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91176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一、引言新生儿科病房是医院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部门,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人员及职责1. 病房主任:负责病房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监督病房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
2. 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监督护理质量,培训和指导护理人员。
3. 护士:负责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包括喂养、更衣、疾病监测等,及时记录病情和护理措施。
4. 医生:负责新生儿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定期查房并记录病情变化。
三、病房环境管理1. 清洁卫生:病房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定期对床铺、床单、被褥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2. 空气质量: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定期检查空调、加湿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3. 噪音控制:避免过大噪音对新生儿的影响,病房内禁止吵闹、高声交谈等行为。
四、新生儿护理1. 喂养: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合理的喂养方案,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2. 温度调节:确保病房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到寒冷或过热的刺激。
3. 水洗护理:根据新生儿的需要,定期给予水洗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4. 疾病监测: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安全防护: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加强对病房出入口的管理,防止陌生人进入病房。
五、病房工作流程1. 新生儿接收:新生儿入院后,由护士接收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 病情记录:护士每日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记录,包括体温、喂养情况、排泄情况等,确保病情变化及时传达给医生。
3. 医嘱执行: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后,护士按照医嘱进行执行,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家属沟通:护士定期与新生儿的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和治疗进展,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关注。
5. 出院安排:新生儿康复后,由医生进行出院评估,确定出院时间和出院指导。
六、病房质量管理1. 质量评估:定期对病房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护理水平。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
新生儿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在这里,医护人员需要
特别关注新生儿患者的安全。
为了确保病房内新生儿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维护医疗质量,本文档将介绍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
二、目的
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新生儿患者在病房
内的安全,包括预防医疗事故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
量和医疗安全。
通过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为新生儿提供安全、舒适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三、管理责任
1.病房主任负责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
责实施和监督执行。
2.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并持续加强安全意识和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3.科室领导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人员培训
1.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包括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在内的培训课程,确保对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了解。
2.定期组织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随时更新培训内容。
五、病房环境安全
1.新生儿病房应严格控制进入人员和访客的数量,限制出入通道的使用,以确保儿童和患者的安全。
2.定期对病房进行卫生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3.定期检查和维护病房设备和仪器,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安全使用。
六、病患安全。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新生儿在医院内的安全,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病房内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科病房内所有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三、人员管理1.新生儿科病房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以上5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5,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2,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四、科室管理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新生儿病房(室)应当严格按照护理级别落实巡视要求,无陪护病房实行全天巡视。
3.产科实行母婴同室,加强母婴同室陪护和探视管理。
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
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婴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婴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
4.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
5.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
6.新生儿出入病房(室)时,工作人员应当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7.规范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
新生儿出入院应当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8.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9.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一、引言新生儿科病房是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部门,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规范新生儿科病房的运作和管理。
二、病房布置和设备要求1. 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床位应按规定数量设置,每个床位应配备婴儿床、床垫、被褥、毛巾等必要设施。
3. 病房内应设有洗手池、婴儿尿布台、婴儿体温计、呼吸监测仪等必要设备。
4. 病房内应设置婴儿护理台和药物储存柜,保证医护人员方便进行护理和药物管理。
三、医护人员要求1. 病房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2.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新生儿科培训和继续教育,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3. 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卫生要求,勤洗手、佩戴口罩、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四、病房管理流程1. 入院管理:接诊新生儿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和诊断,详细记录患者病史和家庭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护理管理: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喂养、更换尿布、体温监测等,并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3. 感染控制: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洗手和消毒制度,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消毒工作。
4. 药物管理: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药物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和储存药物,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剩余量。
5. 出院管理: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家属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并提供出院指导和复诊建议。
