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司法考试《刑诉与司法制度职业道德》试题精析
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一、单选题45. 司法公正体现在司法活动各个方面和对司法人员的要求上。
下列哪一做法体现的不是司法公正的内涵?( )A. 甲法院对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通过微博直播庭审过程B. 乙法院将本院公开审理后作出的判决书在网上公布C. 丙检察院为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提供便利D. 丁检察院为暴力犯罪的被害人提供医疗和物质救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司法的理论与实践,司法公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司法活动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
不仅要按实体法办事,而且要按程序法办事。
(2)司法人员的中立性,如法官的中立性。
(3)司法活动的公开性。
诉讼程序的每一阶段和步骤都应当以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看得见的方式进行。
例如,法院应当努力实现立案公开,庭审公开、审判结果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过程公开(选项A、B符合)。
(4)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
一是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二是法院平等地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选项C符合)。
(5)司法程序的参与性。
程序参与性又称为”获得法庭审判机会”,指那些利益或权利可能会受到民事裁判或诉讼结局直接影响的人应当有充分的机会富有意义地参与诉讼的过程,并对裁判结果的形成发挥其有效的影响和作用。
(6)司法结果的正确性。
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确凿可靠,经得起历史检验;对案件的定性要准确;处理要适当。
选项D是执法为民的体现,与司法公正无关。
46. 关于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如何理解司法效率,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司法效率包括司法的时间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司法活动的成本效率B. 在遵守审理期限义务上,对法官职业道德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应力求在审限内尽快完成职责C. 法官采取程序性措施时,应严格依法并考虑效率方面的代价D. 法官应恪守中立,不主动督促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完成诉讼活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A、B、C说法正确。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三真题解析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三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0.甲、乙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甲代办托运。
甲遂与丙签订运输合同,合同中载明乙为收货人。
运输途中,因丙的驾驶员丁的重大过失发生交通事故,致货物受损,无法向乙按约交货。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华夏考资网收集整理)A.乙有权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B.乙应当向丙要求赔偿损失C.乙尚未取得货物所有权D丁应对甲承担责任【答案】A【考点】买卖合同标的物的交付;合同的相对性【详解】《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甲由于丙的原因不能向乙按约履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乙和丙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基于合同的相对性,乙不能要求丙承当赔偿责任。
甲在向乙承担违约责任后,可向丙主张赔偿,由于丁是丙的工作人员,因此丁不对甲承担责任,而应由甲直接向丙主张。
另外,标的物所有权自交付时转移,代办托运的情况下,货物交承运人即为交付,所以乙已取得货物所有权。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15.某杂志社的期刊名称设计新颖,具有独特的含义,并且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声誉,特咨询某律师其名称可以获得哪些法律保护。
就该问题,该律师的下列哪种回答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A.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B.著作权法、商标法C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D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答案】A【考点】著作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详解】杂志社的期刊名称设计新颖,具有独特的含义,符合《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关于作品的定义,因此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同时,某杂志社可以向商标局就期刊名称申请商标注册,从而获得商标权。
同时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服务的名称,使用与知名商品、服务近似的名称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服务相混淆等行为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某杂志社的期刊名称也可以获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故本题选A16.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开发一种浓缩茶汁的技术秘密成果,未约定成果使用权、转让权以及利益分配办法。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解析:职业道德(一)

⼀、单项选择题: (2002年) 28.法官违反职业道德应承担责任。
下列哪⼀做法不是法官违反职业道德承担道义责任的基本⽅式? A.法院通报批评 B.同⾏的批评 C.社会舆论的谴责 D.⾃我良⼼的谴责 答案及解析:A 2002年司法考试⼤纲规定,法官违反职业道德应承担道义责任的⽅式包括同⾏的批评、社会舆论的谴责、⾃我良⼼的谴责。
