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
痕迹学理论与应用试验教学大纲
《痕迹学理论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痕迹学理论与应用概述了痕迹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途径,包括痕迹学研究内容、技术和方法、痕迹学的基本原理、痕迹化石分类学、痕迹相模式及其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痕迹化石埋藏学与痕迹组构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生命活动时的习性规律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因素,了解生物的发展演化规律和生物群落的生态条件。
本课程对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大帮助,对今后从事煤、油、气田勘探的学生具有指导意义。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痕迹学理论与应用》实验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实验,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内容:1.进一步掌握和深化《痕迹学理论与应用》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
2.掌握鉴定痕迹化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三、实验项目设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别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必做/选做已开/未开说明承担实验室1 陆相、过渡相痕迹相观察并描述Scoyenia、Teredolites、Psilonichnus痕迹相的组成特征2 专业验证性 2 必做未开地球科学馆2 海相痕迹相观察并描述海相痕迹相的组成特征2 专业验证性 2 必做未开地球科学馆3 绘制遗迹化石组构素描图选择一类痕迹相进行素描及特征描述2 专业综合性 2 选做未开普通地质实验室四、考核方式每个具体实验项目的具体考核,以每次预习、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四部分为基础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给出实验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与参考书1. 胡斌主编,痕迹学理论与应用.1997。
痕迹检验学_史力民_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对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方法及常规检验技术。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各种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对象:本科:文检专业方向、视听资料专业方向、交通安全专业。
教学时间:第三学期,总学时:48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痕迹检验学》课讲授大纲第一章绪论(4学时)重点:1.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2.痕迹检验的程序难点:1.同一认定原理及应用第一节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0.5)第二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第三节寻找、发现、采取、记录痕迹(1)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第五节痕迹检验的程序(0.5)第六节痕迹检验的工作原理(1)第二章手印检验(14学时)重点:1.指纹的分类体系及其应用价值2.手纹特征的种类及其应用3.手印显现常规方法4.现场手印的分析步骤及方法5.手印鉴定的程序、步骤及方法难点:1.手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表现2.手印显现方法的要求和适用条件3.手印分析中诸特征的综合运用第一节手印的特点和作用(2)一、手印与指纹二、指纹的特点三、手印的作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一、手印的形成二、手印的分类第三节指纹的特征(3)一、乳突纹线的形态二、指头的基本类型三、手掌乳突花纹四、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第四节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3)一、寻找、发现手印二、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第五节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1)一、分析、确定犯罪手印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第六节记录提取现场手印与收取样本手印(2)一、记录现场手印二、固定、提取现场手印三、收取样本手印第七节手印的初步鉴定(2)一、鉴定的准备工作二、初步筛选三、初步比对四、综合评断思考题:1.指纹分类主要分哪几个步骤?各步的意义何在2.手纹的特征有哪些,其价值应怎样考核?3.寻找、发现、显现手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怎样综合分析手印的手别?5.捺印手印应注意哪些问题?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第三章足迹检验(12学时)重点:1.赤足的解剖结构、足型特征2.鞋的生产原料及加工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3.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常规足迹的发现、提取4.足迹鉴定的步骤及常用特征难点;1.局部足型特征2.磨损特征3.疑难足迹的固定、提取4.变形足迹的鉴定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0.5)一、足迹检验的特点二、足迹检验的作用第二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0.5)一、足迹的形成二、足迹的分类第三节足迹特征(3)一、赤足足迹特征二、穿鞋、袜足迹特征三、步法特征第四节足迹的变化(1)一、案犯心理状态和伪装二、鞋底与地面条件三、负重与负重方式第五节足迹的勘验与收集(2)一、寻找现场足迹二、发现确定案犯的足迹三、提取现场足迹和搜集样本足迹四、现场足迹记录第六节足迹分析(3)一、分析鞋种二、分析案犯的个人特点第七节足迹鉴定(2)一、预备检验二、分别检验三、比较检验四、分析评断与鉴定结论思考题:1.何谓足型局部特征?主要有哪些2.鞋子成型工艺有哪些?分别具有哪些特征?3.鞋的穿用特征有哪些?4.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有哪些?5.石膏制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工具痕迹检验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1、正打:凹痕面积最大,深度最浅; 2、斜打:反映工具的局部特征,有时形成
