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本世纪以来李清照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本世纪以来李清照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热 点 研 究
比较 研 究 审 美 意 象 女 性 角 度 词论
1 26 19 1 ¨2 6 4
分 期
5l
总计
47 2
其他 总计
17 6 lO 22
下 降 以 外 ,本 世 纪 李 清 照 词 的 研 究 成 果 数 量 呈 现 逐 年 上
升 的 趋 势 . 且 增 长 速 度 不 断 加 快 , 五 年 的 增 长 速 度 明 而 后 显 快 于 前 五 年 ,这 说 明 李 清 照 词 的 研 究 在 本 世 纪 亦 呈 现 不 断 升温 的趋势 。 表 1 列 出 了 十 年 间李 清 照 词 研 究 的作 者 数 量 变 化 还 情 况 . 年 间共 有 12 位 研 究者 对 李 清 照词 进 行 了研 究 , 十 6 1 每 年 作者 人 数 的变 化 与论 著 成果 的变 化趋 势 相 吻合 。研 究 作 者 的 增 长 无 论 从 数 量 上 还 是 从 速 度 上 看 ,都 是 非 常
背景资料 作品总论 3 2
概 论
71
思 想 内 容
lo 6
风 格 技 巧 总计
1 O 5 3 8l


本 世 纪 十 年 间 李 清 照 词 研 究 情 况 概 述
我 们对 本 世 纪李 清 照词 研 究成 果 的数 量 统计 主 要依 据 中 国 知 网 中 文 期 刊 全 文 数 据 库 、人 大 复 印 报 刊 资 料 索
21f f 01 9 号中旬 文 教 贸料 -i -] 刊
本 世 纪 以 来 李 清 照 词 研 究 的 定 量 分 析
杨 伟 李 芳芳
3 30 ) 1 0 0
( 州 师 范学 院 求 真 学 院 , 江 湖 州 湖 浙

李清照诗的研究报告

李清照诗的研究报告

李清照诗的研究报告1. 引言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

她的词作风格优雅细腻,以悲凉之情和婉约之辞著称。

本文将对李清照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2. 李清照的创作背景2.1 家族背景和成长环境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李格非,家族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李清照在家中也接受了严谨的教育,掌握了才女所应具备的文学知识和技巧。

2.2 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北宋时期,文化繁荣,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这种社会背景为李清照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时,北宋时期也是政治动荡不安的时期,这种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作品往往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3. 李清照诗的艺术特点3.1 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诗作情感真挚,表达了女子自身的内心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她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女子在婚姻和爱情中的种种遭遇和矛盾心理,表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3.2 语言表达李清照的诗以细腻的表达和简洁的语言著称。

她善于运用对仗、对句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同时,她追求真实和自然,注重抒发真实感情,不拘泥于套语和形式。

3.3 音乐性李清照的诗作在音乐性上也具备独特的魅力。

她的词作多为填词曲调的作品,因此在词曲配合和节奏感上具备很高的要求。

她的诗往往能配合旋律的节奏流畅、抑扬顿挫,具备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4. 李清照诗的影响李清照的诗作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4.1 影响其他词人李清照的诗歌成就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的作品常被后世的词人赞美和模仿,成为后世词坛的楷模和标杆。

4.2 文学价值李清照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备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女性的真实感受,充分展现了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才华。

同时,她的语言表达独特,艺术价值极高。

4.3 社会意义李清照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地位的变迁,对于研究北宋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佚名李清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文学家,她志存高远、倔强好胜、调悦风流、压倒须眉;她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她留存的作品有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

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

一、生平事迹研究生平事迹是李清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二十多年的研究历程,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年、里籍以及是否改嫁等三个方面。

先谈一谈李清照的生年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莲缓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优患得失,何其多也”一语,陆机二十岁作《文赋》,这是说李清照十八岁出嫁,即建中辛巳归赵氏时李清照为十八岁,由此上推十七年为神宗元丰七年。

进人新时期以后,率先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毕宝魁,他在《李清照生年新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星署年“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易安室题”是可信的、“与内容并无矛盾”,“过蓬缓知非之两岁”一语证明了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

