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学》教学大纲要点

合集下载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以、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和意义2.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3.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习题: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重点: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教学要求:阐述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地位与作用。

饲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2.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史3.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间的关系4.我国当前采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体系的组成习题: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

本章重点:突出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起总体的印象。

教学要求: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重要性;评定体系的组成及评定方法间的关系。

第二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第二节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第三节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习题:饲料的概略养分、NDF、ADF、总能概念。

不同基础条件下养分的换算方法。

纯养分测定的意义。

本章重点:概略养分测定和洗涤剂体系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和在生产实中的应用教学要求:基本养分测定方法的内容、作用与意义。

区分CF测定与NDF与ADF之间的内在含义。

饲料学笔记教材

饲料学笔记教材

• 第一章 绪论 1. 有关概念 2.饲料学的研究内容 3.饲料学的地位和作用 4.饲料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5.饲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饲料学的学习目的、要求 •营养---是人类和动物从外界摄取食物或饲料以满足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201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产品,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饲料原料:是指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矿物质,用于加工制作饲料但不属于饲料添加剂的饲用物质。

•单一饲料:是指来源于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矿物质,用于饲料产品生产的饲料。

•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指根据养殖动物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饲料学---研究饲料的一门科学。

• 营养物质(营养素)– 为维持人和动物生命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

– 化学成分:化学元素或化合物 – 种类:50种以上 • 营养价值– 特定饲料中养分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衡量标准:与动物需要相比–• 2.饲料学研究的内容 ①饲料分类 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③影响营养价值的因素(内在、外来)及其提高营养价值的途径。

④饲料生产加工的理论基础和质量标准。

⑤饲料理化特性对动物生命活动及畜产品品质的影响 ⑥饲料资源开发。

● 改善人类健康 ● 改善环境质量• 在饲料工业中的作用● 基础研究与技术储备● 提高配方设计水平● 改进饲料加工工艺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质量● 科学开发利用饲料资源•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调控畜产品品质: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 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减少养分的排泄量●4. 大力发展饲料工业,提高饲料利用效率6.饲料学的学习目的(一)理论知识方面 掌握饲料分类方法 掌握各类饲料的化学组成、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途径 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了解饲料加工贮藏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了解饲料对动物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能力技能方面掌握各种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合理利用途径能识别饲料原料正确评价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分析特定饲料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设计饲料配方第三章 饲料分类饲料分类: 给每种饲料确定一个标准名称,该名称能够反映该饲料的特性和营养价值。

饲料学第一章第二章

饲料学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科发展情况;明确饲料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饲料的化学组成;了解和掌握世界及我国饲料的分类;掌握饲料养分的表示方法第一节饲料学概述一、有关概念营养:是有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动物营养学:研究动物营养摄入和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饲料学:研究饲料的一门科学。

动物饲养学:指导动物饲养的一门科学。

营养物质(养分,营养素):为维持人和动物生命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

营养价值:特定饲料中养分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二、饲料学的研究内容1、饲料分类2、饲料的理化特性及其鉴定分析方法3、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4、影响营养价值的因素及其提高营养价值的途径5、商品饲料(含配合饲料)生产的理论基础和质量标准6、饲料资源开发,为未来动物生产寻求广阔的前景三、饲料学的地位和作用1、学科上的意义饲料学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的两大主干课程之一(见下图)。

动物营养和饲养↓↓动物营养及营养生理饲料学↓↓营养及需要研究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研究↓↓↓↓理论基础-→营养需要理论基础-→饲料营养价值表↓↓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生产↓动物 (饲养) 生产图、饲料学与动物生产的关系2、在现代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人类健康;改善环境质量。

3、在现代饲料工业中的作用配方设计水平;饲料加工质量;饲料资源开发;饲料资源利用。

4、在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调控畜产品品质,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减少养分排泄量,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

