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山水画

合集下载

中国水墨山水画剖析

中国水墨山水画剖析

追寻中国水墨山水的足迹——《名画百篇赏析》第二章第二节一、教学设计思路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名画百篇赏析》教材的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

从地位作用看:本课与上几节课的审美内容相比是换了欣赏的角度。

因此教学上要重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审美经验,为培养创意思维的素养打下基础。

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材共分7节,分别介绍了水墨山水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特点。

这些内容井然有序。

从学情分析看:职业学校学生总体对反传统作品在审美上难认同。

因此要创设有趣的情景,通过问题、讨论、赏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特征。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水墨山水绘画与表达内心的体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拓展视觉感受的范围,增强探索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水墨山水不同时期的特点,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2.难点:对于不同时期水墨山水画所表达的文人雅士的心境有一定困难。

如果不能理解,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幅画的用意与情感,导致无法正确欣赏作品。

便会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法与学法:1. 教法(1)情景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2.学法(1)自主体验法(2)合作讨论法五、课时/教具准备1.课时:2课时2.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比较式导入屏幕出示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与王维的《雪溪图》。

问题一:绘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青绿山水画——水墨山水画问题二:绘画的手法上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江帆楼阁图》比《雪溪图》在设色上来的更加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尊贵豪华。

而《雪溪图》画面来的更加安逸、恬静、安详。

图1:导入图示设计意图:用直观画图导入,简洁明了,使学生进入水墨山水画前有了清晰的引导图,揭示水墨山水画的开端。

中国美术史_05隋唐五代_54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_

中国美术史_05隋唐五代_54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_
物悠闲”的特色,又形容其画山水形象“上突危峰,下瞰穷 谷”“石如刮铁”,树木“有枝无干”,景物浑然一体。
《关山行旅图》 关仝
144.4×56.8厘米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该画危峰巨石,高耸入云;秋山寒林,气氛逼真;皴 法严谨,顿挫有力;楼阁洞府,深幽邃远;野店村居, 意境超然。 但是关仝不擅长人物,因此画面上的人物多请他人代 笔。
• 此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山水画 中第一次出现了近、中、远三叠景致的山水楼阁,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 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大小李将军
• 唐宗室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是唐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以精美工细的画笔, 绚丽夺目的赋彩,在画坛上形成很大的影响。
李思训
• 李思训(651~718年),唐朝宗室,晚年曾任宗正卿,后任左羽林卫大将军 等职,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
• 李思训画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为一家之法。继承、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 彩为主的表现形式。
• 《历代名画记》言“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飘渺,时睹 神仙之事。”其对山水画的追求尚未脱离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绘画 则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
《明皇幸蜀图》宋—元摹本,李昭道(传)
• 绢本设色,55.9cm×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图中所描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行于蜀中的情景。画面安排了
峻险的山岭,盘曲的石径,危架的栈道,云绕的天际,并巧妙地画出了随行 的庞大队伍。
• 画面构图雄奇,丘壑峭削,意趣微妙。山石以线勾勒,用石青、石绿等色渲 染,色彩明丽,无皴擦,画法古朴。虽为摹本,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代 绘画的风貌。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水墨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凭借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水墨山水既是艺术家们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媒介,也是观者欣赏和品味的对象。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即针对水墨山水作品,在众多作品中进行艺术价值、创作技巧、意境表达等方面的评估和评判的准则和标准。

这些评判标准对于评选杰出作品、推动艺术发展以及保护传统绘画的独特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墨山水评判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许多要素,包括构图、用墨、表现手法、笔墨运用、意境表达等。

其中,构图是一幅作品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画面的布局和平衡感;用墨则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氛围与质感,细腻或浓密的墨点都可以为作品增添不同的情感和表现力;表现手法则是艺术家通过笔触的运用和技法展现自己的创作风格与个性;而笔墨运用则体现了艺术家的功力和技能水平。

除了技术层面的评判要素外,意境表达也是水墨山水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

意境是水墨山水作品所透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一个成功的水墨山水作品应该能够通过艺术家的笔触和表现力,将自然景物中的意蕴和情感传达给观者,激发其对自然、生活、人生等主题的思考和体悟。

