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1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一、幼儿心理发展理论概述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在心理学领域,有很多理论试图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出发,探讨其发展过程及对教育的意义。
1.皮亚孟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孟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对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个理论中,皮亚孟认为幼儿的知觉和运动能力是他们认知发展的基础,并通过逐渐发展出思维过程中的操作能力来实现智力的正常发展。
幼儿期对幼儿的友好引导和激励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理论主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和个性的发展。
他认为儿童的性格发展在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经验之间互动。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他提出了心理性格的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着幼儿的基本欲望和冲动,自我是幼儿的现实需求的代表,超我则是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观的内化。
通过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和超我,从而促进幼儿的心理性格发展。
3.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是对认知发展的不同解释。
理性主义认为幼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先天认知能力,认知的发展是通过探索和思考的活动。
经验主义则认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是通过感觉和经验的积累来实现的。
在教育中,理性主义者主张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而经验主义者则主张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和实践机会,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二、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的心理发展对其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教育安排,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认知培养认知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皮亚孟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者应提供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教育活动,通过游戏、探究和艺术等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发展主要理论
精选ppt
13
三、发展的关键期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 ( K.Z.Lorenz) 在 研 究 小 鸭 和 小 鹅 的 习 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 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 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 刻(imprinting)”。
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 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1、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 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 上的。
2、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 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 和大小律。
精选ppt
7
精选ppt
24
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 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 条件等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可 变性。
“成熟期前倾”就典型地反映了由物质生 活条件的改善,导致青少年生理发育的 普遍提前,与此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也 提早出现。
精选ppt
25
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10岁以前 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精选ppt
18
三 、发展的关键期
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意味 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 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 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发现的“狼孩”, 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
精选ppt
5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生物学理论将青年心理的发展看作是生理上成熟的过程,以生物变化和成熟去解释和推断青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
代表的理论有:(一)霍尔的种族复演论认为人个体发展是人类种族发展在时间上的压缩,在形式上的复演,童年期复演原始人狩猎时代;少年期复演着人类文明初期;青年期复演着人类的浪漫主义时代。
主要根据遗传决定和引导个体发展与成长。
▼在青年期前期呈现普罗米修斯式的热情与多愁善感之间的相反的冲动的“疾风怒涛”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精力旺盛的、兴奋的、过度的活动之后便是冷淡、无精打采和厌倦;异常高兴、欢乐和欣喜很快就被烦躁不安、悲伤郁闷和忧愁所代替;自信、虚荣和自高自大与自卑、自疑和羞怯等都是这一阶段的特征;既可看到儿童似的自私心的存留也可看到理想的利他主义的提高;良好和美德纯粹但也容易受邪念的诱惑,出现追求正义与说谎犯罪等好坏行动的交替;当青年陷入迷恋和友谊之中时又向往着独处和孤单;青年一段时间可以表现了强烈的敏感和亲切,另一段时间又可以表现出无情和残酷;冷漠和惰性伴随着热情、好奇与探索;向往偶像和权威但又具有反对任何权威的革命激进主义倾向。
▼到了青年晚期,个体重演着现代文明时代的开始阶段,逐渐由波动趋向平稳,这个阶段青年的发育过程结束,到达成熟。
(二)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环境因素支持、改变和控制成长的时候,它们并不导致发展的根本进步,而成熟支配着心理发展的多个方面。
他通过对162名儿童长达12年的调查研究指出青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从11岁持续到21岁,其中前5年(11—16岁)特别重要。
10岁是儿童发展较稳定的时期,这时儿童机体组织稳定,发育缓慢,因而心理活动也十分稳定,很少关心外界事物,对别人持信任态度,与父母相处和睦。
▼从11岁起,人的机体发生突出变化,进行较大的更新,性机能逐渐成熟起来,引起了心理的一系列变化。
比如,开始,他们变得情绪不稳,爱冲动,常违抗父母,脱离成人的自主性增强,易受同龄人的影响,并对异性发生兴趣。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教育价值评析一、成熟势力说(一)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二)主要观点: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三)教育价值:机体成熟和后天学习都对婴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机体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学习需要一定的成熟做基础,某机能的生理机构未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能进行的,只有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状态时,训练才能凑效,即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因素。
故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避免提前教育和过度教育。
(四)评价(优缺点):格赛尔通过长期的、大量的观察和归纳,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展示了成熟机制的作用。
表明人类行为并不是完全决定于遗传因素,身体成长也为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但是成熟轮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二、行为主义观行为主义大致可分为三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是第一代,代表人物为华生;新的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为斯金纳;第三代的行为主义是新的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一)早期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2.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行为,只有行为是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内心的欲望、趋力以及主观体验、意识、心理冲突,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和了解,不能进行科学研究。
(2)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
(3)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强调外周论以及环境决定论。
3.教育价值: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4.评价:优点: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它强调客观与实证,主张研究行为而非意识,强调以绝对客观的而绝非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心理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是指对个体在不同阶段内心理结构和能力的发展规律的研究。
