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7
古汉语修辞放上
• ( 11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 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 作奸犯科,论其刑;为忠善者,论其赏。 • 并提
(1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 诗》) • 互文 • (13)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 • 互文
• (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 悲。 •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 弃疾《西江月》) • 半夜里,明月升起,清风徐来,惊动了数 枝上的蝉儿和鸟鹊,让它们叫了起来。 • 互文 • (1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捕蛇者说》) • 说说笑笑、来来往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 而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 互文
•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 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 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 ‚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若何?’ 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 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 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 ‚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 使用比喻
• 合叙的作用主要是使行文紧凑而免于板滞。 值得注意的是,合叙里的两个联合短语的 组成成分在分别搭配时,一般是第一个词 语与第三个词语搭配,第二个词语与第四 个词语搭配。但是也有例外,例如: • (4)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汉书?魏豹 传》) • 例(4),颜师古注:“楚遣项它,齐遣田 巴。” 因此,要正确理解合叙,还得参证 于史实和仔细审查文意。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
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四组汉字中,均为形声字的一组就是()
a、颖行路公
b、裁毓戚修
c、哀赖佞雒
d、耆豪疆眉
2、在商代金文中,字体笔画的显著特征就是()a、线条笔画b、块面笔画c、弯曲笔
画d、方折笔画3、以下句中加点的字同括号内的字属古今字关系的就是()a、尺虫b之屈,以期信(晃)也。b、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叛)。c、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丧期并无(o)数。d、他日播发,则有馈其兄生鸟我(鹅)者。
4、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5、以下工具书中,收列材料遍布经、史、子、集,专门表述虚词的工具书就是()a、《经传释词》b、《说文解字》c、《经籍篡诂》d、《助字辨略》
6、《后汉书斑超传》,“互抱逊于马脚严禁行”句中,“脚”字的词义发展成今义,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a、不断扩大了b、增大了c、迁移了d、没变
7、以下各旬中,“*”字用其本义的就是()a、
故曰者,行及之*也。b、(蔡茂)梦挤大殿,*上存有三穗禾,田跳取之。c、假令众星之环*。d、平原离而*目兮。8、《逍遥游》“若夫乘坐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其中“辩”用的就是()a、本义b、引申义c、冒用义d、常用义
9、在“既至匈奴,置乓诺ビ凇敝校“拧庇玫氖()a、本义b、假借义c、今义d、引申义10、下列四句中,“且”作为副词,表示“将要”义的是()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b、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c、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一)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何种活用类型
1、陡者级.之。名词做动词筑石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张良曰:“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史记·项羽本纪》)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4、有势家朱丹
..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转》)
6、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7、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同上)
8、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同上)
9、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方苞《狱中杂记》)
11、西门豹簪.笔磐.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西门豹治邺》)
12、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
..贮之。(沈括《梦溪笔谈》)
1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
14、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妇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
15、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词性,词义)
1、既.食,未设备,可击。(《吴子·料敌第二》)
2、日就月将,渐.益堆积。(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上》)
4、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归纳(已排版)
词义归纳
A:
案:(1)本义:木制的托盘。(2)引申义:矮长桌、几案—案卷、文书—查办—查讯、审问。(3)通“按”,用手摁或压。如本课“案脉,胎未去也。”
B:
保:象形字,象大人抱(背)孩子的形状。(1 )本义:护养幼儿(2 )引申义:保护、保全—恃、依靠—固守、防守—保有、据有—安、安定—保育幼儿的妇女,后来写作“媬”—保护婴儿的包裹衣,后来写作“褓”—护卫用的城堡,后写作“堡”。
毙:(1 )本义:向前倒下。如本课“多行不义必自毙”(是比喻用法),《鞍之战》“射其右,毙于车中”。(2 )引申义:死。也是今义。
败:(1 )本义:毁坏。(2 )引申义:用于抽象的意义。如本课“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军队被摧毁击破,如本课“齐师败矣”—使动,摧毁敌军—事情没办成—鱼肉腐坏。
病:(1 )本义:重病。(2 )引申义:动词,有重病—毛病、弊端—困难、不利(形)—忧虑、担心。
币:(1 )本义:用于馈赠或献神的缯帛。(2 )上申义:用作礼物(包括敬神)的皮、帛、玉、禽等也统称为“币”—礼物—诸侯之间贡纳的财物,也叫“币,如”诸侯以币轻“—泛指财物—汉代后,才主要用于指钱币。
谤: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1 )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如本课“国人谤王”。(2 )引申义:毁谤,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1)本义:睡眠盖身的被子。(2)引申义:A复盖、披复,如“披坚执锐”—长发复在肩背上也叫“被”。此二义后来写作“披”。B某一事物加在另一事物之上—及、至—遭到—表被动意义的助动词。
北:象形字。象两个人背对着背,(1)本义:背离。(2)常用义:背弃、背叛—败北、逃跑,如“未尝败北”—败逃的军队。如本课“燕兵独追北”—方位名词,北方。
古代汉语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双宾语的一项是(D 君尝为晋军赐矣)
2﹒“姜氏何厌.之有!”加点词“厌”的意思是(B满足)
3﹒下列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D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意动的一项是(C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是”词性为代词的是(A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6﹒属于三十六字母中重唇音的一项是(A帮滂并明)
7﹒以鼻辅音收尾的韵是(B阳声韵)
8﹒《广韵》的卷数与韵数分别是(A 5卷、206韵)
9﹒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的句子是(B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10﹒律诗第五六句叫(A颈联)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态度的一项是(C尔三人当父.事丞相)
