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材基-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材料的形变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尺寸及结构的变化。
形变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形式。
弹性变形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只发生形状的改变,而不发生组织内部结构的改变,当外力消失时,物质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塑性变形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内部结构的改变,当外力消失时,物质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形变过程中,材料的内部晶粒会发生滑移、动晶界和晶界迁移等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减小材料中的位错密度,同时也能影响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
当形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晶粒内部会产生高密度的位错,这会导致晶体的韧性下降,同时也容易引起晶粒的断裂和开裂。
因此,形变过程中产生的位错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再结晶是指在材料的形变过程中,通过退火处理使晶粒重新长大,去除或减小形变过程中产生的位错和晶界等缺陷,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
再结晶的发生与材料的种类、成分、形变方式等因素有关。
再结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显微再结晶和亚显微再结晶。
显微再结晶是指晶粒在正常晶界上长大,形成新的晶粒;亚显微再结晶是指材料中的一些晶粒发生部分再结晶,形成较大的再结晶晶粒。
再结晶的发生和发展受到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的影响。
晶粒尺寸越小,再结晶发生越容易,且再结晶晶粒的尺寸也越小。
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
晶粒尺寸较小的材料通常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高韧性,且易于加工。
因此,控制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加工有重要意义。
总之,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形变和再结晶的机制和规律,可以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过程,从而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pptch5-1
3、弹性滞后 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在应力-应变 曲线上使得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 成一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
5.1.4粘弹性 5.1.4粘弹性
粘性流动: 粘性流动:是指非晶态固体和液体在很小的外 力作用下,就会发生没有确定形状的流变, 力作用下,就会发生没有确定形状的流变,而 且在外力去除后,形变不能回复。 且在外力去除后,形变不能回复。 牛顿粘性流动定律: σ=η·dε/dt 牛顿粘性流动定律: σ=η dε/dt 粘弹性具有弹性和粘性变形两方面的特征, 粘弹性具有弹性和粘性变形两方面的特征,它 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之一。 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之一。其特点是 应变落后于应力。 应变落后于应力。其σ—ε曲线为一回线,回 ε曲线为一回线, 线所包含面积即为内耗。 线所包含面积即为内耗。 粘弹性模型: 粘弹性模型: Maxwell模型 应力松弛( 模型—应力松弛 relaxation) Maxwell模型 应力松弛(stress relaxation) Voigt模型 蠕变回复、弹性后效、 模型—蠕变回复 Voigt模型 蠕变回复、弹性后效、弹性记忆
5.1 弹性和黏弹性
5.1.1弹性变形的本质 5.1.1弹性变形的本质
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外力去除后能够完全回复 的那部分变形, 的那部分变形,可以从原子间结合力的角 度来了解它的物理本质。如下图所示。 度来了解它的物理本质。如下图所示。
5.1.2弹性变形的特征和弹性模量 弹性变形的特征 (1) 理想的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2)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间服从虎 克定律。 克定律。 σ= Eε τ= Gγ /[2 G = E /[2(1-ν)] /[3 K = E /[3(1-2ν)] 式中τ 分别为切应力、 式中 τ 、 γ—分别为切应力 、 切应变 , K—体弹 分别为切应力 切应变, 体弹 性模量、 性模量、v—泊松比 泊松比
上海交大材基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习题集讲解.
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铜单晶(a=0.36nm )在[112]方向加拉伸应力,拉伸应力为2.5×105Pa ,此条件下:(1)取向因子最大的滑移系有哪几个?(2)计算其分切应力多大?解:(1) Cu 为F.C.C 结构,易滑移面为{1,1,1},滑移方向为〈1,1,0〉,可以分别求出[112]方向与这些滑移系之间的两个夹角,然后得到12个取向因子的值。
(这里省略了)通过上述计算得到具体的滑移系(1,-1,1)[0,1,1]和(-1,1,1)[1,0,1]为具有最大取向因子滑移系。
(2) 根据施密特法则(公式略),F=δcosAcosB=1.02*105 Pa何谓临界分切应力定律?哪些因素影响临界分切应力大小? 解:(略)沿密排六方单晶的[0001]方向分别加拉伸力和压缩力,说明在这两种情况下,形变的可能方式。
解:1)滑移:a -拉伸的时,当c/a>=1.633,不会产生滑移,当c/a<1.633有可能产生滑移,可产生滑移的是{1,1,-2,2}<1,1,-2,-3>;其他滑移面不能产生滑移;b -压缩的时候结果和拉伸一样;2)孪生:拉伸和压缩的时候都可能产生孪生变形;3)扭折:拉伸的时候一般不易扭折变形,压缩的时候可以产生扭折变形。
