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

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
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

深圳市宝安区鹏晖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度

中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汇报

本学年,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在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中学语文课题组结合我校中学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以及学生现状确立了《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初中学生善于积累,乐于写作之探索》的研究课题,以求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知识积累习惯。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简单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一)背景

1,基于对当今特别是我校学生作文现状的思考,写作一直是大部分初中生的老大难,也是语文老师颇感头疼的问题,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作文可贵而难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写作课仍停留在布置题目、简单要求、批改、点评等几个老步骤上。写作方式的单一,批改方式的老套,越来越多的学生无话可写、失去写作兴趣,更谈不上写作能力的提高。

2,基于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将学生习作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再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已成为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

3、基于初中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

4、缺乏有效措施,观念陈旧、方法老套、高负低效。

(二)目的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2、触发他们的兴趣、激情,营造出写作的愉悦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

3、探索作文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新模式。

4、构建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系:老师总体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二,课题的界定和分工

1、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其写作的内在含义和真正精神是绝对坦白,毫不隐瞒、敞开心扉的再现内心情感。

2、积累,是学生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东西。写作知识积累主要包括素材和方法的积累。它和兴趣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3、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

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

4、本课题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初级探索,重在综合知识积累、素材积累和写作兴趣培养的探索,以求在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中分享写作魅力,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成功与自信。

5、激励评价法:肯定中有表扬、否定中有鼓励。(基于初中学生较强的自尊心和较脆弱的自信心这一心理特点)。以点带面、星火燎原。

二,分工

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

1、巢淳老师以修辞运用积累为突破口,以写作中的修辞运用和积累为小课题,加强学生对修辞的掌握、积累和运用,使学生在方法积累方面有较大提升。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较完整、可操作指导体系。

2、贺希、刘红艳老师从师生互阅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培养兴趣,课堂展示。结合我校学生现状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完善《初中生互改作文操作细则》和《初中作文评改量化标准》

3、柯美鹏老师以激励评价、佳作展示为切入点制定评价激励法操作细则,积极在七、八年级组织推广。组织实施课外实践活动、初中七、八年级作文竞赛和钢笔字书法竞赛、阅评、展示、学生自编作文集的审定,总结反馈工作。期末形成完整的小课题论文。

4、以信国柱老师为主,综合协调、召集讨论、沟通交流、收集整理、总结推广。同时以《发挥班级学习兴趣小组作用,激发学生想

象力和创造力》小课题研究,继续完善《班级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及竞赛机制》和《班级兴趣小组课堂量化积分考核》,把激励竞争引入课堂。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措施

积累运用方面

1、课堂教学积累: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范文的分析、指导,从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从中很容易理解作者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背影》等。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呢?同学们议论纷纷,于是,平常不为大家注意的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被大家挖掘出来,写成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好文章。

2、日常生活观察积累:它是积累的源头活水。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3、阅读积累: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每周至少有一节阅读课,教师要为学生列出学期阅读书目,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4、背诵积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兴趣培养方面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

2、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3、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朗诵、作文等竞赛常态化,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4. 作文园地和黑板报的充分利用。

5. 自编手抄报

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评价激励的前提下探索"一看二读三导四练五议六评"一体化的写作训练模式,写作方式的多样化,写作点评形式的多样化,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看即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重在方法)

二读即文本的阅读和主题丛书的阅读。

三导即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

四练即将文本与写作接轨是读与写的结合

五议即通过师生,生生互议达到习作的提升。

六评即通过互评共平面评完成反馈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A、准备阶段

B、①向学生下发调查问卷,了解我校中学生写作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使研究方向有的放矢。

②研究并确立课题名称,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报告工作

B、研究实施阶段

①课题组成员分工实施,及时搜集整理并上交《进展情况记录表》等研究工作信息

②。实行校本开题按周轮值制度(每周各有研究的分主题)

C、总结汇报阶段

①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进行总结。

②发现问题确定今后的研究构想

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工作成效

本课题研究,我们坚持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紧密相结合,运用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在课题的实施期间,我们对研究方案作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尤其是重点明确了各自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对影响写作的听、说、读及其他因素作周密的布置和精心的安排。

