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30年代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散文
林语堂简介
(1895-1976),福建龙溪 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 翰大学,,毕业后到清 华教英文,1919年入哈 佛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 学位,后获德国莱比锡 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
创作: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 文章
百度文库
小品文 《生活的艺术》 《京华烟云》 《孔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苏东坡传》
4、小品文创作: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特色: 智者散文、浓郁的幽默情味、中年式睿智通达、 闲话风、谈话式娓语笔调
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基本概貌 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了《论语》, 1932、1934年又创办《人间世》、《宇宙风》 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创作 问题:幽默与讽刺的区别?
2、散文创作主张 《人间世》发刊词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小品“不能兴邦,亦不能亡国” 私房娓语 3、与左翼的争论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30年代散文(完整)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正是经过鲁迅的创造,杂文才‚侵入高尚的 文学楼台‛,成为一种既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审美 特质的文学体裁。具体说来体现为以下特征: 1.辩证的思想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的统一 2.鲜明的现实战斗性和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 的统一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创作道路
《热风》主要收‚五四‛时期短小精悍的 ‚随感录‛;另一些较长的文字主要收入 《坟》中。 1927年出版的《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篇》, 主要收1925至1926年的杂感。一些较长的杂 文也收入《坟》中。 《而已集》收1927年的杂文。 《三闲集》主要收1928年作家到上海后参与 无产阶级文学论争的文字。 《二心集》是作家于1930年至1931年间杂文
众多杂文作者和流派的出现,而且矗立 起一座杂文艺术的丰碑。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2)活的中国人‚人史‛。
由于鲁迅始终坚持现实的抗争,臵身于时代 斗争的旋涡里,并且在历史与世界的时空与 视野中反思,因而他的杂文不仅是中国社会、 政治、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 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成为 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 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人 史‛。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15三十年代散文.
二、鲁迅杂文的审美特质:
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的统一,思想家的 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的统一,是政论,又是 诗;“砭锢弊常取类型”,塑造了否定性的 类型形象体系;曲折的造语,讽刺的手腕, 幽默的才能
第二节 30年代的小品散文 一、林语堂的散文创作
林语堂“语丝”时代的散文《剪拂 集》,揭露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呼 唤民主;抨击为虎作伥的“文妖”; 针砭国粹,提倡欧化,探索国民性的 改造等,均带有战斗的“凌厉浮躁” 之气。 30年代提倡幽默文学,以文白夹杂的 “语录体”,庄谐并出地谈性灵、说 自我、话闲适。所作有政治讽刺、社 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以及少量记述文
艺术上表现为一种秾丽精致的美,善于用 绚丽精致的语言、繁复优美的意象和轻灵 玄妙的笔调,委婉的传达内心的复杂情愫。 《还乡杂记》及其以后的创作,“感情粗 起来”,转向社会现实的抒写(《老人》、 《街》、《老百姓和军队》,但艺术的上 达未能与思想的前进取得同步发展。
四、“白马湖作家群”的散文创 作
1、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观: 从其幽默观出发,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 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 调”……达到“个人之性灵之表现”的无拘 无碍、从容潇洒的境界。
2、林语堂的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题材丰富繁杂。 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智者的 文化散文。 朴素率真,绝无矫饰,凸现真诚 的性灵。 浓郁的幽默情味。