五、家属配合要求1. 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患者的详细病史和相关检查报告。
2. 家属应按照医嘱和护理要求,正确喂养和护理患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检查。
3. 家属应遵守病房的规定和制度,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不干扰其他患者的休息和治疗。
六、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1. 病房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改进。
2. 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病房进行巡查和评估,确保病房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该文档旨在规范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该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
二、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责任及职责1.病房主任负责制定、执行并监督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
a.负责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b.安排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c.负责安全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2.护士长负责落实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a.监督、指导护士岗位的安全操作。
b.负责病房的安全巡查和整改。
c.组织护士进行安全培训。
3.护士负责日常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a.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b.及时记录和上报安全隐患。
c.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
三、病房安全设施和设备1.病房应具备适应新生儿的安全环境。
a.提供稳定的室温和湿度。
b.提供适宜的灯光和音频环境。
c.配备新生儿专用的床、监护设备和呼吸机等。
2.设备使用与维护a.设备使用前应检查其安全性能。
b.不得随意更改设备设置。
c.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d.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上报,并按照规定维修。
四、患者安全管理1.患者标识和登记a.每位患者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姓名、病历号等。
b.登记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母亲姓名等。
2.患者病历和医疗记录a.每位患者应有完整准确的病历和医疗记录。
b.病历和医疗记录应按规定保密,并妥善保存。
c.病历和医疗记录的修改应有相关人员签字、注明修改时间和原因。
3.用药管理a.严格按医嘱使用药物。
b.按规定进行药物配制和储存。
c.定期对药房进行库存和质量检查。
附件:1.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培训材料2.安全操作规程和流程图3.相关安全设备和设施检查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新生儿疾病防治法》: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存权利的法律规定。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了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责任和规范。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91176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背景新生儿科病房作为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和治疗新生儿患者,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因为新生儿的特殊性和易感性,对病房的安全管理要求较高,以确保在治疗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完善的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病房内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降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二、管理责任1. 院方应指派专人负责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2. 该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医学和管理知识,负责制定并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全体医护人员的了解和遵守。
三、新生儿科病房安全规范1. 病房环境安全1. 病房应保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
2. 病房设备应符合安全规范,并接受定期检查和维护。
3. 病房内应没有杂物、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便于急救。
4. 客观掌握温湿度,确保适宜的环境条件。
2. 高危因素的管理1. 严格控制感染传播途径,采取一人一套防护衣物,按规定勤换勤洗。
2. 对新生儿进行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如按时、按剂量进行预防性药物使用。
3. 检测和处理新生儿产生的医疗垃圾,确保及时清理和处理。
3. 疾病预防和控制1. 新生儿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接种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2. 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制度,确保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建立健全各类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如呼吸道防护、卫生消毒等,保障新生儿的个人和环境卫生。
4. 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机制1. 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可以主动报告和记录发生在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事件。
2. 对所有报告的安全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5. 医护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1. 加强新生儿科病房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他们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视程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概述新生儿科病房作为一个关键的医疗环境,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档旨在规范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设施设备管理、感染控制、医疗管理、医护人员安全等方面。
二、设施设备管理1. 设备维护与保养:对新生儿科病房内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的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2. 设施安全检查:定期进行设施安全检查,包括病床、床围、插床器械、隔离设备等。
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在安全检查表中。
3. 用电安全: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使用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电源线路、插座和开关是否正常工作。
不得私拉乱接电线,电器设备应定期检测。
三、感染控制1. 洗手管理:新生儿科病房内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执行洗手规程,特别是进入和离开病房、接触新生儿前后。
确保手部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2.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所有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消毒与灭菌处理,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严禁共用未消毒的器械,确保每位新生儿都使用干净、安全的器械。
3. 环境消毒:新生儿科病房的环境应定期进行消毒,包括床铺、墙壁、地面等。
确保环境干净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四、医疗管理1. 病情评估与监测:对每位新生儿进行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体格检查、疾病诊断等。
由专业医生负责,确保对新生儿的全面了解和及时处理。
2. 药品管理:所有药品必须按照规定放置在专用药柜中,保证存储安全。
药品的使用必须经过医生的处方,并按照规定记录使用情况。
3. 病历管理:对每名新生儿建立病历档案,并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和归档。
医务人员需遵守医疗保密法规,确保病历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五、医护人员安全1. 岗前培训和技能提高:所有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需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使用设备和应急处理措施。
2. 睡眠与休息管理: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病房人员需求,合理安排轮班和休息时间,保证医护人员的充分休息。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引言:新生儿科病房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特殊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和治疗刚出生的婴儿。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免疫系统的不完善,病房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其重要性。
