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第一章 绪论(运动治疗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运动治疗技术讲义

运动治疗技术讲义

项目一:导论授课题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第三节运动治疗的机制第四节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课时:2课时一、回顾复习运动疗法、PT的概念二、导入新课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机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的具体目的: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耐力,抑制肌肉的异常张力,改善神经肌肉的功能,提高移动步行能力,提高平衡性和协调性功能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针对不同病患进行各种体操训练,改善全身功能状态,预防或治疗后各种并发症。

三、讲授新课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叫作物理疗(phyicaltherapy,PT)。

2.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应用物理- 1 -XXX分院XXX教研室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之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疗——在物理疗法中利用电、光、声、水、温度等各种物理学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

二、发展简史(一)国内发展史(6个时期)1.先秦时期2.汉晋南北朝3.隋唐时期4.宋元时期5.明清6.现代(二)国际发展史第二节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一、目的及其技术分类二、应用范围三、禁忌症第三节运动治疗的机制一、实施原则二、常用运动方法第四节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常用器材和设备(一)训练用器械1.肋木2.训练床(台)- 2 -XXX分院XXX教研室3.悬吊架4.运动垫5.体操棒6.单轮固定脚踏车或功率自行车7.姿势矫正镜8.训练球9.肩关节旋转运动器10.前臂内外旋运动器11.腕关节屈伸运动器12.哑铃13.沙袋14.弹簧拉力器15.骨四头肌训练器16.平衡杆17.助行器(架)18.阶梯19.训练用倾斜床20.治疗师坐凳21.平衡板22.踝关节矫正板23.楔形垫24.实用步行训练装置25.支撑器26.牵引用器材27.水中运动设备28.跑台- 3 -XXX分院XXX教研室(二)评定设备1.等速运动评定仪2.负重平衡评定训练仪3.心肺功能测定仪器4.步态分析装置5.电诊断仪(三)其他器械九、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一)课堂提问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五、小结与点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们完成了以下教学任务(一)知识目标:1、了解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2、熟悉运动疗法技术的发展简史、常用器材和设备3、掌握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范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运动功能评定(二)能力目标:1.能叙述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范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二、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各种技术的操作要点。
三、掌握常见病的物理因子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
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
1物理因子治疗概论202
2直流电及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224
3低频脉冲电疗法224
4中频电疗法325
5高频电疗法235
6光疗法224
7石蜡疗法112
8水疗法1 12
9冷疗法1 1 2
1.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第七章节肌肉牵拉技术(8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重点讲授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重点讲授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讲授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讲授肌肉的特性。
6.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2.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3.了解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
1.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第十一章节步行功能训练技术(6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授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2.介绍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1.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重点讲授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讲授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第一章 运动疗法之概论

第一章 运动疗法之概论

三、运动的潜在危险
1. 运动损伤 ➢ 不适当的运动有可能导致或加重组织损伤,使患者
的病情加重。 ➢ 常见因素包括:准备或结束活动不充分、运动训练
强度或总量过大、运动方式选择不当、运动训练动 作错误、高危患者的病情判断失误等。 ➢ 常见的损伤包括:关节扭伤或脱位、肌肉或韧带拉 伤、疲劳性骨折、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滑脱等。
第二节 运动疗法对人体的作用
一、制动对人体的影响 二、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三、运动的潜在危险
一、制动对人体的影响
➢ 制动是指对人的局部或全身保持固定或限制活动, 包括卧床休息、局部固定(如骨折或脱位后的石 膏、夹板)和瘫痪。
➢ 制动可降低组织和器官的能量消耗,相对减少代 谢需求,有助于保护受损的组织器官功能。
下肺部减少,使通气/灌流比例失调,生理死腔增加。
2. 肺通气效率降低
➢ 卧位时横膈上抬导致肺通气效率降低,从而影响 气体交换。
3. 呼吸道感染增加
➢ 长期卧位使气管纤毛的功能下降,分泌物黏附于支 气管壁,排出困难。再加上卧位时咳嗽动作较难, 导致痰液积聚,诱发呼吸道感染,坠积性肺炎罹患 率增加。
(四)代谢与内分泌系统
1. 负氮平衡
➢ 制动造成尿氮排出明显增加,平均每天丢失2g,可 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体重下降。在创伤或饥饿 情况下,负氮平衡每天达到8~12g。氮排出增加始 于制动第4~5天,第2周期间达到高峰,并一直持续。 3周卧床休息所造成的负氮平衡可在1周左右恢复, 但7周卧床造成的负氮平衡则需要7周才能恢复。
织,增强屈腕肌、伸腕肌的肌力与耐力。
腕关节屈伸训练器
7. 橡筋手指练习器
➢ 是一种由橡筋结成网格状、用于训练手指主动屈伸 能力的训练装置。
➢ 通过手指对橡筋的勾、拉、压、弹、拨等抗阻运动, 利用橡筋的弹性、张力,提高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 能力。

