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在好莱坞影片中的“东方化”叙述
从《功夫熊猫》谈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的运用_475
从《功夫熊猫》谈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
素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30-01
所谓的中国元素,就是中国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由中华人民创造的、可以充分的反应中国民俗和精神的文化结晶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好莱坞电影要想有效的打开中国的市场,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其电影内容和形式,使其能够同我国的文化观念相统一,从而获得中国影迷的认可。《功夫熊猫》中的武侠世界、中国功夫、带有中国特色的生活用具等都是好莱坞电影应用中国元素的体现。
一、《功夫熊猫》中应用的中国元素
在人物塑造方面:本影片将熊猫作为电影的主角手段,就使得电影已经被深深的打上了中国的印记。由于熊猫本身的特点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而且,还赋予其贪吃的个性,便又为影片添加了很多的笑点。另外,影片中豁达的乌龟以及五大高手都带有浓厚的
中国特色。在场景设计方面:本影片中完全的引用了我国动画片中的那种带有浓厚东方古代文化意味的场景,亭台楼阁、农舍、山峰无一不是在展示中国特有的景色。此外,电影以由笛子和二胡等中国特色的乐器演奏出的乐曲为背景,也是在彰显东方文化的意境。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方面:本影片故事情节的设计是通过对中国武侠片情节的模仿而设定的,例如,其中的土地叛变就是《太极张三丰》中的故事情节。另外,其中的一些细节的设置,如,筷子、面条、馒头、轿子等都是中国独有的生活风格。本影片对这些元素的使用,使得其成为了好莱坞有史以来运用中国元素制作出的最完美的一部系列式影片。
浅析好莱坞电影中国文化元素的误读和趋同论文
浅析好莱坞电影中国文化元素的误读和趋同论文
中国文化对好莱坞的辐射影响已经持续了70个年头。从最初生硬刻板的利用中国元素点缀电影,展现他们眼中负面的中国形象到对李小龙代表的中国功夫元素的着迷使用再到深入地探讨了解中国真实的传统文化、历史沉淀,努力展现中国人民认同的形象和文化符号。这是一个文化认知的过程,好莱坞电影也成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必不可少的传播媒介。逐渐正确的解读中国元素,力图向世人展示一个更真实的东方中国形象。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析好莱坞电影中国文化元素的误读和趋同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
近几年,中国元素逐渐变为必备要素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不仅成了好莱坞电影投资方在东方宣传的一个噱头,同时也勾起了东方观众的好奇求异心里。从《阿凡达》中融入张家界奇幻美丽景观,《功夫熊猫》中音乐、词汇、服饰等充斥整部影片的东方元素,《黑衣人3》中对姚明等中国明星的调侃,以及2014年5月23日最新上映的《X 战警:逆转未来》中演员范冰冰作为中国面孔的出镜。
中国元素逐渐主动与被动相结合,一方面利用好莱坞电影这一媒介呈现于全世界人们的面前,传播中国文化进行文化输出,同时也利用这一元素特点即文化认同感吸引票房支撑大户――广大的中国受众。而好莱坞电影中东方中国形象的建构也从起初的歪曲丑化即固定的“东方主义”烙印下西方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逐渐向反东方主义下民族真实传统文化的展现传承方向改变。尽管无法避免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下,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元素把握展现仍然存在着深层文化误读的现象,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文化霸权将渐弱,未来中美文化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趋同化势不可挡。
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功夫形象的文化身份流变
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功夫形象的文化身份流变
中国功夫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经历了文化身份的流变过程。从最初的“异族性”形象,到后来的“东方魔法”和“雅利安征服者”,再到现在的“无国界英雄”,这一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逐渐得到了多元化和正面化的呈现。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功夫形象通常被放在异族和异文化的角度来呈现,被视为神秘和不可思议的力量,并将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一同刻画成了残酷、迷信、野蛮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呈现背后,是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种族歧视、政治氛围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功夫形象出现了一定转折。在以布鲁斯·李为代表的武打电影中,中国功夫开始向世界展示其规范化、技术化、功夫哲学的深度和内涵,同时开始呈现出奋斗精神和忍耐精神,这些为中国功夫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到了90年代,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功夫形象被视为一种“东方魔法”,以基玛·拉宾的《绿巨人》和霍华德·戴维德的《谋杀者的手册》作为代表。在这些电影中,中国功夫被构思为一种神秘、神奇的魔法,其中的中国功夫大师们被刻画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既神秘又危险,是一种“东西方交融”的文化形象。
