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详细]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的做用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的做用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的作用
在质量管理中,为了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常常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在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中,统计方法更是不可或缺。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统计方法及其作用。
1. 直方图
直方图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区间分成若干组,然后对组数进行统计,绘制成柱状图展示。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直方图可用于探究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寻找问题,如在生产线上,统计每个工人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然后绘制成直方图,可以发现生产产品数量存在明显的波动和缺陷率在某个时间点上升,从而可以调整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2. 管制图
管制图可以对产生自然波动的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它能够及时反映出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帮助人们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管制图可用于监控质量指标,如缺陷率、产品尺寸等,若管制图表明质量指标存在异常变异,就需要及时去找原因,改进生产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
3. 散点图
散点图体现了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可用于探寻变量之间的
因果关系,并定量分析相关性的强弱程度。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
散点图可用于分析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在产品缺陷分析中,可以通过制作散点图分析前后两个时间点缺陷率的变化,以找出可能
引起缺陷率上升的原因,为改进生产过程提供依据。
4. 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反映了问题发生频度的大小顺序及其累计百分比。它有助于
聚焦于产生最多问题的因素,从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改进工作
更加高效。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帕累托图可用于分析问题发生的
质量管理的6个常用的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的6个常用的分析方法(一)分层法
分层法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整理数据的方法之一。所谓分层法,就是把收集到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分层的目的是要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以便展开分析。因此,在分层时,应使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各层之间的差别则尽可能大,这是应用分层法进行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关键。
过程控制中进行分层的标志常有:操作者、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时间、检测手段、缺陷项目等。
(二)调查表法
调查表也称检查表或核对表,是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一类统计图表。调查表法,就是利用这类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的一种方法。操作中,可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查表。常用的调查表有:
1 .缺陷位置调查表
这类调查表用来调查产品各部位的缺陷情况,可将其发生缺陷位置标记在调查图表中产品示意图上,不同缺陷采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标出。
2.不良项目调查表
为了调查产品缺陷的种类及其所占的比重,可对不良项目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统计。
3.不良原因调查表
为弄清不良品发生的原因,以操作者、操作设备、操作方法、加工对象、时间等为标志进行分层调查统计,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
4.过程分布调查表
为掌握过程能力,对过程中加工对象的技术特征进行检测和记录,并进行调查数据的分布分析,掌握过程分布的特征。
(三)排列图法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帕累托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是有关收入分布的帕累托法则的首创者。这一法则揭示了“关键的少数和无关紧要的多数”的规律。这一法则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被称为ABC分析法。这一法则被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后,成为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工具。
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质量控制统计方法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监测和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识别质量问题,确定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监测改进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1. 流程控制图:使用流程控制图可以监测和控制过程中的各种测量结果。常见的流程控制图包括均值图、极差图、标准差图等。
2. 抽样调查:通过对抽样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整个批次或过程的质量进行评估。抽样调查常用的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3. 假设检验:通过比较样本数据与已知数据的差异,判断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4. 六西格玛方法:六西格玛方法是一种以减少缺陷和提高质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并消除引起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5.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FMEA是一种通过评估和优化设计来预测和排除潜在故障的方法。它通过定量分析来确定产品或过程中的潜在故障模式,并评估其对质量的影响。
这些方法可以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应用,用于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质量风险,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中常⽤的统计分析⽅法
第六节质量管理中常⽤的统计分析⽅法
在西⽅,“统计”(statistics)⼀词是由“国家”(state)⼀词演化⽽来的。它的意思是指收集和整理国情资料、信息的⼀种活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法得到了⽇益⼴泛和深⼊的应⽤,对⼈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产⽣重⼤影响。质量管理中,⽆论何时、何处都会⽤到数理统计⽅法,⽽且这些统计⽅法所表达的观点对于质量管理的整个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