总而言之,水墨山水评判标准是对水墨山水作品进行评估和评判的准则和标准,其中包括构图、用墨、表现手法、笔墨运用和意境表达等多个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评判,可以辨识出卓越的水墨山水作品,推动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水墨山水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艺术家的水平和能力,更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水墨山水作品能够在创作技巧、意境表达等方面不断创新,为中国绘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该部分将概述水墨山水画的背景和发展,以及介绍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中国历代传统山水名画220幅技法解目录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中国山水画的鉴赏二、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代王维《长江积雪图》五代荆浩《匡庐图》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五代关仝《秋山晚翠图》五代卫贤《高士图》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图》五代董源《山口待渡图》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北宋巨然《秋山问道图》北宋巨然《雪图》北宋李成《寒林平野图》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晴岚萧寺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北宋屈鼎《夏山图》北宋许道宁《关山密雪图》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佚名《秋山萧寺图》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松湖钓影图》南宋刘松年《松窗读书图》南宋刘松年《西湖四景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南宋马远《举杯玩月图》南宋马远《月下赏梅图》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南宋夏圭《临流赋琴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李迪《风雨牧归图》南宋佚名《青山白云图》南宋佚名《松风楼观图》金代佚名《洞天山堂图》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丹崖云树图》元代吴镇《渔人图》元代吴镇《双松平远图》元代倪瓒《江亭山色图》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元代倪瓒《六君子图》元代王蒙《夏山高隐图》元代王蒙《秋山草堂图》元代王蒙《溪山风雨图册》元代曹知白《松亭图》元代盛懋《溪山清夏图》元代唐棣《霜浦归渔图》元代佚名《山居图》明代沈周《庐山高图》明代沈周《两江名胜图》明代周臣《春山游骑图》明代周臣《山斋客至图》明代周臣《雪村访友图》明代唐寅《杏花茅屋图》明代唐寅《东篱赏菊图》明代唐寅《高山奇树图》明代唐寅《落霞孤鹜图》明代唐寅《茅屋风清图》明代唐寅《清溪松荫图》明代唐寅《山路松声图》明代文徵明《积雨连村图》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明代仇英《玉洞仙源图》明代戴进《洞天问道图》明代戴进《踏雪寻梅图》明代戴进《雪景山水图》明代戴进《溪堂思诗图》明代王谔《雪岭风高图》明代王谔《月下吹箫图》明代王谔《江阁远眺图》明代蓝瑛《白云红树图》明代吴伟《渔乐图》明代张璐《溪山放艇图》明代陈裸《王维诗意图》明代刘珏《夏山欲雨图》明代朱端《仿郭熙山水》清代王时敏《仙山楼阁图》清代王时敏《丛林曲涧图》清代王鉴《仿三赵山水画》清代王鉴《仿大痴山水图》清代王鉴《梦境图》清代王翚《万壑千崖图》清代王翚《秋树昏鸦图》清代王翚《虞山枫林图》清代王翚《仿黄鹤山人山水图》清代王翚《水阁幽人图》清代王翚《夏五咏梅图》清代王翚《仙山浮岚图》清代王翚《仿王蒙秋山图》清代王原祁《《仿王蒙松溪山馆图》清代王原祁《山中早春图》清代石涛《设色云山图》清代石涛《四边水色图》清代髡残《苍翠凌天图》清代髡残《山水图》清代弘仁《黄海松石图》清代弘仁《林泉图》清代弘仁《西岩松雪图》清代朱耷《山水斗方图》清代吴历《夕阳秋影图》清代高岑《青绿山水图》清代高岑《松窗飞瀑图》清代谢荪《青绿山水图》清代龚贤《溪烟树图》清代张雨森《秋林曳杖图》清代吴历《江城秋访图》清代吴宏《柘溪草堂图》清代沈宗骞《竹林听泉图》清代唐岱《晴峦春霭图》清代黄鼎《山水图》清代任预《前程期远图》清代赵之谦《积书岭图》清代樊圻《江干风雨图》清代樊圻《秋山听瀑图》清代刘泳之《松风山馆图》清代袁江《观潮图》清代袁耀《阿房宫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郎世宁嵩献英芝图》清代郎世宁《山水图》清代颜峰《秋林书啸图》清代陈漠《白云青嶂图》清代陈卓《云山青障图》清代陆远《仿古山水图》清代邹之麟《青绿山水图》近代黄宾虹《湖山晴霭图》近代金城《山水图》近代冯超然《夏山飞瀑》近代黃君壁《山水图》近代吴湖帆《潇湘雨过图》近代陶冷月《洞庭秋月图》近代溥心畲《白云满青山》近代刘海粟《黄山图》近代张大千《秋水清空图》近代傅抱石《待细把江水》近代李可染《江南春喜雨图》近代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代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近代陆俨少《山水图》近代陈少梅《长夏山居图》近代陈少梅《河阳神韵》近代陈少梅《回归山居图》近代陈少梅《轻舟寻友图》近代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近代白雪石《桂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杨明义《水墨山水》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曾刚《彩墨山水》现代宋滌《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刘安祥《壮志凌云》现代刘安祥《天地有大美》现代刘安祥《林泉高致图》现代刘安祥《自有风韵颂千秋》现代刘安祥《峭崖列翠》现代刘安祥《剪取青山入画屏》现代刘安祥《望穿秋水》现代刘安祥《无限风光在险峰》现代刘安祥《山随平野尽》现代刘安祥《万山浮动兩初来》现代刘安祥《擎天一柱》现代刘安祥《晚山晴更好》现代刘安祥《湖山春曉图》现代刘安祥《三峡放歌》现代刘安祥《近山识鸟音》现代刘安祥《晴峦青障图》现代刘安祥《数峰无语立斜阳》现代刘安祥《江山览胜图》现代刘安祥《一帆风顺》现代刘安祥《仙境胜览图》现代刘安祥《晚山无语对斜阳》现代刘安祥《鸟鸣山更幽》现代刘安祥《碧水苍山》现代刘安祥《鸳鸯瀑》现代刘安祥《雪霁图》现代刘安祥《漓江晨曦》现代刘安祥《望断南飞雁》现代刘安祥《旭日照春山》现代刘安祥《云深不知处》现代刘安祥《云开雾散见山青》现代刘安祥《水色山光画图中》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萌于晋,成于唐,盛于宋元,自五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山水画都是笫一大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传承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 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 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 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 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 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继续看画,就会发现第二枚御用方印,这枚 “御书之宝”的 印鉴,是乾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 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 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 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 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 年画家。
《江
雪》
唐代诗人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溪山行旅图》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被誉为“宋画第一”。 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 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 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 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 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 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 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 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 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 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 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 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 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 浑厚,势壮雄强”的特 色,被誉为“得山之 骨”,“与山传神”。 (北宋)

