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举例

合集下载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长度相等。

在等腰三角形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定理,即“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

这个定理指出,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等腰线、中位线和高线三条线段会共点于一个点,这个点被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这个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很多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的应用。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是边AC的中位线,E是边BC的中点,连接DE。

我们要证明线段BD 与CE相交于垂心H。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角B和角C是等的,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的。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我们知道线段BD、CE和AH相交于一个点H,即三角形ABC的垂心。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解决几何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定理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等,或者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等。

第二篇示例: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其特点是具有对称性和稳定性,是几何学中常见的形状之一。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定的定理和性质可以应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及其应用。

一、三线合一定理的概念在等腰三角形中,连接等腰三角形顶点与底边中点的直线被称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三线合一定理指的是在等腰三角形中,三条线段的端点在同一直线上。

这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可以通过几何推理和证明加以验证。

假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连接顶点A与底边BC的中点D,并将直线AD延长至E点。

因为AD是BC的中线,根据中线定理可知AD=DC。

又因为ABC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由此可得BD=DC。

考虑△ADE和△ACD,根据两边相等、夹角相等、以及对应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可以得出△ADE≌△AC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原创两线合一补等腰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原创两线合一补等腰

3
2
E
AC=AB=9
6 B
F D3
C
过关条件
两线合一三角形的应用
两线合一补等腰
过关条件
两线合一补 等腰
两线合一现等腰的内容 巧补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A
B
D
C
等腰三角形
底边的高 顶角的角平分线 底边的中线
三线合一 二线
底边的高
1
3
底边的中线
2
顶角的角平分线
1
已知:AD⊥BC,D为BC的中点 求证:ΔABC为等腰三角形
A
中垂线定理: 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CD——中线 两线合一 CD——垂线 翻折ΔADC
AC=CB
C E
EB——中线 两线合一
O
EB——垂线
AB=CB
A
D
B
AC=AB
练2
两线合一现等腰 翻折含两线合一的三角形补等腰
如图,在△AEC中,∠1=∠2,AD⊥CD,F为 CE中点,DF=AE=3,则AC的长为多少?
A
二线合一的线——AD
翻折ΔADC补全等腰
C
D
底边的中线与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现等腰
底边的高与底边的中线重合————现等腰 底边的高与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现等腰 底边的中线与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现等腰
两线合一现等腰
过关条件
两线合一补 等腰
两线合一现等腰的内容 巧补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例1
两线合一现等腰
如图, ΔABC中,AD平分∠BAC,AD⊥CD, D为垂足,AB>AC,求证∠2=∠1+∠B
B
C
D
底边的高与底边的中线重合——现等腰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7.1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7.1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D、E在 底边BC上,且AD=AE,你能说明BD与CE相等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吗?试一试!)
A
BD
EC
内容:
1.前两个条件如何应用? 2.题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的完整图形?
要求:
1.展示的同学负责讲解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及回答讨论的问题.
2.展示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做纠正、 质疑或补充.
探究”性质的应

如图,在△ABC中,AC=BC,ACB 90 D是AC上一点,
交BD的延长线于点E,且 AE BD
AE 1 BD 2
求证:BD是∠ABC的角平分线.
F
C
B
作业
解 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确定 AD⊥BC.又因为EF⊥A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 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证明结论.
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性质及应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在△ABC中 (1)∵AB=AC,AD⊥BC,
∴∠ =1∠ ,2 = BD; CD
(2)∵AB=AC,BD=CD,
∴∠ =1∠ ,2 ⊥ AD; BC
(3)∵AB=AC,∠1=∠2,
∴ A⊥D ,BC = BD。 CD
1.项目纸——巩固练习
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BC.
2∵.一BG平张分期∠A末BC复,E习F⊥综AB合, 题
∴EF=ED.
总结提升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
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谢谢大家!
A 12
B
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逆命题探究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逆命题探究
求证:AD=CD+AB

练习:
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 BD⊥CD,∠A=∠ABD.若AC=5,BC=3, 求BD的长.
练习:
2.如图,在Rt△ABC中,AB=AC,∠BAC=90°, ∠1=∠2,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BD=2CE
注意:学习了以上“两线合一,必等腰”的新思 路,但运用时要注意由于“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 ①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相吻合,所以可直接应用; 但是运用逆命题②或③添加辅助线构造的等腰三角形 必须先要证明,不能作为定理用,切记切记!谨防与 “三线合一”性质搞混淆。
例1.D、E分别是AB、AC的中点,CD⊥AB于D, BE⊥AC于E,
①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 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5.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及其对 边中线、高线,任意两条重合,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②:已知:如图1,△ABC中, 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是 BC边上的高。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②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请具体叙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简单应用
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
(1)若∠BAD=∠CAD,则
.
(2)若AD⊥BC,则
.
(3)若BD=CD,则
.
2.如图,在△ABC中,AB=AC,BD=CD,∠BAD=20°,
则∠C的度数是
.
3.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若AB=5,BD=4, 则△ABC的周长为 .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以及 2. 这条边所对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那么这个三角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等腰三角形内部的三条特殊线段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一定理的原理和应用。

让我们回顾一下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等腰三角形是一个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假设AB = AC,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特殊的性质。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连线、底边中点连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三条线段会相交于同一个点。

这个点被称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平分线与底边的中点连线上的交点,也是底边上的高线与底边的中点连线上的交点。

这一点在几何学中被称为等腰三角形的顶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定理,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为BC,顶点为A。

连接点A和BC的垂直线段为AD,垂足为D。

连接点A和BC的中点为M。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知道AD是BC的高线,而AM是BC的中线。

根据三线合一定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点D、M和顶点角平分线AN三者共线。

也就是说,这三条线段会相交于同一个点。

这个点被称为等腰三角形ABC的顶心。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很多几何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平分线与底边的中线垂直。

根据三线合一定理,我们可以知道顶点角平分线AN与底边的中点连线AM相交于D点。

因为AM是BC的中线,所以AD = DM。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D是BC的高线,所以AD ⊥ BC。

又因为AD = DM,所以DM ⊥ BC。

因此,顶点角平分线AN与底边的中线AM垂直。

另一个常见的应用是利用三线合一定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平分线与高线相等。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D是BC的高线,AN 是顶点角的平分线。