一、入口管理为确保病房内的安全性,每位进入新生儿科病房的人员都必须经过身份核实和登记。
只有医务人员和合格的访客才能进入该区域。
此外,病房的入口处需要安装高清晰度的监控摄像头,确保对进入和离开病房的人员进行监控和记录。
二、病房清洁和消毒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脆弱,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尤为重要。
病房每日都需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接触过新生儿的表面进行彻底清洁。
医务人员在进入病房前也要进行手部消毒,并在离开病房后再次进行手部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婴儿的安全新生儿是病房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他们的安全尤为重要。
病房内每张床位都应配备床护栏,以防止婴儿从床上滑落。
此外,新生儿的监测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时刻关注婴儿的生命体征,并定期检查设备工作正常。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婴儿安全的意识。
四、病房警报系统在新生儿科病房内,警报系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安全设备。
病房内应设有紧急按钮,供病患家属或医务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此外,病房内还应配备烟雾和火灾报警器,以及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监测装置,确保病房环境的安全。
五、信息安全新生儿科病房处理大量的患者和医疗数据,因此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信息保护制度,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和使用患者的个人信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结论: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新生儿和其家属的安全和隐私的基础。
通过入口管理、病房清洁和消毒、婴儿的安全、警报系统以及信息安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病房发生意外和感染的风险。
医院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这些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加强培训和监督,以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安全和质量。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 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和依据1.1.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1.2 依据本制度根据《医院管理条例》、《新生儿科护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第二章病房布局和设备2.1病房布局要求2.1.1 病床布局病床之间应保持合理的距离,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和护理。
2.1.2 医疗仪器设备区域布置医疗仪器设备应安装在专用区域,并做好固定,防止意外倾倒。
2.2 设备管理2.2.1 设备登记病房应有设备登记册,记录每个设备的名称、型号、购买日期、维护记录等信息。
2.2.2 设备维护病房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第三章病房门禁管理3.1 门禁设置病房的门禁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易于操作的特点,能够控制人员进出。
3.2 人员出入管理3.2.1 访客管理访客进入病房需进行登记,获得授权后方可进入。
3.2.2 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进入病房需进行身份验证,并按规定佩戴工作证件。
第四章病房卫生管理4.1 定期消毒病床、病房地面、墙壁等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病房环境清洁卫生。
4.2 垃圾处理垃圾应按规定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处理。
第五章医疗操作规范5.1 医疗操作准备工作人员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应认真核对医疗记录和患者身份,确保操作安全。
5.2药品管理药品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药品的适时适量给予患者。
附件:1.设备登记册2.访客登记表格3.药品管理制度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院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管理条例》2.《新生儿科护理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生儿科护理规范。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是最脆弱的人群之一,需要得到极为细致的照顾。
新生儿病房作为照顾新生儿的场所,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新生儿安全,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护理,本文拟就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进行阐述和分析。
二、必须遵守的原则1. 安全第一,宁缺毋滥新生命的安全无价,首先要确保新生儿产房到病房的出生全程安全无事故。
禁止随意向患儿添加药物、针头,必要时使用安全原则制定的用药方案。
2. 技术操作规范、软硬件设施合理、检查监控到位、安全人员专业化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规定,确保护理操作规范、技术熟练、硬件设施安全完善、检查监控到位,安全人员专业化、熟悉新生儿生理特点、紧急处置能力强。
3. 未经授权操作才乐善好施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任何医疗器械、设备,消毒等,以下行为属于不当的操作:拉动病床,电话,输入体温,病历记录,抽血或其他管道,更换药品或液体,大幅度移动病人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1. 出生前阶段(1)孕妇分娩前确保顺利生产,严禁过度劳累、使用过度药物。
(2)确定产妇的孕期、分娩情况及胎儿健康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出生前必须对胎儿进行筛查,以确保生后立即采取相应保障措施。
2. 入院前阶段(1)禁止携带未经严格检查和(/或)批准的药物、食品、饮品、医疗器械进入病房。
(2)严格遵守消毒规程,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入院阶段(1)严格控制病人的每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
(2)医护人员须按要求分别搭配衣着、手套,引导使用无菌工具。
4. 入住后阶段(1)每个患儿必须备有健康档案、疫苗记录和诊疗记录、药品管理记录等。
(2)规定每名新生儿患者有独立的编号和身份证明,强化“一人一床”床位管理和安全控制。
(3)确保孩子的饮食的安全和稳定,做到膳食合理摆放、饮用水安全保障。
5. 退院前阶段及时安排孩子的出院康复治疗计划,并告知家长及时带孩子到规定的门诊或专科治疗机构检查。
四、病房保障设施1. 技术设备要确保设施缺陷率低于5%。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5篇)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应衣帽整齐,患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严禁与新生儿接触。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并有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新生儿查对制度、身份识别流程,严防差错隐患发生。
4、新生儿床旁周围严禁悬挂危险物品,确保患儿安全。
5、遵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喂养时应将患儿抱起,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后置侧卧,防止呛咳。
____年____月补充____年____月执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2)新生儿病房是为了保护和照顾新生儿的健康而设立的特殊病房。
在新生儿病房中,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因为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需要特别的护理和保护。
以下是一份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议:一、病房入口安全管理1. 病房入口应设有门禁系统,并由专人控制进出,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
2. 进入病房的工作人员应经过身份确认,并佩戴特定的身份证明牌。
3. 病房入口处应设置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记录的画面可以作为安全管理的证据。
二、室内环境安全管理1. 病房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以保持新生儿的舒适感。
2. 室内应保持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 床位应安排合理,避免拥挤,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新生儿的安全。
4. 床边应设有牢固的护栏,以防止新生儿摔落。
5. 床上用品应定期更换和清洗,并确保干净卫生。
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1.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的功能,并确保其正常运转。
2. 使用医疗设备时,应经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3. 医疗设备操作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员、使用时间、使用情况等。
4. 对于使用不当或存在隐患的医疗设备,应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