第1章运动治疗绪论

第1章运动治疗绪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运动治疗技术》
第一章 绪 论
石家庄医高专康复教研室 陈相春
人民卫生出版社
目 录1
• 第一节 运动治疗技术概述
• 一、基本概念 • 二、特点 • 三、发展简史 • 四、我国运动治疗技术现状
• 第二节 运动治疗技术主要内容及分类
• 一、主要内容 • 二、分类方法
2018年12月6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4.近代
20世纪运动疗法已经作为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 1951年成立了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1954年成立了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 1961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
(二)我国运动治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先秦时期
《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的“舞蹈”是传统运动康复的雏形 《黄帝内经》论述了应用针灸、气功、导引运动等方法来促 进疾病的康复。
2018年12月6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37
主要内容3
• 假肢 • 矫形器 • 辅助具应用 • 能量节约技术 • 另外,引导式教育
2018年12月6日
人民卫生出版社
38
分类1
• 等张运动 (isotonic motion) • 向心性运动(concentric isotonic motion) • 离心性运动(eccentric isotonic motion) • 等长运动(isometric motion) • 等速运动(Isokinetic training)
运动治疗(Sports Therapy)
运动治疗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根据伤病的特点进 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运动治疗在 恢复、重建功能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物理治 疗的主体,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运动疗法与一般 体育活动不同,要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与疾病特点,选用 适当的功能活动与运动方法对患者进行训练,以达到促进 身心功能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运动疗法通过功能锻炼 达到功能康复。运动疗法着重进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 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涵盖: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 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步态训练技术、神经发育疗法、 运动再学习疗法、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技术、关节松动技 术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

运动治疗技术绪论PPT教案

运动治疗技术绪论PPT教案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4
代谢与内分泌系统 1.负氮平衡 2.内分泌改变 3.水电解质改变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5
中枢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系统
上肢训练常用器械
肋木 、悬吊架 、支撑器 、弹簧拉力 器 、墙壁拉力器 、哑铃 、沙袋 、肩 关节练习器 、前臂内外旋运动器 、腕 关节屈伸运动器 、体操棒 、磨砂台、 分指板 、重锤手指练习器
子(physical agents)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 疗疾病,改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
基本概念2
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PT) 指实施物理治疗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是康
复医疗逐渐发展成熟后形成的专业治疗人 员 属于医学相关类人才
基本概念3
运动疗法(therapeuticexercise), 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
能,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来 改善全身功能的恢复
运动疗法特点3
防病和治病相结合 能够促进疾病的临床治愈和功能恢复,
能防止并发症或不良后果,也能强身 健体,锻炼意志品质。
我国运动治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先秦时期 2.汉晋南北朝时期 3.隋唐时期 4.宋元时期 5.明清时期 6.现代康复阶段
治疗原则2
循序渐进 应激适应性要逐步建立,训练效应的积
累要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参加康复 训练是技能学习过程,神经-肌肉功能 重建也是系统再学习的过程,因此运动 强度应该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 动作复杂性由易到难,休息次数和时间 由多到少、由长到短,训练的重复次数 由少到多,运作组合由简到繁。
治疗原则3
持之以恒
训练效应的维持与消退、行为模式价 值、康复预防价值、康复与社会环 境 训练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 显著效应,停止训练后训练效应将逐 步消退。因此康复训练需要长期持续, 甚至维持终生。

