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李清照词风变化研究
李清照词风变化研究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被誉为“婉约诗人”。她的历史地位和精湛的技巧令学者们不得不研究她的词风变化。本文旨在探讨李清照词风的变化,以期于阐明其独特的诗词创作魅力。
首先,李清照因其对语言和句式的拿捏,使得她所写的诗篇充满了鲜明的情感。她极具创新能力,词句精致,每句都彰显着古典诗词的艺术性。李清照的诗句常用押韵的句式,十分有节奏感,增加诗的魅力。此外,她还完美结合了文言文和白话文,突出了当时诗歌的发展趋势。
此外,李清照诗词中有许多富有抒情性的元素,彰显一种清雅的抒情风格。她歌颂着爱情,描绘出美丽的画面,以此来表达对于生活美好的怀念。诗句柔婉,抒发着情思,彰显着诗人的古典情怀。李清照的诗词,如同精美的画卷,给人以沉醉与感悟。
此外,李清照的诗词中还包含着对于自然的热爱。她以点染的手法,描绘出自然之美,把大自然的风景与人情相结合,形成自然风格的诗歌。李清照的诗句空灵清新,彰显出她对于大自然的宁静之情,她的作品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风变化极具特色,一方面,她对于古典诗词的善理,掌握了押韵句式,使诗歌充满抒情韵味;另一方面,她运用大胆的创新,融合了文言文和白话文,使诗歌既有新颖性又有古典风格。此外,她还抒发出对于大自然之爱,用情蕴涵的文字,给诗歌塑造出优美的画面,以至于她的诗词依旧延续至今。
因此,研究李清照的词风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她是如何以其当时文化背景和技巧,塑造出如此独特而精巧的诗歌作品。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佚名
李清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文学家,她志存高远、倔强好胜、调悦风流、压倒须眉;她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她留存的作品有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
一、生平事迹研究
生平事迹是李清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二十多年的研究历程,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年、里籍以及是否改嫁等三个方面。
先谈一谈李清照的生年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莲缓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优患得失,何其多也”一语,陆机二十岁作《文赋》,这是说李清照十八岁出嫁,即建中辛巳归赵氏时李清照为十八岁,由此上推十七年为神宗元丰七年。进人新时期以后,率先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毕宝魁,他在《李清照生年新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星署年“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易安室题”是可信的、“与内容并无矛盾”,“过蓬缓知非之两岁”一语证明了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据此逆推,李清照生年可确定在元丰四年(1081)。又据《金石录后序》“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一语,李清照应在二十岁时结婚。稍后,毕宝魁又发表了《〈李清照生年新说〉补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朱德慈在《李清照生年及<金石录后序>之作年新探》(《淮阴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一文中结合自己的考据并比照今人夏承煮、黄盛璋、黄墨谷、毕宝魁等的生年诸说,认为李清照的生年应为北宋哲宗元牛右二年(1087),《金石录后序》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诸说不同,但其主要的依据均来源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先且不论他们的推论是否正确,但从中可以看到《金石录后序》是研究李清照生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
《中国词史》对南宋数位女性词人都有关注,其中以李清照为重点。将李清照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来研究。他认为,前期词表现闺中生活的词揭示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表现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也带有时代感伤的情怀。同时指出,这些词与封建礼教不无抵触,因而受到同时代封建卫道士的诋毁。后期词书写的愁恨包含深刻的社会内容,感伤国破家亡的不幸。在艺术成就上,他认为李清照“为自我写心,表达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并且“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陶尔夫和刘敬从李清照经历的时代巨变、生活坎坷和精神磨难出发,持“蚌病成珠”的观点,认为后期词中“广泛地展示了那整个时代的苦难在词人心中留下的印痕”,赋出生命与时代的悲哀。他们把李清照的词按内容分为感伤时世、悲今悼昔、咏物自伤三类,并认为词中坦荡率直的精神与《上邪》、“敦煌曲子词”的某些民歌极相似。另外,还分析李清照的词学观点,认为“易安体”的精妙在于词学观念、审美体验、女性意识和艺术手段四个方面,从《打马图经自序》看出其词包含的专精精神来之不易,是生命投入的结晶。
吴熊和也集中关注李清照后期词,认为她既保持了南唐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词的时代性和李清照个人的艺术独创性完美地统一,使传统的词风得到了充实和改造”,因此在两宋词人中独树一帜,这也是李清照对宋词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突出李清照词的意境之妙。如她的伤别之作与柳永的“词语尘下”的赋别作品迥异,具有高雅的林下风范。
李清照词风变化原因【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李清照词风变化原因
