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第十五章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十五章 社会影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范丽恒
French&Raven:6种影响力
2. 奖赏影响力(reward power) :

向他人提供正强化产生改变的能力 与强迫影响力相比的优势: 使用的弊端

受影响者更乐意呆在这种关系中,监控程 度低


奖励影响力仅在给予奖励时才是有效的。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范丽恒

a.社会比较 b.不是其他人的观点,而是他们用来支持 自己观点的论据产生了群体极化。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范丽恒
C. 整合的观点

两种力量的作用方式不同(Kaplan, 1987)


当问题包括事实时,我们将考虑论据中 呈现的信息。 在要求价值的任务中(例如,堕胎的权 力),我们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 (不是观点的原因)进行比较。
结论: 多数和少数都影响群体决策。 群体快速、公开地采纳多数人的观点,但少 数人有更微妙的和持久的影响,尤其是对群 体成员个体的个人观点来说。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范丽恒
(二)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含义: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态度、 意见等在群体影响下得到了加强。 2、群体极化的解释
French&Raven:6种影响力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影响理论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影响理论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社会影响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社会

因素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本文将介绍社会影响理论的基本

观点和实证研究,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一、社会影响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影响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不仅仅受到内在因素的

影响,还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中,个体会受到他人

的态度、期望和压力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社会影响理

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 权威性影响:个体会受到权威人物或权威团体的影响,他们

的意见和建议会对个体产生指导作用。例如,在购物决策中,消

费者更容易相信专家的推荐。

2. 社会规范影响:社会规范是指在特定社会群体中被广泛接受

的行为准则。个体会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期望。例如,当某个品牌成为社会流行时,个体更有

可能购买该品牌的产品。

3. 参照群体影响:个体会倾向于与他们认同的群体行为一致,以获得群体认同感。如果一个人的朋友圈中大部分人都购买了某个产品,他很可能也会购买同样的产品,以与朋友保持一致。

4. 社会压力影响:个体在社会中会经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他人的期望、评价和批评。个体为了避免不愉快的后果,往往会按照社会期望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社会影响理论的实证研究

许多实证研究证实了社会影响理论的观点,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中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例如,米尔格拉姆实验表明,当一个人被授权对他人施加电击时,即使他对此抱有疑虑,也很容易按照权威人物的指令行事。这显示了权威性影响在个体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
社会影响
(2)日常生活中大众的相对闲暇
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工业革命以前,少数人的富裕和闲暇是以大 多数人的贫困和忙碌为代价的。一直到19世纪末,闲暇如凡勃伦所言始 终只是社会上层即所谓“有闲阶级”的垄断物。只是从1886年5月1日美 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后,闲暇才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
社会心理学
社会影响
(1)时髦
作为时尚最为常见的初始形态,时髦是“一种零散的、短暂的时 尚”。时髦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又迅速消逝的 生活或行为模式,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尚”或“阵热”。如果时髦的 东西比较新奇和高雅,又称之为摩登。
社会心理学
社会影响
一种时髦的样式
社会心理学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
社会影响
3.3.3 诱骗入门的策略
个体卷入水平越高,服从的可能性就越大。
3.3.4 权威的靠近程度
个体距离权威越近,服从的可能性就越大。
3.3.4 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个体距离受害者越近,服从的可能性就越小。
社会心理学
社会影响
4 依从
4.1 依从的含义
人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别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 称为依从。
炫耀与区隔:英国歌手汤姆· 琼斯和汉普丁克各自坐在自己的劳斯莱斯车上
社会心理学
社会影响
李春平和他的劳斯莱斯

社会心理学内容

社会心理学内容

社会心理学内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社会的动态过程和社会互动的心理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社会认知: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判断和记忆社会信息,包括印象形成、认知边界、归因过程等。

2. 社会影响:研究人际互动和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态度、行为和情感。包括顺从、从众、少数派影响等。

3. 群体动力学:研究群体内部的互动和运作,包括群体认同、群体极化、集体行动等。

4. 社会关系: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维护和破裂的心理机制。包括合作、竞争、亲近、冷漠等。

5. 社会认同:研究个体对自我身份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和建立。包括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社会身份等。

6. 社会心理调节:研究人们如何适应社会规范和规则,包括社会责任感、社会公正感、社会支持等。

7. 社会心理病理学:研究社会因素和个体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交焦虑、群体恐慌等。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 社会影响

