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附答案)
2020年八年级语文春学期《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颖:才华出众。
晏如:安定、快乐的样子。
适:满足。
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0.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1)渔人甚异之()(2)阡陌交通()(3)颖脱不羁()(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11.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答:12.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答:13.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选自《资治通鉴》)〔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阅:查看。
上:指唐太宗。
最新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有答案)
最新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
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译文: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译文: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答:答案:9.B(2分)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分)11.①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
(2)②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
(2分)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2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欧阳学文(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⑵阡陌交通()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附答案)
《桃花源记》对⽐阅读题(附答案)2020年⼋年级语⽂春学期《桃花源记》⽐较阅读三、阅读甲、⼄两篇⽂⾔⽂,完成10~13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其中往来种作,男⼥⾐著,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陶潜,字元亮,少怀⾼尚,博学善属⽂,颖脱不羁,任真⾃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传》⽈:“环堵萧然,不蔽风⽇,短褐穿结,箪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其⾃序如此,时⼈谓之实录。
甚亲朋或载酒肴⽽往,潜亦⽆所辞焉。
每⼀醉,则⼤适融然时或⽆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畜素琴⼀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和之,⽈:“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晋书》)[注]颖:才华出众。
晏如:安定、快乐的样⼦。
适:满⾜。
融然:和悦快乐的样⼦。
畜:同“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位的标志。
10.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1)渔⼈甚异之()(2)阡陌交通()(3)颖脱不羁()(4)时或⽆酒,亦雅咏不辍()11.请从[⼄]⽂中摘录出与“⼟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所表现的理想⽣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答:12. 从[⼄]⽂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答:13.翻译下列句⼦。
(1)黄发垂髫,并怡然⾃乐.(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四、阅读甲⼄两段⽂⾔⽂,完成14~17题。
〔甲〕见渔⼈,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房⽞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资治通鉴》)〔注〕房⽞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五篇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计2分)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③子.之哭也:_______________④何为不去.也: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 ()⑵阡阳交通()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 .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9.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0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11.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有答案)
C.以予 故,咸以愚辱焉
故:缘故
D.不能兴云雨,无以 利世
利:利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部分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愚溪诗选(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僧人。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③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
献给宋王朝。
1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译文:
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
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优秀资料
欢迎下载!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 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8 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 分) 译文: (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4 分) 译文: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有答案)
最新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
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译文: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译文:.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答:答案:9.B(2分)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分)11.①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
(2)②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
(2分)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2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有答案)
最新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
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译文: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译文: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答:答案:9.B(2分)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分)11.①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
(2)②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
(2分)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2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甲】【乙】两段文,完成【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髻,并怡然自。
(自《桃花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信修睦。
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己。
是故 而不,盗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
自《礼•礼运》)在大道施行的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拔出来,求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其天年,中年人能 社会效力,幼童能利地成,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 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女子有宿。
于,人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却不一定要自己 私藏;人都愿意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自己私利。
因此奸邪之不会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生“所以大都不用关上了,叫做理想社会。
1•解下面加点的。
(4分) ⑴屋舍然 ( )⑶不独字箕子()2.下面各句子中,加点 意思相同的一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之 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B .男女衣善,悉.、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 ・矜、寡、孤、独 .D ・大道之行也 跪而之3. 翻下面句子。
(4分) ⑴黄垂髻,并怡然自。
⑵与能,信修睦。
4. 理解文意,用原文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种植]”的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 似白勺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 5. 陶渊明描的“世外桃源”地再了“大同”社会的生活貌,因此二者有多相似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24.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2分)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
(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意对即可)(2分)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分)⑵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译文:1. 羁:拘束,束缚。
2. 环堵:四壁。
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3.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4.辍:停止,停下。
5.畜:同“蓄”,储蓄。
6.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7.适:满足。
8.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9.尝:曾经 10.蔽:遮挡 11.此:这样 12.解:理解13.具:具备译文: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
被乡邻所看重。
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陶渊明)也可以不停地吟诵。
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琴上也没有弦。
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三、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
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3分)〔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
”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
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10.(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
《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
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四、2009安徽芜湖文言文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17.(4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18.(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19.(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2分)(意对即可)。
五、(2011年河北省)【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仿佛若有光。
便合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吁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
外人。
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
②负:具有。
③强:擅长于。
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箭。
⑦的:箭靶的中心。
⑧筈(kuó):箭的尾部。
1(2分)(1.(2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分)(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译文:(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文: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