一、具体做法

1、多看,多积累。平时,我们非常注意学生的词汇积累,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积累。不但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积累优美词句,对于积累得多且好的学生,就大张旗鼓的表扬,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如举办背诵比赛、摘抄比赛,还把摘抄得好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可信手拈来,丰富了作文的语汇。

2、多说

让学生多开口说,有话可说,才会有事可写,不但应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更要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引导学生勇于开口、乐于开口。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宜先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小组交流、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3、多指导

作文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首先我们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认识水平。如果我们平时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其次必须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文交流活动。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拔河比赛,春天去野外踏青,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件有关环保的事、义卖等,开展活动以后就让学生写心得谈体会,这样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作文兴趣自然就高了。

另外,还应经常组织学生举办作文交流活动,有时,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讲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5、善于引导学生挖掘作文素材。

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是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走进大自然,挖掘作文素材。组织学生去做好事、搞活动、活动过后再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兴趣高涨,写起作文来自然就顺手多了。如果班级里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意外情况,我也会适时引导学生写心得、谈体会。只有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观察,找素材,学生也会潜移默化,慢慢地喜欢上作文的。

6、重视作文评改。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以高分、奖励稳趣,对于写得特别好的作文可打百分,甚至超百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也可进行自主评改、交互评改等形式,在作文评价中,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二、教会学生观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

学生每看到新鲜事物,都会问“为什么”,这就潜在了观察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举兴趣的基本手段。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是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平常经常观察一些人、物、景等。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日积月累,就会“言之有物”。

2、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述。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学生抑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参加、去观察,注意力就会集中。之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取得的一些成效

A、教师方面(理论成效)

1、全体中学语文课题组成员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教学思路,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下开展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活动,逐步采用适合我校语文教学自身实际的“六个三”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上,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指导思想;

(2)教学过程上,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三自”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上,鼓励善于动脑、乐于动口、勤于动手的“三动”学习原则;

(4)教学目的上,力求学生会学、能够学会、保证会用的“三会”最终目标;

(5)能力培养上,注重发展认知、体验情感、掌握技能的“三维”能力提升;

(6)教学效率上,注重教学实效,写作效果、强化效能的“三效”基本要求。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大胆实践、落实推广,教研工作有序推进。(实践成效)

(1)以柯美鹏老师为主,制定评价激励法操作细则,组织实施初中七、八年级作文竞赛工作。其他课题组成员积极配合,从竞赛对象、时间到文题设置筹备,从监考阅卷到评分展示奖励整个过程历时三周,工作组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有始有终,起到了星火燎原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以贺希、刘红艳老师为主,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

定并完善了《初中生互改作文操作细则》和《初中作文评改量化标准》,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大胆运用和实践,及时掌握初中生互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反馈,不断修正和规范,目前形成较完整、可操作的模式。

(3)以巢淳老师为主,制定《初中生应该掌握的八种修辞》,在给学生详细讲解八种修辞含义、作用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及课外阅读训练,强化修辞训练,再让学生感受句子美感的同时注重运用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在作文应用中体味其带来的灵气和乐趣。

(4)以信国柱老师为主,以《发挥班级学习兴趣小组作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研究小主题。围绕建立和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制定《班级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及奖惩机制》和《班级兴趣小组课堂量化积分记录表》下发各小组。形成竞争激励。

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每周一次的兴趣课堂展示,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巧妙结合,培养学生自信,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象,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充实和提升。

B、学生方面(实践成效)

(1)学生的阅读课已基本实现常态化,除正常课堂教学阅读外,每周至少有一节阅读课,使学生的阅读面得到较大延伸,阅读兴趣有一定提高。除中学生要求的名著阅读外、更多的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丛书,同时辅以老师推荐的优秀作文等。积极发挥班级图

书柜作用。

(2)学生的写作积累逐渐步入正常,写作记累人手一本,从字词成语到名言警句、从哲理句到诗词句、从修辞运用到表达方式、从写景状物到写人记事、从观察生活到情感体验等积累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充分运用日记这一形式,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克服懒惰思想,随时记录、即兴写作,目前八年级80%学生完成日记26篇,七年级完成日记15篇。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内容上更加贴近生活、情感上更加真实感人。