三十年代散文
夏衍的《包身工》1936年6月载于上海《光明》创 刊号上,是作家在上海杨树浦进行了两个多月实地调 查后写成的。作品通过一家东洋纱厂包身工一天生活 情景的记叙,真实地反映了“现代奴隶”的非人生活 和惨绝人寰的遭遇,由此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野蛮与 罪恶,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作品将新闻 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严密的逻辑性与鲜明的形 象性融合起来,既有深刻的背景分析、确凿的资料和 强烈的政治理性,又将这一切融合到生动形象的艺术 描写之中。特别是选择典型人物(如芦柴棒)和细节 来加以特写式的表现,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和强烈的艺 术效果。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 瞿秋白说:“杂感这种文体,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要 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正是 经过鲁迅的创造,杂文才成为一种既具 有强烈的战斗性、深刻的思想性,又具 有高超的艺术性和审美特质的文学体裁。 具体说来体现为以下特征:
1.辩证的思想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的统一 2.鲜明的现实战斗性和含蓄深沉的艺术 风格的统一 3、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
在30年代的散文中主要有: 杂文、小品文、报告文学。
后期从1927年至1936年。 《而 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 集》和《集外集拾遗》。(其内容 参看教材260页)
三十年代散文
• 在一个社会的变革期内,由于黑暗的现实的压迫, 文学家大概是有三种路可走。一种是“打硬仗主 义”,对着黑暗的现实迎头痛击,不把任何危险 放在心头。 在新文学运动中, 鲁迅可算是这一派 的代表。……二种是“逃避主义”,这一班作家 因为对现实的失望,感觉着事无可为,事不可说, 倒不如“沉默”起来,“闭户读”,即使肚里也 有愤慨。这一派可以“草木虫鱼”时代的周作人 作为代表。……第三种, 就是“幽默主义”了。 这些作家, 打硬仗既没有这样的勇敢,实行逃避 又心所不甘,讽刺未免露骨,说无意思的笑话会 感到无聊, 其结果, 就走向了“幽默”一途。此 种文学的流行,也可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 (阿英在1934年所写的《现代十六家小品· 林语堂 小品序》 )
四、报告文学与游记
• 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 年春天在太原》等,茅盾主编的《中国一 日》以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发生在全国的 事件为题,从3000多篇稿件中选择了500多 篇编辑出版 • 阿英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等。30年 代,形成了报告文学的热潮。 • 游记重要的有:朱自清的《欧游杂记》、 《伦敦杂记》;王统照的《欧游散记》; 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湖上漫拾》等。
• 1927—1936年杂文:有杂文集《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 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界亭杂文》、《集外 集》等。主要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 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
30年代散文
30年代散文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30年代,社会动荡,国家动荡,每个人都在
为生活努力奋斗。城市的街道挤满了漂泊的流浪汉和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带着饥饿和绝望的眼神,流离失所。贫穷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伴侣,而希望则在黑暗的角落里微弱地闪烁。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日子过得艰辛而无望。纷争和冲突不断涌现,破碎的家庭和流离失所的孩子成为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映像。每个人都
在寻找着一丝温暖和安慰,可是现实却残酷地将这些希望一次次地击碎。
然而,就在这个充满荆棘的时代,仍有一些人选择了坚守自己所
信仰的事物。他们心怀希望,勇敢地面对逆境,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
创造着一片美好的天地。
街头巷尾的小摊贩们忍受着艰苦的生活,用自己的微薄利润支撑
着家庭的温饱。他们每天辛勤地工作,默默地坚守着,不为外界的动
荡动摇。他们清晨扛着沉重的货物走上街头,傍晚时分才疲倦地归家,和家人团聚,品尝着劳动带来的甘甜。
农田里,耕地的农民们用血汗浸透了自己的土地,他们靠着一双
双坚毅的双手,让谷物在沃土中成长,为家人提供美味和营养。夏日
的阳光炙热,冬日的寒风凛冽,可他们从不退缩,他们知道成就需要
耐心和毅力。
在学校中,教师们用思想的火炬点燃了学生们的未来之路。他们
无私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潜力。尽管教育资源匮乏,学校简陋,
但这些教师们坚定地相信,教育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他们把每个学生
