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和构成
诈骗罪立案标准
诈骗罪立案标准
诈骗罪立案标准是指对于涉嫌诈骗的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在立案时需要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在我国刑法中,诈骗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欺骗他人,致使他人受到经济损失的犯罪行为。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涉案金额。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涉及到涉案金额。
诈骗罪的立案金额较低标准一般为2000元,较高标准一般为5000元。
也就是说,如果被害人的损失金额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公安机关可能不会立案追究刑责。
其次,法定主体。
诈骗罪的法定主体是指被害人的身份或者地位。
一般情况下,只有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才能作为诈骗罪的被害人。
而涉及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集体利益的,一般属于其他犯罪行为。
再次,犯罪手段和行为。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还包括犯罪手段和犯罪行为。
一般来说,对于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编造骗局等欺骗手段的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相关证据立案追究其刑责。
最后,犯罪的具体情节。
在立案时,公安机关还会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具体情节。
比如,是否存在多次作案,是否有组织、预谋、计划等情节。
这些都会对案件的定性和量刑产生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诈骗罪立案标准主要包括涉案金额、法定主体、犯罪手段和行为、以及犯罪的具体情节。
只有在满足这些标准的前提下,公安机关才会依法立案。
因此,对于任何涉嫌诈骗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充分调查证据,确保立案符合法律规定,依法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装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哪些
装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哪些第一条立案标准1.1主体:本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适用于境内从事装修业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1.2客体:本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适用于装修合同签订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1)涉嫌犯罪的行为发生在装修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2)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3)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作出财产处分;(4)行为人的行为导致对方当事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第二条诈骗数额标准(1)实际损失的财产价值;(2)合同约定的装修款项;(3)行为人非法获利的金额。
第三条诈骗手段标准(1)虚构装修项目、材料、工艺等;(2)隐瞒装修项目的真实情况,如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3)以虚假的资质、业绩、案例等手段骗取对方信任;(4)利用对方当事人的误解、疏忽等,故意引导对方作出错误决策。
第四条案件管辖4.1装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中,案件管辖原则如下:(1)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管辖;(2)犯罪结果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管辖;(3)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均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第五条法律适用5.1装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中,法律适用原则如下:(1)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2)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危害程度、行为人的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六条合同效力6.1被害人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确认装修合同无效,并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6.2被害人有权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第七条其他规定7.1本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2本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的解释权归公安部。
7.3本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有未尽事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本合同更广泛的场景,特设场景及条款==一、五种特殊的应用场合及注意事项1.遇到装修公司报价低于市场价的情况场合:小明家装修,某装修公司报价异常低廉,让人心动。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假的合同关系,实施欺骗行为,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对于此类犯罪行为,司法机关需要有一定的立案标准。
下面将介绍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首先,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之一是虚构事实。
即犯罪嫌疑人在签订合同时,故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以达到欺骗对方的目的,从而非法获得利益。
虚构事实可以包括虚假的资产状况、虚假的交易情况等。
其次,伪造证件。
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欺骗目的,可能会伪造证件,如虚假的身份证、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以此来实施合同诈骗行为。
第三,利用权力或地位之便。
犯罪嫌疑人可能利用其职务上的权力或地位,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实施欺骗行为,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四,编造假的合同。
犯罪嫌疑人可能编造假的合同文件,通过虚假的合同关系来欺骗他人,实施合同诈骗罪。
第五,采用欺诈手段。
犯罪嫌疑人在签订合同时,可能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如虚假承诺、虚假宣传、虚假陈述等,来达到欺骗对方的目的。
第六,捏造交易情况。
犯罪嫌疑人可能捏造交易情况,通过虚假的交易数据来欺骗他人,实施合同诈骗行为。
第七,违法转移资产。
犯罪嫌疑人可能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违法转移资产,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八,其他欺骗手段。
除了上述七种情况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欺骗手段,如虚假的合同条款、虚假的交易对象等,都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总之,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对于此类犯罪行为,司法机关需要依法严肃处理。
只有严格依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依法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才能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现将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列举如下:1.骗取金额较大:–骗取金额人民币5000元其他或者等值物品;–骗取金额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具有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予以立案侦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3.涉嫌合同诈骗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骗取金额达到5万元其他的;–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50万元其他的;–或者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4.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合同诈骗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骗取金额达到50万元其他的;–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达到500万元其他的;–或者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其他内容是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供您参考。
在实际情况中,具体案件的立案标准可能会因地区、情节等因素有所不同。