试指出单晶体的Cu 与α-Fe 中易滑移面的晶面与晶向,并分别求它们的滑移面间距,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及点阵阻力,已知泊松比为ν=0.3,G Cu =48300MPa ,G α-Fe =81600MPa. 解:体心Fe 具有多种类的滑移系,但是滑移方向均相同。
力=90.56MPa 。
铝单晶体拉伸时,其力轴为[001],一个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应力为0.79MN/m2,取向因子COS φCOSλ=0.41,试问有几个滑移系可同时产生滑移?开动其中一个滑移系至少要施加多大的拉应力?解:Al为F.C.C结构,其滑移系共有{1,1,1}4<1,1,0>3=12个。
上海交大材基-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复习提纲
第5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提纲5.1 弹性和粘弹性5.2 晶体的塑性变形(重点)5.3 回复和再结晶(重点)5.4 高聚物的塑性变形学习要求掌握材料的变形机制及特征,以及变形对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冷、热加工变形材料的回复和结晶过程。
1.材料的弹性变形本质、弹性的不完整性及黏弹性;2.单晶体塑性变形方式、特点及机制(滑移、孪生、扭折)3.多晶体、合金塑性变形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5.材料塑性变形的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6.影响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诸多因素(包括变形程度、第二相粒子、工艺参数等)7、结晶动力学的形式理论(J-M-A方程)8、热加工变形下动态回复、再结晶的微观组织特点、对性能影响。
9重点内容1. 弹性变形的特征,虎克定律(公式),弹性模量和切变弹性模量;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当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卸载时,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其应力与应变之间保持线性函数关系,即服从虎克(Hooke)定律:式中E为正弹性模量,G为切变模量。
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
2. 弹性的不完整性和粘弹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弹性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3. 滑移系,施密特法则(公式),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组成。
fcc和bcc,bcc的滑移系?滑移系多少与塑性之间的关系。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如何判断晶体中各个滑移系能不能开动?解释几何软化和几何硬化?为何多晶体塑性变形时要求至少有5个独立的滑移系进行滑移?4. 滑移的位错机制,派-纳力(公式);为什么晶体中滑移系为原子密度最大的面和方向?5. 比较塑性变形两种基本形式:滑移与孪生的异同特点;6.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晶粒取向的影响,晶界的影响; 会判断多个晶体中哪些晶体会优先发生塑性变形?7. 细晶强化与Hall-Petch 公式, 高温晶界弱化的原因;晶粒细化为何能同时提高材料的强韧性?位错塞积群效应(应力集中区的应力数值等于外加切应力n可启动临近晶粒滑移,故 高温合金为何要采用定向凝固技术获得单晶?晶界滑动机制和扩散性蠕变 8. 固溶强化,屈服现象(吕德斯带),上下屈服点的柯垂耳理论和一般位错增殖理论,应变时效;d c dcττ= 金属有四大著名的强化机制,请给出这几种机制的名称,物理实质,定量描述其强化效果的数学公式。
6、第5章 5.3 回复和再结晶
一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1. 变形程度:变形度增大、开始 TR 下降,等温退火再 结晶速度越快,而大到一定程度,TR趋于稳定。 2.原始晶粒尺寸:其它条件相同时,金属原始晶粒细 小,则变形抗力大,形变储存能高,则TR越低,同 时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均增加,有利于再结晶。 3. 微量溶质原子:其作用一方面以固溶状态存在于金 属中,会产生固溶强化作用,有利于再结晶;另 一方面溶质原子偏聚于位错和晶界处,起阻碍作 用。总体上起阻碍作用,使TR提高。
(二) 再结晶动力学 再结晶动力学:取决于形核率 N和长大速率 G的大小。 纵坐标表示已再结晶晶粒分数,横坐标表示保温时 间。 结晶动力学曲线表示T—φR—t关系曲线,其特 点: (1) 恒温动力学曲线呈“S”形 (2) 有一孕育期 (3)等温下,再结晶速度呈现“慢、快、慢”的特 点
等温再结晶动力学曲线可用阿弗拉密Avrami方程描述:
x0 ln c0te Q RT x
在不同温度下如以回复到相同程度作比较,即上 式左边为常数,这样对两边同时取对数:
ln t A Q RT
于是,通过作图所得到的直线关系,由其斜率即可求 出回复过程的激活能Q。 铁的回复实验表明,短时间回复时,其激活能与空位 迁移澈活能相近,长时间回复时,其激活能与铁的自扩散 激活能相近。因此对于冷变形金属的回复不能用单一机制 描述。
(一) 再结晶过程
再结晶过程是形核和长大,但无晶格类型变化。 1. 形核 实验表明,再结晶通常在变形金属中能量较高的 局部区域优先形成无畸变的再结晶晶核,其形核机制 有: (1) 晶界弓出形核(凸出形核机制) 对于变形度较小(<20%)的金属,再结晶核多以 这种方式。其形核过程如下图所示:
5 金属的塑性变形、回复和再结晶
第三类内应力是形变金属中的主要内应力,也是金属 强化的主要原因。而第一、二类内应力都使金属强度 降低。
内应力的存在,使金属
耐蚀性下降,引起零件
加工、淬火过程中的变
形和开裂。因此,金属 在塑性变形后,通常要 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 或降低内应力。
晶界位错塞积所 引起的应力集中
5.4 回复与再结晶
定加工工艺。
5.1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一、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受力后,外力在 任何晶面上都可分解为正应 力和切应力。正应力只能引 起弹性变形及解理断裂。只 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金属晶 体才能产生塑性变形。
外 力 在 晶 面 上 的 分 解 切 应 力 作 用 下 的 变 形 锌 单 晶 的 拉 伸 照 片
因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
晶向之间原子间距最大,
结合力最弱,产生滑移所
需切应力最小。
沿其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分别叫做滑移面和滑 移方向。通常是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