四、饲料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饲料学的过去1809年泰伊尔Thaer制定了第一个饲料成分表(基于干草价);1860年恩柏格Henneberg等标准化了化学分析法,至今沿用;1861年沃尔夫Wolff编辑了粗营养素、需要、消化率、价值扩展表;1871年沃尔夫Wolff发表了第一矿物质价值表;1898年美国、1918年英国出版了饲料成分表。

饲料学

饲料学

江苏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学 科
肝功能变化:血清转氨酶(SGOT,SGPT)、 碱性磷酸酶(AKP)等酶活性降低。 肝脏组织:肝实质细胞变性或坏死等。 饲料与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关系
– – – – – 饲料:乳=200:1 饲料:蛋=2200:1 饲料:肉鸡肝脏=1200:1 饲料:猪肝脏=800:1 饲料:肉牛肉=14000:1
江苏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学 科
畜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
– 雏鸭>雏火鸡>雏鸡>日本鹌鹑; – 仔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
一次口服中毒剂量可出现: 24小时出现肝 脏细胞坏死。48小时至72小时病变明显。
江苏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学 科
我国食品中B1允许量(GB2761)
种类
玉米、花生仁、油
B1允许标准ug/kg
粮食、豆类、发酵食品 婴儿代乳品 <10 <5 不得检出
注:日本:乳牛肉牛、仔猪、仔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10ug/kg
六、玉米饲用价值
江苏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学 科
炒热与压片蒸热、膨化有利于玉米利用。 对鸡:主要能量饲料源,用量50%-70%以上, 少用时注意添加亚油酸。黄玉米着色效果好。 对猪:应用效果好,但注意出现背膘过厚与 “黄膘肉”。粉碎粒度过细,可引起胃溃疡。 需添加Lys。 反刍动物:作为精料补充料,以压片为佳。
Aflatoxin T-2 toxin
Zearalenone Ochratoxin Fumonisin Vomitoxin
35 32
37 30 30 37
24.5
147.3 6.4 1780 1310
57.2
824.6 16.4 8020 4720
96.9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加工调制方法以、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和意义2.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3.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习题: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重点: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教学要求:阐述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地位与作用。

饲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史2.3.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间的关系4.我国当前采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体系的组成习题: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

本章重点:突出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起总体的印象。

教学要求: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重要性;评定体系的组成及评定方法间的关系。

第二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第二节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第三节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习题:饲料的概略养分、NDF、ADF、总能概念。

不同基础条件下养分的换算方法。

纯养分测定的意义。

.本章重点:概略养分测定和洗涤剂体系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和在生产实中的应用教学要求:基本养分测定方法的内容、作用与意义。

区分CF测定与NDF与ADF之间的内在含义。

饲料学复习重点

饲料学复习重点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科学,目的是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

饲料是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毒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饲料学对推动我国畜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当前饲料加工企业的特点1、饲料企业规模扩大,专化业水平提高2、产业化经营成为发展趋势。

以饲料企业为“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一条龙经营模式迅速发展。

3、经营方式逐渐改变以品牌、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经营方式在规模企业中渐成气候。

五、当前我国饲料工业存在主要问题1、饲料与饲料添加剂资源缺泛,尤其是蛋白质资源、玉米等缺少(生物燃料)。

2.配合饲料使用比例低。

3.生产规模小;大型集团不多,自配饲料问题多。

4.基础研究薄弱。

5.从事饲料行业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6. 解决饲料安问题刻不容缓。

7. 检查监督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1.饲料化学:各种营养物质生理学与生物学功能;2.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法与原理;3、各种饲料营养特性及饲用价值;4、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5、配合饲料质量管理。

第一节水分一、水的作用二、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free water)与结合水(bound water)。

三、水的含量一般饲料中水分含量要求12%-14%, 但有些新鲜样水分含量有60%-90%,或更高。

饲料中水分含量高则不宜保藏,易发生霉变变质。

四、水分活度饲料所显示的水蒸汽压(P)对同一温度下的最大水蒸汽压(Po)之比。

即:Aw=P/P0概念: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植物中含量在40%-80%。

动物体内较少。

低聚糖应用低聚糖或寡聚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的直链或支链的一类糖。

目前动物营养中所研究的寡聚糖主要是指不能被人或其它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酶分解,但能对机体微生物区系、免疫等功能有影响的特殊糖类物质。