四、护理和医疗管理1. 护理人员应实施严格的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新生儿护理培训和技术研讨,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与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与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她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与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与患儿的正确。
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与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1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
时间:202X 年X 月X 日
封面
页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
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应衣帽整齐,患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禁止与新生儿接触。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并有相关的记录。
3、严格落实有关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做好新生儿查对制度、身份识别流程,严防差错隐患发生。
4、新生儿床旁周围禁止悬挂危险物品,保证患儿安全。
5、遵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喂养时应将患儿抱起,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后置侧卧,防止呛咳。
2014年1月补充
2014年2月落实
2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某某单位(人)
202X年X月X日
3。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免修版模板范本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新生儿科病房是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重要部门,保障新生儿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病房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安全管理职责2.1 病房管理者职责负责制定病房内部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确保病房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指导;定期检查病房内的设备设施,及时修缮维护;检查病房布局合理性,确保合理利用空间及舒适性;督促病房人员遵守安全工作程序,及时发现和排除隐藏危险因素。
2.2 医护人员职责准确填写新生儿病历,包括新生儿基本信息、疾病诊断等;负责新生儿的身体护理工作,包括饮食、清洁、测量体温等;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给药,确保药品的正确、安全使用;做好新生儿监护工作,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维护病房内的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流通。
3. 安全操作规程3.1 感染控制进入病房前,医护人员必须进行手部卫生;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严禁进入病房;减少新生儿的不必要接触;所有婴儿用品经过严格消毒后才能使用。
3.2 预防跌落新生儿必须放在适当的位置,避免摔落;病房内应有安全设施,如儿童床护栏、婴儿摇篮等;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时要小心轻放,避免伤害。
3.3 燃气安全定期检查病房内的燃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病房内禁止吸烟,以免引发火灾。
3.4 电器用品安全使用符合标准的电器用品,确保其安全性能;避免电源线杂乱,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线路安全。
4. 急救措施4.1 呼吸支持急救遇到新生儿呼吸紊乱,应立即进行人工辅助通气;如确保通气不畅,应迅速实施心肺复苏。
4.2 心脏停跳急救如发现新生儿心脏停跳,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时应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
4.3 低血糖急救如新生儿血糖过低,应立即予以补充;补充血糖应按照医嘱要求进行。
5. 知识普及为了确保病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需要定期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演练活动。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病房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医院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
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人,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人室。
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必须洗净手,穿戴工作服帽,更换鞋,着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
4.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5.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声,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注意病房通风,每日至少清扫3次,每周大清扫1次。
6.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不得任意搬动。
7.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做标识。
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8.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9.设施、设备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10.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11.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12.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
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13.定期召开患儿家长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14.病房内不得接待非住院宝宝,不会客。
护士工作时不接听私人电话。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1. 准入管理:医院应对进入新生儿科病房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准入管理,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和家属可以进入病房。
2. 严格洗手:进入新生儿科病房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洗手程序进行手卫生,并戴上口罩和无菌手套。
3. 清洁与消毒:新生儿科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4. 环境安全:医院应对新生儿科病房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防止空气污染和噪音等。
5. 安全设施:新生儿科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护设备、保温设备和紧急救援设备等。
6. 药物管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配药和使用等环节,确保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
7. 监护管理:新生儿科病房应设立专门的监护室,并配置专业的监护护士,对患儿进行24小时监护和护理。
8. 家属陪护管理:医院应对家属陪护行为进行管理,确保其不影响新生儿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9. 事故应急处理:新生儿科病房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事故和意外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报告。
10. 安全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对新生儿科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具体的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以满足病房的安全管理需求。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管理目标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安全,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和伤害,并确保医疗团队和患者家属的安全。
2-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2-1 质量管理体系2-1-1 质量目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安全。
●完善的医疗流程和规范的操作标准。
●进行定期的医疗质量评估和改进措施。
2-1-2 质量管理职责●确定和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和目标。
●建立和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指定和授权质量管理代表,负责组织和执行质量管理工作。
●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检查医疗设备和用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 安全管理体系2-2-1 安全目标●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和伤害。
●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和设备。