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 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体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
滑移系示意图
密排六方晶格
滑移系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也 越好,其中滑移方向对塑性的贡献比滑移面更大。 因而金属的塑性,面心立方晶格好于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好于密排六方晶格。
加工硬化是强化金属的重要
手段之一,对于不能热处理
强化的金属和合金尤为重要。
变形20%纯铁中的位错网
三、残余内应力
内应力是指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是由于金属受力时,
内部变形不均匀而引起的。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外
力所做的功只有10%转化为内应力残留于金属中。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是材料科学基础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制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变形机制、再结晶机制以及变形与再结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材料的变形是指材料的形状、尺寸以及内部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改变。
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类。
弹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加载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而塑性变形则是指材料在加载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由于材料晶体结构中的位错导致的。
位错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局部的原子排列错误。
在加载时,外力作用在晶体上,使得晶体中的原子在位错的作用下发生滑移,从而导致整体的塑性变形。
再结晶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断裂和重结晶可以重新形成新的晶粒。
再结晶的机制主要是晶界和位错的动态行为。
晶界是指两个晶粒之间的界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界可以通过重结晶来消除变形能量,从而保证材料的继续塑性变形。
变形和再结晶有着密切的关系。
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密度会不断增加,晶界也会发生移动和重新排列,从而改变了材料的晶粒形态和尺寸。
当位错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晶界开始活动,晶粒开始长大,并且会形成新的晶粒,即再结晶发生。
再结晶可以消除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缺陷,并且通过晶界的活动实现晶粒尺寸的控制。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对材料的性能和制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塑性变形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再结晶可以改善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降低材料的应力集中和脆弱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变形和再结晶的控制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变形和再结晶工艺可以获得理想的材料微观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总之,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是材料科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变形机制和再结晶机制的研究,可以了解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机理,进而控制和调整材料的性能和组织。
这对于材料的应用和制备工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海交大材基 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 习题集讲解
0
6 6 =0.41 6 6 =0.41
(-111)
0
6 6 =0.41 6 6 =0.41
(1-11)
0
6 6 =0.41 6 6 =0.41
(11-1)
0
其中,8个滑移系的取向因子不为0,均为 6 6 =0.41, 所以能够同时产生滑移。 其它有4个滑移系,它们的滑移方向的第三个数字为0,因为取向因子为0,根据 施密特法则,不能产生滑移。 开动其中一个滑移系需要施加的拉应力,可以根据施密特法则求得: F=0.79/0.41=1.93 MN/m2
TR
Qn 3Qg 2.85 k ln 3 N 0G0
\* MERGEFORMAT (0.3)
2.
工业纯铝在室温下经大变形量轧制成带材后,测得室温力学性能为冷加工态的性能。查 表得知工业纯铝的 T 再=150℃,但若将上述工业纯铝薄带加热至 100℃,保温 16 天后冷 至室温再测其强度,发现明显降低,请解释其原因。
4 和长大线速度 G 代入公式 t 2.85 中,得: 解:a)将结晶形核率 N 0.95 3 NG 1
式中
、 G 分别为在结晶的形核率和长大线速度:
t0.95
2.85 3 NG
1
4
2.85 3 N 0G0
1
4
Qn 3Qg exp 4kT
第3:回复再结晶
1. 假定将再结晶温度定义为退火 1 小时内完成转变量达 95%的温度, 已知获得 95%转变量 所需要的时间 t0.95 : , a)根据上述方程导出再结晶温度 TR 与 G0、N0、Qg 及 Qn 的函数关系; b)说明下列因素是怎样影响 G0、N0、Qg 及 Qn 的:1)预变形度;2)原始晶粒度;3)金属 纯度。 c)说明上述三因素是怎样影响再结晶温度的。
材料科学基础 第5章
再结晶的形核将在现成晶界上两点距离为2Lc,而弓出距离大于Lc的凸 起处进行; 使弓出距离达到Lc所需的时间即为再结晶的孕育期。
2、亚晶形核
当变形度较大(>20%)时,形成位错缠结组成的胞状结构→多边形化→亚晶, 借助亚晶作为再结晶的核心,其形核机制为: 1)亚晶合并机制 通过两亚晶之间亚晶界的消失,使两相邻亚晶合并而生长;常出现在高层错 能金属中.