《运动治疗技术》Brunnstrom技术护理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Brunnstrom技术护理课件

适应症限制
Brunnstrom技术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患 者,如脑卒中、脑外伤等,对于其他疾病的 治疗效果可能并不明显。
Brunnstrom技术护理的展望
普及推广
随着Brunnstrom技术的不断完善 和发展,未来该技术有望得到更 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为更多患者 带来康复的希望。
联合治疗
未来Brunnstrom技术可以与其他 康复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形成联合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01
Brunnstrom技术在康复实践中 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 者的康复治疗。
02
03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 Brunnstrom技术可以帮助患者 恢复肌肉力量、感觉功能和平衡 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04
03
Brunnstrom技术护理实践
Brunnstrom技术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详细阐述了Brunnstrom技术的六个阶段及操作方法
总结课程要点
• 讨论了Brunnstrom技术在偏瘫康复中的优势和注 意事项
总结课程要点
重点
Brunnstrom技术的六个阶段及操 作方法
难点
如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 Brunnstrom技术阶段
总结课程要点
学习建议
建议学习者多加练习,熟练掌握各个阶段的操作 技巧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Brunnstrom技术强调在康复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 性化的训练计划,以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Brunnstrom技术的实践应用
对于脑卒中患者,Brunnstrom 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行走、抓握、伸展等动作的 协调性和稳定性。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概述运动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运动来改善或恢复身体状况的治疗方式。

它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多种疾病和损伤有效。

运动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康复中心、医院、职业疗法中心、老年护理机构、学校、社区等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

在运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式,通过语言、动作、触觉等多种方式指导病人进行运动。

基本原理运动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运动来改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增强肌肉力量和体力运动可以强化肌肉力量和体力,提高身体的机能和素质。

通过锻炼肌肉和提高体力,可以帮助病人进行更多的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

2. 提高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运动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效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及退化性关节病。

通过提高关节稳定性和灵活性,病人可以进行更多的动作,减少运动损伤。

3. 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及有定位障碍的病人尤为重要。

4. 减少疼痛和炎症运动可以帮助减少疼痛和炎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增强肌肉和提高身体机能,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程度。

常用运动治疗方式1. 筋膜松弛筋膜松弛是一种通过刺激肌肉周围的筋膜组织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师可以通过手法、蒸汽、热敷、伸展等方式来达到筋膜松弛的效果,在肌肉紧张和病痛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2. 增强肌肉力量在运动治疗的过程中,增强肌肉力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它可以通过肌肉收缩动作和训练来达到目的。