谈到中国古代文学,即使你不是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那么大家也一定听说过,或者自己就能够说出: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个现象的存在,那就是,大到著名的苏轼、李白,小至许许多多的无名文人雅士,都是以男性为主的,女性作家真是凤毛麟角。要在名人云集的男性文人墨客中争得一席之地,又是难上加难之事啊!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那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河南章丘人,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从“生于名门婚于宦族”,到“飘零遂于流人伍”,李清照经历人生中的种种磨难,她的作品也由此提升到了一个高度,无论是人物描写方面或是表现手法上,亦或者作品构思、语言运用,都受到历代学者的追捧。所以,研究李清照的人不在少数,而在此,笔者将罗列各学者对李清照词风变化原因的研究。
一、政局的变化和民族危机的影响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多半生活在汴京,而那时候的汴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交通的一个中心地带,水路交通线像蜘蛛网一样向全国四处辐射,大官僚、大地主与富商大贾大多积聚在这里,四面八方的珍奇异类享乐奢侈的各种衣食用品也都纷纷向这里运输,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再加上本身的家庭条件,李清照自然没四面忧愁,有的只是少女情怀。她不需要担心基本的柴米油盐,更不用去操心什么国家大事,在她眼里,这个社会是很安详,国泰民安的。但是,似乎美好的事物总不会持续太久。统治者过着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生活,都市的浮面确是呈现着歌舞升平气象,而实际上则是,政治局势并不稳定,新旧党派之间的争斗从来未曾停止过;国外则边患频频,危机四伏,辽金相继崛起,始终没有放弃对宋朝侵略与吞并的野心,终于,靖康之变爆发,国家和人民共同南渡,李清照也至此开始了她的逃难生活,她原本安宁、温馨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继而整个词风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清照 调研报告
李清照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风格和文学地位,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价值。
二、调研方法
1. 文献调查:对于李清照的生平、著作以及文学成就进行深入研究,收集并阅读相关的专著、论文和文集;
2. 资料搜集: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搜集李清照的词作、散文和传记等方面的资料;
3. 专家访谈:联系学术界专家,就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影响力和后世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4. 文学欣赏:深入阅读李清照的作品,体味其独特的词风和个人情感。
三、调研结果
1. 李清照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才华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被誉为“河东狮子”、“中国最后一位宫廷女词人”。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如梦令》、《声声慢》、《如雪》等。其中,《如梦令》以清新脱俗、婉转动人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体验;《声声慢》则以细腻的表达,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的无常和过往时光的凄美;《如雪》则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青春即逝的感慨。
2. 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和文学地位
李清照的艺术风格独特,以柔婉细腻、感伤凄美为特点。她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描写细腻入微的意象,传达出对爱情、生活和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她的词作在形式上极富变化,题材涉及爱情、家国、自然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丰富的创作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清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她是宋代女词人中最杰出的一位,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诗人之一。她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婉转的词句,展示了女性的独特视角和独立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研究论文综述梳理
一、近50 年李清照研究综述
王克安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年第5 期
一、李清照词的研究
第一阶段。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3 篇。肯定其艺术价值但对其内容褒贬不一。11 褚斌杰《论李清照及其创作》①对李清照词的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分别作了研究。21郭预衡《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②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代表了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个阶层的情绪因此社会意义较小不能理解为爱国情绪,而其艺术价值最突出的一点是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而又掌握了高度的语言技巧。31 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③指出“明白如话”是李清照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她的名作,不但合了卷子听得懂它的语言美并且也听得懂它的声调美。这对宋词发展无疑具有良好的影响,也体现了她的作品在词史上的价值。
