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动机与意志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过程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过程
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3.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4.动机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如果
这些动机同时并存,但不可能同时满足,特别是当这些动机在 性质上又相互排斥时,那么个体就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而放弃
其他的动机。这样,动机斗争便产生,并引起心理冲突
间接兴趣
不需要
直接兴趣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 到的事物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在一定时间内注意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
性,它是衡量注意品质的指标 3.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 意,或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 4.注意的转移 指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现象。
感觉对比
联觉
2.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当事物的部分属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们能够 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以事物的整体特征来反映所知觉的对象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反映知觉的对象, 而是主动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
2)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例如,曲调感、节奏感,是从事音乐活动所不可缺
少的能力,就是特殊能力
(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智力
智力是人能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 的整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4.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2)能力的水平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时所产 生的情感体验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化学传导_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额叶__;__顶叶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

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0 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_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_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_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_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_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___。

7、___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_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_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_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B 人格C 依恋和社会性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B 动机C 情绪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人类心理界说
㈠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㈡人类心理的概念(心理实质) • 心理是脑的机能。
•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概括地说,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二、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人的心理
心理动力(动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三、人类的心理与行为 • 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 动作和活动。 • 人类的心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通过对行为 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 活动的性质与水平。但是,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 并不是必然的对应关系。例如,“口是心非”、 “表里不一”。
二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人的心理心理过程个性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三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本章教学重点
• 1、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
• 2、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表现
第一节 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
1.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比如,加强校园精神 文明建设,丰富大学生课余的文化娱乐生活;大 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奋发向上、积 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形成浓 厚的校园学术风气;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 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看 待人生。 2.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 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与教育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处在刚 刚经历了青春期之后的青年中期,身体各器官系 统的发育已基本达到成熟水平。

动机与意志

动机与意志

1.2 意志过程
(一)采取行动阶段
1.确定行动目标
➢ 目标对于行动十分重要,它是意志行动的灵魂,是意志行动未来的趋向。例如, 某人要完成某项科研课题,或者看完一本学术专著等,这些都是具体的目标。
➢ 在现实生活中,最终目标尤其是对人有重要意义的行动目标,都需要经过复杂 的动机斗争才能确立,不同目标之间的吸引力越接近,动机斗争就越激烈,最 终目标的确定也就越困难。
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地调节自 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 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
1.1 意志概述
4
意志的坚持性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 的方面的意志品质。这是最能体现人的意志的一种品质。坚持性强的人能根据目的要 求,在长时间内毫不松懈地保持身心的紧张状态,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不变,直至达 到目的。在遇到困难时,它能激励自己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始终如一地完成意志 行动。
1.1 意志概述
2
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
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 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则相反,在没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负责任地做出决断,凭一时冲 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1.1 意志概述
2
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困难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两种。内部困 难是指个体自身的障碍,如胆怯、知识经验欠缺、能力有限、身体疾患等;外部困 难是指意志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外部环境的障碍。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0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普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在内容的安排方面,注意到本学科的知识经验,同时又尽量避免与后面课程的重复。

大纲包括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包括13章,其中的重点是心理的实质、想象与思维、记忆、需要与情感、需要与动机、人格(气质与性格)等。

并且在授课中补充了一些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发展趋向等内容。

三、授课基本思路本课程的学时分配情况:总学时为48学时,课时较紧,再加上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与自学的能力,因此,对本课程中容易看懂的部分章节,如心理的生理基础、记忆、保持与遗忘,再认和回忆及意志品质等采取以学生自学为重,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来归纳教材内容。

授课的重点是教材中的关键内容和难点。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 .张履祥,葛明贵.《普通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五、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本章难点1 .心理学的概念2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情绪、情感的内涵二、情绪、情感的结构三、情绪、情感的关系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类别•、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二、情绪状态的分类三、情感的分类四、情绪与情感的功能第三节情绪理论与情绪调节一、情绪的理论二、情绪的调节[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情绪、情感?它们有哪些区别与联系?2 .举例说明情绪状态和情感种类。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48 学分:3理论学时: 48 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与管理、文秘教育课程代码:B0900023先开课程:无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执笔人:李晓丽审定人:李晓丽修彩波第一部分:理论课程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高等教育各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它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科学性、现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它涉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学习者获得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把握当代心理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知识体系,也是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所必须夯实的专业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社会、公义务实,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全方位、高素质、服务型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全国各类人群的特殊需要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 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诸多基础性概论,初步培养学生客观、严谨、认真、负责的心理学研究态度和工作态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过程,理解心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形成过程与作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了解社会成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从而为将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等打好基础。