21世纪初期,中国功夫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进一步多元化和正面化。《夺宝奇兵:太阳帝国》、《英雄》等电影中,中
国功夫被展示为国粹,中国功夫大师被刻画为才华横溢、正直勇敢的英雄形象。这种呈现方式反映了中国身份的现代化和多元化,使得中国功夫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更加深入、复杂和正面。
综上所述,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功夫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也经历了文化身份的流变过程。从刻画为异族、野蛮形象,到“东方魔法”和“雅利安征服者”,再到现在的“无国界英雄”,中国功夫形象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向多元化和正面化的方向发展。
李连杰好莱坞功夫影片武术文化要素研
武术研究
2019年2月第4卷 第2期
李连杰好莱坞功夫影片武术文化要素研究
姚 敏1 牛 静2 蒋湘平1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李连杰在好莱
坞中国功夫影片中的武打成分、文化精神呈现、人物类型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
结果为:(1)李连杰在好莱坞影片中主要是“恶魔坏蛋”“英雄”“仙侠”等人物类型。(2)
影片中的格斗风格是具有中国武术套路式唯美的格斗。(3)好莱坞影视中的中国碎片
化元素呈现越来越多,但都只是充当背景一带而过,突出的武术精神主要是西方式个
人英雄主义、部分功夫禅学语言思想等,对海外人士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引导作用。(4)
由于中西方文化主线存在差异,武术文化具有的内在文化精神很少体现出来。
关键词:武术文化 李连杰 好莱坞 功夫影片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2—0035—04
1 前言
伴随着电影形式的广为传播,武术借助这种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与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功夫片在海外市场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在海外,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分别作为不同形象的中国功夫的身份将中国功夫带进好莱坞,从此在西方人的字典中有了“功夫”的身影。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带有东方韵味的中国功夫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发展。通过查找大量的文献,发现关于李连杰好莱坞功夫影片的研究较少,大多数都在对个别功夫影片或者功夫明星形象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而对李连杰好莱坞功夫影片中武术文化层面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以李连杰好莱坞华语中国功夫为题材的12部影视作品为研究对象。
好莱坞电影中的传统文化
好莱坞电影中的传统文化
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业的重要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电影作品面世。这些电影作品中,不少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本文将探讨好莱坞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分析其在电影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一、中国文化元素
1.《功夫》
《功夫》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喜剧电影,讲述了中国功夫的传承和发展,并把中国的戏剧、文化与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头上都戴着不同风格的帽子,它们代表着不同功夫流派的意义,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文化融合。
2.《花木兰》
《花木兰》是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改编的演义小说,故事背景为中国古代,以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形象为主角,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爱国主义和女性意识。电影中穿着汉服的人物,古风画面,中式建筑和器具等元素,为电影增添了中国文化的气息。
二、日本文化元素
1.《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是一部以日本神话为背景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迷路进入神奈川县藤枝市的少女千寻,在神秘酒馆工作后,解救了被妖怪诅咒的人的故事。电影中的日式建筑、街道、食物等元素,都融入了日本传统文化的气息,让观众深度感受到日本独特的文化魅力。
2.《真爱至上》
《真爱至上》是一部以日本文化为背景的浪漫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个美国商人前往日本寻找新市场,并在当地结识了一个女孩的故事。电影中日式屋内、繁忙的街道、组合寿司等元素,为电影注入了日本文化的元素。
三、印度文化元素
1.《印度阿三》
《印度阿三》是一部以印度文化为背景的音乐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个英国人前往印度,追寻爱情和音乐天赋的故事。电影中印度经典舞蹈、斋戒节、河上的酒店等元素,展现了印度的独特文化特点,让观众更加了解印度文化的内涵。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探究
引言