《饲料学》——精选推荐

《饲料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 饲料分类饲料一方面是畜禽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来源,另一方面又是营养物质的载体来协助完成饲养过程。

第一节 饲料的概念饲料是指能提供给动物所需的某种或多种营养物质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可食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对饲料的定义为: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大部分饲料提供了动物所需的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矿物质或维生素;而另外一些饲料成分可能主要起到改变日粮特性的作用,如用调味剂、增香剂等来改变饲料的适口性,抗氧化剂、防霉剂等加强对饲料品质的保护等。

应注意的是,药物组分一般不包括在饲料之列,特别是欧盟从2006年起就已经禁止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而我国农业部则在2001年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可以在饲料中长时间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而且其产品批准文号必须使用“药添字”及标明药物的名称、含量、适用范围、停药期及其他注意事项。

在英文中常使用feed来表示饲料。

在许多情况下,feed含有单一饲料或日粮的意思。

同时,英文中feed stuff也表示饲料,但与feed的区别是feed stuff通常指“可配合在饲粮中的,有营养价值的所有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物质和产品”。

在日粮中使用的一些营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如维生素A乙酸酯,或一些增加动物产量、提高效率、改善饲料的风味或颜色、提高适口性和保护饲料的品质等非营养性物质,称为“饲料添加剂”,上述两类产品均称为feedstuff而不是feed。

Diet 是日粮的意思第二节 饲料的分类饲料种类繁多,饲料特性千变万化,只有对饲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才便于掌握饲料特性,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饲料资源,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养成本。

常用的饲料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 根据饲料的营养价值分类1.粗饲料:一般把体积大,CF多,可消化养分少,营养价值低的饲料叫粗饲料,如秸杆、干草等。

1330072《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1330072《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和饲料中化学组成与动物需要之间的关系。

《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饲料学》和《动物营养学》一样,同属于动物营养的两大主干课程,《饲料学》的最终目的是阐明如何用适宜饲料满足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素,解决供给问题。

饲料占动物生产成本的50~80%以上,是饲料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饲料学》是现代养殖生产和现代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后盾,起到重要的指导、推动和技术储备的作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饲料学》和《动物营养学》一样,同属于动物营养的两大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和饲料中化学组成与动物需要之间的关系。

饲料占动物生产成本的50~80%以上,是饲料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饲料学》是现代养殖生产和现代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后盾,起到重要的指导、推动和技术储备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饲料的种类、化学组成及其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分类和饲料的合理利用途径。

同时介绍了我国饲料资源开发状况及无公害饲料的生产,揭示了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以及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学的概念、分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各种饲料的特性、饲料质量控制以及饲料法规,了解我国饲料资源和饲料工业的发展状况。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求,科学、经济地设计饲料配方;对饲料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树立饲料安全和绿色、优质、无公害饲料及畜产品等意识,掌握饲料的合理使用原理与方法,为动物生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及相关专业四、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饲料学是一门涉及农业、工业、食品、医药、机械等十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学科。