据此逆推,李清照生年可确定在元丰四年(1081)。

又据《金石录后序》“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一语,李清照应在二十岁时结婚。

稍后,毕宝魁又发表了《〈李清照生年新说〉补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

朱德慈在《李清照生年及<金石录后序>之作年新探》(《淮阴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一文中结合自己的考据并比照今人夏承煮、黄盛璋、黄墨谷、毕宝魁等的生年诸说,认为李清照的生年应为北宋哲宗元牛右二年(1087),《金石录后序》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诸说不同,但其主要的依据均来源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先且不论他们的推论是否正确,但从中可以看到《金石录后序》是研究李清照生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中国词史》对南宋数位女性词人都有关注,其中以李清照为重点。

将李清照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来研究。

他认为,前期词表现闺中生活的词揭示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表现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也带有时代感伤的情怀。

同时指出,这些词与封建礼教不无抵触,因而受到同时代封建卫道士的诋毁。

后期词书写的愁恨包含深刻的社会内容,感伤国破家亡的不幸。

在艺术成就上,他认为李清照“为自我写心,表达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并且“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陶尔夫和刘敬从李清照经历的时代巨变、生活坎坷和精神磨难出发,持“蚌病成珠”的观点,认为后期词中“广泛地展示了那整个时代的苦难在词人心中留下的印痕”,赋出生命与时代的悲哀。

他们把李清照的词按内容分为感伤时世、悲今悼昔、咏物自伤三类,并认为词中坦荡率直的精神与《上邪》、“敦煌曲子词”的某些民歌极相似。

另外,还分析李清照的词学观点,认为“易安体”的精妙在于词学观念、审美体验、女性意识和艺术手段四个方面,从《打马图经自序》看出其词包含的专精精神来之不易,是生命投入的结晶。

吴熊和也集中关注李清照后期词,认为她既保持了南唐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词的时代性和李清照个人的艺术独创性完美地统一,使传统的词风得到了充实和改造”,因此在两宋词人中独树一帜,这也是李清照对宋词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突出李清照词的意境之妙。

如她的伤别之作与柳永的“词语尘下”的赋别作品迥异,具有高雅的林下风范。

葛晓音认为李清照的闺情词风格含蓄秀婉、深挚清隽。

同时结合其人生轨迹,认为其所见的政治沧桑和世态炎凉对前期词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加上伤春伤别的情绪,使其多愁善感的才思情致早现。

但其中《渔家傲》别标奇格,展现雄奇阔大的精神境界,以汉赋方式构思小令,在北宋词中极罕见。

李清照研究论文综述梳理

李清照研究论文综述梳理

一、近50 年李清照研究综述王克安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年第5 期一、李清照词的研究第一阶段。

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3 篇。

肯定其艺术价值但对其内容褒贬不一。

11 褚斌杰《论李清照及其创作》①对李清照词的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分别作了研究。

21郭预衡《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②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代表了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个阶层的情绪因此社会意义较小不能理解为爱国情绪,而其艺术价值最突出的一点是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而又掌握了高度的语言技巧。

31 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③指出“明白如话”是李清照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她的名作,不但合了卷子听得懂它的语言美并且也听得懂它的声调美。

这对宋词发展无疑具有良好的影响,也体现了她的作品在词史上的价值。

第二阶段。

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10 篇,摆脱“左”的思潮的影响,普遍对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给予高的评价;深入研究词的艺术价值,在艺术魅力、婉约特色、“别是一家词”、用典、语言艺术、“易安体”特征、心态词、抒情范式、易安内心隐秘破译等方面收获较大,研究思路越来越开阔、新颖、多元、立体交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研究盛况。

11 刘忠诚《试论李清照〈漱玉词〉的思想成就》④摆脱“左的”思潮的影响,给《漱玉词》的思想成就以应有的历史评价。

21 朱德才《〈漱玉词〉的艺术魅力》⑤指出,李清照作为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其《漱玉词》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于:不仅有情、多情,而且情真、情深、情纯、情善;并把这种感情上的美,通过卓越的表现技巧上升为艺术上的美。