那么统计⽅法是什么呢?——所谓统计⽅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做出⼀定的结论的⽅法。它的⽤途有以下⼏个⽅⾯:提供表⽰事物特征的数据(如平均值、⽅差、极差等);⽐较两事物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如因果图、分层法等);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取样和试验⽅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案,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如排列图、控制图等);描述质量形成过程(如控制图等)。在这⾥应当指出,统计⽅法是在质量管理中起到的是归纳、分析问题,显⽰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作⽤,⽽不是具体解决质量问题的⽅法。就像医⽣为病⼈诊断⼀样,体温表、⾎压计、X光透视机、⼼电图仪、B超仪、核磁共搌仪等仪表器具,只是帮助医⽣作出正确诊断的⼯具,其诊断并不等于治疗。要想治病,还应当吃药打针等。因此,统计⽅法也是在质量管理中探索质量症结所在,分析产⽣质量问题的原因,但要解决质量问题和提⾼产品质量还需依靠各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措施。
⼀、分层法
分层( stratification)法⼜叫分类法、分组法。它是按照⼀定的标志,把搜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
1.分层法
分层法是质量管理中整理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分层法是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2.调查表法
调查表是为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调查表法就是利用统计表进行整理数据和粗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多种多样,可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调查表。
3.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是把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合理分类,并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做出排列图,以直观的方法表明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
排列图的基本结构:1个横坐标,2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构成。
(1)针对某一问题收集一定时期的资料。
(2)将数据按一定分类标志进行分类整理,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并计算出各类项目的频数、累计频率。
(3)按一定的比例画出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因素,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
(4)按种类影响因素的程度的大小,依次从左到右在横坐标上画出直方块,其高度表示该项目的频数,并写在直方块上方。
(5)按右纵坐标的比例,在直方块中问的上方标出累计频率,从原点开始连接各点,画出的曲线就是巴雷特曲线。
应用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1)通常把因素分为A、B、C三类。在累计频率80%与90%两处画2条横线,把图分成三个区域,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诸因素是主要因素(A类),累计频率在80%~90%的是次要因素(B类),90%以上的为一般因素。
(2)主要因素不能太多,一般找出主要因素一二项为宜,最多不超过三项。若找出主要因素过多,须考虑重新进行因素的分类。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11.doc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11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包括:旧QC七大手法(检查表、数据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和新QC七大手法(亲和图、树图、关联图、箭条图、PDPC、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以及其它一些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对策表、流程图、水平对比法等。简介如下:
一、检查表(调查表、统计分析表)
1、概念: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2、分类:不合格品项目检查表、缺陷位置检查表、质量分布检查表、矩陈检查表、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用的检查表。
3、用途: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
4、制作步骤
(1)确定搜集资料的具体目的。
(2)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数据资料。
(3)确定对资料的的分析方法、所釆用的统计工具。
(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
(5)用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表格试用,目的是检查表
格设计的合理性。
(6)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调查表。
5、注意事项
(1)应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记录时只要在必要项目上加注记号;
(2)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別,按人员、机台、原料、时间等分类;
(3)数据来源要清楚:由谁检查、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班次、检查机台,均应写清楚,其他测定或检查条件也要正确地记录下來;
(4)尽可能以记号、图形标记,避免使用文字;
(5)检查项目不宜太多,以4-6项为宜(针对重要的几项就可),其他可能发生的项目采用“其他”栏。
二、数据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
1、概念: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统计分析是一种用来评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
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在质量管理中,统计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一、数据收集。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数据可以来源于产品的生
产过程、客户的反馈、市场调研等多个方面。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充分的依据。
二、质量测量指标。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质量测量指标。常用的质量测量指标
包括产品的合格率、不良品率、客户投诉率、服务满意度等。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客观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三、统计分析方法。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可以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比如,可以利用控制图
来监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标准数据的差异,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可以运用散点图来分析产品的相关性,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还可以利用回归分析来建立质量预测模型,预测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表现。
四、质量改进措施。
通过质量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可以通过质量成本分析,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成本,并采取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措施;可以通过质量功能展开(QFD)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为产品设计和生
产提供指导;还可以通过六西格玛方法,系统地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课件
• 3.排列图的应用 • (1)按不合格点的缺陷形式分类,可以分析出造成质量问题
的薄弱环节。
8
• (2)按生产工序分类,可以找出生产不合格品最多的关键工序。 • (3)按生产班组或单位分类,可以分析比较各单位技术水平和
•
频数统计表
表10-7
组号 组限(N/㎟ 频数统计 频数 组号 组限(N/㎟ 频数统计 频数
)
)