13﹒下列属于判断句活用的一项(A夫战,勇气也)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D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B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
者,谀也)
16﹒“是.心足以王矣。”中加点词“是”的词性是(C代词)
17﹒“姜氏何厌.之有!”加点词“厌”的意思是(B满足)
18﹒一首五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则其颈联的对句为(D仄仄仄平平)
19﹒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的句子是(B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20﹒律诗第五六句叫(A颈联)
二、多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于名词活用的有(abcde)
A.驴不胜怒,蹄.之。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
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
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
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A.《切韵》B.《廣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
8.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
A.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福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15秋答案
福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中古()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两类。
A. 平声字
B. 上声字
C. 去声字
D. 入声字
正确答案:A
2. 汉字属于()体系的文字。
A. 表音
B. 表意
C. 表音兼表意
D. 既不表音,也不表意
正确答案:B
3. 根据许慎的“六书”,“上”、“下”属于()。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正确答案:B
4. 所谓就是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
A. 因声求义
B. 因形求义
C. 据文证义
D. 借义推义
正确答案:B
5. 《切韵》的作者是()。
A. 陈彭年
B. 陆法言
C. 王仁昫
D. 孙愐
正确答案:B
6. ()是指行文中在几个意思相同的地方变化用字的一种表达方式。
A. 互文
B. 连文
C. 变文
D. 省文
正确答案:C
7. 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 睡:打盹—睡觉
B. 臭:气味—臭味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
一、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法?其中哪些说法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答:我国古代有种种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较大、较广的是“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和“契刻说”。其中图画说和契刻说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二、汉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并不等于汉字。汉字有一定的读音和意义,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而图画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三、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都只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
答:甲、金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就单字来说,甲、金文各有四千多个,而且书法纯熟、刻工精细,文字构形的思辨性十分精巧,仅从这种构形手法看,甲、金文已是沿用已久的文字,具有群体认同的社会效果。所以文字学家一般都认为,尽管甲、金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有历史,但可以断言,它仍然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
四、汉字大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什么时代?
答:汉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其证据有仰韶文化,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距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五、标点下列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注释]象:现象。法,意同象。宜:犹言仪,谓形状。垂:显示。宪象:法象。迒(háng):兽迹。分理:纹理。夬(guài):六十四卦之一,乾上兑下,卦象有缺口。取诸夬,谓书契的创造是由夬
古代汉语试题(11~15)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1~15)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1)评分标准以及参考答案
二、解釋術語(20分)
古無舌上音:清钱大昕提出的古音学观点,认为中古36字母中的轻唇音“非组”,在上古要合到“帮组”。如“富”、“逼”,从同一声符而后来声母有所不同。不举例扣2分。
三十六字母:默写不能有错字,错一个扣1分。
入聲韻:以塞音收尾的韵。
說文解字:汉许慎,我国第一部字典,按部首编排,讲解文字本义。
二、分析下面黑體詞在句中的詞性,並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0分,每句2分,词性与分析各1分)。
1.动词。2.名词3.名词。4.动词。5.动词。
三、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0分,一个要点占3分)。
1、否定句。
2、代词。
3、代词要放在动词前面,副词之后。
四、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10分,全句2分)
1、动词。
2、介词。
3、动词、介词。
4、介词。
5、语气词。
五、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
(1)兵敗(于)陳涉,地奪(于)劉氏。(《漢書·賈誼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4)吏當廣所失亡多。(为)虜(所)生得,當斬。(《史記·李將軍列傳》)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为)天下笑。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每句2分指出得1分)。
1.學惡乎始,惡乎終?(《荀子·勸學》)
2.從茲始免征雲南。(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二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
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后句是,“为……所”式。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
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
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后句是,“于”字式。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5.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
B、xx 祈
C、盆簋xx
D、xxxx颈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
B 脩——修
Cxx --- 避 D 罢--- 疲
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C)Axx 何厌之有?
B 敢问xx 也?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xx 之币重,xx 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xx 心。
Cxxxxxx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故远人不服,则xxxx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A止子路xx,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xx 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xx?
