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谱是如何打的
琴乐打谱理论研究综述
琴乐打谱理论研究综述
作者:张庆华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3期
摘要:琴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文人音乐的代表,能从周秦一直流传到今天,说明它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而古琴“打谱”,就是保证这一古老音乐遗产绵延不绝并不断充满创造活力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即对今人打谱理论研究方面的现状作以总结归纳。
关键词:古琴;打谱;减字谱
作者简介:张庆华(1981—),女,河北无极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师
琴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在近三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曲谱遗存。历代传下来的古琴谱集约有一百五十多种,所遗存的琴曲七百多首,而这些琴曲又因流派、传承与个人风格的不同,产生了三千多首不同版本的传谱。这些古老的琴曲,通过其独特的记谱法而得以留传至今。
现在一般琴人所广为弹奏的琴曲不过百余首,大量的“犹有古谱留存的失传乐曲”①[1],是不标示节奏的,乐谱主要记录了演奏的指法、音位,其音声谱子并非对应。一旦某些琴曲“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断裂,则需要通过“打谱”,才能成为可供演奏、研究、欣赏的活的乐曲。正如乔建中在全国第四届古琴打谱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说的“打谱是我国古琴艺术领域特有的一种创作活动,是建设古琴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②[2]因而,本文对今人在打谱理论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以总结归纳,希望能对古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一、琴学史料研究综述
琴曲的流传除了口传心授,再就是依托于琴谱。宋元以来,古琴谱集就有传抄,但留传至今的极少。至明清时期,随着印刷术的进步,民间刊印琴谱之风很盛,印本很多,但是能留传下来的也不多。至于许多唐代以来很有渊源的稿本谱集,虽然见到著录,却早己不存,这为琴曲的传承带来了不便,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大缺憾。
古琴教学基础教程(一)
古琴教学基础教程(一)
古琴教学基础教程
一、古琴介绍
•古琴的起源和发展
•古琴的特点和分类
二、古琴演奏基础知识
古琴的构造
•琴身结构和材料
•弦的安装和调音方法
古琴的基本指法
•左手指法:按、滑、撮、托
•右手指法:撞、拨、泛、点
基本的琴曲演奏技巧
•双弦演奏技巧
•重音和音色控制
三、古琴演奏技巧提升
高级指法
•剔
•搓、抹、扫、击
音律和音程掌握
•律味
•律动和振律
琴谱解读和演奏表达
•解读古琴谱的基本方法
•情感表达技巧和特色
四、古琴演奏实践指南
培养良好的姿势和手型
•笔直坐姿和放松肩颈
•握拿古琴的正确姿势
练习韵律和速度感
•使用节拍器和鼓点练习
•提升演奏速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演奏技巧的实践训练
•分段练习和精细调试
•合奏和表演的经验分享
五、深入了解古琴文化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古琴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发展
以上是一份详细的古琴教学基础教程的大纲,通过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清晰地介绍了古琴的基础知识、演奏技巧和实践指南,并展示了古琴与中国文化的关联。通过使用Markdown格式,可以方便地编辑和阅读这份教程。
六、古琴教学资源推荐
•古琴教学书籍推荐
•古琴学习网站推荐
•古琴教学视频推荐
七、古琴教学注意事项
•学习古琴的心态和态度
•常见问题解答及解决方法
八、结语
•总结古琴教学基础的重点
•鼓励学习者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古琴艺术
这份详细的古琴教学基础教程提供了全面的知识点和指导,帮助初学者掌握古琴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同时,推荐了一些古琴教学资源和注意事项,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指导。通过坚持练习和学习,相信学习者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琴演奏者。祝愿大家在古琴的世界中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琴节奏不靠谱?古琴谱中有节拍标识吗