作品赏析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 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 向往。 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 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 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 熟之处。

水墨画课件ppt

水墨画课件ppt
张大千等。
现代水墨画作品
总结词
实验性、抽象化、个性化强烈
详细描述
现代水墨画作品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更加实验性和抽 象化,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和观念。代表画家包括徐冰、谷文达等。
学生水墨画作品
要点一
总结词
纯真、朴实、充满活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生水墨画作品通常表现出纯真朴实的风格,充满活力和 创意。虽然技巧可能不够成熟,但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对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探索。
根据尺寸、材质和用 途,毛笔可分为不同 的类型。
宣纸
宣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纸张,适 用于水墨画创作。
宣纸具有吸水性好、质地柔软、 纹理清晰等特点。
根据尺寸和纹理,宣纸可分为不 同类型,如生宣、熟宣和半熟宣

墨汁和砚台
墨汁是水墨画中必不可少的黑 色颜料。
砚台是一种用于研磨墨汁的工 具,好的砚台可以提高墨汁的 质量。
创作步骤与技巧
3. 用笔
选择合适的毛笔和宣纸,运用正锋、侧锋、逆锋 等笔法进行绘画。
4. 用墨
掌握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画面层次感和意境。
5. 渲染
运用水与墨的相互渗透,表现出物象的光影和质 感。
创作步骤与技巧
创作技巧 1. 善于观察:观察自然景观和生活中的细节,寻找灵感和素材。
2. 注重构图:合理安排画面布局和物象分布,突出主题和意境。
层次构图
通过远近、大小、虚实等 手法,营造出画面的深度 和空间感。
线条与笔触
线条
使用各种线条,如直线、曲线、 虚线等,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纹 理和动态。
笔触
通过不同的笔触,如干笔、湿笔 、侧锋、中锋等,表现物体的质 感、纹理和情感。