饲料学讲义 ppt课件

饲料学讲义 ppt课件

(一)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资源短缺
蛋白质饲料的缺口较大。2001年我国鱼粉需求 量共120.17万t,其中国产鱼粉仅30万t,且质 量欠佳
2001年我国进口大豆1394万t,生产豆粕1200 万t,进口豆粕53.6万t,
维生素、氨基酸及药物添加剂严重依赖进口的 局面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扭转。
2021/3/30
30
纤维素(cellulose)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秸秆饲料中含 量高,其量超过其它碳水化合物的总和。
化学结构是由多个β-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 聚合体,呈扁带状微纤维。
哺乳动物体内不含β-1,4糖苷键水解酶(纤维 素酶),故无法直接利用,但消化道内共生的 细菌、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可分解纤维素供动 物利用。
证明了在配制饲料时,蛋白能量比的重要性。
研究出反刍动物净能体系。
饲料营养添加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非营养性添加剂合成 抗生素和合成抗菌素类的研究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饲料产品的质量 和畜禽的生产性能。
1950年,美国配合饲料产量已达2600多万t,日本1960~1970年配合 饲料产量由243.3万t增加到1499.7万t。
二、发展阶段
2021/3/30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双糖在动物体消化道内需经相应酶作用分解成 单糖,才能被动物体吸收利用。
2021/3/30

饲料学重点要点

饲料学重点要点

饲料学重点1饲料(食物)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

2、饲料学:研究饲料的一门科学,目的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需要、动物健康、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养分饲料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4、营养价值饲料中的营养素能够满足动物需要的程度。

5、饲料学的性质和任务性质:动科专业的专业课,直接服务于畜牧业。

任务: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先进技术和成果,深刻揭示饲料的营养代谢规律及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饲用价值和生理功能,最终达到为畜牧生产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符合现代环保要求的配合饲料,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保证畜产品质量的目标。

6、饲料学的研究内容饲料化学;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分类;饲料原料;饲料与人畜卫生;饲料配合。

1饲料分类:给每种饲料确定一个标准名称,该名称能够反映该饲料的特性和营养价值。

2、国际饲料分类法的基本内容国际饲料分类法的是以饲料 DM中主要营养特性(水分-粗纤维-粗蛋白)为基础进行分类;用国际饲料分类法可以把饲料分为 8大类,即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每类饲料都有一个 6位、3节标准编号,第一节一位数,代表8大类中一种,第二节二位数, 代表大类下面的亚类,第三节三个数,代表亚类下面的第某号饲料。

3、粗饲料:指饲料DM中CF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

IFN 形式为 1-00-000。

4、青绿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在 60%以上的青绿牧草、饲用作物、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等。

IFN 形式为 2-00-000。

5、青贮饲料:指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调制成的饲料。

IFN 形式为 3-00-000。

《饲料学》课程笔记

《饲料学》课程笔记

《饲料学》课程笔记绪论一、饲料业发展概述及发展趋势1. 饲料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

2. 饲料业发展趋势:(1)饲料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满足动物生产需求;(2)饲料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注重可持续发展;(3)饲料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4)饲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5)饲料安全监管加强,保障食品安全。

二、饲料概念与分类命名1. 饲料概念:饲料是指为满足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需要,供给动物食用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统称。

2. 饲料分类:(1)按来源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微生物饲料;(2)按形态分:粉状饲料、颗粒饲料、液态饲料;(3)按营养成分分: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4)按用途分:全价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三、配合饲料的概念和分类1. 配合饲料概念: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添加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制成的一种全价或半全价饲料。

2. 配合饲料分类:(1)全价配合饲料:含有动物所需全部营养的饲料,可以直接用于喂养;(2)浓缩饲料:含有动物所需主要营养的饲料,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3)添加剂预混料:含有高浓度的饲料添加剂,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4)精料补充料:用于补充动物特定营养需要的饲料。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一、样品采集、制备和物理性状评定1. 样品采集:(1)采集原则:具有代表性、真实性、随机性;(2)采样方法:根据饲料的种类、形态和包装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方法;(3)采样数量:根据饲料的批量、变异程度和检测项目确定;(4)采样注意事项:避免交叉污染,保持样品原始状态。

2. 样品制备:(1)样品预处理:去除杂质、粉碎、混合均匀;(2)样品分装:将制备好的样品分装到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饲料学1.2 学时安排:4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1.3 课程性质:为本科教学必修课程1.4 前置课程:无1.5 后续课程:畜禽营养学二、课程目标2.1 熟悉饲料的基本构成及其对宠物、家禽、畜牧业生产的影响;2.2 掌握饲料的生产、贮藏、加工、检验等基本技术;2.3 学习饲料的利用原理及饲养管理技术;2.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3.1 饲料学基础知识:饲料分类、基本组成、饲料的理化性质、饲料对动物的营养要求、饲料替代原料、饲料安全等。

