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推进盐城沿海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

2 海洋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 。 、 沿海滩涂隶属于东台、 大丰 、 射 阳、 滨海 、 响水 等县( 。 市)近期 可供开发 利用 的面积达 10 30平方 公
里。 目前 , 阳河 口以南 沿海 地段 还以每年 1 射 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
以及 沿海资源原 有优势弱化等生态环境 问题 。 1 近岸海域水质下降 。 、 盐城的海岸 是淤泥质海岸 , 坡度平缓 , 水浅, 海水稀释能力差 , 海岸水文动力 主要是沿岸的往复流 , 陆源 污水长时 间滞 留在沿岸带 , 之滩涂植物和微生物 不丰富 , 物 加 生 种类少 , 生物量也小 , 决定 了环境对 污染物 的 自然降解能力差 , 缓
量、 繁殖率 和存 活率均居世界首位。 经过多年 的建设 , 保护区核心
区 由初期 的 1 . 5万亩 , 展到现在 的 6万多 亩 , 发 麇鹿数 量 由 18 96 年的 3 头增加到现在的 1 1 , 中野生放养及 自然繁殖的野 9 37头 其 生种群达 18头。 1 二、 盐城沿海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 问题及原因
环境状况指数(I E) 和生态足迹方 法评价结果 表明 : 整体生态承载 力为 0 3 0h 2 , . 3 4 m 从 为全省 人均 生态承载力的 1 5 . 。 7倍
经济过 程 中大量排放污水 、 废水造成 的 , 盐城 沿海生态环境正面
临着 日益严峻的挑战。 2 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从 国家卫星遥感图片上分析出 , 、 盐城 沿海高滩水产养殖面积呈 扩大趋势 , 而沿海 苇滩 面积呈逐年缩小 趋势 。 近几年来 , 工农业和生活污染 , 滩涂大面积的围垦发展水产
构、 污染 物排放总量与 环境 容量在部分地 区出现不适应 、 不协 调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规划思路(⼀)⽴⾜区域、跨越发展⽴⾜长三⾓、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地、劳动⼒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提升中⼼城市综合竞争⼒,尽快缩⼩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城市。
(⼆)重点向海、特⾊发展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发展,建设⽣态型沿海中⼼城市。
(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充分依托盐城⽣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然保护区、基本农⽥等⽣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交通模式、⽣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
(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现代化、⽣态型沿海中⼼城市。
规划2030年城市⼈⼝170万。
(⼀)东北亚特⾊物流转运基地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级开放⼝岸,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盐城⾄韩国、⽇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
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乃⾄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物流转运基地。
(⼆)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北翼中⼼城市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
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纲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市沿海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鹏市委书记副组长: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驰市委副书记成员:丁宇市委常委、大丰市委书记储金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古城市政府副市长朱传耿市市长助理石为斌市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徐国均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洪清东台市委书记谷家栋射阳县委书记王斌滨海县委书记道津响水县委书记何桂英市发改委主任顾春芳市经贸委主任爱国市财政局局长胡凤娥市外经贸局局长许新建市旅游局局长穆启生市环保局局长长青市交通局局长王瑾市规划局局长士明市国土局局长还学东市水利局局长茆训东市农业局局长符文华市林业局局长周纯明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卢峰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曙光市铁路筹建办主任玉明海关关长朱志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世刚海事局局长蔡云冲边防支队支队长周士跃供电公司总经理明珍禽自然保护区主任丁玉华麋鹿自然保护区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何桂英市发改委主任《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整合组专家组长:方创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副组长:毛汉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黄金川副教授,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成员:班茂盛博士,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王炜博士后,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鲍超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晓丽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铭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乔标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宋吉涛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蔷高级工程师,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海燕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祁巍锋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蔺雪芹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方案编制单位及专家方案一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组组长:方创琳编制组副组长:毛汉英黄金川编制组成员:方创琳毛汉英黄金川班茂盛王炜鲍超晓丽铭乔标宋吉涛蔷海燕祁巍锋蔺雪芹方案二编制单位: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组组长:顾朝林编制组副组长:稚编制组成员:管卫华康璇旷薇合林晋媛牛雄翀加凤汤培源来利汪淳汪侠袁昕熊国平梅兴柱于涛方臧华成从果晓明振龙玉宗周恺朱杰(按姓氏拼音为序)方案三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组组长:桂山编制组副组长:爽编制组成员:雯有挥桂山士谋季子修俊晏落成恒鹏段学军高群海霞云健朱天明诚吴威梁双波立华吴松方案咨询单位省社会科学院美国规划协会(APA)前言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化和中国实施长三角与珠三角领先、环渤海起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中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低谷的市,同时面临着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扩容纳新等多重历史机遇和多重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五个统筹”和循环经济的战略指导思想,将以何种优势、何种定位、何种目标、何种模式、采取何种方式、沿着何种方向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又将以何种功能和路径对接,融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确保在东部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率先突破?为了回答上述一系列战略性问题,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不失时机地面向国际招标编制《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可编辑)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评价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2号二O一三年九月本简本内容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并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