《中国山水画》课件

《中国山水画》课件

五代时期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总结词
五代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期,出现了 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 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巨然
继承了董源的画风,代表作品有《秋山问 道图》。
荆浩
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匡庐 图》。
董源
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夏景 山口待渡图》。
关仝
继承和发展了荆浩的画风,代表作品有《 关山行旅图》。
《中国山水画》 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山水画简介 •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材料 • 中国山水画的流派与代表画家 •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 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 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01
中国山水画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 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现代元素的引入
当代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吸收现代艺 术元素,如西方绘画技法、现代构图 理念、新型材料等,为山水画注入新 的生命力。
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国际交流活动
当代中国山水画积极参与国际艺 术交流活动,通过展览、学术研 讨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山水 画的魅力,同时也汲取了国际艺
术界的养分。
西方艺术的影响
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价值
中国山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是中国画坛的瑰宝,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 材料来自法与墨法笔法笔法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之一,通过不同的笔法可以表 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元素的形态和质感。常见的笔 法包括皴、擦、点、染等。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

掌握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和树木“点叶”多样方法,以及山水小品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游戏、练等教学活动体验水墨山水画欣赏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水墨山水画意境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唐,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

传统上中国山水画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人的性情、情感。

本课教材展示了各类名家山水画,通过赏析和尝试,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基本的“勾、皴、擦、染、点”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从文化情境中感受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通过系列水墨画的单元研究,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有一定的了解。

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笔墨技法。

但同时,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了解不多。

创作时,如何大胆表现自然风光,同时具备山水的意境之美,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研究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以及树木多种“点叶”的方法,完成一幅水墨山水画。

教学难点:感悟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虚实、意境之美。

4教学过程4.1教学活动1【导入】风景如画,导入揭题:一)欣赏富春江与《富春山居图》,感受诗情画意:1.PPT欣赏系列的富春江美图。

师:同砚们,我们先乘着船儿游山玩水。

欣赏一番美丽的富春江。

美丽的富春江美轮美奂,意境优美。

有一位了不得的元代大画家XXX爷爷描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2.PPT视频播放《富春山居图》剪辑,学生观察后学生抢答。

中国当代水墨山水画的笔墨精神

中国当代水墨山水画的笔墨精神

2021·02中国山水画是妙悟自然富于现实精神的艺术创造,它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体现了祖国锦绣河山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的山水画最早以人物的背景出现,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于隋唐,成熟于宋代,元、明、清时期绘画法则和绘画体系已日臻完善。

以荆、关、董、巨为首的北宋四大家和以刘、李、马、夏为首的南宋四大家,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线条和水墨高度结合,笔墨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笔墨作为山水画的要素之一,在表现山水意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蕴含着中国画的古法气韵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通过笔墨可以看出艺术家胸中之灵气,体察画者之胸襟。

当代的山水画和传统的山水画相比,绘画形式、表现风格都大不相同,各有其时代性,但二者都以笔墨为精神传达其思想内容,表现情感感受。

在改革开放的文化背景之下,大批的艺术家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八五新潮”涌现的一大批青年艺术家主张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化语言,将矛头指向当时的“极左”艺术和“文革传统”。

当时绘画最常见的方式是对传统水墨语言进行大胆结构,然后再抽取一些因素,按照新的艺术标准重新解读,注入自己的思想,抨击了传统绘画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找到了突破的办法,立足于实践,拓宽了笔墨语言和形式,使现代水墨继承并发展了笔墨精神。

一、中国水墨山水画中笔墨的含义吴冠中先生曾指出“笔墨等于零”,在美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张仃先生随即发表《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提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它既凝聚着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又兼并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笔墨二字的含义大约在11世纪以后已经不是单纯的笔或墨的名称,而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性语言。

中国画的技法可归纳为勾、皴、擦、染、点:勾就是勾线,即用笔勾出绘画对象的外形轮廓,勾线在绘画中总是摆在首位的。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无线者非画也”,这说明中国绘画早已确立了以线造型的基础,并且创造出“十八描”。