(4)把钢笔字书法比赛和作文竞赛有效结合起来,力争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班级每两周举行一次钢笔书法比赛,充分利用班级学习园地进行展示,使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目前八年级已举办两次。年级每月举办一次作文竞赛。收到较好效果。

(5)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目前的课题研究以打开局面、步入正轨,正在有序推进,初中学生写作现状正在逐步得到改观。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C、开展优质示范教学,切实抓好培训。

(1)号召老师大胆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多思考,抓典型,促写作教学实践。老师注重了在课堂上开发优质课,并注意在上写作教学指导课之前,抓好对学生进行“六培训”工作,即:①积累词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②根据情景积累型句式能力的培养与训练;③构段能力

的培养与训练;④组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⑤说和写相结合的训练;

⑥读写训练相结合的正确指导及良好、规范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2)在实施“六个三”教学理念的同时,重视到学生中去,多次向学生了解有关写作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从中摸索写作教学课的有效指导方法或措施,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创造出指导学生写作时的六个步骤,即:1、认真审题,2、列出要点,3、要点组句,4、连句成段,5、补充成分,6、修改成文。这六步写作方法,老师容易操作,学生易于把握;因有“六培训”作铺垫,学生进步很快,师生都很满意。

五、存在问题和研究的反思

开展课题研究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要想真正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究透彻,在教研中有所创新、有所创造,产生效益,缺乏的不仅是理论指导和技术引领,还需要全校教师的理解和帮助,全校学生的配合和热情参与,更需要践行者的科学态度.一段时间以来课题组虽然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果,但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

1、目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学习热情不高。

2、在写作时大多数同学立意不新颖,不能吸引人。

3、在评价方式方面还有商榷,可以有多样性。在调查中我们多次发现,不管是老师的批改,还是学生希望的评价方式,都只是停留在纠错层面上。

4、部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还有待引导和加强。

5、课题组成员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然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科研水平,为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转变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所从事的的工作才刚刚起步,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教学研究永无止境。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只要我们努力探究,我们将无愧于我们的下一代。

鹏晖中英文学校中学语文课题组 2014.05.26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内容: 1、课题负责人老师介绍研究此课题的背景、意义及预期目标等。 2、校长对此课题研究进行了补充说明,强调了研究此课题对县大柳塔第一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去完成,不要敷衍塞责,要为课题研究负责,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负责。课题研究方面遇到困难或麻烦应及时上报,校领导配合你们尽最大努力去克服。 3、、两专家就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原则、方法、研究过程和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评估。 4、老师最后代表课题组做了研究此课题的表态发言。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课题研究的题目:《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养成教育的含义及特点。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 2、小学生和家长对养成教育的理解,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3、小学生家长的走访。主要以养成教育走访记录表的形式进行。 4、总结交流分析。主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 5、形成研究成果。主要以实验论文的形式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工作总结】深度学习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

深度学习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20**年9月我们兴义中学英语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深度学习课题。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学英语学科深度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深度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完成了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中学英语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结合《英语课程标准》英语七、八级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①、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④、以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主题。 ⑤、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或方式为主题。 ⑥、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或成长为主题。 ⑦、如何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深度性学习”方法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 阶段性总结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这一课程结构上的调整是本次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成为新课改的亮点。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为积累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我校申报的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和教学模式”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的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除了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还对学生的发展带了多方面的变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它给学生带来的这些变化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同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实施模式单一化:传统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多是围绕“探究性学习”而来的,至于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综合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极少涉及;教学模式单一:综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日益趋向简单的模仿,

呈现千篇一律的趋势。因此,对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通过研究课题,我们期望能达到这样的实验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 3、通过课题研究,将“综合实践活动”及“师资建设”整合起来进行研究,即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方位关注为特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师驾驭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为切入点,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水平和课程建设。 4、通过课题研究,将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课题研究,进行综合时间课程的评价方式的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制定“学生评定手册”及“教师评定手册”,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式,使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相配套。 6、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习采集信息,资料等素材的方法,并学会整理和利用获取的素材,运用多学科知识撰写实践报告和制作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题研究实验的思路: 任务驱动——做中研;学科整合——综合研;主动探索——自主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报告