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用爱和智慧指引他们的前行。
30年代的散文,不仅仅是述说一个时代,更是述说一种精神。它告诉我们,在逆境和困难中,人类的良善和勇气是无穷的。无论风云
变幻,还是经济不景气,这些精神的力量将永远存在,引领我们走向
_30年代散文
• 5、从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批判国民劣根性 • 如《皇汉医学》《以脚报国》《宣传与做戏》 《说“面子”》《习惯于改革》《作文的秘诀》 《奇怪》《吃白相饭》《揩油》《男人的进化》
• 批判和揭露中国国民的奴性根性及其产生的社
会历史根源。
• 1.指出奴性根性在中国的广泛存在
• 2.深刻地概括出其奴性的特征,即卑怯与凶残。
鲁迅还以自己的体验说:‚到二十岁,又听说 ‘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 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 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 我们做了奴才。‛(《且介亭杂文· 随便翻翻》) 在《买<小学大全>记》中,鲁迅深刻地看到, 如果有心人去将异族君主的文化统制术辑成一 书,那么,‚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 和恶辣,并且我们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 主义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 ( 《且介亭杂文· 买〈小学大全〉记》)。
3.深刻地分析和批判了中国人奴性根性形成 的原因。
• (1)封建专制统治的极度残酷。统治者把人 治成了死心塌地的奴才,‚君子‛希望老百姓 是羊,虽死也应该如羊,使天下太平,彼此省 力,奴隶的法规是不容越出分毫的。
• 早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论断:‚中国人 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 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 却是数见不鲜的。‛
30年代的散文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剖析PPT课件
4
造成“五四”散文发达的因 素
• 这种文体比较自由。因为相对容易掌握, 写的人也就比较多。也由于散文一般较 简短,一有感触,即可成篇,适合于 “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需要,有利于 开展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 由于古代文学中散文较发达,新文学若 要站住脚,务必打破用白话不能作美文 的迷信,因此诸多作家往散文方面努力。
(2)奇幻壮美的意境创造。《野草》构思奇巧,想 象丰富,很多篇章写的都是梦境,它们都像梦那样朦 胧、缥缈、奇幻而美丽。
(3)富于哲理。
10
2020年9月28日
三、周作人的散文
生平:周作人(1885-1967),浙 江绍兴人。他因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对 新文学的建设作过多方面的贡献而受到 人们的赞颂;因在30年代反对左翼文学 而引起过人们的争议和批评;也因在抗 战时期投敌变节而受到人们的唾弃。他 是现代文学史上毁誉交加的一个著名作 家。
– 5、精于语言的推敲锤炼又不见痕迹,既有精辟深 刻、富含哲理的隽语,又有生动幽默、冷峭凝练的 妙句,长句短语,显出语言大师的功力。
2020年9月28日
7
(二)《野草》与《朝花夕拾》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年 秋至1926年夏的23篇散文诗。 出版于1927年,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开“独语体”散文 之先河。《野草》是理解鲁迅的最好窗口,是他“荷 戟独彷徨”时期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度透视。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小说
如何理解上述文字的美?
• 单调而重复使用的句型,复沓回荡的叙述方 式,透出儿童的稚拙和朴实,娓娓道来,节奏徐 缓,却又内蕴深藏,浑朴醇厚。 • 作家絮絮叨叨地叙述祖父年龄与自己年龄的 变化,流露出对祖父的熟稔、热爱。年龄的排列 之间,省略了许多具体内容,表现出祖父一生的 平常。 • ‚主人不见了‛,‚死了‛,‚逃荒去了‛, 稚拙平淡的语言和口气中蓄积着深厚的沧桑感、 失落感。
2、施蛰存
• 其主要的创作特色是:运用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表现 人物的意识与无意识,描写二 重人格。集中代表这一倾向的 是1932年、1933年出版的 《将军底头》、《梅雨之夕》 和《 善女人行品》二个小说集
•
从选材看,施蛰存的心理小说有两种倾向——
• 一种是历史题材,代表作有《鸠摩罗什》、《将军 底头》、《石秀》; • 另一种取材于现实生活,《梅雨之夕》是其中的 一篇名作。这可以说是—个都市青年男子的“白日 梦”。小说把主人公飘忽的思绪写得很细、很密, 表现了他的性意识的流动。
• 往往以“乡下人”的眼光,在乡村与城市的比照 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天地。作品多有乡土气息,具 有乡野的质朴之美,同时又有凝重古久之风。
美学趣味上冷静舒徐的格调、含蓄的情绪和节制 的理性,也成为“京派”小说的显著特色。 • 具有圆熟静穆的美和东方牧歌的情调。
(3)文化上
