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与学生谈话——浅谈心理辅导技术在师生交流中的运用
心理咨询技术在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中的有效应用
心理咨询技术在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中的有效应用摘要:班主任的工作重要而繁琐,其中很多工作都要通过和学生谈话而完成,但往往会有出现一些瓶颈的感觉,起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果在与学生谈话中能运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技术,将有助于班主任更愉悦而又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提高谈话的实用性和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班主任工作;谈话效果一、班主任工作存在的一些窘境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解决学生的很多问题,有的班主任感觉工作繁琐,每天总有做不完的思想教育工作,每天都要不停地找学生谈话,可是起到的效果并不是自己能预料的,总有一些瓶颈。
很多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经常会流露出居高临下的表情,不能耐心地听学生陈述自己的问题和情感,单凭主管臆断,听不到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当班主任缺少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的一些谈心的技巧时,就会影响与学生交流的效果。
如何找学生谈话,如何提高谈话水平和效率是班主任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而心理咨询技术或者说心理辅导技术的运用,在班主任谈话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谈话效率,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咨询的应用呢?二、心理咨询具体的技术运用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中,其中的倾听技术、共情技术和具体化技术是重要而有效的技术手段。
1.与学生交流中的倾听技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否倾听、是否具备较好的倾听能力,决定着咨询的效果,这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学习和训练。
因为我们会发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当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往往发现对方根本没有在听,或者样子在听,可实际根本没有听进去,或者当中如果有人插话,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吸引过去,以致于说话者往往觉得自己不被重视,有种被忽略和受伤的感觉。
所以,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
不但要听懂谈话对象通过语言、行为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学生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的内容。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交往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而心理沟通作为师生交往的一种方式,更是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双方的良好互动。
下面将就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展开阐述。
师生交往的心理沟通是双向的。
心理沟通不是纯粹的教师灌输或学生受教的单一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理解和接纳的双向互动。
教师要充分倾听学生的声音,在知道他们的需求、疑虑和困扰的基础上,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而学生则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
只有双方都能在心理沟通中真诚交流,才能激发出更多的教育能量。
心理沟通需要基于尊重和理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立性和独特性,充分理解并认同他们的需求和差异。
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应该摒弃偏见,不轻易评判学生的行为和观点,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理解。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疏导情绪,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沟通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师生之间的信任是良好交往的关键,也是构建学生主体意识和促进其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师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给学生以可信赖的形象。
教师还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
而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相信教师的教导和引导,并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
心理沟通需要注重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沟通,如面对面的交流、书信或电子邮件的沟通、电话或网络的咨询等。
与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沟通方法,例如启发式提问、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心理沟通是师生之间顺利交流的关键。
心理沟通是指通过语言、肢体、表情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信息,实现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
在师生交往中,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提高双方的交流效果至关重要。
1. 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如果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学生就会更容易地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表达出来,获得老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业的发展。
2.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沟通能够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对一些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师生心理沟通更是至关重要。
3. 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通过良好的心理沟通,师生之间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增加彼此的信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合作和配合也会更加顺畅,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应具备的要素1. 尊重:师生之间进行心理沟通时,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尊重是心理沟通的前提,只有双方都感受到对方的尊重,才能更加愿意打开心扉。
2. 真诚:沟通中必须是真诚的,只有真诚的言辞和表情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遮掩事实,不要说假话,不要掺杂私人情感。
3. 清晰:表达清晰,要使对方明白你的想法,不令对方产生误解。
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示范和引导,对于老师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4. 自控:心理沟通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避免情绪冲动和言行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一种和谐、平等、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加强师生心理沟通的前提。
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增进感情,如开展班会、互动游戏以及利用节假日进行师生互动活动等。