中国美术课件:山水画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美术课件:山水画的分类及特点
该画三远全景式构图,左实右虚。实处群峰迭出,
怪石嶙峋,长松并茂,堂亭有序,"飞流直下三千尺 "。虚处轻岚薄雾,"日照香炉生紫烟",确实能陶醉 人于心旷神怡之中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整个画面 正如后人所云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笔法村庄 挺劲、山体(石法圆中带方)、树木(树枝瘦劲)、 堂亭工细有笔;再加上皴染有序,设色清润,墨以 意境,真乃北派山水之特色。
关仝,五代宋初长安人。早年师荆浩,后又师唐代名 家王维、毕宏等,有出蓝之誉。喜作雄伟山势,求意境。 笔法简劲,达到了"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之艺术境界。有人并称"荆关",也有人将他与宋初李成、 范宽并称为"三家山水"。乃北方山水画家的杰出代表。
该轴是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全景构图。下方中近景似乎是 日落西山之际,山麓溪边人家和驿店之人物活动百态,在 荒寒寂寞(寒山枯木)中又充满生机。上方中远景奇峰突 出雄伟高大,深壑间疏林怪石,迭泉流水,深远不可测。 整幅画描写的是北方山村的境和情--意境深远。笔法中用 粗圆的线描勾括山体,短直笔则勾树木丫枝,使构图更为 紧凑,较荆浩的"笔"更富有表现力。同时,皴点与渍染的 结合,浓墨与淡墨的协调,更让人有置身于高深之中的感 觉。可惜构图中的主峰略嫌生硬。
• 3.浓破淡与淡破浓的水墨运用效果。
• 4.快速用笔,自然产生的飞白效果。
◆ 青绿山水
中先绿赵映“且“础性廓青石山
先有山(,李多画上强,绿绿水
有设水伯自思青,薄;少、作画
重色著驹为训绿绘罩后皴小为的
色,称、一著。事青者笔青主一
,后。伯家色”也绿是,绿色种
后有中骕法山元,。在着之的。

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欣赏启发

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欣赏启发

近日重读宗白华先生的《艺境》,深表钦敬。

钦在言约意丰,总结时竟一字难易;敬在思想浑融玄妙且深契人生,读来亲切有味。

拿王伯敏的《中国绘画通史》鉴征,忽觉对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欣赏颇有启发意义,故融汇而成五点。

其中“气韵生动”、“虚实相生”为构图,“周流六虚”为透视,“回旋往复”为游赏,“深沉静默”为灵界。

1、气韵生动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讲:“、、、、、、画有六法,罕能尽该。

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把“气韵生动”放在品画的首要位置,识得中国气化哲学的精髓。

气为元气、生气,韵为节奏、流风、气势。

好画必得元气淋漓,俯仰吞吐,气象氤氲,气脉流贯。

中国画家就是用颤动不已的墨线来界破虚空,去表现那生生不息,绵延不尽的真实流。

一气沉浮,大化如流。

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

流线胜形面,无色生万色。

2、虚实相生笪重光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画的空间构造是一种“书法的空间创造”,是一种类似音乐和舞蹈的节奏艺术,具绵延之美,是生命情调与人格的表现。

空间不是布置景物的虚空间架,而是自己也参加进全幅节奏,受全画音乐节奏的支配,空间因人物而显,而非人在三维空间。

3、周流六虚西洋透视法在平面上幻化出逼真的空间构造,其幻欲真,而其真欲幻,逼真的假象往往令人产生可恐的空幻。

中国透视法是提神太虚,游目周览,视点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所以境界偏于远景,平远,高远,深远。

山麓疏林一小亭,便是目光盘桓,灵气往来之所。

4、回旋往复中国人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从无限回归有限,情趣不是一去不返,而是回旋往复。

观画时往往令人抬头先见远山,然后由远到近,逐渐返于画家和观者所流连盘桓的水边林下,可观赏更可游居。

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杜甫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韦庄的“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都写出了“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精神意趣。