增强肌肉力量可以同时提高身体机能和保护身体免受伤痛。

3. 外展运动外展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和退化性关节病。

它可以通过单脚平衡、屈膝等方式来达到效果。

4. 滚轮训练在运动治疗中,滚轮训练是一种常见的开发肌肉和提高身体机能的方法。

在滚轮训练中,治疗师会指导病人使用滚轮器设备,在平坦地面上通过滴转滾轮运动来强化肌肉群。

1运动治疗技术绪论

1运动治疗技术绪论

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
主要内容 分类方法
以力学和运动学原理为基础
Bobath技术
是通过仔细地评定,找出患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设法抑制其异常的运 动模式和异常的姿势反射,根据发育顺序来促进其正常的运动,使其功能尽快恢复
使肌张力正常化和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
应用正确的感觉刺激,按正常的人体发育过程来刺激相应的感觉感受器,就有可能加 速诱发运动反应或引起运动兴奋,并通过反复的感觉刺激而诱导出正确的运动模式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
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单 位参与活动,并应用螺旋形对角线式运动模式来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重新学习的过程
运动再学习技术
其重点是特殊运动作业训练、可控制的肌肉活动练习和控制作业中的各个运动成分
运动系统
骨关节 肌肉组织
尿钙排泄在制动7周时达到高峰 制动30d, 可以造成严重关节退变和活动受限
完全卧床休息,肌力降低速度为每周10% -15% ,3-5 周内肌力下降可达50%,恢复活动1周后,肌力恢复50% 卧床42d使肌肉线粒体密度减少16.6%, 氧化酶活性降低11% , 总毛细血管长度缩短22.2%
Rood技术
强调选用有控制的感觉刺激,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通过应用某些动作引出有目的的反应
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
又称多感觉刺激疗法
Brunnstrom技术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协同运动等病理运动模式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 段.然后再把这些运动模式逐步修整成功能性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的方法
是运用力 、声、 水及温度等物理因子 (physical agents) 来促进人体健康 预防和治 疗疾病 功能的 门专业 科,是康复治疗师必须 握的基本技能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是一个以运动和体育运动为主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身体的运动和锻炼,帮助人体恢复和增强其自身的机能。

运动治疗技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运动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运动疗法、康复运动、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从身体和心理方面恢复健康,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自我发展和成长。

一、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运用运动和体育锻炼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项治疗技术。

它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和人口群体进行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慢性疾病、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遗传疾病、偏瘫、失智症、多发性硬化等等。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身体健康,使人体机能更加优异。

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帮助人们降低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降低心理压力和紧张感等等不过,对于不同疾病的运动疗法亦有不同要求,患者应根据医师要求进行运动。

二、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是一种可以帮助拥有身体残疾或受伤的人们恢复他们的身体机能的技术。

康复运动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害,包括骨折、脊椎损伤、关节退化、肌肉病、脑损伤及截肢等等。

康复运动的目标是恢复身体功能,让身体的受损部位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康复运动根据患者的伤害类型和他们的身体条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而治疗方案与训练周期亦讲究安排和数量等,聚焦骨骼肌肉恢复,帮助患者重新掌握动作技能,增加身体的稳定性,提高体质水平。

三、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是一种采用音乐和音乐活动进行心理和情感康复的技术,主要针对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可能产生问题的患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

音乐疗法利用音乐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紧张感,促进放松和情绪管理,以及提高个人的自尊心和自我肯定感。

常见的音乐疗法活动包括音乐演奏、组合训练、创作音乐、唱歌和舞蹈。

四、艺术疗法艺术疗法是一种将创造性活动作为治疗精神疾病和康复的基础,通过绘画、音乐、手工艺、创作等形式的艺术形式来帮助人们康复。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治疗技术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教学学时】36(理论)+36(实践)【课程学分】6分【开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开课学期】第3学期【参考教材】1、《运动治疗技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年7月(主编:章稼)【课程性质、目的】:运动治疗学以教给学生运动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运动治疗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治疗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运动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关节松动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等)的主要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运动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运动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运动治疗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

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同学掌握运动治疗基础理论、各类运动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以及治疗安全、适应症和禁忌症。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绪论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明确运动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熟悉运动治疗的机理3.了解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了解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了解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二)教学难点: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熟悉运动治疗的机理4.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三、主要教学内容1.运动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2.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3.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4.运动治疗的机理5.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6.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7.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第二部分关节活动技术. 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教学大纲Exercise Therapy Technology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24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选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疗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3.掌握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再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