擦划线痕; 3、掠打:接近于平行方向打击,形成擦划
线痕,痕起缘明显。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 1、铁锤:木工锤(羊角锤)、钳工锤、锻
工锤、石工锤,橡胶锤、木制锤等。
注意:军用特种工具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二、造痕体(工具)
(二)工具的特征 1 、外部特征:式样、规格、牌号、凸凹特征; 2 、特征的来源:
①生产加工(机械加工、手工加工) ②使用过程(崩损、磨损、缺角等) ③自然腐蚀(铁锈等) 3 、特征的稳定性: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重 要特征相对稳定不变的性质。
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 3、棍棒 4(、1其)他特替定代性工强具; (2)就地取材多; (3)微量物质多。
第二节 打击痕迹
四、不同客体上打击痕迹的反映 1、木质客体 2、人体 3、颅骨客体(三找两注意)
第三节 擦划痕迹
一、擦划痕迹的形成
工具在压划作用下, 在与客体接触部位形成 的凸凹线条状痕迹,称 为擦划痕迹。
特征,在剪切时都会以不同的形式留在剪 切坡面上。
(1)铣纹 (2)锉纹(外刃)
(3)铲纹(里刃)
第四节 钳剪痕迹
7、刃侧特征及痕迹反映:
第四节 钳剪痕迹
8、钢丝钳剪切痕迹特征:
种类特征: (1)断头形状:断头侧面形状、立顶的形状; (2)断头峰角的角度大小; (3)断头斜坡上反映出来的加工花纹种类、
1、各部分名称:
第四节 钳剪痕迹
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 (一)钢丝钳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魏中礼刘道朋编写司法检验实验室目录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程序第二章手印检验第一节手印检验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手印检验的程序和方法第三节手印检验结论的评断与运用第三章足迹检验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第二节足迹检验的特征和依据第三节足迹检验方法和综合评断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第一节工具痕迹检验概述第二节工具痕迹检验的分类第三节工具痕迹检验的方法第四节工具痕迹检验结论评断与运用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概述第二节射击弹头痕迹检验第三节射击弹壳痕迹检验第四节射击情况的分析与判断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第一节牙齿痕迹第二节车辆痕迹第三节锁痕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第五节纺织物痕迹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痕迹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时】36【开课学期】第5学期【教学对象】法学普通本科一、课程特点和教学定位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和司法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案件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痕迹检验技术对于促进侦查、狱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法学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实践操作性、文理综合性的特点。
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专业知识理论的内涵及司法实务所包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和养育实践意识和职业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专业人才所必要的观察分析技术和技能。
本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是培养法学和司法检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常规的检验原理、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巩固所学法学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验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刑事技术-教学课件3-工具痕迹检验
总结与提问答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工具痕迹检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随时提问。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际案例分析
1
案例1:刀具痕迹
通过刀具痕迹的形状和深度,确定作案工具为刀,并与嫌疑人的刀具进行对比鉴 定。
2
案例2:撬锁痕迹
通过撬锁痕迹的特征,辅助分析作案工具的类型、大小和形状,为侦破案件提供 线索。
3
案例3:抛射痕迹
通过抛射痕迹的分布和形态,推断使用的工具是何种类型的枪械,并与嫌疑人的 枪支进行比对。
刑事技术-教学课件3-工 具痕迹检验
本课程将介绍工具痕迹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犯罪现场中工 具痕迹的重要性以及在犯罪调查中的应用。
工具痕迹概述
工具痕迹是指犯罪现场或作案工具上的留下的痕迹,如刀刃痕、锤击痕等。 通过分析工具痕迹,我们可以获取作案工具的特征信息,帮助破案和定罪。
工具痕迹检验的目的
常见误解与解答
1 误解1:工具痕迹不
可靠
解答:工具痕迹检验方法 经过科学验证,具有较高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误解2:工具痕迹无
法证明罪行
解答:工具痕迹可以为犯 罪调查提供重要线索,有 助于还原作案过程并找出 嫌疑人。
3 误解3:工具痕迹分
析时间长
解答:随着技术的进步, 工具痕迹分析时间得以缩 短,增加了侦破速度。
工具痕迹检验的目的是确定犯罪现场或作案工具与嫌疑人之间的联系,进一 步收集证据,为犯罪调查和法庭审判提供科学依据。
工具痕迹检验方法
显微镜检验
利用显微镜观察工具痕迹的形态特征和纹理细节,辅助识别工具类型。
物理化学检验
运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分析工具痕迹的组成成分,确定工具的材料和特征。