古琴节奏不靠谱?古琴谱中有节拍标识吗
古琴特有的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可见减字谱中确实没有标出明确的节奏。但是这并不表示古琴节奏就无理可循。早先的古琴谱中并没有明确的节拍标识,这就和很多古文不标句读一样,很多古书中的文章没有标明句读并不代表诵读时应该不换气的一直读下去,所谓“篇中有度,句中有侯,字中有肯”,读古文时是依据文言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的位置及作用来断句,但对于复杂的句式,初学者很难弄清如何断句,所以韩愈在《师说》
中提到“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教会学生怎
样断句是老师的责任。古琴曲的传授也是这样,古代授曲时往往是一对一对弹,老师逐句示范节拍是重要教学内容。而在广陵琴派特有的唱弦教学方法中,老师更会将节奏用唱的方式直接传授给学生。
在古代琴谱中,古人也曾做过许多标识节拍的尝试,早先的
节拍标识较为粗略,古琴谱中常见的“缓、急、轻、重、连、息、少息、大息、人慢、大慢”等文字就是为了表明节奏,至清代出现了用工尺板眼(节拍符号)在琴谱上标注节拍。现、当代古琴家们在打谱、汇编琴谱曲集、出版教材时则普遍使用更为形象、可视性强的简谱或五线谱来给古琴原有的减字谱标注节拍,在某些层面方便了古琴的普及与传播。提问,加群可添加小编微号信gqdjt520,欢迎骚扰
记谱法
具体介绍
最早出现 文字记谱
工尺谱 二四谱
中国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即西周以前就曾用律吕字谱和宫商字谱来记录宫廷里祭宴的音乐(雅乐)。前者借用 了中国十二律(即一个八度之内分为十二个半音)的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 南吕、夷则、无射、应钟)来记谱。后者借有古代五声音阶的音名(宫、商、角、徵、羽)来记谱。
在中国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保留了古代演奏的鼓谱。以“口”“0”及“半”三种谱字记述作投壶游 戏时两种鼓的演奏谱。这当是最早的谱式记载。
记录歌曲的乐谱也产生得很早,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图书目录中即记载有歌曲谱,例如目录中有一本书叫 《河南周歌诗七篇》,“歌诗”就是“歌词”;与之对应的另一本书叫《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歌声曲折” 的词义就是“歌曲曲调”,这本记“歌曲曲调”的书,自然是歌曲谱了。但它究竟用什么方式记谱的?因为书早 遗失,已无从知道。
差异记号
记谱法因国家、民族、时代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乐谱中所记录的音乐各种要素,包括音的绝对或相对高 度,音的持续长度,音的强弱,音的装饰法,乐器的演奏方法及表情记号等。
传统谱法
不同时期
奏法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字谱 汉朝的声曲折 唐朝的减字谱和燕乐伴字谱 明清时期的工尺(che)谱
如古琴谱,筝的二四谱等,琵琶谱则是在工尺谱以外加注手法谱。在日本,琵琶、笛、尺八及三味线也各有 自己的奏法谱。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简字谱的指法符号,是由文字谱的谱字减笔缩写而来的,开始较繁,各谱使用也不一致。经历代琴家的改进,废弃不用的,归并同类的,简化复杂的,逐步统一起来,到清末已相当规范。《琴学入门》所用的谱字,仅112个,其他各谱也大体相同。在改进记谱后,还可减去一半,大约采用四五十个符号,就可以代替。精简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复合指法和左手的装饰指法。
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
(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
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禁指微翘,甲尖稍
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古琴节奏、韵律的处理
古琴节奏、韵律的处理
论文标题:古琴节奏、韵律的处理
论文作者:章华英
论文关键词:节奏韵律琴谱
传统古琴谱一般没有明确的节奏标记,这也是打谱者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
其实,“古琴曲发展到明代末年,已有要求在指法之外另外记出拍板的倾向”。明末南海琴家陈子升所作的琴曲《水东游》,已开始在谱内用了些当时词曲记拍子的符号。另一位琴家尹尔韬在明万历间即有琴名,到明亡之际,他是崇祯帝朱由检的内翰。在他所编的琴谱《徽言秘旨》中,“除句读之外,有些乐句加了…瓜子点‟, 这又是一种要在谱中记出拍板的发展倾向”。但到清代,古琴在创作和记谱方面大兴复古保守之风,甚至尹尔韬的学生孙拴在三十年后给他订谱时,竟把一部分记拍的“黑瓜子点”也割弃了!