建设单位: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评价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目录一、项目概况 11.1任务由来 11.2环境保护敏感目标2二、规划概述 42.1产业定位及规划目标 42.2规划范围及规划时段 52.3人口规模预测 52.4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 52.5基础设施规划102.6环境保护规划132.7绿地规划13三、规划方案分析 143.1 与上层发展政策及法规相容性分析 143.2 与区域开发及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分析14 3.3 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53.4 开发区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合理性分析 15 3.5 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的协调性分析 163.6 小结16四、开发现状回顾 184.1开发区发展历程184.2开发区开发现状194.3基础设施现状194.4污染源现状204.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4.6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21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3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235.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245.3 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245.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预测分析245.5 生态影响分析 255.6 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255.7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6六、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26七、公众参与调查 27八、环境风险影响评价29九、开发区规划综合分析论证309.1 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309.1.1规划协调性309.1.2资源环境可行性309.2 规划目标合理性分析 319.3 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319.3 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319.4 规划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及发展建议32 9.5 周边功能区对开发区的影响 329.6 环保基础设施合理性分析32十、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310.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3310.2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3310.4 声环境保护措施 3310.5 固废防治措施3310.6 开发区产业发展建议3310.7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3410.8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3410.8.1清洁生产措施3410.8.2 循环经济分析 3410.9 环境风险防范与监控35十一、结论及建议 3511.1结论3511.2 规划完善建议及要求35一、项目概况1.1任务由来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1992年8月开始建设,1993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苏政复[1993]52号),批复面积为9平方公里,范围为东起新长铁路,西至东干渠,南起徐巷河、第一沟,北至苏农路。
盐城市海岸线利用控制性规划

盐城市海岸线利用控制性规划(2008~2020)盐城市沿海开发办公室盐城市海洋与渔业局2008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原则 (1)三、规划范围 (1)四、规划依据 (1)五、规划目标 (2)第二章海岸线资源评述 (3)一、概况 (3)二、港航资源 (3)三、滩涂资源 (4)四、旅游资源 (5)五、风能资源 (5)第三章海岸线利用现状 (6)一、概况 (6)二、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9第四章重点产业与总体布局 .. (10)一、重点产业 (10)二、总体布局...................................................................................................... .11 第五章海岸线利用规划 (13)一、岸线分类 (13)二、岸线开发与利用布局 (14)第六章与海洋功能区划一致性分析 (18)一、功能上的一致性.......................................................................................... .18二、范围上的一致性.......................................................................................... .18三、利用形式上的一致性.................................................................................. .18第七章海岸线保护与管理. (19)一、岸线保护...................................................................................................... .19二、岸线管理...................................................................................................... .19 附图:1、海岸线利用现状图2、海岸线利用规划图3、海岸线利用控制规划图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海综合开发战略,科学利用有限的岸线自然资源,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障港口、能源、工业等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行业对海岸线的需求,保护岸线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岸线在沿海综合开发中的基础作用,实现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近年来,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促进沿海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目前,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相当大比重,GDP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沿海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污染、滨海湿地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一些地区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因此,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沿海经济开发的规划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一方面,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沿海地区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沿海地区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沿海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沿海地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恢复和修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5. 