工具痕迹
工具痕迹一、工具痕迹的概念及作用1、概念:工具痕迹简称工痕,指犯罪分子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上留下的痕迹。
2、工具痕迹的作用(1)分析作案手段(2)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3)根据现场痕迹串并案件(4)根据现场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5)推断作案工具的种类(6)认定作案工具二、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一)接触状态1、切划接触——切划接触时形成的痕迹呈线条状,故称线条状痕迹或称线型痕迹。
2、印压接触——形成痕迹时,工具与客体的接触点不改变,这种接触即为印压接触。
3、夹持痕迹(二)工痕的基本形状与特征反映1、线条状痕迹(1)形态结构痕起缘——开始形成痕迹的地方痕止缘——终止形成痕迹的地方痕迹面——痕起缘与痕止缘中间的部位(2)特征反映种类特征:线痕的宽窄、形状。
个别特征:单一凸线或凹线的具体结构形态。
其中粗大的、明显的、连贯的凹凸线痕是质量好的特征。
2、凹陷状痕迹(1)形态结构痕起缘——开始形成痕迹的地方痕底——终止形成痕迹的部位痕止缘——终止形成痕迹的边缘痕壁——痕起缘与痕止缘的中间地方(2)特征反映种类特征:痕迹的形状、大小个别特征:单一凹凸坑丘的具体结构形态,其中稀有的、明显的、稳定的凹凸坑丘是质量最好的特征。
凹陷状痕迹主要包括:撬压、打击痕迹。
线条状痕迹主要包括:擦划、钳剪、刺切、割削痕迹。
(三)工具痕迹的种类1、撬压痕迹(1)概念:犯罪分子持工具利用杠杆作用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2)痕迹的特点:多为凹陷状痕迹,并常伴有擦划线条痕迹;痕迹成对出现,一个在支点,一个在重点,两点对应,方向相反。
(3) 分类:撬压痕迹有扩缝翘压、拆离翘压、旋扭翘压和夹持翘压。
扩缝翘压:在重点与支点部位都会出现翘压痕迹,分别反映出工具的一个端部与杆部的局部形状。
拆离翘压:出现的压痕往往不够完整,在分离的物体上出现弯折、拉断的特征旋钮翘压:出现的压痕多反映出工具杆部的形状。
夹持翘压:出现在被夹持的客体的正反面或相对应的位置上,留下工具夹压部位的结构形状。
刑技痕迹学实验大纲
《痕迹检验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实验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属性:专业基础教材名称:《痕迹学实验》总学时及实验学时:每学期96/48学时应开实验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交通事故处理、文检、图象专业方向先修课程:一、课程简介痕迹学实验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交通事故处理、文检、图象专业方向学生必修的实验课。
该实验课通过对痕迹特征的观察、分析、应用和痕迹的发现提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学生对痕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在痕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并形成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模拟办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该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痕迹样本的获取、痕迹特征的认—1 —识、痕迹的发现提取、痕迹的分析和鉴定等。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学习痕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1.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查阅资料,正确理解实验原理。
2.能够借助教材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痕迹提取设备。
3.能够正确认识痕迹特征及利用痕迹特征进行痕迹分析和痕迹鉴定。
4.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并具有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三)通过模拟办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2 —四、实验教学方法—3 —1.学生独立进行观察和操作,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在上述各项实验中除验证性、熟练性实验外,还要逐步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
五、考核方式1.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分2.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能力考核 30分3.实验报告 50分实验成绩以100分计算。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痕迹检验题教学提纲
痕迹检验题教学提纲1、痕迹检验做出同一认定是依据痕迹具有的(特定性)。
2、(相对稳定性)为痕迹检验提供了可能性和时间上的保证。
3、构成双箕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曲线形)。
4、终身基本不变是指手纹从胎儿在母体中第(六个月)形成完成开始,到死亡后完全腐烂或火化为止,处于量变的过程。
5、构成绞形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螺形线)。
6、箕型纹是由(三个)系统构成;其内部系统是由(箕形)线构成。
7、一条纹线分出一条长度为5毫米以内的勾状短枝,称为小勾。
1、属于广义痕迹物证的是(A伤害人身形成的伤痕、血迹 B毒害案件中的残留毒品C作案人在现场扔下的工具D 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烟头E案犯遗留的纽扣)2、属于狭义痕迹物征的是(A案犯留下的汗液手印B案犯留下的鞋底花纹C案犯开锁留下的撬压痕迹D案犯遗留在现场的射击弹壳)3、痕迹的特点是(A客观反映性B相对稳定性C 特定性D关联性)4、痕迹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可分为(A人体痕迹C物体痕迹D 动物痕迹)5、按痕迹的形态分类,痕迹可分为(A平面痕迹C 立体痕迹)6、痕迹按造痕体与承痕体的作用方式不同分类,可分为(A静态痕迹D动态痕迹)7、按痕迹特征所反映的内涵分类,痕迹可分为(A动作习惯痕迹C形象痕迹D 整体分离痕迹)8、根据同一认定的主体分类,同一认定可以分为(A鉴定型同一认定D非鉴定性同一认定)9、根据同一认定的客体分类,同一认定可分为(A 人身同一认定B 场所同一认定C 物体同一认定)10、根据同一认定的依据分类,同一认定可分为(A形象特征同一认定B习惯痕迹特征同一认定C物质成分特征同一认定D时空位置特征同一认定E气味特征同一认定)11、根据同一认定的结论分类,同一认定可分为(A确定性同一认定 