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辨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摩擦力,而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摩擦力。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并试图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没有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将保持静止不动。
动摩擦力则是指当物体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也被称为滑动摩擦力,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两个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超过了动摩擦力的大小时,物体将开始运动。
根据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摩擦力特点,可以得出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力的结论。
这是因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通常大于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静摩擦力能够抵抗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使物体保持静止。
而当物体开始运动时,动摩擦力的大小会逐渐减小,直到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我们试图推动一个沉重的物体时,如果施加的力小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物体将保持静止不动。
只有当我们施加的力超过了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物体才会开始运动。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也与物体之间的材料特性有关。
不同的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力通常比金属与木材之间的摩擦力大。
这是因为金属表面通常更光滑,相互接触面积更小,摩擦力更小。
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力是物体在不同状态下摩擦力的一种普遍规律。
这种大小关系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非常重要,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际应用。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么?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么?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关于物理问题,上课觉着什幺都懂了,可等到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
以至于对于一些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就很难再坚持下来。
过早的对物理没了兴趣,伤害了到高中的学习信心。
收集整理下面的这几个问题,是一些同学们的学习疑问,小编做一个统一的回复,有同样问题的同学,可以仔细看一下。
【问: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幺?】答:假设法,假设是静摩擦力,然后通过计算整体的加速度,再分别研究两个物体,判断这个加速度能否被静摩擦力提供。
如果通过计算发现这个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还大,那幺假设就不成立了,两个物体间的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反之就是静摩擦力。
【问:地球同步卫星有何特点?】答:同步卫星指的是与地球自转同步,或者说,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也是24个小时。
此外,在空间上,同步卫星轨迹与赤道圆共面,与地面的自转运动保持相对的静止。
通过向心力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不难推导,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固定的。
【机车功率问题怎幺求解?】答: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于两个方程,首先是瞬时功率p=fv,另一个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f=m*a;题目中很多是两种不同运行模式,这时要注意,在两种情况下把这两个方程都用上,还要注意,有的题还要用动能定理辅助求解。
【问:电势能怎幺计算?】答:电势能可以根据电场力做功的对应关系来求,电势能变大的过程,此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做功的数值与电势能改变的数值是相等的。
【问:如何处理复杂的多过程问题?】答: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
分析过程特征,一定要需仔细分析各个过程的约束条件,比如某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公式与性质,针对此过程逐来研究。
过程间的联系,则可从。
物体的滑动与静摩擦力
物体的滑动与静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体滑动和静止的情况。
这种现象是由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所决定的。
本文将会探讨物体滑动和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实际应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开始运动的力。
一旦物体开始运动,静摩擦力会转变为滑动摩擦力,即阻碍物体滑动的力。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是物体之间的粗糙度。
一般来说,当两个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这是因为物体表面的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增加了摩擦力。
其次是物体间的压力。
当物体受到的压力增加时,摩擦力也会增加。
最后是表面之间的润滑情况。
润滑物质可以减少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力。
那么,滑动和静摩擦力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和测量。
首先,我们需要一块光滑的水平台面和一个物体,如一块木板。
我们将物体放在平台上,并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直到物体开始运动为止。
这个力的大小就是静摩擦力的大小。
然后,我们可以继续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以更快的速度运动。
这个力的大小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情况。
物体的滑动和静摩擦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实际应用。
例如,车辆的刹车系统利用滑动摩擦力来减慢车辆的速度。
当我们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片和轮胎之间产生了滑动摩擦力,使车辆减速停下来。
另一个实际应用是物体的牢固固定。
例如,建筑工人用螺丝将木板固定在一起时,静摩擦力使得螺丝能够牢固地锁住木板,防止它们相对运动。
总之,物体的滑动与静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所决定的。
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没有相对运动时阻碍其开始运动的力,而滑动摩擦力则是物体滑动时的力。
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受到的压力以及润滑情况。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杜海峰(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744000)摘要:对于刚接触力学的初中学生来说,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本文将对两者详细对比,并通过典型例题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分析.关键词:初中;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对比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19)26-0041-02收稿日期:2019-06-15作者简介:杜海峰(1985.8-),男,甘肃省平凉人,本科,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力学,在学习摩擦力一节时,大多学生虽能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但未能对两者详细对比区分,致使两者的影响影响因素混淆使用或不能正确使用.一、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联.物体与其接触面之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未发生具体的相对运动时,物体与接触面之间存在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方向的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外力逐渐增大时,静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当静摩擦力增大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在接触面上滑动,此时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若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再发生变化.