真、善、美三者的有机统一乃是《漱玉词》艺术魅力之奥妙所在。

31 傅经顺等《论李清照词的婉约特色》⑥从委婉含蓄与真率坦直、清新明丽而庄重典雅、巧妙铺叙与转折开拓、造语生新而浅近自然四方面论述了李清照词独特的“婉约”风格,从而显示出婉而不媚、清而不俗的特点。

41 裴斐《别是一家词》⑦指出,李清照词于历代众多词人当中“别是一家”,首先在于她是个女性而且是独一位与男性大家方驾的女词人,无论与李煜、辛弃疾相比还是与《花间》、柳永诸人相比都足见其委婉、轻灵、含蓄、敏感以及善于以情节取胜的女性特有之细腻与矜持,还在于其词具有秀中有骨、淡中出奇、多用叠字和重句的艺术独创性。

李清照研究综述

李清照研究综述

李清照研究综述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是我国杰出的女词人、作家,她的诗、词、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她的词,不仅在宋代即已蜚声文坛,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人们开始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及其著作的编订是从宋代开始。

李清照死后仅十年左右出版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即著录有《李易安集》十二卷,而《萍洲可谈》、《直斋书录解题》等著录李清照的词集即有一卷本、三卷本、五卷本、六卷本等多种版本。

仅宋元人编著的词选、词话(诗话)、笔记选录李清照词的就达十八种之多,而明清两代著录李清照词的词选、词谱、总集、词话更多达五十多种。

编于南宋前期的《碧鸡漫志》以及《苕溪渔隐丛话》、《云麓漫抄》等书,对李清照已有论及,对她的词作、词论、文章也有所著录。

清人俞正燮著有《易安居士事辑》,陆心源著有《癸巳类稿易安事辑书后》,李慈铭著有《书陆刚甫观察仪顾堂题跋后》对李清照的生平、著作均作了精细的考订。

近代对李清照的研究颇有进展。

任映红《九十年代李清照研究述评》(《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和王克安《近50年李清照研究综述》两文,对李清照研究作了全面的回顾。

关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散见于国内各报刊杂志的有关李清照及易安词的研究论文。

就语文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读李清照的《如梦令》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通过对比的方式,在文本中为读者呈现出人与自然相遇的本真状态,建立起一个“我-你”关系的审美世界,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

阅读这样的作品,能激发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世界的交流,建立起多重的“我与你”关系的相遇。

《如梦令》中,诗人首先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我-它”关系世界,即“卷帘人”和“海棠”的关系。

在这一种世界中,人与自然虽然没有阻隔和遮挡,但是却无法交流,人对自然的变化毫无察觉。

新世纪近十年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

新世纪近十年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

新世纪近十年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作者:户伯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1期摘要:《词论》是我国词学批评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批评文论之一,但很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一篇专门为近十年李清照研究做综述的论文。

基于此,本文对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词论》的论文、著作,进行全面、综合的梳理和反思,以期对李清照《词论》研究,李清照研究,词学批评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有所助益。

关键词: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别是一家作者简介:户伯涛,东华理工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是古代文体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16-02一、关于《词论》作者的问题建国以来对《词论》是否是李清照所撰,学界多持歧义,一则认为是李清照所言,只是存在早年之说和晚年之作的争论;一则认为《词论》所言与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及其词作等比照,存在不少矛盾,认为非李清照作,或是伪作。

近十年来针对《词论》作者研究的论文、著作都有限,原因是学界前辈对这一问题论述的已经十分详尽,深入。

在无新材料、新考据发现之前,没有继续论述的必要。

但也有个别学者由于有了新的发现,从而敢于大胆地发表新的见解:邓子勉的《作者小议》依据元人陈世隆的《宋诗拾遗》:“李格非,字文叔,自号易安居士” 这一新的证据,大胆假设《词论》可能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所撰。