3.2 饲料生产与加工技术:饲料制作、饲料原料处理、饲料加工设备、饲料添加剂等。

3.3 饲料检测及其应用:饲料检测原理、饲料检测方法、饲料检验结果分析等。

3.4 饲养管理:饲料配方设计、饲喂管理、饮水管理、空气卫生等。

3.5 实验教学:饲料处理实验、饲料质量检测实验、饲料安全性检测实验等。

四、考核方式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实验表现、出勤等,占总成绩的30%;4.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五、参考教材5.1《饲料学》第三版,张勤宏、谢静编著;5.2 《家畜饲料营养学》第二版,黄益球、刘志远编著;5.3 《饲料检测基础》第一版,刘金朴等编著。

六、教学方法6.1 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授课方式;6.2 结合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6.3 大量阅读资料、课后研讨和讲解。

七、教学体系7.1 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注重实践与实验;7.2 确立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7.3 将课程与科研成果紧密结合,提高教学的学科实际性。

八、教学效果评估8.1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价;8.2 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将纳入学生毕业论文的评估内容。

饲料学重点

饲料学重点

饲料学复习饲料: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满足某动物营养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劳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成果。

包括能直接饲喂的全价饲料和各种半成品(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饲料学:一门研究饲料物质结构、化学特性和营养价值的科学,其任务在于阐明饲料的种类、化学组成、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和原理、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第二章饲料成分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分类 :一、单糖:最简单的一类碳水化合物,属多元羟基醛、酮或它们的缩合物。

–包括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庚糖及衍生糖。

二、低聚糖: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组成。

1)双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海藻糖、蜜二糖等。

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非还原性二糖。

麦芽糖:由2分子葡萄糖缩合生成,还原性双糖。

乳糖:由半乳糖与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还原性双糖,主要存在哺乳动物乳中。

纤维二糖:纤维素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其它不少多糖和糖甙的组成成分,2个葡萄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连接。

2)其它常见的低聚糖:三糖四糖五糖六糖甘露寡糖甘露寡糖由几个甘露糖分子或甘露糖与葡萄糖通过α-1,6、α-1,2或α-1,3糖苷键连接组成。

三、多糖:10个糖单位以上单糖分子经脱水、缩合而成,属一类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直链淀粉(溶于热水):α-1,4糖苷键连接的链状分子。

支链淀粉(不溶于热水):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的支链。

淀粉特性糊化:指天然淀粉颗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膨润,分裂成均匀、有黏性的糊状液体。

老化:指糊化的淀粉缓慢冷却或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后变得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

胶化:只利用高温或其他手段使淀粉粒破碎的过程。

非淀粉多糖: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细胞壁。

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组成。

1)纤维素:β-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聚合体,呈扁带状微纤维,微纤维间与氢键牢固联连接,因而纤维素具有基本不溶性和极大的抗酶性,哺乳动物体内不含β-1,4糖苷键水解酶(纤维素酶),故无法直接利用——微生物纤维素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以、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和意义2.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3.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习题: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重点: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教学要求:阐述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地位与作用。

饲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2.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史3.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间的关系4.我国当前采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体系的组成习题: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

本章重点:突出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起总体的印象。

教学要求: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重要性;评定体系的组成及评定方法间的关系。

第二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第二节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第三节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习题:饲料的概略养分、NDF、ADF、总能概念。

不同基础条件下养分的换算方法。

纯养分测定的意义。

本章重点:概略养分测定和洗涤剂体系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和在生产实中的应用教学要求:基本养分测定方法的内容、作用与意义。