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其制作和传播的影片不仅在美国本土受到瞩目,同时也被海外观众广泛接受和喜爱。然而,在好莱坞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形象屡屡受到争议和质疑。本文旨在探究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如何被呈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期从更广泛的角度熟识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形象的塑造。
一、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演变
1. 中国形象的早期呈现
早在上世纪初,好莱坞电影开始尝试将中国元素引入到电影中,通过刻画中国人的形象来吸引观众。然而,这一阶段的中国形象往往被夸大和刻板化的描绘,以满足当时美国观众对“玄妙东方”的好奇心理。
2. 中国形象的转变与多样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多元化。从严肃的历史剧、爱情片到战争片、动作片,中国形象开始呈现出更加真实和立体的特征。电影《红高粱》、《卧虎藏龙》等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刻板印象,而是展示了中国人的情感、智慧和心里世界。
3. 对中国形象的新定义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好莱坞电影开始尝试更加深度地了解中国,以更准确地呈现中国形象。例如电影《功夫熊猫》中所描绘的中国功夫文化和漫画电影《大圣归来》中呈现的中国神话故事,都体现出好莱坞电影对中国
文化的进一步理解和尊重。
二、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原因分析
1. 文化的差异
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本土文化的产物,其制作和创作团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其观念、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在好莱坞电影中呈现的中国形象屡屡带有西方观众的主观认知和刻板印象。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重估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重估
一、概述
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领军者,其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精湛的制作技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引领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潮流。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逐渐增多,这些元素以其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为好莱坞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好莱坞电影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就有不少好莱坞影片中出现了中国背景、人物或故事情节。这些元素往往只是作为点缀或背景存在,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呈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好莱坞电影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元素,并将其作为提升影片文化内涵和市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到艺术表现,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好莱坞电影的内容,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也反映出中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两国
电影产业的合作与共赢。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并非完美无缺。在运用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好莱坞电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何准确地呈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如何避免刻板印象和误解的产生,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文化价值的追求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好莱坞电影制片方和创作者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对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进行重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
论价值。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中美文化交流、电影产业发展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功夫形象”研究
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功夫形象”研究
近年来,中国功夫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出现越来越频繁。这种形象通常是指武术高手或者拥有非凡战斗技巧的中国角色。在观众中,中国功夫形象往往会带来既期待又争议的反应。本文将探讨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功夫形象”的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其对中美两国文化影响的重要性。
中国功夫在电影中的形象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默片时期。《龙之舞》是一部于1910年发行的美国电影,早期在电