C非确定性同一认定)12、在不改变痕迹物质成分的前提下,增加痕迹色差,使其显现的方法,主要有(A附着法B镀膜法D光致荧光法E不可见光摄像法) 13、通过化学反应改变痕迹物质的成分和化学性质,使其显色的方法,主要有(A颜色反应C沉淀反应) 14、痕迹鉴定书文字部分,正文的叙述由(A 绪论B检验C论证D结论)组成15、下列客体上遗留的新鲜汗液手印哪些可能碘熏法显现(A白纸D本色木E塑料物体)16、指头乳突花纹的基本类型包括(A弓型纹B 箕型纹C斗型纹D混杂型纹)17、依据附着物的不同变化分类,可以把手印分为(A加层手印C减层手印)18、记录手印的方法有(A照相法B录像C文字记载D绘制示意图)19、公开捺印的对象通常包括(A 服刑人员B被拘捕的在押人员C 收容劳教人员D 事主和平常可能接触出事地点的人员)20、粉末显现汗潜手印的操作方法包括( A直接刷显法B撒粉刷显法C磁性刷刷显法)21、手印的提取方法主要有(A 照相法B复印法C提取实物D制作模型)22、寻找、发现现场手印的原则(A先重点后一般B先静观后动C先观察后处理)23、根据形成手印的中介物质的不同,手印可分为(A汗液手印B 血液手印D油质手印) 10、手纹的特点(A人各不同B终生基本不变C触物留痕 D认定人身)填空题1、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 和作用力。
工痕复习提纲
1.工具痕迹常用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分别是如何分类的?凹陷类痕迹,线条类痕迹,凹陷痕迹和线条类痕迹的统一;按痕迹的形态分,按工具发挥的功能分2.工具痕迹三要素?加载客体,承载客体,作用力或工具,被破坏客体,力3.撬压痕迹的特点?成对出现,支、重点两两对应,受力方向相反4.打击痕迹的特点?一次打击作用形成一次痕迹5.钳剪痕迹特点?6.刺切痕迹的特点?7.凹陷痕迹的结构?痕壁,痕底,痕起缘,痕止缘8.钳剪痕迹的特征?9.撬压痕迹形成方式有哪些?平动撬压(拆离撬压和扩缝撬压),转动撬压,夹持撬压10.钳剪痕迹咬合特征包括什么?11.钻痕特征有哪些?金属钻与木钻有孔洞区别?钻痕孔壁上的痕迹呈螺旋形的花纹,孔洞的直径大小,它基本上反映出钻头直径,孔洞入口附近可能出现的弧形擦痕,可反映出钻卡头的尺寸,洞底的形状、角度12.线条痕迹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1)压力大小的影响(2)接触角度的影响(3)工具与客体接触状态的影响(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13.如何确定现场工具痕迹是犯罪所留?(1)仔细观察痕迹的新旧程度,排除无关“工具痕迹”(2)仔细研究工具痕迹所在的位置与犯罪活动有无关联性(3)仔细研究所有现场痕迹的关联性,确认工具痕迹14.如何利用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1)痕迹的出现的次序(2)必要痕迹出现与否(3)破坏现象与痕迹的状况(4)痕迹的尺寸与客体的空间环境15.凹陷类痕迹与线条痕迹鉴定方法。
分别检验;1.对检材工具痕迹的检验(1)观察分析痕迹情况(2)分析工具对形成痕迹的影响(3)分析承受客体对痕迹的影响(4)选用比对用的痕迹(5)区别重叠与变形的痕迹 2.对嫌疑工具痕迹的检验(1)嫌疑工具是否有条件形成现场痕迹(2)现场痕迹是工具的哪一部分留下的。
痕迹检验学(课程大纲修订版)
注意:大纲主要看每个章节的第二部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简述以及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中主要看加黑部分、尤其是后面加以说明或标有页码的部分。
另外注意看本大纲50页中关于命题的说明。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工枪痕迹
第二节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一、工具及其特征 ㈠工具的外形结构 ㈡工具的物理属性 ㈢工具表面的细节特征
二、承受体及其属性 承受体是工具痕迹的载体。表面光滑、 塑性好、硬度较低、弹性小、内部结构 均匀密实的承受体有利于形成高质量工 具痕迹。
三、作用力对工具痕迹的影响 ㈠作用力大小的影响 作用力大,痕迹较深、面积较大,反之可 能不明显。 ㈡作用力方向的影响 ⒈垂直作用形成凹陷痕迹,痕迹特征与工 具特征形态和位置相同、凹凸形态相反。 ⒉倾斜作用导致工具在承受体接触面滑移, 形成动态痕迹。工具上的特征在痕迹上 反映为线条形态。
第四节 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特征
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在不同射击阶段留下不 同痕迹特征。 一、装填过程 装填过程留下特征主要有: ㈠弹匣口痕迹 ㈡枪机下表面痕迹
二、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㈠击针痕迹 ㈡后膛痕迹 ㈢弹膛痕迹 三、抛壳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㈠拉壳勾痕迹 ㈡抛壳挺痕迹 ㈢抛壳口痕迹
第五节 枪弹痕迹现场分析
二、枪支的结构 枪支的结构由枪机、枪管和枪机匣组成。 ㈠ 枪管部分 枪管可分为弹膛、坡膛和线膛 ㈡枪机部分 枪机与痕迹有关的部位为:后膛、击针、 拉壳钩、抛壳口等部件 ㈢枪机匣部分 形成痕迹部分为抛壳挺、弹匣口等
第二节 枪弹的种类和构造
一、枪弹的种类 ㈠按配用的枪种分 ㈡按子弹的用途分 ㈢按不同发火部位分 ㈣按子弹的形状分 二、枪弹的构造 枪弹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和底火四个部 分组成。
四、钳剪痕迹 钳剪痕迹是工具从承受体的两侧同时 作用,达到分离客体的目的。
在塑性比较好的客体上,被分离客体的断 端能够反映出工具的咬合角、咬合间隙 以及钳剪刃上的凹凸点在分离面上划切 形成的擦划线条。
钳刃和剪刃由于结构不同,锋利程度不同, 所形成的断头一般容易区别。
第九章-工具痕迹检验技术
第九章工具痕迹检验技术一、工具痕迹的概念工具痕迹是指工具在机械力作用下使承受客体在与其相接触的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工具痕迹是形象痕迹.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作用力、造型客体(工具)及承受客体三个基本要素。
二、工具痕迹的种类工具痕迹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一)按形成痕迹的工具分类1、一般工具痕迹:指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入螺丝刀、钳子、剪刀、锤子、斧子、铁锹等工具形成的痕迹。
2、专业工具痕迹:指由某一行业或某一部门专用的工具。
如电工、木工专用的工具,修花匠用的剪刀等工具形成的痕迹。
3、代用工具痕迹:指由本身不是工具,被作案人当作工具使用的物品,如砖瓦、石块、铁棍、木棒等形成的痕迹。
4、特殊工具痕迹:指由作案人为了作案而专门制造的工具,如拉码器、撬杠、涨钳子等形成的痕迹。
(二)按作用力的作用方式分类1、撬压痕迹:是指使用工具利用杠杆作用原理破坏客体,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2、打击痕迹:是指挥动工具利用碰撞作用破坏客体,在接触部位出现的痕迹,如用锤、斧背、棍棒等打击形成的痕迹。
3、擦划痕迹:是指在压擦力作用下,工具对客体表层形成的线条状痕迹。
4、钳剪痕迹:是指利用剪切刃口的剪切作用,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如钢丝钳的钳剪痕迹等。
