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
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
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阅读题(一)雨夜读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
(5分)9.诗歌里蕴含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
(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
帘内一灯如豆。
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
(3分)9.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
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每点2分)阅读题(二)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①袖剑飞吟②。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释:①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字式之,南宋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
②“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4分)(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4分)【参考答案】()阅读题(三)江村元末明初金涓寂寂江村路,轻烟晚自生。
远峰晴有色,独树暖无声。
渚鹭行看水,溪鱼卖入城。
孤舟人不渡,两岸夕阳明。
【注】金涓,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
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阅读理解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各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______ 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______ 的意思。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初中语文九上专题复习训练九 古诗词赏析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 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任选其一,说一说你的理解。 示例一:(思想感情)此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 仍能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豁达洒脱精神的情感。 示例二:(哲理)新 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两首诗的作者虽然都处于人生逆境,但都表达了 积极进取乐观的精神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还写出了 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 的 哲思。
3.请从词人情感的角度,品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 话的内涵。 词人看到中秋之月,对弟弟十分思念,但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亮的阴晴圆缺 一样,都是自然之理,内心就化伤感为旷达了。(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D.尾联借神话故事表达关切之情。意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 递书信。流露出诗人与恋人无法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这不是迷信, “有迷信色彩”表述错误。
2.请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手法,将思念之情比作春蚕吐丝,蜡泪既是写实又 巧妙地表现了热泪深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无 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某某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某某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某某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全阶段(含答案)

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九年级全阶段(一)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分)(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2分)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3分)(三)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2分)2.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自始至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四)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2.“浊酒_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衷,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歌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2.请用简明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致。
3.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妙在何处。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诗歌的最后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你是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
2.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什么。
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5.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说说你的理解。
6.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9.诗歌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结合全诗内容,说说题目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三)对比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春望》《月夜》都是杜甫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写作手法与思想感情上,各有什么异同。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一.试题(共18小题)1.(2022秋•硚口区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叙事相结合,既点明了作者此刻正行船江面,也想象到即将开启的一段驿路旅程,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中“平”“正”两字用得十分贴切传神,写出了江中春水平静、江舟一帆风顺的景象。
C.颈联在写景中揭示了时序交替的自然规律,又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希望的自然理趣,充满乐观向上的力量。
D.尾联写作者希望借助北归的大雁将自己写给亲人的书信带回家乡,表达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和思乡之愁。
2.(2022秋•洪山区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C.颈联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2022秋•蔡甸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B.当年出入其间,与李龟年这样风光无限的乐师交往,是很“寻常”的。
C.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江南初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又和故人重逢。
D.诗的最后一句,“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小题1】破满目凄然【小题1】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4分)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1、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
(2分)2、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
(2分)答案:1、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
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
(1分)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
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绿悠悠的春水、涓涓的田沟流水”等描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然后根据一、二两句景物的特点以及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简析其作用。
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先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船的小来反衬词人的愁之多;然后根据“反衬”这种手法,来分析《宴词》的三、四两句,用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对朋友的情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完整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中语⽂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新⼈教版七⾄九年级语⽂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全⼀、《观沧海》东临碣⽯,以观沧海。
⽔何澹澹,⼭岛竦峙。
树⽊丛⽣,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波动荡的样⼦,“竦峙”是写⼭岛巍然屹⽴的形象。
“丛⽣”、“丰茂”给⼈以⽣机蓬勃的感受。
2、“⽇⽉之⾏,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的意思是(B)A ⽇⽉星⾠好像在沧海中运⾏。
B ⽇⽉星⾠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星⾠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落⼊沧海。