心理咨询技术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的运用
心理咨询技术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
的运用
心理咨询技术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通过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客户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技能。
它包括谈话技巧、表达技巧、情绪管理技巧和情感反应等。
1. 引导式谈话: 通过使用问题和肯定性回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并引导他们讨论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客观地理解他们的情况,同时给出合理的建议。
2. 抗拒倾听: 这是一种特殊的倾听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考虑到他们的感受,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3. 挑战性问题: 通过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他们的行为,看看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自我约束的作用,以便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
4. 情绪管理技巧: 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情绪中的正面因素,把握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5. 情感反应: 通过学生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来反映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情绪,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是指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肢体、表情等方式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心理沟通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些关键点。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师生之间的有效
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满
足感。
心理沟通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进行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建立良好的关系基础。
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理解和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积极营造和谐、亲密的交往环境。
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师应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问题,不要轻易打断或表达自
己的观点。
教师还应注重肢体语言和表情的沟通,通过眼神交流、微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
关心和支持。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还需要注意语言的使用。
教师应尽量用简单明了、直观易懂的
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避免使用生僻或过于专业的术语。
教师还应注意语速和音量的控制,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并理解自己的意思。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注重个案的差异性。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需求和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沟通方式。
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心,有
的学生可能更需要被独立培养和引导。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和策略,以满足
不同学生的需求。
浅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及心理疏导
浅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及心理疏导第一篇:浅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及心理疏导浅谈如何与叛逆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及心理疏导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工作有7个年头,我认为教师要懂得关爱学生和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要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懂得去满足老师的需要。
师生间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
所以,老师们应该意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进行的,在所有的关系中,师生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有时为了抓教学任务和有些事情比较繁琐,只考虑到快速解决问题和凭借个人的主观看法,却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能学习了沟通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准确认识了人与人沟通中真诚的重要性。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工作,他的工作全部都是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完成的。
1.师生间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准确的认识到心理和真诚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2.我们只有在平时工作的细节中不断地去积累,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基础。
教师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教师面对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所面对的更是青春叛逆的孩子,在孩子面前教师的每一句话,无所不信,无所不听。
但有个别问题上,也会有小分歧,教师不仅仅是孩子文化的传递者,更是孩子美好心灵的维护者,孩子未来发展前进方向的引路人。
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在和谐有效的沟通中,最终达到是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在优秀人才的成长中,达到人明的不断进步。
第二篇: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有效沟通和心理疏导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有效沟通和心理疏导在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且十分头痛的工作。
学困生,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在规定的学习时限内学业成绩未能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业成绩偏低,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心理辅导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
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理解和尊重是前提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
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
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
二、爱心和关怀是关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
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
”因此,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三、尊重和欣赏是保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