作者认为:“《词论》一文从行文风格,成文的时间,论及的词人,所持的词学观等方面涉及的诸种问题,与李清照有矛盾处颇多,而与李格非却多有相通之处[1]。

就这一观点,肖振华在《谈的作者问题---- 兼与邓子勉先生商榷》一文中认为邓先生所依据的材料,仅就文献的可信性来说应该是靠得住的;但仅凭借李格非曾自号易安居士一则孤证,即定《词论》为其所撰,实难以让人信服。

继而认为在没有确凿材料发现之前《词论》为李清照所作之说应更为可信。

[2]邓先生的观点,仅依据一则孤证材料来推测,没有更多材料的佐证,故难以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给我们进一步研究此问题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和方向。

李清照《声声慢》文本解读十年文献综述

李清照《声声慢》文本解读十年文献综述

李清照《声声慢》文本解读十年文献综述○陈媛媛(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摘 要]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词中的经典名作,也是易安词阐释史上称赏最早,论者最多的词作之一。

从“中国知网”检索2004~2013年十年的文献,逐步筛选有效文献77篇。

分别从情感主题、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三个角度对这首词作了评述。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文本解读; 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2-0054-02 文本解读就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

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对其文本作更深入详细的解读,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超越形式,摆脱模仿,进一步走向教学的本质。

为此笔者检索了“中国知网期刊2004年至2013年全文数据库”,检索项“关键词”,共检索出99篇,通过逐篇阅读筛选除去无效文章22篇,得到有效篇名77篇,其中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5篇。

本文从主题情感,意象意境,艺术手法三个角度对《声声慢》的文本解读作一综述。

一、主题情感《声声慢》哀婉凄苦,可谓字字血泪、力透纸背,是一首将“愁情”抒写到极致的词。

但对于为何“愁”,却总说纷纭,文献中可归纳为几种情况:(一)个人境遇的不幸,国破家亡的耻辱,酿就了女词人的一腔凄怨。

文献中这种看法比较多。

主要从《声声慢》的写作的时间,历史背景来分析。

(二)李清照晚年孀居心态和精神无所皈依的情绪是“愁”的根源。

如河南师范大学的王绪霞在《晚年孀居心态的典型写照———李清照<声声慢>作时及情感内涵论略》写到:“我们认为,《声声慢》中作者无所皈依的心态是传统文化中丧偶女性的特有精神状态,也是文献所说李清照“流荡以终”境况的心理投射;这首词是一个孀妇心态的典型写照。

”(三)丈夫纳妾的不满和无子嗣对于“愁”的原因,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李清照与赵明诚初婚时,志趣相投,恩爱无比。

李清照诗词国外研究现状

李清照诗词国外研究现状

李清照诗词国外研究现状
李清照,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国外,尤其是东亚汉学界和部分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中,李清照及其诗词也得到了相当的关注。

日本:日本的汉学研究较为深入,对李清照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她的艺术特色、女性主义视角以及与宋代文化背景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日本学者对于李清照的词作在音韵、意象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性有较深入探讨,并将其置于整个宋词史乃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韩国:韩国学者同样关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对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生活哲学以及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解读。

西方国家: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尽管相对较小众,但也有部分汉学家对李清照诗词有所研究。

他们通过翻译和诠释李清照的作品,试图揭示其在性别角色、个人情感和社会历史变迁中的深刻洞察。

如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就曾翻译并研究过多位宋词作家,包括李清照。

总体而言,国外对于李清照诗词的研究仍在持续拓展和深化,随着全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可期更为丰富多元。

研究综述:李清照

研究综述:李清照

研究综述:李清照研究综述:李清照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文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清照的研究综述,欢迎阅读!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她以其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

2000—2001两年间有关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论文多达60余篇。

本文试就两年来李清照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对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化观照近年来,以女性的视角对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文化观照已成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动向,这种新动向突出地反映在李清照研究之中。

罗斯宁《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考察了李清照的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认为: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

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大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

由于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故而其词具有了一种超乎女性词的“丈夫气”。

这种丈夫气表现为:(一)芬馨神骏,柔中见刚。

(二)意境沉博,大家风度。

(三)感性与理性并重,自然而尖新。

这样便对兼有女性词与士大夫词之长的“易安词”有了比较全面的体认。

杨海明《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文史知识》2000年第8期),认为李清照词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