加强对外开放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江苏盐城发展战略研究(一)鹿特丹港的发展经验与模式

前言沿海地区是江苏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沿海开发是江苏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盐城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为盐城沿海开发带来了重大机遇。
融入长三角,将为盐城发展创造有利的平台,大丰港获得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成为滩涂盐城变为滨海盐城的切入点,盐城把大市区建设和沿海开发作为十一五及以后发展的两个重要增长极,将加快盐城沿海开发步伐。
近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盐城视察,明确提出要按照“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要求,以沿海港口建设为突破口,以临海工业园区和海港新城为依托,加快沿海新型产业体系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呼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沿海开发的战略决策,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构建新的区域发展框架。
“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其目的是要充分利用盐城的沿海优势,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及发展的眼光来实施以沿海港口、临港产业、海滨新城“三位一体”的互动发展战略,打造“海滨盐城”的新格局,促进盐城区域经济快速崛起,使其成为中国最具魅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我们将通过对盐城经济与社会发展历史、现状及资源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进一步分析盐城所在区域的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以及国际国内沿海开发的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区域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盐城沿海定位、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城市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作出回答。
我们的战略规划力求从盐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盐城长远发展的远景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寻求最佳的规划方案,策划沿海开发的动态发展路径。
第一部分国内外沿海开发经验借鉴1.沿海开发与港口经济沿海开发与港口经济息息相关,港口经济的发展可带动沿海地区的发展,而沿海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港口经济的繁荣。
1.1港口经济所谓“港口经济”即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引言江苏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份详细的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1. 发展背景江苏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便捷的港口设施。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不平衡,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 现状分析2.1 经济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一直以工业为主导,特别是制造业和重工业。
这些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
此外,由于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2 社会发展尽管江苏沿海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较好,但由于受到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些城市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居民收入差异大等问题。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困问题。
2.3 环境保护江苏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大量工业废水和家庭污水排放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3. 发展目标基于对现状的分析,为了促进江苏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发展目标: - 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改善城乡基础设施; -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发展策略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 4.1 经济发展策略 - 制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并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 -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和信息网络,促进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4.2 社会发展策略•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纲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市沿海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鹏市委书记副组长: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驰市委副书记成员:丁宇市委常委、大丰市委书记储金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古城市政府副市长朱传耿市市长助理石为斌市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徐国均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洪清东台市委书记谷家栋射阳县委书记王斌滨海县委书记道津响水县委书记何桂英市发改委主任顾春芳市经贸委主任爱国市财政局局长胡凤娥市外经贸局局长许新建市旅游局局长穆启生市环保局局长长青市交通局局长王瑾市规划局局长士明市国土局局长还学东市水利局局长茆训东市农业局局长符文华市林业局局长周纯明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卢峰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曙光市铁路筹建办主任玉明海关关长朱志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世刚海事局局长蔡云冲边防支队支队长周士跃供电公司总经理明珍禽自然保护区主任丁玉华麋鹿自然保护区