3、社会舆论
• 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 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也可以说是信息 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 作用:评论、指导、鼓动。
4、流言
• 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依据, 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消息。 不同于谣言,后者是恶意的攻击。前者 总是发生在和人们生活有重大关系的问 题上。
1、流行:指社会上许多人在短时间里都去 追求某种生活方式的现象。 • 流行的社会因素: • 流行受社会文化所制约; • 依靠大众传播工具的宣传; • 要有经济基础。
Biblioteka Baidu
流行的心理因素:
• 从众与模仿:风俗是对过去事物的模仿, 时尚是对现在事物的模仿。 • 求新欲望 • 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 流行的个别差异: • 先驱者;早期采用者;前期追随者;后 期追随者;落伍者。
2、“欲擒故纵”效应
满足的条件: • •表示在某种场合下,那些拒绝际最初要 最初的要求必须很高,高到人们不会因此对 求的人倒可能更愿意接受后来的要求。 自己做出消极的判断;
• 这两个要求必须由同一个人提出; • 第二个要求必须是第一个要求的一部分。 • 第二个要求的提出会被看作是第一个要求的 一种让步,接受者在这种情况下感到了妥协 的压力而接受要求。
遵从的特点
• •
不遵从反应 —— 一种是独立性,不顾及群 环境对遵从的压力; 体规范的行为表现,即一个人做他愿意做 行为上的遵从并不总反映个人接受了某 的事;另一种是反遵从,指在任何情景下, 观点。 一个人都会不顾群体压力,做出与大多数 人相反的反应。这有点似“逆反心理”的 某方面。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与个体行为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与个体行为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与个体行为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与个体行为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思维、感受和行为表现的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融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旨在解析人类在社会交往中是如何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并对个体

行为产生何种效应。社会影响与个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

题之一,本文将从社会认知、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社会心

理学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社会认知与个体行为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理解的过程。人们

在社会交往中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推理和评价,进而影响个体的

行为表现。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斯廷格(Festinger)提出的认知失调理

论指出,当个体的态度、行为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不一致时,个体会产

生认知失调的心理不适,进而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来恢复心理

平衡。例如,在一个公众场合,个体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评论和评价,

这些评价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因此,社会认知对个体行

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社会规范与个体行为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准则。作为个体的

一部分,人们通过社会化过程学会了社会规范,并在实际行为中进行

符合或违反的选择。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明确规范和隐性规范。明确规

范是社会角色和法律法规所约束的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和财产。隐性规范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是由社会共同认知和价值观塑造而成的,如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

Kelman提出的社会影响分析框架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社会规范的三种压力影响:遵从压力、诱因压力和诱导压力。遵从压力是指个体根据社会规范和权威的指令来行动,如在紧急情况下按照消防员的指导逃离火灾现场。诱因压力是指个体受到外部诱因的影响而改变行为,如降价促销可以促使个体更愿意进行购买。诱导压力是指个体受到他人意见和期望的影响而改变行为,如在团队讨论中,个体可能为了取得团队成员的认同而调整自己的观点。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态的影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科,它不仅可以深

入探究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还能够揭示社会心态的形成与

演变。社会心态是指社会集体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普遍态度、信念和

情绪。本文将分析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并探讨其重要性。

第一部分: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态的解读

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揭示了社会心态的形

成机制。例如,群体决策心态是一种在群体中形成共识的心态,它可

以影响一个群体的决策和行为。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群体决策心态

的形成过程,可以为社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塑造社会心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首先,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和动态变化,帮

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心态。其次,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可

以用来解释和预测社会心态的变化,为社会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部分: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态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对社会心态产生积极

的影响。例如,在教育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

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设计出更适应学生心态的教育方案。在政府

决策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帮助政府

更好地了解公众心态,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的政策。

第四部分:社会心理学对社会的启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塑造一个更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重要的

