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合集下载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2016年2月中旬刊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细致地计划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学习如何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地接受主流思想和科学原理。

当然,若班级人数过多,一次性参与实践活动难度不小,这时可通过分散、集中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进行主体性的活动,如社会调查,可以以个体为单位,学生可以在假期回家在当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学校联合当地政府,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高中政治课堂中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政治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不断落实。

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好的满足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入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1]王芳.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新途径[J].实验室科学,2011,14(1):1-3[2]姜贵平,时鑫,薛进,等.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及改进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66-69.[3]刘强,邹菊茹.完善保障条件探索适合模式———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9-2-10.[4]吴绍禹,刘世华.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环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66-168.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梁垚魏晋范文蓓吴梦初钱平(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201418)【摘要】国内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为两个研究方向:一是隐形教育核心范畴的界定研究,另一方面是隐形教育的实践研究。

目前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一、当教育者是专业任课教师时以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评价标准的;二、隐性教育和反思性隐性教育概念的混淆。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66-0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专家学者对隐性教育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

论隐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论隐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论隐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摘要:隐性教育是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

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实现于日常生活并渗透于每一个细节中,本文通过对隐性课程、网络、家庭三方面的剖析来论证隐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希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网络;家庭隐性教育,即一种微观的、隐形的方式所产生的教育效果,通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它实现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通常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的是显性的课堂理论教学,与之相比,隐性教育属于与其“相反”的教育方式,它突破了显性教育一味枯燥地理论教学,尽可能避免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乏味的学习心理,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很好的提高。

一、隐性教育之隐性课程隐性课程研究可追溯至杜威的“附带学习”,即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1966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他的《课堂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1]。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感受到、学习到的非预期、非计划的知识、规范和态度等,与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的显性课程相对。

隐性课程存在于社会的各方面教育中,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其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它是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隐含的、非计划的课程。

它潜在于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如物质情境:班级设置、环境设备、学校建筑等;文化情境:校园文化、习惯、制度、课堂氛围、教师仪表、礼仪等;人际情境:人际关系、班级气氛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学科,而隐形课程本质上是种潜意识的价值影响,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因此,重视隐性课程的实施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隐性课程的实施中,应优化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包括宏观的物质环境和微观的精神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多方面的渗透和感染,通过隐性课程的不断实施,塑造、完善学生的高尚思想,进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大一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高校大一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0 5
们, 仍然采取传统 的老方法是行不通 的。所以 , 要善 于创 新 , 使思想 政治教育 内容更加 丰富 , 方法更 加灵活 , 途径更 加广
基金项 目 : 黑 龙 江省 高 等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 十二五 ” 规 划 重 点课 题 “ 高校 隐性 思 想 政 治教 育 载 体 的 研 究 ” 项 目成
无 言无形 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教 育 , 使大一新生无 论是漫步于 校园, 还 是苦读 于教室 , 无论 是参 加军 训 , 还 是聆 听入 学教 育, 都会 在不知不 觉 中轻松 愉快地 接受大 学 的教 育 , 这 种渗 透式 的隐性 思想政治教育 , 情景交融 , 以情感人 , 将 会有效地
们 主动地 去选择新 信息 , 主动地 去认识 新环境 , 主 动地 去接
受各种思想政治教 育内容。其次 , 在隐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 所借助的各种载体 , 所 传递的各种教育信息 , 所运用的各 种教育方法 , 也都必须贴 近大一 新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学 习 生 活实际 , 给予大一 新生特殊 的人文关 怀 , 让他们 消除陌生
充分地利用 了高校 的各种教育资源 , 也进一步拓宽了对学生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教 育效果却越来 越 明显 , 隐性思想 政治教 育隐藏 教育主题 , 将教育 内容 渗透到受教育者所处 的场景 ,所 接受的文化 , 所

方法 已不再适应 新形势 的需要 , 而潜移默化 的隐性 思想 政治
隐性 思想政治 教育资源 的开发 和利用将 一定程度 地弥补两
课 的不足 。如 以校 园环境 为主的物质资源 , 以教风 、 学风 、 校
风为 主的精神 资源 , 以各项规章 制度为主的制度资源都将会