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
“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
”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如何与学生谈话——浅谈心理辅导技术在师生交流中的运用
篝 蓦 、
教师如何 与学生谈话
浅谈 心理辅导技 术在 师生交
●重庆 市铜 梁 中学心理 咨询 中心
在 介 绍 心 理 辅 导 技术 之 前 , 师生 的对话从 头到尾都是 失败 的、 的效果 ,促 进学生健康成 长。 我 们先 来看 一位 班 主任老 师 与一 无效 的。 名打算退学 的学生对话 的案例 。
来 开玩 笑 哟 ! 是 继 续 读 书 吧 。俗 抗拒 的往往不是 我们给他 的内容 , 关 注学生 在说 话 过程 中语 调 、语 还
话说 ,不听老人 言,吃亏在 眼前 。 而是我们给他 的方 式。
你不 听老师的话 , 来长大 了,一 将
定会后悔 的。
气 、 速的变化 ,比如 一下子变得 语
() 位学生会 听从 老师的建议 吗? 这样 前一 味 的死 板 的 说 教 教育 方 式 , ( ) 的体育 考试 不达标 ;3 体育 2我 () 的师生对话 能取 得预期 的效果 吗? 与孩 子建立 良好 的师生 关 系 ,定 老 师让 我 的体 育 考试 不达 标 ;4
答 案是 否定 的 。因为 ,这 段 能在 做学 生工 作 时达到 事半 功倍 真是太倒 霉了 ,体育考试不 达标 。
原 因,以便对 症下药 。 是 ,这位 倾 听 ,不 是 一般 意 义上 的倾 听 , 可
生 :我 觉得 学 . 一点 用 处 都 老师 却 向学生 表达 了一 个 否定 的 需 要 讲 究 技 巧 和 艺术 。大 家 看 , - j - “ ” 听 的繁 体字 是 “ ” 骢 ,这就 告诉 没 有 … … 意思 ( 你怎 么能 这样 想呢 ? 。紧接 ) 师: 谁说 学习没用?你看 那么 着 ,学生说学 习没用 ,还 没说完 , 我 们 ,听 ,不但 要用 耳 朵 ,用眼 还需 要用一颗炽热 的心。 所以 , 多人都 在努 力 学 . ,准备 考 一 个 老师 就立 刻予 以反 驳 ,搬 出一 大 睛 , - j -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交往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心理沟通是师生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沟通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因此,学习和掌握有效的心理沟通技巧尤为重要。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师生交往中,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
这包括他们的情感状况、情绪变化和想法感受等。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有的需要安慰,有的需要鼓励。
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情感需求是相互影响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并关注这些方面,以便提供更准确的帮助和指导。
二、用积极的态度沟通沟通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态度。
在师生交往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保持极其积极的态度,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与学生建立互信和支持的关系以及共同努力。
在沟通中,需要保持耐心和理解,摒弃批评和指责,尊重学生的权利,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种积极态度的沟通,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能够更好地获取学生的信任。
三、用开放的心态沟通心理沟通需要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心态打开,以便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如果教育工作者置身高高在上的状态,不愿意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就很难与其建立信任关系。
在沟通中,需要保持公正、坦诚和透明,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问题和问题被认真地理解。
要以平等和人性化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思想,尊重学生权利、简单明了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也体验到通过沟通获取力量的感觉。
四、使用正确的语言在师生的沟通中,使用正确的语言非常重要。
教育工作者应该使用通俗易懂、具体细致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如果使用抽象难懂的语言,学生很容易感到挫败和失望。
在使用语言时,应该避免使用负面语言和否定性言辞,尽可能地使用肯定和积极的语言,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师生交往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生活质量。
心理沟通是有效师生交往的先决条件,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积极、开放、正确的语言与学生沟通。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成稿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真正的教育应是心灵的对话,教师要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会善待和宽容,体验自信和成功。
关键词:教师言语学生心理沟通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倾注满腔的爱,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探索语言沟通艺术才是务实的、有效的。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平等对待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居高临下,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要求学生是一套,对待自己又是一套。
一定要俯下身,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才愿意与我们沟通。
记得有一年开学下大雪,老师们在操场上打扫积雪,同学们也冒着严寒打扫,有学生说:“老师,您进楼里暖和一会儿吧!”我看了看学生们跺脚的样子,回答道:“你们不是也同样冷吗?我们一起坚持,共同战胜寒冷好吗?”学生们都笑了。
那笑容是温暖、是理解也是和谐。
二、做出榜样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运用周围人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我不但要求学生做事认真,而且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格。
我的教案和上课的板书字迹端正清晰,从不敷衍了事,时间久了,学生的作业也工整了。
我从来不随便撕纸、乱扔杂物,而且要求学生见到纸屑等杂物随手捡起丢进垃圾箱内。
我每时每刻也都是这样做的,学生也渐渐地养成了好习惯。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心理沟通则是师生交往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心理沟通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感受、情感和思想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在师生交往中,通过心理沟通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业成就。
本文将详细讨论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倾听和关注。
心理沟通的前提是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而学生则需要主动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配合教师的倾听和关注。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尊重和理解。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感受,并积极理解他们的行为和表达。
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提供意见,并且尽可能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师应该尽量减少批评和指责,而是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引导学生。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信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教师应该坦诚相待,以身作则,并且保持信守承诺。