这种女性特色体现在词中便是那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

接着他从社会背景、婚姻家庭生活和个性气质等方面阐述了这种情怀产生的原因。

文章最后结合朱淑真和魏夫人这两位女性词人的生平与创作,指出哀怨心绪和孤凄情怀是宋代女性词人所共有的“时代病”。

张忠纲、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文史哲》2001年第5期),对李清照这位生活在男性本位文化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文学家的心态进行了细致而又深入的剖析。

近二十年李清照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李清照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李清照研究述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清照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如果把20世纪李清照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的话,从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共发表论文24篇,出版专著4部,揭开了20世纪李清照研究的序幕(据周桂峰《李清照研究回顾与展望》,《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从1949年到1966年,李清照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这一时期,先后发表论文约70篇,专著3部(据徐北文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

特别是从1959年到1964年长达六年的李清照学术大讨论中,对推动李清照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粉碎“四人帮”以后时至今日,李清照研究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在这二十多年里,据不完全的统计,发表的研究论文约300篇,出版各类专著及资料汇编约10部之多。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努力拓展研究的领域和空间,从而使李清照研究出现了真正繁荣的局面。

鉴于此,本文打算就新时期李清照研究的现状做一些梳理,给研究者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

一生平事迹研究生平事迹是李清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二十多年的研究历程,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年、里籍以及是否改嫁等三个方面。

先谈一谈李清照的生年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一语,陆机二十岁作《文赋》,这是说李清照十八岁出嫁,即建中辛巳归赵氏时李清照为十八岁,由此上推十七年为神宗元丰七年。

进入新时期以后,王延梯先生认同前人的观点,在其《李清照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将李清照的生年确定为公元1084年。

率先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毕宝魁,他在《李清照生年新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署年“绍兴二年玄岁壮月朔甲易安室题”是可信的,“与内容并无矛盾”,“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一语证明了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家庭背景较为优越,父亲是北宋宰相,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自幼聪明机敏,文学才华出众,擅长诗词和书画。

李清照的词作主要表现了她对情感和人生的思考。

她以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为素材,表现了对爱情、家庭、友情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她的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沉,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来展现内心的情感。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等。

这些词作通过对爱情的表达,展示了她对情感的细腻理解。

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除了词作,李清照还擅长书法和绘画。

她的书法很有个人特色,笔势雄浑,线条流畅。

她的绘画作品则富有浓郁的艺术感,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物为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总结起来,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
才女”,以示对她的崇敬。

李清照调研报告

李清照调研报告

李清照调研报告李清照调研报告一、背景李清照,中国宋代的女词人,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其作品充满了爱情、家国情怀和现实之痛等丰富的情感,深受读者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了解李清照的作品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期对其作品和生平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她的作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2. 分析李清照的作品特点,探讨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3. 研究李清照的影响力,探讨她对后世文学艺术的贡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研究论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作品分析:对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3.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读者对李清照作品的评价和影响。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李清照,字易安,宋代初年人。

她出生于文化繁荣的南宋时期,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

她的父亲是一位文人,并且注重女儿的教育。

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李清照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和创作能力。

2. 李清照的作品特点李清照的词作以刻画女性心灵为特点,描写了丰富而真实的情感。

她的作品多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失落和痛苦。

她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作品更具艺术感。

3. 李清照的影响力李清照的作品深受宋代文人的喜爱,并传至今日。

她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词作风格独特,语言流畅,情感真挚,给后世的文人提供了很多的创作启示与借鉴。

五、结论通过对李清照的调研,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她的作品充满了深情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活体验。

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力不可忽视,为后代作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词作风格和思维方式。

六、建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李清照的文学艺术,建议开展更多的李清照研究项目,推动她的作品在社会上的传播。

同时,鼓励更多的读者阅读她的作品,深入了解她的生活与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李清照研究综述(一)

李清照研究综述(一)

李清照研究综述(一)任映红《九十年代李清照研究述评》(《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和王克安《近50年李清照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两文,对建国以来至20世纪末的李清照研究作了全面的回顾。