影中出现的中国“功夫”形象以面部表情、手势和灵活的动作为特点。这种形象代表了外来文化的奇异和神秘感,引起了当时观众的兴趣。
但真正打响中国功夫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名声是李小龙在
20世纪70年代的电影作品。李小龙是首个展示真实中国功夫
的好莱坞巨星,他以《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等电影作品在好莱坞电影中树立了中国功夫形象的标杆。他的魅力和卓越的武术技巧吸引了无数观众,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功夫形象开始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有些电影呈现了传统中国功夫的精髓,通过展示拳法、棍法和剑术等武术技巧来烘托角色的形象。例如,1993年的《黄飞鸿》是一部关于传奇武术家黄飞鸿的电影,通过对他的励志故事和强大功夫的展示,塑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英雄形象。
另一方面,一些好莱坞电影更善于将中国功夫形象与其他类型的片段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娱乐性的角色。例如,2000
年的电影《功夫》是斯蒂芬·周执导的一部喜剧动作电影,该片通过卡通化的场景和夸张的动作设计将功夫元素与喜剧元素相融合,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娱乐体验。
【名人故事】李连杰初闯好莱坞的故事
【名人故事】李连杰初闯好莱坞的故事
李连杰是中国功夫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精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开始了自己的好莱坞之旅。以下是他初闯好莱坞的故事。
李连杰在1997年的电影《致命拳击》中首次露面,这也是他在好莱坞的处女作。他在片中扮演一位中国武术教练,为美国的拳击选手提供训练。这个角色让他得到了好莱坞导演的认可,为他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不过,李连杰的英语水平当时并不是很好,他能够流利地与好莱坞制片人和导演进行交流也是一项挑战。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他开始学习英语,每天都坚持进行口语练习。而在拍摄现场,他会主动找机会与其他演员进行对话,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好莱坞的拍摄方式和工作环境,李连杰还专门找了一位好莱坞动作指导来训练自己。他从动作指导那里学会了更多的西方动作技巧,并进行了大量的体能训练和武术练习。这让他的动作更加流畅,也更加符合好莱坞的电影制作要求。
1998年,李连杰出演了好莱坞大片《龙虎少年队》,这是他在好莱坞的第二部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票房的成功,李连杰的演技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赞扬。他在片中的表现也给了他更多的机会,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陆续出演了《谍网风云》、《双龙会》等多部好莱坞电影,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虽然李连杰在好莱坞的职业生涯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但他的到来却为华人演员在好莱坞的地位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在好莱坞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功夫和东方文化也让全球观众对中国文化更加感兴趣。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李连杰成功地闯荡了好莱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梦想并付诸行动,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李连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演员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和价值。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去追求他们心中的梦想。
好莱坞影片中的中国元素
好莱坞影片中的中国元素
金梦青 贾梦婷 黄瑀 施芳婷
1
• 好莱坞动作片中的中国元素 • 好莱坞科幻片中的中国元素 • 好莱坞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
42
43
• 江南古桥在《功夫熊猫》场景中的意境表 达 影片中把江南古桥作为背景那个场景只有 短短的几秒,但是不可缺少的意境表达, 有水有桥,才能表达出江南的那种灵动的 感觉。才能突显出那份江南烟雨如梦如幻 的意境。古桥是水乡所不可或缺的建筑元 素。
44
45
中国元素之对话独白
• There are no accidents. 一切早已注定。
46
• look at this tree,I can not make it blossom and suit me, nor make it bear food before it’s time. 看着这棵树,我不能 让树为我开花,也不能让它提前结果。
• no matter what you do,that seed will grow
31
• But before they know it, the vengeful(复仇
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中国文化演绎
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中国文化演绎
《功夫熊猫》是一部由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电影,于2008
年上映。该电影通过主人公熊猫阿宝的故事,演绎了中国的功夫文化,并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它集结了一流的制片人、导演、配音演员和动画师,更在于它独特而精准地展现了中国的文化魅力。
