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及防范-2003 文档 (1)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及防范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及防范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对于促进国有
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必须加以认识和防范,才能够顺利推进改革,实现
预期目标。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风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到国企与民企的资本融合、产权关系的重构、经营机制
的创新等方面,涉及人员利益、企业资源配置、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利益调整,很容易受到
各种风险的影响。
1.政策风险
改革本身就是受到政策影响最为明显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例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不完善性、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都容易给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风险。特别是在改革初期,由于政策的不明朗导致相关程序的不畅通,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2.管理风险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之间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都
需要进行整合和创新,如果管理层对新机制不熟悉或者管理体系不健全,很容易导致企业
经营混乱、人心涣散等问题。
3.资产风险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资产重组、产权划转等问题,如果处
理不慎,可能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资产受损等风险。尤其是一些关键资产、关键资源,
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市场风险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企业将面临来自更多竞争对手的竞争,如果企业的竞争能力
不足,市场营销策略不够灵活,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市场份额下降,甚至面临市场淘汰的风险。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
中国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提高
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本文
将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风险分析
1. 政策风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环境和政策预期不确定性较大,政策
变化可能会给企业投资、经营等方面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2. 管理风险: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的利益及管理理念可能存
在分歧,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效率。
3. 资金风险: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成本可能会较高,部分企业可能面临融资难题,导致经营困难。
4. 监管风险: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需要面对多重监管,包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证
监会、金融部门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运营压力。
5. 市场风险: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从新定位自己的市场地位,对
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成为至关重要。
二、应对措施
1. 加强政策沟通:企业应当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动态,与政府
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获取政策信息,降低政策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多元化融资渠道:企业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股票发行、债券发行、股权激励等方式,降低融资风险,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4. 规范运营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与非国有企业进行混合
组建,实现股权多元化的改革措施。这一改革旨在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升其
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本文将从风险
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律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政策与利
益碰撞风险、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以及市场竞争风险等。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对
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还不够完善与明确,尤其是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股权交
易等方面存在着不少法律真空与短板。这给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利益纠纷与法律风险。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面临政策与利益碰撞的风险。由于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改革事关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在国有企业混合体制
改革中,特别是在引入非国有资本、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方面,不同利益方之间容
易发生冲突和矛盾,政策转变也可能受到阻力。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面临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在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由于
参股企业的利益追求存在差异,管理层之间的合作难度较大,导致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决策不够民主和科学,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还面临市场竞争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混合体
制改革进入市场环境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参股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
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原因及防范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原因及防范对策
•引言
•国有资产流失途径
•国有资产流失原因目录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案例分析
•结论与展望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研究意义
通过对国有资产流失途径、原因的研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有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国家利益。
通过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和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旨在保护国有资产,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与方法
由于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在产权交易过程中流失。
产权交易中的不规范操作
一些官员和企业管理者利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通过暗箱操作、低估资产价值等方式将国有资产转让给私人或关联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产权交易中的腐败现象
产权交易中的流失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一些企业盲目投资,导致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一些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导致项目失败或效益不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投资过程中的流失
项目管理不善
投资决策失误
经营管理不善