而学生也需要展示出对教师的信任,并主动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通过共同的努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会不断增强,从而促进更深层次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注重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心理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并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而学生也需要学会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尤其是面对压力和困惑时,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定期班会或个别谈心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班会或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并且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2.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生活状态,并与他们进行交流。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心理咨询技巧在师生沟通中的借鉴
心理咨询技巧在师生沟通中的借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沟通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提供的教育。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也揭示:学生首先需要对教育活动产生热情,才会对教育活动的投入。
所以提升师生间的沟通也就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影响沟通的因素很多,如环境因素、生理状况、以及个人的语气语调、姿态等等,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而心理咨询某些技巧也许在师生沟通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沟通的体态艺术科学研究发现:人们接收到的外界信息70%——80%来自于视觉信息。
所以,能够这样认为:“耳闻总不如目睹”。
所以师生沟通中的非言语交流也许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
人们也许能够一时停止有声的说话,但却不能停止通过各种身体的姿态有意无意地持续发出信息。
对于教师来说,有效地使用好各种体态语来传情达意。
没有表情的呆板说教只能使学生永远对教师敬而远之,永远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
好教师应该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学会“此时无声胜有声”式的表达艺术,成为一个魅力十足的沟通行家。
教师经常性的表情能够是:双目微眯,嘴角微翘,面露微笑。
这种亲切和善的表情是与学生建立并保持心灵接触的前提条件,是进入学生情感世界的“通行证”,也应该是教师在工作中的常态表情。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共情,共情简单的说就是要有同理心。
要有同理心就是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世界,要感同身受。
包括三个条件:①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②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③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对方设身处地的理解。
比如“你又不好好学习,你又犯错误了,你怎么对得起你蹬三轮车为你省吃俭用的父母。
”“你这么做违反了校纪校规,给班级抹了黑”:“你怎么搞的?被子又叠这么差,寝室又被评为最差”,这就忽略了对方的感受,不留有余地地说出了对他的评价。
那会引起学生的不愉快,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会引起他的一种逆反心理,虽然心里其实也明白并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行为给班荣誉造成了损失,承认父母的辛苦,而我的行为的确是对不起辛劳的父母。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是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心理沟通则是师生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沟通是指师生之间通过情感、态度、语言、表达方式等渠道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通过心理沟通,师生之间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够促进教学、学习效果的提高,使教育活动更加顺畅、高效。
在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中,师生双方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沟通技巧。
师生双方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尊重对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需要倾听对方的心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考虑对方的利益,并且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师生双方还需要注重非语言交流,包括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以增强对话的效果。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有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在学生看来,一个关心他们的老师,将更容易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而在老师看来,一个愿意倾听并且理解自己的学生,也会更容易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近关系。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老师需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还需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且作出积极的反应。
老师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中,老师需要更多的关怀学生,尤其是在关键时刻。
在学生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老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包括情感上、心理上和学业上的支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谈话
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谈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加,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人面临的普遍困扰。
而作为学生群体中最脆弱且易受伤害的一群,他们更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因此,心理辅导老师在校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以提供专业帮助。
一、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尤其是对于心理问题这类敏感话题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首先,心理辅导老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真诚友善的态度,在与学生交流时表现出耐心和关爱。
通过主动倾听、互相尊重等方式来缓解学生可能存在的焦虑感和抵触情绪,并逐渐建立起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
二、倾听并尊重学生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最重要的就是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并不仅仅是听到他们的言辞,更要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和细微的心理变化。
倾听是一种耐心等待和体谅的过程,要避免中断或打断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同时,尊重学生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中保持平等、互动式的对话,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正向引导。