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犯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其他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其他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1.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行为人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与对方签订合同,以骗取对方财物。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行为人提供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以骗取对方信任和财产。
上海普通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上海普通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上海普通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普通合同诈骗罪是指利用合同关系,虚构或者隐瞒事实,骗取对方财物的犯罪行为。
这类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为了打击此类犯罪,上海市公安局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立案标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立案标准:
一、违反诚信原则骗取财物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
二、数额在5000元以下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违反合同约定而致对方损失较大的;
2.使用虚假身份、虚构虚伪事实骗取的;
3.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法律、法规,骗取的财物数额较大的;
4.以“订金”等名义骗取对方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并有恶意的;
5.其他情形,根据案情确定是否立案。
当然,这仅仅是立案标准,每一起案件都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审慎处理。
在执行中,公安机关还会根据案情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人,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同时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普通合同诈骗罪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犯罪,但如果不受到有效打击将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上海市公安局制定的立案标准给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依据。
对广大市民而言,遵守法律,保持诚信,是防范诈骗的最基本的方法。
同时,公安机关也呼吁广大市民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多留一个眼睛看事情,不要让不法分子趁机行骗。
被诈骗如何才能立案
一、被诈骗如何才能立案要立案处理诈骗案件,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诈骗金额: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规定,诈骗金额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数额(3000元人民币)即可立案。
2.受害人报警:受害者应直接向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诈骗结果发生地或本人住所地的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受害者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具体的身份信息,报案地点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的所在地。
3.公安机关受理:公安机关在接收到受害者的报案后,需要进行审查,确认存在犯罪事实且有责任追究时才会立案侦查。
二、被诈骗立案后多久有结果法律快车提醒您,被诈骗立案后,一般情况下,从立案到最终结案,大约需要七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诈骗案件通常会经历公安机关的侦查阶段、检察院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法院的审判阶段。
侦查阶段一般需要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审查起诉阶段大约需要两个月,而法院审判阶段通常也需要两个月左右。
在特殊情况下,如案件复杂、涉及重大问题或需判处死刑等,审理过程可能会根据法律规定延长。
例如,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审理期限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三个月;如有特殊情况,还可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进一步延长。
三、被诈骗立案后钱还能追回吗被诈骗立案后,钱财有可能追回。
诈骗案件立案后,如果警方成功侦破案件,法院判决后,受害人的合法钱财最终会退还给他们,造成的损失也会依法赔偿。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公安机关会第一时间追缴赃款,并依法处理。
如果赃款还在账上,没有被挥霍或者还有余款,公安机关依法追缴后,会如数发还受害人。
但如果赃款已经被挥霍一空,嫌疑人又没有经济能力偿还,则可能无法追回。
合同诈骗金额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金额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指的是指合同涉及的双方之间存在的虚假谎言、虚构的事实、不实的承诺以及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等,造成另一方的经济损失,该行为应予以追究,国家有关部门也认同。
依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将其定为刑事行为,对违法者处以刑罚。
目前,全国各级司法机关中,合同诈骗类犯罪的案件较多,由于受害人报案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很多案件未能及时侦码并处理。
为此,各级司法机关对合同诈骗案件立案的标准也给出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和标准。
一般来说,合同诈骗类案件中,受害人所遭到的经济损失的金额款数要占有一定的比例,那么案件将纳入刑事责任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案中犯罪嫌疑人涉及金额款数少于3000元,则可以不予立案。
而如果被犯罪嫌疑人诈骗金额款数大于3000元,公安机关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承担起立案的义务,建立受害人所报案的证据,以便有效的办理这些案件。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合同诈骗类案件的处理,全国上下一律以案中犯罪嫌疑人涉及的金额款数是否大于3000元作为立案的标准,如果大于3000元,则公安机关应由受害人提供的证据证明,立案调查处理;如果不到3000元,则不予立案,但要注意犯罪隐患,及时预防危害社会的出现,以防犯罪活动得以延续,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良好的秩序。
诈骗多少金额可以立案怎么判(诈骗多少金额可以构成刑事案件)
诈骗多少金额可以立案怎么判(诈骗多少金额可以构成刑事案件)诈骗金额多少可以立案?第一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
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诈骗金额在3000以上就可以立案。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依据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所以诈骗金额在3000以上就可以立案。
网络诈骗200元可以立案标准。
2000-5000元,达到诈骗罪标准。
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诈骗金额多少可以立案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0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0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搭山别巨大。
多少金额可以立案诈骗如下:一般金额在三千元及以上诈骗才立案。
诈骗罪的认定如下: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构成诈骗罪的,一般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诈骗案立案条件第一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
法律主观:诈骗无论多少金额都可以立案,如果金额在三千元以下的会进行治安处罚,一般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金额在三千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网络诈骗200元可以立案标准。
2000-5000元,达到诈骗罪标准。
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诈骗金额多少可以立案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0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0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搭山别巨大。
合同诈骗最新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最新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
损失。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合同诈骗行为,最新的立案标准对于合同
诈骗的认定和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就合同诈骗最新
立案标准进行介绍,以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相关规定,增强
法律意识,防范合同诈骗行为。
首先,根据最新的立案标准,合同诈骗的认定将更加注重实际
情况的综合分析。