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

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

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将首先回顾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阐述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优势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展示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取得的实际成效。

本文将总结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其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广阔前景。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为深化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化,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隐性教育强调学生在非正式、非结构化的学习环境中,通过隐性课程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突破了传统显性教育的局限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心理学理论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

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引导和塑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隐性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心理体验和学习机会,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进程。

社会学理论也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视角。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显性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概念及特点显性教育是指通过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对学生进行直接、明确的教育。

其优点是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效果直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显性教育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教育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程度不一等。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隐含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间接、渗透式的教育。

其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但是,隐性教育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教育效果难以评估、教育过程难以控制等。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途径1、转变教育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让学生在接受明确的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从隐含的方式中接受教育。

2、创新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隐性教育。

同时,还要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显性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景观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性教育。

同时,还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意义1、提高教育的效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的效果。

通过显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隐性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课题,若要成为实现人思想升华的转化器,除加强学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更加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软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升华受教育者思想方面的长久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51-02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以及思想意识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课题,若要成为实现人思想升华的转化器,除加强学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更加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软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而起到长久的教育作用。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含义和特点(一)含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的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之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的终极目的。

(二)特点1.教育目的潜隐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受教育者在无形中受到教育从而更好地参加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

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目的的潜隐性。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育的目的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直抒胸臆,而是将教育意图隐藏到人们生活的环境中,以较为潜隐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融于教育者创设的情境中,使其在非目的性,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实践活动的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2.教育方式超时空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一种超时空的方式进行教育。

它突破了传统的在固定时空进行集中统一教育的封闭式教育模式的限制,利用潜在的资源,比如宿舍、校园生活或是娱乐休闲时刻,使大学生在所在的时空范围内时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是通过直接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显性 方式,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关系明确,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比较 规范。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与特点
1、提出 1968年,美国教育学家菲利普· 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 W· 活》里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 他认为,学生从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了读写算等文化知识, 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方面的成长。这些价值、 规范、态度、动机并非是学术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经由学校 的非学术方面,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种“非正式的文 化传递”称为“隐性课程”。
2、特点 教育内容上比较隐蔽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隐藏在一定的活动及其活动 周围的环境中,受教育者没有直接感受到自己在接 受这方面的教育,然而活动及其活动周围的附加物 、 伴随物却传达着这些信息。
三、隐性思想政教育方法
(三)实践体验教育方法
渗透式教育方法 是指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 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方法。 隐性教育的内容应广泛渗透在教师教书育人、课程设置、校 园文化、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自觉运用渗透式教育方法,要选择合适的载体: 一是活动载体 让人们在参与活动中身临其境、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从而 使自己的思想发生变化,受到教育。它强调的是活动气氛, 自己感受,没有其他中间环节,缩短了教育时间,扩展了教 育空间,提高了教育效率。 二是文化载体 利用文化载体,是寓教于文的有效方式。 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实践中 形成的物质成就和精神财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载体, 形成文化氛围,实现氛围管理,就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人、 规范人。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维度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维度
大学里的所有课程都是 思想政 治教育的载体 ,任何 - r 专业课 l

了校 园的物质文化形态 , 这是校 园形象和精神风貌 的物质依托 ,
它所 蕴含的“ 、 、 ” 精 气 神 体现 了一个学校 的文化 内涵 , 于增 强 对
16 — 5
21 0 7 8期 2年 —
袋 iJa v 高教 放唷. io S a n io u・ oi ha x Ga a
化建设提供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手段 。由于互联 网所特有 的性质 , 它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 比拟的魅力。 园文化建设者 使 校
要迅速掌握现代 网络知识 , 加快校 园网络 的建设 , 增加对思想政 治工作软件 的开发 , 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 阵地 。 在 建立校 园德 育网站 , 系统地 、 有计划地渗透 党的思想路线 和道德规范 , 使学 生在网络浏览 中入 眼 、 耳 、 心 , 到“ 入 人 达 随风潜入 夜 , 润物 细无声” 的隐 性教育效果 。 特别应注意的是 ,思想政治工作 者要 以重大节 日或重要事 件 为契机 , 在网站上展开专题 讨论 , 还可 以针对重 大热点 、 难点 问题进行有计划 、 目的的网上引导 。此外 , 有 还可以建立和应用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效 果 。