※ 1、变形材料加热时的变化
一 、显微组织的变化
回复
在较低温度下变形材料的显微组织基本未变化,但产生多边化;
再结晶
新的无畸变等轴小晶粒代替变形组织;
晶粒长大 细小新晶粒通过互相吞并长大而形成稳定的尺寸。
冷变形后
450℃退火
500℃退火
600℃退火
700℃退火
冷变形纯铁(60%)退火时微观组织的变化
再结晶过程是通过无畸变新晶粒的形核和长大而进行的,故再结
晶的动力学决定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
N N 0 exp(
QN
RT
)
vg vg0
(1)均匀形核
QG exp( ) RT
Johnson & Mehl : 假定
(2)晶核为球形
(3)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不随时间改变
3、硬度和强度变化随材料不同而异:
Zn、Cd 在室温下就可以绝大部分去除冷变形所产生的加工硬化; Cu、α黄铜则加热至350℃,其硬度仍无明显变化; Fe 在358℃以上就可看到部分加工硬化的去除。
4、在光镜下显微组织基本上未发生变化。但在高温回复时, 在热激活能条件下,通过位错与攀移,会发生多边化亚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ψ=(Fo-Fk)/ Fo×100%
2、塑性的实际意义
•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是安全力学性能指标;
• εf –材料均匀变形的能力。
此时,外力对两个滑移系的取向因子完全相同。
• 具有多滑移系的晶体,除多系滑移外, 还可发生交滑移
(cross-slip)
• bcc结构中最易发生交滑移。
(6)滑移中的位错机制
• 滑移是借助于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来逐步进行的;
晶体的滑移必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才能发生,说明位
错运动要克服阻力,该阻力来自点阵阻力,称为派
纳P—N力,其大小为: • ηP-N = 2Gexp(-2пW/b)/(1-ν) ηP-N与位错的宽度W 呈指数关系,滑移面间距d增大,w[=d /(1-ν)]增大, 或滑移方向上原子间距b减小,则ηP-N下降,滑移阻
力小, 滑移容易进行。
刃位错的滑移示意图
刃位错的滑移模型
螺位错的滑移模型
2.孪生
第五章 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
概
一、 机械性能(力学性能)
述
1. 定义:材料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 2. 机械性能四大指标: 强度、硬度、塑性、韧性。 3.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测出相应的机械性能指标, 最常见的是拉伸实验、硬度实验和冲击实验。
二、拉伸试验
⑴ 实验设备
拉伸试验的现场录像
材料试验机。 ⑵ 拉伸试样 圆试样 长试样 扁试样 短试样 ⑶ 拉伸过程
• 根据拉伸试验研究表明,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断裂(fracture)
814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知识点讲解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814 材料科学基础主讲人:薛春阳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本章主要内容1.弹性和黏弹性2.晶体的塑性变形3.回复和再结晶4.热变形和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5.陶瓷形变的特点本章要求1.了解弹性和黏弹性的基本概念2.熟悉单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3.熟悉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4.掌握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5.掌握回复和再结晶的概念和过程6.熟悉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概念和过程7.了解陶瓷变形的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应变应力b σsσe σbk s e ob εk ε变形的五个阶段:1.弹性变形2.不均匀的屈服变形3.均匀的塑性变形4.不均匀的塑性变形5.断裂阶段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极限知识点1 弹性的不完整性定义:我们在考虑弹性变形的时候,通常只是考虑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而没有考虑时间的影响,即把物体看作是理想弹性体来处理。
但是,多数工程上应用的材料为多晶体甚至为非晶体,或者是两者皆有的物质,其内部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缺陷,在弹性变形是,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跟不上应力的变化等有别于理想弹性变形的特点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弹性的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的现象主要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循环韧性等1.包申格效应材料预先加载才生少量的塑性变形(4%),而后同向加载则 升高,反向加载则 下降。
此现象称之为包申格效应。
它是多晶体金属材料的普遍现象。
2.弹性后效一些实际晶体中,在加载后者卸载时,应变不是瞬时达到其平衡值,而是通过一种弛豫过程来完成其变化的。
这种在弹性极限 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之为弹性后效或者滞弹性。
3.弹性滞后由于应变落后与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上,使加载与卸载线不重合而是形成一段闭合回路,我们称之为弹性滞后。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恢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耗,称之为内耗,其大小用弹性滞后环的面积度量。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应力
b
a
a'