根据三线合一定理,AN与AM相交于D点,所以AD = DM。

因此,顶点角平分线与高线相等。

除了上述两个应用外,三线合一定理还可以用于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内切圆存在,并求取其半径。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
分析 要证明CD=AB+BD,可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CD于点E,连结AE,趁下来的问题只要能证明DE=DB,CE=AE即可,而由已知条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和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与底角的关系即证.
证明 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CD于点E,连结AE,则AE=AB,即∠AEB=∠ABC.
因为AD⊥BC,所以AD是BE的中线,即DE=BD.
又因为∠ABC=2∠C,所以∠AEB3;∠C,所以∠CAE=∠C,即CE=AE=AB,
故CD=AB+BD.
分析 由于DE⊥AB,DF⊥AC,所以要证明DE=DF,只要证明点D是∠BAC的平分线上的点,于是连结AD,而由AB=AC,BD=CD即可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
证明 连结AD.因为AB=AC,BD=CD,所以AD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上的中线,即AD又是顶角的平分线.
又因为DE⊥AB,DF⊥AC,所以DE=DF.
证明 延长线BA、CD交于点E.因为BF平分∠ABC,CD⊥BD,所以可得BC=BE,DE=DC,
又因为∠BAC=90°,∠AFB=∠DFC,所以可得∠ABF=∠DCF,
又AB=AC,∠BAF=∠CAE,所以△ABF≌△ACE(SAS),即BF=CE,
故BF=2CD.
五、证明一个角是直角
例5如图5,△ABC中,∠ACB=2∠B,BC=2AC.求证:∠A=90°.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被称做为“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在几何解题中有着广泛地运用,现举例说明.
一、证明线段相等
例1如图1,在△ABC中,AB=AC,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DE=DF.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学生版)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学生版)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考点导航】目录【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线】【类型三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1如图,在△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过D作直线DE交直线AB与E,过D作直线DF⊥DE,并交直线AC与F.(1)若E点在线段AB上(非端点),则线段DE与DF的数量关系是;(2)若E点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请你作图(用黑色水笔),此时线段DE与DF的数量关系是,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1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a,点E为边AC上任意一点,点D为AB的中点,过点D作DF⊥DE交BC于点F.求证:CE+CF为定值.2如图1,在Rt△ABC中,∠C=90°,AC=BC,点P是斜边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边AC,BC上,连接PD,PE,若PD⊥PE.(1)求证:PD=PE;(2)若点D,E分别在边AC,CB的延长线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加以证明;(3)在(1)或(2)的条件下,△PBE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PEB的度数(不用说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在Rt△ABC中,AC=BC,∠ACB=90°,点O为AB的中点.(1)若∠EOF=90°,两边分别交AC,BC于E,F两点.①如图1,当点E,F分别在边AC和BC上时,求证:OE=OF;②如图2,当点E,F分别在AC和C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EF,若OE=6,则S△EOF=.(2)如图3,若∠EOF=45°,两边分别交边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连接EF,若CF=3,EF=5,试求AE的长.【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线】1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1)如图1,求证:BD=CE;(2)如图2,当AD=CD时,过点C作CM⊥AD于点M,如果DM=2,求CD-BD的值.【变式训练】1如图,△ADB与△BCA均为等腰三角形,AD=AB=CB,且∠ABC=90°,E为DB延长线上一点,∠DAB=2∠EAC.(1)若∠EAC=20°,求∠CBE的度数;(2)求证:AE⊥EC;(3)若BE=a,AE=b,CE=c,求△ABC的面积(用含a,b,c的式子表示).2已知OP平分∠MON,如图1所示,点B在射线OP上,过点B作BA⊥OM于点A,在射线ON上取一点C,使得BC=BO.(1)若线段OA=3cm,求线段OC的长;(2)如图2,点D是线段OA上一点,作∠DBE,使得∠DBE=∠ABO,∠DBE的另一边交ON于点E,连接DE.①∠OBC=2∠DBE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②请判断三条线段CE,OD,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类型三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E是BC的中点,过点E作FG⊥AD交AD的延长线于H,交AB 于F,交AC的延长线于G.求证:(1)AF=AG;(2)BF=CG.【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ACB ,BD ⊥CD ,∠A =∠ABD ,若BD =1,BC =3,求:线段AC 的长.2如图,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1)如图1,若CE ⊥AD 于点F ,交AB 于点E ,AB =8,AC =5.则BE =.(2)如图2,若∠C =2∠B ,点E 在AB 上,且AE =AC ,AB =a ,AC =b ,求CD 的长;(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3)如图3,BG ⊥AD ,点G 在AD 的延长线上,连接CG ,若△ACG 的面积是7,求△ABC 的面积.3△ABC 中,∠ACB =90°,AC =BC ,点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D 并延长,过点B 作BF ⊥AD 交AD 延长线于点F .(1)如图1,若AD 平分∠BAC ,AD =6,求BF 的值;(2)如图2,M 是FB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M ,当AD 平分∠MAC 时,试探究AC 、CD 、AM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连接CF ,①求证:∠AFC =45°;②S △BCF =354,S △ACF =21,求AF 的值.4(2022春·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校考期中)(1)【问题情境】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如图1,OP平分∠MON.点A为OM上一点,过点A作AC⊥OP,垂足为C,延长AC交ON于点B,可根据证明△AOC≌△BOC,则AO=BO,AC= BC(即点C为AB的中点).(2)【类比解答】如图2,在△ABC中,CD平分∠ACB,AE⊥CD于E,若∠EAC=63°,∠B=37°,通过上述构造全等的办法,可求得∠DAE=.(3)【拓展延伸】如图3,△ABC中,AB=AC,∠BAC=90°,CD平分∠ACB,BE⊥CD,垂足E在CD的延长线上,试探究BE和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实际应用】如图4是一块肥沃的三角形土地,其中AC边与灌渠相邻,李伯伯想在这块地中划出一块直角三角形土地进行水稻试验,故进行如下操作:①用量角器取∠ACB的角平分线CD;②过点A作AD⊥CD于D.已知BC=13,AC=10,△ABC面积为20,则划出的△ACD的面积是多少?请直接写出答案.。

“三线合一”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八种应用

“三线合一”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八种应用
∴△AEF≌△AEB(SAS).
∴∠ABE=∠AFE=90°,即EB⊥AB.
返回
应用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利用“三线合一”证明角的倍分关系
6.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点D.
求证∠DBC=
1 ∠BAC. 2
证明:过点A作AF⊥BC于点F.
∵AB=AC,AF⊥BC,
1 ∠BAC. 2
∴∠CAF=∠BAF=
证明:如图,延长BA,CD交于点E.
∵BF平分∠ABC, ∴∠ABD=∠CBD.
∵CD⊥BD,
∴∠BDC=∠BDE=90°.
又∵BD=BD,
∴△BDC≌△BDE(ASA).
∴CD=ED,即CE=2CD.
∵∠BAC=90°,∠BDC=90°,∠AFB=∠DFC, ∴∠ABF=∠DCF. 又∵AB=AC,∠BAF=∠CAE=90°, ∴△ABF≌△ACE(ASA). ∴BF=CE.∴BF=2CD.
返回
应用
2
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长度
2.如图,在△ABC中,AB=AC,AD= DB,DE⊥AB于点E.若BC=12,且
△BDC的周长为36,求AE的长.
解:∵△BDC的周长=BD+BC+CD=36,BC=12,
∴BD+DC=24.
∵AD=BD,
∴AD+DC=24,即AC=24.
∵AB=AC,∴AB=24.
第13章 轴对称
双休作业(六)
2
“三线合一”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
的八种应用
1
2
3
4
5
6
7
8
应用
1
利用“三线合一”求角
1.如图,已知屋架的顶角∠BAC=100°, 立柱AD垂直于横梁BC,斜梁AB=AC.

专题6 妙用三线合一巧解题(含答案)

专题6 妙用三线合一巧解题(含答案)

专题6 妙用三线合一巧解题知识解读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的几种应用:如图2-6-1,在△ABC 中,①若AB =AC ,∠BAD =∠CAD ,则AD ⊥BC ,BD =CD ; ②若AB =AC ,AD ⊥BC ,则∠BAD =∠CAD ,BD =CD ;③若AB =AC ,BD =CD ,则∠BAD =∠CAD ,AD ⊥BC ;④若∠BAD =∠CAD ,AD ⊥BC ,则AB =AC ,BD =CD ; ⑤若∠BAD =∠CAD ,BD =CD ,则AD ⊥BC ,AB =AC ; ⑥若AD ⊥AC ,BD =CD ,则AB =AC ,∠BAD =∠CAD 。