校园环境是 由一定 的物质 因素和人文 因素构成富有感染力
的真实的道德环境 。 它以非强制性的隐性作用方式 , 响和制约 影 着大学 生 的思想 情感 、 道德 水平 、 价值 取 向和行 为方式 , 知 、 从 情、 、 、 意 信 行等方面综合塑造 、 陶大学生的人格。 这种教育 的 熏 “ 力量能绕 开意识 的障碍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接受影响 ,它虽 然在某时某刻不一定让大学生直接 、 整地捕捉 到 , 完 但它确实是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思想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他们不愿接受现成的真理,讨厌强制性的灌输,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现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性平等性开放性和渐进性的独特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以人为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思想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他们不愿接受现成的真理,讨厌强制性的灌输,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现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性平等性开放性和渐进性的独特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

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

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

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

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

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

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

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

同时它还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作用。

总之,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一般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

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

浅谈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现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引出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议题。

接着探讨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概念,内容,方法,以及实施方式,深入剖析了这一教育形式的特点和意义。

结尾强调了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浅出的探讨,本文旨在引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目标、概念、内容、方法、实施、促进、成长、成才1. 引言1.1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世界、尊重他人、珍爱生命,从而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优秀公民。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通过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人民意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的重要保障。

强化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二、开放性。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流碰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进行思想碰撞,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开放胸襟。

论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论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作 用 。隐 性 教 育 则 是 指 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教 育 者 、教 育 内容 、教 育 目标 是 不 直 接 显 露 的 , 其 教 育 形 式 是 侧 面
的 、间 接 的 , 常采 用 “ 回 ” “ 透 ” 的教 育 方 式 来 影 迂 、 渗 响 学 生 ,讲 究 以 情感 人 、 以 情 动 人 、 以 情 育 人 ,做 到 入 耳 、人 眼 、人 脑 ,在 潜 移 默 化 中 渗 透 到 学 生 心 灵 深 处 。 它 追 求 长 期 的教 育 效 果 ,学 生 在 不 知 不 觉 中 自愿 接 受 教 育者思想 和经验的教育方式 。 在 现 实 性 上 , 与 显 性 教 育 相 比 , 隐 性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有 着 自己鲜 明 的 特 征 。它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均是 “ 露的” 暴 ,其 教 育 形式 是 正 面 的 、 直 接 的 , 常采 用
将 教 育 的 目的 和 意 向 隐 藏 到 大 学 生 学 习 、生 活 和 各 种 活
动 之 中 , 以含 而 不 露 的 方 式 ,使 学 生 在 不 知 不 觉 中接 受
熏 陶 和 影 响 。这 有 利 于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民 主 意 识 和 平 等 参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应根据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表现采取试卷考评与鉴定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从而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表现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教二认真探索挖掘专业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德育功能每一门专业课除了其系统博大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蕴涵有深刻的育人价值
第 2 2卷第 1 期 l
与 意 识 ,激 发 大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道 德 情 感 ,唤 起 大 学 生 提 高 自身 道 德 素 养 的 强 烈 愿 望 , 使 大 学 生 自主 地 、 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探析