至清末道光元年(1821),浙江会稽琴人王仲舒编《指法汇参确解》,其中所收琴曲11首都是点了拍的,并有《平沙落雁》和《潇湘水云》两个工尺谱的实例。对此,查阜西曾评价他的这种“直指读谱法”, “是对琴谱这种特殊形式,另倡简易读法,开了清末民初杨时百等唱弦法的先河”。道光二十五年(1845), 一个“年登大耋”的老人,在海陵写下了一本琴谱稿本,这就是《张鞠田琴谱》。撰者强调自己按“时曲”推广工尺拍眼,为古琴谋取“准则”。某些琴曲来源于昆曲,均按昆曲谱形式注明工尺的拍眼,所有传统琴曲,也均注工尺,但多不点拍眼。继他之后,祝桐君、张鹤、杨宗稷等人,也陆续采用了工尺谱点拍。不过,直到百年之后,仍有许多琴家对此抱有强烈的反感。
由于古代琴谱的没有点板,造成今日打谱的需要。不过琴谱中所记录的演奏动作,在实际进行中往往形成有规律的时间间隔,产生一定的节奏逻辑,体现出某种具有必然性的律动来。实际上,这等于间接地、局部地贮存了原曲的节奏信息。但琴谱中所间接贮存的节奏信息毕竟是局部的,尚有许多地方需要打谱者自行揣摩。对此,打谱者可根据自己积累的传统曲目中的节奏节拍范例,和个人丰富的音乐语汇,通过反复弹奏、体会、分析,为打谱琴曲定出节奏节拍的框架。相近的师承、风格或较一致的对乐曲的理解,对琴曲的节奏与韵律的处理,往往会大同小异。而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打谱者的个性、气质、风格、修养等主观因素的介入,使同一谱本产生多种不同的风貌。
从中国古谱的分类与特点看中西音乐记谱法的主要差异[权威资料]
从中国古谱的分类与特点看中西音乐记谱法的主要差
异
西方音乐最早的记谱法可追溯至公元九世纪的格里高利素歌记谱法,它是用一种名为“纽姆”(neume)、反映语音声调变化特点的符号系统记写下来的。在实现了可精确记录音高的有线记谱法(11世纪)发展阶段之后,西方古谱又于13世纪发展出了可表达单个音符时值以及各级音符之间的等比例时值关系的有量记谱法,并于14世纪发展出拍号系统,它成为沿用至今的五线谱的前身,并借助文艺复兴晚期音乐印刷术的勃兴而得到最终的规范与统一。
与西方中世纪早期素歌记谱法的发展基本同时期的中国古谱是宋代俗字谱。在俗字谱之前,中国音乐史上已先后出现过包括汉代“声曲折”、南北朝时梁代的古琴文字谱、唐代的琵琶谱等多种记谱法了(陈应时,中国的古谱及其分类法[J]交响,1985,(4):1)。根据陈应时先生在《中国的古谱及其分类》一文中的研究来看,与西方在九世纪纽姆谱出现之前并无乐谱留存于世的历史(古希腊字母记谱法与西方纽姆谱没有任何直接渊源)不同,中国古谱的历史非常悠久,记谱形式也十分丰富。依据乐谱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音乐记谱法可分为:图形记谱、文字记谱以及混合图形与文字的记谱法。从乐谱用途上划分,又可分为声乐谱式与器乐谱式。而形式与数量更复杂多变的主要是器乐谱式,它可以分为管色谱、线索谱与锣鼓谱三类。每一类中又包含有形形色色的独立谱式,分别应用于某种乐器或某个器乐乐种。
一、中国古代音乐记谱法的主要类型与代表性谱式
陈应时先生在其《中国的古谱及其分类》一文中,将中国古谱依据其记谱形式分为以下三类:
左手指月古琴谱
左手指月古琴谱
引言:
古琴是中国传统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左手指月”是一首古琴曲目,以其凄美的旋律和娴熟的演奏技巧而广为人知。本文将介绍这首古琴曲目的谱法和演奏技巧,希望能为学习古琴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左手指月古琴曲的基本介绍
《左手指月》是一首古琴曲,创作于宋代,流传至今。它采用了中阮闹腾、山里红等民间曲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婉转的音色吸引了众多古琴爱好者的关注。这首曲目被广泛认为是学习古琴的入门曲目之一,适合初学者练习和演奏。
二、左手指月古琴谱的谱法
左手指月古琴谱的谱法遵循古琴独特的刻谱系统。以下是《左手指月》的谱法示意图:
列谱:
```
休弦:
---------------------------------------------
|---0--2--4--5--7--9--10-12-14-16-17-19-21-| ---------------------------------------------
徵调:
-----------------------------------------
|---2--4--5--7--9-11-12-14-16-17-19-21-|
-----------------------------------------
商调:
-----------------------------------------
|---2--3--5--7--9-10-12-14-15-17-19-21-|
-----------------------------------------
学习古琴的十大基础知识
学习古琴的十大基础知识
展开全文
古典乐器千千万,古琴那是最好看!几乎所有影视剧都是美女和文人墨客人手一件的道具,今天良音宝宝带您认识一下!