此课程的开设也有利于为学习后继课程《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实务》、《心理测量》、《团体心理辅导》打好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个性心理特征几方面的内容。

教师要做好精讲与学生的自学、热点问题讨论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利用相关的心理学教学资料,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心理教学质量。

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思维导图

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思维导图

动机、需要与意志•动机概述o动机的含义、功能及过程▪含义: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过程:目标-诱因(外)-需要(内)-动力-行动o动机的分类▪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饥饿、渴、性、睡眠等•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力,如权利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动机等。

▪动力来源•外在动机o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动机•内在动机o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外在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内部动机o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与行为效率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对任务难度增强而下降•动机理论o动机的早期理论▪本能理论:人的行为由本能决定的•詹姆斯:人类除了具有动物本能还具有社会本能•麦独孤:人类具有18种本能•洛伦茨:印刻现象•弗洛伊德: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驱力理论• 1.伍德沃斯提出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2.赫尔提出驱力减少理论(驱力D,习惯强度H和抑制I共同决定了个体行为潜能P,P=D*H-1)▪唤醒理论• 1.人们偏好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2.简化原理:重复的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3.个体经验偏好原理:个体经验对偏好有影响,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复杂的刺激。

▪诱因理论•斯彭斯:P=D*H*K-Io动机的认知理论▪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归因理论:1.罗特的控制点理论2.海德的归因理论3.韦纳的归因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功效理论▪成就目标理论▪逆转理论•需要o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o需要的种类▪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o需要的层次理论▪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理论观点:1.五种需要是天生与生俱来的,但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人后才出现2.层次越低的需要能力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个体的生存,又叫缺失性需要3.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又称生长性需要。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心理学试题汇编

心理学试题汇编

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1.(单项选择)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C )A. 注意的分配B. 注意的转移C. 注意的分散D. 注意的稳定(2008年西宁市)正确答案:C 解析:学生开小差是因为注意不集中,所以属于注意分散。

2. (单项选择)“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2009年西安市)A.嗅觉适应现象B. 听觉适应现象C.嗅觉刺激现象D.味觉刺激想象正确答案:A 解析: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3. (单项选择)( B )指出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A.奥苏贝尔B. 卡特尔C. 霍兰德D. 斯普兰格(2008年黑龙江)正确答案:B 奥苏贝尔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霍兰德把人格特质分为现实型、研究型、学术型等;斯普兰格把人格特质分为经济型、理论型。

4.(填空题)斯皮尔曼提出的“二因素理论”是由一般(G)因素和特殊(S)因素构成的。

(2007年山东省)正确答案:一般(G);特殊(S)解析: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由两种组成,一种是一般智力(G),另一种是特殊智力(S)。

5.(简答题)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008年郑州市郑东新区)答案要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和功能固着。

一、单项选择题1.上课时窗外一声巨响所有同学的眼光对朝向窗外。

这说明()对学生的注意有重要影响。

A. 刺激强度B.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C. 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D. 刺激物的新异性2.某同学在看到粉笔时能想到粉笔可以写字、可以用于固定纸张不被风刮走、可以捏成粉末作为防身武器等功能,这说明该同学思维()比较好。

A 流畅性 B独特性 C 变通性 D 以上答案都3.“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 D )A. 注意的分散B. 注意的分化C. 注意的转移D. 注意的分配4. 地理教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使用黑白图片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 选择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二、填空题1.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人其创造性往往比循规蹈矩,胆小退缩的人。

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都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和思维的重要因素。

它们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们在实现某种需求或达到某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

比如,人们可能因为对某种奖励的渴望或对个人成长的追求而表现出努力工作、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特定活动、领域或主题的倾向和喜爱。

例如,有些人对音乐、运动、艺术或科学等特定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和追求。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涉及情绪、情绪和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感可以包括喜怒哀乐、爱恨情愿等各种情绪状态,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人们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意志是指人们通过决策、选择和自我控制等实现目标的能力。

意志力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的决定,并付诸行动。

性格是指人们相对较为稳定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特的,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方式、行为表现和与他人的相处方式等。