29.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检察官从⼈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以律师⾝份担任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B.检察官从⼈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在原任职的地区担任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C.检察官从⼈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D.检察盲从⼈民检察院离任后,其配偶、的⼦⼥不得担任该检察官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答案及解析:C 《检察官法》第20条规定:“检察官从⼈民检察院离任后2年内,不得以律师⾝份担任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检察官从⼈民检察院寓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检察官的配偶、⼦⼥不得担任该检察官所任职检察官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检察官从⼈民检察院离任后,2年内不得以律师⾝份担任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但并⾮永远不得以律师⾝份担任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A不选。
“检察官从⼈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但不是不得在原任职地区担任诉讼代理⼈或者辩护⼈。
B不选。
选项D不正确,是因为“检察官在职期间,其配偶、⼦⼥不得担任该检察官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或者辩护⼈”并不意味着检察官从⼈民检察院离任后其配偶、⼦⼥仍受此限制。
30.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禁⽌采⽤各种⼿段进⾏不正当竞争。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不正当竞争? A.某律师以给他⼈介绍费的⽅式获取业务来源 B.某律师事务所因与某业务部门关系密切,请求该部门发⽂要求其下属单位所发⽣的法律事务均委托该律师事务所处理 C.某律师事务所通过新闻媒介介绍了该事务所的业务特长 D.某律师在当事⼈⾯前炫耀⾃⼰,贬低其他律师的 答案及解析:C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44条规定:“律师不得以下列⽅式进⾏不正当竞争:(⼀)不得以贬低同⾏的专业能⼒和⽔平等⽅式,招揽业务;(⼆)不得以提供或提供回扣等⽅式承揽业务;(三)不得利⽤新闻媒介或其他⼿段向其提供虚假信息或夸⼤⾃⼰的专业能⼒;(四)不得在名⽚上印有各种学术、学历、⾮律师业职称、社会职务以及所获荣誉等;(五)不得以明显低于同业的收费⽔平竞争某项法律事务。
2006年司法考试全部试卷及解析

2006年司法考试卷一真题及解析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一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答案】A【考点】法律原则;格式条款;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法律解释【详解】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价值准则。
根据上面关于法律规则的.定义,结合《合同法》第41条的内容可知该条文规定的内容不是法律原则,而是法律规则。
因此选项A错误。
格式条款是为了重复使用而事先制订的、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格式条款追求的是法的效率价值,而对法的正义价值有所忽视。
《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格式条款的上述不足而设计的。
因此选项B正确。
根据该条文的内容可知,该条文规定的是对格式条款解释的一般标准和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对法的价值冲突加以解决的含义,故选项C、D正确。
综上可知,本题的答案为A。
2.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答案】C【考点】法与宗教的关系【详解】法与宗教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是广义的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真题及详解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答案】C【考点】罪刑法定原则【解析】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其思想基础则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禁止溯及既往。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②排斥习惯法。
刑事司法应当以成文法为准,排斥习惯法。
③禁止类推解释。
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适用有类似规定的其他条文予以处罚。
④刑罚法规的适当,包含刑法明确性、禁止不确定刑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三项内容。
A项,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排斥习惯法。
B项,根据《立法法》第8条的规定,犯罪和刑罚是法律绝对保留事项,“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只能制定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C项,刑法只禁止犯罪化,强化惩罚或对行为人不利的法律追溯既往,对非犯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则允许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D项,刑法分则中部分条文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的特征,是因为这些犯罪的特征为众人所知无须具体描述,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
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
06-08年真题答案和解析(司法制度)

2006—2008年司法分科真题(答案和解析)——司法制度一、单项选择题:(2008年)47答案:B解析:公正(而非效率)是司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反映,是法治的灵魂和核心。
因此A项错误。
B项对司法的功能表述是正确的。
C项中的表述是司法的“终局性”而非“独立性”。
故C错。
德国虽然存在着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但联邦最高法院仍然是最高的司法机构。
因此依然是全国统一的法院机构。
故D错误。
48.答案:D解析:《律师法》第21条规定:“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的,应当报原审核部门批准。
”所以A是错误的。
《律师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采用普通合伙或者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设立。
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按照合伙形式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债务依法承担责任。
”可见律师服务结构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是合伙制而不是公司制。
所以B是错误的。
《律师法》第16条规定:“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设立人还应当是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
