物理场”,开始抽象化,即指相互作用场,但它仍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存在于整个空间。

如:引力场、电磁场、电子场等。

它也具有空间性,同时强调是相互作用“场”,指出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的。

这种“场”均与基本粒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再进一步引申为分面有某一种物理量或数学函数的空间区域本身,不一定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例如:标量场、矢量场、张量场。

有时为了研究的方便,甚至可称有火炉的房间有一个温度场,河流中有一个流速场。

“场”概念进一步虚化,但也具有空间性。

语义场是基于概念关系场。

它以语义网络形式构成一种完全虚化的非物质的空间区域。

语义场也具有空间性,只不过在这个空间区域内分布的不是物理量或数学函数,而是构成义位的义素。

在里,我引一个新的概念——位:是系中自由的最小位。

是相当于的位,但和又有不同,是典学的,它一般指一个多的分意;而位既指多的分意,也指不同的意。

【最新精选】第三节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

【最新精选】第三节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

第三节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一、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小李吃了/ 苹果吃了吃饭了/ 来人了(一)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1.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小牛在吃草。

/杯子被王华打碎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也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

/他把书拿走了。

3.系事:指联系动词连接的对象。

他是学生。

/陈伟成了一名画家。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也可用介词“给”引进。

他们送母校一幅油画。

/他还给我一支笔。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她在房间里打毛衣。

/我们学校盖了一幢教学大楼。

6.工具: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也可用介词“用(拿)”引进。

你吃大碗,我吃小碗。

/王涛用毛笔在写字。

7.方式: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明天考口试。

/他用蝶泳游完了全程。

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总、终点,也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我住二楼。

/陈小玉去了师大。

9.时间: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他回家乡过春节。

/我的课请排在星期五。

10.目的: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

他在筹备展览会。

/刘玲为考大学在复习。

11.原因: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可用介词“因为”引进。

他在外呆了一个月避避风头。

/他爷爷因为肺病住了院。

12.材料:指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也可用介词“用”引进。

他在给青菜浇水。

/地板用油漆涂了一层。

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也可用介词“使”引进。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要使环境更加漂亮。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

他在教育孩子。

/向同学们表示感谢。

(二)语义关系的解释力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吃面条、吃大碗、吃食堂、吃低保妈妈在包衣服、他们在包饺子、外头包牛皮纸、礼品包小包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分析法一、内容概览当我们谈论《语义特征分析法》时,我们其实是在探讨一种深入了解语言内涵的方法。

这篇文章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语言世界的宝藏。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呢?首先文章会介绍什么是语义特征,语义简单来说,就是词语或者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特征则是这些意思中的独特之处,所以语义特征,就是词语或句子特有的意思。

接着文章会详细解析如何分析语义特征,这个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细心和耐心。

我们会学习到,通过分析词语的上下文,可以理解它在特定情境下的含义。

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周围的情况,理解别人说的话一样。

然后文章会列举一些实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义特征分析法的应用。

这些实例可能来自生活、文学、新闻等各个领域。

通过分析这些实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

文章会总结语义特征分析法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观点。

这就像是一种解码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语言密码。

《语义特征分析法》就像是一个引导我们探索语言世界的向导,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阅读这篇文章,就像是在进行一次语言的冒险旅程,充满乐趣和发现。

1. 介绍语义特征分析法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领域的重要性当我们谈论“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是在说一种方法和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语言中的深层含义。

它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帮助我们走进语言世界的大门,理解语言的真实含义和情感色彩。

在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它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可能很惊讶于它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让我带你了解这个神秘的工具和方法吧。

我们说话时会产生声音和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语义特征分析法就是帮助我们找到这些隐藏的信息的方法,无论你是编程专家还是语言学研究者,或者是想要更好地理解别人的人,这个方法都能帮你深入了解语言的内涵。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
h.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 i.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 j.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 k.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 l.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 m.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
它们的结构层次和句法关系都一样:
g.他 付了 一万元定金 给 王老板
h.他 要了 一些白药 给 小王 i.他 画了 一幅山水画 给 孙教授 主 连 动 宾 定 中 谓 动 动 宾
需全面考察,认真分析,以免以偏概全。 根据上面的例子 ,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褒义形容词和中性形容词能进入“A一点儿!” 祈使句式,贬义形容词不能进入这种句式 。 但如果再仔细考察,就会发现:
有些褒义形容词是不能进入该句式的——
D.﹡棒一点儿! ﹡高尚一点儿! ﹡健康一点儿! ﹡可爱一点儿! ﹡平凡一点儿! ﹡伟大一点儿!
C形:
D形:


↓ 形容词:[+可控,—贬义]
七、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实例:用于口语
(1)你们老夫老妻了,还闹什么别扭啊。 (2)他呀,部长了,可还是那样平易近人。 (3)哟,几年不见,都都大姑娘了。 (4)你大学生了,还那么不讲文明! (5)“他哪一年入的党?”“老党员了。” (6)冬天了,得穿毛衣毛裤了。 (7)“今天星期几了?”“星期四了。”
四、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 式
实例:
A.死了 三天了 B.等了 三天了 C.看了 三天了 D.挂了 三天了 动 宾
四种不同的表义情况:
A.死了三天了 三天:“V”动作完成后的时间
伤了三天了 断了三天了 熄了三天了 了了三天了 丢(=遗失)了三天了 塌了三天了 出现了三天了 出嫁了三天了 娶了三天了 提拔了三天了 到任了三天了 枯死了三天了
A.著有、占有、享有、拥有…… B.附有、刻有、写有、题有…… C.藏有、存有、怀有、带有…… A.V[领有]有[领有] B.V[使附着]有[存在] C.V[领有/使附着]有[领有/存在]
六、关于“形容词+(一)点儿!”祈使 句式: 实例:能说
A.谦虚点儿! 客气点儿! 大方点儿! 灵活点儿! 坚强点儿! 主动点儿! 耐心点儿! 细心点儿! 虚心点儿! 积极点儿!
A和D的差别在于:
A.形容词具有可控 特征 D.形容词具有非可控 特征
据此,可以把四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概括 为:
A形.[+褒义,—贬义,+可控] B形.[—褒义,—贬义,+可控] C形.[一褒义.+贬义,±可控] D形.[+褒义,—贬义.—可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形容词+(一)点儿 A形: B形: + +
• 语义特征分析法是从语义学中引进的方法。
• 语义学中的语义特征研究的是某个词在意义 上所具有的特点,是针对个别词的约定意义 而言。
• 语义学上的研究有三个目的:
1.对词的某一个语义类再进行细分类
同一语义类各词词义有 共同义素 (群体共性)和区 别性义素(个体差异性),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又 可以对它们进行再分类。
d.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张
i.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
l.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
比较:
A:两个动作行为,一个过程(转移)
B:两个动作行为,两个过程(都是转移)
C:两个动作行为,两个过程(制作、转移)
三种不同语法意义,可以通过变换分化:
A:两个动作行为,一个过程(转移) B:两个动作行为,两个过程(都是转移)
写、挂:[+附着]
• 可见,这里的语义特征是某一类词在具体的 句式里临时组合所产生的共同概括特征。 • 是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同一关键位置上 的实词共有的语义特征。 • 朱德熙较早运用此方法: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 ——《方言》,79年第2期。 《“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 ——《语言教学与研究》,81年第1期
T2:→名词[主语]+从……+动词+名词1+给+ 名词2 B.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 →
他从我们公司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 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 → 他从银行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 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 → 他从大夫那里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 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 → 他从商店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 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 → 他从我这里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
四种不同的表义情况:
D.挂了三天了
三天:既可以是“V”动作完成后的时间, 又可以是“V”动作持续的时间, 还可以是动作完成后状态持续的时间 。
插了三天了 贴了三天了 穿了三天了 系了三天了 摆了三天了 戴了三天了 吊了三天了 钉了三天了
四种不同的表义情况可表示如下:
动作完成后 经历的时间 + + + 动作所持 续的时间 + + + 动作完成后状 态持续的时间 +
椅子 沙发 沙发椅
[+坐具,+靠背,-扶手,-转动,-弹簧] [+坐具,+靠背,+扶手,-转动,+弹簧] [+坐具,+靠背,-扶手,靠背,+扶手,+转动,-弹簧]
灌木 [+矮小,+丛生,+木本,+植物] 乔木 [-矮小,-丛生,+木本,+植物]
2.凸显同一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
