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华民族大家庭(4)
《中华大家庭》课件
多元一体:中华大家庭由多个民族组 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语言和传统,但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 的大家庭。
相互依存:中华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相 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了一个和谐稳 定的社会。
共同发展:中华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共 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多样性:中华大家庭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经济发展:中华大家庭各民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中华大家庭各民族在文化传承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 技的融合:利用现 代科技手段传承和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创新:通过教 育创新,培养具有 中华文化素养的人 才
文化交流:加强与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交流,促进中华文化 的传播和发展
未来展望:中华文化 将在未来继续传承和 发展,成为世界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传方式:通过媒体、网络、学校等渠道进行宣传 宣传内容:介绍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宣传目的: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同,促进民族团结 宣传效果:提高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PPT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中华大家庭是指由中华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中华大家庭的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互助。 中华大家庭的内涵包括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中华大家庭的背景和意义在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幼儿园大班教案《民族大家庭》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民族大家庭》含反思教学内容:《民族大家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民族大家庭”这个概念,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2. 能够认得到每个人都应当敬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加强本身的文化宽容性;3. 通过多元文化的介绍,加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培育幼儿的文化自信念;4. 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加强幼儿的社交本领和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老师和孩子们通过问候、身体操等方式打破陌生感,让孩子们感受到课堂很温馨有趣味味。
2. 视频赏识:老师播放一段介绍民族文化的视频《民族大家庭》。
二、新知呈现(20分钟)1. 传统美食:老师介绍不同民族的传统美食,如汉族的饺子、苗族的酸汤鱼等,同时会介绍这些美食的材料、制作方法、食用习俗等。
2. 传统衣着:老师介绍不同民族的传统衣着,如藏族的锦缎袍、哈萨克族的马毛绒外套等,同时会介绍这些服饰的颜色、图案、材料、用途等。
三、互动游戏(30分钟)1. 老师准备一些文化差异明显的物品,如月饼、酸奶、口琴等,然后说出一个民族的名字让孩子们猜想这些物品属于哪个民族。
2. 老师会用简单的语言、示意语等方式,让孩子们模拟传统服饰的装扮,比如穿上蒙古族服装、戴上壮族的发簪等,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美食小厨师:老师布置一道家庭作业,孩子们需要在家里动手做一个传统美食,然后在下次课前带来呈现。
老师也可以配上一些简单的制作步骤和口述说明。
2. 文化学问问答:老师出题目让孩子们回答,如“包饺子属于哪个民族的传统美食”“锦缎袍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服饰”等。
五、课堂反思: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创设文化融合的课堂氛围,通过多元文化的介绍,加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念。
整个教学活动既关注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传承,又顺应了当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需要。
在呈现方面,我们通过多媒体呈现、实物呈现、互动游戏等手段,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和喜好,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更多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4-1中华民族大家庭(1课时)
(1)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3)学生练习填写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批注
学生小结
2、小结:刚才,我们在民族长廊中,尽情畅游,了解了我们自己的民族——汉族,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
二、走进民族长廊——少数民族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跟随着夏令营的脚步一起走进民族长廊的第二站——我们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他和我们一起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
教学
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教学
难点
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通过搜集信息、举办展览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情
分析
(1)学生小组自由交流介绍。
(2)教师指名介绍,并随机补充相关内容(课件出示)。
A:古代的四大发明:
小结过渡:我们汉族的科技发明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族人民真了不起!而且他们还非常热爱生活,打扮自己。
B:汉族的服饰文化:学生介绍
(1)学生汇报
(2)老师补充:出示课件图片与文字
(3)老师小结:这多姿多彩的服饰,你认为我们汉族人民怎么样?(勤劳,聪明)。
小组交流——汇报
2、教师补充:
(1)刚才,我们认真的看了,听了,你从中对汉族有了哪些新的了解?(板书:汉族)
(2)回答,板书:人口多,历史久,讲汉语,写汉字。
1、汉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上下五千年,我们汉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明,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我们汉族灿烂的文化历史:古代科学发明创造,汉族的服饰文化,汉族的书法艺术文化,汉族的文学文化这四个方面来介绍,看哪一些同学和小组知识面最丰富,表现最积极。
品社教案《中华大家庭》
教学课题:《中华大家庭》教材分析:《中华大家庭》是第二单元《悠悠中华情》第一课,主要内容通过“56个民族56枝花”、“民族风情园”、“民族团结花”三个框题呈现。
本课重点说明既然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各民族就应该了解彼此间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这样才能使我们各民族的人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回、蒙古、维吾尔、藏等少数民族在饮食、服饰等方面的生活习俗。
2、提高搜集整理能力,愿意把搜集到的少数民族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与同学共享。
3、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教学难点;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等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回、蒙、藏等民族的图文资料、中国行政区图、少数民族服饰、特产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MV《爱我中华》:“56个星座,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师:你知道歌中唱到的56枝花是指什么?生:56枝花是指我国有56个民族师:56个民族就象56个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多媒体出示中国行政区区图)你知道56个兄弟姐妹各自住在哪里,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相同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逐一寻访“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去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课题:中华大家庭)【随着MV《爱我中华》的播放,大屏幕中出现了众多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青年人,他们在欢乐地舞蹈着,学生在直观的欣赏中不仅能目睹少数民族服饰的多样,更能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