设立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根据该条可以看出,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不仅要符合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全部条件,|法律教育网|还要求设立人有一定的执业年限,因此成立条件要严于合伙律师事务所。
所以C项是错误的。
《合伙企业法》第57条第1款规定:“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
”第58条规定:“合伙人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合伙企业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后,该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对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D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49.答案:C解析:《公证法》第2条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2006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精析

2006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精析从2002年以来,司法资格考试中的刑法题目一直以难度大、前沿性强、理论色彩浓而著称,2005年的题目有比较明显的难度降低的特征,而2006年则是一种回归。
一、分值知识点分布2006年刑法部分单选题目20分,多选30分,任选10分,案例与刑诉结合共26分,共86分。
比2005年的75分多11分。
考察的内容在卷二主要包括;刑法概述部分2分,犯罪论部分12分,共同犯罪与分则第三章、第五章结合,占10分,刑罚论部分9分,刑法各论27分。
分则考点涉及六章的内容,具体为:危害公共安全罪:1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5分;侵犯财产罪:11分;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6分;贪污贿赂罪:3分。
总则所占比重与分则差距不大。
卷四的案例题分值中大约15分是侵犯财产罪中的内容,大约3分是刑法论中的内容。
总则考点重视知识点的均匀分布,但在共同犯罪部分分值比较集中。
分则考点则集中在分则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
二、试题总体特点06年刑法考题的难度在05年的考题之上,在04年的考题之下。
从整体上讲,它是02、03、04年考试的一种回归。
02、03、04年的司法资格考试的刑法部分难度比较大,并且难点主要集中在财产犯罪,在05年的时候却转移到了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06年重点又回到了侵犯财产罪。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今年刑法试题比较好地实现了考试所要求的信度和效度。
要实现一个考试的信度,就要求这个学科的重点它必须重点的考察,知识点上的重点必须重点考察,如果要实现一个考试的效度,就要求这个考试的难易分布比较均衡,能够拉开档次,在该难的地方难,该简单的地方必须简单,这样才能完成选拔人才的任务。
今年刑法考察的重点是目前中国刑法学研究和实践中的重点。
另外在题目中往往在ABCD四个选项中设计四个案例,这种考法实际上增加了考生做题的数量,也增加了难度。
这种考法的好处在于,考察知识点比较完整,使得学生希望通过蒙题的方式来选择出正确的答案的可能性很低。
精选法考《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复习题集及解析共15篇 (4)

法考《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证、廉洁、为民。
以下情形中哪一项未被法律禁止?( )A、陈法官受某知名培训机构的邀请,兼职担任该机构的培训讲师B、沈法官为其弟向银行的抵押贷款提供担保C、冯法官在被辞退后j年后,以非律师身份担任原任职法院的诉讼代理人D、已退休的冯法官放任其子在其曾任职的辖区内开办律师事务所>>>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答案】:D【解析】:根据《关于人民法院落实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第4、7条,不得为他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法官不得在其他经济实体中兼职;《法官法》第17条规定,法官离任后立不得在原任职法院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这体现了检察制度的哪一基本原则?( )A、检察权统一行使原则B、检察权独立行使原则C、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3节>检察制度概述【答案】:C【解析】:考查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
3.职业保障是确保法官、检察官队伍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
根据中央有关改革精神和《法官法》、《检察官法》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5年卷一46题,单选)A、对法官、检察官的保障由工资保险福利和职业(履行职务)两方面保障构成B、完善职业保障体系,要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官、检察官管理制度C、完善职业保障体系,要建立法官、检察官专业职务序列和工资制度D、合理的退休制度也是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高度重视>>>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司法公正【答案】:A【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考试题(2)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考试题(2)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考试题选项C不符合检察官职业道德的要求。
《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第三十一条规定,在职务外活动中,不披露或者使用未公开的检察工作信息,以及在履职过程中获得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非公开的信息。
选项D不符合检察官职业道德的要求。
《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第二十八条规定,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检察官的身份、声誉及影响,为自己、家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从事、参与经商办企业、违法违规营利活动,以及其他可能有损检察官廉洁形象的商业、经营活动;不参加营利性或者可能借检察官影响力营利的社团组织。
5.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因其保障****而体现司法正义,因其救助贫困而体现社会公平。