1 30.5~32.5
ᅮ
2 5 38.5~40.5
正
9
2 32.5~34.5 正一
6
6 40.5~42.5
正
5
3 34.5~36.5 正正 10 7 42.5~44.5
ᅮ
2
4 36.5~38.5 正正正 15 8 44.5~46.5
8
46.2 37.6 38.3 39.7
9
36.4 38.3 43.4 38.2
10 44.4 42.0 37.9 38.4
表10-5
最大值 最小值 36.1 39.8 31.5※ 36.0 39.0 33.1 34.0 37.1 31.8 41.2 41.2 33.2 40.3 40.3 34.4 37.3 42.3 35.5 36.2 42.4 35.9 38.0 46.2※ 37.6 38.0 42.4 36.4 39.5 44.4 37.9
质量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在西方,“统计”(statistics)一词是由“国家”(state)一词演化而来的.它的意思是指收集和整理国情资料、信息的一种活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方法得到了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质量管理中,无论何时、何处都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而且这些统计方法所表达的观点对于质量管理的整个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
那么统计方法是什么呢?——所谓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做出一定的结论的方法.它的用途有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如平均值、方差、极差等);比较两事物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如因果图、分层法等);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如排列图、控制图等);描述质量形成过程(如控制图等)。在这里应当指出,统计方法是在质量管理中起到的是归纳、分析问题,显示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作用,而不是具体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就像医生为病人诊断一样,体温表、血压计、X光透视机、心电图仪、B超仪、核磁共搌仪等仪表器具,只是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的工具,其诊断并不等于治疗。要想治病,还应当吃药打针等。因此,统计方法也是在质量管理中探索质量症结所在,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但要解决质量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还需依靠各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措施。
一、分层法
分层( stratification)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早期,最常采用的统计技术是抽样检验。它是以小批量的抽样为基准进行检验,以确定大量或批量产品质量的最常使用的方法。现在,在质量控制方面已转为以预防为重点了。人们正努力研究一种消除不合格品根源的方法。基于这一目的,近年来,推出了七种重要的方法,这些方法不需要做大量的统计计算,因此容易被工厂基层职员所掌握。
1 分层法
2 排列图法
3 因果分析图法
4 直方图法
5 散布图法
6 控制图法
7 调查表法
1 分层法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就是将零乱的质量数据按某一属性进行分类,找出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某班某日生产中出现了40件次品,按生产时间(班次)、操作者进行分层,得到表8-1所示的资料。
从表8-1可以看出,次品数量与时间(班次)没有多大关系,但受设备的影响较为明显,甲设备生产的次品总比乙设备要多。由此可见,甲设备是导致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表8-1 某班日生产分层
运用分层法时,常用的分层标志有:
1. 操作者:包括操作者的姓名、年龄、工种、性别、技术级别等。
2. 生产手段:如机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工艺装备等。
3. 操作方法:指操作规程、工序名称等。
4. 原材料:包括供应厂家、批次、成分等。
5. 检查条件:指检查人员、测试仪器、测试方法等。
6. 时间:如日期、班次等。
7. 环境条件:包括地区、温度、清洁度、湿度、震动等。
运用分层法进行数据分层时往往可以按几个不同的层别分层而分别得到某一方面的结论,但是不同层别的数据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时,即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时,孤立分层进行分析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这时应将不同层中有关联的因素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在现代企业中,质量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高标准,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并探讨它们在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的重要性。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在质量管理中,数据收集与整理是首要的步骤。通过收集与整理数据,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改进。数据可以从不同的渠道收集,包括生产线上的实时监测数据、市场调查数据、客户反馈数据等等。在收集数据的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数据。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使用各种统计指标,比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等,来描述数据集的基本特征。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集中趋势以及变异程度。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企业可以对质量问题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确定改进的方向。
三、统计过程控制
统计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过程中的数据来监控和维护产品的稳定性。在统计过程控制中,常用的工具包括控制图和过程能力指数。控制图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测生产
过程中的数据,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过程能力指数可以衡量生产
过程是否稳定,并提供改进的依据。通过统计过程控制,企业可以有
效地防止产品品质的波动,并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假设检验与可靠性分析
在质量管理中,假设检验和可靠性分析是用于验证产品或过程显著
性和可靠性的方法。假设检验可以用来检验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是否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在现代企业中,质量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
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而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并介绍它们的应用和意义。
一、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获取有关产品或过程的信息的过程。在质量
管理中,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过程的性能,并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 散点图分析:散点图可以用来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散点图,
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性或趋势。例如,在质量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散点图来分析产品的尺寸和重量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存在尺寸偏差。
2. 直方图分析:直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分布的图表。通过绘制直方图,我