三、运用有效方法在沟通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需要掌握各种有效技巧来确保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而高效的谈话。
首先,适当运用开放性问题来鼓励学生展开思考与表达。
这类问题具有启发性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并发散思维。
其次,使用有效的非语言技巧如肢体语言、眼神接触等来增强沟通效果。
这些技巧可以传递出心理辅导老师认真关注以及愿意倾听学生问题的信息。
四、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士,心理辅导老师需要通过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并教授一些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技巧。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寻求适时的帮助和资源,如提供可靠的心理咨询中心或推荐相关读物等。
五、建立合作与接纳在谈话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需要以平等开放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并接纳自己内在的情感与体验。
这样做非常重要,因为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自身存在认知上的错误或某些不良经历保持隐瞒。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成长并取得成功。
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非常重要。
良好的心理沟通,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成长。
下面,本文将探讨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首先,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应该完全开放。
师生们需要能够自由地表达想法和感受,并从中获得支持和指导。
教师需要保持开放和倾听的姿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认真的反馈,并在必要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和认可时,他们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信心。
其次,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需要是真诚的。
它不能只是一种虚伪的交流,而应该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实对话。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只是给予某些标准的回应。
而学生也应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并开放地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指导。
此外,在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中,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正在面临的问题,并促进他们自由表达感受。
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教师是在乎他们并愿意尽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建议的。
当学生感到这种支持时,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可能会加速。
最后,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需要得到双方的认可。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保持合理的期望和求知欲,并且负责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也需要说出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努力跟随教师的指导。
当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独立,并且能够克服困难并实现个人目标。
总之,在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为维护良好的交流进行努力。
当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变得开放、真诚和认可时,教育过程会更加成功,学生将在各个方面得到成长,同时教师也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谈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谈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
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方法,主要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一、学会了解了解学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首要条件。
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
这也是老师的本职。
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目的。
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为了防止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学生。
二、面对现实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要明确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孩子的某些过激行为不是病态的,而是正常的表现。
青春期是指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
这时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对着人生的许多疑问和困惑。
青春期发育中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
三、爱心感化与学生在沟通的内容方面,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世界上除了母爱之外的又一伟大的爱。
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技巧
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技巧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技巧2023年,教育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具备更加全面、深入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处理和沟通与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问题,以提升教育质量、创造更加和谐让人赞赏的教育环境。
一、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教师在处理和沟通学生的心理时,需要注意平衡理性和感性。
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去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从而提高对学生的心理洞察力,学习并掌握更多理性处理情感的知识技巧。
然而,即使拥有最好的理性技巧和理论知识,教师仍需发挥自己的感性方面,用心地去感受和体验学生的情感状态,才能在心理沟通中更好地取得学生的信任、因而真正达到改变学生的目的。
例如,当一个学生因家庭变故、感情问题或生病等问题来到学校时,教师应该倾听他们的诉求,学习情感处理技巧,理性分析情况,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启示来帮助他们化解问题。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行为过激、沮丧等情况时,教师应该通过开导和鼓舞,引导学生区分他们精神上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学习正面思考和制定好的自我调整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多加一些感性的关怀,例如关注学生成长的点滴,了解学生的生活和为学习带来的压力,积极创造和谐、温暖明亮的氛围和环境,培育学生的自信、自信和自尊,提升教育质量。
二、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2023年的今天,新一代学生对课堂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同时也是思想启发、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的启蒙之地。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内部还需要给予学生的自由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成长体验。