实践操作意林轮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一实践操作玮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实现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治疗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一节概述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常用运动方法及设备3.应用范围及禁忌症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0.5学时知识点:1.肌力评定2.上肢及手功能、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本章小结重点:1.常用运动方法2.肌力评定难点: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思考题:举例说明肌力评定的不同等级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5学时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3.训练方法4.适应证与禁忌证5.临床应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松动技术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肌力下降的原因3.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4.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3.训练原则和方法4.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临床应用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3.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5.协调性训练及其影响因素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2.移乘训练3.轮椅操作训练4.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3.心脏功能评定4.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呼吸训练4.胸腔松动练习5.咳嗽及体位引流第九节水中运动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水中运动的分类3.设备及用具4.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十节医疗体操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姿势矫正体操3.肌肉放松训练4.体力恢复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心脏功能评定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医疗体操4.关节松动技术5.恢复平衡能力训练及协调性能力训练难点:本章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及表现思考题:功能训练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定义及发展简史2.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3.脊柱牵引的分类4.脊柱牵引装置5.适应证和禁忌证6.脊柱牵引研究进展第二节颈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颈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颈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腰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腰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四节关节功能牵引 0.5学时知识点:1.关节活动范围受限2.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3.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4.注意事项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牵引技术2.腰椎牵引技术3.关节功能牵引难点:牵引技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思考题:牵引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教学方法:讲授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 3学时第一节 Bobath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治疗原则3.常用治疗技术4.临床应用第二节 Brunnstrom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3.评定方法4.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三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本体感觉促进技术3.运动模式4.临床应用第四节 Rood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基础理论3.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五节 Vojta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理论基础3.Vojta姿势反射4.中枢性协调障碍5.治疗技术6.临床应用本章小结重点: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Rood疗法5.Vojta疗法难点:五种疗法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思考题:五种疗法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第五章运动再学习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概念第二节基本原理 0.5学时知识点:1.脑损伤后功能恢复2.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3.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4.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5.调整重心6.训练要点7.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第三节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上肢功能训练2.口面部功能训练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4.坐位平衡训练5.站起与坐下训练6.站立平衡训练7.行走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基本原理2.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难点: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思考题: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医学原理教学方法:讲授第六章引导式教育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定义第二节基本理念 0.5学时知识点:1.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育的目标2.性格3.学习理论及其应用4.动作学习理论第三节引导式教育实践 1学时知识点:1.评定2.应用的器具3.教育小组4.节律性意向5.引导员6.诱发技巧7.每日活动常规8.习作程序本章小结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教育实践难点:引导式教育实践的步骤思考题:如何进行引导式教育实践教学方法:讲授第七章按摩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按摩疗法简史2.按摩疗法的作用3.适应证和禁忌证4.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5.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第二节按摩手法 0.5学时知识点:1.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2.按摩手法的要求3.按摩手法的练习4.各种手法的应用5.按摩时的体位6.按摩介质和热敷第三节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落枕、腰背下肢痛、头痛、偏瘫2.脊髓损伤、脑瘫、先天性肌斜颈、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小结重点:按摩手法难点: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思考题:按摩疗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八章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4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概念与定义2.理论基础第二节诊断方法 0.5学时知识点: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三大综合征4.向心化现象第三节治疗原则 0.5学时知识点: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第四节颈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2.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3.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4.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6.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7.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8.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9.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10.屈曲颈椎(治疗技术10)11.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第五节胸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2.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4.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第六节腰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俯卧位放松(治疗技术1)2.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4.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5.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6.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7.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8.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9.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10.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11.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12.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13.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14.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15.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16.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治疗技术16)17.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治疗技术17)第七节麦肯基方法的禁忌症 0.5学时知识点:1.绝对禁忌证2.相对禁忌证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的治疗技术2.胸椎的治疗技术3.腰椎的治疗技术难点:脊椎治疗技术思考题:麦肯基方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九章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3学时第一节强制性运动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4.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第二节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减重步行训练设备3.评定指标4.训练方法5.临床应用第三节运动想象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3.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4.临床应用研究本章小结重点:1.强制性运动疗法2.减重步行运动训练3.运动想象疗法难点:这三种疗法之间的对比思考题:运动疗法技术的新发展还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结课后考试:闭卷;总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运动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身体表现方式,是人类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久坐不动的工作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着各种运动损伤和疾病。

