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中美中苏关系

合集下载

冷战期间的中苏、中美关系

冷战期间的中苏、中美关系

冷战期间的中苏、中美关系
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中苏是盟友伙伴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全面倒向苏联,用苏联来对抗美国。

从古巴导弹危机来看,苏联在这一时期还处于劣势),中美是对立的;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中苏对立 1961年中苏关系彻底恶化,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建设的全部专家项目,这也是新中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1961)。

1963年7月间,苏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防务》的协定,苏军开始进驻蒙古,不断在中苏、中蒙边界增兵。

目的显然是要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69年苏联武装入侵中国黑龙江省珍宝岛,我边防部队进行了自卫反击(缺少反坦克武器,就用白布袋装入地雷,伪装成雪疙瘩),史称珍宝岛事件(90年归还中国)。

此后,中苏两国在中国的东北、西北边境地区冲突不断,并且苏联制订了针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

这直接导致了中国领导人对于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判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
中美关系倒是逐渐破冰,主要是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陷入困境不可自拔,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这是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化的结果,中国感到苏联的威胁。

通过结交美国来牵制苏联);
80年代中后期中美关系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中苏开始恢复外交(中国继续改革开放,苏联内外交困,只能和中国修好。

美国利用星球大战计划拖跨了苏联,占绝对主动权);。

两极格局的结束

两极格局的结束
①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重夺军事优势(1983年 “战 略防御计划”(目的)) ②意识形态的宣传大战『资料回放』教材1oo页 ➢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在遏制基础上再超越“一点”,这一点就是运用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寻找“同莫斯科合作的可 能性”,促使其和平演变,纳入西方轨道。
①支持苏联国内改革 ②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
战略态势
原因
重大事件
既缓和又紧 张,优势在 美
赫氏推行与美平起平坐、 缓和③赫氏访美
实现美苏合作,争夺世 紧张①第二次柏林危机
霸的政策
②古巴导弹危机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苏国①力发的展与竞军争事,有尤关其的 是经缓和济:和1科97技2年的尼竞克争松访。 国护和670际自军0年年力身事代代量的力中末-的安量对全对苏势比与比攻在美苏,利是守归益难,优根时以到,持工 略 美 南底要久业 。 ① 战取注的争② 经决意。泥济推潭于发增行长积经展趋极济综缓进和合②攻科国越战技力力 。苏 紧张量片1阿:,面9富17一发95汗7年个展9欧年国军安苏家事会联召在技入开侵维术
“星球大战”计划
80年代中又提出“星球大 战计划”,即“战略防御计划” (SDI),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 经济和科技实力,通过这一计划, 激光发射器工作示意图 既大大提高核威慑力量,又带动 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还可造成 对苏联的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 从而拖垮苏联。
星球大战计划使外太空同 陆地,海洋,天空一样成为了 “第四”战场。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 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6)要抵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的侵蚀。
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纵览图示
两极初成 阵营对峙 争霸初期 争霸中期

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的变化

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的变化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时而紧张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1、“和平演变”在苏联、东欧得逞,使 和平演变”在苏联、东欧得逞, 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 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这是由其 本性所决定的。 本性所决定的。 2、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 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 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 益增长,中美和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益增长,中美和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第二阶段(70、80年代): 第二阶段(70、80年代): 年代 ——缓和,走向正常化。 ——缓和,走向正常化。 缓和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1、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侵越失败, 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侵越失败, 美苏争霸处于劣势,调整对华关系; 美苏争霸处于劣势,调整对华关系; 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 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3、美国霸权政策遭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界各国人民的反 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 国人民的支持; 国人民的支持;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石油输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出国组织成立的背景和该组织的性质。 出国组织成立的背景和该组织的性质。 背景:中东石油业发展迅速, 背景:中东石油业发展迅速,对西方 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长期受到西方 的控制和剥削。 的控制和剥削。 性质: 性质:是发展中国建立的旨在反对西 方剥削维护自身利益的国际经济组织。 方剥削维护自身利益的国际经济组织。
材料一: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干预中国内战 材料一: 之后的十年里, 之后的十年里,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及 强硬化。国务卿杜勒斯------许诺 许诺, 强硬化。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 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 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 豪威尔政府还通过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 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并加强了 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