区分CF测定与NDF与ADF之间的内在含义。

纯养分与概略养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三章饲料养分的消化代谢性与消化能和代谢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消化代谢性评价的内容1.消化率与代谢率的概念2.饲料料养分可消化性与可代谢性的区别3.消化能与代谢能第二节测定饲料消化率的常用方法1.体内消化试验: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和回肠末端瘘管法2.体外消化试验:小肠液冻干粉法、人工瘤胃法和产气法3.饲料消化率和消化能的各种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4.各种方法间优缺点比较第三节代谢试验1.代谢试验与消化试验的区别2.饲料代谢能和代谢率的各种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习题:常用养分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技术要求?消化率与代谢率的含义。

本章重点: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的技术要点,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的区别,代谢性粪氮/能、内源性尿氮/能和氮校正的概念。

本章教学要求:讲解各种养分消化率的方法,重点阐述全收粪法与指示法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比较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表观代谢率与真代谢率的区别。

第四章饲料养分的生物学效价和净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养分的生物学效价1.绝对生物学价值: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比、总蛋白利用率、净蛋白利用率和饲养试验2.相对生物学价值:斜率比法第二节净能的评定(3学时)1.饲料净能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2.体增热的测定方法3.净能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优缺点习题:生物学价值定义,生物学利用率概念; 净能的测定方法与技术。

有关饲养试验的设计与要求。

本章重点:净能的概念与测定方法,绝对生物学效价和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概念、区别和测定方法及其对试验条件的要求。

本章教学要求:讲解生物学效价等测定方法及有关基本概念;列举有关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净能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等。

第五章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指标体系第一节反刍动物饲料评价新体系1.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在饲料利用过程中的比较2.传统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对反刍动物的局限性3.反刍动物新评定体系的基本内容:瘤胃降解率和瘤胃稀释率、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小肠可消化蛋白第二节反刍动物饲料评价体系的应用1.新体系的优越性2.新体系的应用价值习题:反刍动物新评定体系的基本内容;瘤胃降解率及稀释率的概念;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与小肠可消化蛋白。

本章重点:饲料瘤胃降解率的测定、瘤胃氮能平衡对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影响与饲料整体营养价值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详述新体系的评定方法与应用;比较新旧方法;评价新体系的优越性与应用价值。

第六章饲料的结构与化学1.植物细胞、组织和种子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的关系2.饲料糖类、脂肪和含氮化合物的分类、结构与性质3.饲料储藏和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物理化学变化习题:植物种子结构,糖类、脂肪、含氮化合物的分类;储藏和加工过程对饲料物理化学的变化影响作用。

本章重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分布规律和饲料理化变化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分类;储藏与加工过程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变化影响。

第七章饲料的分类1.饲料分类的目的2.我国和国际饲料分类体系,分类判别标准和编码方法习题:我国与国际饲料分类方法,分类的基本依据; 饲料编码的识别。

重点:我国和国际饲料分类体系本章教学要求:饲料分类的意义,我国与国际饲料分类的方法不同点与相同点;饲料编码识别。

第八章粗饲料1.粗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2.干草的调制方法、营养价值及影响因素3.秸秆、秕壳和糠麸类农副产品的特点和利用方法4.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加工调制方法习题:粗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干草制作方法;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秸秆等农副产品特点及利用注意事项;提高粗饲料利用的方法与技术。

本章重点:粗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粗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粗饲料利用注意事项; 优质干草调制方法; 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方法与技术。

第九章青饲料1.青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2.常用青饲料及其利用3.青饲料的加工及提取叶蛋白的方法习题:青饲料概念,青饲料的营养特性; 青饲料使用注意事项。

本章重点:青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

常用青饲料的利用及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防止亚硝酸盐等中毒。

本章教学要求:青饲料的营养特性;青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

第十章青贮饲料1.青贮的原理、种类、青贮发酵的过程2.制作青贮饲料的注意事项3.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和利用方法4.提高青贮料品质的技术措施习题:青贮饲料概念与青贮的原理;一般青贮与半干青贮方法。

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及营养物质变化;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 优质青贮饲料制作条件与制作方法;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定与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技术措施。