关于该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2011年卷一单选第49题)A.我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B.实施法律援助的既有律师、法援机构,也有社会组织,形式上包括诉讼法律援助、非诉讼法律援助及公证、法律咨询C.对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和法院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由法援机构统一受理、审查、指派、监督,必要时可以委托慈善机构协助受理事宜D.法援对象包括符合法定受援条件的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及符合规定的外国公民及无国籍人【答案】C【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志愿人员,为某些经济困难的公民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选项B说法正确。
实施法律援助的既有律师、法援机构,也有社会组织。
形式上包括诉讼法律援助、非诉讼法律援助及公证、法律咨询等。
选项C说法错误。
对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和法院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由法援机构统一受理、审查、指派、监督。
要坚持“四统一”原则,不能委托慈善机构办理。
选项D说法正确。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2006年国家司法参考答案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参考答案2006-9-19 11:47【大中小】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A2.C3.D4.A5.C6.C7.C 8.B 9.D 10.A 11.A 12.D 13.C 14.C 15.A 16.C 17.D 18.B 19.C 20.B 21.B 22.C 23.D 24.D 25.B 26.C 27.A 28.D 29.C 30.D 31.C 32.D 33.D 34.D 35.C 36.B 37.A 38.C 39.A 40.B 41.C 42.B 43.D 44.B 45.C 46.D 47.D 48.C 49.D 50.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51.BCD 52.ABCD 53.BCD 54.ABD 55.BC 56.BD 57.AB 58.BC 59.AD 60.ABCD 61.BD 62.ABD 63.ABC 64.ABCD 65.ABD 66.ACD 67.ABD 68.ABCD 69.AD 70.ABC 71.ABCD 72.ABD 73.ABCD 74.ABCD 75.AB 76.ABCD 77.CD 78.BC 79.ABCD 80.AC 81.AC 82.ABD 83.ABCD 84.ABC 85.AC 86.ACD 87.BD 88.AD 89.ACD 90.AD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91.A 92.ACD 93.ABCD 94.BCD 95.AD 96.CD 97.B 98.B 99.B 100.ABC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参考答案2006-9-19 13:48【大中小】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C2.D3.B4.C5.A6.D7.A8.B9.D 10.C 11.B 12.A 13.C 14.C 15.B 16.D 17.C 18.C 19.B 20.D 21.B 22.C 23.A 24.B25.D 26.A 27.D 28.C 29.D 30.A 31.C 32.D 33.A 34.D 35.C 36.C 37.B 38.A 39.B 40.C 41.B 42.A 43.D 44.B 45.C 46.D 47.D 48.A 49.B 50.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51.CD 52.ABC 53.ABCD 54.ACD 55.BC 56.BCD 57.AD 58.BCD 59.AD 60.ABCD 61.BCD 62.BCD 63.ABCD 64.ABCD 65.AC 66.ABCD 67.AC 68.BCD 69.BCD 70.AC 71.ABC 72.ABCD 73.BC 74.BD 75.ACD 76.BD 77.BD 78.BCD 79.BD 80.AD 81.ABD 82.AC 83.BC 84.BCD 85.ABC 86.ABD 87.AB 88.BCD 89.BC 90.BC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91.AC 92.AC 93.ABCD 94.D 95.BCD 96.ABC 97.ABC 98.BC 99.ABD 100.B2006年司法考试全真模考试卷三(答案)2006-9-13 10:33【大中小】一、单项选择题。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A2. C3. D4. A 5. C 6. C7. C8. B9. D10. A11. A12. D13. C14. C15. A16. C17. D18. B19. C20. B21. B22. C23. D24. D25. B26. C27. A28. D29. C30. D31. C32. D33. D34. D35. C36. B37. A38. C39. A40. B41. C42. B43. D44. B45. C46. D47. D48. C49. D50. 公司以未取得所有权之楼房出资仅导致甲公司承担出资不实的法律责任,不影响公司设立的效力。2.不合法。丙公司的行为实为抽逃公司资金。3.无效。该担保事项应由无关联关系的股东表决决定。4.陈某的申报构成破产债权。丁公司对汇票的保证有效;大满公司实为拒绝承兑,陈某对丁公司享有票据追索权。贾某的申报不构成破产债权。贾某的200万元是对丁公司的出资,公司股东不得以出资款向公司主张债权。5.B银行申报破产债权的申请应当支持,但无权优先受偿。丁公司与B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有效,故B银行破产债权成立;但该担保是保证担保,B银行不享有担保物权,无权优先受偿。乙公司的请求应当支持。乙公司仍是A楼房的产权人,故其可依法收回该楼房。6.债权人可以向甲公司、丙公司和某会计师事务所追索。甲公司虚假出资,丙公司非法抽逃资金,应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某会计师事务所明知丁公司设立时甲公司出资不实,仍予验资,应在其虚假验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91. A C92. A C93. A B C D94. D95. B C D96. A B C97. A B C 98. B C99. A B D100. B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正确答案:C解析: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是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种。
民事法律行为指的是民事法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
选项A仅仅约定商谈,没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故不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选项B属于对身份关系的约定,不具有合法性,故无效。
选项C 中甲的行为导致了乙酒精中毒,成立侵权的民事法律关系。
选项D中甲溺水与乙邀请其去游泳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故不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了其遗产。
后乙病故,丁代位继承了乙的部分遗产。
内与戊再婚后因车祸遇难,丁、戊又分割了丙的遗产。
