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框架罗列(一、二)
1.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
2.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1.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3.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1.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2.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个性社会性发展
情绪的发展依恋是社会化的标志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同伴交往三阶段法:客体为中心简单交往互补性交往四阶段法:简单社交行为社会性相互影响同伴游戏早期友谊
自我意识中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个别方面的评价进而发展到多方面的评价。在自我体验中个因素发生发展不同步,表现出易变性与受暗示性,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道德:从他性,情境性。皮亚杰三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行为感性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根据后果判断行为(幼儿道德)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的发展成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1形式逻辑思维: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发展稳定匀速2辩证逻辑思维:初一掌握但水平低,青年初期发展,速度快
智力:液体智力(信息加工问题解决)20岁以后顶峰30岁以后年龄降低;晶体智力(社会文化)一生发展,25岁以后趋缓思维:辩证运算思维,矛盾作用记忆力:18-25岁黄金期机械记忆减退,记忆广度下降,速度记忆衰退,再认回忆力下降认知老化:感觉功能,视听觉最明显;加工速度理论(表现在记忆力);抑制理论,不能有效阻止无关干扰信息;工作记忆理论
2.思维发展
2.思维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1)具体形象性2)不清晰性和易变性3)具有符号功能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知识点(选择题+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4、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或者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行为主义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饿猫开迷箱)(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第一章:合格的老师教师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情感、意志、教育教学、人格素质和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组成。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实践性知识: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设计能力(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操作能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监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的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积极主动进行计划监控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监控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和任务指向))、反思能力(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控制点: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第二章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概念教学:概念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概念原型2 利用变式,排除非本质干扰 3 正反例比较,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4及时正确反馈,促进概念获得。
运用概念中巩固概念。
编码系统: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或类别。
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并帮助形成清晰的新编码系统。
可以1 合理运用定势2 调整学生的动机水平3 编码方式的指导 4 布置多样化的练习。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发展。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什么都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智力发展三阶段:动作性、映象性、符号性表征。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合集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合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五节学生心理健康
第三章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长的关系
第二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第三节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对比研究
第四节教师心理健康
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第五章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动机
第二节学习迁移
第三节学习策略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
第六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七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六章教学心理
第一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完整版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
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
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即
具体概念和定义 概念
加涅提出,具体概念是指可以通过观 察直接获得的概念;定义概念则是指 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
“蜜蜂是鸟,鸭不是鸟。” 是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概念; “鸟是卵生、身上长羽毛的 脊椎动物。”是关于鸟的科 学解释。 “四边形”是初级概念; “平行四边形”是二级概念
具体概念如“上下”;定义 概念如“物理中力的概念”
克莱蒙特调查研究
注:错误概念往往不简单 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 成的错误,它常常与日常知觉 经验相联系,根植于一个与科学 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有时,它 恰巧是科学界以前所主张的观点;而 且,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 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 生也常常有这样的错误观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概念的表征
特征表说(feature list
theory )
由波纳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由定义特征(defining feature)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
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
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和由原型有相似性成员的构成的。原 型(prototype),就是某一类型的最佳实例。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好处: ①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②利于记忆的保持。 ③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 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⑤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间 隙。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学习的准备性: 激进的观点:“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 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 编排教材的最佳方式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 呈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 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 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
答案。
• 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 原理原则。
• “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
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
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 是科学家通过努力于尖端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 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
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
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
•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 后期及其以后的年代。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人关于现实世界 的内在的编码系统(coding-system),是一系列相 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 • 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籍以加 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 人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 借助已有的类别来感知、处理外来信息,并基于外 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 • 学习在于超越所给的信息。