二、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物体运动状态摩擦力方向同接触面同压力摩擦力是否变化摩擦力大小变化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摩擦力大小非影响因素静摩擦力相对接触面静止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随外力变化而变化f 摩=F 外F 外接触面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相对接触面滑动与相对运动相反不变物体匀速运动时,f 摩=F 外接触面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大小;物体是否匀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说明:在解答摩擦力相关问题时,要注意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和非影响因素,特别是不能把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拿来分析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三、例题解析1.小华乘坐火车假期旅行时,上车后将一本书放在了车厢内的桌面上,火车启动后,列车开始做加速运动,书相对桌面静止,此时书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向(选填“前”、“后”)的力;当列车速度增大到180KM /h 后,列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书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突然列车紧急制动,书由于惯性向前滑动了一段距离,书滑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摩擦力产生条件及摩擦力的方向,清晰分析书的相对运动状态至关重要.火车启动后,书和桌面一起向前做加速运动,书虽然相对桌面保持静止,但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此时书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此摩擦力也是书向前加速运动的动力.当列车速度增大到180KM /h 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桌面和书速度相同,且均处于平衡状态,书和桌面之间既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书水平方向不受力.当列车突然制动,书由于惯性向前滑动时,书相对桌面有向前滑动的运动状态,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答案:前;静摩擦力;不受力;向后的滑动摩擦力2.小明在河中嬉戏时,抓到了一条重8N 的鱼,他用30N 的力悬空静止握着鱼(鱼头竖直向上)向妈妈炫耀,此时鱼受到手的摩擦力为N ,方向为.妈妈告诉小明:“你应该握紧一点,小心鱼滑掉了.”小明便用50N的力握紧鱼,此时鱼受到手的摩擦力为N 解析手握鱼悬空时,鱼相对于手有竖直向下的运动趋势,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因为鱼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鱼在水平方面受到各个方向的握力平衡,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此时静摩擦力大小只与竖—14—直向下的重力有关,根据二力平衡特点,f 摩=G =8N .当手的握力增大时,鱼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只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且它们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 摩=G =8N ,保持不变.当手的握力增大时,增大的只是最大静摩擦力,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转换的临界阈值.答案:8;竖直向上;83.如图,小明用水平向右10N 拉力刚好能使物体A 以2m /s 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此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当拉力增大到15N 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当物体速度增大到4m /s 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当突然撤去拉力,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右滑动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滑动摩擦力的非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滑动的快慢和是否匀速均无关.本题中当拉力为10N时,物体匀速滑动,拉力增大到15N 时必然加速运动,物体速度增大到4m /s 时,题中未明确物体是否匀速,撤去力后由于惯性继续滑动时为减少运动.物体A 在以上几种状态时,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始终未变化,只是运动快慢在不停变化,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同时可根据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来判断滑动摩擦力大小,f =F 拉=10N .答案:10N 10N 10N 10N参考文献:[1]徐超,盛云生.从2017江苏高考14题谈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J ].物理教学,2018,40(09):55-56.[2]庄建英.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整理归纳[J ].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6):133.[责任编辑:闫久毅]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冯俞敏(山西省交口县第二中学032400)摘要: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基础,从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来看,高中物理的内容是在初中物理内容上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因此,只要做好了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那么就可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在文中主要就从初中物理教学出发,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进行探讨.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19)26-0042-02收稿日期:2019-06-15作者简介:冯俞敏(1969.10-),女,山西省吕梁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前几天和高中物理老师一起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老师们在一起交流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教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一、初高中物理的区别1.教材的区别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教材所授的知识内容差不多,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加;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学科间渗透性方面都有所增强.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2.思维上的的区别初中学生思维具有形象、顺向、静态、单一的特点;高中学生思维具有抽象、逆向、动态、多向的特点.在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3.能力上的的区别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具备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实验能力、和使用数学工具处理简单的问题的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所提高.如:高中在实验能力上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初中则要求学生具备初步实验能力即可.4.方法上的的区别由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比初中多,教师无法像初中课堂上一样,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多次讲解、多次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灵活运用已学—24—。