思想要素 , 从而影响人 的世界 观、 人生观 、 价值观及整体 素质
隐性教育资 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的重要 组成部
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 , 有效地利 的形成 。隐性教育资源是隐性教育得 以实化 , 润物无声 , 可以是物质形态 用隐性教育资源 , 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 传播主流文化 、 的校园建筑 、 塑等 , 雕 还可 以是精神形态 的校 园人 文环境 、 历 陶冶高尚情操 、 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疏导
式灵活。它可以是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 集体荣誉感 、 具有奉献 筑 , 蕴含着传统 的民族精神与韵味 。具有象征意义 的雕塑 , 对 精神的奥运会青年志愿者活动 , 具有振奋心弦 、 警醒作用 的校 学 生是一种激励 , 如耶鲁大学校园里 , 矗立着美国民族英雄 内 黑尔的雕像 , 雕像的基座上 刻着他 的名言 :我 唯一 的憾事 “ 风校训 , 宣扬团队精神 、 合作意识 的体育 比赛 , 具有感染 力 、 吸 森 ・ 引力的教 师人格魅力 , 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 等等 。与思想政 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 的祖国。 寥寥数字 , ” 令人震撼。 校 治教育及理论课程集中的灌输相 比,隐性教育资源 以其丰富 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 ,要像苏霍姆林 斯基说 的那样 :让每一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隐性教育资源探析
汪德 莉
(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辽宁 沈阳 10 3 ) 10 4
[ 摘
要】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资源包括显性教 育资源与隐性教育资源, 隐性教 育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多样、 影响潜移默化、 盖 覆
范围跨越 时空的特点 , 在增强高校思想政 治教 育有效性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通过校 园文化环境 、 专业 学科教 学、 师人格魅 教 力、 实践活动等, 挖掘 隐性教育资源对 于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和 思想道德素质 、 化思想政治教 育教 学效果具有 重要意义。 优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 隐性教 育资源 ; 功能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Abtat src :Re e sv d oo ia d c t n i e e s r n t e p o e so o e e su e t'p lt ascaiain, c sie i e lgc le u ai sn c say i h rc s fc H g td n s oi e lo ilzto o i
得 大学 生政 治社会 化是 大学 生思想 政 治教育 的重 出以来 , 到 了各 国学 者 的高 度 关 注 和 积 极 研 究 。 要 内容 , 是把 大学 生培 养 成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事业 随着 隐性课 程 的研 究 深 入 , I 育 开 始 作 为 隐性 隐 生教 生思想 政治 教育 是 合 格建设 者 和可靠 接 班 人 的 重要 保 证 , 大 学 生从 课 程 的一个 上位概 念 出现 了。 隐 l 是
wh c s as n e s n i lwa o olg t d n st e r oiia u t r n mpr v herp l i a ih i lo a s e ta y f rc le e su e t o la n p l c lc lu e a d i o e t i o i c l t t c pa ii . T ti y c le e a a bly t ha swh ol g dmi itao s s o l a c te to o i mpa ti h s p o e s n sr tr h u d p y mu h atn i n t t i s c n t i r c s a d tk d a t g o he e r c si e e o r e o r mo e t e p o e s o ol g sud n s o i c l n a e a v n a e f t s e e sv r s u c s t p o t h r c s fc l e t e t’p l i a e t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 0 4年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下 发 的《 于进 一步 关 加强 和 改进大 学生 思想 政 治教 育的 意见 》 中对 “ 思想 政治 教 育资源 ” 畴 的首次 使用 , 范 为研 究思 想政 治教 育树 立 了一 个 全 新 的 角 度 , 开辟 了新 的研 究 视 角 。 从 这 一角 度 出发 的学者 指 出 , 长期 以来 , 们对 高校 人
No.7, 2O 8 O
源 。持资 源论 的学者 主要从 内涵和 开发利 用两个 角 度对 隐性 思想政 治教育 进行 了分析 。
在 内涵 方 面 , 有学 者在 论 述 高校 思想 政 治教 育
对核 心 内容进行 扩 展 和 补充 , 而 达 到素 质教 育 的 从 目的 ; 是思想 政治理 论课 主课堂 的延伸 ( 三 包括 构建
维普资讯
中共青 岛 市委 党校 青 岛行政 学院 学报
J0 NLO H A T O 0 L FCPC0N D OM N IA 0 l E O R A FTEPR YS H 0 . I A UI 口LcMM丌 E 0 G C
20 0 8年 第 7 期
该 问题 研究 的四个 角 度作 一综 述 , 期对 该 问题 的 以
深入 研 究有 所裨 益 。


资 源 论 取 向
改革和 发展 的重要 方 向这一 点 已达成 共识 。如有研 究 者指 出 :隐 性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不 断开 发和 运 用 , “
是 思想政 治教 育发展 的重要 内容 和趋 势 。在未来 的
收 稿 日期 : 0 80 - 6 2 0 - 5 1
视, 这是 造成 高校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缺乏 实效 性 的重 要