它揭示了人类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过程,为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心理发展理论,分别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培养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转变。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上。
根据皮亚杰的观察和实验,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感知运动期是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在这个阶段,儿童还没有发展出内在的思维能力,他们的行为主要是基于直接的感观刺激和运动反应。
前运算期是从两岁到七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开始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来代表物体和事件。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操作,但还没有具体的概念形成能力。
具体运算期是从七岁到十一岁左右的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更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操作,能够理解数量和空间的概念。
形式运算期是十一岁以后的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更复杂和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够通过思维来解决抽象概念和未来情景的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和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提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他的理论主要关注个体的内心冲突和欲望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过程受到潜意识和无意识的驱使。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类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层是个体可以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层次,前意识层是储存着个体稍后可能进入意识的信息的层次,潜意识层是个体不易察觉的和不易访问的层次。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性欲是主要的心理动力驱使。
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
格赛尔美国1 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2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和较差的年头 (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
3 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优点:以科学的方式展示成熟机制的作用。
缺点: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华生斯金纳美国1 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
3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优点:强调客观与实证,把重点从意识转向行为,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
缺点:排斥对中间心理过程的研究,难以解释个体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机制;过分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儿童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忽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
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人的大部份行为是操作性的,个体偶尔发出动作得到了强化,这个动作后来浮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
优点:使人们对行为的认识更加接近现实,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缺点:明显的机械主义色采。
行为主义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旨便是主张心理发展只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的。
班杜拉美国1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即模范,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儿童既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应,又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就可以完成学习,也称为“无尝试学习”)是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主要途径,主张儿童可以通过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时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
2 自我效能理论,强调个体拥有的信念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作用,特别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即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者信念) 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所起的作用。
自我效能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班杜拉的理论从社会学习论到社会认知论的跨越。
自我效能机制又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而调节人类活动。
突破了传统的行为主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启发理论启发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自主探索,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和理解模式。
通过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和自我调节等过程,儿童逐渐理解和掌握世界。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根据该理论,儿童通过社会互动和与他人的合作,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
同时,社会认知理论还注重了儿童情感、动机和社会判断等方面的发展。
3.发展生命周期理论发展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逐渐增长的过程。
该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青少年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任务。
儿童在经历各个阶段的同时,会逐渐获得新的能力和技能。
4.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满足需求的过程,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尊严需求以及自我实现和成长需求。
按照这个理论,儿童在满足一层需求之后才能追求下一层更高级的需求,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5.承认学习理论承认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儿童发展的核心过程,儿童通过模仿、观察他人、接受指导和参与实践等方式,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掌握新的技能。
6.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布罗芬伦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处于多个系统的互动中进行的,包括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时间系统。
儿童被认为是一个生活在各种环境和社会网络中的个体,这些环境和网络相互作用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以上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些主要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对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也指导着儿童教育和培养的实践。
不同的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研究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和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2.早期发展
-出生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社会情绪发展
-社交关系的形成
-早期语言发展
3.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社交和同伴关系
-学业和职业发展
4.成年发展
-身份和角色的发展
-爱情和亲密关系
-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中年危机和后期发展
5.老年发展与晚年
-老年认知能力
-健康和身体变化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死亡和丧失的处理
6.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
-长期追踪研究
7.性别和文化差异
-性别发展和身份认同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心理解释
-跨文化研究方法
8.风险因素和发展障碍
-基因和遗传障碍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心理和情绪问题
-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9.教育和发展
-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