即“AB =AC ,∠BAD =∠CAD ,AD ⊥BC ,BD =CD ”中已知其中两个结论,总能推出其他两个结论是成立的.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包含了多层意义.可以用来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垂直关系等.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培优学案典例示范一、利用三线合一证明角度之间的倍分关系例1如图2-6-2,在△ABC 中,AB =AC ,CD ⊥AB 于点D .求证:∠BAC =2∠DCB .【提示】欲证角之间的倍半关系,结合题意,观察图形,∠BAC 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于是想到构造它的一半,再证与∠DCB 的关系 【解答】D B CA图2-6-2【技巧点评】要证明一个角等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常考虑构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那根线.由这道题目,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常用的结论,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跟踪训练1.如图2-6-3①,点P 是BC 的中点,如图2-6-3②,点P 与点C 重合,如图2-6-3③,点P 在BC 的延DBC A 图2-6-1长线上,△ABC都是等腰三角形,BC为底边,PD⊥AB,∠A与∠BPD之间都存在一个相同的数量关系,请猜想这个数量关系,并就图③进行验证。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考点导航】目录【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线】【类型三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1如图,在△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直线DE 交直线AB 与E ,过D 作直线DF ⊥DE ,并交直线AC 与F .(1)若E点在线段AB 上(非端点),则线段DE 与DF 的数量关系是;(2)若E 点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请你作图(用黑色水笔),此时线段DE 与DF 的数量关系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DE =DF(2)图见解析,DE =DF ,理由见解析【分析】(1)连接AD ,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BD =CD ,∠B =∠DAF =45°,AD ⊥BC ,再根据垂直的定义、等量代换可得∠BDE =∠ADF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出△BDE ≅△AD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分①当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在BC 的下方时,②当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在BC 的上方时两种情况,参考(1)的思路,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如图,连接AD ,∵在△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AD =BD =CD ,∠B =∠DAF =45°,AD ⊥BC ,∴∠BDE +∠ADE =90°,∵DF ⊥DE ,∴∠ADF+∠ADE =90°,∴∠BDE =∠ADF ,在△BDE 和△ADF 中,∠B =∠DAFBD =AD ∠BDE =∠ADF,∴△BDE ≅△ADF ASA ,∴DE =DF ,故答案为:DE =DF .(2)解:DE =DF ,理由如下:①如图,当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在BC 的下方时,如图,连接AD ,∵在△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AD =BD ,∠ABD =∠DAC =45°,AD ⊥BC ,∴∠DBE =∠DAF =135°,∠ADF +∠BDF =90°,∵DF ⊥DE ,∴∠BDE +∠BDF =90°,∴∠BDE =∠ADF ,在△BDE 和△ADF 中,∠DBE =∠DAFBD =AD ∠BDE =∠ADF,∴△BDE ≅△ADF ASA ,∴DE =DF ;②如图,当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在BC 的上方时,如图,连接AD ,∵在△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AD =CD ,∠ACD =∠DAB =45°,AD ⊥BC ,∴∠DCF =∠DAE =135°,∠ADE +∠CDE =90°,∵DF ⊥DE ,∴∠CDF +∠CDE =90°,∴∠ADE =∠CDF ,在△ADE 和△CDF 中,∠DAE =∠DCFAD =CD ∠ADE =∠CDF,∴△ADE ≅△CDF ASA ,∴DE =DF ;综上,线段DE 与DF 的数量关系是DE =DF ,故答案为:DE =D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C =a ,点E 为边AC 上任意一点,点D 为AB 的中点,过点D 作DF ⊥DE 交BC 于点F .求证:CE +CF为定值.【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连接CD ,证明△CDE ≌△BDF ,得CE =BF ,进一步证明CE +CF =BC =AC =a ,从而得到结论.【详解】证明:连接CD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D 为AB 的中点,∴CD ⊥AB ,CD 平分∠ACB ,AD =BD =CD∴∠DCA =∠DCB =∠DBC =45°又DE ⊥DF∴∠EDC +∠FDC =90°而∠FDC +∠FDB =90°∴∠EDC =∠FDB在△CDE 和△BDF 中,∠DCE =∠DBFCD =CD∠EDC =∠BDF∴△CDE ≌△BDF∴CE =BF∵BC =AC =a ∴CE +CF =BE +CF =BC =AC =a ,故:CE +CF 为定值.【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CE =BF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1,在Rt △ABC 中,∠C =90°,AC =BC ,点P 是斜边AB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边AC ,BC 上,连接PD ,PE ,若PD ⊥PE.(1)求证:PD =PE ;(2)若点D ,E 分别在边AC ,CB 的延长线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加以证明;(3)在(1)或(2)的条件下,△PBE 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PEB 的度数(不用说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成立,见解析(3)能成为等腰三角形,此时∠PEB 的度数为22.5°或67.5°或90°或45°【分析】(1)连接PC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CP =45°=∠B ,从而得到CP =BP ,再由PD ⊥PE ,可得∠DPC =∠EPB ,可证得△DPC ≌△EPB ,即可求证;(2)连接PC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CP =45°=∠ABC =∠A =∠ACP ,从而得到CP =AP ,再由∵PD ⊥PE ,CP ⊥AB ,可得∠APD =∠CPE ,可证得△APD ≌△CPE ,即可;(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四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明∶连接PC,∵∠ACB =90°,AC =BC ,∴∠A =∠B =45°,∵P 为斜边AB 的中点,∴CP ⊥AB ,∴∠DCP =45°=∠B ,∴CP =BP ,∵PD ⊥PE ,∴∠DPC +∠CPE =∠CPE +∠EPB =90°,∴∠DPC =∠EPB ,在△DPC 和△EPB 中,∠DCP =∠BPC =PB ∠DPC =∠EPB,∴△DPC ≌△EPB ASA ,∴PD =PE ;(2)解:PD =PE 仍成立,理由如下:连接CP,∵∠C =90°,AC =BC ,∴∠A =∠ABC =45°,∵P 为斜边AB 的中点,∴CP ⊥AB ,∴∠ECP =45°=∠ABC =∠A =∠ACP ,∴CP =AP ,又∵PD ⊥PE ,CP ⊥AB ,∴∠DPE =∠CPA =90°,∴∠DPE +∠CPD =∠CPA +∠CPD ,∴∠APD =∠CPE ,在△APD 和△CPE 中,∠PAD =∠PCEPC =PA ∠APD =∠CPE,∴△APD ≌△CPE ASA ,∴PD =PE ;(3)解:△PBE 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BE =BP ,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则∠E =∠BPE ,又∵∠E +∠BPE =∠ABC =45°,∴∠PEB =22.5°;②当BE =BP ,点E 在CB 上时,则∠PEB =∠BPE =12180°-45° =67.5°;③当EP =EB 时,则∠B =∠BPE =45°,∴∠PEB =180°-∠B -∠BPE =90°;④当EP =PB ,点E 和C 重合,∴∠PEB =∠B =45°;综上所述,△PBE 能成为等腰三角形,∠PEB 的度数为22.5°或67.5°或90°或4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3在Rt△ABC中,AC=BC,∠ACB=90°,点O为AB的中点.(1)若∠EOF=90°,两边分别交AC,BC于E,F两点.①如图1,当点E,F分别在边AC和BC上时,求证:OE=OF;②如图2,当点E,F分别在AC和C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EF,若OE=6,则S△EOF=.(2)如图3,若∠EOF=45°,两边分别交边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连接EF,若CF=3,EF=5,试求AE的长.【答案】(1)①见解析;②18(2)2【分析】(1)①由“ASA”可证△AOE≌△COF,可得OE=OF;②由“ASA”可证△COE≌△BOF,可得OE=OF=6,即可求解;(2)由“ASA”可证△COF≌△AOH,可得CF=AH=3,OF=OH,由“SAS”可证△EOF≌△EOH.,可得EF=EH=5,即可求解.【详解】(1)①证明:如图1,连接OC,∵AC=BC,∠ACB=90°,∴∠=∠B=45°.∵点O为AB的中点,∴∠AOC=∠EOF=90°,∴△AOC和△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CO=BO,∴∠AOE=∠COF,∴△AOE≌△COF(ASA),∴OE=OF;②解:如图2,连接OC,同理可证:AO=CO=BO,∠ABC=∠ACO=45°,∴∠OCE=∠OBF=135°,∵∠AOC=∠EOF=90°,∴∠COE=∠BOF,∴△COE≌△BOF(ASA),∴OE=OF=6,×OE⋅OF=18,∴SΔEOF=12故答案为:18;(2)解:如图3,连接CO,过点O作HO⊥FO,交CA的延长线于点H,∵AC=BC,∠ACB=90°,点O为AB的中点,∴AO=CO=B0,∠AOC=∠FOH=90°,∠BAC=∠BCO=45°,∴.∠COF=∠AOH,∠OCF=∠OAH=135°,∴△COF≌△AOH(ASA),∴CF=AH=3,OF=OH,∵∠EOF=45°,∠FOH=90°,∴∠EOF=∠EOH=45°,又∵OF=OH,EO=EO,∴△EOF≌△EOH(SAS),∴EF=EH=5,∴.AE=EH-AH=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线】1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1)如图1,求证:BD=CE;(2)如图2,当AD=CD时,过点C作CM⊥AD于点M,如果DM=2,求CD-BD的值.【答案】(1)见解析(2)4【分析】(1)过A作AH⊥BC于点H,根据三线合一可得:BH=CH,DH=EH,即可证明;(2)过A作AH⊥BC于点H,易证△AHD≌△CMD,可得MD=DH,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如图过A作AH⊥BC于点H,∵AB=AC,AH⊥BC,∴BH=CH,∵AD=AE,∴DH=EH,∴BD=CE;(2)解:过A作AH⊥BC于点H,在△AHD 和△CMD 中,∠CDM =∠ADH∠CMD =∠AHD =90°CD =AD∴△AHD ≌△CMD AAS ,∴DH =MD ,∴CD -BD =CH +DH -BH -DH =2DH =2MD =4.【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ADB 与△BCA 均为等腰三角形,AD =AB =CB ,且∠ABC =90°,E 为DB 延长线上一点,∠DAB =2∠EAC.(1)若∠EAC =20°,求∠CBE 的度数;(2)求证:AE ⊥EC ;(3)若BE =a ,AE =b ,CE =c ,求△ABC 的面积(用含a ,b ,c 的式子表示).【答案】(1)20°(2)见解析(3)12a 2+12bc 【分析】(1)先,是等腰三角形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 =∠DBA =70°,即可由∠CBE =180°-∠DBA -∠ABC 求解;(2)过点A 作AF ⊥DE 于点F ,过点C 作CG ⊥DE 于点G ,证明△BAF ≌△CBG AAS ,得出AF =BG ,BF =CG ,进而求得∠AEF =∠ACB =45°,∠CEG =∠AEF =45°,即可得出∠AEC =90°,从而得出结论;(3)由(2)可知CG =BF ,AF =EF ,从而有CG =BF =EF -BE =AF -BE ,再根据S △ABC =S △AEB +S △AEC -S △BEC ,则有S △ABC =12BE ⋅AF +12AE ⋅EC -12BE ⋅CG =12BE AF -CG +12AE ⋅EC =12BE ⋅BE +12AE ⋅EC ,即可求解.【详解】(1)解:∵∠EAC =20°,∠DAB =2∠EAC ,∴∠BAD =40°,∵AD =AB ,∴∠D =∠DBA =12180°-∠BAD =12180°-40° =70°,又∵∠ABC =90°,∴∠CBE =180°-70°-90°=20°.