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狼牙山五壮士 一等奖创新教案+思维导图
狼牙山五壮士一等奖创新教案+思维导图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思维导图6.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练习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讲讲英雄的故事。
3.品读第2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战斗场面的。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练习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战斗场面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资料等。
预习要求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了解故事背景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出千干万万的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来认识狼牙山上的五位壮士。
齐读课题。
1.审题:狼牙山在哪里?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是晋察冀根据地边区东大门;因为峰峦的形状像狼牙而得名,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
(图示)军人,我们一般称呼为“战士”,课题为什么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故事背景。
2.背景简介。
1941年9月,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
当时,这一地区隐薇着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
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
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七连的六班担任掩护任务。
六班的五名战士,就是这五壮士!二、读通课文,了解故事脉络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读通课文。
2.交流讨论(1)读生词。
日寇晋察冀手榴弹抡一圈雹子棋盘陀屹立喜悦提醒:抡,读lūn,挥动胳膊抛出去(动作演示)。
“寇”,指盗匪,侵略者,与“冠军”的“冠”字形区别,书空。
日寇,指什么人?晋察冀: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现合并到其他省市):冀,河北省简称。
思维导图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 创新整合点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发明的一种先进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能化抽象为形象,化空洞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它对文章思路、文章结构的剖析,有独到的优势与功效。
因此,我们团队决定把思维导图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①了解方法。
用思维导图学习说明文《话说长江》(节选),能够更好地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设计教案时,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在课前利用微课,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结构与基本的画法,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的结构。
②提炼方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课前了解方法,课中进一步阅读课文,提炼方法,丰富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步骤:a.确定中心主题;b.划分层次,概括层意;c.提炼关键词,精心绘图。
方法提炼后,学生很轻松地运用方法绘制山城、雾城的思维导图。
③拓展方法。
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阅读,还能指导学生写作。
写作前能运用思维导图筛选和组织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的内容,安排写作表现手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概括能力,锻炼思维能力,轻轻松松提升语文素养。
● 教材分析本文是電视纪录片《话说长江》解说词的一部分,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说明文体。
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它与图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课文重点介绍了重庆的历史、地形,重庆山城和雾城的特点,以及美丽的夜景,展示了重庆独特的风光。
采用微课程教学,利用翻转课堂理念,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自主学习思维导图的知识,在课堂上内化知识、拓展运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绘画能力,学生们也喜欢写写画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把思维导图纳入进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说明文以前学生也学过,但解说词还是第一次接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种文体,了解思维导图,我们利用课前微课介绍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印象。
为了形成开放包容、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交流、展示评价,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高课堂效率。
《观潮》语文教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结构
《观潮》语文教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结构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结构[2]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而语文知识结构梳理是其中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结构,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观潮》的内容和主题;2、学习词语、句子、段落的基本概念;3、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观潮》的语言表达特点和结构;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4]二、教学内容《观潮》是一篇由鲁迅所写的散文,内容围绕着一个男孩在海边观浪涛的经历展开,通过对这个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人生观。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观潮》的文本分析,第二部分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语文知识结构。
[5]第一部分:《观潮》的文本分析1、理解主题通过阅读《观潮》全文,学生应该理解到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即作者通过对海浪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2、词语分析选择几个关键词汇(如“海浪”、“海鸥”、“昨天”、“今天”等),让学生通过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了解鲁迅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并让学生分析这些词语的词性、含义及运用方法。
3、句子分析选择几个重要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进一步了解鲁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能力。
4、段落分析将全文分成若干段,让学生分析每一段的主题和内容,并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叙事方式和表达能力。
[6]第二部分:语文知识结构的梳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将《观潮》的语言表达特点和结构梳理出来,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组织知识和信息,形成完整的思维结构。
在进行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将文章的主题、情节、词语、句子、段落和修辞手法等要素整理出来,并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
《观潮》语文教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结构
《观潮》语文教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结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2)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语文知识结构;(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将课文的关键词、主要内容进行梳理;(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2)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语文知识结构;(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2)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语文知识结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观潮》的相关背景资料;(2)思维导图软件或手绘工具;(3)学生分组合作的组织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观潮》,了解课文大意;(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思维导图的绘制;(3)提前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观潮》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潮汐现象吗?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知识结构。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讨论交流,完善思维导图内容。
4. 成果展示(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分享学习心得;(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思维导图,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维导图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2)学生谈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百花园六 阅读起航----思维导图法|语文S版(共26张PPT)
说
思维导图
英子 爸爸“逼”我上学
主要人物
爸爸
给“我”送衣主要事情
爸爸的 花儿落
了
叮嘱 闯练
精彩字词
抽抽搭搭
精彩语句
无论什么困难的事,
只要硬着头皮去做, 就闯过去了。
合作再修改
合作探究:小组内探讨每个人思维导图 的优点和不足,品读文章,进行再次修改和 完善。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窗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目 录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思维导图法
学
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的 图式,是能够用图文将想法“画出来”的思 维工具,它有从中心发散出来或从某点延伸 展开来的自然结构。
思维导图画法
手绘的阅读思维导图,基本要素包括: 主题、连线、关键词、内容和图标 。
PPT模板下载:/moba 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 不挪窝。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 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 转来拿, 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 挨打了!