1997—1999三年,关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散见于国内各报刊杂志的有关李清照及易安词的研究论文,多达80余篇。

本文试就1997—1999三年来的李清照研究状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李清照个性意识的探寻对作者的个性特征和气质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是易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庄慕萱《浅谈李清照的个性气质对其词创作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诸葛忆兵《李清照个性成因及其表现》(《东岳论丛》1997年第3期)、康丽云《从李清照个性特征论易安体》(《宜春师专学报》1997年第6期)、何锡章《心灵与情感美的歌:读李清照的词》(《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等数篇论文,即是对易安个性气质的继续探讨。

但是,他们又与过去的文章稍有不同,主要试图以词人的个性气质为切入点,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探寻词人的心灵世界和性格品质及其在词作中的表现。

其中,诸葛一文是值得关注的一篇。

文章认为,“自主、自强、自信”是李清照的性格品质,具有鲜明的叛逆个性。

这种个性品质的形成,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密切相关:首先,良好的早期教育和自由的家庭环境,为李清照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其次,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李清照对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其“自主、自强、自信”的性格最后定型,并且终其一生,这种性格品质没有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李清照处处流露出叛逆的个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作诗讥刺公公赵挺之”;2、“始终关切国事,不愿默守闺中”;3、“晚年再嫁和离异”;4、“敢于批评男人世界中之名流”;5、“文学创作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从“自我意识”层面探讨李清照的深层心理,成了近几年李清照研究的热点。

李清照诗词研究成果报告

李清照诗词研究成果报告
这首词在敏如先生看来是清照早期作品,并且说是一首豪放词,“有苏辛之风”。这个观点笔者不能苟同。这首词从意境上来看显然是一首后期词。祖美先生在《清照评传》中指出《渔家傲》作于清照47岁时,显然属于后期作品。作品中写“仿佛梦魂归帝所”,显然是怀念故人于地下。“殷勤问我归何处”,作者心情迷茫,不知何处可去。词人到了后期才会有这样的心境。词中“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做法,写出了词人消极思隐的心境,却有苏轼《西江月》中的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心意。《渔家傲》这首词在题材上选用了自己走投无路、学无所用的心境,用“星河”、“帝所”、“天语”、“篷舟”、“三山”等意象,以惊人的想象力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词人的心情,词人前期作品中并无此类。
二·社会背景:
北宋时上流社会妇女的地位举足轻重,清照曾在女主统治下生活过,因此女子参政对她而言,是生活中体验到的现实,对清照可能产生启发,激励她关心国事,参与政治。在南宋,贵族妇女的地位,比以前低落了。宋代完全以男性宗子为中心,女子只有从属地位,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也越来越紧。但因为家世和婚姻翁姑的关系,清照对朝廷生活时有所闻,也有机会参加朝廷的交际活动。她的童年及成长期间,因为没有受到礼教太大的压制,而能一展诗文的才华。
由于心境的极大变化,清照词在前后期所选取的题材是有许多不同的。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前引的《如梦令》、《醉花阴》、《点绛唇》等都是如此的。而后期词作题材明显有了变化,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往,蓬舟吹取三山去。
前期这样的词作很多,还有如前引的《点绛唇》等。偶尔与夫小别,相思成愁,也会写一些非常美丽的思夫词如《一剪梅》、《满庭芳》、《玉楼春》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诗词及其一生研究报告

李清照诗词及其一生研究报告
李清照的一生及其诗词风格转变历程
各位老师,您好!我是本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长,接下来也将有我来跟各位老师做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李清照的一生及其诗词风格转变历程。
随着高中文学的学习,文学定义也更加广义化。古今中外,伟人辈出。对文学感兴趣的我们共同一起研究文学。我们特地选取两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探究古典文学的魅力。
以上便是本组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仔细聆听,我们虚心接受接下来老师们的教导。
二、李清照的前后期代表诗作
我们选取了几首李清照的著名诗词来探究她诗词风格以及她细腻的内心情感。前期的代表诗作便是两首《如梦令》了。
第一首如梦令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分为三个主要板块进行报告:
1、李清照的生平事迹。
2、李清照的前后期代表诗作。