4.3美苏争霸

4.3美苏争霸

3、赫鲁晓夫与斯大林时期内外政策的区别?赫鲁晓夫依据什么认 为苏联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呢?
①个经百济分斯方点大面。林:②时1军9事5期0方年面苏:联5的0对年国代外民苏收联入的占巩军美固事国东编的欧制31阵达%到地到1,59抵5600制万年美人上以升国上到扩,5张8而%,美1国0年在内19缩47小年了到27 1950年间,只维持140万人左对右内的规模。医③治在战核争力创量伤方,面恢,复1国94民9年经苏济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 弹,1赫95鲁3年晓苏夫联氢时弹期爆炸→成推功,行从霸而权结主束义了政美策国的核垄断。
D.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
3、尼克松对美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实质是
A.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B 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4、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对攻苏战略上看, 最主要的目是:
A.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A
B.带动美国经济发展
2、争霸政策变化原因: (1)美国: 实力相对削弱 (2)苏联: 经济恢复,军事实力增强,加入争霸行列
①经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与美差距缩小; ②军事:常规实力增强; ③核武器: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材料一:【历史纵横教材96页】阅读约翰·肯尼迪的“和 平战略”。分析其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
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 全球战略。
1、促使美苏争霸斗争的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关系的好坏决定
D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等实力
A 2、下列哪项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发展史新中国建立后,中苏之间的关系成为世人所关注的话题,中苏关系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曲折。

一、中苏关系的演变过程对于中苏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关键的意义。

苏联诚心帮助了我们,结盟本身表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

回顾1950年初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平等因素,斯大林虽然在旧的中苏条约基础上做出了许多让步,但事实上仍然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保证了苏联的战略需求。

此后,由于中国人民在朝鲜战争中无私无畏的英勇表现,新中国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相对提高,而斯大林的去世又为中苏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和新的转机,使苏联第二代领导人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1953年9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即开始着手调整苏联的对华政策,1954年苏共新的领导集团调整对华政策至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前,中苏关系进入历史上的最佳状态。

其对华政策基础的根本性转变,对此期中苏“蜜月”型关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60年代,从分歧到分裂。

1956年后到1966年是中苏开始论战并走向决裂的阶段。

分歧的开始,固然有思想意识上的关系,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国家利益的矛盾。

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开始出现分歧,主要表现在:关于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关于台湾海峡危机和中印边界冲突问题;关于中东局势的分歧。

由于苏联当局坚持大国沙文主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致使中苏矛盾凸显。

到50年代末,中苏两国由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发展到两国关系上的分歧,由内部争论发展到公开化,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1960年是中苏关系演变的一个决定性年份:1960年7月,苏联片面决定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243个合作书,废除科技合作项目257个。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C60年代末):对抗
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根本原 因);二战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又 采取孤立政策。
2.第二阶段(20C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原因: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 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等。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 际地位提高;应对苏联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3.第三阶段(20C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苏联: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予中 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援助;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 策;,在国际事务中,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国在建设 中采用了“苏联模式”,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 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新政权巩固起了巨大作用。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其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因此,开始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 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两国关系,为 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
2.第二阶段(20C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对抗僵持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 的建议,遭到中国严词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 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 冲突;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构成对中国 威胁。
3.第三阶段(20C80年代末以来):恢复正常化。
原因:中美之间利益冲突,矛盾在所难免(统一与反统一、强 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等);中美之间存在共同的政治经 济利益(经济上互相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双方可作出妥 协;中美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和发展都负有 重大责任。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