(2)证明:过点A 作AF ⊥DE 于点F ,过点C 作CG ⊥DE 于点G ,∴∠AFB =∠ABC =∠CGB =90°,又∵AD =AB =CB ,∴∠BAC =∠ACB =45°,∠FAB =12∠DAB =∠CAE ,∵∠FAB +∠FBA =∠FBA +∠CBG =90°,∴∠FAB =∠CBG =∠CAE ,∴在△BAF 和△CBG 中,∠BAF =∠CBG∠AFB =∠CGB AB =BC,∴△BAF ≌△CBG AAS ,∴AF =BG ,BF =CG ,∵∠CBG =∠CAE ,设AE 、BC 交于点O ,则∠AEF =180°-∠CBG -∠BOE∠ACB =180°-∠CAE -∠AOC又∠BOE =∠AOC ,∴∠AEF =∠ACB =45°,∴AF =EF =BG ,BF =CG ,∴BF =EG =CG ,∴∠CEG =∠AEF =45°,∴∠AEC =90°,∴AE ⊥EC .(3)解:由(2)可知CG =BF ,AF =EF ,∴CG =BF =EF -BE =AF -BE ,∵S △ABC =S △AEB +S △AEC -S △BEC ,∴S △ABC =12BE ⋅AF +12AE ⋅EC -12BE ⋅CG .=12BE AF -CG +12AE ⋅EC =12BE ⋅BE +12AE ⋅EC =12a 2+12b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属三角形综合题目,难度适中.2已知OP 平分∠MON ,如图1所示,点B 在射线OP 上,过点B 作BA ⊥OM 于点A ,在射线ON 上取一点C ,使得BC =BO .(1)若线段OA =3cm ,求线段OC 的长;(2)如图2,点D 是线段OA 上一点,作∠DBE ,使得∠DBE =∠ABO ,∠DBE 的另一边交ON 于点E ,连接DE .①∠OBC =2∠DBE 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②请判断三条线段CE ,OD ,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6cm(2)①∠OBC =2∠DBE 成立,理由见解析;②CE =OD +DE ,理由见解析【分析】(1)如图所示,过点B作BH⊥OC于H,由三线合一定理得到OC=2OH,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OA=∠BOH,进一步证明△BAO≌△BHO,得到OH=OA=3cm,则OC=2OH=6cm;(2)①如图所示,过点B作BH⊥OC于H,由三线合一定理得到∠OBC=2∠OBH,同(1)可得△BAO≌△BHO,则∠OBH=∠OBA,由∠DBE=∠ABO,即可推出∠OBC=2∠OBH=2∠DBE;②如图所示,在CE上截取CQ=OD,连接BQ,先证明∠BOD=∠BCQ,进而证明△BOD≌△BCQ,得到BD=BQ,∠OBD=∠CBQ,进一步证明∠EBQ=∠EBD,从而证明△EBD≌△EBQ,得到DE=QE,由CE=CQ+QE可证明CE=OD+DE.【详解】(1)解:如图所示,过点B作BH⊥OC于H,∵BC=OB,BH⊥OC,∴OH=CH,即OC=2OH,∵OP平分∠MON,∴∠BOA=∠BOH,∵BA⊥OM,BH⊥OC,∴∠BAO=∠BHO=90°,又∵OB=OB,∴△BAO≌△BHO AAS,∴OH=OA=3cm,∴OC=2OH=6cm(2)解:①∠OBC=2∠DBE成立,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过点B作BH⊥OC于H,∵BC=OB,BH⊥OC,∴∠OBH=∠CBH,即∠OBC=2∠OBH,同(1)可得△BAO≌△BHO,∴∠OBH=∠OBA,∵∠DBE=∠ABO,∴∠DBE=∠OBH,∴∠OBC=2∠OBH=2∠DBE;②CE=OD+DE,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在CE上截取CQ=OD,连接BQ,∵OB=BC,∴∠BOC=∠BCO,∵△BAO≌△BHO,∴∠BOA=∠BOH,∴∠BOD=∠BCQ,∴△BOD≌△BCQ SAS,∴BD=BQ,∠OBD=∠CBQ,∠OBC,∵∠DBE=12∠OBC,∴∠OBD+∠ODE=12∴∠CBQ+∠ODE=1∠OBC,∴∠EBQ =12∠OBC ,∴∠EBQ =∠EBD ,又∵EB =EB ,∴△EBD ≌△EBQ SAS ,∴DE =QE ,∵CE =CQ +QE ,∴CE =OD +D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线合一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E 是BC 的中点,过点E 作FG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H ,交AB 于F ,交AC 的延长线于G .求证:(1)AF =AG ;(2)BF =CG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ASA 证明△AHF ≌△AHG ,即可得出AF =AG ;(2)过点C 作CM ∥AB 交FG 于点M ,由△AHF ≌△AHG 可得∠AFH =∠G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MG =∠AFH ,可得∠CMG =∠G ,进而得出CM =CG ,再根据据ASA 证明△BEF ≌△CEM ,得出BF =CM ,等量代换即可得到BF =CG .【详解】(1)证明:∵AD 平分∠BAC ,∴∠FAH =∠GAH ,∵FG ⊥AH ,∴∠AHF =∠AHG =90°,在△AHF 和△AHG 中,∠FAH =∠GAHAH =AH ∠AHF =∠AHG,∴△AHF ≌△AHG ASA,∴AF =AG ;(2)证明:过点C 作CM ∥AB 交FG 于点M ,∵△AHF ≌△AHG ,∴∠AFH =∠G ,∵CM ∥AB ,∴∠CMG =∠AFH ,∴∠CMG =∠G ,∴CM =CG ,∵E 是BC 的中点,∴BE =CE ,∵CM ∥AB ,∴∠B =∠ECM ,在△BEF 和△CEM 中,∠B =∠ECMBE =CE ∠BEF =∠CEM,∴△BEF ≌△CEM ASA ,∴BF =CM ,∴BF =CG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平行线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ACB ,BD ⊥CD ,∠A =∠ABD ,若BD =1,BC =3,求:线段AC的长.【答案】5【分析】延长BD 交AC 于点E ,由题意可推出BE =AE ,依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等腰三角形BCE ,可推出BC =CE ,AE =BE =2BD ,根据BD =1,BC =3,即可求出AC 的长度.【详解】解∶延长BD 交AC 于点E ,∵∠A =∠ABD ,∴BE =AE ,∵BD ⊥CD ,∴BE ⊥CD ,∴∠BDC =∠EDC =90°,∴∠BCD +∠EBC =∠ECD +∠BEC =90°,∵CD 平分∠ACB ,∴∠BCD =∠ECD ,∴∠EBC =∠BEC ,∴BC =CE,∵BE ⊥CD ,∴BE =2BD ,∵BD =1,BC =3,∴BE =2,CE =3,∴AE =BE =2,∴AC =AE +EC =2+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通过等量代换,即可推出结论.2如图,AD 为△ABC的角平分线.(1)如图1,若CE ⊥AD 于点F ,交AB 于点E ,AB =8,AC =5.则BE =.(2)如图2,若∠C =2∠B ,点E 在AB 上,且AE =AC ,AB =a ,AC =b ,求CD 的长;(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3)如图3,BG ⊥AD ,点G 在AD 的延长线上,连接CG ,若△ACG 的面积是7,求△ABC 的面积.【答案】(1)3(2)a -b(3)14【分析】(1)利用ASA 证明△AEF ≌△ACF ,得出AE =AC =5,再利用BE =AB -AE 即可求得答案;(2)利用SAS 证明△AED ≌△ACD ,得出∠AED =∠C ,ED =CD ,由题意可得出BE =AB -AE =a -b ,再利用等角对等边证得DE =BE ,即可得出答案;(3)延长AC 、BG 交于H ,先证明△ABG ≌△AHG ,得出:BG =GH ,S △ABG =S △AHG ,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S △CBG =S △CGH ,设S △CBG =S △CGH =x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解:∵AD 平分∠BAC ,∴∠EAF =∠CAF ,∵CE ⊥AD ,∴∠AFE =∠AFC =90°,在△AEF 和△ACF 中,∠EAF =∠CAFAF =AF ∠AFE =∠AFC,∴△AEF ≌△ACF ASA ∴AE =AC =5,∵AB =8,∴BE =AB -AE =8-5=3;故答案为:3.(2)解:∵AD 平分∠BAC ,∴∠EAD =∠CAD ,在△AED 和△ACD 中,AE =AC∠EAD =∠CAD AD =AD,∴△AED ≌△ACD SAS ,∴∠AED =∠C ,ED =CD ,∵AE =AC ,AB =a ,AC =b ,∴BE =AB -AE =a -b ,在△BDE 中,∠AED =∠B +∠BDE ,∴∠C =∠B +∠BDE ,∵∠C =2∠B ,∴∠B =∠BDE ,∴DE =BE =a -b ,∴CD =a -b ;(3)解:如图,延长AC 、BG 交于H ,∵AD 平分∠BAC ,∴∠BAG =∠HAG ,∵BG ⊥AD ,∴∠AGB =∠AGH =90°,在△ABG 和△AHG 中,∠BAG =∠HAGAG =AG ∠AGB =∠AGH,∴△ABG ≌△AHG ASA ,∴BG =GH ,S △ABG =S △AHG ,∴S △CBG =S △CGH ,设S △CBG =S △CGH =x ,∵S △ACG =7,∴S △AGH =S △ACG +S △CGH =7+x ,∴S △ABG =S △AHG =7+x ,∴S △ABH =27+x =14+2x ,∴S △ABC =S △ABH -S △CBG +S △CGH =14+2x -x +x =1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3△ABC 中,∠ACB =90°,AC =BC ,点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D 并延长,过点B 作BF ⊥AD 交AD 延长线于点F.(1)如图1,若AD 平分∠BAC ,AD =6,求BF 的值;(2)如图2,M 是FB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M ,当AD 平分∠MAC 时,试探究AC 、CD 、AM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连接CF ,①求证:∠AFC =45°;②S △BCF =354,S △ACF =21,求AF 的值.【答案】(1)3(2)AC +CD =AM ,理由见解析(3)①证明见解析;②12【分析】(1)如图,分别延长AC ,BF 交于点E .证明△ADC ≌△BEC ASA ,得到BE =AD =6,再证明△ABF ≌△AEF ,即可得到BF =EF =12BE =3;(2)如图,分别延长BF ,AC 交于点E ,由(1)可得△ACD ≌△BCE ,得CD =CE ,再证△AFM ≌△AFE 得到AM =AE ,由此可得结论;(3)如图所示,在AD 上截取AH =BF ,证明△ACH ≌△BCF ,得到CH =CF ,∠ACH =∠BCF ,进一步证明∠HCF =90°,则∠CFH =∠CHF =180°-∠HCF 2=45°;②如图所示,过点C 作CG ⊥HF 于G ,则△CGH 、△CG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GH =GF =GC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S △ACH =S △BCF =354则S △CHF =S △ACF -S △ACH =494,据此求出HF =7,则CG =3.5,进一步求出AH =5则AF =AH +HF =12.【详解】(1)解:如图,分别延长AC ,BF 交于点E .∵BF ⊥AD ,∴∠AFB =∠ACB=90°,又∵∠ADC =∠BDF ,∴∠DAC =∠EBC .在△ADC 和△BEC 中,∠DAC =∠EBCAC =BC∠ACD =∠BCE =90°∴△ADC ≌△BEC ASA .∴BE =AD =6;∵BF ⊥AD ,∴∠AFB =∠AFE =90°,∵AD 平分∠BAC ,∴∠BAF =∠EAF .在△ABF 和△AEF 中,∠BAF =∠EAFAF =AF∠AFB =∠AFE∴△ABF ≌△AEF ASA .∴BF =EF =12BE =3;(2)解:AC +CD =AM ,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延长MF ,AC 交于点E .由(1)可得,△ADC ≌△BCE ,∴CD =CE .∵BF ⊥AD ,∴∠AFM =∠AFE =90°,∵AF 平分∠MAE ,∴∠MAF =∠EAF .在△AMF 和△AEF 中,∠MAF =∠EAFAF =AF∠AFM =∠AFE∴△AFM ≌△AFE ASA .∴AM =AE .∵AE =AC +CE =AC +CD .∴AC +CD =AM .(3)解:①如图所示,在AD 上截取AH =BF ,在△ACH 和△BCF 中,AH =BF∠CAH =∠CBF AC =BC,∴△ACH ≌△BCF SAS ,∴CH =CF ,∠ACH =∠BCF ,∵∠ACH +∠BCH =90°,∴∠BCF +∠BCH =90°,即∠HCF =90°,∴∠CFH =∠CHF =180°-∠HCF 2=45°;②如图所示,过点C 作CG ⊥HF 于G ,∴∠GCH =GCF =45°,∴△CGH 、△CG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H =GF =GC ,∵△ACH ≌△BCF ,∴S △ACH =S △BCF =354∴S △CHF=S △ACF -S △ACH =494,∴12HF ⋅CG =494,即12HF ⋅12HF =494,∴HF =7,∴CG=3.5,∴1 2AH×3.5=354,∴AH=5,∴AF=AH+HF=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面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等,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4(2022春·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校考期中)(1)【问题情境】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如图1,OP平分∠MON.点A为OM上一点,过点A作AC⊥OP,垂足为C,延长AC交ON于点B,可根据证明△AOC≌△BOC,则AO=BO,AC= BC(即点C为AB的中点).(2)【类比解答】如图2,在△ABC中,CD平分∠ACB,AE⊥CD于E,若∠EAC=63°,∠B=37°,通过上述构造全等的办法,可求得∠DAE=.(3)【拓展延伸】如图3,△ABC中,AB=AC,∠BAC=90°,CD平分∠ACB,BE⊥CD,垂足E在CD的延长线上,试探究BE和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实际应用】如图4是一块肥沃的三角形土地,其中AC边与灌渠相邻,李伯伯想在这块地中划出一块直角三角形土地进行水稻试验,故进行如下操作:①用量角器取∠ACB的角平分线CD;②过点A作AD⊥CD于D.已知BC=13,AC=10,△ABC面积为20,则划出的△ACD的面积是多少?