】二、立足家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身边少数民族朋友的生活习俗。
1 “火眼金睛”,谁是少数民族。
师:猜一猜,你的同桌是不是少数民族?生A:我猜我的同桌是少数民族,她总是不吃猪肉,我猜想她可能是回族……教师可能让学生大胆猜测,并说出推测的理由,让其它同学在分析判断中积累生活经验,并体会出少数民族同学就在身边,融洽地和我们生活一起。
中华民族大家庭读后感
中华民族大家庭读后感
《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一本关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历史、传统的著作。
每个读者都可能有不同的读后感,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读后感触:
1. 多元文化的魅力:本书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各地区、民族、习俗和传统的差异,同时也呈现了这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和共融。
2. 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书中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行了概括和呈现,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以及对这些文化传统的重视。
3. 民族团结和共生共荣:书中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和共生共荣的态度,强调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4.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书中突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的尊重和重视,体现了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这本书通过对中华民族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展示,呼唤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不同读者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感悟可能因个人背景和阅历不同而有所不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民族知识,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较模糊,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使学生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尊重各民族差异。
3.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环节,准备好教学用具。
3.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
如:过节日、饮食习惯、服饰特点等。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中华大家庭》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中华大家庭》含反思大班教案《中华大家庭》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对我国民族的热爱,了解蒙古族、xx族的民族特点,风俗习惯,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中华大家庭》含反思教案吧。
教育目标:1、了解蒙古族、xx族的民族特点,风俗习惯。
2、培养幼儿对我国民族的热爱。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关于蒙古族、xx族的课件及少数民族图片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我们是什么民族呢?在我们中国都是汉族人吗?2、了解蒙古族、xx族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他人数较少,所以叫少数民族。
请幼儿观看蒙古族课件。
看问一次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请幼儿大胆发言。
老师对蒙古族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做简单的小结。
请幼儿观看课件。
看问一次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请幼儿大胆发言。
老师对xx族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做简单的小结。
如果幼儿看一次回答不完成,那么请幼儿再观看一次,再做完整性小结,幼儿回答问题时,提醒说完整话。
3、提供图片,辨认民族小朋友看一看,是哪个民族的呢?请幼儿根据他们的服饰特点来说出是哪个民族的?4、小结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只认识了蒙古族和xx族,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民族呢?请小朋友收集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来幼儿园介绍给老师小朋友。
反思:本节活动适合我们大班的孩子,孩子们对于少数民族很好奇,探索欲望很强。
活动中运用了课件和图片,既生动有趣,又能激发幼儿了解学习的欲望。
但还有个别幼儿还是很被动,在牵着他的鼻子走,对于这些孩子,我做了简单分析,一方面是孩子本身表达不是很流畅,心里明了,但不善于表达,第二方面,少数民族的知识里确实有一些新名词,孩子们难以一次性接受,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在以后的活动中,尽可能的要照顾到全体,注重个别差异,有些知识要放在课前准备,让孩子进行预热,相信以后的活动更精彩!小百科: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
中华人民大家庭-讲义
中华人民大家庭-讲义
一、概述
中华人民大家庭是指中国境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组成的社会
组织,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中华人民大家庭的形成
源远流长,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成
中华人民大家庭的构成成员包括各个民族的人民,不分宗教、
种族、地域等因素。
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无论是工人、
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属于中华人民大家庭的一部分。
三、特点
1. 多元化和包容性:中华人民大家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
思想,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体系在其中得以交流和共存。
2. 互助与合作:中华人民大家庭倡导相互帮助和合作,推动社
会和谐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崇尚和平:中华人民大家庭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反对战争
和冲突,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四、使命和责任
中华人民大家庭的使命是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推动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其责任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
利和福祉,努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五、展望
中华人民大家庭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和信息
化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大家庭将继续发展壮大,与世界各国的人民
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结语
中华人民大家庭不仅仅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是一个实实在在
的社会组织。
中华人民大家庭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凝聚人心,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一)我们神圣的国土1.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按照现行的行政区划,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3.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
台湾岛山地面积大,气候温暖湿润,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发达。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海上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都是台湾岛的美称。
5.国土的重要性: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二)好山好水好风光5.我国的地形:我国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横纵交错的江河湖泊。