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
迁移 原型 定势 13
语言
语言和言语 言语的形式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14
想象
过程 种类
加工 改造 形成新形象 无意向想 有意想象
梦 创造 再造 幻想
15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态度特征
1
个性心里
需要 动机 情绪情感 能力 人格
种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产生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种类 区别/联系 功能 情绪理论 变化维度 种类 意志 种类 结构理论 个性差异 影响因素 特征 气质 性格 人格理论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阶段 品质 一般&特殊 液体智力&晶体智力 认知&操作&社会交往 模仿&再造&创造 二因素论 群因素理论 结构理论 发展水平差异 类型差异 发展早晚差异 遗传 环境和教育 遗传环境交互作用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功能性 统一性 类型说 巴甫洛夫 特征 外在表现 观点 结构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 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论 人格特质论
基础心理学
心理过程 个性心里
感觉 知觉 注意 记忆 思维 语言 想象 需要 动机 情绪情感 能力 人格
表象 三级记忆系统 特征 过程 种类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 语言和言语 言语的形式 过程 种类 种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产生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种类 区别/联系 功能 情绪理论 变化维度 种类 意志 种类 结构理论 个性差异 影响因素 特征 气质 性格 人格理论
按内容分5种 是否意识到 能否加以陈述 艾宾浩斯曲线 特征——直观,形象,不稳定,可操
作 作用——感知向思维的过度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2
思维
特征 过程 种类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
间接性 概括性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 根据形态:动作,形象,抽象 根据答案方面:辐合,发散 创造性:创造,再造 内涵和外延 概念掌握——归纳/演绎推理 自然概念&人工概念 影响因素
《框架知识表示》
4.4框架知识表示
• 框架表示法适用于表达结构性的知识,概念、 对象等知识最适于用框架表示。框架还可以 表示行为(动作),有些过程性事件或情节 也可用框架网络来表示。这是框架系统的表 达能力。
实用文档
4.5 脚本知识表示方法
•结构 •推理 •特点
实用文档
4.5 脚本知识表示方法
•结构 •推理 •特点
实用文档
4.5 脚本知识表示方法
4.4 框架表示
• 概述 • 框架结构 • 推理 • 特点
实用文档
4.4框架表示
•定义
–框架是由若干个结点和关系(统称为槽)构成的网 络。是语义网络的一般化形式的一种结构。同语义 网络没有本质的区别。如书上的所示如将语音网络 结点间弧上的标注也放到槽内就成了框架表示形式。
•表示形式:
–由框架名、槽名、侧面、值组成
念、假设的过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 当要解决的问题是从知识库中找出一个满 足如下条件的教师: 男性,年龄在35岁以下,职称为讲 师 把这些条件用框架表示出来,就可得到 如下的初始问题框架。
实用文档
• 用此问题框架与知识库中的框架匹配,显 然“教师-1”框架可以匹配。“教师- x” 中的“姓名”槽为未知,通过匹配,符合 条件的教师有可能就是范怡伟。也还可能 是其他的框架,需要进一步收集信息。
实用文档
概述
• 框架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脑一存储有大量的典型情 景,当人面临新的情景时,就从记忆中选择(粗匹配) 一个称作框架的基本知识结构,这个框架是以前记忆 的一个知识空框,而其具体内容依新的情景而改变, 对这空框的细节加工修改和补充,形成对新情景的认 识又记忆于人脑中,以丰富人的知识”。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心理现象意志过程: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心理学概述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任务应用任务(揭示各个时间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绪论心理学历史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是反映反映,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物质的普通属性反映,发展演化成心理心理依赖于客观世界(现实)自然条件、社会影响、主体以外的他人的言行等所有的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依存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主观能动反映神经系统概述反射和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大脑皮质与心理注意概述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非心理过程,而为心理特性)注意的生理机制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人的内部因素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注意范围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排列的集中、有规律,被知觉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范围越大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任务越少范围越大,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注意特征注意稳定性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分散心理活动离开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分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于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的对象活动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专注程度新对象特点认知概念感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多个属性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种类感觉(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温度觉、触觉和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感觉和知觉知觉中哪种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知觉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特殊知觉幻觉和错觉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感受性的变化同一感觉中的感受性变化感觉的适应,对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痛觉)感觉的对比,“月明星稀”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相对性,对象和背景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过去经验知觉的理解性,意义和语词知觉的恒常性,外界条件概述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分类记忆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信息处理顺序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系统模式图定义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形象记忆表象种类相应的感觉通道特征形象性,与知觉形象相比,模糊、片段记忆概括性,与思维概括相比,对某一类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征)的反映作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或中间环节识记定义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分类目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方式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保持定义规律数量,减少与增加保持和遗忘质量,概括与简略,完整合理,详细具体,突出了某些部分过程分析定义分类暂时性永久性遗忘原因衰退说干扰说提取失败说规律影响因素时间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再认和回忆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概括反映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发展水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概述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种类是否具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及其清晰意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思维的创新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思维与语言关系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传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认知心理学观点初始状态中介状态目标状态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心里准备状态情绪尝试性动作个性特点和动作状态问题的解决策略算法启发法想象定义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情感理论界定情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关系起源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概述区别表现有情境性无情境性发生早晚早晚情绪与情感联系定义相同,共同构成感情两极性情绪的外部表现和机体变化种类情绪的分类(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心境激情应激焦虑情感的分类(社会需要)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人格理论人格概念定义有时也称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第一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①教育心理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概念(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第二编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第一节学习概述(1)什么是学习(2)学习的类别第二节学习理论及其基本派别(1)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2)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3)学习机能获得理论的基本派别(4)学习理论的基本派别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2)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桑代克前期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a.