应变
0
0 c
时间
an
三、弹性滞后
应变落后于应力,-曲线上加载线与卸载线不再是一条 直线,而是形成一封闭回线 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恢复所释 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耗,称之为内耗, 其大小即用弹性滞后环面积度量。
功
5.1.4 粘弹性(高分子材料)
1、粘弹性:一些非晶或多晶体,在比较小的应力 时可以同时表现出粘性和弹性。
广义的胡克定律:
x
y
C 11 C 21
C 12 C 22
C 13 C 23
C 14 C 24
C 15 C 25
C C
16 26
x y
z xy
C C
31 41
C 32 C 42
C 33 C 43
C 34 C 44
C 35 C 45
C C
36 46
z xy
xz yz
5.1.2 弹性变形的本质
原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平衡位置r0,系统的能量最低 受外力偏离平衡位置,有变形,产生引力或斥力, 能量升高
当外力消失,原子将恢复到平衡位置,变形完全消 失,能量下降
E
斥 力 r0
引力
r
5.1.3 弹性的不完整性
理想的弹性体:
E
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可能出现加载线与
当应力达到一定的大小时,晶体中一定方向的层片 之间就会产生的相对滑移,大量的层片间滑动的累 积,就成为宏观塑性变形。
S 32 S 42
S 33 S 43
S 34 S 44
xz yz
S
51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2 (1)
二、 回复(huífù)动力学 Recovery Kinetics
变形材料加热时,其力学和物理性能回复程度随温度T和时间 (shíjiān)t变化
1R 0 m0
R为回复部分 s为回复退火后的流变应力 s0为加工硬化完全消除的流变应力 sm为退火前即冷态的流变应力
精品资料
驰豫过程 无孕育期 回复的初始阶段去除硬化的程度(chéngdù)较快,
恒温(héngwēn)动 力学曲线
精品资料
1)不同T,不同变形度,曲线不同,但有“S”特 征(tèzhēng)
2)发生再结晶,需要一段孕育期 incubation period (T ↑ ,t孕↓ )
3)开始再结晶时,转变量速率V转 很低,
随着转变量↑ ,V转 ↑ ,
至50%时,V转
V转max
转变量进一步↑ V转↓
第五(dì wǔ)(2)章 回复和再结晶 Recovery and
Recrystallization
塑性变形→系统的能量↑ 自回发趋势复(huífù)再结晶
回复(huífù) Recovery 再结晶 Recrystallization 晶粒长大 Grain growth after
recrystallization
1)亚晶的迁移(qiānyí)机制 通过亚晶界的移动,吞并相邻的
形变基体和亚晶而生长 2)亚晶合并机制 通过两亚晶之间亚晶界的消失,
使两相邻亚晶合并而生长
精品资料
亚晶无论以那种方式生长,包围着 它的一部分亚晶界的位向差必然会越 来越大,最后构成了大角度晶界。大 角度晶界一旦形成,由于它较亚晶界 具有大的多的迁移率,故可以迅速移 动,而在其后留下(liú xià)无畸变的晶 体——再结晶核心。
第五章2015A上海交通大学 827 材料科学基础
E-modulus of elasticity (Young’s modulus) G-shear modulus
t = Gg
ν -poisson’s ratio
广义虎克定律:对各向异性晶体的各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不同,可以
用矩阵表达式应力应变关系。
s1
s
2
c11
c12
s s
3 4
本质:可从原子间结合力的 角度来了解
r=r0 原子处于平衡位置 位能 U 为 Umin 最稳定 F=0
r r0 即偏离其平衡位置 F>引力 <斥力 力图使原子恢复其 原来的平衡位置 变形消失
应力-应变关系(Stress-Strain behavior)
虎克定律(Hooke’s law)
s = Ee G = E/2(1+ν)
柔度矩阵
s16 s26
s s
1 2
s36 s46
s s
3 4
s56 s66
s s
5 6
它们互为逆矩阵,根据对称性要求 Cij=Cji,独立系数为21个,而立方晶
系有3个独立的弹性系数,六方晶系为5个,正交晶系为9个。
二 弹性模量 E (Elastic modulus) s = Ee
c13 c14
s s
5 6
c15 c16
c12 c13 c14 c15 c22 c23 c24 c25 c23 c33 c34 c35 c24 c34 c44 c45 c25 c35 c45 c55 c26 c36 c46 c56
刚度矩阵
c16 e1
c26
e
2
c36 c46
材料不同,其弹、塑性性能差异很大,例如金属、陶瓷和高分子
材料科学基础 chp_5__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答案
• 由于晶体转动,m 的变化也可能使螺位错由一个滑移
面转移到更有利的滑移面上进行,称为交滑移(共同
的滑移方向,不同滑移面)。
b 铝表面的波纹状滑移带
返回
6、单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典型曲线一般分为三阶段 Ⅰ:单滑移(加工硬化系数小) ζ
A
Ⅱ Ⅰ
Ⅲ
Ⅱ:多滑移(加工硬化明显)
Ⅲ:动态回复(异号位错抵消
和 并非真实。例如产生缩颈后,截面大大缩小,缩颈
P 处的应力应为 P ,远大于 ,从而产生了假象。为 A0 A颈 克服这一缺点,引入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也叫流变曲
线,瞬时应力叫流变应力。
返回
• 真应变e,按瞬时值求得: ∴ 总应变为:
dL de p L
A0
L L0 L0
e
第五章
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
金属成型的重要手段
成分组 织结构
材料特性 合成与制备
服役行为与寿命
返回
章目录:
5.1 5.2 5.3 弹性和粘弹性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5.4
5.5 5.6
合金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热变形与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返回
• 延展性是金属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利用它可成型金属零部件。掌握变形的规律,可方 便的控制塑性加工的进程;如果设法阻止或延缓金 属的变形,则是强化材料的途径。 • 本章重点研究材料的变形规律及其微观机制,分析其 影响因素。
位错密度不再增加)
•
ε
沿特殊方向(多个滑移系取向因子m 相同)拉伸,此时 无第Ⅰ阶段,如图A曲线。
返回