不再仅仅以合同文本的内容来认定是否构成诈骗,而是要结合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包括当事人的行为、言辞、资金流动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
其次,最新立案标准对于合同诈骗的金额和影响范围也提出了
更为明确的要求。
在金额方面,不再仅仅关注合同本身的金额大小,而是要考虑合同涉及的资金规模、对被害人的损失程度等因素,以
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合同诈骗。
在影响范围方面,不再仅仅关注个别
被害人的情况,而是要考虑合同诈骗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
以确定是否构成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合同诈骗。
最后,最新立案标准对于合同诈骗的证据要求也提出了更为严
格的规定。
不再仅仅依靠口供或者单一的证据来认定合同诈骗,而是要求有充分的证据链,包括书面证据、电子数据、物证等多方面的证据,以确保合同诈骗的认定更加准确、公正。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最新立案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更加严格地打击合同诈骗行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在签订合同时要谨慎,留意合同内容,避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净化市场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合同范本专家。
标题,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欺骗他人订立、变更、解除合同,使他人受到损失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八种情形:
1.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对方当事人订立、变更、解除合同,并获得不正当利益的;
2.以转让、抵押、出租等方式,将并不存在的房产、土地、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资金等财产权利作为合同标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的;
3.以虚构的投资项目、经营项目、合作项目等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的;
4.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或者歪曲事实,骗取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使其受到损失的;
5.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以虚构或者歪曲事实,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的;
6.伪造或者变造合同、票据等财产权利凭证,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的;
7.以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的;
8.其他以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的行为。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将根据以上立案标准,为客户提供合同范本定制服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相关法律条款的解释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合同起草过程中避免合同诈骗罪的风险。
无论是商业合同、劳动合同还是租赁合同,我都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而全面的法律指导,确保他们的合同合法合规。
合同诈骗最新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最新立案标准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合同诈骗最新立案标准规定如下:一、立案追诉的条件1.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
2.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二、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包括: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5.以其他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财物。
三、数额较大的标准1.涉嫌合同诈骗的金额在二万元其他;2.涉嫌合同诈骗的金额虽未达到二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酌情从重处罚:–造成对方当事人经济损失较大的;–多次实施合同诈骗行为的;–合同诈骗行为涉及多个被害人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四、立案程序1.被害人或者其他当事人认为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2.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3.公安机关认为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4.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立案情况告知被害人或者其他当事人。
五、结语合同诈骗行为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对于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广大人民群众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要提高警惕,防范合同诈骗,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合同诈骗的证据收集在合同诈骗案件中,证据的收集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证据类型:1.合同文件:包括合同正文、附件、补充协议等,这些文件应当真实、完整。
最新诈骗罪的立案规范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最新诈骗罪的立案规范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个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因此,只要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合同诈骗,骗取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单位或者个人的刑事责任。
立案标准的第1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
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立案标准的第2种情形,“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涉嫌下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2.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诈骗罪量刑标准及立案标准
Why don't you work hard and want everything.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诈骗罪量刑标准及立案标准导读:诈骗罪立案标准的第1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
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根据本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
合同诈骗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立案标准合同诈骗是指以编造、变造、伪造合同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该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公平正义,对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秩序,我国对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的规定,合同诈骗应当具备三个基本要件:一是采用编造、变造、伪造合同等欺骗手段;二是通过该手段骗取他人财物;三是数额较大。
根据这些要件,可以确定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如下。
首先,采用编造、变造、伪造合同等欺骗手段。
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要求犯罪嫌疑人以编造、变造、伪造合同等手段进行欺骗行为。
这意味着虚构合同、篡改合同、伪造合同等行为都可以构成合同诈骗。
但是,如果仅仅是通过欺骗言辞或陈述来达到欺骗目的,而没有实际的合同行为存在,就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
其次,通过该手段骗取他人财物。
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要求犯罪嫌疑人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
这意味着骗取的财物必须是他人的财产,并且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的。
如果没有实际的财物流转,或者是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财物,就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
最后,数额较大。
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对诈骗金额也有一定的要求。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数额较大是指骗取财物合计数额超过5000元人民币。
只有诈骗金额达到或者超过5000元,才能构成合同诈骗。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诈骗的重要依据是受害人的报案。