一、名称与历史
古琴,在古代一般称作“琴”,也称作“瑶琴”、“玉琴”、“七弦琴”,近代为与西方乐器区别,才在名字前加一个古字,称作古琴。
2003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名列其中。
古琴有文字可考证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在孔子的春秋时期已盛行。古琴的创制者,有黄帝、伏羲、神农、舜多种说法,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
二、构造与象征
古琴长一般在三尺六寸五分左右,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面板呈弧形,象征天;地板是平的,象征地;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暗合金、木、水、火、土,对应宫、商、角、徵、羽,据传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分别各加一根弦,增至七弦;古琴
有十三个徽位,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下有两个出音孔,称为龙池,凤沼,象征太阳和月亮。
三、形制与流传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等等。同时历代琴人也创造了很多新形式,今天的斫琴人也在不断创新形式。但历代下来,流传最多,流传时间最长的,是伏羲式和仲尼式。
今天还有1000多年前的唐琴,流传于世,并可以演奏。而宋、明、清代流传的琴就更多了。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会上,一张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出品,宋徽宗御制官琴“松石间意”,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记录。
古琴谱是如何打的
古琴曲三千,如何让那些躺在曲集中的曲子复活,能够公开演奏与倾听,那就需要古琴家们去不断的摸弹与记录,即琴家所谓的打谱。
古代琴家口口相传留下的曲子,通过古琴谱保存下来。古琴谱也由文字谱,到减字谱,再到而今的双行谱,即工尺谱与减字谱,或由五线谱与减字谱,简谱与减字谱相对照。
打谱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精力。想要学习弹奏一首曲子就已不易,若是打好一个谱子更是需要多方尝试、反复斟酌,才能使谱子达到比较理想。
打谱者需要有严谨科学态度,忠实介绍古代作品,深入了解曲情,对于生僻指法与谱字,可以锲而不舍追寻,考证出明确结论。不同版本曲谱也可参详,对照分析,达到理想对于节奏,也可根据历史习惯与理解,指法的规律,做出明确判断,妥帖安排。
打谱者应有相应的修养,掌握古琴的演奏技能,熟悉传统琴曲的规律、特点和表现手法。
还应具备古代文学艺术的修养,能够根据传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来恢复原作中的音乐形象,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境界。
如捣衣,梅庵琴曲赋予优美的节奏,又表现夜复一夜,连绵不尽的相思。龙翔操,广陵张子谦给以自由舒展的姿态。
琴曲打谱少则仨月,多则几年。管先生形容成放弹珠。每一颗都有相应位置。成公亮先生打谱时,时显感觉有古琴提示。打谱,需要琴人细心用心去体会。
1/ 1
打谱是什么?
打谱是什么?