《班班通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报告 本课题从2013年12月开始通过文献分析,掌握班班通应用效益相关资料,利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首先对学校管理、软硬件环境、资源共建共享、应用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问题解决提供前期准备工作,再到2014年4月开始依据上一阶段得到的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入课题申请和研究阶段,利用系统方法构建出班班通应用效益与传统教学融合的具体策略,通过讨论研究、论文撰写和课堂实践描绘出推进班班通效益的模型。在得知课题得以立项后,本课题组所有成员欣喜若狂,学校领导特别重视,马上组织了开题大会,邀请了县市级专家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研讨今后课题研究步奏和具体的实施过程。经过将近一年半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凭借一线教师的有利条件,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及在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班班通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年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如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和展示本课题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一年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很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成果、课题组活动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 一、搜集资料,理论准备 研究课题,就必须多途径地学习理论知识。于是本课题组在开题之初就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了《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新课程中的教学技能的变化》;《课程研究方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多媒体学习环境的构建》(王清、黄国华)、《媒体组合和学习步调对多媒体学习影响的眼动实验研究》(王玉琴、王成伟)、《多媒体学习——视觉信息与言语信息的系统整合》(苏爱玲、侯继仓)等理论书籍。 通过理论学习使实验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将“班班通”正确灵活地使用的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打造真正的教师省力,学生轻松的优质课堂。 二、培训设备,操作准备

中语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

深圳市宝安区鹏晖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度 中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汇报 本学年,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在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中学语文课题组结合我校中学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以及学生现状确立了《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初中学生善于积累,乐于写作之探索》的研究课题,以求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知识积累习惯。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简单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一)背景 1,基于对当今特别是我校学生作文现状的思考,写作一直是大部分初中生的老大难,也是语文老师颇感头疼的问题,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作文可贵而难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写作课仍停留在布置题目、简单要求、批改、点评等几个老步骤上。写作方式的单一,批改方式的老套,越来越多的学生无话可写、失去写作兴趣,更谈不上写作能力的提高。 2,基于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将学生习作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再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已成为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 3、基于初中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 4、缺乏有效措施,观念陈旧、方法老套、高负低效。

(二)目的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2、触发他们的兴趣、激情,营造出写作的愉悦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 3、探索作文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新模式。 4、构建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系:老师总体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二,课题的界定和分工 1、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其写作的内在含义和真正精神是绝对坦白,毫不隐瞒、敞开心扉的再现内心情感。 2、积累,是学生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东西。写作知识积累主要包括素材和方法的积累。它和兴趣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3、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

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在新课标理念下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研究》 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我实施《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全体学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全面发展。为此,我们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建立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得到自主发展。 二、深入学习,明确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发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从数学学习的特点看,探究式学习是围绕着提出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开启问题,自主探究 “发明千千万,起点始于问” 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进行研究学习的可能,学生的提问折射出同学们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花,。所以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学习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如: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这样学生亲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应用和自己推导过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思维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问题解决”的数学意识。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我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通过学生外显的操作活动,

课题阶段研究计划、总结三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课题组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为主旋律,建立并逐渐完善了系列化的常规工作管理制度,为引领并营造学校的科研氛围而奠定基础;以深化课题研究为中心轴,充分发挥课题成员的作用,为造就一支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而起到了中坚核心的作用。 二、本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1. 组织分工,制定方案,为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并分学段开展研讨活动,力求吃透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3. 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各种方法、研究教学途径。 1)、通过语文教学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阶段研讨会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持性理论,有针对性制定研究方案和指导实践。 2. 行动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语文每单元各课时进行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求最佳教学设计。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有一支思想责任过硬、业务精良的语文教师队伍。课题组教师,学历达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绩突出,他们多为县、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教学实践体会和经验,有的成员曾先后参加过省、市、县课题研究,数篇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交流。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更好地用了初中语文教材,必须在教研上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此课题正好体现了这些要求。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课题研究报告 实验小学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已经进入初步实施研究阶段,通过课堂教案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案模式中,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教案中不断充实、完善,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案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案,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案水平,并参加教案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课堂教案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也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案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二、主要研究的内容: 1.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案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教师的教案策略的研究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案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案效果的评价等.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 2.初步建立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案模式. 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案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案结构和教案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案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案模式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案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案现状.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 总结报告 新华小学杜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