运动治疗技术就是利用运动和运动原理来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手段。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无副作用,既可以在医院进行,也可以在家中进行。

运动治疗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评估阶段、治疗阶段和评估治疗效果阶段。

评估阶段包括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功能测试、运动能力测试等,通过这些评估手段,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运动能力,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阶段中,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制定一套具体的运动计划,并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运动康复操、定向训练、间歇性训练等。

为了保证运动治疗的安全,治疗阶段必须进行适当的监测和记录。

在治疗期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并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以适应治疗的需要。

在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效果,这一阶段是评估运动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运动能力,以便在下一次治疗期间做出相应的调整。

运动治疗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运动康复操。

运动康复操是指一种由专业的运动教练或理疗师通过对身体的柔软性、强度、平衡、姿势等方面进行训练,以减轻运动伤害和提高身体的运动性能的综合性运动。

通过适量、有规律地运动,可以加强人体的各种功能,速度恢复身体功能,达到康复效果。

2. 定向训练。

定向训练是指针对某一肌肉群或功能部位的运动,以增强其运动性能和力量的综合性运动。

通过选取适当的动作和重量,可以提高肌肉的自动牵引和收缩能力,降低关节的压力,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达到治疗效果。

3. 间歇性训练。

间歇性训练是指将运动时间分为一些特定的时间段,以便在完成运动活动的同时,训练身体的耐力和快速反应性。

通过时间上的间歇训练,可以有效地达到运动损伤康复和身体机能的增强。

4. 柔性训练。

柔性训练是指一种通过拉伸训练,增加身体柔韧性和伸展度的运动。

(大三上)·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重点资料复习参考

(大三上)·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重点资料复习参考
0~20 分,提示平衡功能差,患者需要乘坐轮椅; 21~40 分,提示有一定平衡能力,患者可在辅助下步行; 41~56 分,说明平衡功能较好,患者可独立步行。 <40 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
(七) 协调性的评定:(P40)
(八) 步态分析:(P43) 步行周期(gait cycle):正常行走时,从一腿迈向前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腿足跟重新着地止,为一个步行周期。 在每个步行周期中,该册下肢要经历的站立时相(stance phase)和摆动时相(swing phase),分别占整个周期的 60%
3
·康复治疗学专业
运动疗法技术学
仅供参考(139201)
第二节 关节松动技术
1、 关节的分型: 单轴关节:包括:滑车关节,如指间关节、肱尺关节;车轴关节(圆柱关节),如近侧、远侧桡尺关节。 双轴关节:包括:椭圆形关节,如桡腕关节;鞍状关节,如拇指的腕掌关节。 三轴关节:包括:球窝关节,如肩关节;杵臼关节,如髋关节;平面关节,如肩锁关节等。
张力明显增高。 等.张.收.缩.:.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肌肉收缩,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 4、 向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点与止点之间的距离缩短,称为向心性收缩,这种手术的运动学功能是 加速。例如,屈曲肘关节时的肱二头肌收缩,伸膝时的股四头肌收缩。 离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延长,其主要作用是使动作的快慢或肢体落下 的速度得到控制,称为离心性收缩,其运动学的功能是减速。 5、 代谢当量(metablic equivalent,MET):是以安静且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 的常用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心肺功能。1MET=耗氧量 3.5ml/(kg·min)。 6、 超长负荷原则(overload principle):肌肉产生最大强度收缩所需负荷的 60%,并持续训练 6 周。 1RM(一次抗阻力运动的最大值):指受试者仅能完成一次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最大抗阻力重量。