这些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了解和认识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应对和适应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挑战。

辨析意志和动机的异同

辨析意志和动机的异同

辨析意志和动机一、概念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二、本质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意志是人脑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主体根据各种行为的价值收益率的多少(即行为价值率高差的大小)来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正自身的行为活动,使主体能够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

三、来源意志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对于实践关系的主观反映(设想、计划、方案、措施、毅力等)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程度,它包括意志的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具体体现为形成创造性设想、准确性判断、果断性决策、周密性计划、灵活性方案、有效性措施、坚定性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

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他需要的具体目标。

动机可以由当前的具体事物所引起。

如感到寒冷的人,有取暖的需要;附近的木柴、引火物等,能引起他产生烤火的动机。

可是引起动机的,远不限于当前的事物,也可以是事物的表象和概念,甚至是人的信念和道德理想等等。

例如对真理和正义的坚信和热爱,个人的责任感或事业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动机。

四、功能: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

意志的功能:1.意志使认识活动更加广泛、深入;2.意志调节着人的情绪、情感;3.意志对人的自我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对行动的调节作用(一)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保证了人的行为的方向性,调节的最终结果表现为预定目的的实现。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认识行动的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

发动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为达到预定目的的行为。

抑制表现为制止和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

当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时,意志的力量体现在控制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理智。

意志和意志过程的名词解释

意志和意志过程的名词解释

意志和意志过程的名词解释意志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决定行为和行动的能力。

它是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生物所特有的心理能力。

意志过程是指人们进行意志性活动时涉及的心理过程。

它涉及到知觉、思维、情感和动机等多个心理元素的相互作用。

意志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指导力量,它在人类的自主决策和行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意志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心理生理机制、社会环境和个体经验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孟子的思想中,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意志的形成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修养来培养。

而在康德的哲学中,他将意志看作是人的本性,但是意志需要通过理性的自律来进行约束和引导。

在意志过程中,首先是知觉的作用。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感知和理解。

这个过程涉及到感觉、注意、记忆和联想等诸多心理过程。

知觉的结果会对人们的意志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的知觉结果会引发不同的意志动机。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块美味的蛋糕时,会产生想要品尝它的意愿。

接下来是思维的过程。

思维是人们在意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的过程。

人们通过思考、推理和判断等过程来对不同的选项进行评估和选择。

在意志过程中,思维的作用是对不同的行为选择进行评估和决策。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会思考价格、品质和需求等因素,从而决定是否购买某件商品。

情感在意志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情感可以提供动力和动机,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态度。

它们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行动力,也可以让人们产生恐惧和逃避。

在意志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激发和调节意志的动机。

例如,当我们对某项工作充满热情时,我们会更有动力去完成它。

此外,动机也是意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机是人们行动的驱动力,它是一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意志过程中,动机决定了人们对某个目标的关注和努力程度。

不同的动机会导致不同的意志表现。

例如,当我们追求物质享受时,我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意志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的过程。

它受到个体差异、社会文化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重点考点)课程代码:00152 版本:2016年新版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一、需要、动机与行为识记:(1)需要与动机的概念;需要就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这一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做动机。

)(2)需要的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 3.层次性 4.潜在性 5.可变性 6.社会制约性(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

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总之,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领会: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需要与动机之间的关系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的产生。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需要对象的确定;‘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可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

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总之,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需要、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即需要一>心理紧张一>动机一>目标导向行为一>目标行为一>需要满足一>新需要产生。

遵循这样的规律,管理者即能从宏观上掌握下属的心理,并能据此制定相应的较为科学的管理措施,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章心理过程案例