新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 教育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与特 点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新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的实践方法 • 新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的挑战与对策
目录
• 新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的意义与价值
• 新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的案例分析
效果
通过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营造了良好的育人 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了学生的 全面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 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来 实现,如校园文化、社 会实践、网络教育等, 使其具有多样性和丰富 性。
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因 此其效果往往是长期的 、持久的,可以影响受 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习 惯。
0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
认知失调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有维持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需求,当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时, 人们会通过改变态度或行为来达到一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 情境,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容易受 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 行为习惯。
教育方式的滞后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 大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方 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策建议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创新教育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认同感。
0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显性教育的局限,丰富了思想政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于显性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困境,对隐性教育的研究则更多的被提及。

文章从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入手,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对于如何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对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长期以来都是传统的显性教育起主导作用,较多的是正面的、直接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往往为教育者所忽视。

但是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冲击,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且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这种“灌输式”的显性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反感。

由此可见,显性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弱化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均衡发展和适应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转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原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学生情、信、意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到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因此隐性教育能够有效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实施的现状1.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

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将教育目的、教育意向渗透于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综合各学者的定义,本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通过影响受教育者的情感、信念等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启迪,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1.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引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两种基本的教育形式。

显性教育是指通过课堂授课、讲座、团队活动等明显的方式来传递教育信息,而隐性教育则是指通过非明显的形式,如校园文化、学生自我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来传递教育信息。

这两种教育形式的融合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区别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在教育目标、手段和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显性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其目标明确,手段直接,效果易于衡量。

而隐性教育则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其目标隐蔽,手段间接,效果难以量化。

显性教育注重的是“给予”,而隐性教育注重的是“吸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形式。

它通过课堂讲座、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等形式,直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这种教育形式的优点是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确保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然而,显性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它通过校园文化、学生自我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间接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这种教育形式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增强了教育的渗透性和持久性。

然而,隐性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育内容难以控制和管理,教育效果难以衡量和评估。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鉴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优缺点,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融合:1、教育形式的融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教育模式。

例如,可以在课堂授课中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知识,还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践 的 陶 冶和教 师言行 的 示范。
关 键词 : 大学 生 隐性教 育 思想
中 图分 类号 : 4 26 D 3. 2 文献标 识码 : A
提高 当代 大学 生思想 政治 教育 的实 效性 是 当前 高校思 想政 治教 育 直接 面对 并无 法 回避
的现 实课题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社会 环 境 的急剧 变 化 , 高校 传统 的集 中统 一 的显 性教 育 我 使
潜 隐性 隐性思 想政 治教 育是 一种 受教 育者 在 心理 上并 未察 觉 的无意 识 教育 。它 与显
性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根 本 区别在 于教 育过 程 的隐蔽性 。 隐性 思想政 治 教育 的实施 过程 中 , 在 教 育 的 目的和 内容并不 像 显性教 育那样 直 接 和外显 , 育者 并非 滔 滔不 绝地灌 输 道理 , 并非 教 也 引经 据 典地 直 率劝 导 、 师讲 来众 学 生 听 , 教 而是 将 教育 的 目的和意 向隐藏 到 大学 生学 习 、 生
位。 由于教 育 的 目的和 内容是 以一 种 隐含 的暗 示 的方 式呈 现 出来 的 。 就避 免 了直 接 的 、 这 明 显 的外 部强 加 的意 图而使 大学 生产 生 的逆反 心 理 和对抗 情绪 。同时 , 教育 角色 意识 的淡 化使
大学生 感 到 自己不再 是被 动 的教育 客体 , 是 自愿 、 而 自主 的主 体 , 与哪 种特 定 的活 动 、 参 如何
“ 生 良好 道 德 的形 成 中 ,来 自他们 在 学校 环 境 中 的经 验 的东 西 .与教 给 他们 的东西 一样 学 多 。 隐性 思想 政治 教育 实 施过 程 中 , ” 教育 者 利用 弥散 于高 校大 学 生生活 之 中 的思想 政治 教育 资 源 , 教育 的 预定 意 向 、 把 目的巧妙 地 隐藏 其 中 , 这 些方 方 面 面 的隐性 教育 资 源 。 使 以不 同的方 式 、 同 的角 度 、 同 的途 径 、 同 的层 次 对 大学 生施 加 全 面 的 、 不 不 不 综合 的影 响 , 而使 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课题,若要成为实现人思想升华的转化器,除加强学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更加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软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升华受教育者思想方面的长久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以及思想意识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课题,若要成为实现人思想升华的转化器,除加强学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更加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软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而起到长久的教育作用。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含义和特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的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之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的终极目的。