【高中物理】如何正确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高中物理】如何正确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且这两个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这里的“要发生”是一种运动趋势,物体并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就是阻碍这种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就与这个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已经发生了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也与这个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人走路的时候,脚用力向后蹬地,人脚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地面就阻碍人脚向后运动,所以就产生了向前的静摩擦力,在这个静摩擦力的作用下,人就向前运动了。
当骑自行车向前运动的时候,人用力蹬车,通过链条传动,驱动后轮转动,后轮上与地面接触的点相对地面就产生了向后滑动的趋势,地面对后轮产生了向前的静摩擦力,在这个摩擦力的作用下,自行车就向前运动起来了;而前轮在后轮的推动作用下也要向前运动,地面就阻碍它向前,所以就产生了向后的摩擦力。
这个摩擦力也是静摩擦力。
当停止蹬车依靠惯性滑行或者人行走推行自行车时,前后轮都时被动轮,地面对它们产生的摩擦力都是向后的。
由此可见:摩擦力有时候是物体运动的驱动力,有时充当了物体运动的阻力。
当摩擦力充当动力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当摩擦力充当阻力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例1 小强同学某次锻炼身体时,沿竖直杆上爬,若他上爬过程中的某一段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段过程中()A. 杆对他的摩擦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 他对杆的压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杆对他的摩擦力和他受到的重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下D. 杆对他的摩擦力和他受到的重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上解析:部分同学认为人向上爬杆,摩擦力阻碍人向上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向下,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摩擦力产生的实质,无论是人向上匀速爬杆还是沿杆匀速下滑,人握紧杆是向下用力,手相对于杆来说有一个向下运动的趋势,由于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向上,大小等于人的重力,所以杆对人的摩擦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内容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内容归纳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内容归纳》,供大家学习参考!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遭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知道。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同等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别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成效: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能够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形需结合运动情形与安稳条件加以肯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形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成效: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多是动力,也多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答: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如下:
1、产生原因不同
若两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谓之“静摩擦力”。
静摩擦时两物体相对静止。
滑动摩擦力是两个有相对滑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通俗来说就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滑动摩擦需要相对运动。
2、力的方向的不同
静摩擦力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与接触面相切相切,可用平衡法来判断。
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力的大小不同
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相比最大静摩擦和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力要小得多。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大于滑动摩擦力,而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无法比较。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接触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尚保持相对静止时,彼此作用着阻碍相对滑动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静滑动摩擦力,简称静摩擦力,一般用f表示。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接触且挤压(即相互间有弹力);
2、触面粗糙;
3、相对运动趋势。
4、物体相对静止。
摩擦力方向
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
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判断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③反推法:从研究物体表现出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反推它必须具有的条件,可判断出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的关系知识点总结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物体的表面性质、压力以及滑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对摩擦力及其与滑动摩擦的关系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由物体表面接触形成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开始运动(静摩擦力)或阻碍运动中的物体减速(动摩擦力)。
二、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摩擦力可以用以下计算公式表示:摩擦力 = 摩擦系数 ×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其中,摩擦系数是表征物体间摩擦性质的一个量,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有所差异。
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是指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垂直压力。
三、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区别1. 静摩擦力: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前的摩擦力,用于阻止物体开始运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且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等于两种物体间静摩擦系数的乘积与物体受到的垂直压力之积。
2. 动摩擦力: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存在的摩擦力,用于阻碍物体减速。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且动摩擦力一般小于等于静摩擦力。
四、滑动摩擦与摩擦力的关系滑动摩擦是指物体在相对运动中,表面之间发生的摩擦现象。
滑动摩擦力是物体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表面性质、垂直压力以及滑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1. 物体表面性质: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材质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表面粗糙的物体之间会有更多的接触点,摩擦力较大;而表面光滑的物体之间接触点较少,摩擦力较小。
2. 垂直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越大。
3. 滑动速度:滑动速度增大时,摩擦力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当物体相对运动速度较大时,表面接触的微小凸起和凹陷在相对运动中更容易相互干涉,增加了摩擦力。
五、应用案例1. 汽车行驶: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轮胎与道路之间的摩擦力提供车辆运动的推动力,并且通过调整摩擦系数和轮胎压力等因素,可以使汽车保持稳定的行驶状态。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详解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间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力。