• 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倾向。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创作在第一个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和二十年代相比,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化的分野。这是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后,受政治形势的影响,30年代的散文创作派系,通常都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散文;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以及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等。
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这是30年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不同创作风格的追求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和文体要求的不同理解,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论争而走向危机,相反,却因为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性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发展。
第一节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
左翼作家处于被国民党当局实施的文化围剿的压迫之中,他们当然更看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的效果,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杂文就很自然地成为他们首选的文体,这样,30年代就又出现了一个杂文创作的繁荣期。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这些足以证明鲁迅对这一时期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
"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
徐懋庸(1911-1977):其知识渊博,长于思辨,其杂文贴切泼辣,文风质朴,主要也是针砭旧物,但是和鲁迅比,视野和力度都比较小。
30年代散文
陆蠡
•1908—1942,浙江天台人 •散文创作与丽尼齐名,著有《海星》、《竹刀》 和《囚绿记》。 •《海星》中的作品多写年轻人的回忆、幻想和沉 思,通过对童真和自然的描写,着意探求人情美 和人间爱,但时有孤寂情怀的流露。 •陆蠡散文善于编织故事、勾勒画面,抒情含蓄委 婉,具有隽永的意境;语言凝练优美,节奏舒缓, 具有散文诗的风味。
“新诗人散文群”
以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群等人 为代表,他们创作的思想情调普遍低沉哀婉,精心 营造散文在情绪结构、叙述方式、话语氛围等多方 面的最佳境地。他们特有的审美情致,是他们对现 代散文的独特贡献。
说他们是“新诗人散文群”,不仅因为何其 芳、李广田等人早先曾致力于诗歌艺术的探索,更 因为他们的散文创作分明透露出对诗的意蕴及诗的 形态的自觉追求。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 个时期。
•前期从1918年至1926年,杂文集有《坟》、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广泛而深刻 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
•鲁迅杂文创作后期从1927年到1936年
•杂文集有《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Hale Waihona Puke Baidu自
33
• 何其芳独语体散文的特点, 三方面 ,一 是作为京派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体现了 京派散文的特点。是一种纯抒情的文体, 是“独语体”;二何其芳以自己的创作 “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三 是运用感觉、意象、词语和修辞手法等来 构造他的“独语”世界的。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新感觉派
Fra Baidu bibliotek
( 2 ) 刘呐鸥小说所表现出的女 性观: 女性嫌恶症” 性观:“女性嫌恶症”
1927年5月18日刘呐鸥的日记中对妻 年 月 日刘呐鸥的日记中对妻 结婚真是地狱的关门。 子的描述 :“啊!结婚真是地狱的关门。 “ 我不知道女人竟然得呆呆到这个地 女人是傻呆的废物……啊 ,我竟被 步……女人是傻呆的废物 女人是傻呆的废物 啊 我竟被 她强奸 ,不知满足的人兽 ,妖精似的吸血 不知满足的人兽 妖精似的吸血 鬼 ,那些东西除纵放性欲以外那知什 啊头胀眼痛,足不支力 么 。 ……啊头胀眼痛 足不支力 。 ……我 啊头胀眼痛 足不支力。 我 她要吃死我了! 若不害她 ,她要吃死我了!” 她要吃死我了
5
2.新感觉派小说产生的渊源
1.地域背景 2.文化条件
3.思潮影响
6
二、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刘呐鸥( 1905—1940 1940, ( 一 ) 刘呐鸥 ( 1905 1940 , 新感觉派 小说的最早尝试者 ) 生平: 1.生平:
刘呐鸥 ,原名刘灿波 ,于1905年9月22日出 原名刘灿波 于 年 月 日出 生于日本占据下的台湾省台南县新营郡柳营庄。 生于日本占据下的台湾省台南县新营郡柳营庄。 1928年9月,刘呐鸥与施蛰存等人一起酝酿 1928年9月,刘呐鸥与施蛰存等人一起酝酿 创办了《无轨列车》 创办了《无轨列车》半月刊 ,并由刘呐鸥出资 并由刘呐鸥出资 创办“第一线书店”。《无轨列车 无轨列车》 创办“第一线书店”。《无轨列车》的创刊号 上刊登了刘呐鸥很具新感觉特色的小说《 上刊登了刘呐鸥很具新感觉特色的小说《游 戏》。 1929年 ,刘呐鸥又办起了水沫书店 ,同 年 刘呐鸥又办起了水沫书店 同 时又与施蛰存等人创办了《新文艺》 时又与施蛰存等人创办了《新文艺》月刊 。