1、材料中“战略防御计划”是美苏争霸过程中哪一阶段提出的?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外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其理由是什么?
第三阶段。美国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 势头。理由是:一是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 模的局部战争,打击第三世界中的亲苏政权,借以排挤苏联势力; 二是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苏从数量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竞争。 为此,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 2、面对里根政府的这种强硬态度,苏联又是如何去应对的? 请用具体史实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调整了对外政策:由积极进攻转为全面收缩。 一是开始放弃军事优势的做法转而裁减军备;二是同时从对外扩张 转向全面收缩,如苏军撤出阿富汗、中苏关系正常化、放松对东欧 等地区的控制并最终退出等。原因是:美苏争霸及国民经济军事化 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助长了苏联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缓和
史实:
阅读下列美国总统肯尼迪1962年12月17日发表的对当时美国面临的重要国际问题的广播谈 话部分内容。 “现在,如果你翻阅一下本世纪的历史的话,你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 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也是由于希特勒认为他 可以夺取波兰,英国可能不会作战。如果英国作战的话,在波兰遭到失败以后就可能不会 继续作战。在朝鲜,显然北朝鲜人没有想到我们会插手进去,而我们也没有想到中国会插 手进来。当你看到后来这些引起战争的错误判断的时候,然后你再看看苏联和美国在他们 的信仰方面距离是如此之远。我们信仰一个独立自由和各种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世界,他们 信仰一个清一色的共产主义世界,而你又把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当中。正如我以前所说过 的,这就是使得现在成为这样一个危险时代的原因。 请回答: (l)一战发生“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其中的错误判断指什么? 指德奥未能估计到俄英全力参战。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爆发。

在美苏冷战中,中国被称为关键性少数派。

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苏双方的论战和对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苏两国国内历史进程和历史面貌的发展,影响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面貌的巨大变化,而且还影响了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迁。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下的几个阶段。

一、友好合作阶段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在这一阶段,中苏双方进行了亲密的互助合作和互相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正式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协定。

五十年代前半期,双方分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密切合作。

这一阶段中苏双方在政治上互相支持,在经济上密切合作,中苏关系基本上是亲密友好的。

二、苏关系分歧,论战和彻底破裂阶段从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到1965年3月的“19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这一阶段的历史又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65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到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会议。

这是内部交换意见阶段。

双方主要围绕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的“和平过渡”和对斯大林的评价等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期。

此外,双方还在两国内政,对外关系和民族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第二阶段,是从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会议到1963年7月14日苏联共产党《公开信》的发表。

这是不点名的论战阶段,双方主要围绕布加勒斯特会议1960年莫斯科会议、苏共二十二大,以及“加勒比海危机”、中印边界冲突、中国公民逃往苏联和苏联撤回专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了尖锐的分歧和争吵。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导言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竞争和争霸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的四十多年间,美苏之间的斗争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第一阶段:战后重建与“亲密接触”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之间的合作仍然延续,尽管两国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的分歧。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战后重建与亲密接触”。

在战后的国际重建过程中,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来帮助其重建,这也为两国关系的缓和奠定了基础。

此外,美国还通过援助法案,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援助,用于促进经济上的复苏,提高苏联的后方支持能力。

然而,在这一阶段中,美苏之间的矛盾和力量对抗逐渐浮出水面。

苏联试图利用援助获取更多的利益并扩大其影响力。

而美国则对苏联扩张采取警惕态度,试图限制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尽管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总体上,两国在这个时期还是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合作和互动。

第二阶段:冷战升级与核子威慑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苏之间的合作逐渐瓦解,进入了冷战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冷战升级与核子威慑”。

在这个阶段中,美苏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领域,还扩展到了军事上。

核武器的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双方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地位,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武器生产。

这种核子威慑的竞争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极度紧张的阶段,任何一方发起核攻击都可能引发毁灭性的战争。

除了核武器,双方还在军事技术的研发和军备竞赛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军事基地的建设、军队的规模扩张、间谍活动的增加等,无一不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对抗态势。

两国之间的摩擦和对抗不断升级,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第三阶段:和平演变与结束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的开始。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和平演变与结束”。

在这个阶段中,苏联内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并导致了苏联的崩溃。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学习要求】一、基础知识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及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

第二,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

第三,在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二、基本能力要求:(1)通过分析美苏争霸斗争的三个阶段中,苏联对美国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与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美苏两国国家综合国力与其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培养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产生、变化规律的能力。

【学习指导】一、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

二、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三、学习指导: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及其原因是重点。

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

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面。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本节的核心就是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整体性强,环环相扣,不可割裂,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对50至80年代的世界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课件】美苏争霸(修订版)

【历史课件】美苏争霸(修订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说: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 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 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 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 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大 西 北洋