下面将详细解释摩擦力的知识点。
一、摩擦力的类型1.静摩擦力:指当物体相对静止时,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力,阻碍物体开始运动。
2.动摩擦力:物体开始运动时,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力,阻碍物体继续运动。
二、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
1.法向力: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力是由于物体重力引起的,也称为法向力。
法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粗糙度: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会增加两个表面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
三、摩擦力的计算方法1.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垂直力和摩擦系数之间的乘积有关。
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μsN,其中F为摩擦力的大小,μs为静摩擦系数,N为物体间的垂直力。
2.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垂直力和动摩擦系数之间的乘积有关。
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μnN,其中F为摩擦力的大小,μn为动摩擦系数,N为物体间的垂直力。
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润滑:在物体表面涂抹润滑剂(如油、脂等)可以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
2.平滑物体表面:对物体表面进行抛光或者涂刷防滑漆,可以改变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减小摩擦力。
3.减小物体质量:减小物体的质量可以减小物体间的垂直力,从而减小摩擦力。
4.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小法向力,从而减小摩擦力。
五、应用摩擦力的现象和方法1.制动:利用摩擦力的阻力来实现减速和停止的作用,例如汽车的刹车系统。
2.爬坡: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在斜坡上爬行,例如摩擦力可以使一个人在地面上行走。
3.拉动物体:摩擦力可以用来拉动物体,例如牛拉车、人推车等。
4.信号装置:利用摩擦力可以制造一些声音、光、热等信号。
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在物体接触的表面上,摩擦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摩擦力,另一种是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间没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而动摩擦力则是物体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在物体接触时,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如何准确地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 观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
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例如,当一个物体被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而另一个物体受到这个力的阻碍而不发生运动时,静摩擦力的方向将是向左。
2. 判断物体受力平衡静摩擦力的方向还可以通过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来确定。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物体没有发生运动,那么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反,以保持物体的平衡状态。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向右的力,而物体仍然静止不动时,静摩擦力的方向将是向左。
3.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物体没有发生加速度,那么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反,以保持物体的静止状态。
通过观察物体是否发生加速度,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 实验法除了理论分析,实验也是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实验来模拟不同的力的作用情况,观察物体是否发生运动,并根据运动情况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结起来,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主要有观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判断物体受力平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实验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进而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和运动规律。
在物理学中,对于静摩擦力的研究非常重要。
静摩擦力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接触过程中,也在工程学、机械学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方法的研究和掌握,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摩擦力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摩擦力与物体滑动的关系
摩擦力与物体滑动的关系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接触面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它对于物体的滑动和停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摩擦力与物体滑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应用。
一、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摩擦力是由于物体接触面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物体表面越光滑,接触面积越小,摩擦力就越小;而当物体表面越粗糙,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二、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是摩擦力的两种状态。
当物体相对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当物体相对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通常大于滑动摩擦力,这是因为在物体相对静止时,物体表面的凹凸部分会互相嵌合,增加了摩擦力。
三、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 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2. 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
3. 接触力:接触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四、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下所示:1. 制动系统: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制动系统利用摩擦力来减速和停止。
2. 打磨和抛光:在金属加工、木工制作等过程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摩擦力来达到打磨和抛光的目的。
3. 运动竞技:一些体育项目,如滑雪、滑板等,通过利用摩擦力来控制速度和稳定姿势。
4. 登山运动:登山鞋和登山手套等登山装备利用摩擦力提供抓地力,确保登山者的安全。
五、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有助于提高物体的滑动速度和效率。
以下方法可用于减小摩擦力:1. 使用润滑剂:润滑剂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减少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减小摩擦力。
2. 改善物体表面:对于需要减小摩擦力的物体,可以采取改善表面光滑度或减少粗糙度的方法,从而降低摩擦力。
3. 减少接触力:通过减少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可以间接减小摩擦力,如减小货物的负载重量。
物理知识点之摩擦力
物理知识点之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一种力,它是由两个表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或者试图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产生的。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种形式。