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何桂英市发改委主任《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整合组专家组长:方创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副组长:毛汉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黄金川副教授,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成员:班茂盛博士,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王炜博士后,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鲍超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晓丽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铭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乔标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宋吉涛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蔷高级工程师,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海燕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祁巍锋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蔺雪芹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方案编制单位及专家方案一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组组长:方创琳编制组副组长:毛汉英黄金川编制组成员:方创琳毛汉英黄金川班茂盛王炜鲍超晓丽铭乔标宋吉涛蔷海燕祁巍锋蔺雪芹方案二编制单位: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组组长:顾朝林编制组副组长:稚编制组成员:管卫华康璇旷薇合林晋媛牛雄翀加凤汤培源来利汪淳汪侠袁昕熊国平梅兴柱于涛方臧华成从果晓明振龙玉宗周恺朱杰(按姓氏拼音为序)方案三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组组长:桂山编制组副组长:爽编制组成员:雯有挥桂山士谋季子修俊晏落成恒鹏段学军高群海霞云健朱天明诚吴威梁双波立华吴松方案咨询单位省社会科学院美国规划协会(APA)前言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化和中国实施长三角与珠三角领先、环渤海起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中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低谷的市,同时面临着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扩容纳新等多重历史机遇和多重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五个统筹”和循环经济的战略指导思想,将以何种优势、何种定位、何种目标、何种模式、采取何种方式、沿着何种方向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又将以何种功能和路径对接,融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确保在东部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率先突破?为了回答上述一系列战略性问题,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不失时机地面向国际招标编制《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解读之五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解读之五: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地处我国沿海南北中间地段的江苏东部沿海地区,是个“经济洼地”,但在专家眼里,这里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开发潜力巨大的“风水宝地”。
最近经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公布,更让这里成了国人乃至世界瞩目的热点。
长江、黄河东流入海,滚滚波涛夹带的大量泥沙,在海浪、潮汐、洋流等各种力量的作用下沉淀下来,越积越高,慢慢露出海面,形成滩涂,最后变成陆地。
江苏,是中国滩涂最多的省,占全国总面积的1/4。
而这里的“造陆运动”,规模十分惊人——每年“冒出”滩涂两万亩。
在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的今天,这里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基地。
合理围垦滩涂,到2020年围垦270万亩依法科学编制滩涂围垦开发规划,根据滩涂资源和近岸海洋条件,进一步深化研究沿岸海洋物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洲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深水航道的前提下,依法合理确定围垦的范围、时序。
近期重点对海岸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高程在理论基准面2米以上的滩涂进行围垦开发。
——摘自《规划》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20多位院士和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形成的“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江苏沿海地区滩涂资源丰富,且每年仍以2万多亩的速度淤涨,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特别是盐城沿海和南通北部沿海地区更具备大规模围垦的条件。
到2020年,可在盐城射阳河口至南通东灶港之间的大丰、东台、如东、启东海岸和弶港外的辐射沙洲等地进行围垦,形成270万亩左右的垦区,远期可在东沙、条子泥、腰沙等浅滩沙洲进行围垦,可形成700万亩土地后备资源。
参与起草《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晓明告诉记者:“这还是保守的数字。
为编制规划,我们考察了荷兰、日本、韩国和中东迪拜的海洋开发,他们围海造地的规模和气魄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一位日本专家专门写过一篇研究文章,认为江苏沿海可以围出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来,相当于再造一个苏南。
盐城市城总体规划 (2013—203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文件(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文本、图纸院长:邹军总规划师:袁锦富证书号:[建]城规编第(141094)号项目编号:2011P1020完成时间:2014年7月技术负责姓名职务、职称签名批准邹军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审定陈沧杰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分管总工胡海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所长汤春峰副所长高级规划师审核胡海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技术校对专业姓名签名专业姓名签名规划设计王海勇产业杨红平生态环境叶兴平道路交通许炎旅游张鑫磊给水排水顾军供电通信毕波综合防灾顾军项目组成员姓名职称、专业签名项目负责申翔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项目成员曹华娟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吴义士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张超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高峰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汤春峰高级规划师、城乡统筹段兆广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李铭高级工程师、道路交通陈宗军工程师、道路交通周秦工程师、生态环境吕龙工程师、旅游规划施卫红高级工程师、给水排水华海荣高级工程师、供电通信陈鼎超工程师、综合防灾《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参编人员:孔逸忻:盐城市规