三十年代散文综述
(三)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2.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 毒 3.从“砭痼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 类型化形象系列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 4.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 反语 夸张 不直接得出结论 对比 暗示 比喻 等
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 杂文 和风格多样的散文
四、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何其芳 《画梦录》 开明派:丰子恺 叶圣陶 等 多为上海立达学园的教师 聚集在上海开明书店周围 都是积极的人生派,热切的爱国者 讲究品格、气节和操守 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
五、报告文学与游记
左联:正式从外国传人“报告文学”名称 并有意识提倡这种文体 左联刊物《中流》《光明》是刊载报告 文学的重要刊物 报告文学:新闻性 纪实性 邹韬奋:《萍踪寄语》 《萍踪忆语》 社会政治性强 向往社会主义 涉及如何看待欧美资本主义和苏联社 会主义的敏感题目
• 瞿秋白 • 唐弢 • 郁达夫 《乱弹及其他》 《推背集》 《海天集》 巴金 叶紫 萧红
三、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30年代: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 自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题材:宇宙之巨 苍蝇之微 提倡幽默 闲适 性灵三位一体的小品文 幽默大师 现代娓语式散文的开创者之一 散文集:《人生的盛宴》 《吾国与吾民》 小说:《京华烟云》《朱门》《红牡丹》等
三十年代散文概述
概述三十年代散文代表作家作品
三十年代散文创作文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空前政治化,导致散文创作受到政治和党派的影响,在1928—1937年内结集出版的散文专辑有五百种左右,30年代散文空前繁荣兴盛。主要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瞿秋白、唐弢、徐懋庸、萧红、何其芳、李广田、梁遇春、夏丏尊、宋之的等
(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文
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文化含量较高,两脚踏东西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生活的艺术》集中反映了林语
堂的人生观念,《京华烟云》、《苏东坡传记》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
本,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他认为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调,独抒性灵”的“个人笔调”式散文,但引起了左翼文学的批判。
周作人和林语堂一样是现代散文闲话一派的宗师,出版《看云集》《风雨谈》等,但后续人生态度消极,走向堕落。
(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
主张以战斗性杂文为武器与黑暗,落后势力进行批判和抗争。
主要代表作家作品:30年代成就最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如瞿秋白《
感选集>序言》中提出杂感这种文体要因鲁迅而变成文艺性论文,这一主张极
大地丰富和扩展了鲁迅所开创的现代杂文传统。还有,杂文双臂:唐弢《推
背集》《海天集》其文笔犀利,又含有抒情气息,徐懋庸《打杂集》《不惊人
集》。瞿秋白《一种云》文章大量运用象征手法,仅有600字却高度概括揭露
了旧中国的黑暗。、郁达夫的游记《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作者寄情山水,
30年代散文
30年代散文
第二个十年(1927—1931—1937)
30年代的散文创作
一、杂文
1、鲁迅、瞿秋白、茅盾——《申报·自由谈》P473
2、唐弢、徐懋庸(师法鲁迅)——《语丝》—“鲁迅风”杂文P477
二、小品文
1、“论语派”——林语堂,实际组织者(P479)
提倡“闲适”、“幽默”、“性灵”文学
阵地:《论语》、《人间世》、《宇宙风》
2、周作人:(P482)代表作《看云集》、《苦茶随笔》、
《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
知识性、趣味性的小品文。
三、抒情、游记散文
(一)抒情散文:
1、何其芳《画梦录》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金;P483
2、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雀衰集》;
3、丽尼P485、陆蠡P486
(二)游记散文:P488
1、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2、郁达夫《迹痕处处》
四、报告文学P491
1、夏衍《包身工》;
2、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太原》(1、2)报告文学的成熟之作。
3、范长江《中国西北角》、《塞上行》;
4、邹韬奋《萍踪寄语》(三集)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茅盾
三、30年代创作