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对于接触表面试图发生相对运动时,但尚未发生相对滑动的阻碍力。
而滑动摩擦力则是在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阻碍其滑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密切相关。
当两个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此外,静摩擦力还与两个物体之间的垂直压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垂直压力成正比。
具体来说,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F静=μ静×N其中F静是静摩擦力,μ静是静摩擦系数,N是垂直压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材质有关,一般来说,摩擦系数μ滑动的大小反映了材质的特性。
例如,金属表面的摩擦系数通常比木材或橡胶表面的要小。
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我们行走时能够保持平衡是因为摩擦力阻止了我们的脚滑动。
车辆行驶时也离不开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利用摩擦力将车轮转动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来减速。
此外,在工程设计中,摩擦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在工业制造中,需要使用摩擦力来保持物体的稳定性,以便进行加工和组装。
摩托车和自行车等运动设备也利用摩擦力将骑手的动能转化为动力。
要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润滑剂可以在两个表面之间形成润滑膜,从而减小摩擦力。
此外,平滑和打磨物体表面也可以减小摩擦力。
在一些特殊应用中,如航天器的进出轨道、电梯的运行等,常常使用气垫或液垫来减小摩擦力。
有时候,我们还会利用摩擦力来实现一些特殊的目的。
例如,各类机械设备中常常利用摩擦力来传递和控制力。
螺纹装置就是利用摩擦力来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装置。
此外,还有一些摩擦力学的研究,如斯拉夫方程,它有助于理解和研究摩擦力的特性和行为。
总之,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力,它在物体运动和静止中起着重要作用。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做功特点的比较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做功特点的比较理清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特点的区别,对理解掌握功这一重要概念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一、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相互接触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出现阻碍相对滑动趋势的力为静摩擦力。
出现静摩擦力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滑动趋势而无相对滑动位移,这是理解静摩擦力做功特点的关键。
如图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未动,则桌面对a向左的静摩擦力不做功,因为物体a在静摩擦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物体a对桌面向右的静摩擦力也不做功,因为桌面在静摩擦力的方向上也没有位移。
如图2,a和b叠放在一起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拉力f的作用下,a和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距离为s,则b对a的静摩擦力做负功w1=-fs,a对b的静摩擦力做正功w2=fs,其做功的代数和w=w1+w2=0.可见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是:(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3)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二、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如图3,物块a在水平桌面上,在外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桌面对a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做负功,因为物体a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上有位移,而物体a对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不做功。
如图4,上表面不光滑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小铁块以速度v从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当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相对地面滑动的距离为s,小铁块相对木板滑动的距离为d,则滑动摩擦力对铁块所做的功为:w铁=-f(s+d)……①根据动能定理,铁块动能的变化量为:△ek铁=w铁=-f(s+d)……②②式表明,铁块从开始滑动到相对木板静止的过程中,其动能减少。
那么,铁块减少的动能转化为什么能量了呢?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滑动摩擦力对木板所做的功为:w板=fs……③根据动能定理,木板动能的变化量为:△ek板=w板=fs……④④式表明木板的动能是增加的,由于木板所受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铁块,可见木块减小的动能有一部分(fs)转化为木板的动能。
中学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中学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中学物理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摩擦力的关键知识点:
1. 摩擦力的定义: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两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 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阻止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通常符合福科定律,即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垂直压力成正比。
3. 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与静摩擦力相对应的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通常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4. 摩擦系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之间的物质性质有关,可以用摩擦系数来表示。
摩擦系数可以分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分别表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与接触面之间的关系。
5.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6. 使用斜面降低摩擦力:当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减小垂直于斜面方向的摩擦力分量,从而减小了摩擦阻力,使物体能够更顺利地运动。
这些是中学物理中摩擦力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理解这些概念和相应的公式可以帮助你解决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的关系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的关系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量。
在自然
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摩擦力起着重要作用。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
体之间的接触力以及表面状况有关。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时,阻止它们相对运动的力量。
滑动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
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运动的力量。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密切相关。
根据经验法则,
摩擦力正比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法向接触力,即F = μN。
其中,F是摩
擦力,μ是摩擦因数,N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法向接触力。
摩擦因数是一
个常数,取决于物体的材质和表面状况。
滑动摩擦力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
当两个物体的接触面
积增大时,滑动摩擦力也会相应增大。
这是因为增大的接触面积会使
摩擦力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作用。
另外,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也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相对于光