划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张亚钊:盐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吴立新:盐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宋迎春:盐城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夏刚:盐城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规划师吴莉:盐城市规划局规划技术信息处主任科员花明生:盐城市规划局规划技术信息处副处长、主任科员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说明意见1落实说明:1、规划成果充分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要求,在规划理念及城镇化方针中,均补充提出“以人为本”,并根据盐城生态大市、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等基本特点,提出生态保护优先、推进本地人口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等策略,以实现盐城的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详见文本第3、10、15等条。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全文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全文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全文序 言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海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
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
江苏沿海开发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市区以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14个县(市)。
沿海开发影响范围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全部区域。
2005年,本区人口1712.74万,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2596.8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2.9%、27.7%和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1.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5.9∶50.7∶33.4。
加快沿海开发将使本区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共同构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体框架,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促进苏中、促进苏中、苏北快速发展。
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苏北快速发展。
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开发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规范开发秩序,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为编制依据,充分吸收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地质环境评价报告》、《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2010)》的相关成果,并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等进行衔接。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目标期,重点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开发任务,是沿海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其空间布局要求具有约束性。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推进中的难点与对策

( 苏 省 盐城 市 经 济 管理 干部 学 院 , 苏 盐城 2 4 0 ) 江 江 2 0 0
[ 摘
要】 随着国务 院常务会议 审议 通过 的《 江苏沿海地 区发展规 划》 的公布 实施 , 江苏沿海开发 正式上升 为国 家战
略 。 这 是 中央基 于 全局 发 展 作 出 的 一项 重要 战 略 决 策 , 时也 为 江 苏 沿海 乃 至 更 广 区域 提 供 了 千栽 难 逢 的发 展 机 遇 。但 同
家战 略 的新要 求 , 这一 认识 还有 待 深化 。少数 相关 同志 还 存 在思 想认 识不 到 位 、领 导精 力 不 聚 集 的 问题 。从 面上 看 , 的认 为沿 海 开 发是 长线 工 作 , 有
与当前保增长 、 促发展关系不紧 ; 的认为沿海开 有
发是 条 线 工作 , 与整 体 工作 关 系 不 大 ; 的认 为沿 有
・
1 05・
任和义务 , 规划做得 比较深 , 研究 比较透 。一个地 区的发展 , 能否争取到国家政策、 生产力布局等方 面的倾斜支持 ,主要看这个地区在大的区域发展 中处于何种独特地位 、能够发挥怎样不可替代 的
作 用 。相 比而 言 , 江苏 沿海 三市 在沿海 开放 开 发的 规划 和 战 略定位 方 面 思考 得 还不 够 深 、 不 够远 、 还 还不 够细 。虽 然在 规划 方 面也做 了不 少工 作 , 对 但
21 0 0年 4月
总第 19期 第 2期 5
・
大 庆 社 会 科 学 D Qn o i cec s a igS ca S i e l n
Ap . 2 1 r, 0 0 S r o 1 9 No 2 e i N .5 . l a
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江苏省服装产业集群分析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指在其中一特定地理区域内,以特定行业为核心,经济上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形成高度集中的企业、产业组织和相关产业支撑体系的空间聚集。
二、江苏省服装产业简介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服装资源和优势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的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相关纺织企业、服装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三、江苏省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1.区位优势:江苏省位于沪宁高速铁路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物流成本相对较低。
2.人力资源:江苏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使得服装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3.专业市场:江苏省拥有一些知名的服装市场,如南京新街口服装批发市场、苏州蚂蚁国际服装城等,这些市场为服装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销售平台。
4.产业链配套:江苏省的服装产业链非常完整,从纺织原料到服装设计、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有较为完备的配套企业。
这种产业链的完整性使得企业之间能够形成大规模的合作和互助。
四、江苏省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1.企业数量:江苏省的服装企业数量众多,其中大部分为小型企业,少数为中型和大型企业。
这些企业分布在江苏省的各个地区,形成了相对分散的产业格局。
2.产品品质:江苏省的服装产业以中高档产品为主,注重产品的设计、品质和服务,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3.品牌建设:江苏省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服装品牌,如南京的七匹狼、无锡的威尔士玛等。
这些品牌代表了江苏省服装产业的一定实力和影响力。