例: f.c.c中特殊方向上的等同滑移系
• 沿 <001> 8个等同滑移系; • 沿 <110> 4个等同滑移系;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考试大纲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考试大纲一、专业科目与代码:827材料科学基础二、指定参考书《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徐祖耀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辅导与习题》(第3版)蔡珣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三、827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一、复习要求:要求考生掌握金属材料的结构、组织、性能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变化规律。
二、主要复习内容:(一)晶体学基础理解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差异;掌握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标注方法和画法;掌握立方晶系晶面与晶向平行或垂直的判断;掌握立方晶系晶面族和晶向族的展开;掌握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中原子数、配位数、紧密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的堆垛方式的描述及其它们之间的差异。
重点:晶体中原子结构的空间概念及其解析描述(晶面和晶向指数)。
(二)固体材料的结构掌握波尔理论和波动力学理论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的描述。
掌握波粒两相性的基本方程。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和氢键的结构差异。
了解结合键与电子分布的关系和键合作用力的来源。
掌握影响相结构的因素。
了解不同固溶体的结构差异。
重点:一些重要类型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三、晶体中的缺陷掌握缺陷的类型;掌握点缺陷存在的必然性;掌握点缺陷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
理解位错的几何结构特点;掌握柏矢量的求法;掌握用位错的应变能进行位错运动趋势分析的方法。
掌握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掌握位错与位错的交互作用。
掌握位错的运动形式。
掌握位错反应的判断;了解弗兰克不全位错和肖克莱不全位错的形成。
重点:位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四、固态中的扩散理解固体中的扩散现象及其与原子运动的关系,掌握扩散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适用的场合及其对相应的扩散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掌握几种重要的扩散机制适用的对象,了解柯肯达尔效应的意义。
掌握温度和晶体结构对扩散的影响。
上海交大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教学大纲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键合(4学时)了解物质由原子组成,而组成材料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间的键合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1 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 (二)、原子间的键合; (三)、高分子链。
§2 原子间的键合(一)、金属键 (二)、离子键 (三)、共价键(四)、范德华力 (五)、氢键第二章固体结构(8学时)固态原子按其原子(或分子)聚集的状态,可划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呈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而非晶体中的原子则是无规则排列的。
材料的性能与材料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键合密切相关,也与固态材料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的分布排列和运动规律以及原子集合体的形貌特征密切相关。
§1 晶体学基础(一)、晶体的空间点阵1.空间点阵概念2.晶胞3.晶系与布拉菲点阵4.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关系(二)、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1.阵点坐标2.晶向指数3.晶面指数4.六方晶系指数5.晶带6.晶面间距§2 金属的晶体结构(一)、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晶体学特征(fcc)(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晶体学特征(bcc)(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晶体学特征(hcp)§3 金属的相结构(一)、固溶体1.置换固溶体2.间隙固溶体3.有序固溶体4.固溶体的性质(二)、中间相1.正常价化合物2.电子化合物3.原子尺寸因素化合物(ⅰ)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4 离子晶体结构(一)、NaCl型结构 (二)、萤石型结构 (三)、CsCl型结构 (四)、a-Al2O3型结构§5 共价晶体结构(一)、金刚石结构 (二)、SiO2结构 (三)、VA、VIA族亚金属结构§6 聚合物晶态结构(一)、晶胞结构 (二)、晶态结构模型 (三)、聚合物结晶形态§7 非晶态结构第三章晶体缺陷(12学时)实际晶体常存在各种偏离理想结构的区域晶体缺陷。
根据晶体缺陷分布的几何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_第5章
cosΦcosλ称为取向因子或施密特因子,它是 分切应力 η 与轴向应力F/A的比值,取向因子越大,