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亏损严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监管不力
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导致国有资产被侵占、私用或浪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流失
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旨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推动企业改革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然而,这一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如何应对这些风险成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风险一: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可能导致国家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是国家重要的资产,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但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改
革可能会引起国有资产流失。首先,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如果管理不当,民间资本
可能会掌握国有企业中的权力,进而导致国家资产流失。其次,国有企业一旦与民间资本
混合所有制,民间资本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逐渐吞噬国有资产的市场份额,进而导致国家
资产流失。
应对措施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要保护国家资产,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这种法律制度应该设置一
个严格的审查程序,确保所有资产交易符合法规和国家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同时,在混
合所有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监管机构,监管所有权、财务费用等方面,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可能会导致企业利益受到损害。首先,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可能
会产生内部矛盾,影响企业的稳定。其次,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后,企业可能会被民间资
本所掌控,一些原来由国家或者企业掌控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应对措施二:加强信息披露
要减少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的风险和损失,需要加强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可以帮助
公众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资产状况。同时,加强信息披露,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透明化,减少内部矛盾,维护企业的稳定。加强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减少企业权益的受损。
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以及由各级政府分级管理的一切资 产,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国有资产流失则是指运用各 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或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 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 形式形成的流失。
新世纪以来尤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 全国迅速铺开,逐步向纵深推进,而在混改的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 不规范的行为和漏洞,这些行为和漏洞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 失。比如清产核资及产权交易过程不规范、企业高层以权谋私、改 革操作人不专业、缺乏上下级监督等因素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 失。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非常严重。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有资产总量迅速增 加,平均每年增速超过 12%,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有资产年增速 更是高达 18%。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总额已超过 120 万亿,但因种种 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让人触目惊心,每年高达数百亿元。其中 中小国有企业所 有者权益损失 最为严重,统计数 据表明,国有大 、 中、小型企业权益损失占净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15.2%、59.4%和 82.8%,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令人惊叹。
二、混改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比如对国 有资产产权的保护缺乏明确而有效的法律保障,全国各地关于国 有企业产权转让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标准不一,国 有企业重组整合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等方面 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有企业退出、职工安置、社会保险接续等方 面的政策尚不明确。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 度不够,比如企业高层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行为,会给国有资产 带来严重损失,而法律对此行为处罚的力度并不大,对其它因个人 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很多没有明文规定。 2、中介的趋利性 在混改过程中,企业一般会聘请中介机构对本企业进行清产 核心、资产评估和审计等业务,结果将作为产权转让价格的直接依 据。而中介机构的性质决定其趋利性明显,执业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直接决定着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中介机构只着 眼于自己的经济利益,通过与企业串通等方式,在清产核资、评估 和审计等工作中人为造假,给人方便,低值评估。中介机构对企业 进行客观的评估,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非常重要,但由于中介机 构的职业道德不高,故意违规操作,以他们的个人意志左右了结 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投资者恶意并购 投资者的选择是企业混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投资 者选择的步骤和过程中存在一定主客观问题,不乏有一些不怀好 意的投资者,他们并没有真诚的投资愿望,甚至没有相应的投资能 力,在获得重组或并购机会后,没有及时进行混改,而是利用国家 政策,将国有资产作抵押进行银行贷款,后将贷款资金转移至别 处,损害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信誉,置国有资产的经营于不顾,造 成国有资产流失,使国有资产不能进入高速发展的预期轨道。 (二)内部原因 1、产权交易过程不规范 人为破坏产权交易的公平性。产权交易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招标信息的刊登、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以及交易时间选择,然而许多 人为因素破坏了产权交易的公平进行。比如一些国有企业人为变 更信息刊登渠道和范围,不在指定的媒体上刊登,而是选择其他非 主流媒体来发布,借此来限制信息传播范围,将更多更合适的潜在 合作者排斥在外,而将国有资产低价交易给事先确定的合作者手 中。交易过程未在场内进行。目前,国家对国有产权进场交易虽有 一些规定,但是并没有完全强制执行,再加上已经设立的产权交易 机构业务不足,造成大量的国有产权交易在场外进行。买卖双方在 场外进行一对一谈判,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缺乏社会监督,这就 给不法分子制造了很好的机会。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或国有企业所有的资产,包括土地、矿产资源、固定资产、金融资产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指国有资产由于各种原因而流失的现象。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其流失会导致国家财富的减少和国家利益的损失,因此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腐败、疏于管理、监管不到位、权力寻租等。首先,由于管理者的腐败行为,导致国有资产被侵吞、挪用。其次,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国有资产被“灰色利益集团”和“权力寻租者”控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外,疏于管理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方案
针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国有资产保护和管理,以保护国家的财富和利益。