5、刺切痕迹:是指利用劈力作用破坏客体所形成的痕迹。
6、割削痕迹:是指利用钻、锯、挫类工具对客体进行切削破坏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三)按痕迹的形态分类1、凹陷痕迹:是指承受客体在法向力的作用下,与工具相接触部位发生塌陷而形成的凹陷变形。
凹陷痕迹又可分为撬压凹陷痕迹和打击凹陷痕迹两大类。
2、线形痕迹:是指承受客体在切向力的作用下,与工具相接触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后,在被破坏的表面或端面上所形成的凸凹线带。
线形痕迹又可分为擦划线形痕迹和钳剪线形痕迹两大类。
第二节工具痕迹的特征一、凹陷痕迹的特征凹陷痕迹能反映造型客体本身的特点,如接触面的形状、花纹、凸凹点、缺口、裂纹等。
工具痕讲义迹现场勘查
如在出入口处由内而外的打击、撬压、挖 掘、刺切等痕迹;
㈤工具痕迹重与轻的矛盾
重与轻的矛盾,是指现场工具作用引起的 变动显示作用力很大,但痕迹形态显示 这个力很小甚至没有。
15
23.01.2021
五 分析工具种类
分析工具种类又称给工具画像,是根据 工具痕迹所反映出的结构特征,结合具体 的环境条件,对作案工具的种类所进行的 分析推断。
4 23.01.2021
⒈用火棉胶醋酸异戊酯溶液提取 ⒉用AC纸提取 ⒊剥脱法提取 ⒋抖动法提取 三、记录现场工具痕迹 工具痕迹现场记录作为现场记录的一部分,
一般应记录 ⒈工具痕迹遗留数量及其位置;
5 23.01.2021
⒉ 工具痕迹的大致形状; ⒊工具痕迹提取的方法、数量; ⒋工具痕迹和其它痕迹之间的关系等。 四、工具痕迹保存处理 ⒈用涂油法防止材料锈蚀; ⒉用捆扎法防止材料散乱; ⒊容易腐败的物体低温冷冻保存
㈠使用工具的相似性 ㈡破坏对象的相似性
㈢手段、方法、习惯、技能、技巧方面的 相似性
8 23.01.2021
三、分析作案人的特点 ㈠分析犯罪嫌疑人的技能技巧 无论使用什么工具,都存在熟练性(技能)
和技巧性的问题。从生疏到熟练,从熟 练到掌握技巧需要有一个实践过程。使 用工具的熟练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在痕迹中反映出来。
3
23.01.2021
工具痕迹和嫌疑工具上的微量物质提供工 具使用范围、环境、场所等信息,同时 微量物质容易被犯罪嫌疑人所忽视。随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测仪器的现代化 使得我们充分利用微量物质为侦查提供 线索。
微量物质甚至痕量物质在现场遗留的量一 般都很少,现场勘查时一般需要借助放 大镜和人造光源发现。
工具痕迹
第三节 工具痕迹的发现与提取
一、工具痕迹的发现 工具痕迹具有立体性,因此现场勘 查时易被发现,并具有不易被破坏的特 点。现场勘查只要全面、细致、认真, 一般不难发现工具痕迹。
发现工具痕迹的重点部位
1.作案人进出现场的出入口处。 2.作案人的袭击对象。 3.障碍物。 4.现场遗留物。 5.藏赃、埋尸场所。 6.作案人的来去路线。
(二)推断工具是否弯曲(三点一线) (三)推断工具粗细 1、弦过圆心 2、勾股定理 3、通过间隙大小推断
(四)推断工具长度 重臂长度小于力臂 工具长度>2×重臂 (京山县百货商场被盗案 现场窗户用木棒撬压,推断其 长度并找到木棒。粗大说明什 么?) (五)推断工具的边数 (正多边形) 360/(180-角的平均数)
6.割削痕迹,是指利用钻、锯、钻类 工具对客体进行切削破坏时,在接触部 位形成的痕迹。
(三)按痕迹的形态分类
按工具痕迹的形态, 可以将工具痕迹分为凹 陷痕迹和线形痕迹两大 类。 1. 凹陷痕迹,是指 承受客体在法向力的作 用下,与工具相接触部 位发生塌陷而形成的凹 陷变形。凹陷痕迹又可 分为撬压凹陷痕迹和打 击凹陷痕迹两大类。
痕止缘
凹陷痕迹的结构:
痕起缘
痕底
痕壁
2. 线形痕迹, 是指承受客体在切 向力的作用下,与 工具相接触的部位 发生相对位移后, 在被破坏的表面或 端面上所形成的凸 凹线带。线形痕迹 又可分为擦划线形 痕迹和钳剪线形痕 迹两大类。
痕止缘 痕 起比较复杂, 凹陷痕迹和线形痕迹同时出现也较为常 见。
第五节 工具痕迹的鉴定
工具痕迹鉴定 的主要任务就是要 解决工具痕迹是否 为已发现的或送检 的嫌疑工具所造成 的问题。工具痕迹 鉴定可分为预备检 验、分别检验、比 对检验、综合评断 等几个阶段。
痕迹检验复习提纲教学内容
痕迹检验复习提纲痕迹检验狭义:指两个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反映形象。
一能反映出造痕客体接触部位外部形态结构,二能反映出造痕客体作用力的规律特点,三能反映出承痕客体自身变化形态与结构特点。
痕迹的形成的三个基本因素: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
痕迹的分类:1 痕迹的表现形式:立体与平面、显见与潜在、静态与动态2 造痕客体的类别:人体、动物体、物体3 痕迹特征所反映的内涵:形象、动作习惯、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简称痕检,是检验人员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运用痕迹检验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现场痕迹与犯罪事实、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关系的一种刑事科学技术。
任务:1 为分析判断案情提供科学依据 2 为处理痕迹提供技术方法 3 为查缉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手段 4 为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提供证据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受审客体与被寻找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进行检验与论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同一:指客体自身相一致,即客体自身与自身的同一。
同一认定的分类:1 按被鉴定客体的属性:人身、物品、场所 2 按被鉴定客体的特征:客体形态结构特征、客体运动习惯特征 3 按被鉴定客体的完整与否:完整体、分离体 4 按鉴定的结论:肯定性同一认定、否定性同一认定同一认定的意义:1 为侦查和诉讼提供根据 2 人痕迹检验奠定科学理论基础3 促进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手纹的特性:1.人各不同,指指相异 2.终身基本不变 3.排列有序 4.触物留痕 5.认定人身指头乳突乳突纹的分类:弓形纹(弧形纹:左、无、右倾;帐形纹:左倾、无倾、右倾)、箕形纹(左右、正反)、斗形纹(环形斗:左倾、无倾、右倾;螺形斗:顺时、逆时;绞形纹:顺时逆时;双箕斗:顺逆;曲形斗:顺逆;囊形斗:左右、正反)、混杂形纹。
手印的寻找:1.现场进出口和路径 2.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 3.作案工具及犯罪遗留物 4.现场其他相关物品痕迹鉴定程序:委托鉴定、受理鉴定、指派或聘请鉴定人鉴定的步骤: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判、鉴定结论鉴定结论的审查:对鉴定主体是否具有鉴定资格、对鉴定客体的审查、对鉴定方法和过程的审查、对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审查。
2024年痕迹学学生课件.