滑的表面,粗糙表面的物体之间摩擦力更大。
这是因为粗糙表面会导
致物体之间的不规则接触点增加,从而增加摩擦力的产生。
摩擦力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运动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车辆的刹车、行走时控制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掌握摩擦力的特性,对
于我们合理运用和控制摩擦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摩擦力与滑动摩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接触面积以及表面状况有关。
通过合理控制和利用摩擦力,我们能够实现一系列运动和控制的目的。
如何正确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如何正确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且这两个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这里的“要发生”是一种运动趋势,物体并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就是阻碍这种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就与这个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已经发生了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也与这个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人走路的时候,脚用力向后蹬地,人脚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地面就阻碍人脚向后运动,所以就产生了向前的静摩擦力,在这个静摩擦力的作用下,人就向前运动了。
当骑自行车向前运动的时候,人用力蹬车,通过链条传动,驱动后轮转动,后轮上与地面接触的点相对地面就产生了向后滑动的趋势,地面对后轮产生了向前的静摩擦力,在这个摩擦力的作用下,自行车就向前运动起来了;而前轮在后轮的推动作用下也要向前运动,地面就阻碍它向前,所以就产生了向后的摩擦力。
这个摩擦力也是静摩擦力。
当停止蹬车依靠惯性滑行或者人行走推行自行车时,前后轮都时被动轮,地面对它们产生的摩擦力都是向后的。
由此可见:摩擦力有时候是物体运动的驱动力,有时充当了物体运动的阻力。
当摩擦力充当动力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当摩擦力充当阻力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例1小强同学某次锻炼身体时,沿竖直杆上爬,若他上爬过程中的某一段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段过程中()A.杆对他的摩擦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他对杆的压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杆对他的摩擦力和他受到的重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下D.杆对他的摩擦力和他受到的重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上解析:部分同学认为人向上爬杆,摩擦力阻碍人向上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向下,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摩擦力产生的实质,无论是人向上匀速爬杆还是沿杆匀速下滑,人握紧杆是向下用力,手相对于杆来说有一个向下运动的趋势,由于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向上,大小等于人的重力,所以杆对人的摩擦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比较高中物理知识点
被动力,与压力无关,大小为0<Ff≤Fmax
公式Ff=μFN,与正压力成正比
方
向
相同点
①与运动方向无直接关系,可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与运动方向相反或者成一夹角;②与接触面相切;③与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方向垂直
不同点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
用
点
相同点
在接触面上,做力的图示时,可根据等效原理画到物体的重心上
静摩擦与滑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比较知识点包括两种摩擦力的比较部分,有关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比较的详情如下:
两种摩擦力的比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产生
条件
相同点
①相互接触;②相互挤压;③接触面粗糙
不同点
有相对运动趋势
有相对运动
力
的
三
要
素
大
小
相同点
①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②可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求解(后面学习)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摩擦力是指当物体间存在接触时,两者间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
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滑动体之间的静态摩擦力,又称作滑动摩擦力。
它是由体滑动贴附
关系决定,比较大的摩擦力能够使物体保持原位,而小的摩擦力使物体放射性能够移动。
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分子间粘度、表面细节、表面形状,以及滑动的时间或温度等有关。
动摩擦力是滑动体之间的动态摩擦力,又称作相对滑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在物
体相对滑动时产生,它是由物体接触面材料的分子机制决定的,由摩擦学理论指出,受重力、摩擦力和质心的关系的作用,相对滑动的滑动摩擦力可以分解为两部分的组成,它们是摩擦力和气动摩擦力。
从性质上来说,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最大区别在于,静摩擦力只有在两个物
体的表面的接触的情况下才会发挥作用,而动摩擦力则要求物体以一定的速度相对滑动,才能放射出作用。
总之,摩擦力是由接触体滑动或相对滑动时所产生的阻力,通常被划分为静摩
擦力和动摩擦力,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滑动状态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的统一理论正在兴起,称为超弦(super-string) 理论。这理论认为微观粒子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一维弦, 自然界中的各种不同粒子都是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并 在弦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量子化方法。这理论宣称这是第一 次得到的可重整化引力理论。
3
一、万有引力(Gravitational force)
v
2
mv
2
F2 G
Mm r
2
G
Mm ( R h)
2
由F1 = F2 得 v
GM Rh
在半径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的速度,就是发射卫星所需的速度 10
v
GM R
GM g 2 R
3 -1
v1 Rg 7.9 10 m s
——第一宇宙速度。
11
二、弹性力(Elastic force )
如果作用于物体的力超过一定限度 , 物体就不 能完全恢复原状了, 这个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这种被保留下来的形状称为塑性形变(范性形变) (4)常见的弹性力有压力、张力、支持力、弹簧 的弹力 桌面发生形变产生作用于物体的弹性力, 方向垂 直于桌面向上, 称为支撑力; 绳子发生形变产生作 用于物体的弹性力, 方向沿着绳子向上, 称为张力。
7
2. 重力 把地球近似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则地面上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与地球间万有引力大小 GM Mm 由牛二律F = m g g 2 F G 2 R R 两个结论:(1) g的数值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
(2) g的数值随着离开地面高度增加而减小。
地球半径很大(约为6.37106 m ), 当高度不太大时, g的数值 变化可忽略。由于地球自转 , 地面各处的 g 值有明显差异。 g与纬度 经验公式:
§2-2 力学中常见的力
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 强力和弱力或者叫做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除万有引力外,几乎是所有宏观 力的缔造者。长程力(弹性力,摩擦力,静电力) 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强度仅是电磁力的1/1037 强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内部表现出来,强度是 电磁力的百倍。力程为10-15m 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基本粒子之间,强度是强 力的一百万亿分之一。力程为10-17m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相互吸引着。万有引力 是自然界的基本力之一。
有万有引力的空间内存在一种特殊媒介物质——引力场 粒子物理学认为引力相互作用通过引力子传递。 在量子力学 中,引力子被定义为一个自旋为2、质量 为零的玻色子
引力子是否存在,引力 m1 子是怎样传递引力?