缕缕愁思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研究综述

缕缕愁思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研究综述

061[摘 要] 李清照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的三重打击后,创作风格也转变为凄怆婉转。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被古今文人誉为“千古绝唱”。

从不同角度充分研读《声声慢》,了解学界论者关于本词的多种论述。

[关 键 词] 李清照;《声声慢》;婉约派缕缕愁思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研究综述蒙娜路莎一、创作背景:时代动荡,命途多舛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能使我们更好地分析文本和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后人辑有《漱玉词》《漱玉集》。

李清照18岁时嫁给了著名的金石收藏家赵明诚,夫妇二人“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在这一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写的多是天真烂漫、欢快甜蜜的“闺思闲愁”。

而李清照在人生后期经历了一系列打击——44岁时北宋灭亡,与丈夫赵明诚共同保存的十余屋古玩和书画由于战火化为灰烬;46岁时丈夫病故,从此孤苦无依;后再嫁张汝舟,婚后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原先的体贴入微只是假象,实际上是为了将自己的金石古玩占为己有,心中失望至极,几番波折后与张汝舟离婚。

一生经历了婚姻不幸、家国不幸的李清照,面对眼前的凄凉秋景,想到自己在南方孤苦伶仃,好似浮萍,内心痛苦万分,于是在萧瑟的秋日里提笔写下《声声慢》,这首词也因此寄托了自己层层叠叠的愁绪。

二、主题: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声声慢》中,有很多表达词人情感的词句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意象如“雁”“黄花”等,均围绕着全词的直接抒情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进行编排,进一步表达了其“愁情”,使得本词在情感、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层次性的递进。

(一)秋日之愁——万物肃杀,萧瑟凄凉《声声慢》中最浅层的“愁”为秋景萧瑟之下的愁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李清照庭前踱步,正是“晚来风急”的秋日,看到“满地黄花”零落,却又“无人堪摘”,暗示自己青春消逝,人老珠黄好似这落地的黄花,天空中“旧时相识”的大雁,风送雁声,又平添思乡之情。

李清照 研究报告

李清照 研究报告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1084年或1089年-約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晚号泉生。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最重要的女词人,享有“感人至深,自然至真”的美誉。

李清照的词作以短小精炼、抒发情感、抒写个人生活经历著称。

李清照出生于宋代的浙江省杭州市,她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人,因此她在艺术氛围中成长。

她从小就开始学习文学和音乐,并对宋代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清照的词作主题广泛,包括爱情、婚姻、友谊、自然风景和社会现象等。

她的词作以情感真挚、优美动人的风格闻名。

她擅长以简洁而明快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形容细腻而饱含深情,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她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相结合,更加凸显了她的作品。

李清照的作品通常反映了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她经历了灾难和不幸的经历,如丈夫的去世和个人生活的困难,这些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创作的灵感。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爱情、婚姻和命运的思考,展示了她深刻而独特的洞察力。

李清照的词作不仅在她生活的宋代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

她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深远,许多后来的文人学者都受到了她的启发。

她的作品已被收入许多古代文学的选本和诗集,被人们珍视和传承。

综上所述,李清照是中国宋代最重要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以情感真挚、优美动人和个人经历为主要特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她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传颂和赞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佚名
李清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文学家,她志存高远、倔强好胜、调悦风流、压倒须眉;她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她留存的作品有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

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

一、生平事迹研究
生平事迹是李清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二十多年的研究历程,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年、里籍以及是否改嫁等三个方面。

先谈一谈李清照的生年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即公元年。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莲缓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优患得失,何其多也”一语,陆机二十岁作《文赋》,这是说李清照十八岁出嫁,即建中辛巳归赵氏时李清照为十八岁,由此上推十七年为神宗元丰七年。

进人新时期以后,率先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毕宝魁,他在《李清照生年新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年第期)一文中指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星署年“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易安室题”是可信的、“与内容并无矛盾”,“过蓬缓知非之两岁”一语证明了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

据此逆推,李清照生年可确定在元丰四年()。

又据《金石录后序》“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一语,李清照应在二十岁时结婚。

稍后,毕宝魁又发表了《〈李清照生年新说〉补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年第期),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

