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内古诗鉴赏——题临安邸

合集下载

《题临安邸》林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林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林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意思是: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诗的前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写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的前两句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描绘了南宋临安城的繁华景象。

“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重重叠叠、鳞次栉比的楼台这一具体可感的形象,读者可以感受到南宋统治者的苟安、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情景。

“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是诗人对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懑,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西湖歌舞几时休?它不仅仅是在问西湖的歌舞什么时候停止,更是在问南宋统治者的歌舞什么时候停止,问南宋的统治什么时候结束。

诗的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是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辛辣讽刺,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两句诗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熏”“醉”两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了南宋统治者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丑态。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主要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些“游人”们陶醉在西湖的美景和歌舞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

“西湖”虽然也是杭州的一个景点,但它毕竟只是杭州的一个局部,而“杭州”则是整个南宋的都城,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用“杭州”来代替“西湖”,就更能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丑态。

这首诗写在南宋都城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

诗人通过描写南宋统治者的苟安、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丑态,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共18张PPT)(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共18张PPT)(1)

课堂集中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 暖洋洋的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 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游人: 游玩的人,这里暗指南宋朝廷中那些寻欢作 乐的上层人物。
直: 简直,差不多。 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
课堂集中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熏”暗示了什么?透过“醉”你好 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忧愤 深沉
中心思想
课堂集中营
揭露了南宋王朝的达官贵人置失去的大片 国土于不顾,整天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的社 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
课堂集中营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构思奇 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 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它倾吐了郁结在广 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 深切担忧。
品读赏析
课堂集中营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 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南宋朝廷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偷安的杭州简直当作 了故都汴州!
全文梳理
课堂集中营
青山、高楼、歌舞 责问痛恨




游人醉、作汴州
揭露警告
先写景后抒情
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 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好像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 味,听着歌女们演奏,看着舞女们跳舞的画面。
整体感知
课堂集中营
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既是 讽刺,也是警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深切担忧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 膝投降的愤慨,饱含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通过三首古诗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文中的三首古诗分别出自不同的朝代和诗人,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既有写景描绘,又有抒情表达,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常见的古诗文句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古诗,掌握诗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古诗,掌握诗句的意义。

2.难点:对课文中的古诗进行深入理解,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中的古诗进行讲解,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思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本,标注好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思想。

2.多媒体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古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南宋词人林升。

这首诗通过对临安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四句,以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感悟诗文情感为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所蕴含的哲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含义;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到美丽景色下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教学难点:领悟诗文所蕴含的哲理,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临安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挖掘诗文所蕴含的哲理,感受作者的情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诗文中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6.背诵练习: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文,提高朗读能力。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1.板书题目:《题临安邸》2.板书内容:–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临安美景)–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社会现实的疑问)–暖风熏得游人醉(揭示社会问题)–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忧虑和担忧)八.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背诵情况的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背景故事:临安是杭州的旧称,也是南宋的都城。

当年金兵入侵中原,不仅掳走了皇帝,还侵占了大部分国土,导致宋王朝南迁,都城也从原来的汴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迁到了临安。

临安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又有美丽的西湖相映衬。

湖边有很多奢华的酒店,里面的客人都在纵情享乐,如痴如醉地沉迷于歌舞之中。

但身处其中的林升却并没有心思欣赏这一切。

他想着国家的大好河山都已经被侵略者占领,而身边的达官显贵却只苟且偷安,一味纵情歌舞,寻欢作乐,早已经将国难抛之脑后。

歌舞热闹非凡,在纸醉金迷之中,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简直把现在的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根本不顾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林升看到这一切感到痛心不已,于是在酒店的门板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表达自己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们无所作为的愤慨。

作者简介:林升,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林升像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注释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题临安邸》原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题临安邸》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题临安邸》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题临安邸》课文原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一首七言绝句,课文原文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题临安邸》是林升在南宋时期,针对朝廷偏安一隅,不顾国家危亡,沉湎于享乐生活而创作的。

全诗以临安(今杭州)的繁华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西湖边歌舞升平的描绘,讽刺了当时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和苟且偷安。

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形象地描绘了临安城的繁荣景象,山峦重叠,楼宇林立,展现出一幅繁华的城市画卷。

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

第二句“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和批判。

西湖边的歌舞娱乐似乎永无止境,这不仅是对国家危亡的漠视,也是对人民疾苦的无视。

第三句“暖风熏得游人醉”,进一步揭示了统治阶层沉迷于享乐的状态。

这里的“暖风”既是指春天的和煦微风,也象征着朝廷的腐化风气。

这种风气使人们陶醉其中,丧失了对现实问题的警觉和责任感。

最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后来被金兵攻占,南宋被迫南迁至临安。

诗人借此暗讽南宋朝廷忘记了国耻家仇,竟然将临时的避难所当作永久的安乐窝,完全忽视了北方的威胁和民族的复兴大业。

总的来说,《题临安邸》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昏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以其犀利的讽刺和深沉的感慨,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笔记《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笔记:一、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字词理解1. 邸- 解释:旅店。