●安全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2-2 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操作规程。
●提供足够的人员、设备和资源,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对新进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
●建立安全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和报告。
3-用品和设备管理3-1 医疗用品管理3-1-1 订购和采购●制定用品需求清单,根据需要订购医疗用品。
●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进行审查。
3-1-2 领用和归还●对医疗用品实行分类管理,确保领用和归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领用和归还过程中,进行验收和核对,确保用品完好无损。
3-1-3 储存和保管●对医疗用品进行分类储存和保管,确保清洁和无污染。
●定期检查储存环境,确保温湿度适宜,预防用品受潮或变质。
3-2 设备管理3-2-1 设备验收和登记●对新购设备进行验收,检查设备完好无损。
●登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采购日期等。
3-2-2 设备维护和修理●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对设备损坏或故障进行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2-3 设备安全使用●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医疗设备,保证操作规程的严谨性。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⒈目的为确保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新生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⒉责任及职责⑴院方负责安排专业人员,确保新生儿科病房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
⑵新生儿科病房管理人员负责病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安全巡查、应急处理等。
⑶医护人员负责新生儿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⑷家属及陪护人员负责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遵守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规定。
⒊设施设备管理⑴新生儿科病房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⑵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⑶使用过程中发现设施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相关负责人,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⒋安全巡查制度⑴安全巡查应由专人进行,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巡查。
⑵巡查内容包括:设施设备运行情况、病房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
⑶巡查人员应认真记录巡查情况,并及时上报问题或异常发现。
⒌应急处理⑴新生儿科病房应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
⑵发生火灾、突发疾病等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采取适当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⑶应急处理后,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附件:⒈安全巡查记录表⒉应急处理预案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管理医疗机构的法规。
⒉《医疗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的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
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
着装不符合要去,不能随意在病房走动。
4、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
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5、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吸氧装置等;吸痰管一用一更换。
(2)患儿使用后的奶头、奶瓶应统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
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早产儿暖箱、蓝光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蓝光毯,辐射台每天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做消毒,用毕终末消毒,有记录。
(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4)患儿使用的包单、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并记录。
7、病室每日清洁擦地不少于2次,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病室窗台、床头桌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等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一桌一布。
8、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9、发现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阮病毒、多重耐药菌株等)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
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0、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每日各项操作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治疗。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11、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四、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的安全管理及应用
1、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应由注册护士或在注册护士的监督下使用。
使用前应了解暖箱的作用、适应症、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可参考“仪器操作指南”,如有疑问,应向设备
科咨询确认。
2、使用前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应做好准备,包括按需加无菌蒸馏水、监测各项显示指标、选择箱温/肤温控制模式,并预热。
3、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应每天检查蒸馏水是否足够,及时添加。
同时,每天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擦拭箱体内外,并记录。
每周更换暖箱,总消毒一次,并记录。
4、患儿置于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后,放置合适体位,同时按照医嘱和护理级别巡视、观察患儿、暖箱温湿度、探头位置。
5、辐射台探头固定牢固,谨防脱落,避免温度无限制加热(如选肤温监测:探头置于新生儿的腹部,避开肝脏,紧贴皮肤)。
每班更换探头部位。
6、每班记录实际的箱温记于体温单及重症记录单上,签名并做好交接班。
7、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使用后应终末消毒,未使用的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应每周维护,保证其呈备用状态,并记录。
8、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或相关人员,及时送设备科修理,并记录。
五、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
1、对外出检查、转科、治疗和出院的患儿,应有护士双人核对患儿碗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
2、患儿需外出检查时,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根据医嘱使用患儿检查所需的药物。
通知检查护送人员并与其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核对患儿检查的项目名称及检查所
需携带的药物。
核对后将患儿抱出病室检查,患儿检查完回室后,再次由护送人员和护士双人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3、患儿转入时,责任护士应和转出科室的护士双向核对,检查患儿的全身皮肤及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并核对患儿所需携带的各类物品:包括胸片、CT片、门诊卡和患儿的药物,核对正确后记录,责任护士接受患儿。
4、患儿出院时,护士接到出院医嘱后,两名医务人员双人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核对正确后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并剪下身份识别腕带放患儿胸前。
抱给家长时,让家长陈述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腕带核对准确无误后与家长检查患儿的皮肤,并作穿刺点的护理指导,并将患儿交给家长,必要时让家长出具身份证明,并做好记录。
六、新生儿病区的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患儿抱出病区,医院监控部门应24小时监控新生儿病区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患儿。
七、当有意外紧急情况发生时,病区医生和护士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病区负责人或医院总值班,根据角色分工组织人员妥善将患儿撤离病区。
八、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了,应及时补戴,新的身份识别腕带要双人(不包括护工和清洁员)核对病人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制作。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