现甲重新出现,法院撤销死亡宣告。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丁应将其从甲、乙、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B.丁只应将其从甲、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C.戊从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都应返还给甲D.丁、戊应将从丙处继承的而丙从甲处继承的财产返还给甲正确答案:D解析:《民法通则》第25条规定,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
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
也就是说应该返还的范围仅仅是继承人依照继承法取得的被宣告死亡人的财产,而不包括继承人根据继承法取得的其他被继承人的财产。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D。
3.关于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仅对其合法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B.仅对其符合法人章程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C.仅对其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D.仅对其符合法人登记经营范围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正确答案:C解析:《民通意见》第5日条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整理]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
![[整理]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639a7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8.png)
[整理]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2006年)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答案:C解析: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排斥习惯法,根据《立法法》第8条第4项,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刑法只禁止犯罪化,强化惩罚或对行为人不利的法律追溯既往,对非犯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则允许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刑法分则中部分条文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的特征,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之所以采取这种简单罪状的方式,往往是因为这些犯罪的特征为众人所知,无须具体描述,所以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
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
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人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
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
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答案:D解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2006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2006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21.甲的汽车被盗。
第二日,甲发现乙开的是自己的汽车(虽然更换了汽车号牌仍可认出),遂前去拦车。
在询问时,乙突然将车开走。
甲追了一段路未追上,遂向公安机关陈述了这一事实,要求公安机关追究乙的法律责任。
甲这一行为的法律性质是什么?A.报案B.控告C.举报D.扭送答案:B解析:报案是指单位或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揭露和报告的行为。
举报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检举、揭发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实的行为。
控告是指被害人就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的事实及犯罪嫌疑人的有关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进行揭露与告发,要求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诉讼行为。
报案与控告的区别在于报案不能明确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详细情况,控告和举报的区别在于控告是由受所控罪行直接侵害的人提出,举报则绝大多数是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因此A、C不是正确选项。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l)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
显然,甲的行为并非扭送,故本题应选B.22.关于被害人在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B.有权申请回避C.无权参与刑事部分的法庭调查和辩论,只能参加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审理活动D.对刑事判决部分不能提起上诉答案:C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0条第1款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故A项正确。
《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二)项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解析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解析06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二)在线练习版[答案与解析分开]:/exerlist-236-1.html06年司法考试真题(前三卷)在线测试版[答案与解析分开]:/testlist-6-1.html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一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答案】C【考点】罪刑法定原则【详解】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排斥习惯法。
A项错误。
根据《立法法》第8条,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B项错误。
刑法只禁止犯罪化,强化惩罚或对行为人不利的法律追溯既往,对非犯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则允许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C项正确。