地中 海

联 约
中国
印度洋

原创1:第3课 美苏争霸

原创1:第3课 美苏争霸
在遏制基础上再超越“一点”,这一点就是运用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寻找“同莫 斯科合作的可能性”,促使其和平演变,纳入西方 轨道。
表现: ①支持苏联国内改革
②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
苏守:
背景: ①美苏争霸使苏联经济面临巨大困难 ②戈尔巴乔夫执政,提出 “新思维”理论
表现: ①美苏对话 (1987年签定《中导条约》、1985—1988年 签定43个双边协议 ②放松对东欧控制,并最终退出 ③从阿富汗撤军 ④改善中苏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是国际关系落后和反动的表现。因为:
①“冷战”主要是美苏两国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是霸权主 义的结果。 ②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 安全。 ③美苏“冷战”争夺控制第三世界与地区,造成地区冲突与 争端不断,甚至发生局部战争,给当地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 发展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 ④“冷战”有利于和平,那只是客观上的,也是次要的一面。
(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2)柏林墙事件(1962.8) (3)古巴导弹危机(1962)
A.背景: ①1959.1 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政权 ②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地
B.概况:
C.结果: 苏联被迫将导弹撤出古巴(原因)
三、 争霸第二阶段:苏攻美守( 60世纪初—70世纪末)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态势: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美守:
⑴原因:
①美国70世纪经济增长出现衰退 (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1973年石油危机; 陷入越战泥潭;美国战后对经济干预程度过高及福利 国家负担过重) ②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大致平衡 ⑵表现:
①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 方针(尼克松主义) ②从越南撤军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目的)

美苏关系演变

美苏关系演变

A
22
艾森豪威尔
A
肯尼迪
23
勃 列 日 涅 夫
A
24
60、70年代 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下降
1950
国民收入 美国的 31%
1975
1982
67%
工业总产值美国的30%
石油开采量 美国的 14% 钢产量 美国的 30%
80%
144% 216%
1968
洲际导弹 苏:858 美:1054 核弹头 苏:1300 美:4300A
A
7
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的变化
中苏关系经历了结盟、破裂,冲突,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经历了对抗、正常化A ,曲折发展的过程。 8
战后初期的美苏关系
斯大林时期
(1945年—1953年)
苏联
政策 巩固已有势力范围,抵制美国扩张
(成立民主德国;建立华约;反对美国侵朝)
原因 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 综合国力也与美国有相当差距
A
26
杜年代后期—70年
代末
代末
平起平坐,苏美合 积极进攻战略 作
和平政策
尼克松主义
政 苏联


化 原
美国

争霸态势
重大事件
苏联实力增强 (四五成就)
经济实力同美国的 差距大为缩短,军 事竞赛赶上了美国
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经济增长趋缓, 越战受挫
缓和与紧张共存, 苏处于攻势,美转 以紧张为主,优势 攻为守(苏攻美
在美国
守)。优势在苏联
1.签订对奥和约 1.苏建立远洋海军
2.与联邦德国建 2苏联出兵阿富汗.

3.中美建交
3.赫鲁晓夫访美. 4.美军撤出越南

4.3:美苏争霸

4.3:美苏争霸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 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 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2.表现 (1)美苏关系缓和的史实:缓和: 签定奥地利和约 苏承认联邦德国;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
争 霸 特 点 缓和
重大事件 紧张
略”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①美国U-2飞机事件; ②柏林墙事件 ③古巴导弹危机
阶段 领导人 苏 美
第二阶段: 60s初—70s末
战 略 态 势 苏 争霸政策 美 争 霸 特 点
影响:①促使美苏关系暂缓,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 的重大行动;②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
(2)美苏关系关系紧张的史实: ①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戴维营精神”烟消 云散。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 ②柏林墙事件(1961.8) ◆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人心惶惶,不 断逃往西柏林。 ◆赫鲁晓夫决定利用柏林问题对美国及其西方盟 国施加压力。
第3课 美苏争霸
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七十年代美苏两国由紧张对抗 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美苏争霸: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 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 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中期起,美苏 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 第二阶段:60年代初-70年代末; 第三阶段:80年代-90年代初 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2.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苏联实力的增强); 3.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 冲突。 4.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美苏关系演变