1.加强监管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关键。需要建
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对国有资产的流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打击和防范腐败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2.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对
国有资产流失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增强对违
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督机制,
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保护国有资产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对国有
企业的内部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监控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
4.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必要手段。需要加强对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风险和挑战。本文将从风险和
应对措施两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风险分析
1. 反叛风险
国企混改进程中,外部资本的引入会面临那些不支持国企改革现状甚至反对的利益集团,它们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来阻挠混改或对混改的交易进行干扰,从而导致混改进程放
缓或者难以进展。
2. 可持续性风险
混改之后,混改企业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权益、提高效率等,才能不断吸引
资本的投入和扩大市场规模。如果混改企业在短期内未能实现以上目标的话,就会进一步
降低混改企业的市场地位,使得企业处在不利局面,影响混改的大局。
3. 管理体制风险
国有企业混改后,由于不同类型所有制企业的彼此结合,不同类型的企业决策和管理
途径的差异将水涨船高,如何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整合和调整,保证法人治理、权益保护等
重要机制的有效执行,将成为混改后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4. 内控风险
混改后,由于企业所有制从单一到多元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一些企业在混改之前的原有内部控制体系可能无法适应新体制的变化,进而产生一些不定
因素的风险。例如,在某混改企业中,因为原来是行业内的独霸者,内部体系相对完善,
但混改后新营收的复合增速不如预期,CEO承担巨大的业绩压力,企业内部出现违规行为
的情形,进一步加剧了内控风险。
二、风险对策
1. 形成文化团队
要重点培育、引进一批具有混改背景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中高级骨干,形成一支具有混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及防范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及防范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引入多
种所有制形式,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
所有制改革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风险进行浅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期对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引入非国有资本,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有利于改变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行政化管理、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
力。
2. 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推动企业从传统生产型向现代服务型企业转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 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引入各种所有制的资本,有利于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推动国有资产实现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面临着一系列
风险和挑战。
1. 产权纠纷风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到产权的转让和划转,容易引发产
权纠纷,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2. 经营风险。在引入非国有资本的也可能引入非理性投资,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经营效益下降。
3. 价值观冲突风险。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混合所有制可能会引发管理混乱、人员流失等问题。
4. 利益分配风险。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导致原有的利益分配机制不适应新的经营模式,可能引发员工不满、罢工等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探讨
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探讨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的问题和弊端,为了降低因改革带来的损失,混合所有制改革仍需不断地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要加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但是,目前社会上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会对国有资产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为了保存国有资产,不再让国有资产流失更多,甚至有人建议叫停或者延缓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企业,在进行改革前,就要分析好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因素,分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找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点,并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防范的相关措施,从而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
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交易性国有资产流失,另一种是非交易性国有资产流失。我们要将这两种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做出明确的界定。
交易性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在产权交易的过程中,因为评估机制不健全,评估不当,定价机制不完善等情况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在交易的过程中,当国有资产低于评估价值的时候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或者当非国有资产高于评估价值时会浪费一部分国有资产[1]。
所谓非交易性国有资产流失是指体制性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发生在非交易时期,受决策机制、股权结构等影响较大,比如企业管理层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没有经过民主决策和正常的审批工作,造成决策失误,此时会给国有企业的资产造成一定损失。
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策
管理层腐败:部分企业管理层利用职权之便,侵吞国有资产,造成资产流失。
03
CHAPTER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缺失
国有资产的产权制度尚未完全明确,产权边界模糊,容易导致产权纠纷和资产流失。
产权制度模糊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在人员配备、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管。
部分监管部门对监管制度执行不力,甚至存在腐败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监管制度执行不力
监管机构疏漏
内部控制失效: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未能有效防范员工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等行为。
04
CHAPTER
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策的实施与保障
01
02
制定国有资产流失防范的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确保对策按计划有序推进。
明确防范对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确保对策的有效实施。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建立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