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 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思维导图的作用
阅读提升气质! 阅读改变生活! 阅读成就梦想!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 i/ PPT图表下载:/tubi ao/ PPT教程: /powerpoint/
探索有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思维导图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思维导图的教学也逐渐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
针对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本文将探讨有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并说明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基于语义网络的论证或流程结构图。
它通过将文本、图像和媒体元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由地组织和记忆信息。
思维导图可以描绘出某一个概念之间的关联过程,以及某个过程之间的流程调整。
通过这些可视化的思路,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过程本身,更加有利于加深记忆。
二、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如何与思维导图结合在传统课堂中,教学都是以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为主线,但是事实上,“知识点”只是日常生活和广泛阅读的一部分。
需要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学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对声韵母的学习。
由于这部分学习比较抽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设立特别的思维导图来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比如将单个字母和用途做出联系,这将有利于学生对声韵母的辨识。
三、优化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思维导图教学中,优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思维导图,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1)注重实践性在构建思维导图时,需要强调具体实践性,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关联起来。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自然地将所学知识与语文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得知识结构更加稳定,学习效果更好。
(2)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与方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种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教学。
比如,三级结构、四级结构、思维图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不同的形式,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差异化教学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时,要着重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进行差异化教学。
灯光 一等奖创新教案+思维导图
灯光一等奖创新教案+思维导图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思维导图8.灯光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音,自主交流,在语境中理解生词意思。
2.通过欧读、浏览、跳读等方法,快速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3.讨论文中三处灯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课题的联系。
4.聚焦“一星火光”的场面,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讨论文中三处灯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课题的联系,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资料等。
预习要求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夜晚的生活是从灯光开始的,假如没有灯光,会怎样?今天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灯光》。
(板书:8.灯光)过渡:漆黑的夜晚,灯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
在著名战地记者王愿坚的眼中,灯光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二、默读课文,寻找“灯光”1.围绕导读要求,自主阅读。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三处灯光的句子,画下来。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看看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画出相关句段,讨论、交流、批注。
2.汇报交流。
读书三处描写灯光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第1自然段)(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4自然段)(3)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第9自然段)三、浏览课文,理解“灯光”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三处灯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写下来。
2.汇报交流。
(1)第一处灯光,是作者晚上在天安门广场散步时看到的。
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谈谈感受。
《观潮》语文教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结构
《观潮》语文教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结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观潮》这篇课文;(2)通过思维导图,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主要内容和结构;(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2)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梳理知识的能力;(3)通过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分享的良好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表达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观潮》这篇课文;(2)通过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的知识结构;(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学难点:(1)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创意写作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课文《观潮》;(2)思维导图模板;(3)创意写作纸张和文具。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2)计算机;(3)白板和markers。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潮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2)学生分享对潮汐的了解和印象;(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观潮》的内容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3)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梳理。
4. 创意写作(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2)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互相交流和分享;(3)教师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写作成果。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观潮》和思维导图;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和讨论。
古诗词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案+思维导图
古诗词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思维导图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思维导图3.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宿建德江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渚、德”,会写一个生字“徳”。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宿建德江》,读出古诗的节奏。
3.学习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
4.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学习。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预习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我们小学阶段学到了许多古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自己学到的古诗。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教师引导:同学们背的这些古诗有李白的,有杜甫的,那么大家背过孟浩然的古诗吗?指生背一背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古诗。
在孟浩然的诗中,最著名的要数这首春晓,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孟浩然的另外一首诗《宿建德江》,也是一首著名的诗。
板书课题:宿建德江出示孟浩然的资料简介,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及作品。
孟浩然,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理解诗题宿:住宿。
建德江是一条江的名称,是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教师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18年(730年)离开家乡,奔赴洛阳,漫游吴越一带,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而《宿建德江》就是作者漫游吴越时写的一首诗。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能够读出节奏。
出示本课的两个生字:渚、德,指生读一读。
渚:翘舌音,第三声,意思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提醒学生注意听好古诗的朗读节奏。
融合思维导图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教案
这篇文章是关于如何融入思维导图来进行《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教学的。
这本书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黑客、一个政治家和一位天才科学家在21世纪中叶的世界里试图挑战天命和改变历史的故事。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会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作品,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和主题。
3.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并探讨人类命运的意义。
4.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讲解《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主要背景、情节和主题,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学习笔记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
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小说中的不同人物、事件和主题,并在讨论中分享他们的笔记。
教师反馈并鼓励学生搜寻相关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内容。
3.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探讨小说中的不同主题。
主题讨论包括但不限于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人类命运的意义、政治与道德等问题。
学生与同组的同学分享他们的想法,并给予反馈。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评价学生的表现。