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10篇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一): 《小学数学拓展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本期我们学校筹备了课改样板校的许多工作,我们四年级又是课改样板年级,为了找到适合我们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主要研究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将其精华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效结合,倡导学生主动预习、自主学习;预习生成,拓展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知识。使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有效地把握时机进行拓展:复习引入进行拓展,例题形式进行拓展,巩固练习进行拓展,课外实践进行拓展等等。透过拓展教学,也找到了它许多的益处所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都让学生增添了对数学的热爱,巩固应用、综合实践的有效拓展更是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优秀学生得到了培养。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潜力、科研潜力也得到了提升。现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 1、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寻求最佳的方案。 2、教科室建立了数学课题研究的电子邮箱,课题研究教师要按时将自己的研究资料发送到课题邮箱,给课题研究教师带给了相互学习的平台,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同时便于教科室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方便资料的收集。 3、课题研究教师每期要求上一节课题研讨课,撰写2篇课题论文,期初要有计划,期末写阶段性总结。 4、对于课题研究认真负责,按时收集资料的教师每期给予50元的奖励。 二、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及成果 1、为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课题组的粟春红老师赴长沙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新课程培训,并在学校举行了新课程讲座。 2、杨远成老师给全体教师上了一节高效课堂的数学示范课,让老师觉得耳目一新。 3、开展了教师各科目高效课堂的教学比武活动,老师们都上出了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戈先华、谭早梅、林忠老师均获一等奖。 4、用心撰写论文。课题组教师均有多篇课题论文获省市级奖。 5、课题组教师所执教的班级,在进行了有效地拓展教学之后,学生成绩进步很大。 三、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问题 1、课题研究工作还待于更加做细、做实。 2、资料还要多收集,课题论文的篇数还有待增多,获奖级别还有待提高。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二):

【实验报告】小学课题阶段实验汇报

小学课题阶段实验汇报 “信息”服务于“学科”“技术”致力于“教学”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十一五”课题阶段实验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惠生”战略呼唤下,确立了“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的工作思路,先后荣获“江苏省电化示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学校”、全国“尝试教学先进单位”等殊荣,承办省十一五“科学认读”、全国少先队课题等活动现场,学校实现规模由小到大、质量由弱到强、品位由低到高的快速跨越。去年,我校申报“十一五”电教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有力的探索。现将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研促教,强化课题意识 --全力创设“有效整合”实验新保障 1.理论为核心。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小学学科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之独立的、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课题研究范围以“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艺术、思品、体育”学科为主。 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就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2.队伍为先导。由全国优秀辅导员、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理事、省少先队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姚恒章校长挂帅、江苏省实验先进个人程瑶校长、泰州市学科带头人王梅兰校长担任主持,组成一支支名教师能领,骨干教师会干,青年教师肯学的科研队伍。做到一周一议会,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展示。陆续派出近百名课题实验老师赴外地学习交流,邀请周德藩、华耀国、徐兆兰等知名专家莅临我校讲学。与农村中心校、盐城阜宁、南京等苏南实验学校联手开展互学互访活动。 3.技术为台阶。依靠原有的财力资源,增设了电子阅览室、电子读吧、网络教室,制定科研制度、健全科研网络,开放科研网页,为科研投入近一百多万元;依靠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展寒暑假、晚间和双休日培训活动,为教师培训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pp、photshop、网页制作、个人博客的创建,为班主任培训远程教育! 二、科研强师,开展课题研究 --致力追求“有效整合”指导新境界 1.构建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制定了《中心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心小学教师培养方案》,设立了“中心小学名师实验指导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借助校园网、校务平台,及时上传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供老师自主选择学习,达到了资源共享和学习促进的作用。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对过去一段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检查。 这类总结主要包括标题、正文与落款三部分。 标题应与内容相符合,一般采取与阶段计划标题相对应形式表述或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以便明确或突出总结的内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与结果、结论与讨论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全文的基本观点之后,即应陈述研究的内容和具体做法,说明结果,分析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提出今后的打算。 具体来说,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阶段性研究工作回顾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应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学校层面开展了哪些活动(如:开展的培训、调查、观摩、研讨等)?采取了哪些组织管理措施?在教师层面,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如何?②阶段性既定目标是否达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么成效?涌现出哪些典型? ③本阶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 问题或困惑?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示? 2、阶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提炼。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可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显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两类:一是事实类成果,如有效经验(做法)总结、专题研究论文、典型课例(案例)、优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随笔;二是数据类成果,如个体或群体的因变量测查材料(问卷统计、成绩分析); ②隐性的课题研究成效,包括: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状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学校的内涵发展状况、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 成果的梳理并非简单的成果罗列。对于课题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视为原始性成果。因此,对于课题负责人而言,还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去粗取精,剔除无效成果或者无关成果;二是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变量因素,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逻辑分类和提炼,然后以事实和数据为本,对整个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朱坝中心幼儿园微型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有效利用的研究” 微型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洪泽县朱坝中心幼儿园课题组高翠兰 课题提出 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活动之一。但我们发现在区域游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区域活动中玩具投放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玩具的使用效率不高;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不足等。 对幼儿园自制玩具的研究为数不少,有“自制玩具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引导幼儿自制玩具研究”,有“农村幼儿自制玩具教育功能的开发和研究”……我们《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有效利用的研究》,立足“自制玩具”,注重“有效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结合农村乡土材料和废弃物品比较丰富而幼儿园区域游戏玩具相对缺乏的实际,以“益智、怡情、养德”为目标,着力“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 研究目的 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 挖掘和开发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促进完善设施,提高保教质量,