m2
4
1. 万有引力定律: 任意两质点间都存在引力, 方向沿着两质点连线;
13
问题:有人认为“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 力”,其理由是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木块自身的 重力引起的,它们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5)从物质的微观结构看, 弹性力起源于构成物 质的微粒之间的电磁力
14
2. 弹性力的表达式 弹簧未形变时物体的
F F
位置, 称为平衡位置。
弹性限度内弹性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拉伸量或压缩量)
引力质量与在牛顿运动定律中引入的惯性质量 一样, 也是物体自身的一种属性的量度, 它表征了 物体之间引力作用的强度。
虽然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代表了物体的两种不同 的属性, 然而精确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 对于 任一物体来说, 这两个质量都是相等的。这一重要结 论正是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质量的起源? 世界的本源?
而作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一 个分力,同样重力也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9
例1: 应以多大速度发射,才能使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作匀速圆周运动? 解:地球近似半径为R的均匀球
体,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 绕地球 F m 1 r Rh 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为
若卫星只受地球引力作用, 引力就是卫星作匀速圆周 运动的向心力。 地球的引力
1. 定义 当两物体相互接触时,只要物体发生形变,物 体之间就产生相互作用力,这种力就称为弹性力
注意: (1)弹性力总是与物体的形变相联系 的,而要发生形变,物体间必须互相接触。 (2)弹性力是一种接触力, 其方向永远垂直于
过两物体接触点的切面。
பைடு நூலகம்
12
(3)物体受力要发生形变, 当把力撤除后, 物 体若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弹性形变。
成正比, F=k x。
r 12
F 12
5
在应用该定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律中的物体是对质点而言的; 对于具有一定大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下 列三种情况可以用上式来表示
a) 当两个物体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 可以将它们看为质点; b) 质量均匀的球体; c) 质量按同心球壳方式分层分布的球体。
6
(2)定律中的质量为引力质量;
大小与两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与两质点间距离
r12 的平方成反比:
m1 m 2 F12 G 2 r12 m1 m 2 r12 矢 F12 G 2 ( ) r12 r12 量
形
G = 6.672591011 N m2 kg2
引力常量
m1
r 21
F 21
m2
m1 m2 r21 ( ) 式 F21 G 2 r21 r21
g的标准值:9.80665 ms2 , 北京地区为9.8011 ms82。
g 9.78030 (1 0.0053025 sin 2 0.000007 sin 2 2 ) m s-2
思考题:重力与万有引力是否是一回事?
答:重力和万有引力不是一回事,并且在数值上也
不相等。这是因为地球表面的物体都随地球自转,
1
宇宙四种基本力能否统一? 爱因斯坦的梦想:将宇宙中所有的力用一个简洁的公式 统一起来。 1955年4月17日,爱因斯坦从普林斯顿医院的病榻上坐 起来,开始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次计算。 他的床边放着他最后的,也是失败的一项努力,即创造 自己的统一场理论――对于宇宙中所有已知力量的一项单 一的、条理清晰的解释。 温伯格(1967年)和萨拉姆(1968年),成功地建立了 一个优美的理论,把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看做是一个单 一的力------电弱力,从而把它们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