请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ASA(2)26°(3)BE=12CD,证明见解析(4)△ACD的面积是10013【分析】(1)证△AOC≌△BOC(ASA),得AO=BO,AC=BC即可;(2)延长AE交BC于点F,由问题情境可知,AC=F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EFC=∠EAC=63°,然后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论;(3)拓展延伸延长BE、CA交于点F,证△ABF≌△ACD(ASA),得BF=CD,再由问题情境可知,BE=FE =12BF ,即可得出结论;(4)实际应用延长AD 交BC 于E ,由问题情境可知,AD =ED ,EC =AC =10,则S △ACD =S △ECD ,再由三角形面积关系得S △ACE =1013S △ABC =20013,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OP 平分∠MON ,∴∠AOC =∠BOC ,∵AC ⊥OP ,∴∠ACO =∠BCO ,∵OC =OC ,∴△AOC ≌△BOC (ASA ),∴AO =BO ,AC =BC ,故答案为:ASA ;(2)解:如图2,延长AE 交BC 于点F ,由可知,AC =FC ,∴∠EFC =∠EAC =63°,∵∠EFC =∠B +∠DAE ,∴∠DAE =∠EFC -∠B =63°-37°=26°,故答案为:26°;(3)解:BE =12CD ,证明如下:如图3,延长BE 、CA 交于点F ,则∠BAF =180°-∠BAC =90°,∵BE ⊥CD ,∴∠BED =90°=∠BAC ,∵∠BDC =∠ABF +∠BED =∠ACD +∠BAC ,∴∠ABF =∠ACD ,又∵AB =AC ,∴△ABF ≌△ACD (ASA ),∴BF =CD ,由问题情境可知,BE =FE =12BF ,∴BE =12CD ;(4)解:如图4,延长AD 交BC 于E ,由问题情境可知,AD =ED ,EC =AC =10,∴S △ACD =S △ECD ,∵S △ABC =20,∴S △ACE =1013S △ABC =20013,∴S △ACD =12S △ACE =10013,答:△ACD 的面积是10013.【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以及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专题08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专题08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专题08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考点导航】目录【典型例题】 (1)【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 (1)【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线】 (11)【类型三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 (17)【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例题:已知,在ABC 中,90ACB ∠=︒,AC BC =,点M 是AB 的中点,作90DME ∠=︒,使得射线MD 与射线ME 分别交射线AC ,CB 于点D ,E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AC 上时,线段MD 与线段M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2)如图2,当点D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时,用等式表示线段CD ,CE 和B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MD ME =;(2)CE CD BC =+,理由见解析.【分析】(1)连接CM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M MB =,ACM B ∠=∠,根据90DME ∠=︒可推导CMD BME ∠=∠,进而证明CMD BME △≌△,即可得到线段MD 与线段ME 的数量关系;(2)连接CM ,利用(1)中的证明思路,再次证明CMD BME △≌△,证得CD BE =,即可利用等量代换得到CE CD BC =+.【详解】(1)解:连接CM ,∵90ACB ∠=︒,AC BC =,点M 是AB 的中点∴CM AM MB ==,且CM AB ⊥,CM 平分ACB ∠,45A B ∠=∠=︒∴45ACM BCM B ∠=∠=︒=∠,90CMB ∠=︒,又∵90DME ∠=︒∴CMB CME DME CME∠-∠=∠-∠∴CMD BME∠=∠∴CMD BME △≌△(ASA )∴MD ME =.(2)CE CD BC =+,理由如下:连接CM ,由(1)可知:CM BM =,45ACM ABC ∠=∠=︒,CMD BME∠=∠∴135DCM EBM ∠=∠=︒在CMD △和BME 中,CMD BME CM BM DCM EBM ∠=∠⎧⎪=⎨⎪∠=∠⎩∴CMD BME △≌△(ASA )∴CD BE=∵CE BC BE=+∴CE CD B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在ABC 中,90A ∠=︒,AB AC =,点D 是边BC 的中点.(1)如图,若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DE DF ⊥,求证:BE AF =,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AB AC a ==,求AE AF +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a .【分析】(1)连接AD ,证明()BDE ADF ASA ≌即可得到BE AF =;(2)由(1)可得:BE AF =,进一步得到:AE BE AE AF AB a +=+==.【详解】(1)证明:连接AD ,∵90A ∠=︒,AB AC =,∴45B C ∠==︒∠,∵点D 是边BC 的中点,∴45B BAD DAC C ∠=∠=∠=∠=︒,AD BC ⊥,AD BD =,∵DE DF ⊥,∴90EDA ADF Ð+Ð=°,∵90BDE EDA ∠+∠=︒,∴ADF BDE ∠=∠,在BDE △和ADF △中,BDE ADF BD AD B DAC ∠=∠⎧⎪=⎨⎪∠=∠⎩∴()BDE ADF ASA ≌,∴BE AF =.(2)解:由(1)可知:()BDE ADF ASA ≌,∴BE AF =,∵AB AC a ==,∴AE AF AE BE AB 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2.如图1,在Rt ABC △中,90C ∠=︒,AC BC =,点P 是斜边AB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边,AC BC 上,连接,PD PE ,若PD PE ⊥.(1)求证:PD PE =;(2)若点D ,E 分别在边,AC CB 的延长线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加以证明;(3)在(1)或(2)的条件下,PBE △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PEB ∠的度数(不用说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成立,见解析(3)能成为等腰三角形,此时PEB ∠的度数为22.5︒或67.5︒或90︒或45︒【分析】(1)连接PC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45DCP B ∠=︒=∠,从而得到CP BP =,再由PD PE ⊥,可得DPC EPB ∠=∠,可证得DPC EPB △△≌,即可求证;(2)连接PC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45ECP ABC A ACP ∠=︒=∠=∠=∠,从而得到CP AP =,再由∵,PD PE CP AB ⊥⊥,可得APD CPE ∠=∠,可证得APD CPE △≌△,即可;(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四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明∶连接PC ,∵90,ACB AC BC ∠=︒=,∴45A B ∠=∠=︒,∵P 为斜边AB 的中点,∴CP AB ⊥,∴45DCP B ∠=︒=∠,∴CP BP =,∵PD PE ⊥,∴90DPC CPE CPE EPB ∠+∠=∠+∠=︒,∴DPC EPB ∠=∠,在DPC △和EPB △中,DCP B PC PB DPC EPB ∠=∠⎧⎪=⎨⎪∠=∠⎩,∴()ASA DPC EPB △△≌,∴PD PE =;(2)解:PD PE =仍成立,理由如下:连接CP ,∵90,C AC BC ∠=︒=,∴45A ABC ∠=∠=︒,②当BE BP =,点E ③当EP EB =时,则∴180PEB B ∠=︒-∠-④当EP PB =,点∴PEB B ∠=∠=综上所述,PB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3.在ABC 中,E(1)如图1,若点(2)如图2,BF 为腰(3)如图3,当点【答案】(1)见解析(2)PD PE BF +=,理由见解析(3)143【分析】(1)根据ABP S S =△APC ,即可得证;∵AB AC =,点P ∴ABP S S =△△APC即1122AB DP AC ⋅=∴PD PE =,∵AB AC =,PD ∴=ABP APC ABCS S S + ∴1122AB DP AC ⋅+∴PD PE BF +=,∵AB AC =,PD AB ⊥∴=ABC ABP APCS S S - ∴11=22AC BF AB PD ⋅⋅(1)若90EOF ∠=︒,两边分别交,AC BC 于E ,F 两点.==同理可证:AO CO BO∵AC BC =,90ACB ∠=︒,点O 为AB 的中点,∴0,90,45AO CO B AOC FOH BAC BCO ︒︒==∠=∠=∠=∠=,∴.,135COF AOH OCF OAH ︒∠=∠∠=∠=,∴(ASA)COF AOH ≌,∴3,CF AH OF OH ===,∵45,90EOF FOH ︒︒∠=∠=,∴45EOF EOH ︒∠=∠=,又∵,OF OH EO EO ==,∴(SAS)EOF EOH ≌,∴5EF EH ==,∴.2AE EH AH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线】例题:如图,已知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1)求证:BD =CE ;(2)若AD =BD =DE =CE ,求∠BAE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90°.【分析】(1)作AF ⊥BC 于点F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BF =CF ,DF =EF ,相减后即可得到正确的结论.(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到△ADE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如图,过点A 作AF ⊥BC 于F .【变式训练】(1)若20∠=︒EAC ,求CBE ∠(2)求证:AE EC ⊥;(3)若BE a =,AE b =,CE =【答案】(1)20°(2)见解析(3)21122a bc +∴AFB ABC CGB ∠=∠=∠又∵AD AB CB ==,∴45BAC ACB ∠=∠=︒,∵FAB FBA FBA ∠+∠=∠∴FAB CBG CAE ∠=∠=∠∴在BAF △和CBG 中,(1)如图1,若ACD ∠与BAC ∠互余,则DCB ∠=__________()如图,过A点作AE BC⊥于E点,)②如图,作BG AC ⊥于G ,作DN 垂直于AC 的延长线于N .则90BGA DNC ∠=∠=︒.∵AB AC =,AC CD =,∴AB CD =,∵ABC 与ACD 的面积相等,∴BG DN =.∴ABG ≌CDN △.∴BAG DCN ∠=∠.180ACD DCN ∠+∠=︒,∴180ACD BAC ∠+∠=︒,综上,ACD ∠与BAC ∠相等或互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综合能力较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例题: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E 是BC 的中点,过点E 作FG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H ,交AB 于F ,交AC 的延长线于G .求证:(1)AF AG =;(2)BF CG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ASA 证明AHF AHG ≌ ,即可得出AF AG =;(2)过点C 作CM AB ∥交FG 于点M ,由AHF AHG ≌ 可得AFH G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MG AFH ∠=∠,可得CMG G ∠=∠,进而得出CM CG =,再根据据ASA 证明BEF CEM ≌ ,得出BF CM =,等量代换即可得到BF CG =.【详解】(1)证明:∵AD 平分BAC ∠,∴FAH GAH ∠=∠,∵FG AH ⊥,∴90AHF AHG ∠=∠=︒,在AHF △和AHG 中,FAH GAH AH AH AHF AHG ∠=∠⎧⎪=⎨⎪∠=∠⎩,∴()ASA AHF AHG ≌ ,∴AF AG =;(2)证明:过点C 作CM AB ∥交FG 于点M ,∵AHF AHG ≌ ,∴AFH G ∠=∠,∵CM AB ∥,∴CMG AFH ∠=∠,∴CMG G ∠=∠,∴CM CG =,∴BE CE =,∵CM AB ∥,∴B ECM ∠=∠,在BEF △和CEM 中,B ECM BE CE BEF CEM ∠=∠⎧⎪=⎨⎪∠=∠⎩,∴()ASA BEF CEM ≌ ,∴BF CM =,∴BF CG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平行线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问题情境】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如图1,OP 平分MON ∠.点AC OP ⊥,垂足为C ,延长AC 交ON 于点B ,可根据证明AOC ≌△△【答案】[问题情境]AS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问题探究]见解析;[拓展延伸【分析】[问题情境]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问题探究]延长BE 交CA 延长线于F ,证明CEF ∆≌CEB ASA ∆(),推出FE =ACD ∆≌ABF ASA ∆(),可得结论;[拓展延伸]结论:12BE DF =.过点D 作DG AC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G ,与DG AC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G ,与AE 相交于H ,证明方法类似.CD 平分ACB ∠,FCE BCE ∴∠=∠,在CEF ∆和CEB ∆中,90FCE BCE CE CE CEF CEB ∠=∠⎧⎪=⎨⎪∠=∠=︒⎩,CEF ∴∆≌CEB ASA ∆(),DG AC ,GDB C BHD ∴∠=∠∠,12EDB C ∠=∠ ,12EDB EDC ∴∠=∠=∠BE ED ⊥ ,90BED ∴∠=︒,。