运动治疗技术 讲解

运动治疗技术 讲解

运动治疗技术讲解
运动治疗技术是一种应用运动和运动活动来预防和恢复疾病、损伤和残疾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运用有针对性的运动和运动活动来改善身体功能和精神状态,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运动治疗技术涉及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运动评估:首先,运动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运动评估,收集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康复需要的相关信息。

通过评估,运动治疗师能够确定患者的康复目标和量身定制相应的治疗计划。

2.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和评估结果,运动治疗师会设计和指导相应的运动训练计划。

这些训练包括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平衡训练等,旨在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身体平衡能力。

3.功能恢复:运动治疗技术还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其生活中的功能。

例如,对于运动障碍的患者,运动治疗师会实施相应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恢复步行、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活动。

4.疼痛管理:运动治疗技术也可以通过运动和运动活动来管理患者的疼痛。

例如,对于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运动治疗师可能会设计一些特定的运动和活动,以减轻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心理支持:运动治疗技术还注重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

运动治疗师会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运动治疗技术可应用于各个阶段和领域,包括康复医学、运动训练、老年护理、心理健康等。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和损伤,还可以帮助个体增强健康和预防疾病。

运动治疗技术的综合性和个体化特点使其在康复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运动和体育活动来改善身体功能、促进康复的治疗方法。

它结合了运动、康复和医疗知识,通过专业的技术和理论来指导患者进行运动,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运动治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康复领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运动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评估、制定治疗计划、运动介入和评估效果等环节。

首先,运动治疗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康复需求和运动能力等。

通过评估,运动治疗师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并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特点和康复需求。

在治疗过程中,运动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治疗计划进行运动介入。

治疗方法包括运动训练、功能训练、体力活动和适应性运动等。

运动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通过训练和指导来帮助患者改善身体功能和康复效果。

运动治疗技术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都有明显的效果。

对于运动损伤和康复患者,运动治疗可以帮助加速伤情恢复和康复进程,提高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对于慢性病患者,运动治疗可以改善身体机能,减轻病症症状,提高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士,运动治疗可以延缓身体机能退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康复效果。

运动治疗技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研究的支持。

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治疗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减轻肥胖、改善骨骼健康等。

此外,运动治疗还可以帮助提高心理健康和减轻情绪压力,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除了治疗和康复效果外,运动治疗技术还具有其他的优势。

首先,运动治疗是一种自然、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比于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运动治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的消耗。

其次,运动治疗可以培养患者的运动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最后,运动治疗可以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运动治疗技术》详细介绍了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是临床康复治疗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技术,是促进人体运动功能提高和恢复的主要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是中医康复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也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考取康复治疗士(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操作技术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具有必需的生物力学知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康复医学知识、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当前国内康复机构所采用的运动疗法技术种类,理解、熟悉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并能综合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帮助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者提高或恢复运动功能。

(二) 能力目标1.具有运动功能评定能力2.运动疗法技术操作能力3.运动疗法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三) 素质目标1.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

2.强化业务素质的养成。

3.培养科学方法和求真的科学态度。

4.培养爱护生命的理念;培养爱伤、爱患的人文思想。

5.培养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理念。

三、参考学时80 学时四、课程学分4.5 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学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第一章绪论1.概述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3.运动治疗的机制4.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2掌握:1. 运动治疗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