第二阶段。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10 篇,摆脱“左”的思潮的影响,普遍对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给予高的评价;深入研究词的艺术价值,在艺术魅力、婉约特色、“别是一家词”、用典、语言艺术、“易安体”特征、心态词、抒情范式、易安内心隐秘破译等方面收获较大,研究思路越来越开阔、新颖、多元、立体交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研究盛况。11 刘忠诚《试论李清照〈漱玉词〉的思想成就》④摆脱“左的”思潮的影响,给《漱玉词》的思想成就以应有的历史评价。21 朱德才《〈漱玉词〉的艺术魅力》⑤指出,李清照作为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其《漱玉词》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于:不仅有情、多情,而且情真、情深、情纯、情善;并把这种感情上的美,通过卓越的表现技巧上升为艺术上的美。真、善、美三者的有机统一乃是《漱玉词》艺术魅力之奥妙所在。31 傅经顺等《论李清照词的婉约特色》⑥从委婉含蓄与真率坦直、清新明丽而庄重典雅、巧妙铺叙与转折开拓、造语生新而浅近自然四方面论述了李清照词独特的“婉约”风格,从而显示出婉而不媚、清而不俗的特点。41 裴斐《别是一家词》⑦指出,李清照词于历代众多词人当中“别是一家”,首先在于她是个女性而且是独一位与男性大家方驾的女词人,无论与李煜、辛弃疾相比还是与《花间》、柳永诸人相比都足见其委婉、轻灵、含蓄、敏感以及善于以情节取胜的女性特有之细腻与矜持,还在于其词具有秀中有骨、淡中出奇、多用叠字和重句的艺术独创性。51 夏汉宁《试论李清照词的用典》⑧从三方面论述了李清照词的用典特点。她将典故的运用和对前人成句的融化统摄在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主旨之下,因而自然巧妙不留痕迹。61 牛宝彤《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⑨指出李清照词语言的运用富有独创性,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其词语言方面的显著特色。
研究综述李清照
研究综述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她以其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2000—2001两年间有关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论文多达60余篇。本文试就两年来李清照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化观照
(一)芬馨神骏,柔中见刚。(二)意境沉博,大家风度。
(三)感性与理性并重,自然而尖新。这样便对兼有女性词与士大夫词之长的“易安词”有了比较全面的体认。
杨海明《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文史知识》2000年第8期),认为李清照词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这种女性特色体现在词中便是那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接着他从社会背景、婚姻家庭生活和个性气质等方面阐述了这种情怀产生的原因。文章最后结合朱淑真和魏夫人这两位女性词人的生平与创作,指出哀怨心绪和孤凄情怀是宋代女性词人所共有的“时代病”。
二、对李清照主体情感和个性气质的探寻
三、关于李清照的比较研究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不平凡的女性作家,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去其自身非凡的才华、渊博的学识之外,还与她善于学习和吸收前人的艺术经验有关。吴帆《论李清照词及〈词论〉对李煜创作的继承与借鉴》(《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就探讨了李煜对李
清照的影响。首先,二李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这种概括性表现为
拓开了词的时空跨度与容量。其次,二李词都善于以独特的抒情手法塑造
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最后是李清照《词论》对李煜《书评》的借鉴与继承。它表现为:
李清照诗词国外研究现状
李清照诗词国外研究现状
李清照,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外,尤其是东亚汉学界和部分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中,李清照及其诗词也得到了相当的关注。
日本:日本的汉学研究较为深入,对李清照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她的艺术特色、女性主义视角以及与宋代文化背景的关系等方面。例如,日本学者对于李清照的词作在音韵、意象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性有较深入探讨,并将其置于整个宋词史乃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韩国:韩国学者同样关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对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生活哲学以及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解读。
西方国家: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尽管相对较小众,但也有部分汉学家对李清照诗词有所研究。他们通过翻译和诠释李清照的作品,试图揭示其在性别角色、个人情感和社会历史变迁中的深刻洞察。如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就曾翻译并研究过多位宋词作家,包括李清照。