三条主要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b.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类比反应②桑代克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a.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放弃练习律、修正效果律b.对从属的学习律的修正:增加了效果扩散与相属性第二节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建立过程与基本观点(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消退律②泛化与分化律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及其基本观点(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a.连续接近技术;b.强化原理与技术(强化的类型与安排)(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理论第四节观察学习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基本观点①三元交互作用②榜样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③强化对学习过程的影响(3)班杜拉的教学观及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4)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五节联结派学习理论小结第五章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1)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①位置学习实验②潜伏学习实验(2)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观点(3)对托尔曼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格式塔学习理论的渊源①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②关于学习过程的观点a.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b.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c.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③关于促进学习的条件a.知识的呈现方式b.学习的内在动机(3)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①结构教学观②发现法教学模式(4)对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四节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定义②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与机制③有意义学习的结果④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⑤有意义学习的类型(2)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讲授教学法和“先行组织者”策略①教学基本原则②教学内容的安排③“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3)对奥苏贝尔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根源①哲学根源②心理学根源③技术根源①关于学习过程②关于学习结果(3)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①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a.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b.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c.注重协作学习d.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②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设计a.随机通达教学设计b.支架式教学设计c.抛锚式教学设计d.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4)对建构主义的评价第六节认知派学习理论小结第六章其他派别学习理论第一节加涅的积累学习理论(1)加涅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的实质②关于学习的过程③关于学习的结果(2)学习的条件①不同类型学习的条件②学习的结果与条件(3)对加涅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①学习与教学的目的②学习的类型与过程③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2)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①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②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③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3)对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学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1)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于学习的研究①陈述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②程序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2)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①结构—定向教学理论②示例演练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③学习双机制理论第三编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第一节知识与知识学习(1)知识的概念(2)知识的分类(3)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①知识的理解a.什么是知识的理解b.知识理解的水平c.知识理解的过程d.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②知识的巩固③知识的运用第二节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1)概念的学习①概念的界定②概念的心理构成③概念的分类④概念的功能a.称谓功能b.简化认识过程c.系统化功能⑤概念的获得a.概念的形成b.概念的同化⑥概念的运用水平⑦概念的教学(2)原理的学习与教学①什么是原理②原理学习的意义③原理学习的过程④原理学习的方式⑤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a.对原理所涉计的概念的掌握b.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c.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d.教师的言语组织⑥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的注意事项a.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b.言语指令的设置c.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d.强调原理的运用e.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f.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3)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①问题解决的性质②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③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模式a.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理论模式b.问题解决得一般过程④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a.问题情境b.定势c.功能固着d.知识经验⑤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节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①陈述性知识及其表征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a.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和贮存b.陈述性知识的巩固c.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③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①程序性知识及其表征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模式识别学习b.动作步骤学习③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3)学科知识结构的表征方式①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表征方式②学科知识结构的个别差异第八章学习策略与培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①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活动或程序②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③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2)学习策略的特点①主动性与操作性的统一②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③变通性与通用性的统一(3)学习策略的分类①二分法a.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b.一般策略与调节策略c.微观策略与宏观策略d.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②三分法a.一般策略、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c.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③多分法(4)学习策略的发展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培养(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a.什么是复述策略b.复述策略的培养(时间、次数、方法)②精加工策略a.什么叫精加工策略b.精加工策略的类型c.精加工策略的作用③组织策略a.什么叫组织策略b.组织策略的类型(2)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①表征问题阶段的思维策略②解答问题阶段的策略③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3)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学习策略使用者①学习策略是可以教会的②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a.要能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b.