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和偏度等统计指标。在质量管理中,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产品尺寸的偏离程度,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3. 箱线图分析:箱线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分布和离群值的图表。通过绘制箱
线图,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和离群值等统计指标。在质量管理中,箱线图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异常值,进而确定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二、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在质量管理中,
统计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产品或过程的性能,并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
1. 抽样方法:抽样是通过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在质量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抽样方法来评估产品的质量水平。通过对抽样样本进行检验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总体的质量水平,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
计方法设计的图
• 关系图法
•
关系图又叫关联图,是把几项质量问题及其只要影响因素
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从而找出主要因素。
• 特点:
• (1)从分析因果关系入手,能在各种因素复杂交织的问题中, 找出因果关系。准确地抓住质量只要问题,突出重点,解决问 题。
• (2)不受形式限制,可以用灵活的图形表现问题的因果关系。
分层法的基本形式
• 直方图
•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是数据分布的一种图
形,用于工序的质量控制。
•
从直方图的外形观察,大致可以判断生产过程正常
或不正常,以及其中的原因。
⑴正常型 ⑵偏态型 ⑶倾斜型 ⑷孤岛型 ⑸平顶型 ⑹陡壁型 ⑺双峰型 ⑻折齿型
• 控制图
•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
量加以测量、记录并进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7:59:3607:59:3607:5911/18/2020 7:59:36 AM
•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1.1807 :59:360 7:59No v-2018 -No v-2 0
•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7:59:3607:59:3607:59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1月上 午7时59分20.11.1807:59November 18, 2020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来监控和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其中,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是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并介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效果。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第一步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质量管理中,数据可以来自多个渠道,如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客户反馈数据、质量检验数据等。这些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中的一项基本任务。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极值等。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数据可视化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数据,还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四、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中的一项重要工具。通过假设检验,企业可以对某个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
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假设检验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差异,并找出导致差异的原因。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首先,直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清
晰地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数据的特点,对于质量管理来说,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其次,散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通过散点图,我们可
以直观地看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包括正相关、负相关或者无相关。在质量管理中,散点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控过程稳定性的图表。通过控制图,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过
程中的变化,并且判断这些变化是否属于正常的随机变动,还是属于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化。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确保产品或过程的稳定性。
最后,假设检验是一种用来判断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的方法。通过假设检验,我们可以对产品或过程的性能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假设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确保产品或过程的质量。
综上所述,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和假设检验等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产品或过程的性能,并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因此,掌握这些统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故称排列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控制图:用来对过程状态进行监控,并可度量、诊断和改进过程状态.
直方图:是以一组无间隔的直条图表现频数分布特征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各个项目产生的影响从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顺序进行排列的一种工具.可用其区分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次要、一般问题,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散布图: 以点的分布反映变量之间相关情况,是用来发现和显示两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度,或确认其预期关系的一种示图工具.
工序能力指数(CPK):分析工序能力满足质量标准、工艺规范的程度.
频数分析:形成观测量中变量不同水平的分布情况表.
描述统计量分析: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范围、方差等,了解过程的一些总体特征.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且假设变量都是随机变动的,不分主次,处于同等地位.
回归分析: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H0: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
H1: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不为0;检验水准为0.05.