总体而言,国外对于李清照诗词的研究仍在持续拓展和深化,随着全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可期更为丰富多元。
李清照词十年研究综述
李清照词十年研究综述
引言
对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本文就近十年来的李清照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李清照艺术风格的研究
对于作家艺术风格的研究,历来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点,我们可以从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特点来研究分析作家的某部作品及其深层含蕴。对于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风格的研究更是这几年来的热点。(1)对其词作“婉约”特征的研究。杨丽君在《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中从“清丽高洁,孤愁哀婉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情景交融,连贯流动的日常生活化场景”、“清新自然,纯净优美的大众口语化语言”[1]三个方面来论述易安词的显著特征。王翠英在《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研析》中也从三个方面概括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第一,其词多是自我形象的艺术化,则较多地集中体现了女性的柔性美;二,李清照词中的景物扣住了“真”字,充分展示了“真景美”;第三,善用白描方法,溶炼通俗语言倾诉真情实感,被奉为婉约派的正宗[2]。还有黄晓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赏析》、朱宪玲《试论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韩彬《轻言浅语,尽显婉约深沉之意——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等几十篇论文,都会从易安词中意境的创造,语言的通俗简练,情感的深入及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等方面入手,来展现李清照词作中的婉约词风。
(2)李词中豪放风格的展现。李清照的词中不仅仅有婉约词风,在她后期的创作中亦有豪放词风的体现。在对李词豪放词风的研究上,研究者们也是众说纷纭。张伟在《悠思寄梦境雄桀泯豪婉——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豪逸之气》中从李清照的《渔家傲》、《鹧鹄天》等词作中分析李清照后期词作的豪放风格,也指出李词词风的转变的原因。最后指出不管是李清照创作中的婉约词风,还是后期出现的豪放风格,都造就了李清照的不朽。彭雅琴在《浅论李清照创作中的男性化倾向》中从“记游之作”、“醉酒之举”、“爱国情怀”三方面来研究李词中“一部分被称为‘倜傥’、‘有丈夫气’的充满男性化特色的作品”[3],对这一部分带有特殊风格作品的研究添砖加瓦,使其不再空白。
李清照研究综述
李清照研究综述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是我国杰出的女词人、作家,她的诗、词、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她的词,不仅在宋代即已蜚声文坛,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人们开始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及其著作的编订是从宋代开始。李清照死后仅十年左右出版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即著录有《李易安集》十二卷,而《萍洲可谈》、《直斋书录解题》等著录李清照的词集即有一卷本、三卷本、五卷本、六卷本等多种版本。仅宋元人编著的词选、词话(诗话)、笔记选录李清照词的就达十八种之多,而明清两代著录李清照词的词选、词谱、总集、词话更多达五十多种。编于南宋前期的《碧鸡漫志》以及《苕溪渔隐丛话》、《云麓漫抄》等书,对李清照已有论及,对她的词作、词论、文章也有所著录。
清人俞正燮著有《易安居士事辑》,陆心源著有《癸巳类稿易安事辑书后》,李慈铭著有《书陆刚甫观察仪顾堂题跋后》对李清照的生平、著作均作了精细的考订。
近代对李清照的研究颇有进展。任映红《九十年代李清照研究述评》(《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和王克安《近50年李清照研究综述》两文,对李清照研究作了全面的回顾。关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
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散见于国内各报刊杂志的有关李清照及易安词的研究论文。
就语文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读李清照的《如梦令》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通过对比的方式,在文本中为读者呈现出人与自然相遇的本真状态,建立起一个“我-你”关系的审美世界,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阅读这样的作品,能激发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世界的交流,建立起多重的“我与你”关系的相遇。《如梦令》中,诗人首先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我-它”关系世界,即“卷帘人”和“海棠”的关系。在这一种世界中,人与自然虽然没有阻隔和遮挡,但是却无法交流,人对自然的变化毫无察觉。这时,“卷帘人”与“海棠”虽然相见却无法相遇。“海棠依旧”的回答是一个没有诗心、也缺乏审美情趣的回答。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家庭背景较为优越,父亲是北宋宰相,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她自幼聪明机敏,文学才华出众,擅长诗词和书画。