•1932至1933年间,茅盾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 如《林家铺子》(1932)和《春蚕》(1932)及其 续篇《秋收》(1933)、《残冬》(1933) •前者以1932年“一•二八”战争前后因日本侵略和 腐败政治而日益凋敝的江南小城镇为背景,叙述的 是“一二八”前后江南某小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 程的故事,细致传神地刻画了林老板这位小商业者 的生活境遇和委曲心态; •后者也称“农村三部曲”,在一幅具有浓郁的江 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中,通过农村“丰收成 灾”的故事,揭示了帝国主义的跨国资本对中国农 民的榨取,描述了新一代农民被迫萌生的反抗意识。
五、艺术特色
浓丽繁复的油画风格 1、“网状结构” 气势恢弘、 场面广阔、线条清晰、结构 复杂 多线交叉发展,然后两条主 线先后发展的结构方法 2、心理描写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二) 茅盾
第一节 茅盾创作概述
茅盾 1896—1981 , 浙 江 省 桐 乡县乌镇人,原名沈德 鸿,字雁冰 “茅盾”是在 1927 年发 表《幻灭》时开始使用 的笔名,此外,他还使 用过玄珠、郎损、方璧 等130多个笔名。
太平桥
东栅老街
一、早期的文学活动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 预科第一类(文科) •1916年毕业后到上海的商务 印书馆就职,一直工作到 1925年底。 •1921年1月,茅盾出任《小 说月报》主编,并参与发起 文学研究会 •五四时期茅盾文学活动一个 重要内容是外国文学的翻译 和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30年代散文接受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日益向叙事
化和议论化方向演变时,何其芳则为其抒情散文发现 并坚守了现代散文本体。其文体意义和文学史价值不 可低估。 《画梦录》坚守抒情散文独立、纯正的艺术品格。 1936年以后,尤其是到达延安后,何其芳所作《还乡 杂记》《星火集》等,以朴实的笔触和高昂的格调状 写现实人生,风格发生了从诗意画梦到质朴写实的蜕 变。
1936年,夏衍的《包身工》“在中
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它将群像和个像(“芦柴棒”)相 结合,描写了包身工形象,反映了 上海日本纱厂中国女工的悲惨生活。 它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刻画 人物,在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精心 布局,纵向选取包身工一天生活中 的几个场景作记叙描写,并从中生 发议论。 。
鲁迅前期杂文
前期从1918年至1926年,杂文集有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 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广 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 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性主义和人 道主义为武器,对陈陈相因的普遍 性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了深 入的剖析和批判。(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胡须》 《看镜有感》 ) 1925年前后随着实际政治斗争的展开, 鲁迅前期杂文增加了政治批评的内 容。( 《无花的蔷薇》《记念刘和 珍君》 )
(1898一1975),浙江祟德人。
他于1922年开始白话散文创作, 30年代结集出版了《缘缘堂随 笔》《随笔二十篇》《车厢 社会》《缘缘堂再笔》等。
丰子恺
他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在散文中探究人生、自然
的奥秘,文字里浸润着佛理、玄思。这类散文以 《渐》《秋》《两个?》为代表。
他描绘直率无邪的儿童生活,神往于儿童纯真的
情趣。这受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影响。如《儿 女》《给我的孩子们》 等。
运笔如行云流水,自然洒脱,于自然神韵中蓄含
深婉情思,自成一种率真自然、清幽淡远的艺术 风格。
(1906—1968),出生于山东邹
平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北京大学 求学时与何其芳、卞之琳结为诗 友,合出过诗集《汉园集》,为 “汉园三诗人”之一。其文名盖 过诗名。 其30年代所作散文收为《画廊集》 《银狐集》《雀蓑集》三集。善 于把抒情与叙事、写景结合起来, 风格平实浑厚,感情沉郁而略带 悲凉,具有较明显的柔美格调。
1912—1977,中国著名诗人, 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四川万县 (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 哲学系毕业,“汉园三诗人” 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 《画梦录》(成名作),诗集 《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 有建树。
《画梦录》共辑录包括《扇
上的烟云(代序)》在内的 17篇散文,所表述的主要是 他画梦的“温柔的独 语”“悲哀的独语”。 它们常用“独语”的调式, 在孤独中玩味着孤独,在寂 寞中吟哦着寂寞,探索并呈 现了年轻知识者内心灵魂的 颤动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Biblioteka Baidu
鲁迅杂文的特色:
一、诗与政论的结合。
二、从“砭锢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