4.创新能力:江苏省的服装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五、江苏省服装产业集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高度竞争:由于服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江苏省的服装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品牌建设不足:江苏省服装产业品牌建设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滨海港集疏运规划

滨海港集疏运规划滨海节点的集疏运规划应紧紧围绕港口建设,按照“北联连云港、南融长三角、西纳大腹地、东进大黄海”的思路,积极组织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和疏港航道,形成水运、公路和铁路等多种方式并存的集疏运网络。
1、“人”字型的集疏运骨架以港口为放射源,形成复合“人”字型的对外疏港交通骨架。
复合“人”字交通廊道为共用一撇的双“人”字结构:“撇”边疏港廊道主要为东西走向,包括对接陈李公路(226省道)的滨陈(通往陈家港)疏港快速路和紧邻运盐河北侧穿过临港工业区的运盐河路;“捺”边有两束:一束为南北方向的滨射(滨海港-射阳)疏港快速路,另外一束为西南方向的327疏港快速路和滨淮(滨海港-淮安)疏港高速公路。
2、疏港铁路铁路是承担大宗货物运输的经济、快捷方式。
根据《盐城沿海开发战略规划》,为了促进江苏沿海开发,尽量争取连盐铁路在盐城境内沿海南行,行经滨海节点时,正好作为滨海节点区域的西南边界。
适应港口大宗货物集散的需求,在翻身河北部向东引入铁路支线,并沿港池南部和北部伸入港口码头。
同时,在中山河东侧平行修建一条铁路支线,满足西部化工园区的铁路运输需求;另外,平行化工中路修建一条铁路支线满足石油化工的铁路运输需求。
3、疏港快速道路以港口为核心,规划四条疏港快速道路:滨陈疏港快速路与陈李公路对接,盐城沿海开发滨海节点规划再向西接沿海高速公路;滨射疏港快速路向南与射阳县城连接;西南向的快速路由淮滨高速公路和327省道两条平行道路组成,分别与沿海高速公路对接,并继续向西远达涟水县城和淮安市区。
4、疏港航道目前,滨海县境内共有通榆运河、灌溉总渠、张家河、响坎河、中山河5条主要航道,总里程468公里,其中等级航道152公里。
根据《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航道网规划初步方案,市域内将形成“一纵十一横”的干线航道网,滨海港疏港航道将成为盐城市内重要的横向航道之一。
根据集疏运量预测,2020年滨海港内河水路集疏运量将达到270万吨,规划在西南向预留港池内建设内河转运港池,并开辟引航道纳入滨海县的水运航道网。
统筹解决江苏盐城人口问题的思考——以国家沿海发展战略为背景

Theory Researc h学论理★★★★收稿日期:2012-11-20作者简介:堵怀东(1970-),男江苏滨海人,政工师,从事思想政治研究。
统筹解决江苏盐城人口问题的思考———以国家沿海发展战略为背景堵怀东(江苏省盐城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江苏盐城224005)一、问题的提出2006年,江苏省在“三沿”(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战略的基础上,启动“沿海开发战略”,着手构建省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江苏的发展空间在苏北,发展优势在沿海。
沿海发展战略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要机遇,更是盐城发展的一次极好的机遇。
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与人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人口问题是制约盐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要全面实施好沿海发展战略,就必须研究和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诸多问题。
二、现状分析(一)人口现状盐城地处苏北中部沿海,下辖9个县(市、区),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811.7万。
全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
盐城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62.57%,人口密度为478人/平方公里。
1.人口生育水平情况。
1995以来,盐城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一五”以来,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稳定在10%,和4%,以内。
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25左右,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2.人口流动情况。
盐城城区现由亭湖、盐都,开发区三区组成,城市居住总人口不断增长,2008年为74万人,其中市内各县流入市城区人口问题庞大,且呈增长态势。
据调查,从2005年起,市内各县每年进入市城区人口都达7万人以上。
盐城是流出人口大市,流出100多万人,主要在苏南、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地,而流出绝大多数是青壮年。
3.人口结构情况。
盐城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型到九十年代的成年型,目前人口年龄化进程加快,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等特点,据2011年,盐城市65岁以上人口达到63.01万,老年人口比重达7.93%,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
盐城沿海经济带建设SWOT分析及对策

建 设 力 度 , 此 带 动 沿 海 地 区 经 济 的 发 展 , 动 沿 海 地 以 推
区投 资 兴 业 的热 潮 ,加 快 沿海 和临 港 地 区 中心 城 镇 、 节
重 点 发展 沿 海旅 游 业 ,通 过 旅 游业 的 发 展带 动 相关 三产 的发 展 盐城 沿 海 自然环 境 、 态条 件优 越 。以 东方 生
方无 可 比拟 。要 叫响 盐城 生 态游 、 地游 的 品 牌 , 起 点 湿 高 构建 滨海 生 态旅 游平 台 ,并 大 力发 展 与之相 配套 的 服 务
在 实 施沿 海 开发 战 略 过 程 中 ,要 充 分 吸 引和 整 合 高 校、 科研 院 所 的 资 源 , 系 统 培 养 和 短 期 培 训 相 结 合 的 走 路子 , 取 “ 采 引进 来 、 出去 ”的办 法 , 定 出 台一 系 列 走 制 特 殊 优 惠政 策 , 速 沿 海 开 发 人 才 的 聚 集 , 足 盐 城 沿 加 满 海 经 济 开 发的人 才需 要 。
正 把 沿 海 开 发 战 略 落 到 实 处 ,促 进 海 洋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者单 位 江 苏盐 城 市 海 洋 与渔 业 局 ) 作
加 大 对 交通 、 能源 和 港 I等 重 大 基 础设 施 的 投 入和 S I
盐城沿海经济带建设 SW T O 分析 及对策
循 “ 商港 、 渔港 共同发展 , 中心渔港和一级 渔港齐头并
进 , 、 类 口岸 同 时建 设 ”的 原 则 , 成 独 具 苏北 沿海 一 二 建 特 色 的港 口群 。在 渔 业港 口建设 上 ,“ 一 五 ”期 间 要将 十 黄 沙港 渔 港 建成 国家 中心 渔 港 , 大 丰 、 台 、 海 分 别 在 东 滨 建 成 三个 国家一 级 渔 港 。 围绕 港 E 开 发 , 用 便利 的 交 l 利 通条件 , 盐城沿 海 , 形成 “ 港招商 、 商兴工 、 在 要 以 以 以 工 兴 城 ( )”的 格 局 , 每 一 个 港 口打 造 成 具 有 生 机 镇 将 和 活 力的 小城 镇 , 建盐 城治 海经 济 发 展的 新平 台 。 构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苏政复〔2023〕23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23号盐城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盐政请示〔2023〕7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盐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高地、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绿色宜居的国际湿地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盐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34.17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38.6490万亩(含易地代保任务2.