专题13 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应用(原卷版)

专题13 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应用(原卷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解法技巧思维培优专题13 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应用题型一利用三线合一求角度【典例1】(2019•兴平市期末)如图,已知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题型二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典例2】(2019•金华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BC=10,△BDC的周长为22,求AB的值.题型三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角)相等【典例3】(2019•吉林期末)已知△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若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题型四利用三线合一证垂直【典例4】(2019•湖里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C=2AB,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题型五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倍数关系【典例5】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BF平分∠ABC,CD⊥BD交BF 的延长线于点D,试说明:BF=2CD.题型六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和差关系【典例6】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2∠C,试说明:AB+BD=CD.巩固练习1.(2019•鄂州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ABC=45°,点D为BC的中点,CE⊥AD于点E,其延长线交AB于点F,连接DF.求证:∠ADC=∠BDF.2.(2019•镇赉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B=CD,∠D+∠ABC=180°,CE⊥AD于E.(1)求证:AC平分∠DAB;(2)若AE=3ED=6,求AB的长.3.(2019•长宁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P是BC边上的一点,PD⊥AB于D,PE⊥AC于E,CM⊥AB于M,试探究线段PD、PE、CM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2019•丰南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M;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F,交BC于N.连接AM、AN.(1)∠MAN的大小;(2)求证:BM=CN.5.(2019•重庆校级期中)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1)求线段EF的长;(2)求四边形AFDE面积.。