-教育对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养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照顾
这些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复习要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心理学考研大纲——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设计2.纵向设计3.聚合交叉设计4.双生子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l.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l.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基因2.生命的开始(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2.新生儿反射四、婴儿心理发展(一)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 婴儿动的发展1.动作发展的规律2.动作发展的顺序3.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三) 婴儿言语的发展1. 言语发展理论2. 词汇的获得3. 语法的获得(四) 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2.婴儿的依恋3.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2.句子的发展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3. 心理理论(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4.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二) 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书面言语的发展2.内部言语的发展(三)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元认知及其发展(四)童年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道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 生理发育l.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l.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2.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l.自我发展理论2.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
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1.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1、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论(心理发展的实质论)个体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个体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心理建构过程。
2、心理发展的结构论和建构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既是一个结构或组织,又是一个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3、心理发展的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及平衡化)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怯感和疑虑;第三阶段:学前期(3-6、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第四阶段:学龄期(6、7-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第五阶段:(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社会心理的合法延缓期”的概念。
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他从文化发展和内化论出发,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认为心理发展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类社会文化的制约,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这一观点后经列昂节夫、鲁利亚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 学派。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前者是进化的结果,后者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以符号、语言等间接的方式以外界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1、心理活动主动性、随意性的不断发展;2、心理活动抽象性概括性的提高;3、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关于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茨基强调了三点:一是(社会文化历史论)心理机能的发展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引言心理学家热尔曼·皮亚杰(Jean Piaget)是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在20世纪中叶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并对儿童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探讨其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是一种以儿童认知发展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和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变化的。
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征和思维模式。
•感知运动期(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尚未形成对象的概念,只能通过直接触觉和动作来与环境交互。
•前运算期(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代表对象和事件。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对于复杂的概念和操作仍然存在限制。
•具体操作期(7-11岁):儿童开始理解逻辑和数量概念,并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推理。
他们能够解决逻辑问题和数学问题等具体的任务。
•形式操作期(11岁及以上):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抽象的问题和推理。
2. 认知结构的发展皮亚杰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概念,即认知发展中的基本单元。
他认为,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构建了一系列的认知结构,包括概念、模式、规则等。
这些结构相互关联,形成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系统。
3. 动机和认知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动机在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强调了儿童主动探索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和经验的积累来推动认知的发展。
动机和认知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儿童的整体发展。
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意义和影响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对教育的启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提供了对教育实践的重要启示。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 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最新 心理学主要理论
3.学习(Learning):是指经验和行为的获得、发展和
变化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 一种前所未有的关系的过程。
一、有关概念
4.行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aries of behavior):
一般指刺激-反应理论, 是心理学关于行为的性质和
行为改变过程的理论。即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8年桑代克(E.L.Thorndike)以猫做实验。他把一只 猫关在笼子里, 笼外放置食物,猫不断尝试弄开笼子的活 门。起初猫出现“尝试与错误”性行为,乱抓、爬、咬、后 来偶然打开门闩,取得食物。如此重复数次,错误动作减少, 最后可直接把门打开。 按照桑代克的分析,学习是情境中的刺激和动物学会做出 的反应之间建立的一种联想:刺激-反应联结(stimulusresponse connection)。S-R联结浓密学习是随着通过尝试 错误体验到动作的结果之后逐渐产生的。 桑代克据此提出“效果律”(law of effect)的学习法则: 行为得到奖励, 该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该行 为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弱。
(一)经典条件反射概念
经典条件反射: 是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 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 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 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 引起的行为反应。
(二)实验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示意如下: (1)食物(UCS)→唾液分泌(UCR) 无条件反射 (2)食物(UCS) →唾液分泌 强 化 铃声(CS) (3)铃声(CS) →唾液分泌(CR ) 条件反射