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767.5640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176.159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420倍;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省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43.78%;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区域协同和陆海统筹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向中心城区和沿海地区集中,推动盐丰一体化发展,稳妥推进黄海新区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整合组专家名单组长:方创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副组长:毛汉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黄金川副教授,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方案编制单位及专家名单方案一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组组长:方创琳教授,博士生导师编制组副组长:毛汉英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金川副教授,博士后方案二编制单位: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组组长:顾朝林教授、博士生导师编制组副组长:尹稚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案三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组组长:杨桂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编制组副组长:陈爽研究员、香港大学博士方案咨询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美国规划协会(APA)前言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和中国实施长三角与珠三角领先、环渤海起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中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低谷的盐城市,同时面临着江苏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扩容纳新等多重历史机遇和多重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盐城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五个统筹”和循环经济的战略指导思想,将以何种优势、何种定位、何种目标、何种模式、采取何种方式、沿着何种方向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又将以何种功能和路径对接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确保盐城在东部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率先突破?为了回答上述一系列战略性问题,盐城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不失时机地面向国际招标编制《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作为三家中标单位,分别编制完成了《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并与2006年12月27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根据评审与现场打分结果,最后确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的规划方案为最佳方案,同时确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最终成果的整合单位。
本规划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的《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方案为主线,按照赵鹏书记在规划整合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以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发的整合委托授权函为依据,根据盐城市沿海开发的实际,有选择性地吸收了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规划成果中的一部分内容;参考了《盐城市沿海开发农业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环保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旅游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电网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水利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交通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港口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土地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区域建设用海规划》9大专项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参考了五大战略节点规划中期成果中的部分思路;汲取了2006年11月5日盐城市沿海开发规划中期成果汇报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汲取了2006年12月27日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评审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汲取了2007年1月14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盐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城市规划局、市海洋渔业局、市国土局、市环境保护局、市经贸委、市电力公司、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响水县、滨海县、射阳县、大丰市、东台市等部门和县市领导关于规划整合工作的相关建议;汲取了2007年2月12日在《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整合成果汇报会上国家发改委、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领导提出的相关建议。
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组专家数次修改,最终完成了《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的最终成果。
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始终得到了盐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市直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协助,得到了市属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单位、企业、开发区的大力配合,得到了所有关心盐城沿海开发的各界人士从各方面的协助,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由于我们的能力有限,认识水平不足,加之整合工作时间过于仓促,规划报告中肯定有不足之处,甚至有错误的地方,诚请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为盐城沿海开发,为建设海滨盐城和富足平安的生态盐城而努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盐城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整合专家组2007年03月1日目录一、开发背景与战略意义二、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三、战略定位与总体战略四、主体功能分区与空间管治五、产业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建设六、海洋经济发展与特色海洋经济区建设七、城镇发展与盐城都市圈建设八、港口与集疏运体系建设九、保障支撑体系建设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临海战略节点的开发与保护十二、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在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江苏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大背景下,科学编制《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对于加快推进盐城市沿海开发,促进盐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根据开发时序分为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和远期(2016—2020年)。