启示。首先,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人们心理与行为的互动关系,有助于

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构建积极正面的社会关系。其次,社

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

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

希阿德尼(Cialdini)和他的同事(1975) 作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在路上截住大学生,向他们提出一个要求:连
续两年每周两个小时为少年犯充当义务咨询员。 实验者降低要求,提出一个小的请求:请大学 生们能否化两个小时,带领少年犯去动物园游 玩 结果有50%的大学生答应了请求。而如果直截了 当提出后一要求,只有不到17%的大学生同意这 一请求。
4 基于稀有性的策略: “难以求得效应”和“最后期限效
(1)难以求得效应
应”
人们常常做出种种努力,愿意花很大精力
去得到那些稀有的、紧缺的、很难获得的 东西。 这种效应在罗曼蒂克的爱情中常起作用。 求职,一些求职者常用此策略,如让雇主 了解到他们还有其他职位可供选择和考虑, 以次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吸引雇主,并促 使雇主雇用他们
4 互惠性 —— 人们更愿意对那些曾经为 我们提供帮助的人的请求作从依从行为, 换言之,我们会感到必须回报曾经以某 种方式帮助过我们、施惠于我们的人。 5 社会支持——期望自己是正确的,要 想使自己正确,一种方法就是像他人那 样思想和行动。 6 权威性 —— 我们更可能对那些具有合 法权威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出依从。
(4)事件的快速进展 在许多情形中,事件的发展往往非常 快速:示威突然变成了暴乱,逮捕变成 了大屠杀。 事件快速进展不容参与者多加思考,就自然
而然地、机械地做出了服从,命令—他们就 这样做了,非常机械。 在米尔格拉姆实验中,被试被带进一个实验 室,实验马上开始,被试发现他们面临对学 习者施加强电压的任务。 事件的这种快速进展,也是导致高服从的一 个原因。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影响与态度形成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影响与态度形成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影响与态度形成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的社

会影响与态度形成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环

境中,个体或群体对他人的观点、行为、价值观等的影响力。而态度

形成则关注个体对于特定对象的态度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

一、社会影响的类型及其影响机制

社会影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顺从、归属和信息影响。顺从是指个

体在面对他人权威性观点时,出于规避惩罚或获得认可的目的而接受

他人意见。归属是指个体出于社会身份认同的需要,在群体中倾向于

与他人保持一致。信息影响则是因为个体认为他人的观点或行为更可靠、更正确,而导致其改变自己的看法或行为。

不同类型的社会影响有着不同的影响机制。顺从的影响机制主要是

基于权威和规范,个体出于社会规范和权威性观点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归属的影响机制则是基于社会认同的需要,个体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

以获得归属感。而信息影响的机制则是基于个体对他人意见的信任,

认为他人的观点更加可靠。

二、态度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态度形成是指个体对于特定对象的态度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多种理论用于解释态度形成的过程,其中最为知

名的是认知一致理论和条件化理论。

认知一致理论认为,个体在形成态度时,会尽可能地寻求和维持认

知上的一致性。当个体的态度与其行为或观点不一致时,会出现认知

不一致的不适感,进而导致个体调整态度以恢复一致性。通过认知一

致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遭遇信息冲突时倾向于改变自己的态度。

条件化理论则强调情感的影响,认为个体在形成态度时也会通过情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影响与态度变化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影响与态度变化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影响与态度变化引言: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学科。其中,社会影响和态度变化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信念产生的影响,而态度变化则是个体对于特定对象的评价或态度在特定情境下的变化。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影响与态度变化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社会影响的理论模型

社会影响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影响模型和阿斯奇实验的顺从性研究。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影响模型提出了一个社会影响的过程,即信息传递、社会比较和内化。该模型认为,个体在面对信息时,首先会进行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然后与他人进行比较,最后将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阿斯奇实验则揭示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顺从性。这些理论模型为我们理解社会影响的过程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社会影响的类型与效应

社会影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信息性社会影响、规范性社会影响和诱导性社会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不确定情况下,通过他人提供的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规范性社会影响则是个体在群体中为了获得认同和避免社会排斥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诱导性社会影响是指他人有意诱导个体改变行为和态度。这些社会影响类型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如信息的准确性、社会认同的增强和行为的调整。

三、态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态度变化是社会影响的重要结果之一。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多种影响因素

被发现与态度变化相关。其中,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行为与其原有态度不一致时,会产生认知不协调,从而引发态度变化。另外,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个体在群体中为了获得认同,会调整自己的态度以适应群体的观点。此外,个体的自我感知、情感和外部压力等也会对态度变化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学科。它探讨了人们是如何被社会影响着,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社会交互塑造、改变和适应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社会影响是指其他人对个体或群体产生的行为、态度或价值观上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解释和说明社会心理学中频繁出现的名词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我们将详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探讨社会影响的概念,并解释相关名词,以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基本概念。