(一)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中的流失
1.处置固定的资产不入账。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擅自处理更新改造拆换下来的固定资产,但收入不入账。
2.应收账款不入账。有的企业不积极追收应收账款,达到三年即做坏账处理,而实际上已经收回。有的企业收回三年以上、已做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时不入账,形成体外循环,化公为私。
3.通过投资转移资金。有的国有企业将资金投入民营或非关联企业,最后借口对方企业经营失败,让对方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确认为投资损失,无法收回,造成“合法”流失。
4.担保中的流失。有的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信誉为民营企业担保。赚了钱就归民营企业,亏损了就由国有企业承担债务。
5.国有企业购销环节的流失。企业购销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索要回扣;在销售过程中,为赚取佣金,低价销售。
6.在工程承包过程中,干预招投标。对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大量“豆腐渣工程”,给国家、
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建设项目严重超预算,随意增加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超支工程款。
7.私设“小金库”。现在相当多的企业存在“账外资产”或“账外收入”。这些资产和收入,往往不进财务大账,私设“小金库”,以奖金、福利的名义私分国有资产。
8.偷漏国家税款。有的企业“账外收入”不进财务大账,偷漏流转税、所得税。收入直接抵减支出,偷漏国家税款。
9.利用虚假发票报销,虚列成本。利用假发票,或者虚开发票报销。在成本中虚列费用,将民营企业、关联公司的费用拿到国有企业报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并由国家保有、代表国家利益的各种资产。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丧失、减损、损毁、流失或因不当管理和过失所造成的损失。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
要财富,国有资产的流失不仅会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还会削弱国家
的管理效能和权威,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将其防范
和解决。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
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国有资产在过去长期的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一些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不重视,不了解资
产管理的专业知识,对资产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不熟悉,容易造成国有
资产的流失。
2.缺乏有效监管。
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出现了乱象。一些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出现了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3.制度不完善。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制度和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合理的激励机制也会导致管理人员不重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4.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
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方式单一,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5.存在腐败现象。
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存在腐败现象,例如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6.社会经济环境不稳定。
一些国有资产管理单位在社会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缺乏有
效的风险管理能力,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策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意识
总结词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员工对国有资产的保护意识。
详细描述
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员工了解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同时,应加强员工对违法行为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提高 员工对国有资产的保护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
总结词
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和运营,确保国有资产的使用效 益和保值增值。
详细描述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投资决策管理,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机制,避免盲目投资 和浪费。同时,应加强对国有资产使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资产闲置和浪费 。此外,应优化国有资产的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和保值增值能力。
02
国有资产流失往往与国有企业的 经营管理不善、决策失误、腐败 行为等有关。
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和形式
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以下是 一些常见的形式
01
02
决策失误:如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导致 国有资产浪费和损失。
管理不善:如财务管理混乱、物资管理不 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03
04
腐败行为: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 直接导致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或转移。
加强监督力度,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及防范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及防范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引入非公有制资本,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混合所有
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也
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分析
1. 股权结构不稳定
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多元化的股东,可能导致股权结构不稳定,存在潜在的控制权
争夺和股东利益冲突的风险。特别是国有企业股权的私有化进程,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管理和资本市场风险,对企业的稳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2. 管理体制混乱
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收购重组,可能导致管理
体制混乱,企业决策效率下降,内部管理层次复杂,存在着深层次的管理风险。
3. 产权纠纷增加
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味着国有企业将引入非公有制资本,不同所有权人之间的权益纠纷
有可能会增加,产权界定不清晰、权益划分不明确会导致企业内部产权矛盾增加,与此同
时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4. 市场竞争加剧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
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将面临更大挑战,这也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防范措施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理规定、产权保护、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进行完善,
着力解决产权纠纷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从制度上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是指在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中引入非政府资本,建立起国有
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共同参与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混合所有制
改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其意义在于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法人化、现代化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风险分析