盐城市地处我国东部江苏沿海的中部,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毗邻,北与连云港接壤,西与扬州、淮安相连。
下辖东台、大丰2个县级市和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个县,市区下设盐都、亭湖2个区,土地总面积14983km2,2005年人口798.67万人,是江苏面积第一、人口第二大市,地区生产总值1011.36亿元,成为苏北仅次于徐州的第二个经济总量超千亿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具备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开发背景与战略意义第一条【开发背景】——国际沿海开发背景。
21世纪是海洋经济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内陆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变。
第45届联合国大会敦促世界各国把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目前,约有100多个沿海国家已经或正在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把沿海产业发展放在重要地位。
全世界约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km左右的沿海地带,全球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位居前列的国家(地区),几乎都是沿海国家(地区)。
因此,沿海开发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世界上所有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内沿海开发背景。
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支撑中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沿海开发战略是我国长期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的国家发展战略,随着环北部湾地区和海峡西岸地区的开发和全方位开放,将在中国沿海地区逐步形成“两角(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两湾(环渤海湾、环北部湾)、两岸(海峡西岸与东岸)”的开发开放新格局(图1)。
——江苏沿海开发背景。
早在1996年江苏就提出了建设“海上苏东”工程。
2006年1月20日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推动沿海开发。
2006年11月8日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确定了实施“依港兴工、以工兴市、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沿海开发战略方针(图2)。
——盐城沿海开发背景。
盐城市地处江苏沿海产业带中部,承南接北。
2006年1月通过的《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实行保护式开发,努力将沿海产业带发展成为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2006年3月,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盐城市大丰港时提出“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盐城沿海开发的16字方针。
2006年8月28日,赵鹏书记在盐城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加快沿海开发步伐,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强调沿海开发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全局,着眼长远,创新思路,科学开发。
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规划先行,保证沿海开发科学、合理、有序;坚持点面结合,走保护与开发并重路子;坚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实行综合开发,协调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以开放促开发。
第二条【战略意义】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盐城市必须实施“出海”“东进”战略;为走出中国沿海“经济低谷”,亟待将盐城打造成为“战略高地”(图3);为全面推进江苏沿海开发,必须将盐城沿海作为战略重点;为振兴苏北,迫切要求盐城打通“出海通道”;为构建发达和谐的生态盐城,必须推进“保护式开发”。
二、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第三条【五大优势】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沿海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容量相对较大的优势;沿海滩涂土地资源近期相对充足的优势;岸线资源与港口的相对比较优势;优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等。
第四条【五大机遇】江苏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和连云港地位提升的机遇;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纳新扩容和借机融入与互补共建的机遇(图4);国家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港口基础设施、重大能源项目及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带来的机遇;上海“飞地”农场纳入“十一五”规划带来对接上海机遇;大丰港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政策机遇(图5)。
第五条【四个劣势】水土资源空间组合不相匹配,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生态资源优势因受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与开发之间存在矛盾;沿海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内生型发展不足;沿海开发的集疏运通道建设滞后,港口腹地小,末梢式交通系统限制了物流系统组织。
第六条【四个挑战】周边城市快速发展而导致盐城被边缘化的挑战(图6);开发过程中潜在的生态破坏和被污染的挑战;中心城市带动力弱且偏离沿海的挑战;周边港口腹地扩张导致被腹地化的挑战。
三、战略定位与总体战略第七条【开发原则】——生态开发原则。
坚定不移地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科学开发之路,要以此为主线贯穿沿海开发的全过程。
——综合开发原则。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综合开发,推进产业布局的据点式和临海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化和国际化。
——集约开发原则。
根据“三集”(集中、集聚、集约)开发要求,实施城镇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实现单纯依赖对海涂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向依靠科技进步集约式开发转变。
——开放开发原则。
坚持走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带动开发之路。
以市场为导向,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联动开发原则。
实施海陆联动、江海联动、内外联动,提高开发的整体效率。
第八条【战略地位】从国际层面分析,盐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南桥头堡(图7),是亚太(日韩)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点,是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