1.教育目的潜隐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受教育者在无形中受到教育从而更好地参加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

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目的的潜隐性。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育的目的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直抒胸臆,而是将教育意图隐藏到人们生活的环境中,以较为潜隐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融于教育者创设的情境中,使其在非目的性,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实践活动的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2.教育方式超时空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一种超时空的方式进行教育。

它突破了传统的在固定时空进行集中统一教育的封闭式教育模式的限制,利用潜在的资源,比如宿舍、校园生活或是娱乐休闲时刻,使大学生在所在的时空范围内时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主体自主性美国学者德里本曾指出:“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来自他们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使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自愿、自主的主体,受教育者自行决定参与哪种活动,如何参与活动。

诚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完全是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结果。

4.教育评价形成性一般说来,教育评价是对参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价值评价。

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实践过程中渗透的,因此评价也要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

虽然过程纷繁复杂,但是消除了终极评价一卷定终身的局面。

二、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升华受教育者思想方面的长久的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加之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形态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自身进行调整才可以存在下去并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思想观念接收方式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机械的接受传统的观点和理论,试图通过批判传统观点和亲身体验找到属于自己对世界、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他们不再习惯于在抽象的理性王国里漫游,喜欢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常常带着批判和审视的思维进行逆向思考。

他们面对鱼目混杂的信息可以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加以选择和吸收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当前高校引导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教育实践活动,西方国家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

比如美国,高校虽没有设置思想政治的课程,但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不隐含在社会科和公民科中,并且大学里的所有课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美国的这种潜隐方式把教育的目的渗透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人们不仅参加了实践活动,而且身心也得到愉悦,当再次进行实践活动时人们就不会生疏躲闪而是积极主动,达到的教育目的可想而知。

三、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我们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思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领导重视不够,大部分人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课堂教育和讲座这些单一的形式等教育完成的。

其次,教师认识不到位,只是注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把理论和实践分离。

再者,学生认识不够,如果是参加了实践活动,他们只是单纯地进行活动,思想意识进行升华,没有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环节。

当代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这些特点使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范围不断扩大。

但是我们很多学校很多课堂都还采用老式的教育方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老师讲课落入俗套,学生无精打采。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直观,对于如何去评价一次活动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还无计可施或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就拿高校现有考评机制来说,教师授课过程中,往往利用课堂点名的形式促使学生被牵着鼻子上课而非学生积极主动,上课点名的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四、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其实效性。

我们在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研究。

此外,还要完善隐性思想政治课程的结构。

例如,自然科学中就隐含着深厚的道德和伦理方面的思想,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和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感等,这些隐蔽的教育因素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将发挥出难以估量的作用。

这一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充分地利用。

而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探究方兴未艾,因此,我国高校必须拓宽“非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隐性思想政治课程”的利用范围,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发挥这些隐性课程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限功效。

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硬实力环境和校园文化软实力环境。

校园文化硬实力环境是指校园建筑构成、文化设施、花草树木等物质形态。

在某种程度上是,校园文化硬实力环境的构建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物化,传递出的是学校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软实力环境涵盖大学里制定的规章制度、宣扬的思想观念、秉持的价值体系、遵守的道德准则。

不管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环境,无不蕴藏着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我们可以从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领域出发,开展众多喜闻乐见、积极向上、意义非凡的校园活动从而加强隐性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

”可见,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一个高素质的教育者,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具有深远的影响,要想达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育者提高自身素养责无旁贷。

大学生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拥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采取自我教育的方式。

比如,在课堂上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所谓见多识广,就是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觉悟,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自我教育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综上所述,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制约,也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我们不能只偏其一,应当将两者相结合,并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寻求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凝练自身的科学教育方法体系,努力提高我国隐性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6]刘晓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4).[7]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8]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伦理学的一封信[J].教育研究,1983,(8).[9]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2.[10]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北京:人民日报,2004-1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