只有受害人及时、准确地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才能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并进一步立案。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包括采用编造、变造、伪造合同等欺骗手段,通过该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并且数额较大。
只有满足这些要件,才能构成合同诈骗,进而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公安机关应当切实加强对合同诈骗的打击力度,增加对该类犯罪的惩处力度,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合同诈骗多少钱立案标准
一.合同诈骗多少钱立案标准合同诈骗立案金额是5000元。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
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具有两个以上情形的,在六个月之内酌情增加刑期:(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七)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八)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九)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个人合同诈骗,犯罪数额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犯罪数额4万元,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一)个人合同诈骗,数额10万元,并具有上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二)个人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法定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6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单位犯罪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一)单位合同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金刑;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役刑;10万元,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二)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三)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诈骗罪从犯的立案标准
诈骗罪从犯的立案标准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欺骗他人财物的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而对于诈骗罪从犯的立案标准也有着具体的规定。
首先,诈骗罪从犯是指在犯罪中起次要作用,为主犯提供帮助或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员。
对于诈骗罪从犯的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诈骗罪从犯必须与主犯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即在诈骗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主犯提供帮助或者共同策划实施诈骗行为。
二、明知他人实施诈骗行为。
诈骗罪从犯必须明知他人正在实施诈骗行为,且在明知的情况下参与或者帮助他人实施诈骗活动。
三、具有共同犯罪故意。
诈骗罪从犯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即对于实施诈骗行为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此情况下参与或者帮助他人实施诈骗行为。
四、实施行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诈骗罪从犯的实施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即在诈骗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非仅仅是被动地被利用或者被牵连。
根据以上的立案标准,对于诈骗罪从犯的认定和处理,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机关应当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对于诈骗罪从犯的立案标准和认定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总之,对于诈骗罪从犯的立案标准,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对于诈骗罪从犯的认定和处理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诈骗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制秩序。
刑法第193条
刑法第193条刑法第193条解读:合同诈骗罪引言:合同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法律行为,合同诈骗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对合同的公正性与信任产生了重大冲击。
本文将围绕刑法第193条的合同诈骗罪进行详尽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罪行的构成要件、主体特征、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一、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按照刑法第193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 欺骗手段:犯罪主体通过欺骗、隐瞒事实或者其他手段,使他人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
欺骗手段的使用是合同诈骗罪的核心要素之一。
2. 损失所得:犯罪主体通过欺骗手段,使他人产生损失,自己却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利益。
这里的损失所得可以是物品或者财产。
3. 构成行为:犯罪主体的行为必须符合刑法规定的合同的要件,即具有合同中的订立、履行、修改等各个阶段的行为。
二、合同诈骗罪的主体特征:根据刑法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只要符合上述构成要件,都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
此外,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都可以判定为犯罪。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巧言令色:犯罪主体通常具备良好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用巧妙的言辞和外表来欺骗他人。
2. 缺乏诚信: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通常缺乏诚信,以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3. 精心策划:犯罪主体通常会事先精心策划合同诈骗,以确保计划的成功性。
三、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根据我国刑法,合同诈骗罪的刑期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刑期可达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刑期可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具体的量刑标准还需要结合相关的具体案情、犯罪事实、犯罪动机等因素进行判断。
同时,对于有配合侦查、自首和取得赔偿的被告人,法院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同诈骗罪,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1. 案例一:甲以虚假合同为噱头,让乙交付一万元定金,以购买一辆二手车。
经侦合同诈骗立案标准
经侦合同诈骗立案标准
经济侦查部门对合同诈骗案件立案有一定的标准:
1、公安机关接到案件后,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确认该案件属于合同诈骗范畴,如涉及协议和合同中存在的实质性欺诈,做出立案决定,并根据案情情况及时展开部署调解、调查等相关工作。
2、在确认案件立案的基础上,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着手实施常规侦查、取证、勘验、询问、扣押、冻结、监视等一系列打击合同诈骗犯罪的有力行动。
3、在处理过程中,公安机关要认真审查调查材料,对案件证据和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职责和所涉款项等要素做出充分论证,形成立案报告并报批上级主管部门。
4、针对已经立案且犯罪事实清晰的合同诈骗案件,公安机关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打击犯罪嫌疑人手中的非法财产,追回被骗的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对此类犯罪的监管力度及日常打击。
合同诈骗三要素包括
合同诈骗三要素包括
合同诈骗三要素包括:
一、双方的基本信息1.1 甲方(出卖人)1.2 乙方(买受人)1.3 合同签订日期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
2.1 甲方的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2.2 乙方的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3.1 合同各项条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3.2 合同中任何一方违反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行为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4.1 甲方的权力和义务4.2 乙方的权力和义务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5.1 合同各项条款应具备法律效力,可被司法机关认可5.2 合同违约的行为应该具备可执行性,可被司法机关强制执行