本章重点:常规青贮饲料的制作和利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章教学要求:青贮原理与概念;青贮过程的一次发酵与二次发酵过程;优质青贮饲料的制作条件与要求;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的方法与技术。

第十一章能量饲料第一节谷物籽实类饲料1.玉米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利用时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2.小麦和稻谷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利用时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第二节块根块茎和糖蜜饲料1.甘薯干、马铃薯干的营养特点以及利用时的注意事项2.糖蜜的营养特点以及利用时的注意事项第三节油脂1.各种油脂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特性比较2.饲料中添加油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习题:能量饲料的概念; 谷实类能量特性;麦类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农副产品营养特性与使用时注意事项;饲料油脂营养特性与使用注意事项。

常见真菌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本章重点:玉米、小麦和稻谷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本章教学要求:能量饲料的概念及营养特性;谷实类能量饲料及谷实原料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特点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储藏与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霉菌毒素对营养价值的影响与动物生产的影响。

第十二章蛋白质饲料重点:大豆、大豆粕和鱼粉的营养特点与质量鉴别。

第一节植物性蛋白质饲料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种类和一般特性2.大豆和大豆饼粕的营养特点及其质量标准3.菜籽和棉籽饼粕的营养特点以及利用时的注意事项4.植物性蛋白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第二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1.常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种类2.鱼粉的加工过程和营养特点3.鱼粉的质量鉴别4.肉骨粉等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和利用第三节其它蛋白饲料1.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生产与利用2.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和利用习题:蛋白质饲料分类与概念;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营养特性;非蛋白质的合理使用;大豆、豆粕、鱼粉营养特点与质量的评定与鉴别。

饲料抗营养因子。

非常规蛋白原料的合理利用。

本章重点:大豆、大豆粕和鱼粉的营养特点与质量鉴别。

非常规蛋白原料的使用。

本章教学要求:蛋白质饲料分类与概念,大豆及豆粕的营养价值及质量评定方法;非常规原料的利用及注意事项。

植物性蛋白质原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及消除方法。

动物性蛋白质原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方法。

真假鱼粉的鉴别。

非蛋白的合理利用以及新型蛋白质原料开发与利用。

第十三章矿物质饲料1.石粉和贝壳粉等钙源矿物饲料2.磷酸氢钙和骨粉等钙磷平衡饲料3.食盐和碳酸氢钠等电解质原料4.沸石粉、凹凸棒土和膨润土等天然惰性矿物质在饲料中的应用习题:矿物质饲料概念;常用矿物质饲料使用与注意事项;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的特性与在饲料中应用价值。

本章重点:钙源矿物饲料和钙磷平衡饲料的质量和利用本章教学要求:矿物质饲料概念,矿物质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天然矿物质原料的合理使用。

第十四章维生素饲料1.国际国内饲用维生素生产现状2.配合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单体的常见产品形式和有效含量3.维生素饲料使用的注意事项习题:维生素分类,维生素的有效成分含量;维生素饲料在加工与储藏过程的损失与使用时注意事项。

重点:各种维生素单体的常见产品形式、有效含量和稳定性本章教学要求:维生素的产品有效性要求;饲料加工与储藏过程中对维生素效价的影响。

第十五章饲料添加剂1.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概念2.饲料添加剂的分类3.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习题:饲料添加剂概念,饲料添加剂分类与作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本章重点: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本章教学要求:饲料添加剂的分类与作用;饲料添加剂使用方法与使用时注意事项。

第十六章配合饲料1.国内外配合饲料的生产现状和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历程2.配合饲料的产品种类及原料组成3.配合饲料的优点4.各类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适用对象习题:饲料产品分类与类型;配合饲料的优点;本章重点:各类配合饲料的原料组成和适用对象。

本章教学要求:饲料产品分类,各种饲料产品实际应用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第十七章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我国饲料资源现状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国外饲料资源的补充习题:饲料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重点:饲料资源的现状与开发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