1.2 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解释、社会影响的类型与原因、社会心理学中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启示。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定义和解释社会心理学,并详细介绍什么是社会影响。我们还将阐述一些常用于描述和研究社会影响的名词。

第三部分将探讨社会影响的不同类型和产生的原因。我们将对规范性社会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和执行性社会影响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实验,其中包括斯坦福监狱实验,并展示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将通过分析现实环境中的案例和研究社交媒体中的社会影响,加深读者对社会心理学应用于实际情境的了解。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概念和观点,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社会心理学知识。

1.3 目的

本文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全面的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中与社会影响相关的名词,并阐明其含义。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加深对这些概念和研究领域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相关知识。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探索并解释这些关键概念。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

第三节 服从
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 的行为。
外界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人;一是规范。
第三节 服从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第三节 服从
影响服从的因素: ✓ 命令者的权威性越大,越容易导致服从。 ✓ 社会支持会显著增加人们对权威的反抗 ✓ 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 权威的靠近程度 ✓ 行为后果的反馈
(1)奖赏
(2)压制
(3)专家意见 (4)参照影响力
(5)信息
(6)合法权威
第一节 他人在场
社会促进是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促进其 活动完成,提高其活动效率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
结伴效应:一种结伴活动提 观众效应:是指有人在场观看某人
高效率的现象。
从事某一项活动,会对此人产生一
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其活动效率。
第一节 他人在场
社会影响理论
社会影响理论与社会惰化
说明:当个体只是数个社会影响目标中的一个时, 观察者对目标的影响力会被削弱。
第一节 他人在场
去个性化:指个体在一个群体中与大家一道从事某种 活动时,对群体的认同湮没了个人的身份,使个体失 去通常的个性感。去个性化常常使人们摆脱正常的社 会规范约束而表现出极端行为。
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语言、行动等刺激手段对 他人的心理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某一观念,或按某 一方式进行活动。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吸引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吸引
• 总结词:社会吸引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个人形象、社交技能、人格魅力等。
• 详细描述:个人形象是社会吸引力的基础要素之一,它包括个体的外貌、穿着打扮、仪态举止等方面。一个整洁、得体、 自信的个人形象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社交技能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沟通能力、表达能 力、幽默感等。具有良好社交技能的人能够轻松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人格魅力是指个体所 具有的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如诚实、善良、宽容等。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成为 社会的佼佼者。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与 吸引力
CONTENTS 目录
• 社会影响 • 社会吸引力 • 社会影响与吸引力的关系 •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与吸引力研
究 • 社会影响与吸引力的应用
CHAPTER 01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的定义
1
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他人或群体 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改变 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影响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也是个体与 群体、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必然结果。
3
社会影响不仅是个体的被动接受,也是个体主动 参与和建构的过程。
社会影响的来源
家庭
家庭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亲戚 等家庭成员对个体产生深远影响。
同龄群体
同龄群体是影响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 素,同伴之间的互动、模仿和认同对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知识点

第十一章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第一节他人在场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

社会促进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他人在场促进了活动的完成,并且提高了活动效率。(蚂蚁搬土实验)

社会抑制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他人在场不是促进活动,而是干扰了活动的完成,而且抑制了活动效率。两个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不管是结伴效应还是观众效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的效应。(思考:影响因素是什么?) 二.关于他人在场的理论解释——优势反应强化说(查荣克)

由于他人在场,我们每个个体会提高自己的动机水平,优势反应就会增强,越熟练的工作完成得越好(促进),反之,越不熟练的完成得越差(抑制)。

三.社会惰化

指群体一起完成某个任务的时候,个人付出的努力会比他自己单独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付出的努力更少一些。

解释:(1)在群体的情况下,大家一起完成活动的时候,对于活动中的每一个人,他的责任意识会下降;

(2)心理学觉得,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意识,在群体中所做事情的成果被淹没在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成果当中了。