象体系。 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往往三言两语 就能画出论敌的“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1895—1976),福建
龙溪人。其父是基督教 牧师,一心要儿子学英 文,受新式教育。 1917年入上海圣约翰大 学,毕业后到清华大学 教英文,1920年赴美国 哈佛大学研究比较文学, 获硕士学位,后又赴德 国耶那大学、莱比锡大 学研究语言学,获哲学 博士学位。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
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林语堂生性戆直,浑朴天真,假令生在美国,不但在文学
上可以成功,就是从事事业,也可以睥睨一世,气吞小罗 斯福之流。《翦拂集》时代的真诚勇猛,的是书生本色, 至于近来的耽溺风雅,提倡性灵,亦是时势使然,或可视 为消极的反抗,有意的孤行。周作人常喜引外国人所说的 隐士和叛徒者混处在一道的话,来作解嘲;这话在周作人 身上原用得着,在林语堂身上,尤其是用得着。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 散文二集• 导言》)
1923年回国后先后任
教于北京大学、女子 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 1932年9月,创办《论 语》半月刊,嗣后又 创办了《人间世》和 《宇宙风》两刊,都 以发表小品文为主, 提倡幽默、闲适和独 抒性灵的创作。
30年代是林语堂幽默理论的成熟期,也是他小品创作的丰
收期。 从1932年《论语》创刊到1936年赴美国,他发表的各种文 章(多为小品)近300篇,其中一部分收在《大荒集》和 《我的话》中。 1935年9月,林语堂的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 他开始向外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 1936年居留美国后,继续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著有 《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孔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 慧》《苏东坡传》等20余种著作.
李广田
30年代散文的另一新收获是报告文学的
兴盛。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 散文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散文类型。
群众性的报告文学写作热潮催
生了30年代先后选编出版的几 部大型报告文学集。 1932年阿英编纂的《上海事变 与报告文学》。 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 《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 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 《中国的一日》。 梅雨主编的《上海的一日》 1936年梁瑞瑜遴选通讯报告编 辑而成的《活的记录》
.
30年代的散文创作,传承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
心灵的抒写,也传承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丏尊等人的创作开始较 早,林语堂、周作人等提倡闲适、性灵、幽默,虽遇 左翼作家批评,但其创办的杂志《论语》《人间世》 《宇宙风》却拥有广大读者。 还涌现出一批新进的青年作家,如何其芳、李广田、 丽尼、陆蠡、缪崇群等,以清新的情感体验抒写自我。 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由于普罗文学的推动和倡导, 报告文学成为新品种。
林语堂小品文的艺术个性:
一、题材丰富繁杂,大至宇宙之巨、小至苍蝇之微,无所
不包。(《我怎样刷牙》《我的戒烟》《论政治病》) 二、惯于用比较的眼光看间题,常常能在西方文化的参照 下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引发出改造国民性的思考。 (《谈中西文化》) 三、他的小品或抒发见解,切磋学问,或记述思感,描绘 人情,皆出于自我性灵,绝无矫饰,显得朴素率真。 (《秋天的况味》《言志篇》) 四、浓郁的幽默情味。这种艺术追求出发而创作的幽默小 品缩短了与读者的距离,对读者产生过很大的吸引力。
鲁迅后期杂文
后期从1927年到1936年,
杂文集有《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伪自 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 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集外集拾 遗》等。
首先,政治内容大大增
加。(《为了忘却的记 念》、《写在深夜里》、 《中国人的生命圈》、 《“友邦惊诧”论》) 其次,鲁迅后期仍然注 意进行社会批评,写下 了大量解剖中国社会思 想的杂文。(《二丑艺 术》《爬和撞》) 再次,鲁迅后期以杂文 形式扶正祛邪,坚持文 化战线上的思想理论斗 争。(《对于左翼作家 联盟的意见》)
.
鲁迅杂文集共有16部。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
感录”起至1936年逝世前未完篇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 二三事》止,杂文创作贯穿了其文学活动的始终。 杂文,是鲁迅这位精神界战士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战斗 和自我“释愤抒情”的重要文学形式。 现代杂文正因鲁迅的积极倡导和大力实践而得以踏人文学 殿堂。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