这里指的是南宋朝廷在临安(今杭州)的官邸。

2. 休- 解释:停止。

“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是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3. 暖风- 这里的“暖风”不仅仅是指自然界温暖的风,还指当时社会上那种纸醉金迷、贪图享乐的风气。

4. 熏- 解释: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这个字生动地写出了那种萎靡的氛围对人的影响,好像是风把人熏得沉醉了。

5. 游人- 这里的“游人”并不是普通的游客,主要是指南宋朝廷里那些达官贵人。

6. 直- 解释:简直。

“直把杭州作汴州”表明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北宋的都城汴州。

三、诗句赏析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楼台,写出了临安城的繁华景象。

而第二句“西湖歌舞几时休”则是诗人的质问,面对这样的歌舞升平,他发出了这种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的疑问。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表面的繁华,一边是诗人对这种沉迷享乐的不满。

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主题。

“暖风熏得游人醉”描绘出那些达官贵人在温暖的香风的吹拂下,沉醉于歌舞享乐之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则是诗人最辛辣的讽刺,杭州是南宋的都城,而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北宋已经灭亡,可是这些南宋的权贵们却不思收复失地,只知道在杭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好像杭州就是汴州一样,完全忘记了国耻。

四、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南宋统治者在临安(杭州)的荒淫享乐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知贪图享乐的批判和愤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五、写作特点1. 情景交融- 诗中描写的“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美景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歌舞升平的情景相结合,然后通过“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社会风气融合在一起,最后表达出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部编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部编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悟诗情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品味: 西湖歌舞几时休?
表达了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生平, 醉生梦死生活的辛辣讽刺与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 风。“游人” 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 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 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跃然纸上。
悟诗情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 的?(写作背景)
它描述西湖的美丽景色及美景中统治者们醉生梦死的丑态,
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极大地愤怒和对国家无穷的忧虑。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金人攻陷北宋 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 金人占领时期。当时康王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 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 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偷生,对外一味屈膝。同时,一些 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在网上找表 达爱国情感的 诗歌,并背诵 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几时休:__几__时__才__能__停__下____熏:吹_____醉:____陶__醉______________ 2.对划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 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 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 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 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2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题临安邸》、《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题西林壁》。

《题临安邸》是北宋文学家林升所作,诗中通过对临安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诗文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和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临安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对临安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初读诗文: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

3.研读诗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文,理解诗人的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5.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6.补充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补充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7.朗读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背诵诗文,增强记忆。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题临安邸 小学五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题临安邸 小学五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题临安邸小学五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简介:林升,南宋诗人。

大约生活在宋孝宗淳熙年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字词释义:①临安: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曾为南宋都城。

②邸:旅店。

③休:停止,罢休。

④暖风:温暖的风。

这里指弥漫在权责中的腐化堕落的风气。

⑤熏:(气味)侵袭。

⑥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贪图享乐、纸醉金迷的生活。

诗的前两句描写南宋朝廷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青山之外还有重重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重重高楼,西湖边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诗人抓住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的特征,以繁华热闹的场景衬托心中的悲凉,并发出长叹: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何时才能罢休?反问手法的运用,不但强化了诗人对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而且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诗的后两句抒发诗人的感慨:这和煦的暖风将游人吹得如痴如醉,简直要误以为杭州就是汴州。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者。

“熏”“醉”两个字用得很精妙,把那些纵情声色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在辛辣的讽刺中蕴含了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知识链接: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

钦宗之弟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统治者并没有因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终日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反

一、教材背景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古诗课文,通过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古人风采,感受诗人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

这篇古诗具有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题临安邸》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

2.理解古诗中包含的意象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写实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临安风景的真挚感受。

通过对古诗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寄托和审美意蕴。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或音视频材料展示临安风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兴趣。

2.整体理解:带领学生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情感。

3.情感体验:通过情感启发问答、联想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
诗中蕴含的情感。

4.细节理解:解读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5.作品鉴赏:请学生就古诗的意境、表达方式等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
展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题临安邸》,感受其
中的情感寄托和审美意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希望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林升。

这首诗通过对临安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当权者的讽刺。

全诗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中的讽刺意味,并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讽刺意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讽刺意味。

2.难点:领悟诗文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临安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

然后简介诗人林升,导入新课。

2.学习诗歌a.自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b.讲解诗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c.讨论诗中的讽刺意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3.品析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等,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朗读感悟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国家兴亡的看法。

6.总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诗句、意境、情感2.设计理念:通过板书,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一、《题临安邸》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题临安邸》翻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三、《题临安邸》赏析11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的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整日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之中。

诗人林升目睹了这种景象,怀着满腔的悲愤和忧国忧民之情,写下了这首讽喻诗。

111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出杭州城的繁华景象,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是国家的危亡。