例子:和尚挑水吃,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四.去个性化

指一个人在群体当中,去做某种活动的时候,因为他对这个群体的认同,就淹没了对自己个人身份的感知,即失去了个性感,认为所做事不是他自己的责任而是群体的责任。

积极的方面:防暴警察维护社会秩序

消极的方面: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1895年出版《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研究集群行为,集群行为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人们在集群的时候去个性化了。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心理过程、行为与互动的学科,其中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是该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社会认知关注个体如

何感知、理解和评估社会世界,而社会影响则关注他人对个体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与社会

影响的关系,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及其特点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感知、理解和加工,从

而形成对他人以及社会情境的认知。社会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信息加工:社会认知涉及个体的感知、注意、记忆、推理和决策

等认知过程。个体通过感知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语言、面部表情等信息,理解他人的意图和动机,并将这些信息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进行

联系。

2. 对他人态度的评估:社会认知中重要的一环是对他人态度的评估。个体会基于他人的行为和特征,形成对他人的评价、喜好与反感。这

些评价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3. 非言语交流:社会认知不仅仅依赖于语言交流,也包括非言语交流,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通过非言语交流,个体可以获取他人

的情绪、意图以及社会地位等信息。

二、社会认知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认知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下是社会

认知对个体的几方面影响:

1. 推理和决策:个体通过社会认知来推断和判断他人的意图和动机,从而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决策。社会认知中的推理和决策过程会影响个

体的行为选择、合作决策以及对他人的信任程度。

2. 社会思维:社会认知塑造个体的社会思维方式。个体通过社会认

社会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个体在

社会集体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表现。社会心理学对人类行

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三个

方面探讨其具体影响。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集体中产生、加工和利用关于自己、他人

和社会的信息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社会认知是人类行为

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它影响着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决策和行为。

首先,社会认知在形成个体自我概念和自尊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与他人的交互和比较来了解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他人对个体的评价和反馈对个体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产生重要影响,高度评价和正向反馈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尊和自信,而负向评价和反馈则会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社会认知还影响人们的社会比较和群体归属感。人们通过与

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影响自己的心理和

行为。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倾向于与具有相似特征和价值观的

人群建立联系,并且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

感具有积极影响。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集体中受到他人和环境的规范和影响,从

而引发相应的行为和态度变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体往往在

群体中受到多种社会影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首先,社会影响通过规范和期望塑造个体行为。人们在不同的社会

情境中,往往会遵守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期望,以获得社会认同和接纳。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群体压力和规范对个体的行为有显著影响,个