子组频数与子组大小
关于子组频数或子组大小,无法制定通用的规则.子组频数可能决定于取样和分析样本的费用,而子组大小则可能决定于一些实际的考虑.
例如,低频率长间隔抽取的大子组,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过程平均中的小偏移,而高频率短间隔地抽取的小子组,则能更迅速地检测出大偏移.通常,子组大小取为4或5,而抽样频数,一般在初期时高,一旦达到统计控制状态后就低.
通常认为,对于初步估计而言,抽取大小为4或5的20~25个子组就足够了.值得注意的是,抽样频数、统计控制和过程能力需要统一加以考虑.理由如下:平均极差R常常用于估计s .随着在一个子组中抽样的时间间隔加长,变差来源的数目也会增加.因此,在一个子组内若抽样时间延长,将使R也即s的估计值增大、加宽控制限范围,从而降低过程能力指数.反之,连续的逐个抽样将给出较小的R .
Xbar R 控制图应用实例
在一个企业内,统计技术和应用类型很多,而程序文件只能从总的方面规定应用程序,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具体实施时,还必须遵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操作.一个企业应用统计方法的作业指导书有很多,现仅以某电子元件厂电阻器刻槽工序应用的《-x—R控制图作业指导书》为例.
-x—R控制图作业指导书(电阻器刻槽工序)
1目的
通过控制图的应用,对电阻器刻槽工序的主要质量特性——电阻值,实施控制,消除异常因素的作用,保证刻槽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类薄膜型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刻槽工序的电阻值控制.
3职责
3.1车间技术组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控制图的设计、控制图打点结果的分析及提出应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2刻槽工序操作者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抽样、测量、计算统计量并在控制图上打点.
3.3质管处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控制图应用的指导、协助车间技术组进行分析,监督控制图的实施及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4 工作流程
4.1 预备数据的取得
当确认刻槽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时,车间技术组质量控制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每隔30分钟抽取容量为n = 5的样本,共抽取25个样本,分别填入数据表(表1—3)(表省略).
4.2 计算各组的样本平均值-x和极差R
控制下界限LCL==X-0.58-R
4.5 计算R图的控制界限:
控制中心线CL=-R
控制上界限UCL=2.11-R
控制下界限LCL 不考虑
4.6 作控制图并打点
在-x—R图标准图样(图1—2)中标出座标刻度,并分别将各组统计量(-xi、Ri)点入控制图并连成折线.
4.7判断控制图内点子排列有无异常.
满足下列条件时认为生产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a)25个点子中没有一个在界外.
b)控制界限内点子的排列无下述异常现象:
连续9点或更多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6点或更多点有上升或下降趋势;
连续11点中至少有10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14点中至少有12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17点中至少有1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20点中至少有16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3点中至少有2点和连续7点中至少有3点落在二倍标准偏差与三倍标准偏差控制界限之间.
4.8控制图中点子排列有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后排除异常点.排除异常点后的数据组数大于或等于20时,利用排除异常点后的数据重新计算控制界限并打点判断.排除异常点后的数据组数小于20时,应重新抽样自4. 1起重新作图.
4.9控制图中点子排列正常(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时,延长控制界限转为控制用控制图,实施正常的质量控制.
4.10操作人对每批产品刻槽经首件检验合格后,按每30分钟抽取样本容量为n = 5的样本,分别计算平均值-x和极差R,并在控制图上打点.
4.11车间技术组质量控制工程师应经常巡视各应用控制图的岗位,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态,判断方法按4. 7要求.
4.12当控制图上点子排列异常时,车间技术组应及时组织质量分析会,必要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13控制图应保存在车间技术组,一般保存期1年.
6SIG米A的专用软件米INITAB.
在实际应用中,专业的SPC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对过程(对企业而言,大都指的是生产过程,即工序的制造流程)的长期性跟踪、控制、和预防.而米INITAB则主要用于对某一时间段(大部分是短时间内,如一天,一周)内的数据进行分析.二者的功能截然不同,差之甚远.
但就系统功能而言,二者在某些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如在专业的SPC系统中,定义控制图的控制线,CPK分析结果,等都可以借用米INITAB的分析结果而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