2024年痕迹学学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痕迹学》教材第四章“痕迹的形成与分析”,具体内容包括痕迹的分类、痕迹的形成原理、痕迹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痕迹的分类及形成原理。
2. 学会运用痕迹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痕迹形成原理及分析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痕迹分类、形成原理及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痕迹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起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痕迹在破案中的作用。
2. 痕迹分类及形成原理(15分钟)介绍痕迹的分类,讲解不同痕迹的形成原理,让学生对痕迹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痕迹分析方法(15分钟)分析案例中的痕迹,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痕迹分析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痕迹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痕迹分类2. 痕迹形成原理3. 痕迹分析方法4. 案例分析步骤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痕迹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本次教学中,难点与重点主要围绕痕迹的形成原理及分析方法展开。
1. 痕迹形成原理:详细讲解不同痕迹(如指纹、足迹、工具痕迹等)的形成过程,分析各种痕迹的成因,使学生深入理解痕迹的本质。
2. 痕迹分析方法:介绍痕迹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痕迹分析的实际操作技巧。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痕迹》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痕迹》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痕迹的概念。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痕迹的定义与特点2.不同物体留下的痕迹3.痕迹的观察与记录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有痕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痕迹。
2.讲解痕迹的定义与特点教师简要讲解痕迹的定义,即物体在运动或作用过程中留下的印记。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痕迹的特点,如形状、大小、深浅等。
3.探索不同物体留下的痕迹教师准备不同物体,如石头、树叶、布料等,让幼儿观察这些物体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体留下的痕迹有不同的特点,如石头的痕迹硬朗,树叶的痕迹柔和。
4.观察与记录痕迹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痕迹特点。
教师指导幼儿如何记录痕迹,如形状、大小、深浅等。
5.实践操作教师发放不同材料,如彩笔、水粉、剪刀等,让幼儿自由创作,留下自己的痕迹。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发挥创意。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充分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2.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五、教学资源1.图片素材:有痕迹的图片2.实物素材:石头、树叶、布料等3.记录表:用于记录痕迹特点4.创作材料:彩笔、水粉、剪刀等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痕迹的兴趣。
2.评估幼儿对痕迹特点的理解程度,观察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收集幼儿的记录表,分析他们对痕迹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痕迹,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1.痕迹的定义与特点难点:幼儿可能难以理解痕迹的抽象概念。
补充: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比如在沙地上用手指画图,让幼儿看到手指经过的地方留下的痕迹,从而形象地理解痕迹是物体经过后留下的印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免费免费〜《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广东警官学院技术系免费免费〜免费免费〜第一部分认识型实验为配合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一定的实验,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属于认识型实验。