体倾向于与群体一致,即使这可能与自己的真实观点和信念相矛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群体是人际关系的延伸,是 社会的单元,因此,群体心理是 社会心理重要组成部分。
一、群体及其形成
群体的概念
人群聚合体——没有共同目标、组织结构与角色分 化的人群。如电影院里的人群、公共汽车上的人群。 聚合体可以转化为群体。
群体的形成 群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群体动力学
大锅饭
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
社会影响主要类型
对称性社会互动:在社会互动中,如
果互动双方都有类似的行动,而且双 方彼此的行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我们把这种互动方式称为对称性社会 互动。如合作与竞争、冲突与调适等;
非对称性社会互动:在有的互动中,
双方的关系不是对称的,这就是非对 称性社会互动。如模仿、暗示、感染 等。
一、合作与竞争的概念 二、合作与竞争的原因 三、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 四、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 五、竞争心理优势 六、合作的实现 七、冲突与调适
back
五、竞争心理优势
(一)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 (二)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 (三)社会两难情境 (四)搭便车效应 (五)群体间竞争
back
(一)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
考研大纲知识点
从众与服从 去个体化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 合作、竞争与冲突
主讲人:
第九章 社会影响
群体及其形成(略)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去个性化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竞争与合作 从众、服从、依从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案例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 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 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 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 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 然完Fra Baidu bibliotek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 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 辆车也被偷了。
15 of 15
当有一人与群体意见不同时,从众率会比通常下降四分之一
众从现象
众从是指群体中多数人受到少数人意见的 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态度、立场和信念,转 而采取与少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现象。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S·莫斯科维克于1966年他与他的同事对众从 行为的实验研究实验程序与美国心理学家S.E.阿施的从众实验 相似,但假被试者只有 2名,而真被试者有 4名。实验时,先 向他们呈现一个清晰的物理刺激,并做出正确判断。然后在一 个简单的颜色知觉作业中,要求他们判断仅因发光亮度不同而 有所差异的蓝色幻灯片的颜色,两个假被试者首先回答,每次 均故意出错,说幻灯片是“绿色的”,结果,其他真被试者中 有 8.4%回答幻灯片是“绿色的”,32%的真被试者报告说至 少有一次看到了“绿色的”幻灯片。
员。性别助长与性别干扰
二、社会干扰(social inhibition)
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行为效
率下降的现象称为社会干扰或社会干扰作用、
社会致弱。
例如新教师初上讲台;演讲、考试、运动、表 演时的“怯场”。
阿尔波特的观察:与其他人一起写辩论文章, 不如单独写的质量高,后者更深刻一些。 皮森(J.Pessin)的观察:有一个旁观者时, 会降低需要记忆参与的工作效率。 达施尔的观察:有观众时,简单的乘法运算也 出错较多。
研究I(特里普利特,1898):单独骑车24英里/时; 结伴但不竞赛骑车31英里/时;结伴比赛骑车32.6英 里/时。
研究II(特里普利特):40个儿童绕鱼线,单独或结 伴绕。
结果:结伴绕快得多。
2.观众效应:个体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观众在 场,观众多少及观众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 显影响。如观众之于演员,啦啦队之于运动
2、米尔格拉姆( Milgram,1963)实验
实验设计:
– 实验目的:电击惩罚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 教师和学生:教师——真被试,学习者—— 实验
助手
– 如果学习者答错了,教师就给予电击惩罚,电 压从15伏到450伏不断加大
预测: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停止给予电击?
– 大学生: 135v – 白领估计只有1‰的人会到 450v
群体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 德尔菲法 具名群体技术 阶梯技术
三、去个性化
定义
群体中的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 群体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此 时他们表现无自知性、行为与内在标准 不一致、自制力低,结果导致重复的、 冲动的、情绪化的,甚至是破坏性的行 动。
案例:球迷闹事 小团伙犯罪
第二节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调适
以不同的方式调节或缓和人或群体间的 冲突的一种互动方式。调适方式包括: 和解、妥协、容忍、调解、仲裁。
第四节 从众、服从、依从
一、从众(conformity,相符行为)
(一) 从众的定义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 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其特点是: 1.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 是想象的; 2.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 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 3.从众行为是个体自愿而非强制性的。
实验被试
职业 20-29岁 30-39岁 40-50岁 人数 百分比
信息压力:想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
– 人们常通过他人获得有用的信息, – 多数人正确概率比较高。 – 尤其是模糊的情境(模棱两可的信息、无法作出
全面判断的信息、无法解释的信息)
(四) 影响从众的因素 1、情境因素:
– 刺激(判断标准)的明确性
2、群体因素:
– 群体的一致性 – 群体的规模 – 群体的凝聚力
2.社会两难情境的类型 (1)资源两难 (2)公共福利两难
back
(四)搭便车效应(free rider effect)
1. 搭便车效应:个体把自己的花销摊给每个成员而 自己大饱口福。
2.如何避免搭便车效应 (1)改变奖惩结构 (2)规范提醒 (3)营造有利气氛 (4)强化成员联系 (5)增进成员间的沟通
Asch发现,随着人数的增加,从众也越常发生,但如果超过3-4人, 人数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从众行为的增加。
3、个人因素
– 个体自信心较强的,从众较少
– 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从众行为产生越少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个体的自我卷入、社 会地位、性别和文化等都会对从众行为产 生影响。