《中国古代山水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

《中国古代山水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执笔式中国画的执笔法。是用四指着笔,小指不着笔而附于无名指的后面,与油画的执向笔和素 描的执铅笔不同。油画笔和铅笔都是用三指着笔的。
枕腕
悬腕
悬肘
毛笔的笔头共分三段,最关的部位是笔尖.中部是笔肚,与管相接触为笔根。要善于运用这三部分作画, 笔迹才会丰富多变。
中锋与侧锋 中锋执笔是将笔管垂直.与纸成90度.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 画出的笔线挺拔流畅,一般使用于勾勒 人的面部及衣纹等各种 物体的轮廓线。

1.砚的种类 砚石的种类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式有方、圆、长方及 随意型砚石。以广东出产的端砚,和安徽出产的歙砚较有名,只是价钱较贵。 2.砚的选用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普通选用质地细,容易下墨的就可以。如果太细则 拒墨,不易磨浓;如太粗研墨虽快,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损坏笔毫。作大幅国画 需要多墨,选用砚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砚石要有盖,可以使墨汁干得慢一 些,又便于保持清洁。
中国中画国画的的工工具具材材料使料用使方法用方法
颜料
植物性颜料,透明色薄,没有覆盖性能差,常用的植物性颜料有: 花青: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淀,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 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 藤黄: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从其树皮凿孔,流出胶质的黄液, 以竹筒承接,乾透即可使用,藤黄有毒,不可入口。 胭脂: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暗红色颜料,但以 胭脂作画,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目前多以西洋红取代。
如果采用相反的方向,把笔锋逆转来画,笔锋 也采用逆势,这就是逆锋用笔。
中国中画国画的的工工具具材材料使料用使方法用方法

1.墨的分类: 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1) [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油烟墨色有 光泽,宜于作画. (2) [松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墨黑而无光泽, 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 色。例如画墨紫牡丹,须先用松烟墨打底子。 2.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 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软化,如果需要多墨, 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

中国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中国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 笼罩在复古风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 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 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 为“吴门四家”。
唐寅(1470-1522)明朝苏州人。出身商 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 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 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 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 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 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绝 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 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 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 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 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 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 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 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 近代山水,成就最高的是黄宾虹,他曾九上黄山, 五岳,写生稿积累了10000多幅。
• 解放后,出现了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关山月、 石鲁等优秀的画家。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
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从传统山水画的分类来说,画法上可以分 为大写意、小写意以及工笔画,一般使用工笔 画法的字画都是充满真实感,而且细腻灵动, 线条完整清爽;如果使用大写意的画法,则比 较狂舞、肆意,且充满着个人的想象力,因为 小写意结合了工笔、大写意的特点,所以传统 的山水画以小写意画法为主,从古至今的许多 名家都是使用这个画法。

中国传统水墨山水

中国传统水墨山水
运用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 ,表现山水的光影效果和 气氛变化。
设色方法
采用青绿、金碧等设色方 法,使画面色彩丰富多变 ,增强视觉冲击力。
03
经典作品赏析
《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
作者
艺术特色
运用长卷构图,以水墨为主,注重笔墨的干湿浓 淡变化,表现了山水的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现了一种宁静、 淡泊、悠远的自然景象。
发展趋势二
02
水墨山水将与更多艺术形式进行跨界融合,创造出更具创意和
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展望
03
未来水墨山水将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继续为中国艺
术和世界艺术做出重要贡献。
06
水墨山水的美学意义 与文化内涵
美学特征分析
笔墨之美
水墨山水以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表现自然景象的韵味,笔 墨的运用既体现了画家的个性与情感,也展示了中国传统 绘画的独特魅力。
皴擦点染
皴法
通过披麻皴、斧劈皴等皴法, 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
擦法
运用干笔侧锋擦出山石树木的 苍茫感,增强画面的气氛。
点法
点苔点叶,丰富画面细节,提 升整体效果。
染法
通过渲染、烘托等手法,营造 画面的整体氛围和色调。
设色与墨色
01
02
03
设色原则
以墨为主,色为辅,注重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墨色运用
注重画面的诗意表达。
《万壑松风图》
元代画家李唐的代表作之一,以长 卷形式表现山水景色,注重笔墨的 干湿浓淡变化和构图的层次感。
《潇湘图》
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之一, 以水墨为主表现江南水乡景色,注 重画面的意境营造和笔墨的韵味表 现。
04
创作实践与体验