4.创新作业教师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创造自己的小说故事,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创新作业,以共同发现新的、有趣的故事,并在讨论中分享相关的笔记。
三、教学目标的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考试、问答、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在此案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和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评分,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成果。
四、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评估教学效果。
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笔记的质量、讨论的深度以及创新作业的成果等方面来评估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提交教学反馈,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看法和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中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案中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方式展示信息和思维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案中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或者作者将古诗词进行分类,然后通过思维导图将这些分类整理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古诗词。
其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比如分析、比较、归纳等。
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思维活动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思维的逻辑关系和思维的发展过程。
比如,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先将自己的思维展开,然后再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再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通过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组合和重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比如,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不同的观点和素材进行组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
最后,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工作,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学习框架。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词语的时候,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和归纳,然后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这些词语。
登飞来峰思维导图教案
2、反复朗读诗文。让学生读古诗,通过自读,对子互读,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了,这为后面的理解做好了准备。
3、画思维导图,得出诗中哲理。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了诗文的思维导图。画出的思维导图都各有特色。在思维导图展讲时,学生质疑,其他同学也都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且对遮望眼、浮云、缘这些词语的解释很到位。在画画写写中,在提问回答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得出了寓意。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看得远,只有站得高。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5)思维导图展示对古诗的理解。
同学们对古诗有了了解之后,我相信大家对古诗一定会有更不一样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这首诗的思维导图。
(6)展示思维导图,互相质疑。
4.品读,揭示哲理
师:通过了解诗意,同学们想一想《登飞来峰》的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2.再读,识字词
(1)自读古诗,扫清自词障碍。
(2)对子之间过关朗读。
(3)指名读,互评,小组齐读,互评。
3.细读,解诗意
(1)学生自读,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对子之间互相解决,对子之间解决不了的,质疑,全班共同解决。(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小结:这首诗揭示的哲理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诗的意思以及知道了它告诉我们的哲理之后让我们再次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它。
草原 一等奖创新教案+思维导图
草原一等奖创新教案+思维导图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思维导图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毯、陈、伤”等9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柔美”等19个词语,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草原迷人的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的友谊。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资料预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敕勒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学生读一读这首诗,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敕勒川草原的优美景色。
)是的,这首诗写的就是敕勒川草原的景色。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草原。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随着老舍先生去欣赏一下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优美景色。
板书课题:1.草原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作者老舍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作家老舍的生平。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1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描写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景色。
相机出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并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优美景色。
出示呼伦贝尔草原的资料:呼伦贝尔草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因呼伦河、贝尔湖而得名,他是世界上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是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选读课文
选读课文的特点
选读课文是从不同题材、不同风格、 不同主题的优秀文章中选取的,具有 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在选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阅读,通过自由 朗读、独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 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 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选读课文的教学重点通常包括理解文 章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文 字、探究思想内涵等方面,这些方面 也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掌 握的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 生关注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主 题的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帮助学 生拓展阅读视野和写作能力。
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和技 巧。
学生需要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 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地概括 出段落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 理解和分析能力。
文学常识
总结词
了解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了解课本中涉及的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文学流派 和文学运动等。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要素,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精读与泛读结合:在阅读过程中,既 要注重深入理解,又要广泛涉猎,培 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主动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要主动思 考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写作手法,培 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
写作方法
01
02
03
04
掌握写作方法是提高写作能力 的关键。
明确主题:在写作前,要明确 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确保
文章内容紧扣主题。
精读课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些课文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
语言表达能力,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学习。
02 03
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展示与教学中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展示与教学中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思维导图--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师“思维导图”教案的制作一、传统教案存在问题探讨二、“懒汉式”教案的产生既然传统教案也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克服甚至于要我们去改变它,使之更加切合现今科技时代。
那么有没有一种“懒汉式”的教案可以探索呢经过课题组三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这种“懒汉式”的教案还是有的,它综合了传统教案的优点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运用,更结合人脑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而试制出来的简而有效的一张A4纸图,在A4纸的图中,以一篇课文题目的关键词为教案的中心词,在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出去为一级分支,每个分支都承载着一定的关键词,这就是借助了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的理论观点而制作的。
东尼·博赞在他的书中这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
要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
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患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法相吻合”。
按照东尼博赞的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把一个关键词作为“中心”,由这个“中心”向四周发散出去得到的结点就是“知识”。
由一个“中心”向四周发散出无数的结点,也就产生了无数的“知识”,再由这些无数“知识”再发散出去又产生新的无数结点即--知识,如此扩展,如此产生无穷无尽的知识,往大的想也可以跟原子裂变原理大致相同。
我们把这种教案模式叫做“思维导图”教案,它的特点是:简洁高效,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教师教案是指导教师上课的总纲领,站在这篇教案的中心你就会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教师教案既是教学的总纲,又是学生记笔记的模板,记忆知识的路线图,在教学中起到“三效合一”的作用——教师教案、学生笔记、知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