“西湖歌舞几时休”以问句的形式,强烈地表达了对统治者无休止歌舞享乐的质问和谴责。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南宋的统治阶层。

“直把杭州作汴州”则将杭州与汴州进行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忘记了国耻。

112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

他希望能够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促使统治者振作起来,收复失地,重振国家。

113 深远影响《题临安邸》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成为了南宋时期的一首重要诗作。

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 诗歌的现实意义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安逸和享乐时,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题临安邸》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强烈情感的诗作,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南宋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诗意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诗意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诗意一、原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诗意1. 诗句逐句解析- “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意: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

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的景象,写出了临安城的繁华热闹。

-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这是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在临安城纸醉金迷生活的质问。

南宋时期,杭州的西湖是达官贵人寻欢作乐的地方,他们整天沉溺于歌舞之中,不思恢复中原。

- “暖风熏得游人醉”- 诗意:暖洋洋的香风把那些游玩的人吹得醉醺醺的。

这里的“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熏”和“醉”两个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汴州,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北宋灭亡。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在临安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批判。

2. 全诗整体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在临安城的荒淫享乐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三、练习题(20题)(一)填空题(5题)- 答案:宋、林升。

- 解析:林升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南宋的社会现实。

2. “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的特点。

- 答案:繁华热闹、景色秀丽且建筑众多。

- 解析:从诗句中众多的青山和楼阁可以看出临安城的景色和建筑规模,展现出城市的繁华热闹。

3. “西湖歌舞几时休”中的“休”的意思是()。

- 答案:停止。

- 解析:诗人质问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表达对统治者荒淫生活的不满。

4.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熏”字的妙处在于()。

- 答案:“熏”字生动地写出了暖风的那种暖洋洋、使人沉醉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的淫靡之风对人的侵蚀,将那种无形的影响形象化。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赏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

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题临安邸》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题临安邸》
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 很多。 “楼外楼”:楼阁之外还有楼阁。形容楼阁 很多。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休:停止、罢休。
前两句的意思:青山之外还有青山, 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歌舞 何时才能停止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 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 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 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 而发愤图强,党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 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 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 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1
文中的一些科技术语,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但这些词语并不影响学生粗知文章内容,可以不必深究。
2
3
shū,不读chū;“处于”的“处”字作动词用时应读chǔ,不读chù;“差异”的“差”字当“不同”这个意思讲的时候应读chā,不能读chà;“比较”的“较”字应读jiào,不要误读为jiǎo。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解题: 题临安邸
题:书写。这里指书写在墙壁上的诗文。 临安:南宋的京城,今杭州。 邸:旅店、客栈。
题目的意思:书写在临安城一家 旅店墙壁上的诗。
学习要求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汴州是什么地方? 汴州又称汴梁、汴京, 是北宋的城市。据史书记载,汴 州当时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
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
主题理解:
这首诗选自《宋诗纪事》,是 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 壁上题写的。当时南宋统治者在临 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 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在诗

《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首诗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的开篇“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高楼。

这看似是在夸赞临安城的繁华美景,实则是以乐景写哀情,为下文的讽刺做铺垫。

“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是诗人的质问。

西湖边上整日轻歌曼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诗人用一个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知苟且偷安、纵情声色的愤慨与不满。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温暖的春风,又指当时社会上弥漫着的淫靡之风。

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游人”们沉醉其中。

这里的“游人”并非一般的游客,而是指那些忘记了国仇家恨,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阶级。

他们沉迷于眼前的安逸,丝毫没有收复失地的意愿。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这些人竟然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这种对现实的麻木不仁,对历史的遗忘,令人痛心疾首。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辛辣。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无能,而是通过对临安城繁华景象的描写和对“游人”心态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全诗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强烈的愤怒和深深的忧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一方面是临安城的繁华与北方失地的荒凉形成对比,另一方面是“游人”的醉生梦死与百姓的痛苦生活形成对比。

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当政者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同时,诗中的反问和讽刺也增强了表达效果。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反问,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急切与无奈;“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讽刺,则让读者对南宋统治者的荒唐行为感到愤怒和羞愧。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

它以简单的词句,深刻地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内古诗鉴赏——题临安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邸(dǐ)B.熏(xūn)C.醉(zuì)D.汴(bìn)州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作者及朝代正确的一项是()
A.林升南宋
B.陆游南宋
C.欧阳修宋
D.苏轼宋
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休:休息。

B.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C.直:简直。

D.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4.“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B.顶真C.设问D.反问5.“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D.双关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首诗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

C.这首诗的第三句写“游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丑态,引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卑劣行径的直斥。

D.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答案】
1.D
2.A
3.A
4.D
5.D
6.A
【解析】
【分析】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汴(bìn)州应改为汴(biàn)州。

2.这首诗是南宋林升的作品。

3.休:停止。

4.这句话诗人运用反问手法,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试卷第2页,总3页
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5.“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仅仅指一般的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6.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进而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点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