成公亮
以下将平时与女儿有关打谱的谈话内容集中整理成文,进一步与琴友讨论。女儿成红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古琴专业学生,从我学习古琴演奏及琴学知识。
(以下成公亮——C,成红雨——H)
H:爸爸,有关打谱,你近来常常谈起,涉及的内容却不仅仅是打谱,古琴的各种问题相互关联,提出一个就带出一大串。
C:这几年我花许多时间打谱,在打谱中常常想这个问题:打谱是什么?在古琴界音乐理论界,“打谱”的概念有各种理解,其中误解不少,问题好象很简单,其实不然,就像“古琴是什么”这个似乎不必回答的简单问题一样。去年四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古琴名琴名曲国际鉴赏会”上,“古琴是什么”大家讨论数天后竟无法定论。其实“打谱是什么”也是如此,这涉及到对中国主体文化的认识,具体即对古琴这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性质的认识。本世纪的前半个世纪,特别是“五四”以来,古琴音乐传统受到负面性的评价和无情的批判,与此同时,琴界本身又将其作为国粹而保护、发展,完全无视外界的冷漠;后半个世纪,古琴虽然经过“十年浩劫”,作为一种精深博大的音乐文化品种,古琴较其它乐器是被重视、推崇的,不仅仅古琴队伍较前半个世纪扩大了很多,其中不少在琴坛有影响的琴家是从音乐院校培养出来,他们同时接受了系统的西方音乐教育,关注古琴的音乐理论家也越来越多,他们客观地对古琴的美学、乐学等作出各种角度的研究,给古琴带来诸多令琴人兴奋、自豪的气氛,同时也夹带来另一种眼光的“偏差”,这种“偏差”也不无影响到琴人对琴的认识包括对打谱的认识。
H:打谱的概念《中国音乐词典》六十二页上说得很明了:“打谱,弹琴术语,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现存的古谱大部分已经绝响,必须经过打谱恢复音乐。”这种对打谱的概念不是大家都认同的吗?
古琴打谱是什么?
古琴打谱是什么?
打谱是什么?
以下将平时与女儿有关打谱的谈话内容集中整理成文,进一步与琴友讨论。女儿成红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古琴专业学生,从我学习古琴演奏及琴学知识。
(以下成公亮——C,成红雨——H)
H:爸爸,有关打谱,你近来常常谈起,涉及的内容却不仅仅是打谱,古琴的各种问题相互关联,提出一个就带出一大串。
C:这几年我花许多时间打谱,在打谱中常常想这个问题:打谱是什么?在古琴界音乐理论界,“打谱”的概念有各种理解,其中误解不少,问题好象很简单,其实不然,就像“古琴是什么”这个似乎不必回答的简单问题一样。去年四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古琴名琴名曲国际鉴赏会”上,“古琴是什么”大家讨论数天后竟无法定论。其实“打谱是什么”也是如此,这涉及到对中国主体文化的认识,具体即对古琴这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性质的认
识。本世纪的前半个世纪,特别是“五四”以来,古琴音乐传统受到负面性的评价和无情的批判,与此同时,琴界本身又将其作为国粹而保护、发展,完全无视外界的冷漠;后半个世纪,古琴虽然经过“十年浩劫”,作为一种精深博大的音乐文化品种,古琴较其它乐器是被重视、推崇的,不仅仅古琴队伍较前半个世纪扩大了很多,其中不少在琴坛有影响的琴家是从音乐院校培养出来,他们同时接受了系统的西方音乐教育,关注古琴的音乐理论家也越来越多,他们客观地对古琴的美学、乐学等作出各种角度的研究,给古琴带来诸多令琴人兴奋、自豪的气氛,同时也夹带来另一种眼光的“偏差”,这种“偏差”也不无影响到琴人对琴的认识包括对打谱的认识。
H:打谱的概念《中国音乐词典》六十二页上说得很明了:打谱,弹琴术语,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现存的古谱大部分已经绝响,必须经过打谱恢复音乐。”这种对打谱的概念不是大家都认同的吗?