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
6.由于中国地势地势西高东低,长江、黄河都发源于西部的青藏高原,所以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7.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8.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在研究自然环境演化时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9.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
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要保护。
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8.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中华民族大家庭
民族区域自治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兄弟姐妹平等尊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 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 助的关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 • • • • • (1)维吾尔族 A、《乌苏里船歌》 (2)藏族 B、《北京的金山上》 (3)彝族 C、《八角飘香》 (4)傣族 D、《阿里山的姑娘》 (5)壮族 E、《七月的火把节》 (6)赫哲族 F、《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7)蒙古族 G、《达坂城的姑娘》 (8)高山族 H、《金孔雀轻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 大家庭。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有的 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56 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 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
56个兄弟姐妹(1)
56个兄弟姐妹(2)
56个兄弟姐妹(3)
做一做:在我国的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
回族、壮族的人口数和居住地
• 维吾尔族:”维吾尔“意为”团结“或”联合“,约有 839.9万人,居住在新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库尔勒、 伊犁和湖南的桃源、常德。 • 藏族:有541.6万多人,居住在西藏、青海的玉树、海南、 黄南、海北、果洛、海西、四川的甘孜、阿坝、甘肃的甘 南和云南的迪庆。 • 蒙古族:”蒙古“意为”永恒之火“,约581.3万人,居 住在内蒙古。 • 回族:有981.6万人,居住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 • 壮族:达1800万人,居住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 南、四川。
• (1)G、(2)B、(3)E、(4)H、(5)C、(6)A、(7)F、(8)D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尊重和传承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态度。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态度,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包括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
(2)邀请少数民族的代表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3)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调研、采访等方式,了解某一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现状,展示出来与其他学生分享。
2.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通过故事、歌曲、舞蹈等形式,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的教育故事和儿歌。
(2)邀请文化艺术团队进行演出,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表演,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
(3)设计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民族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等,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1)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宣传传统节日、习俗和礼仪等。
(2)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利用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渊源,强化家庭的中华民族意识和文化传承。
民族常识试题
民族理论政策常识一、单项选择题1、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民族产生于:()A、原始社会末至阶级社会初B、奴隶社会末封建社会初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初期2、同一民族的人们世代居住、繁衍发展的地域、即:()A、共同经济生活B、共同地域C、共同语言D、共同心里素质3、在民族的基本特征中,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的是:()A、共同经济生活B、共同地域C、共同语言D、共同心里素质4、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个民族在经济上的传统产业的特点是指()A、共同心里素质B、共同地域C、共同语言D、共同经济生活5、民族间相互区别的一个心里标志是()A、共同经济生活B、共同地域C、共同语言D、共同心里素质6、共同经济生活是共同地域的可靠─ ,是把民族结成一个统一整体的─ ,是民族形成发展的─ 。
()A、条件、基础、纽带B、基础、物质纽带、决定性条件C、前提、基础、纽带D、基础、前提、纽带7、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A55个民族 B、56个民族 C、50个民族 D、52个民族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大杂居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C、混居D、游动居住9、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是:()A、内蒙古B、西藏C、新疆D、青海10、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领导大沽口战役胜利的蒙古族将领是()A、裕谦B、僧格林沁C、马本斋D、僧一行11、中国第一个用解析法研究圆周率的科学家是()A、祖冲之B、明安图C、鲁明善D、忽思慧12、与《农桑辑要》王祯的《农书》并列为元代三大农书的是()A、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B、忽思慧的《饮食善要》C、《突厥语大词典》D、扎马鲁丁的《万年历》13、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A、民族矛盾B、民族差别C、民族仇恨D、民族平等14、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是()A、民族平等B、语言平等C、习俗平等D、男女平等1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是:()A、建立民族自地方B、设立民族自治机关C、行使民族自治权利D、实行民族自治条例16、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是:()A、建立民族自地方B、设立民族自治机关C、行使民族自治权利D、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1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标志是:()A、建立民族自地方B、设立民族自治机关C、行使民族自治权利D、实行民族自治条例1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建立民族自地方B、设立民族自治机关C、行使民族自治权利D、实行民族自治条例1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由我国的:()A、地域情况决定的B、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C、民族成分复杂决定的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20、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居中国()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21、“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媒”指的是:()A、内蒙古B、新疆C、西藏D、青海22、内蒙古自治区全区耕地面积8000万亩,人均耕地3.6亩居中国:()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23、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9年5月1日B、1947年5月1日C、1950年5月1日D、1952年5月1日24、被誉为“纤维宝石王国”之称的是()A、青海B、新疆C、西藏D、内蒙古25、内蒙古地区的矿藏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