巧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

巧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
. . ’ . .

例 l 已知 如 图 1 , 在 AA B C中 , A B=2 A C , LB A D= C A D, D A=D B, 求证 D C上A C 分析 欲 证 D腰三角形. 。 . ‘ A D是底边 E C上的高 , 由“ 三线合一 ” 定理知 A D是 E C边 上的中线 ,


AA B C中 , A B=A C , C D上A 于
延 长线必过 B C边 的中点 , 证 明请 同学们 自己完成.
D, 求 证 厶4 =2 LB C D

( 图5 )

三、 巧 用等 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是底边上 的中线
例 3 已知 如 图 3 , 在 AA B C中 , =2 C , A D上
分 析 ’ . ‘ :2
简, 化难为易 的绝妙效果 , 下面举例加 以说 明, 供 同学 们
学 习时参考.

C, . ’ . 延长 B E到 E使 B E= B A, 连结 A E, 贝 0


巧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 的中线是 底边上的高线
 ̄ / _ A S C = L C ,
分 析 欲 证 A O 平 分
鲋 C, . 。A B :AC .AA BC
D E . 又只需证 AD A B  ̄ AD A E而这 由已知条件 是不难 证得 的, 证明请 同学们 自己完成.
说 明此题 还有 别的证法请同学们思考后 自己完 成.
二、 巧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 的中线是顶角平分线 例 2 已知如 图 2 , A B=A C, M、 N分别是 A B、 A C的
点, . 。 . B M= MC . 于是有 A B+( B M— D M)= D M+ B M,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训练姓名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变1:如图,AB∥CD,∠A=90°,AB=2,BC=3,CD =1,E是AD边中点。

求证:CE⊥BE。

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BAD、∠ABC.(1)求证:AE⊥BE;(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A DEC变3:△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AB=AC.⑴若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DM ⊥DN 分别交AB 、AC 于M 、N ,求证:(1)DM =DN 。

⑵若DM ⊥DN 分别和BA 、AC 延长线交于M 、N 。

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

(1) 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 ,EF 交BC 于点D . 求证:DE=DF .D B CF AEM N D C B AMN D C B A(2)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EF 交BC 于点D ,且D 为EF 的中点. 求证:BE=CF . D B CF AE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1、如图,在△ABC 中,AB=AC ,P 为底边BC 上的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CF ⊥AB 于F ,那么PD+PE 与CF 相等吗?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 、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图,证明。

FF。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应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应用

等腰三角形专题全然知识总结:一、全然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才是等腰三角形,所有的证明需证明至此〔如:假设明白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当,那么需要利用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才可〕二、性质:①等边对等角②三线合一3、判定:等角对等边常见题型:1、等腰三角形的构造型问题:(1)①角平分线+平行线②角平分线+垂线③利用倍角半角(2)找点问题例1:如图,有直线n m ,,n m ,之间的间距为cm 2,在n 上取cm AB 3=,在m 上取点p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知足条件的点p 有几个?mn • •A B变式1:假设取cm AB 2=,那么点p 有几个?变式2:如图,在ABC Rt ∆中,︒=∠90ABC ,︒=∠30BAC ,在直线上或AC BC 取一点P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点p 有几个?2、三线合一的性质应用〔知二即知三〕应用一:证明角度和线段的相等及倍数关系例1::如图,在ABC ∆中,AC AB =,AD BD ⊥于D ,求证:DBC BAC ∠=∠2.例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AB=AC ,假设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DM ⊥DN 别离交AB 、AC 于M 、N ,求证:DM =DN.变式1:假设DM ⊥DN 别离和BA 、AC 延长线交于M 、N 。

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

变式2:如图,在ABC ∆中,︒=∠90A ,AC AB =,D 是BC 的中点,P 为BC 上任一点,作AB PE ⊥,AC PF ⊥,垂足别离为F E 、,求证:〔1〕DF DE =;〔2〕DF DE ⊥应用二:证垂直平分例3:,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DE 、别离是ABD ∆和ACD ∆的高。