则分切应力 η 越大。 对任一给定Φ角而言,若滑移方向是位于F与 滑移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上,即Φ+λ=90o。则沿此 方向的 η 值较其他 λ 的 η 值大,这时取向因子 cosΦcosλ =cosΦ,cos(90o-Φ)=1/2sin2Φ ,故当Φ 值 为45o时,取向因子具有最大值0.5。
图5.10 位错滑移时核心能量的变化
图5.10中1和2为等同位置,当位错处于这 种平衡位置时,其能量最小,相当于处在能 谷中。当位错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2时,需要 越过一个势垒,这就是说位错在运动时会遇 到点阵阻力。由于派尔斯(Peierls)和纳巴 罗(Nabarro)首先估算了这一阻力,故又称 为派一纳(P-N)力。 ηP-N = 2G/(1-ν)exp(-2πW/b)
图5.7 单轴拉伸时晶体转动的 力偶作用
图5.8 晶体受压时的晶面转动(a)压缩前(b)压 缩后
图 5.9 单晶体拉伸变形过程 a) 原试样 b) 自由滑移变形 c) 受夹头限制的变形
e.多系滑移
对于具有多组滑移系的晶体,滑移首先 在取向最有利的滑移系(其分切应力最大) 中进行,但由于变形时晶面转动的结果,另 一组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也可能逐渐增加到 足以发生滑移的临界值以上,于是晶体的滑 移就可能在两组或更多的滑移面上同时进行 或交替地进行,从而产生多系滑移。
这就是说,当滑移面与外力方向平行,或 滑移方向与外力方向垂直的情况下不可能产 生滑移;
而当滑移方向位于外力方向与滑移面法线 所组成的平面上,且Φ=45o。时,取向因子 达到最大值(0.5),ζs最小,即以最小的拉应 力就能达到发生滑移所需的分切应力值
第五章回复与再结晶
1. 晶界弓出形核(应变诱导晶界移动、凸出形核)
变形程度较小 时(小于20%), 各晶粒间由于变形不均匀而引起 位错密度不同,相应亚晶尺寸不 同,为降低系统的自由能,位错 密度小的晶粒中的亚晶通过晶界 凸入另外晶粒中,以吞食方式开 始形成无畸变的再结晶晶核。
定义1:冷变形金属开始进行再结晶的最低温度。
定义2:工业生产中,以经过大变形量(~70%以上)的变形
金属,经1h退火后完成再结晶(R95%)所对应的温度。
• 再结晶不是一个恒温过程,它是自某一温度开始,
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进行的过程,发生再结晶 的最低温度称再结晶温度。
30
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
黄铜的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a)是黄铜冷加工变形量达到38% 后的组织,可见粗大晶粒内的滑移线。 (b)经过580º C保温3秒后,试样上 开始出现白色小的颗粒,即再结晶出 的新的晶粒。 (c)是在580º C保温4秒后,显示有 更多新的晶粒出现。 (d)在580º C保温8秒后,粗大的带 有滑移线的晶粒已完全被细小的新晶 粒所取代,即完成了再结晶。 (e)是保温15分后的金相组织。晶 粒已有所长大。 (f)则是在700º C保温10分后晶粒长 大的情形。
再结晶的形核率和长大速率
再结晶的形核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形成的 再结晶核心的数目,一般用N表示;晶核一旦形成便 会继续长大至相邻晶粒彼此相遇,长大速率用G表示。
25
再 结 晶的形核与长大都受到储存能的驱动,主要影 响因素有:
变形程度的影响:冷变形越大,储能越多,驱动力越大, 长大越快,T再越低 原始晶粒尺寸:晶粒越细,变形抗力越大,变形后的 储能越高,T再越低; 微量溶质原子:易与位错交互作用,阻碍形核和长大, 提高T再; 第二相粒子:可提高、或降低再结晶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提纲
5.1 弹性和粘弹性
5.2 晶体的塑性变形(重点)
5.3 回复和再结晶(重点)
5.4 高聚物的塑性变形
学习要求
掌握材料的变形机制及特征,以及变形对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冷、热加工变形材料的回复和结晶过程。
1.材料的弹性变形本质、弹性的不完整性及黏弹性;
2.单晶体塑性变形方式、特点及机制(滑移、孪生、扭折)
3.多晶体、合金塑性变形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材料塑性变形的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6.影响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诸多因素(包括变形程度、第二相粒子、工艺参数等)
7、结晶动力学的形式理论(J-M-A方程)
8、热加工变形下动态回复、再结晶的微观组织特点、对性能影响。
9、陶瓷、高聚物材料的变形特点
重点内容
1. 弹性变形的特征,虎克定律(公式),弹性模量和切变弹性模量;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当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卸载时,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其应力与应变之间保持线性函数关系,即服从虎克(Hooke)定律:
式中E为正弹性模量,G为切变模量。
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
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
2. 弹性的不完整性和粘弹性;
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弹性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3. 滑移系,施密特法则(公式),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组成。
fcc和bcc,bcc的滑移系?滑移系多少与塑性之间的关系。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如何判断晶体中各个滑移系能不能开动?
解释几何软化和几何硬化?为何多晶体塑性变形时要求至少有5个独立的滑移系进行滑移?
4. 滑移的位错机制,派-纳力(公式);
为什么晶体中滑移系为原子密度最大的面和方向?
5. 比较塑性变形两种基本形式:滑移与孪生的异同特点;
6.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晶粒取向的影响,晶界的影响;
会判断多个晶体中哪些晶体会优先发生塑性变形?
7. 细晶强化与Hall-Petch 公式, 高温晶界弱化的原因;
晶粒细化为何能同时提高材料的强韧性?
位错塞积群效应(应力集中区的应力数值等于外加切应力n 倍)
可启动临近晶粒滑移,故
高温合金为何要采用定向凝固技术获得单晶?