(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S对行为反应 R的影响( S - R )。按照这一理论思路,任何环 境刺激,即理论的、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变化, 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影响人的各种行为,并 成为内脏活动的一种支配力量;反过来,人类许多 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特别是内脏反应性行为,可 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而获得。某些反应性医学 症状就是与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有关。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领域中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重点概念: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环境中习得的。
1.2 代表人物:帕维洛夫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揭示了条件刺激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1.3 应用领域: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育者可以通过刺激和奖励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二、认知发展理论2.1 重点概念: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对世界的认知结构和发展过程,认为儿童通过主动探索和互动来建构知识。
2.2 代表人物:皮亚杰是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2.3 应用领域: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和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社会学习理论3.1 重点概念: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学习的,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2 代表人物:巴德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观察者对模仿对象的认知过程。
3.3 应用领域: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和社会工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心理动力学理论4.1 重点概念: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冲突和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是受潜意识驱动的。
4.2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是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探讨了潜意识和童年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3 应用领域:心理动力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解决个体内部冲突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
五、生态系统理论5.1 重点概念: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到许多理论和观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从环境中吸收刺激并产生反应来实现的。
该理论强调了外部环境对儿童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通过正反馈和惩罚,儿童学会了一种行为模式,以适应他们周围的环境。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和适应来构建他们的认知结构。
在儿童生命早期的阶段,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探索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发展出符号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由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他强调了环境和社会交往对学前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区间性发展”的概念,即一个人在个体层面上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和引导。
4.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儿童内在动机和自主性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儿童在实现满足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感到自主、有能力和有关联感。
这可以通过提供支持、提供选择和培养积极自我概念的方式实现。
5.社会情感发展理论:社会情感发展理论关注儿童在社会互动和情感关系中的发展。
詹姆斯·鲁比特提出了情感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自主、皮肤到皮肤接触、控制、认同和恋爱。
这一理论强调了儿童和成人之间情感连接的重要性,以及正面亲密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6.性别角色理论:性别角色理论认为,儿童在社会中充当的性别角色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的。
该理论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儿童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
通过社会化和性别角色模型的塑造,儿童学会了符合其所在社会性别角色的行为和期望。
7.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由布隆弗伯格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包含个体、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个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法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期,出生后的两年内,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活动来认知世界。
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期,适用于2~7岁的儿童,他们开始通过语言和表象符号进行思维活动和解决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期,适用于7~11岁的儿童,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考和操作性思维。
第四个阶段是形式运算期,适用于11岁以上的儿童,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2.艾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
3.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他强调了社会互动和语言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叫做"近似区域"的概念,指的是儿童能够通过与比他们更有经验的人合作来完成高水平的任务。
这种合作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4.雅各布·洛特岗斯坦发展理论
洛特岗斯坦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了发展的环境理论,强调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和社会。
他认为,正念的培养、安全的家庭环境和适度的挑战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
5.幼儿园教育理论
幼儿园教育理论是指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该理论主张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机会,并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培养儿童的认知、社交和情绪能力。
幼儿园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主要理论概述
心理学主要理论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与行为的科学,它通过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方法的应用来揭示人类思维、情感、学习和行为的原理。
近几个世纪以来,众多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来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这些理论不仅对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也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个体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将概述心理学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生物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于行为的塑造和控制。
行为主义者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通过刺激-反应机制可以预测和控制行为。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有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和信息处理过程,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思维过程决定的。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记忆、思维、决策等高级心理功能。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有皮亚杰、瓦尔登、巴特莱特等。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类个体的内在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本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潜力和独特性,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著名的人本主义者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生物心理学理论生物心理学理论研究生物与心理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生理因素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生物心理学将心理过程与神经系统、生物化学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诸如情绪、注意力和意识等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