刑法分则中部分条文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的特征,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之所以采取这种简单罪状的方式,往往是因为这些犯罪的特征为众人所知,无须具体描述,所以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项错误。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
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
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人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
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
历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律职业道德》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历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律职业道德》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2009年) 47.关于司法和司法制度,下列哪⼀选项是错误的?( ) A.现代社会,司法构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中普适性的⽅式,法院已成为最主要的纠纷解决主体 B.法官⾃由裁量应⼒求达到合法与合理⾼度统⼀,尽可能地减少法律适⽤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防⽌司法擅断与专横 C.通过对不同的案件采⽤不同的诉讼费⽤分担机制,能够影响诉讼各⽅的⾏为⽅式,实现诉讼费⽤的“配置效率” D.司法机关特别是法院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表现出司法权在国家权⼒配置与运作中的越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司法的特征、司法效率、司法的功能。
选项A正确。
司法不仅具有形式上的普遍性,在实质意义上,司法可以解决其他机关所不能解决的⼀切纠纷,司法管辖的范围是包括外国⼈在内的所有⼈,是管辖范围最⼴泛的审判机关,任何⼈都有发动资格向法院申请对某⼀纠纷作出决定,判予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在现代社会,司法构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中普适性的⽅式,法院已成为最主要的纠纷解决主体。
选项B正确。
法律相对于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滞后性,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不应当机械性地适⽤法律,⽽应根据社会⽣活的变化,对法律进⾏正确完整的阐释。
法官在裁判中对解释法律与⾏使⾃由裁量权的合理、准确,⽆疑也是消减不确定性的主要途径。
当然,如果解释与裁量不合⽴法⽬的与实情,有可能加剧司法中的不确定性,因此,法官⾃由裁量应⼒求达到合法与合理⾼度统⼀才可能地减少法律适⽤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防⽌司法擅断与专横。
选项C正确。
该项表述的司法效率中诉讼费⽤分担的合理性问题。
具体来说,在民事诉讼和⾏政诉讼中,应当实⾏“败诉⽅承担为主,受益⽅承担为辅”的收费原则;在形式诉讼中,考虑对⼀些特定的犯罪⼈征收诉讼费,以起到节省“正义成本”的作⽤。
选项D错误。
现代法治社会,司法机关特别是⼈民法院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表征了司法权在国家权⼒配置与运作中的⾓⾊与定位。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四)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四)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分析题 2. 论述题分析题案情:王某与甲公司于2004年2月签订合同,约定王某以40万元向甲公司购买]辆客车,合同签订之日起1个月内支付30万元,余款在2006年2月底前付清,并约定在王某付清全款之前该车所有权仍属甲公司。
王某未经其妻同意,以自家住房(婚后购买,房产证登记所有人为王某)向乙银行抵押借款30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
王某将30万元借款支付给甲公司后购回客车。
王某请张某负责跟车经营,并商定张某按年终纯收入的5%提成,经营中发生的一切风险责任由王某承担。
2005年6月,该车营运途中和一货车相撞,车内乘客李某受重伤,经救治无效死亡。
客车因严重受损被送往丁厂修理,需付费3万元。
经有关部门认定,货车驾驶员唐某违章驾驶,应对该交通事故负全责。
后王某以事故责任在货车方为由拒付修理费,丁厂则拒绝交车。
2005年12月,因王某借款到期未还,乙银行申请法院对该客车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并请求对王某住房行使抵押权。
问题:1.王某和张某之间是否成立合伙关系?为什么?正确答案:不成立合伙关系,因王某聘请张某属于雇佣关系,王某既未出资,也不承担风险,不符合合伙关系的特征。
解析:《民法通则》第30条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也就是所个人合伙中强调的是合伙人必须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本题中张某不出资,也不承担经营风险,不符合合伙人的条件。
因此张某和王某之间不成立合伙关系,双方只能属于雇佣关系。
2.乙银行能否对王某住房行使抵押权?为什么?正确答案:不能,因为该住房属于王某夫妻共同财产,未经共有权人其妻的同意进行抵押,该抵押无效。
解析:本题中王某的住房是婚后购买,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有财产,且此种共有的性质属于共同共有。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54条的规定,按份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中享有的份额设定抵押的,抵押有效。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B.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C.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辩护人D.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2.以下哪些人可以不受法官职业道德准则的约束?A. 李某系某大学的法律系学生,利用假期到某基层法院实习B. 张某在某基层级人民法院试用过一段时间,现已离开法院C. 担任法官多年现已退休的方某D. 在法院担任法警的江某3.某人民法院需要任免法官,根据《法官法》,下列哪些人不得担任法官?A. 某甲,自学法律多年,最终通过自考获得本科学位,曾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助理2年,后因工作态度不好被解聘B. 某乙,系某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检察机关工作,因参与赌博被开除工作,至今已满4年C. 某丙,系某知名大学法学教授,曾因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被曝光,近年来刻苦钻研,发表了不好高水平的文章D. 某丁,毕业于某大学法律系并在法院担任书记员5年,去年因车祸导致一只腿伤残,走路略为不便4.根据《法官法》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规定,下列哪种行为应当禁止?A.法官参加法学会B.法官出版专著C.参加正当活动D.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A.