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c.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d.注重元知识策略的训练,使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加有效而灵活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1)元认知概述①元认知的定义②元认知的结构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监控(2)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目标策略③策略监控④注意监控(3)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①元认知培养的可能性②国外元认知培养的主要方式a.自由放任式b.直接传授式c.元记忆获得程序模式d.波利亚的启发式自我提问式e.计算机程序教学模式(4)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具体途径(5)元认知训练的典型实验研究①金的实验②德克勒斯的实验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培养(1)学习计划与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2)学习环境的自我管理(3)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九章动作技能的获得第一节动作技能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第十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2)迁移的种类①正迁移与负迁移②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③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④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⑤近迁移与远迁移(3)研究与测量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4)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第二节关于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研究(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原理说(4)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5)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6)学习定势说第三节学习迁移研究的新进展(1)当前关于学习迁移的重要理论与研究①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②迁移的产生式理论③迁移的结构匹配学说④迁移的图式理论⑤关于样例迁移与样例三维迁移模式的研究(2)当代学习迁移研究的特点①迁移研究的系统分化②对共同因素研究的拓展③对迁移过程主体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化④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争论仍然存在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①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学习情景的相似性c.教师的指导②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a.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学习者的迁移心向c.认知策略与元认知(2)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a.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b.选择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c.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d.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②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a.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b.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c.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③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④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1)智力及其结构①智力的定义②智力的结构(2)智力的测量(3)智力培养的原则①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②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③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④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3)国内外智力开发的主要模式①对智力整体的训练②针对思维能力的训练③对元认知进行的训练第二节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1)创造力概述①创造力的定义②关于创造力的理论③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④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⑤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2)创造力的测量与鉴别①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②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的调查问卷③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3)创造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①创造力的发展特点②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4)创造力的培养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a.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b.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c.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d.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e.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f.培养创造性的个性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a.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创设适宜的条件;采用发散式提问模式;摆脱习惯性思维;通过自我知晓增进创造力;b.创造力训练的具体技巧举例缺点举例训练;希望点列举训练;图形想像训练;联想训练;展开性思维训练c.奥斯本—帕内斯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第十二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概述第二节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和研究第三节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第四节品德不良的矫正第十三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第三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四编第十四章学习动机与学习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一般概念(2)学习动机的分类(3)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①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a.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b.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c.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②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4)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①认知的内驱力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③附属的内驱力第二节国外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本能论(2)驱力论(3)强化论(4)需要层次论(5)认知失调论(6)自我效能论(7)成就动机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技法的方法与技术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②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⑤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景发生迁移(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②合理运用外部奖赏③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④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第十五章认知因素与学习第一节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二节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第十六章人格因素与学习第一节自我概念与学习第二节归因、控制点与学习第三节焦虑与学习第五编第十七章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教学目标第三节教学形式第四节教学模式第十八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中的人际互动第三节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第四节建立有效的课堂秩序第十九章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第四节真实性评价第二十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职业角色第二节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节教师的学生观与教师期望第四节专家型教师。
《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在新环境中成为破冰者
……
儿童的阅读能力、创造性测验成绩显著下降
电视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
社交行为的改变:社交活动减少、性别刻板印象明显
暴力情节的负面影响:攻击性行为升高、对身边发生的暴力事件“免疫”,表现 冷漠
对健康无益,可能变胖
如何看待电视、网络
电视的正面影响
有以教育、科技为主题的儿童片 家长儿童共同看电视的美好时光
语言暴力的四种类型
比较:让人忽略自身优势,破坏满足感、降低幸福感,蒙蔽自己对自己的爱意 逃避责任:一边做着自己讨厌的事,一边说不得不做
语言暴力无效
强人所难:其背后是威胁,如果对方不答应要求,就会受到惩罚 道德批判→求同存异,说出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指责他人