美苏关系演变

苏处于攻 势 勃列日涅 美处于守 夫 势 里根 ①美对苏 采取强硬 戈尔巴乔 政策, 夫 ②苏进行 全面收缩
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出;
70年代,实现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邓小平 访问美国
三、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1、美苏的战略构想 苏(戈尔巴乔夫) 全球缓和战略; 实行全面收缩。 美(里根) 里根主义; 星球大战计划。
2、特点: 苏联处于守势、美国处于攻势;
争霸优势在美国方面。
斯大林时期
政策
(1945年—1953年)
巩固已有势力范围,抵制美国扩张 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 综合国力也与美国有相当差距
苏联
原因
(成立民主德国;建立华约;反对美国侵朝)
政策
推行冷战政策,向全球扩张势力 二战后美国成为成为世界最强 大的军事、经济、政治大国
美国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联邦德国)
1、原因:意识形态矛盾
苏俄退出一战
2、表现:武装干涉十月革命 不承认
绥靖政策祸水东引
二、战时同盟关系
1942——1945
1、原因:法西斯侵略危害双方利益。 2、表现:
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 同盟正式形成。
三次国际会议(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 易北河会师
三、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1945——1953
原因
一、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1、美苏的战略构想 苏(赫鲁晓夫 ) 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美(艾森豪威 尔、肯尼迪 )
和平政策
承认苏联地位,抑制
2、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争霸优势在美国方面。 3、重大事件 : 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 缓 1956 年,与联邦德国建交; 和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 1961年,修筑“柏林墙”, 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争霸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特征
典型事件
对华政策
美苏主要领导人
第一阶段
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苏企图与美共 同主宰世界, 缓和与紧张并 存战略优势在 美国
美国孤立、反对中
古巴导弹危机 柏林墙事件
国;苏联推行霸权 主义政策,造成中
肯尼迪
苏关系恶化。
赫鲁晓夫
第二阶段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苏攻美守Βιβλιοθήκη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美发动对越南 系正常化;苏联加 尼克松
的战争
紧对华威胁,中苏 夫
关系严重恶化。
勃列日涅
第三阶段 80年代
美强硬,苏全 面收缩
苏联对阿富汗 的战争
美国与华关系时好 时坏;苏联同中国 关系正常化。
里 夫

戈尔巴乔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
美国:战略收缩—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增长缓慢,侵越战争,军事力量相对下降);史实(尼克松主义;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美国:对苏强硬—原因(经济军事力量上升);史实(里根主义;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立足于打小规模战争;推出“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全面收缩—原因(争霸和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激化)史实(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美苏对中国采取的政策
表现
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它敌视社会主义的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是当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中苏国家关系严重恶化。
特点
互有攻守,重点在欧洲
历史启示
1.经济实力决定一切。谁的经济实力强大,谁就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我们应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永立于世界不败之地。2.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3.美苏争霸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所以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建和谐世界。4.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里根(美);戈尔巴乔夫(苏)
史实
缓和—A1955年,签订对奥地利和约,结束四国对奥地利的占领;B1955年苏联承认联邦德国;C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A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B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苏联开始全球争霸)
苏联:缓和”战略,在亚非积极侵略扩张,1979年出兵阿富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中美中苏关系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中,中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每个阶段都穿插着中美中苏关系。

第一阶段( 2 0世纪50年代中期~6 0年代初期) ,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美国敌视中国,遏制中国;苏联一方面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一方面企图控制中国,造成中苏关系逐步恶化。

2 0世纪6 0年代初,中苏之间原有的合作荡然无存。

由于这一时期美苏关系出现“缓和”态势,因而中美、中苏关系都落入低谷。

第二阶段(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这一时期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

苏联用“缓和”战略麻痹西方的同时,在亚洲大肆扩张,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挑起边界武装冲突,造成中苏关系紧张。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缓慢,又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尼克松总统主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拉拢中国以牵制苏联。

第三阶段( 2 0世纪80年代) ,美国凭借高新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中美关系则忽冷忽热,时好时坏;苏联由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造成国家经济困难,到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