在电影中,熊猫阿宝是一个憨厚可爱却梦想成为功夫大师的角色。这一角色的设定不仅融合了中国人对熊猫的喜爱,还呼应了中国文化中强调勤奋、努力以及追求自己梦想的价值观。阿宝在影片中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在众多长者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实现了他的功夫梦想。
电影中还混搭了大量的中国功夫元素,展现了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武术文化。影片中的功夫追求的是内外兼修,即修炼内丹心境和外在身法技能。阿宝在传统功夫训练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辛苦和挑战,从而塑造了其内在的力量和意志。这一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心与身体的合一的理念。
电影中还描绘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例如中国园林、水乡和竹林。这些元素呈现了中国古典艺术和自然景观的美。在电影中,竹子成为了阿宝与其师父之间的纽带,也象征了中国文化中的坚韧和适应力。
此外,电影还融入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以及传统故事中的东方智慧。例如在电影中,有着古老智慧的乌龟大师老师傅,教给了阿宝许多道理和人生哲学。他教给阿宝要用心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相信自己的潜力。
电影《功夫熊猫》还通过喜剧元素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让
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中国文化。电影中熊猫阿宝的幽默和憨厚形象,使得观众们可以在欢笑中更好地接受影片所传达的哲理。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刻板印象变迁——以《傅满洲》与《青春变形记》为例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刻板印象变迁——以《傅满洲》
与《青春变形记》为例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刻板印象变迁——以《傅满洲》与《青春变形记》为例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化、模糊化的印象。而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往往会反映和影响人们对不同群体的看法。自上世纪初好莱坞开始制作中国题材电影以来,中国人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刻板印象一直备受争议。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好莱坞市场的扩大,中国人在电影中的形象逐渐有所改变。本文将以《傅满洲》与《青春变形记》这两部电影为例,探讨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变迁。
第一部电影《傅满洲》是一部以傅满洲为主要角色的历史剧情片,剧情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这部电影于1942年上映,是好莱坞首次将中国题材搬上大银幕。然而,《傅满洲》中的中国人形象却充斥着许多刻板化的元素。首先,电影中的傅满洲角色被塑造成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人。他身着传统的中国服饰,行为举止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符号。其次,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普遍被描绘成边缘化的、被压迫的一群。他们不仅在抗战中身陷困境,还在与日本人的交往中表现出了弱势和无知。这种刻板印象的建构,不仅对中国人形象缺乏深入的思考和了解,也使观众对中国人产生了一定的偏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中国人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逐渐开始发生变化。第二部电影《青春变形记》于2000年上映,该片讲述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故事。与《傅满洲》不同的是,《青春变形记》中的中国人形象呈现了更多元和真实的一面。电影中的中国留学生既有对传统
中西电影中的“功夫文化”比较
中西电影中的“功夫文化”比较
作者:王华进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2期
摘要:一说起“功夫”这个词语,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中国,这是中国的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而功夫电影就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电影形式,功夫片中的“功夫“其实是粤语对国语武术的叫法,表现拳脚功夫为主的影片就叫功夫片。随着功夫电影被众多大众接受,功夫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本文主要以功夫电影的在中国和好莱坞的发展为主题,探究功夫电影的独特魅力和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以及功夫电影如今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关键词:功夫电影;李小龙;好莱坞的“功夫情结”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127-01
功夫类型片最早是从香港起源,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香港功夫片就已经在大屏幕上被人们所认知,那个时代的功夫片有诸如“黄飞鸿系列”“方世玉系列”等被我们所熟知的功夫片,在当今的电影领域中,功夫片的发展类型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更符合当代大众的视觉和审美需求,所以在这种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我们能看到更多功夫电影的身影,下面我分几个方面对中西电影中所蕴含的功夫文化做一些详细论述:
一、中国功夫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人物
经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早期发展以后,功夫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一种影片类型,尽管那些电影在制作上从现在看来是那么的粗糙,可是对于当时处于影像空白的我们来说,香港的功夫片还是具有无比的吸引力的。我们并不了解电影这一新兴的产物,但它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宣泄让我们对它充满好奇,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活动的画面,看到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我们跟随着故事中的人物喜怒哀乐,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体验。
浅析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东方主义发展
浅析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东方主义发展
早在18 世纪末期,“东方主义”便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起源于英国对东印度的一系列研究,其中主要包括语言(梵语)、法律、民风民俗、文学等。东方主义在作为一门学科的同时,也是西方世界认识东方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企图主宰统治东方的的权利话柄。它构建了一个西方优于东方的绝对形象,是一种带有强烈地“欧洲中心论”倾向的思想体系。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主义》一书中对东方主义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东方主义不是表达了对一个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或新异的、替代性的)世界进行理解……在某些情况下是控制、操纵甚至吞并的愿望或意图。
19 世纪西方国家眼中的东方世界并没有真实的依据,通过某些虚构,以一种猎奇态度甚至是偏见色彩看待东方,从而创造出一个二等民族。自身则以高姿态俯瞰东方,轻而易举地给这些民族贴上各种标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控这些“异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批判色彩,其批评锋芒直指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倾向。
通过研究早期好莱坞电影,部分影片中的东方主义不完全是对东方国家客观情况的现实反映,往往带有各种偏见和歧视色彩。19 世纪末,广为流行的“黄祸论”将东方人刻画得极具讽刺意味。荧屏上的东方人多为反派,其中,恶贯满盈的“傅满洲博士”让人印象深刻:他瘦削而高大,留着晚清时期的长辫,满脸胡茬,从来没有出现过笑容的脸上布满了诡谲与阴鸷。整个人身上有一种“东方的邪恶的野蛮色彩”。但到了21 世纪,原有的东方主义在“敌视”或偏见方面削弱了很多。中国紧跟全球化步伐,国力日渐提升。于是中国电影市场便成为好莱坞片商眼中一个不可抗拒的诱惑。“东方”不再是落后贫困的代名词,富起来的东方人让西方人又爱又恨。特别是近些年,好莱坞电影片商开始刻意营造东方人爱看的东方形象,宁可让西方人质疑,也不愿和票房过不去。在这个背景下,好莱坞电影逐渐在荧屏上努力构筑出一个新的中国形象,一个全新的东方印象。于是,这种全新视角下的“东方主义”由此诞生。
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功夫形象”研究
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功夫形象”研究
标题: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功夫形象”研究
导语:好莱坞电影自20世纪初开始涌现出一系列中国
“功夫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这些角色塑造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形象,从而对外输出了中国的武术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形象。本文将分析这些电影形象的源起和发展,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以期深入了解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功夫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第一部分:好莱坞与中国武术文化的交流
自20世纪初开始,好莱坞便开始接触和融入中国武术文化。这可以追溯到“电影之父”之一的查理·卓别林于1919
年拍摄的电影《决斗杂耍手》中的武术场景。自那时起,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功夫形象”开始逐渐登场,并在后续的电影中得到更深入的探索。
第二部分:中国武术形象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注重身体的训练技巧,更融入了哲学思想和道德传统。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功夫形象”多以传统的功夫大师或武术高手为主角,通过他们的形象展示了中国武术的技艺、智慧和心灵境界。这些形象不仅擅长各种武技,还具备睿智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让观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
第三部分:中国“功夫形象”的视觉形象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功夫形象”通常以黑发、黄皮肤和斗志昂扬的面孔呈现,他们身穿传统的武术服饰,如道袍或僧袍,并以各种武器和招式展现出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这些形象的视觉形象更加丰富了观众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认知,使之成