二、服 从
(一) 定义
2. 教育环境中对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 (1)开展竞赛要适可而止,必须因时、因人、
因地制宜。 (2)竞赛的标准要复杂化 (3)竞赛内容要多样化
back
(三)社会两难情境
1.定义:是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发生冲突的 一种情境。当群体中每个成员的选择都倾 向于对自己有利,而个人的选择累积起来 的后果最终会对群体成员(包括选择者本 人)不利时,就出现了社会两难情境。
1.概念:竞争心理优势是指在需要共同拥有资源的情 境中,人们在合作与竞争的两重选择上更倾向于选 择竞争的心理现象。
2.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 (1)囚犯两难困境 (2)克依奇和克劳斯的卡车运输游戏实验 (3)敏兹(1951)的实验研究
back
(二)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
1.社会环境中对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 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需要有健全的社会法规 和公平的执行机制引导--社会的“循规 导引”机制。
18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环境恶劣, 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是罪 恶的延伸地,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 通缉犯,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 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 纽约。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 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 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 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 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现在 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这件 事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
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
1、优势反应强化说
促进简单熟练工作
他人在场
提高动机水平
干扰非熟练的复杂工作
查荣克(1965)
实验:投蓝实验
高水平选手:无旁观者, 命中率71% 有4名旁观者,命中率80%
低水平选手:无旁观者, 命中率36% 有4名旁观者,命中率25%
2.评价理论
一些学者在查容克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疑问, 他人在场不一定导致动机水平的提高,而是 在场人的评价。 此理论认为,有他人在场进行评价可对活动 者的动机水平产生促进或干扰作用,所受的 因素影响是: ①活动者觉知评价的程度 ②评价者的身份和态度 在场者的专家权威身份、地位影响较大 ③活动者的年龄和个性特征 通过实验证明,活动者动机水平提高到何种 程度,依赖于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 助长作用或社会促 进,指个人对别人 的意识,包括别人 在场或与别人一起 活动所带来的行为 效率的提高现象。
(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 际在场、隐含在场、想 象在场。)
1.结伴效应: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 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如一 起干活;晨跑;骑自行车;做作业。
2、阿希(Asch ,1956 )
“ 三垂线”实验
研究结果:
✓33% 的被试至少有一次屈从了群体压 力,作了从众的判断
✓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有75%的人 至少有一次从众发生。
(三) 从众的原因
规范压力:不愿被视为越轨者
– 从众是获得群体奖赏、避免群体惩罚的手段
– 行为参照; – 对偏离的恐惧
二、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群体极化的定义 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
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 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案例: 集体情绪状态 群体极化的两种表现:冒险偏移和谨慎 偏移
群体思维
定义 它是指在一个高凝聚力的团体内部,人 们在决策及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团 体的一致,而导致群体对问题的解决方 案不能做出客观及实际的评价的一种思 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经常导致灾难性 的事件发生。
服从(obedience)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团 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行为 是因外界的影响而被迫发生的。
讨论:从众和服从的区别
(二) 有关研究
1、奥尔波特(F.Allport,1934)的研究
发现红灯亮立即停车的占总人数的75.5% 见红灯减速的有42人,占总人数的 2% 照行不误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0.5%
back
(五)群体间竞争
1、群体比个体更具有竞争性 群际相互作用倾向于引发人们的竞争性-- -竞争的“不连续效应”
2.不连续效应的发生机制
英斯柯认为有三个原因(2001)
A 个体的自私行为在群体中更容易得到社会 支持 B 个体对于所在群体的认同感使得他可能怀 有对外群体的偏见 C 可鉴别性被弱化
back
《美国管理百科全书》把群体动力问题表述为十个内 容:
1、群体背景; 2、参与形式; 3、沟通形式; 4、凝聚力; 5、气氛; 6、规范或标准; 7、程序; 8、目标; 9、领导者的行为; 10、成员行为。
群体领导(略) 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特定 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理论
案例:
最早关注此一现象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 家 贾 尼 斯 ( Irving Janis 1971 , 1982 ) , 他 通 过 研 究 美 国 政 府 在 珍 珠 港事件、古巴猪湾事件以及越南战争时 的决策资料发现,在处理这些事件的团 体决策中,都犯了团体思维的错误。
震惊的肯尼迪事后发表评论说:“在我 一生中,我已经明白,干什么最好不要 只依靠所谓的专家,我怎么能如此愚蠢 地让他们为所欲为呢?”
七、冲突与调适
◆ 人或人群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 相互斗争,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方式 或过程。
◇ 与竞争的相同之处——为了一定的目标而 互相排斥和反对。
◇与竞争的相异之处——冲突以直接打败对 方为目的,对方是攻击的直接目标;冲突双 方有直接、公开、正面的接触;冲突虽在同 一领域,但双方要达到的各自目标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相同。
社会助长:心理机制
群体情境
认知到竞争 和被评价
自我价值的 保护和提升
动机激发
行为效率的 提高
三、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时,个人所付出的 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在一定范 围内,群体的规模增大,个人努力水平会 持续下降。
达谢尔的拉力实验
案例:磨洋工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