1.男人 女人 孩子 男人—[+人] [+ 男性] [+成年] 女人—[+人] [- 男性] [+成年] 孩子—[+人] [±男性] [-成年] 2.伯伯 叔叔 姑姑 伯伯—[+父系血亲][+长辈][+男性][+ 长于父] 叔叔—[+父系血亲][+长辈][+男性][- 长于父] 姑姑—[+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 马庆株取得突出成果: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 陆俭明对此方法进行总结。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 ——商务印书馆,1993。
三、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 给+名词2”句式
a. 他送了一个手机给小王 b.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 c.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 d.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张 e.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 f.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
A B C D
为什么会造成上述不同呢?原因在于动词。
A式死、伤、断等:
动作能瞬间完成,不能持续, 不能使事物处于一种状态而持续。
B式等、盼、哭等:
动作不能瞬间完成,可以持续,但 不能使事物处于一种状态而持续。
C式看、听、讲等:
动作能瞬间完成,能持续,但不能 使事物处于一种状态而持续。
D式挂、插、贴等:
四种不同的表义情况:
B.等了 三天了 三天:“V”动作持续的时间
盼了三天了 哭了三天了
追了三天了
玩儿了三天了
养了三天了
忍了三天了
痛了三天了
考虑了三天了
想了三天了
琢磨了三天了
四种不同的表义情况:
C.看了三天了
三天:既可以是“V”动作完成后的时间, 又可以是“V”动作持续的时间。
听了三天了 学了三天了 费了三天了 剪了三天了 研究了三天了 讲了三天了 教了三天了 浇了三天了 广播了三天了 商量了三天了
(二)语法学上的“语义特征”
• 是指某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们所在 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 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要素。有两层含义:
1. 不能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某类词的 语义特点
如:“写、送、拿、挂”等——动作
2. 某小类实词的某种语义特征是结合 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
如:哥哥写给小王一封信 李教授送给图书馆一批书 他拿给小王十块钱 写、送、拿:[+给予] 又如:黑板上写着字 墙上挂着画
B:台上正在摆酒席 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门外正在敲锣鼓 …… 为什么会产生歧义呢? A式中的动词“摆、站、挂”:[+附着] B式中的动词“摆、演、敲”:[-附着]
• 其歧义与句中动词语义特征不同息息相关。 这是语义特征分析能解释而变换分析所不 能解释的。
二、语义学上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学 上的“语义特征” (一)语义学上的“语义特征”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
一、语义特征分析法的产生
· 变换分析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句子形式相
同 —— 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相 同,却会产生歧义,而采用语义特征分 析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语义特征 分析法便应运而生了。
例如:NL+V+着+NP
台上摆着酒席。 通过变换可以分化为: A:NP+V+在+NL B:NL+正在+V+NP A:酒席摆在台上 人站在门口 画挂在墙上 ……
动作能瞬间完成,能持续,还能 使事物处于一种状态而持续。
四类动词的语义特征可概括如下:
A:[+完成,-持续,-状态] B:[-完成,+持续,-状态] C:[+完成,+持续,-状态] D:[+完成,+持续,+状态]
可见,这是四类不同构的句法格式:
A.V1十了十时量十了 B.V2十了十时量十了 C.V3十了十时量十了 D.V4十了十时量十了
五、关于“V有……”格式 实例:
(1) 著有《阿 Q正传》。 (2) 附有《阿 Q正传》。 (3)藏有《阿 Q正传》。
加主语:施事 处所
(1) 鲁迅 著有《阿 Q正传》。 (2) 书后 附有《阿 Q正传》。 (3)张三/山洞里 藏有《阿 Q正传》。
三类“V有”的不同,既跟V有关,也跟 “有”有关:
C:两个动作行为,两个过程(制作、转移)
T1:→名词[主语]+动词+给+名词1+名词2
A.
他送了一个手机给小王 →他送给小王一个手机
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 →他卖给小李一辆自行车
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他付给王老板一万元定金
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 →他交给税务局五千元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