晶界滑动机制和扩散性蠕变
8. 固溶强化,屈服现象(吕德斯带),上下屈服点的柯垂耳理论和一般位错增殖理论,应变时效;
d c dc
ττ= 金属有四大著名的强化机制,请给出这几种机制的名称,物理实质,定量描述其强化效果的数学公式。
请简洁回答要点。
9. 弥散强化,不可变形粒子的绕过机制(公式),可变形粒子的强化机理;
2Gb Gb R τλ
== 10. 冷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和亚结构, 加工硬化概念(公式);
11. 单晶体与多晶体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比较
12. 形变织构与残余应力;
常见丝织构和板织构,残余应力分类
13. 回复动力学,激活能求法(公式)与回复机制(低温,中温,高温);
14. 再结晶形核机制(弓出机制公式),再结晶动力学,J-M方程和
Avrami方程(公式);
15. 再结晶激活能(公式),求不同温度下再结晶相同分数的时间(公
式);
16. 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
变形程度
原始晶粒尺寸
第二相的影响
再结晶退火工艺参数(加热温度
、温升快慢、保温时间等)
控制晶粒大小?
17. 晶粒长大动力学(公式),晶界移动速率(公式)和晶界迁移激
活能求法(公式);
驱动力:
18. 晶粒的正常长大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分散相粒子作用(公式)
始晶粒大小
温度
可溶解的杂质或合金元素
不溶解的第二相
晶粒间的位向差
热蚀沟
19. 二次再结晶,再结晶后的组织(晶粒大小,织构,孪晶);
20. 一次与二次再结晶以及静态再结晶的区别;
21. 冷、热加工的区别,回复再结晶分类;
22. 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
23. 热加工后的性能和组织;
24. 蠕变的概念,典型曲线以及机制;
25. 超塑性概念,本质;
26. 陶瓷材料的变形特点;
陶瓷晶体,由于其结合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本性,再加上陶瓷晶体中的滑移系少,位错的b大,故其塑性变形相对金属材料要困难得多,只有以离子键为主的单晶陶瓷才能进行较大的塑性变形。
27. 高聚物变形的特点。
对于高分子材料,其塑性变形是靠粘性流动而不是靠滑移产生的,故与材料粘度密切相关,而且受温度影响很大。
重要概念和公式(这里不是最全面)
弹性变形,弹性模量,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粘弹性;塑性变形,滑移,滑移系,滑移带,滑移线,交滑移,双交滑移;
临界分切应力,施密特因子,软取向,硬取向,派-纳力;
孪生,孪晶面,孪生方向,孪晶,扭折;
固溶强化,屈服现象,应变时效,加工硬化,弥散强化;
形变织构,丝织构,板织构,残余应力,点阵畸变,带状组织,流线;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冷加工,热加工,动态再结晶;
储存能,多边化,回复激活能,再结晶激活能,再结晶温度;
弓出形核,临界变形量,再结晶织构,退火孪晶;
虎克定律:
,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Peierls-Nabarro力:
Hall-Petch公式:
弥散强化关系式:
聚合型合金强化关系式:
加工硬化关系式:
回复动力学:
再结晶动力学:
再结晶的极限平均晶粒直径:
再结晶晶粒大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当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卸载时,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其应力与应变之间保持线性函数关系,即服从虎克(Hooke)定律:
式中E为正弹性模量,G为切变模量。
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弹性模量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故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
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则是材料刚度的度量。
实际上,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弹性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对非晶体,甚至对某些多晶体,在较小的应力时,可能会出现粘弹性现象。
粘弹性变形是既与时间有关,又具有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即具有弹性和粘性变形量方面特征。
粘弹性变形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力学特性之一。
当施加的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即产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
通过塑性变形,不但可使材料获得预期的外形尺寸,而且可使材料内部组织和性能产生变化。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两个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生。
滑移和孪生都是
切应变,而且只有当外加切应力分量大于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 C时才能开始。
然而,滑移是不均匀切变,孪生为均匀切变。
对于多晶体而言,要求每个晶粒至少具备由5个独立的滑移系才能满足各晶粒在变形过程中相互制约和协调。
多晶体中,在室温下晶界的存在对滑移起阻碍作用,而且实践证明,多晶体的强度随其晶粒细化而提高,可用著名的Hall-Petch公式来加以描述:
至于合金为单相固溶体时,由于溶质原子存在会呈现固溶强化效果,对某些材料还会出现屈服和应变时效现象;当合金为多相组织结构时,其变形还会受到第二相的影响,呈现弥散强化效果。
而陶瓷晶体,由于其结合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本性,再加上陶瓷晶体中的滑移系少,位错的b大,故其塑性变形相对金属材料要困难得多,只有以离子键为主的单晶陶瓷才能进行较大的塑性变形。
对于高分子材料,其塑性变形是靠粘性流动而不是靠滑移产生的,故与材料粘度密切相关,而且受温度影响很大。
材料经塑性变形后,外力所做的功部分以储存能形式存在于材料内部,从而使系统的自由能升高,处于不稳定状态。
故此,回复再结晶是材料经过冷变形后的自发趋势,加热则加快这一过程的发生。
当加热温度较低,时间较短时,发生回复。
此时,主要表现为亚结构的变化和多边化过程,第一类内应力大部消除,电阻率有所下降,而对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当加热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时就发生再结晶现象。
再结晶时,新的无畸变等轴晶将取代冷变形组织,其性能基本上回复到冷变形前的
状态。
再结晶完成后继续加热时,晶粒将发生长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