古琴的记谱方法
慢
读中国
中国人在很早就发明了琴谱。古琴谱最早是文字谱,用汉字来记录。比如右手用什么指法、弹哪根弦,左手在哪根弦上、按哪个徽位、用哪个手指等等,弹一个音要写好多字来记录说明。
到了唐代,有一位音乐家叫曹柔,他有一个伟大的发明:减字谱。减字谱就是把文字谱中很多句话减成一个“字”,而且是和汉字近似的“字”。减字谱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告诉你左手用哪个手指,按在哪个徽位。比如草字头,就是“散音”的“散”字的省略写法。古琴主要有三种基本音色,一种是弹空弦,左手不按,空弦就叫散音;一种是左手按上去,叫按音;还有一种是泛音,就是在弦上比如1/2、1/3处出泛音的位置上,轻轻地触碰出一种音。第一个草字头告诉人们,散音就是手指不用按。草字头下边有个“七”,即右手弹第七根弦;“七”下边有一个钩,
是“挑”的简写,食指从里向外这叫挑。于是,这个音就是空弦(左手不要按弦),同时在第七根弦上用右手“挑”,这个音就出来了。
减字谱的伟大之处,一是固定音高,和世界通用的五线谱是一样的。唐代距今如此久远,怎么知道今天按谱弹出的这个音就是唐代人弹琴的那个音呢?古琴从发明到确定形制经历了一个过程。我们在春秋战国的墓里也发现了弦乐器,但是几根弦未定,形制也未定,一直到汉以后,古琴的形制才基本
确定下来。因此,汉唐以来,古琴的基
本形制没变,定弦法没变,弦还是这么长,徽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所以可以判断,今天我们按的位置,用此办法弹的音高,和唐代弹的是一样的。古琴传承3000多年,虽历经磨难,但今天能够再次复兴,减字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古琴减字谱、指法大全(值得收藏)
古琴减字谱、指法大全(值得收藏)
古琴圈
琴学 | 琴人 | 琴事 | 琴讯 | 琴论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大全
一.音色符号
:散音。即弹奏空弦。
:泛音。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
:按音。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按音弹法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
:泛止。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右手指法
:擘。大指向内弹。
:托。大指向外弹。
:抹。食指向内弹。
:挑。食指向外弹。
:勾。中指向内弹。
:剔。中指向外弹。
:勾剔。勾剔连作。
:打。名指向内弹。
:摘。名指向外弹。
: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急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比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左手“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手“急历”符号相同。
:蠲。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在同一弦上急速摘、剔、挑,连续出三声。
古琴打谱的方法与过程
古琴打谱的方法与过程
打谱是一项费时费日的艰辛工程,故琴人有“大曲三年,小曲三月”的说法。打谱的过程,涉及到音乐史学、考古学、版本学、文献学、乐律学、历史学、文学、指法翻译及琴谱考证等各方面的问题,故学术界有“曲调考古”的说法。现将琴曲打谱的方法与过程,详述如下:
一、谱本的选择与研究
由于明清时期古琴曲的传谱较多,同一琴曲、琴歌可有数种至数十种谱本流传,而不同谱本在乐曲风格、演奏指法、学术价值及编纂者水准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因而,选择一个合适的谱本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明初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化了整整十二年的时间,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上卷“太古神品”十六曲,从其减字形式研究分析,参照谱内各曲的解题,可以证明多为唐、宋间遗留下来的原写曲谱。而中、下卷“霞外神品”,其中不少琴曲源自宋代浙派琴家杨瓒所编《紫霞洞谱》,且谱中不少琴曲在元明之际得到时人的不断加工。