著名的生物心理学家有杜尔金、勒纳等。
社会文化心理学理论社会文化心理学理论探讨社会和文化对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文化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和行为特征,研究诸如群体行为、跨文化差异等社会心理现象。
著名的社会文化心理学家有沙利文、霍夫斯特德等。
总结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生物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为了解人类心理、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提升个体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讲心理发展的
讲心理发展的
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的核心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以下是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
1. 感觉运动期(出生至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逐渐发展出基本的感觉和运动能力。
2. 前操作期(2岁至7岁):孩子开始运用符号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逐渐形成思维和想象能力,并开始理解逻辑和因果关系。
3. 具体操作期(7岁至11岁):孩子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够理解数量、空间和时间等概念,也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4. 形式操作期(11岁至成年):青少年开始能够进行更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够进行假设和推理,也能够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过程。
除了上述的主要阶段,心理发展还受到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体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的心理发展都是独特的,但整体上都会经历相似的阶段和过程。
了解心理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2.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
A.刹帝利B.吠舍C.婆罗门D.首陀罗
3.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
A.明清时期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4.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5.“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
6.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c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d )a. 神经症 b.退缩 c.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5、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6、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b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7、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a )a. 8个 b. 6个 c.5个 d.4个
8、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达到自设的标准时,他会对自己实行什么?( c )a.自我封闭 b.自我控制 c.自我强化 d. 自我体验
9、皮亚杰认为,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什么状态:a a.自我中心
b.思维混乱
c.不守恒
d.迷信鬼神
10、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 )a.量变 b.个别差异 c.质变 d.相互作用
11、埃里克森把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称为什么?( c )a.生命循环 b.生物圈 c.生命周期 d.生物链12、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怎样?( a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加入活动
13、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什么?( b )a.适应 b.运算 c.平衡 d.认知结构
14、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 c )a.单侧原则 b.偏好原则 c.不对称原则 d.主导性原则
15、斯金纳把人想要消退一个已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为什么?( b )a.
退化 b.矫正 c.消亡 d.遗忘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 A )A、突然转变B、阶段连续C、逐渐过渡D、线性连续
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 D )A、认识过程B、理解过程C、被动过程D、主动过程
3.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B )A、实用性的B、实验性的C、实例性的D、实质性的
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D )A、主观意识B、客观的社会环境C、主客体相互作用D、社会学习5.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 C )A、递增B、适量C、越少D、越多
6.弗洛伊德认为,就本质而言,防御机制是:( C )A、本能冲动B、行为系统C、精神动作D、里必多7.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 B )A、改变习惯B、改变强化C、改变刺激D、改变环境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B )
A、性欲的表现
B、愿望的达成
C、本能的冲动
D、要求的反映
9、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D )
A、失调
B、对抗
C、解除
D、平衡10、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 A )A、定向过程B、选择过程C、观察过程D、学习过程11、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 C )A、教育B、交往C、行为D、个性12、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A )A、现实原则B、经济原则C、节约原则D、开放原则13、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A )A、鲍尔毕B、劳伦兹C、安思沃斯D、达尔文14、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 C )A、强化
B、习惯
C、塑造
D、改造
15、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参加活动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 )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d ) a. 神经症 b.退缩 c.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5、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 b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训练
6、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a )
a.8个
b. 6个
c.5个
d.4个
7、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怎样?(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加入活动
8、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什么?( b )
a.适应
b.运算
c.平衡
d.认知结构
9、华生认为,婴儿的喜、惧、怒是三种什么情绪反应?( d )
a.遗传的
b.先天的
c.非遗传的
d.非习得的
10、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b )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1.皮亚杰认为,动作是思维的:( A )A、起点B、反映C、结果D、原因2.班杜拉认为,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的效果称为:
A、交替强化
B、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断强化( B )3.斯金纳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 B )A、成功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C、强化教学法D、累计教学法4.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焦虑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得不到发泄?( A )
A、里必多
B、本我
C、无意识
D、本能
5.霍妮认为,形成儿童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D )A、人际关系缺乏B、人际关系短暂C、人际关系单调D、人际关系困扰6.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 C )A、发展周期B、始终周期C、生命周期D、循环周期
7.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 C )A、递增B、递减C、越少D、越多
8.皮亚杰认为,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动作上的现象,是一种什么表现?( D )
A、自恋
B、自我意识
C、自尊
D、自我中心9.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所使用的工具是:( C )
A、语言
B、动作
C、中介
D、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