居第一的有()A、煤B、黄金C、稀土D、铝土二、不定项选择题1、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它的基本特征有()A、共同经济生活B、共同地域C、共同语言D、共同心里素质2、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A、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B、共同构成了民族C、并不是每个民族都同时具备的D、也并不一定均衡显现3、我国民族地区的显著特点是()A、地广人稀B、资源丰富C、地处边疆D、人口稠密4、著名的蒙古族三大历史著作是()A、《蒙古秘史》B、《蒙古黄金史》C、《蒙古源流》D、《蒙古传记》5、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的是()A、藏族的《格萨尔王传》B、维吾尔族的《褔乐智慧》C、蒙古族的《江格尔》D、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6、民族问题()A、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B、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C、也包括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D、是敌我矛盾问题7、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有()A、长期性B、复杂性C、重要性D、国际性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主要宗教有()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9、民族区域自治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建立民族自地方B、设立民族自治机关C、行使民族自治权利D、实行民族自治条例10、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即:()A、自治州B、自治区C、自治县(旗)D、自治省11、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有:()A、单一型B、联合型C、包孕型D、杂合型12、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坚持:()A、德才兼备的原则B、“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C、选拔20岁以下的青年干部D、一律提拔的原则1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条件是:()A、我国长期统一的历史条件B、近代各民族人民联合斗争共同解放的政治基础C、各民族发展态势和资源分布状况D、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1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A、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B、密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D、国家的现代化建设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A、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自治的结合B、国策与区情的结合C、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的统一D、爱民族与爱祖国的一致性16、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A、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B、鄂伦春自治旗C、鄂温克族自治旗D、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7、内蒙古地区交通运输的三大网是()A、铁路运输网B、公路运输网C、海上运输网D、航空运输网三、简答题1、什么是民族?它有那些基本特征?答: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中华大家庭-讲义
中华大家庭-讲义导言中华大家庭是指中国人民共同构成的庞大群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本讲义旨在探讨中华大家庭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定义中华大家庭是指中国人民无论身处国内还是海外,在文化、历史、血缘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和联系的群体。
它超越了地理和政治界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共同体意识。
特点1. 多元文化:中华大家庭包含了众多不同地区、民族、语言和宗教的成员。
这种多元文化使得中华大家庭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2. 共同价值观: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共享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比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强调和谐等。
这些共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3. 回归本源:中华大家庭的成员普遍有着对祖国和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
重要性中华大家庭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 社会稳定:中华大家庭的团结和凝聚力是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它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和平。
2. 经济发展: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在经济上的联系和合作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他们在内地和海外的商业活动、人才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国际影响力:中华大家庭在国际上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人的团结、勤劳和智慧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声誉。
结论中华大家庭是中国人民共同构成的庞大群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它的多元文化、共同价值观和回归本源的特点,使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珍惜和维护中华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为实现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共同奋斗。
参考资料- 张国宝. 中华大家庭的形成与发展[J]. 学术研究, 2020, 12(1): 56-65.- 李振霞. 中华文明与中华大家庭[J]. 中国文化, 2019, 6(2): 78-84.。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试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一、选择题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单选题]*A、指南B、主线vC、遵循D、根本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必需从()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单选题]*A、国家平安B、维护民族地区长治久安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党和国家事业进展3.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
[单选题]*A、底线B、生命线√C、幻想D、精神家园4.推动各民族增加国家意识、公民意识、()。
[单选题]*A、群众意识B、法治意识√C、民族意识D、人民意识5.()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
[单选题]*A、社会主义文化B、传统文化C、中华文化√D、革命文化6.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各民族坚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单选题]*A、中国道路B、中国文化C、中华文化√D、中国方案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全部工作要向此聚焦。
[单选题]*A、“度”B、"魂"C 、"纲"√D 、"领"8.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必需坚持正确的(),增加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单选题]*A、王朝史观B、新国史观C、中华民族历史观√D、人民史观9.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水平高低,一律()。
[单选题]*A、进步B、团结C、平等√D、奋斗10.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
[单选题]*A、法制B、道德C、信仰D、法治V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单选题]*A、民族工作B、民族事务C、民族问题√D、民族政策12.加强和完善()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单选题]*A、党√B、军队C、国家D、人民13.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重点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大家庭