2.运动治疗的原则。

3.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方法。

熟悉:1.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及现状。

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潜在危险
运动损伤 脏器功能过负荷或者衰竭 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1
循环系统 1.血容量减少 2.基础心率增加 3.血栓形成
4.有氧运功能力降低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2
呼吸系统 1.肺活量下降 2.呼吸道感染增加
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
假肢 矫形器 辅助具应用 能量节约技术 另外,引导式教育
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
等张运动 (isotonic motion) 向心性运动(concentric isotonic motion) 离心性运动(eccentric isotonic moction) 等长运动(isometric motion) 等速运动(Isokinetic training)
运动疗法特点1
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治疗方法 要求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治疗的全过程, 促进患者身心功能得到全面恢复
运动疗法特点2
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 肌肉关节的活动可以锻炼局部器官功 能,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来 改善全身功能的恢复
运动疗法特点3
防病和治病相结合 能够促进疾病的临床治愈和功能恢复, 能防止并发症或不良后果,也能强身 健体,锻炼意志品质。
治疗原则5
全面锻炼 人体的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多组织、多 系统的多维性功能障碍的综合,功能恢 复应包括心理、职业、教育、娱乐等的 多渠道、锻炼手段也应包括改善、代偿、 替代等多样性,康复的最终目标是重返 社会,因此康复治疗应该全面审视,全 面锻炼。
运动治疗的机制
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增强心肺功能 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调节精神和心理状态
治疗原则2
循序渐进 应激适应性要逐步建立,训练效应的积 累要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参加康复 训练是技能学习过程,神经-肌肉功能 重建也是系统再学习的过程,因此运动 强度应该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 动作复杂性由易到难,休息次数和时间 由多到少、由长到短,训练的重复次数 由少到多,运作组合由简到繁。
按运动方式分类
被动运动(passive movement) 助力运动(assistive movement) 主动运动(active movement) 抗阻运动(resistive movement) 牵伸运动(stretching exercise)
治疗原则1
因人而异 按照各个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疾病 情况、年龄和性别差异、兴趣和文化 差异、经济和环境差异、康复需求等 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案,并根据治 疗进度和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学习目标
1.明确运动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 用;掌握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 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熟悉运 动治疗的机理 3.了解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了解我 国运动治疗的现状;了解运动治疗常用的 仪器设备
引言

随着脑功能等基础理论研究的逐步深 入和神经生理学理论的引入,运动治疗技 术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科学治疗体系,在临床康复治疗 中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的治疗价值
运动治疗技术归属
我们习惯把物理治疗分成运动疗法和 物理因子疗法,简称为体疗和理疗,而实 际上这两部分的内容同属于物理治疗的范 畴
基本概念 1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 是运用力、电、光、声、水及温度等物理因 子(physical agents)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 和治疗疾病,改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
基本概念2
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PT) 指实施物理治疗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是康 复医疗逐渐发展成熟后形成的专业治疗人 员 属于医学相关类人才
基本概念3
运动疗法(therapeuticexercise), 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 理,采用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通过改善、 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纠正人体躯体、生理、 心理和精神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类康 复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1
以力学和运动学原理为基础 肌力训练 、耐力训练 、关节活动训 练 、牵伸训练 、转移训练 、平衡训 练 、协调性训练 、步行训练 、呼吸 训练 、放松训练 、水中运动 、 牵引技术 、手法治疗 、医疗体操
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2
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 Bobath技术 Rood技术 Brunnstrom技术 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 运动再学习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运动治疗 技术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发展历史及现 状 第二节 运动治疗 技术的主要内容及 分类 一、主要内容 二、分类方法 第三节 运动治疗的响 第四节 运动治疗常用的 器材和设备 一、上肢训练常用器械 二、下肢训练常用器械 三、其他常用设备
国外运动治疗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1.古代 2.中世纪 3.19世纪 4.近代
我国运动治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先秦时期 2.汉晋南北朝时期 3.隋唐时期 4.宋元时期 5.明清时期 6.现代康复阶段
我国运动治疗技术现状
1.需求日益增长 2.国内物理治疗师的培养
治疗原则3
持之以恒 训练效应的维持与消退、行为模式价 值、康复预防价值、康复与社会环 境 训练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 显著效应,停止训练后训练效应将逐 步消退。因此康复训练需要长期持续, 甚至维持终生。
治疗原则4
主动参与 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只有主 动参与,运动中枢调控、神经元募集、 神经功能重塑、心理功能参与,才能 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不可 能通过被动治疗而得到最大限度的恢 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