第二章心理过程案例

(了解)
• 或许大家可以试着 描述下这些水果。

♪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外部刺激,外部事物 内部感觉:内部刺激,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的不同状态
♪ 感觉的重要意义 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的基本特性
适应; 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联觉; 发展与补偿; 感 觉后像
回 顾
• 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又 包括哪些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
想象等 •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认知过程
• • • • • • 感觉 (了解) 知觉 (熟悉) 记忆 (掌握) 注意 (掌握) 思维 (熟悉) 想象与创造
二、心理的本质
• 科学心理学对人心理的实质的阐述: •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从动物进化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 段(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哺乳动物)——人的意 识 2.从个体发育来看: (1)人出生后,脑重量的变化与心理变化。 (2)“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有一些低级 的感觉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4.临床观察发现:任何脑部位损伤,产生生理
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心理变化(脑震荡后的顺行
性遗忘);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在临床观察中
发现一个病人30年内,仅能发一个音而不能说话, 病人去世后经尸检见病人左半球额叶第三额回上有 一个鸡蛋大的损伤,得出左半球参与言语控制的结 论,并将该病症称为“运动性失语”
• 想象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外在动 机和内在动机。 (1)外在动机是指活动的动机是由外在因素 引起的,是追求活动之外的某种目标。 (2)内在动机是指活动的动机出自于活动者 本人,并且活动本身就能使活动者的需要得 到满足。 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的。
动机的其他分类:
据迪安介绍,他是用了一种被称为“正强化”的方法训练科密特的 ,就是让被训练者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完成后能得到某种奖励。这 种训练方法和动物园、马戏团中训练动物表演的方式一样。
2019/9/22
26
2019/9/22
科密特投篮
27
2019/9/22
科密特踢足球
28
2019/9/22
科密特跳舞
无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 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 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 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 命力。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 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
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 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 内平衡。
首次提出:伍德沃斯 主要代表人:赫尔
赫尔理论:
有机体为了降低某种内驱力状态,即降低 一种不愉快的激起或唤起感,就会以某种 方式做出特定的反应
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2019/9/22
行为主义的领袖——
B.F.斯金纳(1904— 1990)是行为主义学派 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 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 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 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 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 用。
主要类型: 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
种刺激,有机体反应增加。 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
(一)动机的本能理论
对行为动机的探讨,最早起源于本能的概念。
本能:指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 式或行为倾向。
创始人: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20世纪初)
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 生弗洛伊德 理论主要源于治疗精神病 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 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 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性本能理论: 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 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 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遵 循“道德原则”。
主要方法: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 意识的动机过程。
自由联想: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 隐藏的病因。
释梦:在梦中一件事情被凝缩成别的事情,一个 人被另一个人说置换,梦者的愿望常以乔装打扮 的形式来满足。
第二章 中小学生行为 的调节与控制
2019/9/22
1
本章结构
第一节 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 第二节 意志 思考题
第一节 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
一、动机的概述 二、动机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动机的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motive):引起和推动人从事某种活 动,并朝某一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引起动机的条件:
度和持续时间 4 .动机还有强化功能
(三)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源于个体自身的生理需要, 如饥饿、口渴、性欲、睡眠等动机。 (2)社会性动机源于社会性需要,以人的较 高层次需要,如交往需要、自尊及爱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为基础。
内在条件:指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缺乏而引起的内部 紧张状态,即需要。 外在条件:是指主体之外的各种物质刺激,心理学 中把这些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 刺激称为“诱因”。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
2.指向功能 采取什么样的活动
3.维持和调节功能 推动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调节活动的强
20
赫尔分类: 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性需要状态相伴随,
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联系。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刺 激)而言,这种情境伴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 降低,结果就成了一种内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
代表人:斯金纳 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它在一定 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生的本能(力比多):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 的活动
死的本能(萨纳托斯):仇恨、侵犯和自杀等
精神层次理论:
心理结构包含意识和无意识等不同的精神层次
意识: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 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 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
对活动支配作用不同:主导动机、次要动机; 学习在动机形成中的作用:原始的先天性动机和、 习得的后天性动机; 动机作用持续时间长短:短期动机、长期动机; 动机的意识水平: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 动机内容的性质:高尚动机、卑劣动机。
二、动机理论
(一)动机的本能理论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 (四)成就动机理论 (五)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 (六)动机的归因理论 (七)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八)班杜拉的动机理论
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
2019/9/22
24
正强化:老师的表扬、肯定、奖学金 负强化:处罚、批评、考试不及格
理解“正”、“负”含义: 呈现刺激“正” 降低刺激(刺激消失)“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9/9/22
25
正强化——动物实验 聪明的金鱼
美国旧金山一名男子饲养的一条2岁大的金鱼可谓是“世界上最聪 明的金鱼”。 这条聪明的金鱼名叫科密特,体长10厘米。主人迪安花了整整2年 时间训练它。
29
正强化—对人行为的训练
2019/9/22
30
正强化的经典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