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学生,尤其是在发现学生有不理解或对自己的要求表示疑惑时,不要忽略他们,或者采取诘问的方式质疑学生,而是尝试探究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师生心理沟通的技巧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心理沟通的技巧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心理沟通技巧:因“心”施教在与学生沟通时,老师要能够同各种气质、不同性格的学生打交道,要能够因“心”施教。
2500年前,有两个学生同时问老师一个相同的问题,老师根据其中一个学生为人懦弱的特点给予肯定回答,以激励他的勇气,给另外一名学生否定回答以中和他的暴性,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故。
社会发展到今天,气质的四种类型学说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也为我们与学生沟通指引了方向。
在教育那些任性倔强而冲动的学生时,我们老师一定要保持一份职业性的克制与冷静,采用“冷处理”方能“以柔克刚”;对于那些活泼好动但常常有始无终的学生,批评时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对于那些文静内向的学生,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动之以情。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恰当地运用沟通语言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老师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沟通语言。
“请、谢谢、对不起”,这是社会服务行业的专业用语,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用语。
在与学生沟通时,老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这样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更好地敞开心扉,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遗憾的是,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使用了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含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
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会降低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和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厌学、逃学、自杀等严重后果。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注意情绪、情感的心理效能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要注意情绪、情感的心理效能。
有的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太注重讲道理,似乎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学生就会自然按照老师的意愿做出某种改变。
其实,被忽视的情绪、情感因素恰恰正是师生沟通成败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情绪会增进师生间彼此的亲近和依赖,使教师的思想感情被学生所感知和理解。
所以,在进行个别沟通时,教师要表现出耐心和韧劲、爱心与期望,只有感情真诚和情绪良好的双向交流,才能产生师生"共振"效应,才会得到学生的情感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与学生谈话——浅谈心理辅导技术在师生交流中的运用在介绍心理辅导技术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位班主任老师与一名打算退学的学生对话的案例。
生: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想退学!师:你怎么能这样想呢?生:我觉得学习一点用处都没有…师:谁说学习没用?你看那么多人都在努力学习,准备考一个好点的大学,以后找一个好工作。
生:考大学有什么意思?您看报纸上说,读了大学,很多人连工作都找不到!师:那你的意思是,不考大学就能找到工作啦?笑话!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你连本科学历都没有.你凭什么去找一个好工作呢?生:我觉得未必。
您看,不是也有很多没考上大学就取得了成功的人吗?比如80后作家韩寒只有初中文凭不也一样成功出名吗?师:你觉得你能和他相比吗?他是特殊情况。
而且,像他那样聪明的人,全世界都没几个,你就不要做白日梦了!生:老师.我真的不想读书了。
师:你可不要拿自己的前途来开玩笑哟!还是继续读书吧。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你不听老师的话,将来长大了,一定会后悔的。
看完这段对话,大家觉得这位学生会听从老师的建议吗?这样的师生对话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段师生的对话从头到尾都是失败的、无效的。
在谈话的开始,学生说自己不想读书了。
作为教师,应该立即追问并找出造成学生想放弃学习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可是.这位老师却向学生表达了一个否定的意思(你怎么能这样想呢?)。
紧接着,学生说学习没用,还没说完,老师就立刻予以反驳,搬出一大堆道理,并在交谈的过程中变相侮辱学生(比如“你就不要做白日梦了!”)。
这样的一番师生交流,学生对于教师的观点是强烈抵触的,其内心根本就没有被教师的话语所触动。
因此,教师又怎么能让学生放弃打算退学的念头呢?《孙子兵法》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
作为经常与学生打交道,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也需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在与孩子关系不良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分教育,这样只会激发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
第二,教育方式重于教育内容。
孩子抗拒的往往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在面临学生心理巨变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学习并运用一些心理辅导技术,改变以前一味的死板的说教教育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定能在做学生工作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倾听技术在心理辅导中,倾听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这个倾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倾听,需要讲究技巧和艺术。
大家看,“听”的繁体字是“聼”,这就告诉我们,听,不但要用耳朵,用眼睛,还需要用一颗炽热的心。
所以,真正有效的倾听,不单是用耳朵和眼睛,最为重要的是,还必须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说话者的内心以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与学生交流时,不但要认真听懂学生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意思,还要看懂学生的肢体言语,而且还要听出学生在交谈中省略或者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一种比较正确有效的倾听状态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用眼睛看着学生,细心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学生在谈论时使用的词语,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谈论别人时的态度,陈述一个事件时所带的感情色彩;尤其是要关注学生在说话过程中语调、语气、语速的变化,比如一下子变得犹犹豫豫、欲言又止的地方等。
举个小例子来说,针对体育考试不达标的情况,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表述:(1)体育考试不达标;(2)我的体育考试不达标;(3)体育老师让我的体育考试不达标;(4)真是太倒霉了,体育考试不达标。
从这四种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考试不达标的归因及态度。
分别是:第(1)句,学生对事件客观描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第(2)句,学生把体育考试不达标归因于自己,该生可能比较喜欢自我反省;第(3)句,学生潜意识地认为是老师不对,故意让他不达标,该生可能喜欢推诿责任,攻击别人;第(4)句,学生的话明显受宿命论影响。