朱德慈在《李清照生年及<金石录后序>之作年新探》(《淮阴教育学院学报》年第期)一文中结合自己的考据并比照今人夏承煮、黄盛璋、黄墨谷、毕宝魁等的生年诸说,认为李清照的生年应为北宋哲宗元牛右二年(),《金石录后序》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诸说不同,但其主要的依据均来源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先且不论他们的推论是否正确,但从中可以看到《金石录后序》是研究李清照生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其次,关于李清照的里籍,学术界素有济南、历城诸说。

靳奉尘发表《李清照故里在章丘》(《人民日报》〔海外版〕年月日)一文,出示了李格非的撰文,以证明李清照的故里确实是在章丘, 否定了李清照籍贯的济南、历城、青州诸说,指出年在章丘明水镇西的廉坡村发掘出一块李格非撰文、署有“元丰八年九月二十三日绣江李格非文叔序”的碑石,应是证明李清照故里在章丘的第一手资料。

历史上的“绣江”是章丘的代称。

这一观点对李清照的故里在济南或在历城的诸说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至此,似乎李清照的里籍当在章丘已不成问题了,然而,撰写《廉先生序》的李格非是否就是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呢?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依旧不能作为定论。

其三,关于李清照是否改嫁的争论。

朱评漫在年第期《社会辑刊》》(沈阳)上发表了《李清照再婚说质疑》,为李清照改嫁辩诬。

靳极苍在《李清照“改嫁”问题的实况和性质》(《学术论丛》年第期)一文中针对改嫁说和辩诬说不同的观点指出:李清照并没有改嫁,之所以会出现改嫁说,是因“颁金之谤”出现了错判的“官文书”,以致张汝舟“强以同归”。

因此,后人遂提出了李清照曾经改嫁的说法。

改嫁说是不能成立的。

也就不存在为李清照辩诬的问题。

二、思想内容研究
学术界历来主张南渡是李清照思想变化及词风变化的分界线。

靖康二年()四月,金兵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并押辅臣、乐工、工匠等及大量财物北去,汴京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此前,在李清照个人生活的经历中又出现了丈夫赵明诚之死的事件。

由于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去不远,故学术界认为,国破家亡极大地刺伤了李清照,是促成其思想变化以及词风变化的关键。

吴东范的《谈李清照词的感情表现》(《佳木斯师专学报》年第期)、周皓的《浅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思想风格》(《零陵师专学报》年第期)等文从肯定的方面对李清照前期思想着墨甚多。

黄信德在年第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李清照后期作品的爱国主义思想》,指出前期词作多写欢快、甜蜜、思念、寂寞之情,虽有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积极意义,但反映现实的深广度不够。

后期词作则注人了深挚的故国之思和乱离之苦,能帮助人们认识她所处的特定时代,激发爱国情感,具有较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强大感发力量。

王汝礼在年第期《南通师专学报》上发表《谈李清照词前后期的变化》,指出前期主要抒发真挚爱情、离愁别苦;后期主要抒发忧患国家存亡之情,饱经世态炎凉之悲。

马丽的《浅谈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内容》(《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年期)认为评价李清照的诗歌、词赋不应只重视她的词,而忽略她的诗的研究。

李清照的诗、词体现了她的指摘时政,歌颂英雄,表现了她的爱国主义情感。

许孝梅的《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思想内容》(《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年月第卷第期)纵观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热爱;“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气节。

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内容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何靖雯的《浅议李清照词前后期思想内容的变化》(《合肥联合大学学报》第卷第期年月)一文认为,李清照一生历经和平安宁、国破家亡的不同时期,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

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使词人的视野不断扩大。

其前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亡国之恨、飘零之苦迥然不同的特色。

赵晶的《李清照词浅议》(《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第期.学术研究)归纳了一下李清照的词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抒发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歌硕美好的爱情,抒发离愁别绪;表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怀恋故国家园,抒发家国之恨和故国之思。

李清照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理想、痛苦和悲哀,概括地反映了她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质和民族斗争,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