3、这是⼀⾸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何澹澹,⼭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百草,次写海⾯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星⾠。
诗中将“⼤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呈青苍⾊。
4、这⾸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海的壮观景⾊,抒发诗⼈统⼀中国建功⽴业的抱负。
⼆、《次北固⼭下》客路青⼭外,⾏⾈绿⽔前。
,。
海⽇⽣残夜,。
乡书何处达,。
1、对这⾸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项是(A)A 题⽬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指“停宿”在北固⼭下的旅馆之内。
B ⾸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要去的路,“青⼭”指的是题⽬中的北固⼭。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似与岸平,⾈中⼈的视野也因此⽽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是于岁暮腊残,连夜⾏⾈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丽,⼜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那种⼈在江南、神驰故⾥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间。
B、第⼆联的“风正⼀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景,呈现了平野开阔、⼤江泛⾈、波平浪静等⼤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轮红⽇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新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分析】(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故答案为: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⑵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赏析,要按照题目提示,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
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夏季。
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
(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
可是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A. 春天2. 下列哪个选项是这首古诗的开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A. 长恨歌B. 渔家傲C. 卜算子D. 水调歌头答案:A. 长恨歌3. 以下哪个诗句属于《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描写内容?百千翠羽临高阁,九万里飞花入小园。
A. 描写楼阁的高大B. 描写飞花的美丽C. 描写雀鸟的数量D. 描写小园的景色答案:B. 描写飞花的美丽4. 下列古诗的出处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A. 出塞B. 江雪C. 相思D. 登鹳雀楼答案:C. 相思5. 下列描写孤独的诗句出自下列哪首诗?站在悬崖峭壁上,深秋时节,云遮雾掩。
A. 望岳B. 春江花月夜C. 归园田居D. 月夜忆舍弟答案:A. 望岳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一下诗歌的基本韵律是什么?答案:诗歌的基本韵律是指诗的语言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律排列起来,形成音节之间的巧妙关系。
它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律等要素。
2. 请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解释一下它给你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这个题目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于古诗的喜欢和感受是不同的。
建议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并在这里进行个人化的解释和感受的陈述。
三、作文题请你以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为基础,写一篇约200字的鉴赏评论。
(作文内容略)。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1)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全诗鉴赏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白鹤一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搏击长空的气势,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愈挫愈奋、锐意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鉴赏荟萃(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文通中学2015-2016年度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目荟萃(上)1.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一词,完成下列题目。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
②叠:皱(眉头)。
③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④花:簪花。
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
⑥罗襦: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闺怨 B.梳妆 C.相思 D.送别(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A.李清照 B.李贺 C.李白 D.李绅2.阅读与欣赏。
清平乐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前人在评价“连云松竹”时说“景中寓情”,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2)下片写儿童偷梨枣的情景,“莫遣”和“闲看”表现词人对此怎样的态度?反映词人怎样的心态?答:3.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初中古诗词赏析试题二

初中古诗词赏析试题二初中古诗词赏析试题(二)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感。
2、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________4、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 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任选一问回答。
_________________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 ,作简短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下列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 ,下阕写 ___________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 水波动荡 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 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 生机蓬勃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 日月星辰 。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海水呈青苍色 。
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海日生残夜, 。
乡书何处达, 。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泰山(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
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
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②度深松。
青山霁③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寺庙,这里指柏林寺。
②微径:指小路。
③霁:雨停天晴。
(1)发挥想象,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钱塘湖初春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 月色皎洁,稻花飘香,农村夏夜是优美的;月光惊动了乌鹊,清风惊醒了鸣蝉,农村夏夜是宁静的;一片片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年景,夏夜的气氛又是热闹、欢乐的。
2、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鹊声、蝉声、蛙声衬托夏夜的静谥。
九、《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
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应是“如此”之意)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十、《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吕尚B 乘舟梦日边——伊尹C 长风破浪——宗悫2、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十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十二、《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
⑴词中“”字写出思妇的孤单身影,一个“”字写了思妇倚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更有信心不足之意。
“”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
⑵写等待时间之长的短语是,“”又表现其失望之甚,等待之苦。
刻画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的词句是⑶词中既实写眼前景,又虚写心中情,用景物来表现、衬托人物的心理的句子是:⑷全词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⑸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怎样的感情?包含了倚楼人思念、等待、渴盼、失望等复杂的情感。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提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十四、《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D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