李清照的词作主要表现了她对情感和人生的思考。她以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为素材,表现了对爱情、家庭、友情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她的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沉,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来展现内心的情感。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等。这些词作通过对爱情的表达,展示了她对情感的细腻理解。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除了词作,李清照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她的书法很有个人特色,笔势雄浑,线条流畅。她的绘画作品则富有浓郁的艺术感,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物为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总结起来,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
才女”,以示对她的崇敬。
新世纪近十年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
新世纪近十年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
作者:户伯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1期
摘要:《词论》是我国词学批评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批评文论之一,但很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一篇专门为近十年李清照研究做综述的论文。基于此,本文对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词论》的论文、著作,进行全面、综合的梳理和反思,以期对李清照《词论》研究,李清照研究,词学批评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有所助益。
关键词: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别是一家
作者简介:户伯涛,东华理工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是古代文体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16-02
一、关于《词论》作者的问题
建国以来对《词论》是否是李清照所撰,学界多持歧义,一则认为是李清照所言,只是存在早年之说和晚年之作的争论;一则认为《词论》所言与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及其词作等比照,存在不少矛盾,认为非李清照作,或是伪作。
近十年来针对《词论》作者研究的论文、著作都有限,原因是学界前辈对这一问题论述的已经十分详尽,深入。在无新材料、新考据发现之前,没有继续论述的必要。但也有个别学者由于有了新的发现,从而敢于大胆地发表新的见解:
邓子勉的《作者小议》依据元人陈世隆的《宋诗拾遗》:“李格非,字文叔,自号易安居士” 这一新的证据,大胆假设《词论》可能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所撰。作者认为:“《词论》一文从行文风格,成文的时间,论及的词人,所持的词学观等方面涉及的诸种问题,与李清照有矛盾处颇多,而与李格非却多有相通之处[1]。
李清照词中荷花的意象研究综述
李清照词中荷花的意象研究综述
近代摘要:近代中国诗歌中所流传的荷花,作为一种景象和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唯美
思想和文学创作成就。荷花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和谐、理想,也折射出中华传
统文化中对深处的珍贵水属性的祭奠。以宋代诗人李清照诗歌、文章中的荷花,作为一个
重要的话题,让人们研究她的诗歌中荷花的意象,从而体会她理解美的心情。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荷花意象学习研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她诗歌中出现的荷花,
以了解她对荷花的情感和对此态度。
首先,从诗歌的角度来看,李清照的诗歌里的荷花审美表现,表达出其一种层层深化
的审美情趣和手法。从《闺怨》中,现实的分离让“一箪食,一瓢饮,独酌无相亲,自叹
肠断有几人”,而此时的她,放下所有,心静思迁,看着湖里荷花,时而忆归,时而畅想
离别,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无不令人动容;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荷花只是
独自老去,只留“宛转蛾眉马前死”,“褭“”愁中...容易识得”,更多是将荷花与怀
念当年相悲凉对比,思慕古今之间的差异,令诗情更加凄凉悲怆;在《渔家傲·秋思》中,鲜花盛开,湖水清澈,是“淡淡杨柳烟,淡淡荷花香。”,心旷神怡,弥补失落心中的空虚,是一种唯美、和谐的艺术,而荷花在这种景象下,承载着宋人审美景观及创作心得,
以荷花为化身,感叹豪情、思古,深刻表现李清照的审美境界和精神世界。
其次,从思想的角度来看,李清照的诗歌中的荷花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和信仰,很多诗歌中的荷花都把“美”和“善”联系在一起,以“美”来赞美、表现“善”,
它所包含的崇高的理想主义思想深深打动人们。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
李清照诗词及其一生研究报告
明诚去世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交瘁。仓促之间,她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期盼枯木逢春的李清照却掉进了陷阱中。他迎娶李清照的目的是要占有李的珍贵、数量庞大的文物资料。这个误嫁悲剧的解脱,既显现了李清照独立人格的光辉,敢作敢为,聪明机智;也使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永远的熄灭了。
四、对李清照的历史评价
二、李清照的前后期代表诗作
我们选取了几首李清照的著名诗词来探究她诗词风格以及她细腻的内心情感。前期的代表诗作便是两首《如梦令》了。