为了充分发挥法官的作用,法官不得兼任律师,但是可以接受私人当事人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从事非诉讼性的咨询活动B.法官必须向其家庭成员告知法官行为规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并督促其家庭成员不得违反有关规定C.法官不得就未决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提供咨询意见D.法官应当妥善处理个人事务6.张浚是某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下列有关她的说法错误的是:A.张浚不得担任事业单位的职务B.张浚的配偶不得与张浚在同一法庭分别担任庭长、审判员C.张浚的子女不得担任张浚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D.张浚作为女法官表现优秀,赢得百姓好评,被选为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她当选后,更加努力的作好法官工作7.黄某系某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要免除黄某的检察官职务,必须经过下列哪个程序?A.由黄某任职地省人民代表大会罢免B.由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免除C.由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除D.由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免除8.某人民检察院在例行的工作检查中,发现本院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经常因私人事务拖延办案,致使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在时间紧迫难以取得充分证据时,又对嫌疑人采取罚站、挨冻等办法逼取口供;当事人请客送礼后,又帮助当事人隐瞒证据;在出庭支持公诉时,常因证据不足要求补充侦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司法考试《刑诉与司法制度职业道德》试题精析
一、考试分值与考点分布
2006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部分考了63分,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考了14分,共计77分。
在刑事诉讼法方面,主要是放在试卷二中考查,其中单项选择题考了18道题共计18分,多项选择题考了14道题共计28分,不定项选择题考了2道题共计4分,在试卷四案例分析中考了1道题计13分(本题共26分,其中刑事法部分大概占一半分值)。
由于今年司法文书没有考查,并且试卷四案例分析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结合起来考,所以在考试分值上比2005年的75
分略有下降,回归到2004年的水平(2004年刑事诉讼法考了62分)。
那么,今年刑事诉讼法的63分主要考查了哪些主要知识点呢?与2005年司法考试相比,可以归纳如下:
可见,在2006年司法考试中,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立案与侦查程序、审查起诉程序、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这几个章节考查的比重比较大。
二、考试特征与规律
2006年刑事诉讼法的考试,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和规律:
第一,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题目考的比较简单,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
例如,试卷二单项选择第21题考了报案、控告和举报的区别,第22题考查的是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第23题考查的是翻译的回避问题,第24题考的是回避决定的主体,多项选择第75题考查的是二审发现一审违反法定程序而发回重审的情形,这些在讲课中都多次提到。
第二,有些题目的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模糊性较强。
例如,试卷二单项选择第25题关于指定管辖的级别,第26题法院指定管辖后应否退回检察院,第34题和第35题检察院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变更管辖后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程序和次数,等等,都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要求考生对一些关键知识点有准确的把握。
第三,个别题目考点比较集中,同一个知识点在本次考试中出现了好几次。
例如,关于补充侦查这一知识点考了三道题目,对于指定管辖考了两道题目,关于被害人的权利方面则考了四道题目,关于辩护人的权利考了三道题目,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考了四道题目,这些在笔者讲课时都进行过专门总结。
第四,有些题目综合性较强,考查的较为灵活。
例如,试卷四第4道案例题,要求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案例中甲、丙、丁的各种行为及相关事实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第五,与往年真题重复考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例如,试卷二第73题关于扰乱法庭秩序的处理方式,第79题终止审理的情形,第92题绝对不起诉的适用,以及试卷四第4道案例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考查,等等,在往年的真题中都曾考过。
第六,涉及到一些新知识点的考查。
例如,试卷二第29题关于鉴定机构的设置,考查的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78题关于人民陪审员的适用程序,考查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规定》,因此,对于一些最新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要有所把握。
最后,许多知识点考查的非常细,要求对重点司法解释全面掌握。
例如,第31题关于人民检察院对外国人逮捕的批准主体,第33题关于侦查羁押期限延长的次数和检察院审批的级别,第69题关于审查批捕中发现公安机关漏报捕情况的处理,都是对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考查,这些知识点笔者在突破班讲课中都重点进行了强调。
三、司法制度与职业道德的考试特征
司法制度是今年司法考试大纲新增加的内容,涉及到司法制度概述、法官制度、检察官制度、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等,在2006年试卷一的试题中,第47题考查了审判制度,第48题考查了不公开审理的情形,第49题考查的是律师执业的权利,第87题是关于司法制度与司法权的特征,第89题考查的是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第90题考查的是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的内容,等等,考试难度不大,但占的总分较多,共计考了9分。
在法律职业道德方面,只考了两道题共计4分,其中试卷一第88题考查的是律师的执业规
范和惩罚,第96题考查的是法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同时,由于2006年司法考试大纲将法律援助一章从刑事诉讼法部分转移到司法制度中来,所以今年在试卷一的第50题中考查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