有效提高自制玩具在区域活动中的利用率,提炼办园特色,提升办园品位,充分发挥江苏省优质园的示范、辐射作用。 核心概念 所谓“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 “玩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除了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精美玩具外,还可以包括儿童或成人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及材料自己制作出来的玩具,以及那些生活中纯天然的材料。本课题研究中的“自制玩具”,就是利用我们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制作的一些适合幼儿的玩具。 “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供丰富有趣、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丰富幼儿探索的空间;制定合理的游戏计划,让游戏更有目的性;能适时有效地介入游戏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应有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研究措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 实验报告 【摘要】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农村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应该因地制宜,从细节入手。本实验报告从实验前后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入手,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自我教育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是我校2012年申报,被大英县教育局小学德育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批准立项的课题。经过2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研究方案设定的部分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从本地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入手,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让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玉峰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的 ①探求一种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方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②促使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③探索一套适合我校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 ④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模式有机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做人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2.对学生做事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3.对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4.对学生生活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6-8) 课题研究开始,要求每个学生拥有一本《弟子规》、《礼仪手册》和《养成教育》及四个好习惯要求。为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更具时代特征,课题组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二至五年级学生,发放526份问卷,回收526份。问卷分为学生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四类。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等方面内容。 (1)调查结果与说明: 我们对调查所得资料,组织专人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表1:文明礼貌情况 从上表可知,61.1%的学生能主动向老师问好,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 表2:做人习惯情况 从上表可知,有75%捡到东西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同时在调研中发现,41.7%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44.2%的同学在和同学了生冲突时,一能主动谦让,61.2%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表3:生活习惯情况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成效 1、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但实际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通过课题研究,学校教师认识到了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同时,学校制定了《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教师帮困能力。 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除了以上所采取的方法外,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教师提出了学困生转化“七个一”的硬性要求,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

3、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 实施课题研究的五个班级原有学困生13个,通过课题研究,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他们的学科考试平均分与班级平均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有4个学困生已经走出了学困生行列。学校整体学科成绩在不断提升。 4、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六位教师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本领,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二年时间里,六位教师承担了部分公开课任务,均获得了好评,有二位教师的优质课在学区获奖。 二、问题思考 1、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但我们无法左右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从目前来看,社会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学校也是非常无奈的。如何让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2、学困生队伍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学生的转化成效不很明显,如何转化这部分特殊学生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 3、目前的选拔制度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大障碍。与其做“吃力不讨好”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还不如干“名利双收”的优等生辅导,这是很多教师的一种心态。