所以,通过分析学生在描述人和事所使用的词语或结构,往往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
当然,倾听除了要全神贯注地听之外,还需要教师有适当的参与和恰如其分的反应。
因为有效的师生交流,绝对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一方唱独角戏,交流就无法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
这个反应,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
这就得根据教师自己的个性特点来做出选择。
我们的反应,往往是为了向学生传达教师的态度,尊重对方,鼓励他继续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问题和事情的来龙去脉。
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搞清楚问题,使教师对学生的谈话内容更加了解和掌握。
因此,对于学生的谈话,我们的反应应该是鼓励性的,支持性的,而不是批判性,阻止性的。
要尽量避免出现过度的惊讶、厌恶、憎恨、奇怪、不可理解、气愤的神态,而多用微笑、点头等肢体言语,对学生的所谈所说表示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接纳。
如果教师用诸如此类的方式回应学生,肯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小学生又一次没交语文作业,原因是他头一天忘记把作业本带回家。
于是,语文教师找他谈话。
师:你又没做作业,这次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生:我忘记带作业本回家了。
师:你脑瓜子还真够用的啊,一天一个理由亏你编得出来!你可以当作家了!生:老师,我是真的忘记带回家了。
师:你骗谁啊?我最恨像你这种犯了错,还撒谎找借口的学生了!生:老师,我真的没有!昨天放学的时候,我一慌就忘了带作业本回家了。
回到家才想起自己的作业本没带,可惜已经晚了。
师:你觉得你说的谎话我会相信吗?即使你真的忘了作业本在学校.你觉得我就会原谅你吗?你说,如果你的脑袋没长在脖子上,是不是连你的脑袋都要一起忘记了呢?生:老师,你真是太不信任我了.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大不了就是请家长来嘛。
师:真是太不像话了!现在你就给我把作业补上,不补好不准回家!我马上打电话给你爸爸,让他来学校看看他培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在这个例子中,显然教师没有做到有效的倾听,结果导致师生关系一下就对立起来了,谈话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那么,一个真正懂得积极倾听的教师又会怎样和孩子交流呢?师:能告诉老师,今天为什么没完成作业吗?生:我昨天忘记带作业本回家了。
师:原来是这样的啊?生:老师,您不相信我吗?我以前是经常找理由不完成作业,可是从上次和您聊天后,我就决心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不再辜自您的期望了。
师:我看到你的进步了,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我只是在想,作业本这么重要的东西你怎么会忘记了呢?生: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太慌张了,就忘了带作业本回家了。
等到想起来,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师: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不做作业。
你今天会把作业补上的,是吗?生:没问题,我一定补上。
师:那就好。
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的作业加起来可不少啊。
就算是对你做事不认真细心的惩罚吧。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哟!生:知道了,我保证绝对不会有下次了。
大家看,同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教师采取积极倾听的方式,这个学生不但没有产生任何负面的情绪,反而还觉得老师理解自己。
结果,教师与学生谈话的目的,让孩子做完作业的目的也达到了。
因此,教师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共情技术共情(也叫同感、同理心)是心理辅导中的核心技术。
何谓共情呢?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并且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是理解、关注和接纳他的,进而建立起彼此良好的信任关系,激发对方进一步向你倾诉的欲望。
在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中,教师应该学会积极地运用共情技术,真正地体会和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感受,找到造成学生烦恼和困惑的真正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接受并加以改变。
如果教师能做到共情,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教师接纳和理解,也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促进自己的改变。
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共情技术究竟该怎么样运用于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之中。
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在期中考试中未能保持自己先前第一名的位置,考了第三名,心里很是难过。
于是便找到老师倾诉:“我觉得自己太笨了,怎么能考那么差劲呢?怎么能考第三呢?太丢人啦,我该怎么办呢?”如果教师回答:“第三也不错啊,你看很多同学一辈子都考不到第三啊!”这样的回答忽视了学生的感情,丝毫不能帮助学生缓解失落的情绪。
如果教师回答:“你成绩一直优秀,人又这么聪明,下次一定能够考出好成绩的!”这样的回答,还是有些流于形式,隔靴搔痒,没能真正地缓解学生的失落和沮丧情绪。
如果教师回答:“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一次失败,算什么呢?”这样的回答显然是在批判学生,而不是安慰和鼓励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
如果教师回答:“对于你来说,这次考试发挥失常了,你没得到第一,你心里很难受。
但是,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样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试着感受学生的心情,但是,后边的一句显得有些空洞。
如果教师回答:“你以前一直都能保持第一的好成绩,现在却考了第三名,我能理解你内心的失落和痛苦。
但是,我们需要面对现实。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在这次考试中,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你没考出自己的理想成绩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再来一起想想,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呢?”这样的回答,学生就感觉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了,也愿意和老师一起交谈,解决自己的问题了,良好的沟通氛围不就建立起来了吗?因此,教师要运用好共情技术,就要求在与学生说话的时候,抛开教师的身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多去体验他的感受和情绪,从而让自己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真正让自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具体化技术在心理辅导中,具体化技术是指辅导教师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时所采用的技术。
教师充分地运用这一技术,能够更好地找出学生的症结所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最近好郁闷啊,您能告诉我该怎么调节自己吗?”教师这时候不能马上就回答,如何来调节他的郁闷情绪,而是需要询问,究竟是什么事件导致了学生的郁闷心理产生,是因为丢了钱,或者考试考差了,或者与别人闹了矛盾等。
只有找到具体的诱因,才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消除学生的郁闷情绪。
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充分运用具体化的技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高二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想放弃数学,于是,便开始了他与数学老师的对话。
生:老师,我不想学数学了。
师:为什么呢?生:我觉得数学太难了.学起来太吃力了。
师:那你能告诉我,究竟你觉得数学哪些方面难呢?生:我觉得数学的几何题太难了。
师:哦,所有的几何题都难吗?生:也不是,就是关于立体图形的那些知识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