六、其他等内容6.1 合同的签订和修改6.2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6.3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以上就是“合同诈骗三要素包括”的主要内容,律师在拟定合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合理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并且具备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和构成一、本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个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因此,只要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合同诈骗,骗取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单位或者个人的刑事责任。
立案标准的第1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
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立案标准的第2种情形,“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二、本罪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的主要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规定了五种犯罪行为方式。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且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骗取他人的财物,但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积极追求犯罪结果的发生。
本罪的犯罪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上述诈骗故意,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债务无法偿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
构成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包括行为人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法人、单位或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
三、本罪的认定1.正确把握立案标准,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构成合同诈骗罪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如果查明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或者骗取的财物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就不构成犯罪,只能按合同纠纷处理。
2.正确区分合同诈骗行为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二者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实际履行能力。
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就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并且在合同履行期届满前也可预料其没有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在合同订立时有履行能力,但在签订合同后,由于种种事由而丧失了履行合同的能力。
却仍然以上述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应当作为合同诈骗犯罪。
但如果是本来有履行能力或本来可以有履行能力,签订合同后虽经努力,却仍然由于某些原因无力履行的,则应作为合同纠纷处理。
3、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诈骗行为,都有诈骗的故意。
区别的关键在于:(1)犯罪时问不同。
本罪发生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而一般诈骗罪没有具体的时间、条件的限制。
(2)犯罪手段不同。
本罪的行为方式是特定的,即刑法中具体规定的五种方式之一;而一般诈骗罪却没有具体的行为方式限制。
4、关于诈骗数额的计算。
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四、本罪的量刑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
犯合同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231条的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合同诈骗罪[编辑本段]概念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1][2]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编辑本段]构成要件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
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但报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
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一种诈骗行为,便可构成本罪。
其次,诈骗对方当事人财物必须数额较大的。
所谓数额较大,根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3.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
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编辑本段]认定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犯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
要划清它们的界限,大体有三种情形: 一是内容真实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
这种合同的签订,表明了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进行经济往来的真实意思,并非旨在诈骗他人钱财,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没有得到完全的履行,也不属于诈骗犯罪。
但是,有的行为人以有限的履约能力和他人签订大大超过履约能力的合同,就另当别论了。
以超出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签订后,行为人积极落实货源,设法履行合同,即使最终没有完全履约,也不能认定为诈骗罪。
但若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并没有设法履行合同,就有故意诈骗他人财物的企图了,此时就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二是内容半真半假的合同。
就是那种行为人只具有某种履行合同的意向,就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其内容带有半真半假的性质。
这类合同客观上已经具备部分履约的可能性,但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
如果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客观上也为履行合同作积极努力,最后因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不能认定为诈骗犯罪。
相反,如果行为人借有部分履约能力之名行诈骗之实,没有为合同的进一步履行做出努力,就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了。
三是内容完全虚假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完全没有履约能力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行为人在主观上就没有准备履行合同,占有他人财物的动机明显,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行为人主观上无长期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只是想临时借用,待将来有收益后再行归还对方的,一般不宜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本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本罪也往往同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主观目的不同。
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
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
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欺诈方骗来的合同定金、预付款等,都是合同之债的表现物;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
民事欺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使之无效。
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起诉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任。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从本质上看,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具体的诈骗犯罪,其与诈骗罪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的客体不同。
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而本罪既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犯合同行为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
诈骗罪可以表现为虚构任何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骗取财物;本罪只是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因而欺诈手段有特定范围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