中国山水画简介

中国山水画简介
------沈括 梦溪笔谈
董源
潇湘图卷
董源的弟子, 留居汴京,北方的 自然环境和北方山 水画派又给予他新 的感受和影响。在 水墨技法和情调上, 仍然具有南方画派 的特征----长披麻 皴法。
巨然
秋山问道图
五代
宋代绘画在确立中 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 构中国绘画的独特符号 体系,开创和丰富中国 绘画的艺术语言方面的 贡献都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
文徴明
仿米氏山水(米芾、米友仁)
唐寅、 文徵明、 祝枝山、徐祯卿
------吴门四才子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唐寅
杏花茅屋图
明代
事茗图
悟阳子养性图
桐山图
唐 寅 作 品
青绿山水
工笔重彩
仇英
桃源仙境图
明代
蕉 阴 结 夏 图
莲 溪 渔 隐 图
归汾图
清明上河图
书 法 入 画 南 北 宗 论
董 其 昌 秋 兴 八 景 图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元代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四家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元代
黄 公 望 作 品
王蒙
丹山瀛海图卷
元代
渔夫图
吴镇
渔父图
元代
倪瓒
渔庄秋霁图
元代
沈周、文征明、 唐寅、仇英
----明四家 (吴门四家)
沈周
庐山高图卷
明代
沈周作品
文徴明
惠山茶会图
明代
早年工丼细致 中年用笔粗放 晚年粗细相间 粗以水墨为主 细以青绿为主
展子虔
游春图
隋代
现存卷轴山水中最古老的作品 (青绿山水)
水 墨 山 水 画 的 鼻 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墨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
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在绘画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我国土地广大,地质也因地域而不同。

以描线为基本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凹凸)的方法比较多。

不过,主要的方法可分为下面六种,其概要说明如下:
斧劈皴——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披麻皴——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卷云皴——表现古老山脉的圆形山顶的主要方法,能表现出苍劲的感觉。

雨点皴——表现被烟雾所笼罩的山岳的主要方法。

荷叶皴——表现水成岩所形成的山和岩的主要方法。

折带皴——表现水成岩所形的山岳,特别是崩塌的斜面和堤防的主要方法。

以上各种皴法的应用,须视地质构成的关系而定,必要时可将两种方法混合或折衷使用。

皴法
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

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

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

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
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

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
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

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

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并非杜撰。

”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

历代画论中论皴法的尚有《珊瑚网?皴石法》、《绘事微言?皴法》、《石涛画语录?皴法章》、《山静居论画》等。

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

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

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

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并非杜撰。

”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

中国画的分类很复杂
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

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

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

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

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

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
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

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

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音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

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

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中有界画楼台一科。

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

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继续有所发展。

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

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

”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

实际上都是指墨色的变化丰富而言。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

若为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

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
脚、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楼阁等建筑物。

浅绛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形成了一种风格。

赭石又称“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

入画的赭石,出在赤铁矿中。

原石伴随着赤铁矿产出,用手捻摸,感觉滑腻的是好原料。

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

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均产赭石。

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

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

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为“泼墨”。

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与“写意”对称。

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

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效法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以表现出石和树皮的纹理。

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括铁皴、大小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都是以其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

这些皴法乃是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质地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

随着中国画的不断革新演进,此类表现技法还会继续发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

源于古代的“白画”。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

没骨也是中国画技法名。

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

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

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画成,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

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
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指头画简称“指画”。

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画法。

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

清高其佩擅此画法,其侄孙高秉还著有《指头画说》。

高其佩说:
“吾画以吾手,甲骨掌背俱;手落尚无物,物成手却无”(转引自胡海超编《中国绘画趣谈》第195页)。

说明他作画运用了手的各个部分,指甲、指头、手掌、手背。

分析起来,画小的人物花鸟以及细线等,可能用指甲,可正用,也可侧用,如使用钢笔一般画大幅如荷叶、山石,可用泼墨法,手背手掌正反可以抚摸成画;画柳条流水可以小指、无名指甲肉并用点苔可用一指或数指蘸墨直下。

总要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然后心手相应得其自然,浑然天成,不现手画的痕迹,方称上乘,所以说“物成手却无”。

自此以后,作指画的人虽不少,不过是偶然性的指墨游戏。

只有现代已故名画家潘天寿,指画成就最高。

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传统山水画的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