这类实验课程应采取“观察——体会——理解”的模式,按照奥学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实验观察,体会到要搞清楚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得理解,明确其中的道理所在。
实验课程功能距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置,制定合适的科目,这些科目的选择,应以加深理解为主,通过观察和体会,达到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此类实验不必过多,但每次实验课的内容不应该太单一,可以把相互关系的几项课堂内容教学包含在一起,指定成为一次实验课的内容,这样即可以有利于课堂讲授的连接性,也可以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使学生通过一次实验理解相互关联的若干内容。
这了实验应紧跟课堂教学的进度,属必修课。
实验一两类工具痕迹观察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形态,掌握两类工具痕迹的结构,掌握痕迹各部位的表现形式。
2. 熟悉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特征样式,掌握不同类痕迹的观察要点,学会评价特征质量,3. 熟悉凹陷痕迹的特征寻找和确定方法,掌握痕迹特征与工具特征对应关系的分析方法。
4. 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形成过程中,客体材料的变形性质。
免费免费〜免费免费〜5. 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
二、实验内容1. 观察线条痕迹的结构,确定痕起缘、止痕和痕迹面。
2. 观察线条痕迹形成的过程中, 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的痕迹反映的特点,凸凹起伏线痕中峰、谷、腰的具体形态。
3. 观察凹陷痕迹的结构,确定痕壁、痕起缘、止缘和痕底。
4. 观察打击凹陷痕迹在形成过程中,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痕迹反映,凹陷痕迹凸凹坑丘的形态、线条痕迹中起伏线条的形态及其与工具上相应特征起伏张台相反的性质。
5. 观察、确定线条痕迹和凹陷痕迹的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
三、实验要求1. 明确两类痕迹的结构,理解三个接触阶段与痕迹的结构的对应关系。
2. 明确两类不同痕迹的特征表现形式及其工具上相应特征起伏相反地性质。
3. 在先天痕迹中寻找若干条粗大、明显、连贯的线条痕迹,再凹陷痕迹中寻找稳定、明确、稀有的凸凹坑丘。
四、实验器材1. 铁锤、螺丝刀各一件。
2. S 15、150X 200mm勺木板一块,25m M 20mm的铅片一块。
3. 台式立体显微镜及5 倍放大镜。
4. 铅笔、直尺、色笔、作业纸等。
免费免费〜免费免费〜五、实验方式按实验要求,每两人一组,制作线条状痕迹与凹陷类痕迹,并在镜下观察之。
六、实验准备教师抽检预习情况和分组情况。
学生必须掌握如下知识: 工具与客体接触形成痕迹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始接触阶段、中间接触阶段和终止接触阶段。
开始接触阶段是指工具与客体接触开始形成痕迹的瞬间间隔。
这个过程很短,多是工具的突出部分(如边、棱角)首先接触客体,形成很起缘。
该阶段形成的痕迹特征大多不很稳定,线条痕迹的痕起掾由浅入深,无堆积物,痕迹中被擦起的毛刺尖端指向起点。
中间接触阶段是指工具与客体接触,形成痕迹的过程阶段。
该阶段相对长一些,工具与客体接触比较充分,此时形成的痕迹特征与开始阶段比较出现了变化,特征的数量增加,痕迹的宽度变大。
该阶段的特征不稳定,工具带动微粒一起运动,易产生假特征。
在凹陷痕迹中,接触的中间阶段形成痕迹壁,在线条痕迹中形成痕迹面。
最后接触阶段识指工具与客体即将脱离接触,停止运动的瞬间间隔。
该阶段也很短。
在凹陷痕迹中,形成痕止缘和痕底,在线条痕迹中形成痕止缘。
在该阶段,工具与客体接触较完整,形成的痕迹稳定,多能反映出接触部位的形态结构,如压痕中的止缘与痕底、线条痕迹的止缘。
线条痕迹的最后接触阶段痕迹多由深入浅,并伴有物体表面擦掉的颗粒残渣堆积物,或出现明显的停顿、按压痕迹。
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工具与客体接触方式,可分为定态接触和动态接触。
定态接触是指形成痕迹时,工具与客体接触位置相对不变,两者接触点也不改变的接触方式。
最常见的是工具撬压或打击客体形成的接触。
动态接触是指形痕时,工具与客体发生相对运动,使两者接触点连续改变的接触方式。
最常见的切划接触方式是工具在客体上划动而客体不动。
如切削客体、擦划客体等,由于工具与客体接触状态不同,产生了凹陷痕迹与线条痕迹这两大类痕迹。
凹陷痕迹结构由四个部位组成:1. 痕迹壁——形成的痕迹的过程中,由于剪切作用在客体上形成的新表面。
2. 痕底——形成的痕迹的过程中,由于压缩作用而发生了位移的客体原表面。
3. 痕起缘——痕迹壁与客体原表面(未发生位移)的交线。
, 痕止缘——痕迹壁与痕底的交线。
注意有时痕起缘与痕止缘重合,痕迹壁趋于, 的现象。
凹陷痕迹特征(按凹陷类痕迹所反映的外表形象的总和): 种类特征为压痕的轮廓形状,并以痕迹中止缘很痕底的形状结构反映形象,包括形状、大小尺寸、种类规格等内容。
个别特征是压痕中凸凹坑丘的形态。
凸凹坑丘是对凹陷状痕迹个别特征的总称。
无论是生产加工特征,使用产生的特征或自然腐蚀形成的特征,都会以凸起点或凹下点的形式程度不同地反映在痕迹处。