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第四部分: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功夫形象”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功夫形象”不仅在国内受到热爱武术文化的观众追捧,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知和喜爱。这些形象不仅带动了武术文化的热潮,还促成了更多文化交流和合作。同时,这些形象也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塑造的各种国家形象不仅影响着观众对于他国文化的认知,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全球的文化认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呈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我们将回顾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的演变历程,从早期的刻板印象和负面塑造,到近年来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探讨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同时,我们也将分析好莱坞电影在塑造中国形象时所使用的各种符号、元素和叙事手法,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相配合。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对全球观众,特别是对中国观众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上,也表现在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和态度上。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将试图揭示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如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如何影响着全球的文化交流和认知。
我们还将对未来的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进行展望,探讨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如何更好地塑造和呈现中国形象,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本文旨在通过对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的深入研究,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为增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理解和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订┊┊┊┊┊线┊┊┊┊┊┊┊┊┊┊┊┊┊
中国功夫在好莱坞影片中的“东方化”叙述
【摘要】中国功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长期受到西方世界的接受与认可,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中国功夫片通过好莱坞走向世界,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功夫
成为中国在好莱坞最具有魅力及辨识性的世界品牌。本文尝试使用东方主义理
论,分析好莱坞类型电影对中国功夫的“他者化”再生产过程,阐述在西方语境
下对中国元素的“东方化”叙述方式,并分析在西方主流文化审美下好莱坞对中
国功夫文化的选择性接受。
【关键词】好莱坞,功夫,东方化
2008年间,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网民投票,评选得出中国为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二大文化国家之一。同时,在网友们心中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有汉语、故宫、少林寺、功夫等。在广大美国民众心中,中国功夫成为他们长期认可的、最具魅力和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在他们的认知中国电影中无论男女老少、正派邪派,无一不精通功夫,以至于在《卧虎藏龙》获奖之后一些西方观众认为所有中国人都精通功夫。
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很大程度上展示了美国乃至西方世界主流的文化选择。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元素是好莱坞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构成条件,而中国功夫在其中是最受到认同与接受的文化形象。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开创了功夫片,这种新型电影打开了好莱坞的大门,随后在多位华裔功夫明星的推动下,功夫成为中国在好莱坞最具有魅力及辨识性的世界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好莱坞类型电影对中国功夫的诠释与认同,是基于电影全球化的策略,在“东方主义”影响下构建的文化符号,是西方世界对东方的集体想象物。
第1章华裔功夫明星的“东方化”呈现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指出,东方是在西方人的想象中完全凭空构造出来的。西方强势主流文化控制东方弱势文化的话语权,使东方文化呈现出他们愿意相信的样子。西方是永远是征服者与支配者,而东方始终被征服与被支配,在这样优越的种族主义之下,中国功夫一直按照西方的塑造标准被进行“他者化”创作。
在西方话语权的背景之下,好莱坞留给华裔演员可选择的空间十分狭小,可供尝试的戏路也极为稀少。1919年华裔演员首次在好莱坞电影中露面,那是女星黄柳霜
┊┊┊┊┊┊┊┊┊┊┊┊┊装┊┊┊┊┊订┊┊┊┊┊线┊┊┊┊┊┊┊┊┊┊┊┊┊在《红灯笼》中饰演了一位小角色,也是东方人物第一次在世界银幕亮相。纵观近百年来好莱坞影片中的华裔角色,必须承认,只有功夫片是敲开好莱坞之门最快捷的途径,成功走入其中的华裔演员几乎都以动作明星为标签,且共同呈现出单一的、符号化的定型化形象。