第一首如梦令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第二首《如梦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却已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如话,而意境含蓄丰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驾驭语言、剪裁篇幅、开创意境的高超艺术技巧”。
后期代表作便是《声声慢》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以上便是本组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仔细聆听,我们虚心接受接下来老师们的教导。
缕缕愁思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研究综述
061
[摘 要] 李清照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的三重打击后,创作风格也转变为凄怆婉转。《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被古今文人誉为“千古绝唱”。从不同角度充分研读《声声慢》,了解学界论者关于本词的多种论述。
[关 键 词] 李清照;《声声慢》;婉约派
缕缕愁思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研究综述
蒙娜路莎
一、创作背景:时代动荡,命途多舛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能使我们更好地分析文本和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后人辑有《漱玉词》《漱玉集》。李清照18岁时嫁给了著名的金石收藏家赵明诚,夫妇二人“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在这一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写的多是天真烂漫、欢快甜蜜的“闺思闲愁”。而李清照在人生后期经历了一系列打击——44岁时北宋灭亡,与丈夫赵明诚共同保存的十余屋古玩和书画由于战火化为灰烬;46岁时丈夫病故,从此孤苦无依;后再嫁张汝舟,婚后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原先的体贴入微只是假象,实际上是为了将自己的金石古玩占为己有,心中失望至极,几番波折后与张汝舟离婚。
一生经历了婚姻不幸、家国不幸的李清照,面对眼前的凄凉秋景,想到自己在南方孤苦伶仃,好似浮萍,内心痛苦万分,于是在萧瑟的秋日里提笔写下《声声慢》,这首词也因此寄托了自己层层叠叠的愁绪。
二、主题: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声声慢》中,有很多表达词人情感的词句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意象如“雁”“黄花”等,均围绕着全词的直接抒情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进行编排,进一步表达了其“愁情”,使得本词在情感、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层次性的递进。
李清照研究综述论文
1、“作诗讥刺公公赵挺之”。
2、“始终关切国事,不愿默守闺中”。
3、“晚年再嫁和离异”。
4、“敢于批评男人世界中之名流”。
5、“文学
创作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从“自我意识”层面探讨李清照的深层心理,成了近几年李清照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纷纷撰文,大小论文不下10余篇。刘淑丽的《试论李清照自我意识的觉醒》(《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一文认为,“李清照自我意识的觉醒一扫以往文学中的女性迷失与臣妾意识,第一次将自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坦露在读者面前”;苏萍的《试论李清照的才女意识》(《山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一文,则从“博学与雅趣、真情与灵气、高傲与叛逆、忧郁与忧患”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李清照独特的才女意识;吴爱民的《试析李清照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佚名
李清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文学家,她志存高远、倔强好胜、调悦风流、压倒须眉;她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她留存的作品有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
一、生平事迹研究
生平事迹是李清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二十多年的研究历程,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年、里籍以及是否改嫁等三个方面。
先谈一谈李清照的生年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即公元年。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莲缓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优患得失,何其多也”一语,陆机二十岁作《文赋》,这是说李清照十八岁出嫁,即建中辛巳归赵氏时李清照为十八岁,由此上推十七年为神宗元丰七年。进人新时期以后,率先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毕宝魁,他在《李清照生年新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年第期)一文中指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星署年“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易安室题”是可信的、“与内容并无矛盾”,“过蓬缓知非之两岁”一语证明了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据此逆推,李清照生年可确定在元丰四年()。