蒙古族,现有人口约48万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 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 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 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 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 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 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 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 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 “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 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 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 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了。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 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 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 贵州、四川等省。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 越族群,建国后经民族识别,统一称为僮 [zhuàng]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 提议,将宋代以来文献记载的僮族改称壮 族。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 (dòng)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南北两大 方言。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源词的情 况,将壮语划入澳泰语系。壮语与同语支 的泰国语、老挝(wō) 语、傣语相似程 度相当高。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 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 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东地区。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 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 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藏族,主要是居住 在中国境内的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 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 云南等省。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 人,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 丹等国境内也有藏布。 藏族是汉语的 称谓。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 (阿里地 安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藏药讲求炮制技术,尤 对兽医有独到之处。医药学著作主要 有《医方四续》。算学可以预测日、 月蚀及地方近期气象。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第2分题第1课总第40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教学设计
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 (第1分题)(总第 40 课)《中华民族大家庭》课题教学设计1.课题分析本课题系教育部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之第二分题《中华民族一家亲》之第1教学课题《中华民族大家庭》。
位于教材第128页至第129页。
本单元主题为“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
它包括“我们神圣的国土”、“中华民族一家亲”两个分题。
第二分题“中华民族一家亲”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个教学课题。
第一个课题“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能够了解了解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并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在内容上仍有片面,学生们对于各民族的分布地区和人口流动了解不够全面和具体。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关的信息,能够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助于纠正其认识上的片面性。
这就需要在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前给予孩子们方法上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孩子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分享交流展示很好地结合起来。
3.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能力与方法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共同维护咱们的家导学案
学校:双石铺中学版本:陕教版年级:七年级(下)科目:政治
第 1 课时编者唐超备课组长唐超审核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2.能力目标:提高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习重难点: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0分钟
1、独学: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共同维护咱们的家(课本86页第一◎—87页第三◎)的全部内容,然后下列问题进行作答,把各自的答案,进行小组交流。
2、国家的统一、人们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必胜的根本保证。
所以我国的公民必须履行()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②‚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③受教育的义务④管理国家事务的义务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据统计,在修建青藏铁路的时候,有25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参加了这一工程。
这这是因为,修建青藏铁路有利于()
①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②促进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
③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团结④拉动藏族地区的经济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古往今来,我国各族人民为争取国家统一而英勇斗争。
历史上有许多各族儿女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故事,你知道的有:
4、请你列举出历史上各族儿女保家卫国的杰出代表: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和少数民族同学成为朋友,可以从这些方面做起:。
6、有人说:“我们班没有少数民族同学,怎么搞好民族团结呢?”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展示交流】22分钟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并共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我们应该怎么做?
1、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第三环节、【反馈矫正】8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历史上各族儿女保家卫国的杰出代表有()
A.岳飞抗金
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
C.关向应(满族)与贺龙等创建抗日根据地
D.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2、维护国家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中学生也肩负着一定的责任,我们中学生应该()
①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②积极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的活动
③民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④积极宣传和自觉维护国家的对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歌词的理解。
这节课我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