1.风险来源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产权纠纷。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混合在一起,产权关系复杂,容易引发产权纠纷,造成企业运行不稳定。
(2)管理冲突。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方式与市场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存在巨大差异,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可能出现管理冲突,导致企业内部矛盾加剧。
(3)经营风险。混合所有制企业涉及多方资本,管理难度加大,经营风险增加,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4)监管风险。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共同参与,监管难度加大,容易引发监管风险,导致企业操纵、违法违规等问题。
2.风险影响
以上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将会对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产生以下影响:
(1)企业发展受限。产权纠纷、管理冲突、经营风险、监管风险等问题会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正常运营,限制企业的发展空间。
(2)国有资产流失。产权纠纷、监管风险等问题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3)经济稳定受挑战。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风险的暴露将对我国经济稳定带来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及防范
唐小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长期以来,单一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不同程度上均面临着管理僵化、员工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等通病,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市场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显著提升国企的管理水平、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而言可谓是一场革命,将给企业的治理架构、管理模式、员工思维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流失、员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等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国企改革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及其防范。
一、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营资本参股或实施员工持股的时候,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
相对而言,设备、建筑物、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等有形资产在评估中弄虚作假容易被发现,更容易出现问题的往往集中在无形资产、往来账款、企业未来收益预测等方面。典型的手段有:
1、低估土地价值。由于国有企业独特的历史,其使用土地的一
部分可能是行政无偿划拨的,或者因政府扶持以低于市价购买的。对于行政无偿划拨的土地,会计报表上不会有所体现。在资产评估时,一般情况下,土地的增值幅度是较大的,但相关人员出于个人目的,可能采取以下行为:无偿划拨的土地未在财务账面体现,评估时予以自动“忽略”,或者人为缩小面积;以低于市价购买的土地使用权,评估时人为降低增值幅度,由于历史成本较低,表面上增值幅度仍然较大;对于其他土地,过于强调不利因素、弱化有利因素,为调低土地评估价格寻找借口。
2、低估企业的未来收益。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目前中介机构较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是收益法。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不同的信息是评估机构运用收益法的前提。但是由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因此各种信息的来源极为有限,有限的信息也往往是不全面、不及时、甚至受到人们质疑的。在这种现状之下,收益法的准确性并不高,同时也为人为操纵评估价格打下了伏笔。
另外,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例如受春节和气候影响,建材行业上半年经营状况一般不如下半年。如果某个建材类国企的改制,其资产评估基准日为上半年某一时点,在预测未来收益时过多利用了上半年的数据,将对预测的准确性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到评估价格降低。
(二)民营资本参股国企的时候,对投入的非货币性资产低值高估。
中国有很多资本雄厚、业绩良好的优秀民营企业,少数民企的管理水平甚至可以比肩世界一流企业。但不可否认,在现有的市场体系中,有部分民企缺乏诚信,它们在参股或控股国有企业的时候,存在着“占便宜”、“捞一把”等不良动机。
民企以设备、建筑物、无形资产、股权等非货币性资产注入国企的时候,要审慎进行评估。少数缺乏诚信的民企往往以技术落后甚至淘汰的设备、过度开采或滥采的矿山、商业开发价值不高的地块作为投入资产,然后在评估中串通中介机构低值高估,达到侵占国有资产的目的。民营资本在以股权作为投入资产时,有可能对与股权资产相对应的企业进行账务上的人为操纵,虚列资产、虚增利润,导致该股权评估价值虚增。
(三)民营企业或原有高管在取得国企的控制权后,在改制国企尚有一部分国有股份的前提下,可能通过种种利益输送途径侵吞国有资产。典型的手段有:
1、本人或亲友注册公司,垄断改制国企的供应或销售渠道,以较高的价格向改制国企提供原材料,或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改制国企产品。
2、通过自身的关联方企业,以围标等方式,以明显高于市场的造价承包改制国企的工程建设。
3、通过自身的关联方企业向改制国企借款并长期占用,或者关联方企业长期占用改制国企的预付货款、长期拖欠改制国企的销售货款。
4、操纵改制国企向自身的关联企业提供担保,被担保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并转移资产后申请破产,改制国企被迫承担巨额债务。
(四)国企改制后,治理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经营决策失误,或者不能妥善处理国企改制的遗留问题,企业矛盾较多,客观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由于参股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文化、管理机制有较大差别,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矛盾,如处理不当,将导致矛盾激化、经营管理混乱,使企业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原本盈利的企业形成亏损、原本微亏的企业形成巨亏。
员工安置可以说是国企改制的关键问题。在国企改制之初,首先要就国有企业员工身份置换、员工分流等问题形成完善的方案。如果国企改制后,上述方案不能得到完整的实施,对员工的承诺不能兑现,可能导致员工心怀不满,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导致生产经营无法正常开展,使改制企业举步维艰甚至走向破产。
(五)国企实施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后,参股的民营企业或国企原有高管关注短期利益,以所持股份在短期内高价售出为目的,竭泽而渔,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事实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高管持股禁售期内,为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可能采取以下虚假手段:生产线或主要设备超负荷运行;生产线或主要设备不进行必要的大修或技改;人为调低成本、费用,企业包袱后移;人为调高收入、利润;等等。企业“业绩”上升、股票大涨,参股民企或持股
高管在转让或出售股票后,获利丰厚,可能就此“金蝉蜕壳”,留下一个难以为继的企业,留下大批面临失业的普通员工。
二、上述现象形成的原因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国有企业虽由各级政府承担出资职责,并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具体职能,但由于国有企业点多面广,具体情况复杂多变,政府部门难以真正监管到位。政府对国企改制的监督,更多地停留在审批流程以及事先规定的一些条条框框等形式上。例如市一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可能仅几十号人马,真正懂企业、懂市场经济的专家型官员可能并不多,但主管的国有企业可能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要它对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是勉为其难的,它只能做到限制中介机构的选择范围、审查员工安置等重要方案是否合法合规、监督职工代表大会的正常举行等,对于形式外表下的“内涵”,可以说是有心无力。
二是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么顾虑重重、行动迟缓,要么急切冒进、“下指标、定时间”,为完成上级命令而草率行事,无形中为国有资产流失留下空间。国企改革,涉及到国家和广大员工的核心利益,应该实事求是,对符合条件、面临有利市场环境、广大员工支持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在政府层面,对面每个国企的改革都要高度重视,正如每一场战役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三是个别国有企业领导或者政府官员等利欲熏心,为一已私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