因而,对于研究宋元时期浙派琴学风格及元明之际古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又如明人汪芝所辑的《西麓堂琴统》,是现存明代各种谱集中,收曲最多的一部传统曲谱,其中大部分是“极为罕见的远年遗响”。如《神人畅》、《广陵散》、《间弦明君》、《风云游》等。选择这些古曲进行打谱,对于研究汉魏六朝以来琴曲创作的艺术规律,或者作为鉴定琴曲创作时代的依据,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除了同一琴曲可有不同的谱本,同一琴谱也有不同的刻本与刊本。如《碣石调·幽兰》有原日本神光院收藏的“神光院本”和1884年《古逸丛书》中收入“古逸本”。后者作为前者的摹刻本,显然有诸多误刻失实之处。又如现存清代琴谱中流传最广的一部琴谱《五知斋琴谱》。该谱历来屡经翻刻,故版本甚多。其中,以清康熈原刻精印本为最佳。其它版本如乾隆时翻刻本及民国时期的石印本等,则稍差。由于已版《琴曲集成》,对所收琴谱的版本,已进行了筛选鉴别,打
古琴打谱之谱本选择及源流辨析
谱本 。如 ( 沙落 雁》 从 明至清 共有 五十 多种 谱本 ,( ( 平 ( 梅花 三弄 》也 有三 十 多种 谱 本 。而
不 同谱本 在流派 传承 、乐 曲风格 、演奏指 法 、学 术价 值 、编 纂者水 准等 方面均 会有一 定差 异 ,有的 琴谱 间有着一 定 的传承关 系 ,有 的变 化不 大 ,有 的则相异 较 多 ,有 的甚至为 完全
,
牟 要 存 有 的 曲 同 琴 可 多 不 谱 的 传 同 琴 也 不 的 本 刻 。 而 [定 见谱 琴,一曲有种同本流 ,一谱有 同写与本 因, 摘 ] 1 打 择
、
,
[ 关键词] 古琴 打谱 琴 曲 琴谱 ;版本 Biblioteka Baidu源流
[ 图分 类 号 ] 6 2 3 中 J 3 } [ 献 标 识 码 ] 文 A [ 章编 号 ] 0 8 9 6 一 (0 6 0—0 0 —1 文 10 — 6 7 2 0 ) 3 0 1 0
N I c E
一
、
同一琴 曲不 同谱本 的选择
古琴 记谱 法虽然 有 着悠久 的 历史 ,但 琴谱 的大量 刊 传却主 要是 在 明清 时期 。 当时 私人 集资 刊印琴 谱的 风气很 盛 ,不少文 人士大 夫提 倡琴学 ,将古 代传承 下来 的琴 曲 ,以及 民 间 尚在流 传的 曲 目,编纂 成谱集 ,并对其 表现 内容给以解 释和说 明。从 1 5世纪初到 1 9世纪 末的五 百年 间,先后刊 印的琴 曲谱集达 数百种之 多 ,留传至今 的 尚有 1 0余种 。从而 不仅 5 使许 多古 曲得 以保 存 ,也 促进 了不 同 琴派 、师 承之 间的 琴艺 交流 。 存 见有谱 的琴 曲 ,不仅 同一 琴 曲 、琴 歌可 有数种 乃至 数十种 谱 本的流 传 ,同一琴 谱也 有 不同的 写本与 刻本 。因而 ,在择 定打谱 琴 曲后 ,首 先要根 据 自己的打 目的选择合适 的 谱本 ,对该 琴 曲所 据各谱 本 间的指法 特点 、传承 关 系等进行 分析研 究 ;同时也 要对 同一 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曲三千,如何让那些躺在曲集中的曲子复活,能够公开演奏与倾听,那就需要古琴家们去不断的摸弹与记录,即琴家所谓的打谱。
古代琴家口口相传留下的曲子,通过古琴谱保存下来。古琴谱也由文字谱,到减字谱,再到而今的双行谱,即工尺谱与减字谱,或由五线谱与减字谱,简谱与减字谱相对照。
打谱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精力。想要学习弹奏一首曲子就已不易,若是打好一个谱子更是需要多方尝试、反复斟酌,才能使谱子达到比较理想。
打谱者需要有严谨科学态度,忠实介绍古代作品,深入了解曲情,对于生僻指法与谱字,可以锲而不舍追寻,考证出明确结论。不同版本曲谱也可参详,对照分析,达到理想对于节奏,也可根据历史习惯与理解,指法的规律,做出明确判断,妥帖安排。
打谱者应有相应的修养,掌握古琴的演奏技能,熟悉传统琴曲的规律、特点和表现手法。还应具备古代文学艺术的修养,能够根据传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来恢复原作中的音乐形象,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境界。
如捣衣,梅庵琴曲赋予优美的节奏,又表现夜复一夜,连绵不尽的相思。龙翔操,广陵张子谦给以自由舒展的姿态。
琴曲打谱少则仨月,多则几年。管先生形容成放弹珠。每一颗都有相应位置。成公亮先生打谱时,时显感觉有古琴提示。打谱,需要琴人细心用心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