解决方式
比较→不断地接纳,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接纳每个人的不同,接纳世界的多样 性
催眠
提供一个探索意识、个人觉知与动机的方式
记忆的编码特异性
当记忆提取时,提取的编码内容与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有效
留意课程中间容易遗忘的时段,提前准备预习
记忆力
利用编码特异性进行学习
复习内容时常常变换顺序
个人化口诀
利用“元记忆”(知道感)在考试时合理分配题目时间
获得内心平静
冥想
冥想的作用
提升整体幸福状态 增加大脑皮质层厚度 减少神经元细胞损失
惩罚、语言暴力的影响
只会增加负面敌意与不合作
体罚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手段
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体罚所带来的效果其他方式也能达到
体罚无效
体罚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效果 真正的自制力由认知控制表现出来
建立可以内化的自控能力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限制某种行为 在做出不良行为后为何要感到内疚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合作学习:学 习者通过小组 讨论、协作完 成任务等方式 共同学习,促 进知识分享和
技能提升
探究学习:学 习者通过发现 问题、探究解 决方案的方式 进行学习,培 养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
混合学习:结 合线上和线下 学习方式,包 括在线课程、 实体课堂、实 践操作等多种 形式,以提高
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学习 者如何获取、存 储、提取和应用 信息的过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 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 等
06
教师心理与学生心 理
教师心理
教师情感:热爱教育事业, 关心学生成长
教师角色定位:作为知识的 传授者和学生行为的引导者
教师专业素养:具备扎实的 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 心理状态,应对工作压力
人本主义发展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在与他 人的关系中实现的。
差异理论
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需要因材施教。
认知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
社会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需要关 注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文化教育。
它关注如何运用心理学 的原理和方法来提高教 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 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 学和教育学的交叉 学科,旨在揭示教 育过程中学生的心 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 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历程
起源: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对灵魂和 教育的探讨
教育心理学精心整理结构图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按照个体道德判断结果的性质分类的)如下:
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它的基本内涵包括教育活动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和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等三个方面,其中涉及到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个要素。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等不同阶段。
在研究方法方面,教育心理学有五个基本原则和七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它遵循一定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同时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应该注意个体差异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关注研究准备状态和关键期等因素。
心理学家XXX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XXX则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XXX的心理发展理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早晚差异、发展水平差异、认知能力的差异、智力类型差异和群体差异等。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冲动型-沉思型、具体型-抽象型、辐合型-发散型等特征差异,以及性格类型差异等。
第三章研究理论研究是指通过经验、实践和思考等方式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研究的内涵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知识性研究、技能性研究、情感性研究等。
学生的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比如XXX的研究结果分类、XXX的研究水平分类等。
研究理论可以分为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派研究理论、人本主义研究理论和建构主义研究理论等不同派别。
教育心理学5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四、程序性知识的结构
安德森等提出,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production) 系统的形式进行组织的。在活动中,我们总是在进行各种决 策,判断当前的情境和条件,然后确定相应的具体行动。 所谓“产生式”,就是这样一些“条件—行动”的结合 规则,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做出这种活动的条件。 产生式以“如果……就……”(if...then)的形式存在, 即在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做出某个行动。产生式具有 自动激活的特点,一旦存在、满足了某种特定的条件,相应 的行动 (“运算”)就会发生。
第二节
知识的组织结构
• • • •
一、认知结构 二、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三、陈述性知识的结构 四、程序性知识的结构
一、认知结构
(一)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思想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 (coding system),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 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 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二) 认知结构与有意义学习 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 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 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 (substantive)、非人为的(nonarbitrary)联系。当新 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合理地联系起来,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三、陈述性知识的结构
(一)语义网络说 这种假说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人的陈述性知识可以看做 一个很庞大的由结点(nodes)和连线(links)构成的网络 ,即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一个结点代表一个 概念,一个连线反映了它所连接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 。 (二)理论框架说 理论框架说是研究者提出的另一种解释,认为人与某个 主题领域有关的知识可以看做一个理论系统,其基本结构是 “中心-边缘”结构。 (三)图式说 图式说重点揭示了人的陈述性知识之中所包的一系列的 重复发生的经验模式。
教育心理学精心整理结构图
教师心理
教师心理特征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辅导
教育评价与测量
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心理测量:运用心理测验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评估工具:标准化测验、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应用领域:教育、人力资源、职业规划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定义:通过实验 手段对心理现象 和行为进行可控 操作和观察的方 法
应用范围:行动研究法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包括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 面。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与展望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教育心理学的结合 跨文化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如何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
教育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跨文化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教育心理学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认知过程在学 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 布鲁纳。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强调社会文化 背景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 维果斯基。
代表人物: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
主要观点: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理论应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学科教学心理
学科教学心理的定义和作用 学科教学心理的理论基础 学科教学心理的实践应用 学科教学心理的发展趋势