李小龙开创了华裔动作明星在好莱坞的一席之地,令西方世界对这个充满神秘与梦幻的新奇领域十分感兴趣。同时却也将自身戏路困限于这个领域之内,很难在别的领域得到突破。好莱坞几位华裔男明星无一不是以动作武打作为个人标签被好莱坞定型,如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等动作明星呈现出这样一种刻板的文化符号。他们塑造的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本质区别,像是类型电影流水线上统一生产的标准产品,置换到同类电影中都不影响故事的主题与完整性。
好莱坞的些华裔男性角色体现了显著的“无性化”特征。“无性化”是好莱坞影片在塑造华裔男性形象时的一贯方式,即在影片中回避表现其男性魅力与性别特征,使其在表现外在的行为的同时,却没有内心情感可挖掘,成为更加高度概括的符号。对于西方审美来说,强大的身体力量是他们最大的依仗,因而男性魅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对异性的吸引及征服之上,如“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其保持着每部影片两至三位红颜知己的记录,这才是一个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极富男性魅力的形象,而华裔所饰演的男性角色显然被排除在这一标准之外,他们难以理解传统儒雅君子的魅力所在,柔弱的书生气质只会让他们觉得性别概念模糊。
在“无性化”这一点上,华裔功夫明星所扮演的角色呈现了惊人的一致,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饰演的李警官受邀参加武林大会时,面对数名风情万种的美女时,他选择的是一位卧底的女特工,在别人沉迷于温柔乡之时,他做的事是与她交流情报并夜探地形;成龙在《燕尾服》、《尖峰时刻》等影片中饰演的警察同样以滑稽幽默的方式回避了美女的仰慕;《龙之吻》中李连杰饰演的特工冷静睿智、武功高强,但全片着重体现他的外在特性,并没有内心情感的体现;《功夫之王》中,李连杰与成龙所饰演的两个角色一个代表佛家,一个代表道家,都是节制禁欲的典范;《卧虎藏龙》中的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是武当弟子,本身也是节欲守礼的楷模;《加勒比海盗3》中周润发饰演的海盗恶棍还未来得及征服美人就身死当场……纵观好莱坞影片中华裔男性角色,尽管他们都有着阳刚的气质、高强的武艺、坚毅的性情、健美的身形以及帅气的面孔,可谓是魅力十足的男性形象,却极少在影片中提及女性对他们的“性趣”,所有这些男性角色其实都可以看做是同一类人,并无本质不同。这是出于西方电影的观影需要,令这些华裔男性角色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西方是阳刚的、强势的、统治的,就如刚强有力的男性,而东方是阴柔的、婉约的、受支配的,就如柔弱和顺的女性。正如《蝴蝶君》中宋丽玲所说:“我是个东方人。作为一个东方人,我从来
┊┊┊┊┊┊┊┊┊┊┊┊┊装┊┊┊┊┊订┊┊┊┊┊线┊┊┊┊┊┊┊┊┊┊┊┊┊不可能完全是个男人。”1这样不完整的、女性化的东方男性,西方观众们自然不可能想象他们的男性魅力,使他们在银幕上呈现一致的清心寡欲,不解风情。
除此之外,西方主流文化对东方男性的印象是刻板僵化的,这是由于历史背景形成所造成。历史上大批涌入的华工给美国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排华法案》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华人“黄祸”的妖魔化印象至今还残存于许多西方人意识之中。“好莱坞深知西方集体想象中的种族禁忌如此的根深蒂固,如果在影片中反其道而行之,则不免会让美国观众内心无法接受。”2带有偏见与歧视的观念,令他们无法想象华裔男性吸引征服大批白人女子的场景,因此在电影的整体叙事中,“无性化”的呈现方式可以理解。
从华裔女演员的角度来说,随着《007明日帝国》中杨紫琼令人耳目一新的邦女郎形象跃然银幕,为华裔女演员的好莱坞之路开辟了一条路径,随后刘玉玲、章子怡、胡凯莉、张静初包括刘亦菲、李冰冰皆是沿袭此道。好莱坞对于华裔女星的角色依然绑定于“打女”的定位之上,可见西方观众关于中国的想象依然固守难移。且动作女星中最受认可的是刘玉玲,因为西方观众相信刘玉玲就是东方美女的典型代表:单眼皮、小眼睛、高颧骨、国字脸、塌鼻梁,他们看重的是刘玉玲身上的“异国风情”,而显然她最符合他们心目中东方人美丽的期许。这位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女性身上并无太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是充满着现代美国文化的气息,中西合璧的气质更加符合西方的审美标准。由此可见,西方观众的审美趣向完全取决于他们心中所塑造的标准,而被他们所接受文化,并不是因为文化本身,而是因为它是按他们的标准塑造出来的。
第2章西方语境下对中国功夫的文化选择
对于好莱坞电影工厂来说,最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其次才是意识形态。因此影片在价值观的构建时,首先迎合的是美国民众的观影需求,其次是全球观众的审美口味及日益庞大的中国市场。基于这个出发点,它采取的一定是畅销于全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在美国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可用的题材资源面临枯竭,急于向外扩展文化资源以扩大好莱坞电影的生存空间。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在现今世界上日渐崛起的国际地位,必然使其成为好莱坞最重要的挖掘对象。中国功夫作为一种消费文化不可避免地被“异化”并与西方主流审美融合之后呈现出来,这是由于中西价值观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形成的。
“侠以武犯禁”,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功夫与武侠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功夫这一1黄哲伦著,张生译.蝴蝶君[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第130页
2郝胜兰,季水河.好莱坞华人“功夫形象”的禁欲主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3月,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