《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

《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实验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口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所听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大多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如找规律,统计,观察图形等。当大家都把研究的慧眼放在新增的教材内容时,我发现——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考虑当前的课堂实施是高效,还是低效?于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课堂上,空泛的教材,加上冰冷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特别在进行了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的研讨后,中学教师提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小学生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再回顾以前所听过的有关口算教学的课例,以及学生口算能力的测试。我们觉得提高口算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所以我们在“塑有智慧的教师,育有个性的人才”的办学理念下,选择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研究”的课题,试图开拓一条有关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之路。 二、课题界定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南阳中学《高中政治渗透式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组《高中政治渗透式教学研究》课题自制定研究方案至今已有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按照方案,围绕既定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在研究中有收获,更有困惑,现简要小结如下: 一、周密准备,定课题,出方案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课题组成员就积极酝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确定这一课题。用一个月的时间起草申报表和开题报告,负责召集第一次组员会议,成员整理个人资料,初步明确各自职责。 二、加强学习,为课题研究筑构理论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我们首先认真学习了《政治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政治在新时期的功能及课堂教学方面意见并积极内化到实践中;集中学习了《论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浅析美国的渗透式教育》、《学科渗透,魅力无限》等论文。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课题中收获 1、本阶段我们在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上,我们采用对话、图文、表格、信息、漫画、游戏等形式呈现教材内容,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科书不可避免地显示出脱离学生生活的缺点。卢梭曾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尊重教材

的基础上,对教材尝试二度开发和重新组合,让教材更好地为课题服务。我们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留意身边小事,上到中央下到本地的新闻给予关注,这样从生活现实出发,把政治知识生活化,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政治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感到政治学习不再是刻板的而是活生生的。 3、周记是学生倾吐,拉近师生距离很好的载体。我们主动与语文教师联合,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让学生以当周时事为背景题材写周记,既锻炼了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既可以对语文写作知识的巩固也对政治知识的拓展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独特的见解得到了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4、本阶段,我们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黄剑锋老师的《国家财政》,刘莉莉老师的《影响价格的因素》,我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平时活动较少,投入的时间不够。 2、搜集的有关作文方面的论著较少,缺乏理论支持。 3、对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收集不及时,意识较弱。 虽说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收获,但由于刚开始研究,许多研究工作都做的不到位。课题研究还在继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争取在下个阶段中做的更好,让我们的课题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英语课题阶段性工作汇报完整版

小学英语课题阶段性工 作汇报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英语课题阶段性工作汇报 一、一学期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1,2011年7月份,我们拟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博客,通过调研,了解当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了解小学英语存在问题,了解各校英语科开设情况及师资水平,与一线教师交流,征求意见。为课题成立收集相关材料,掌握信息。依据所定计划从三年级新学期开始进行课题研究探索。 2,2011年9月24日,我们在进修学校一楼教室召开第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宣布课题成立及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讨论并制定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并布置实验老师开展第一个子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3,10月份,我们利用“走进课堂月”活动,了解掌握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动态。这个学期的“走进课堂月”活动,我们都把了解掌握课题研究实验动态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具体了解的内容有:实验学校在推进课题研究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特色取得了哪些成效实验教师在引领带动非实验教师开展研究实验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是否完善反思总结是否及时在推进课题研究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等等。 4,2011年12月16日,我们在岱南小学开展听课观摩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及四年级英语教师一起听了林美顺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课后老师们就本节课分组讨论,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后,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就本节课和课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运用于课堂进行研讨。老师们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做法(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单词,如何在小组里面进行对话学习,怎样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借此会议,我们还对课题工作的推进做进一步的动员。 5,期末,我们通知课题实验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实践做反思和总结,并撰写实验心得和反思,发表于课题博客上进行交流。 二,本学期课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阶段性成果总结

篇一:阶段性成果总结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 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此项研究是在“十一五”期间,即中小学年级已全面实施新教材、新课标,而新课标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落差很大的情况下开展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历时一年。 1、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该项课题是为建设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让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具有专业性而立项。 2、课题研究实践对学校发展意义的再认识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研修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学经验以及有效开展研修活动的制度层面上的总结、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 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以此保证实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融合学校自身的及校外的各类资源优势和特色,在自己的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的自我更新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才能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1.建立及逐步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 1).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