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教育心理学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挫折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常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第一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①教育心理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概念(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第二编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第一节学习概述(1)什么是学习(2)学习的类别第二节学习理论及其基本派别(1)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2)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3)学习机能获得理论的基本派别(4)学习理论的基本派别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2)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桑代克前期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a.三条主要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b.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类比反应②桑代克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a.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放弃练习律、修正效果律b.对从属的学习律的修正:增加了效果扩散与相属性第二节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建立过程与基本观点(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消退律②泛化与分化律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及其基本观点(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a.连续接近技术;b.强化原理与技术(强化的类型与安排)(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理论第四节观察学习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基本观点①三元交互作用②榜样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③强化对学习过程的影响(3)班杜拉的教学观及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4)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五节联结派学习理论小结第五章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1)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①位置学习实验②潜伏学习实验(2)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观点(3)对托尔曼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格式塔学习理论的渊源①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②关于学习过程的观点a.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b.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c.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③关于促进学习的条件a.知识的呈现方式b.学习的内在动机(3)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①结构教学观②发现法教学模式(4)对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四节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定义②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与机制③有意义学习的结果④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⑤有意义学习的类型(2)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讲授教学法和“先行组织者”策略①教学基本原则②教学内容的安排③“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3)对奥苏贝尔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根源①哲学根源②心理学根源③技术根源①关于学习过程②关于学习结果(3)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①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a.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b.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c.注重协作学习d.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②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设计a.随机通达教学设计b.支架式教学设计c.抛锚式教学设计d.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4)对建构主义的评价第六节认知派学习理论小结第六章其他派别学习理论第一节加涅的积累学习理论(1)加涅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的实质②关于学习的过程③关于学习的结果(2)学习的条件①不同类型学习的条件②学习的结果与条件(3)对加涅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①学习与教学的目的②学习的类型与过程③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2)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①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②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③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3)对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学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1)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于学习的研究①陈述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②程序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2)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①结构—定向教学理论②示例演练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③学习双机制理论第三编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第一节知识与知识学习(1)知识的概念(2)知识的分类(3)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①知识的理解a.什么是知识的理解b.知识理解的水平c.知识理解的过程d.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②知识的巩固③知识的运用第二节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1)概念的学习①概念的界定②概念的心理构成③概念的分类④概念的功能a.称谓功能b.简化认识过程c.系统化功能⑤概念的获得a.概念的形成b.概念的同化⑥概念的运用水平⑦概念的教学(2)原理的学习与教学①什么是原理②原理学习的意义③原理学习的过程④原理学习的方式⑤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a.对原理所涉计的概念的掌握b.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c.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d.教师的言语组织⑥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的注意事项a.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b.言语指令的设置c.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d.强调原理的运用e.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f.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3)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①问题解决的性质②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③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模式a.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理论模式b.问题解决得一般过程④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a.问题情境b.定势c.功能固着d.知识经验⑤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节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①陈述性知识及其表征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a.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和贮存b.陈述性知识的巩固c.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③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①程序性知识及其表征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模式识别学习b.动作步骤学习③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3)学科知识结构的表征方式①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表征方式②学科知识结构的个别差异第八章学习策略与培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①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活动或程序②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③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2)学习策略的特点①主动性与操作性的统一②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③变通性与通用性的统一(3)学习策略的分类①二分法a.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b.一般策略与调节策略c.微观策略与宏观策略d.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②三分法a.一般策略、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c.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③多分法(4)学习策略的发展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培养(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a.什么是复述策略b.复述策略的培养(时间、次数、方法)②精加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