8、下列句子, “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xx 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
Axx 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xx 。
必修一二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
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
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
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
法等。
一.名词作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宾语。两个名词连用,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吾师.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地事.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高山。入深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歌.夜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尚能饭.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叙述句中谓语找不到动词或者其他词作为谓语的中心语
惑.而不从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师.焉,或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不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汉语(上)试题
一、名词解释:(10分)
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一、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
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 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
B.颈联、颔联
C.颔联、尾联
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
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古代汉语:疑问句
古代汉语:疑问句
疑问句包括询问句、反诘句、测度问句三类。
一、询问句
又分特指句、是非问、选择问三种。
1.特指问:即有疑问代词及疑问语气词(乎,诸,者,也,焉等),可以用以问人,问物,问原因,问地点等。
问人:疑问代词:谁、孰、何、曷、畴等。例如:
①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雍也》)
③孟子者何也?(《谷梁传·哀12》)
④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尚书·尧典》)
问物:疑问代词:何、曷、安、奚等。例如:
①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
②泰山其颓废,则吾将安仰?(《礼记·檀公上》)
问处所:何、安、焉、奚、恶乎等。例如:
①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孟子·梁惠王上》)
②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③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④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⑤恶乎淫?淫于蔡。(《公羊传·桓16》)
问原因:疑问代词:何、盍、奚、胡、何以、何故、何也、何者、曷为等。例如:
①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②胡瞻而庭有县貆兮?(《诗经·伐檀》)
③先生坐,何至于此?(《战国策·魏策四》)
④不然,藉何以至此?(《史记·项羽本纪》)
问程度、方式等:疑问代词:何如、若何、奈何、如…何、若…
何、奈…何等。例如:
①吾闻北方之谓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②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4》)
③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④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论语·颜渊》)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是非问:用“是”、“否”来回答的问句。语气词有:乎、与(欤)、耶、也等。例如: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发展的分期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2、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三、本门课程指定教材的介绍
(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朱振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特点
第一章汉字
鼻子——开始、本源——由来、缘由——语法化:
1.本来之义:“人之生死自有长短。”(副词)
2.自然、当然之义:“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副词)3.从之义:“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介词)
汉字起源三说
一、结绳说
《易·系辞下》上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二、八卦说
乾、坤、坎、离、震、艮、巽、兑
三、仓颉造字说
第一节形体演变
形体——指构形(形体结构所反映的造字意图)、笔道形态(笔画形态)、书写体势(运笔规则)三方面的综合。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六个阶段:
古文字——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
今文字——隶书、楷书。
(一)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锲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发现一些少量陶文,被认为比甲骨文早)主要出现在商代后期二百多年间。(周代有甲骨文,但很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
交卷时间:2017-03-06 23:16:25
一、单选题
1.
(4分)下列各组同义词,属于涉及对象不同的是
• A. 操持
• B. 趋走
• C. 洗涤
• D. 惧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C
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
2.
(4分)《说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从玉总声,葱。”许慎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 读曰
• B. 读如
• C. 犹
• D. 之言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六章
收起解析
B
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
3.
(4分)“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句中“日”的意思是
• A. 每天
• B. 一天天的
• C. 往日
• D. 今日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B
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
4.
(4分)“理”的本义是“治玉”,引而申之有“纹理”、“条理”、“道理”、“法官”等义。
• A. 并列式
• B. 递进式
• C. 综合式
• D. 转折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B
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5.
(4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诗句中,下列四个在现代普通话中读为平声的字,中古时是仄声的是
• A. 明
• B. 石
• C. 松
• D. 泉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五章
收起解析
B
第五章音韵第三节诗韵和诗律
6.
(4分)“亟请于武公。”中的“亟”应读
• A. jí
• B. qì
• C. yí
• D. jì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五章
收起解析
B
第五章音韵第一节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7.
(4分)“若阙地及泉,隧而见之”中“阙”的意思是• A. 通“阕”
• B. 挖
• C. 下去
• D. 上去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一课
收起解析
B
第一课《郑伯克段于鄢》
8.
(4分)“之”的用法不包括
• A. 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偏正结构,表示领属性或修饰性的关系,在意义上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 B. 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成偏正性的名词词组,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判断句谓语、表示时间的状语
• C. 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之作为复句的前一个分句
• D. 用作语气副词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D
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五节助词
9.
(4分)下列句式中属于七律七绝的基本平仄句式是
• A. 平平仄仄仄仄仄
•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 C. 仄仄平平仄仄仄
• D. 仄仄平平仄平仄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五章
收起解析
B
第五章音韵第三节诗韵和诗律
10.
(4分)“精”的本义是“精米”,引而申之有“精萃”、“精华”、“精锐”、“精良”、“精密” 等义。词义引申的类型是
• A. 并列式
• B. 递进式
• C. 综合式
• D. 转折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A
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1.
(4分)“反欲斗两主”(《汉书·苏武传》)中,“斗”的用法为
• A. 动词作状语
• B. 意动用法
• C. 使动用法
• D. 动词作谓语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三章
收起解析
C
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12.
(4分)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 田末牧特
• B. 魚本孟恭
• C. 人上逐甦
• D. 刀刃亦泪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一章
收起解析
A
第一章文字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
13.
(4分)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所表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句是• A.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 B. 資用乏绝,去秦而歸
• C. 卻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 D.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A
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
14.
(4分)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 B.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 C.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D.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C
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四节连词
15.
(4分)“左右以君贱之,食之以草具”中“草具”的意思是
• A. 可口的食具
• B. 可口的饮食
• C. 粗劣的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