凸凹坑丘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尖状、角状、圆状、条形、丫状、坑状、丘状、点状以及笔规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则形等。
凹陷痕迹中,形态各异的凸凹坑丘构成了个别特征,而质量好的特征是稳定、稀有、明显的凸凹坑丘。
线条状痕迹结构由三个部位组成分别为:1. 痕起缘——开始阶段与客体接触点的连线;2. 痕止缘——即将脱离接触的瞬间,工具与客体接触点的连线;3. 痕迹面——被工具作用过的客体原表面或产生的新表面单一线条特征由峰、腰、谷构成,峰、腰、谷有各自的形态,可以相互区别开来,这也是线条痕迹鉴定的基础。
线条状痕迹特征中种类特征为线痕的基本轮廓和形态,包括形状、数量、间距、宽度大小等内容。
个别特征是单一凸线或凹线的具体结构形态。
包括单一纹线的起伏形态、线痕的倾斜流向,峰腰谷的形态等内容。
而质量好的特征是粗大、明显、连贯的凸凹线痕。
七、实验操作1. 两类痕迹的制作凹痕迹的制作:将木板(光滑面朝上)放在实验台上固定,以铁锤垂直打击木板(力度以能形成凹陷痕迹并明显反映锤顶形状为宜),并在打击接触过程,体会接触的三个阶段与凹陷痕迹四个结构部位的相应关系。
线状痕迹的制作:将铅片平放在实验台上(如铅片不平整,要使其平整)固定,以螺丝刀接触铅片,令刀口与其运动方向垂直,沿铅片表面滑动(力度以能在作用区绝大部分产生新表面为宜)。
在滑动接触过程,体会接触的三个阶段与痕迹的三个结构部位的对应关免费免费〜免费免费〜系。
2. 观察观察凹陷状痕迹结构: 在体现显微镜下观察打击木板形成的凹陷痕迹的结构形状。
区分印压痕迹中痕起缘、痕迹壁、痕止缘、痕底四个部位所在的位置,以及各自的形状反映。
观察线条痕迹结构: 将制作的线条痕迹置于体现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形状。
注意痕起缘、痕迹面、痕止缘及其附近的堆积物等三个部位的形态、位置、尺寸,特别要注意痕起缘、痕迹面、痕止缘的特点,比较各部位反映的差异。
3. 观察痕迹的特征观察凹陷状痕迹种类特征,分别观察痕起缘、痕止缘的形状,并用分规、直尺测量其各方面的尺寸,观察各部位特征反映的特点; 观察个别特征,在体视显微镜下寻找痕起缘、痕壁、痕止缘未定、痕底源处明显的凸凹坑丘,观察这些特征的形状、起伏状态,并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其尺寸。
观察线条痕迹的种类特征,并用分规测量擦痕的宽度,主要擦痕的间距; 观察线条痕迹的个别特征,在镜下找出几条粗大、明显有代表性的线条,观察这些线条的连贯性、起伏的形态、倾斜流向、峰谷腰的状态,并观察粗大线条与附近细小直线的位置关系。
4. 观察工具上相应的特征(1) 观察铁锤的特征: 观察铁锤的形状并用分规测取锤击面的尺寸,镜下观察铁锤表面状态特征和棱边形状特征,用读数显微镜测免费免费〜免费免费〜量其尺寸。
以观察结果同相应痕迹的结果比较,注意工具与痕迹二者的同名特征在位置上镜面对称关系和起伏状态相反的关系。
(2) 观察螺丝刀的特征: 观察螺丝刀形成痕迹部位的形状,表面装特征和棱边形状特征,并用分规、直尺测量其各方面的尺寸步,镜下观察螺丝刀大小刀面上砂轮磨纹,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其尺寸。
以观察结果同痕迹进行比较。
八、作业1. 按比例描绘工具接触部位和痕迹,并用色笔按顺时针方向标注特征,并注明加工特征和使用特征。
2. 以表格分别列出对工具和痕迹测量的数据3. 图示要求:(1) 分别注明凹陷痕迹和线条状痕迹的结构及其各部位名称;(2) 绘出线条痕迹某一痕迹的剖面图,表示该处线痕的起伏状态,并注明峰、腰、谷。
九、思考题1. 工具接触部位的特征是如何反映在凹陷痕迹的线条痕迹中的特征的,2. 如何区分线痕的起缘与止缘,3. 两类痕迹中,哪些部位反映的特征稳定、可靠,4. 如何理解粗大、明显、连贯的意义, 实验二撬压痕迹实验一、实验目的免费免费〜免费免费〜1. 通过实验了杠杆作用形成撬压痕迹的规律与特点。
2. 通过实验掌握确定撬压方式的方法,熟练掌握折离撬压、扩缝撬旋撬压和夹持撬压痕迹的特点。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种类规格的钢丝钳夹持部位结构,熟悉夹持部位常见的特征及其在痕迹中的反映。
4. 掌握一次动作形成支、重两处痕迹的一般规律及支重点痕迹间的对应关系。
5. 掌握在木质客体痕迹中寻找、确定特征的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1. 观察折离撬压、扩缝撬压和旋转撬压痕迹,找出支、重两点处所形成的痕迹在不同的撬压方式中反映工具的哪些部位; 确定每次动作形成的支重痕迹的一一对应关系。
2. 观察钢丝钳的夹持部位,归纳不同种类(包括150mm\175m、200mm勺三种规格,有夹圆体口和无夹圆体口两种类型)钢丝钳夹持部位加工特征的规律(包括有无夹圆体口时夹持部的总体形状的尺寸、前、后平台的形状和尺寸、齿纹结构等)。
3. 测量不同种类不同规格钢丝钳的齿纹数量的间距。
4. 观察大力钳、水泵钳、管钳、胡桃钳、鲤鱼钳等不同种类规格的钳具,了解夹持部位结构。
5. 用各种工具制作并观察、测量夹持撬压痕迹。
6. 理解对痕迹特征精确测量的意义,培养良好的测量素质。
三、实验器材免费免费〜免费免费〜1. 体视显微镜、读数显微镜、分规、直尺等。
2. 螺丝刀、钢丝钳、大力钳、水泵钳、管钳、胡桃钳等工具,制作痕迹的材料。
四、实验方式独自完成。
五、实验准备除操作要求外必须熟悉下述知识内容:折离破坏方式及形成痕迹的特点,一次动作会在支、重点两出形成痕迹,痕迹反映出方向相反,两处痕迹相互对应。
如果客体与工具接触的两个部位材料不同,强度较大的位置形成痕迹较浅。
折离撬压时,工具一般会以一个端部和杆部的一个部位接触客体。
木质客体强度较低,壁出处木纤维容易发生断裂,出现两个断面沿纵向错动分离的转噶体,呈撕裂状痕迹壁,表面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