求证:AD 垂直平分EF .例4:四边形ABCD 中,︒=∠=∠90ADB ACB ,N M 、别离为CD AB 、的中点,求证:MN 垂直平分CD .应用三:逆命题:知二即知等腰①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②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③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例5:如图,D 、E 别离是AB 、AC 的中点,CD ⊥AB 于D ,BE ⊥AC 于E ,求证:AC=AB.例6:,在△ABC 中,AD 平分∠BAC ,CD ⊥AD,D 为垂足,AB>AC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举例教程文件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举例教程文件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举例精品文档例说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济宁市梁山县小路口镇初级中学李丽(适用于人教版初二版 10月刊)“三线合一”性质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重要性质,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该性质其实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如图1,△ABC中,AB=AC,D是BC上的一点.C图1(1)若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那么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AD是底边BC上的高线;(2)若AD是等腰△ABC顶角∠BAC的平分线,那么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AD是底边BC上的高线;(3)若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高线,那么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由此可以看出,“三线合一”性质给我们提供了证明角相等、直线垂直、线段相等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在解答一些图形有关的证明问题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它们。

下面仅举几例和同学们共同见识一下“三线合一”的神通.一、证明角相等或倍数关系例1、已知:如图2,在ABC∆中,ACAB=,ADBD⊥于D.求证:∠2.=DBCBAC∠线合一”的性质证得DBC ∠等于其中任一部分即可.【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AE , 则有BAC ∠=∠=∠2121.∵AC AB =,21∠=∠,∴BC AE ⊥(三线合一).∴︒=∠+∠902C .又∵AD BD ⊥,∴︒=∠+∠90C DBC .∴DBC ∠=∠2.∴DBC BAC ∠=∠2.【点拨】添加辅助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巧妙地构造了两个具有同一锐角的直角三角形,将已知条件与待证结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容易获得问题的解决.二、证明线段相等例2、如图3,在△ABC 中,AB =AC ,BD =CD ,DE ⊥AB 于E ,DF ⊥AC 于F ,求证:DE =DF .B DC图3【分析】:依题意,DE 和DF 分别为点D 到∠BAC 两边的距离,要证明它们相等,可先证明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这只要证明AD 是∠BAC 的平分线.【证明】:连接AD .∵AB =AC ,BD =CD ,∴AD 是等腰△ABC 底边BC 上的中线.∴AD 平分∠BAC . ∵DE ⊥AB 于E ,DF ⊥AC 于F ,∴DE =DF .【点拨】能利用“三线合一”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也可以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但利用“三线合一”证明要比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简便得多.因此,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纠正总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的思维定势,应该优先选用“三线合一”来解决.三、证明线段垂直例3、如图4,在△ABC 中,AB =AC ,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且AD =AE ,求证:DE ⊥BC .C FB图4【分析】:注意到△ABC 是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底边上的高与BC 垂直.要证明DE ⊥BC ,应先证明DE 与这条高平行.【证明】:过A 作AF ⊥BC 于F .∵AB =AC ,AF ⊥BC 于F ,∴AF 是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BC 上的高线.∴AF 平分∠BAC .∴∠BAC =2∠BAF .∵AD =AE ,∴∠D =∠AED .∴∠BAC =∠D +∠AED =2∠D .∴∠BAF =∠D ,DE ∥AF .∴DE⊥BC.【点拨】当题设中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时,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垂直:(1)有一个等腰三角形;(2)两条直线中有一条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是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平分线、
中线和高线三条线段重合于同一条直线。

这个定理在解决等腰三角
形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应用在几何证明和计算等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几何证明中如何应用这个定理。

假设我
们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三线合一定理
来证明。

首先,我们找到顶点角的平分线,然后找到底边的中线和
高线,如果它们三条线段重合于同一条直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
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结论。

其次,在计算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来简化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和底边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三
线合一定理来快速求出顶点角的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长度,从而
简化计算过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三线合一定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如果我们需要确定一个三角形地基的形状,我
们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来确保地基的三条边符合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从而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在几何证明、计算和实际问题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灵活运用这个定理,我们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解决各种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1

添加标题
解题思路:首先,由于AB=AC,所以∠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B+∠C=∠BAC。由于AD是BC上的高,所以∠ADB=∠ADC=90°。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添加标题
解题过程:第一步,由题目已知,AB=AC,所以∠B=∠C。第二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B+∠C=∠BAC。第三步,由于AD是BC上的高,所以∠ADB=∠ADC=90°。第四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证明方法: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典型例题: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运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
注意事项:强调解题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易错点
0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典型例题解析
题目1解析
添加标题
题目描述: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D是BC的中点,AD垂直于BC,E是AD上的一点。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三线合一的定义
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重合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与底边的垂直平分线重合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与顶角平分线重合
三线合一的证明方法
定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指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重合
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求解
总结解题思路,强调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重要性和应用
解题思路三
确定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条件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将问题转化为求证线段相等或垂直
结合已知条件,利用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总结解题思路,强调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解题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济宁市梁山县小路口镇初级中学 李 丽
(适用于人教版初二版 10月刊)
“三线合一”性质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重要性质,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该性质其实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如图1,△ABC 中,AB =AC ,D 是BC 上的一点.
图1
(1)若AD 是等腰△ABC 底边BC 上的中线,那么AD 是顶角∠BAC 的平分线,AD 是底边BC 上的高线;
(2)若AD 是等腰△ABC 顶角∠BAC 的平分线,那么AD 是底边BC 上的中线,AD 是底边BC 上的高线;
(3)若AD 是等腰△ABC 底边BC 上的高线,那么AD 是顶角∠BAC 的平分线,AD 是底边BC 上的中线.
由此可以看出,“三线合一”性质给我们提供了证明角相等、直线垂直、线段相等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在解答一些图形有关的证明问题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它们。

下面仅举几例和同学们共同见识一下“三线合一”的神通.
一、证明角相等或倍数关系
例1、已知:如图2,在ABC ∆中,AC AB =,AD BD ⊥于D .
求证:DBC BAC ∠=∠2. 【分析】作出等腰ABC ∆的顶角平分线将顶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DBC ∠等于其中任一部分即可.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AE , 则有BAC ∠=∠=∠21
21.
∵AC AB =,21∠=∠,∴BC AE ⊥(三线合一).
∴︒=∠+∠902C .又∵AD BD ⊥,
∴︒=∠+∠90C DBC .
∴DBC ∠=∠2.∴DBC BAC ∠=∠2.
【点拨】添加辅助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巧妙地构造了两个具有同一锐角的直角三角形,将已知条件与待证结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容易获得问题的解决.
二、证明线段相等
例2、如图3,在△ABC 中,AB =AC ,BD =CD ,DE ⊥AB 于E ,DF ⊥AC 于F ,求证:DE =DF .
C
图3
【分析】:依题意,DE 和DF 分别为点D 到∠BAC 两边的距离,要证明它们相等,可先证明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这只要证明AD 是∠BAC 的平分线.
【证明】:连接AD .
∵AB =AC ,BD =CD ,∴AD 是等腰△ABC 底边BC 上的中线.
∴AD 平分∠BAC . ∵DE ⊥AB 于E ,DF ⊥AC 于F ,
∴DE =DF .
【点拨】能利用“三线合一”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也可以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但利用“三线合一”证明要比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简便得多.因此,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纠正总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的思维定势,应该优先选用“三线合一”来解决.
三、证明线段垂直
例3、如图4,在△ABC 中,AB =AC ,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且AD =AE ,求证:DE ⊥BC .
图4
【分析】:注意到△ABC 是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底边上的高与BC 垂直.要证明DE ⊥BC ,应先证明DE 与这条高平行.
【证明】:过A 作AF ⊥BC 于F .
∵AB =AC ,AF ⊥BC 于F ,
∴AF 是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BC 上的高线.
∴AF 平分∠BAC .
∴∠BAC =2∠BAF .
∵AD =AE ,
∴∠D =∠AED .
∴∠BAC =∠D +∠AED =2∠D .
∴∠BAF =∠D ,DE ∥AF .
∴DE ⊥BC .
【点拨】当题设中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时,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垂直:(1)有一个等腰三角形;
(2)两条直线中有一条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B D
C C F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