又据《金石录后序》“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一语,李清照应在二十岁时结婚。稍后,毕宝魁又发表了《〈李清照生年新说〉补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年第期),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朱德慈在《李清照生年及<金石录后序>之作年新探》(《淮阴教育学院学报》年第期)一文中结合自己的考据并比照今人夏承煮、黄盛璋、黄墨谷、毕宝魁等的生年诸说,认为李清照的生年应为北宋哲宗元牛右二年(),《金石录后序》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诸说不同,但其主要的依据均来源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先且不论他们的推论是否正确,但从中可以看到《金石录后序》是研究李清照生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其次,关于李清照的里籍,学术界素有济南、历城诸说。靳奉尘发表《李清照故里在章丘》(《人民日报》〔海外版〕年月日)一文,出示了李格非的撰文,以证明李清照的故里确实是在章丘, 否定了李清照籍贯的济南、历城、青州诸说,指出年在章丘明水镇西的廉坡村发掘出一块李格非撰文、署有“元丰八年九月二十三日绣江李格非文叔序”的碑石,应是证明李清照故里在章丘的第一手资料。历史上的“绣江”是章丘的代称。这一观点对李清照的故里在济南或在历城的诸说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至此,似乎李清照的里籍当在章丘已不成问题了,然而,撰写《廉先生序》的李格非是否就是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呢?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依旧不能作为定论。
其三,关于李清照是否改嫁的争论。朱评漫在年第期《社会辑刊》》(沈阳)上发表了《李清照再婚说质疑》,为李清照改嫁辩诬。靳极苍在《李清照“改嫁”问题的实况和性质》(《学术论丛》年第期)一文中针对改嫁说和辩诬说不同的观点指出:李清照并没有改嫁,之所以会出现改嫁说,是因“颁金之谤”出现了错判的“官文书”,以致张汝舟“强以同归”。因此,后人遂提出了李清照曾经改嫁的说法。改嫁说是不能成立的。也就不存在为李清照辩诬的问题。
二、思想内容研究
学术界历来主张南渡是李清照思想变化及词风变化的分界线。靖康二年()四月,金兵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并押辅臣、乐工、工匠等及大量财物北去,汴京为之一空,北宋灭亡。此前,在李清照个人生活的经历中又出现了丈夫赵明诚之死的事件。由于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去不远,故学术界认为,国破家亡极大地刺伤了李清照,是促成其思想变化以及词风变化的关键。吴东范的《谈李清照词的感情表现》(《佳木斯师专学报》年第期)、周皓的《浅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思想风格》(《零陵师专学报》年第期)等文从肯定的方面对李清照前期思想着墨甚多。黄信德在年第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李清照后期作品的爱国主义思想》,指出前期词作多写欢快、甜蜜、思念、寂寞之情,虽有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积极意义,但反映现实的深广度不够。后期词作则注人了深挚的故国之思和乱离之苦,能帮助人们认识她所处的特定时代,激发爱国情感,具有较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强大感发力量。王汝礼在年第期《南通师专学报》上发表《谈李清照词前后期的变化》,指出前期主要抒发真挚爱情、离愁别苦;后期主要抒发忧患国家存亡之情,饱经世态炎凉之悲。马丽的《浅谈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内容》(《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年期)认为评价李清照的诗歌、词赋不应只重视她的词,而忽略她的诗的研究。李清照的诗、词体现了她的指摘时政,歌颂英雄,表现了她的爱国主义情感。许孝梅的《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思想内容》(《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年月第卷第期)纵观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热爱;“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气节。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内容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何靖雯的《浅议李清照词前后期思想内容的变化》(《合肥联合大学学报》第卷第期年月)一文认为,李清照一生历经和平安宁、国破家亡的不同时期,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使词人的视野不断扩大。其前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亡国之恨、飘零之苦迥然不同的特色。赵晶的《李清照词浅议》(《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第期.学术研究)归纳了一下李清照的词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抒发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歌硕美好的爱情,抒发离愁别绪;表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怀恋故国家园,抒发家国之恨和故国之思。李清照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理想、痛苦和悲哀,概括地反映了她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质和民族斗争,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