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海经》(1
《山海经》中南山经第一原文及译文
《山海经》中南山经第一原文及译文《山海经》多记山川地理、奇异的动植物矿物、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等。
小编整理了《山海经》中南山经第一原文及译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原文】南山经第一(节选)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金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三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如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 [付鸟],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流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译文】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
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屹立在西海岸边,生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海经》 解读
《山海经》解读
《山海经》是一部古老的文献,包含了许多关于地理、神话、历史等方面的信息。
以下是对《山海经》的一些解读:
1. 地理知识:《山海经》中描述了大量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地理信息,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神话传说:《山海经》中包含了许多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生命起源等方面的想象和理解。
3. 历史记载:《山海经》中还包含了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如夏朝的灭亡、商朝的兴起等,这些事件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内涵:《山海经》中的许多内容都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内涵,如敬天法祖、崇尚自然等思想观念,以及农耕、渔猎等生产生活方式。
总之,《山海经》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山海经异兽漫谈1:三头六臂只等闲,食之无卧赛神仙——敞付鸡
山海经异兽漫谈1:三头六臂只等闲,食之无卧赛神仙——敞付鸡展开全文古人认为凤凰是鸟中帝王,其他鸟类都是它的臣子。
《大戴礼》说:羽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
鸟类有三百六十种,凤凰是它们的老大。
关于鸟类的起源问题,古人也有自己的思考,《淮南子》说: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
羽嘉生出飞龙,飞龙生出凤凰,凤凰生出鸾鸟,鸾鸟生出庶鸟,只要是鸟类都是按照这个过程演化而来。
《山海经》里鸟类形象大多原始粗粝,充满浓郁的上古巫术之风,纯粹记录不予归类,认知方面远不如后世严谨与系统。
《山海经异兽漫谈》系列文章将陆续探讨《五藏山经》中出现的奇异鸟类。
按南、西、北、东、中的顺序予以分析点评,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
三头六臂只等闲,食之无卧赛神仙——敞付鸡东汉永平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8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人们在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的地方,建了第一座佛教寺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
此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洛阳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此后1900多年的历史中,佛教深刻影响了华夏文化,并成功与本土文化结合,发展出独一无二的禅文化。
现今白马寺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佛教干部等级由低到高分为罗汉、菩萨和佛。
如来佛祖身为万佛之祖,自然法力最强,地位也最尊贵。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之后,如来佛祖论功行赏,把动不动就想造反的孙悟空封为斗战胜佛,而老实巴交的苦力工沙僧却只封了个罗汉,级别低了两等。
如今,大小佛教庙宇在全国遍地开花,人气最高香火最旺的,却不是万佛之宗如来佛祖,而是慈悲心肠善于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只因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历来充满功利,漫天神佛谁最有用就一窝蜂信谁,观世音菩萨在人口即财富的旧社会因送子业务暴得大名,至今仍在坚信多子多福的民间广受香火。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译文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译文《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译文《读山海经·其一》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陶渊明〔魏晋〕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其一》译文: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鸟儿为有了依托的地方而高兴,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读山海经·其一》赏析:《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
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
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
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
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
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
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
“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
山海一经,中华奇书——《山海经》导读
作品价值
1.保留了大量的远古资料
《山海经》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
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理地记载了当
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
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
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
等。自然地理的记述,如记载山系和
水系。山系如“堂庭之山”、“杻阳之
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
性神灵为主,而且这些男性神灵又迥然 不同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所出现过的开 辟神系中的形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在 上古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他们 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是幼稚的。自然中的 水、火、太阳、月亮、大树、石头等, 都是他们描述的内容,也是他们崇拜的 对象,后来出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神话 系列中的神灵形象,再后来,到了原始 社会晚期,家庭和氏族组织进一步完 善,人类的生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随 之也出现了家庭内部、氏族内部的各种 矛盾,也引起了部落和部落、氏族和氏 族之间的冲突。这样一来,一批反映这 种社会关系的神话也就诞生了,其中的 征战英雄,其形象特质,已由神逐渐演 变成半神半人,神性在减少,人性在增 加。所以,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 和社会现象以幻想的形式所做出的具有 艺术意味的不自觉的解释,是原始社会 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
·胡馨月 ·冬日问影
——《山海经》导读
导引
“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 蛇;一只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 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 ‘执干戚而舞’的刑天……”一部《山 海经》,让童年的鲁迅渴慕已久,以致 十多年之后,“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 眼前”。这是一部怎样的书?你想了解 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充满奇 幻的书籍——《山海经》。
聆
☆
古 语
23
海因为精卫鸟的不懈努力而日益变浅。 在这个故事中,生命的顽强和尊严得以 彰显。《海外西经》中,刑天虽然被天 帝砍掉脑袋,却仍不肯放下手中抗争的 武器。这些神话到文人的手里,变成了 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后世的名著像 《镜花缘》、《红楼梦》,也从《山海 经》中取材。 3.一定程度上寄托了远古先人的 意念 远古时代,先人的生产力极为低 下,对大千世界充满恐惧,《山海经》 中这种原始的凶神数不胜数,这些神有 猛兽和人的共同特征,他们的出现会给 人类带来灾难。如胜遇、化蛇、夫诸、 毕方等。凶神是由先民对恶劣环境的恐 惧不自觉产生的联想。这种崇拜一样是 由禳灾向祈福发展而来的。对母神的崇 拜亦然。 4.初步形成华夏民族的正统意识 远古中国人的经验世界里,华夏民 族的形象和华夏文化是确定的,而其有 限的关于外国人的知识首先是强调彼此 差异。《山海经》中外国人形象怪诞。 我们胸口有洞必死,可是贯胸国民却无 恙;我们的舌头从后向前,反舌国相 反;我们一头,三首国三首;我们身高
分析《阿长与山海经1》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
分析《阿长与山海经1》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
一、主要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1、阿长阿长是本书的主人公,他身上具有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性格。
他是一个勇敢、聪明、谨慎、果敢、正义、善良、坚韧不屈的人。
其勇敢表现在他面对种种困难时不屈服、不动摇,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他在这个她所在的世界上,面对着各种强大的敌人,但是,他总是不怕困难,敢于奋斗。
同时,阿长智慧是相当高超的。
在他获得的各种能力下,遇到困难时能够迅速想到解决方法,凭借着自己聪明的头脑和自信心,在冒险的道路上寻求胜利。
阿长也是一个谨慎的人,他在冒险的过程中总是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实行,不会轻易冲动,这种谨慎的态度常常是能够避免许多需要后悔的错误的行为。
正义是阿长身上非常鲜明的一种品质,在面对那些虐待他人、迫害他人的邪恶势力时,他的表现总是从正义的角度着眼,而不是出于个人原因。
2、孟婆孟婆是一个魔界的小女孩,她性格非常的单纯、天真、可爱。
在小说中,她是阿长的朋友,但她并没有具备非常高超的本领和异能,只是单单的借助她自身的善良与生命力来帮助阿长。
孟婆的可爱性格常常在文章中被强调和描述,这个性格也常常在书中体现,让人看了之后不禁想要去保护她,防止她受到伤害。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1、对比手法在《阿长与山海经1》中,对比是一种很有效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这个手法通过塑造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形成对比,让原本简单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例如,孟婆与阿长的关系,孟婆是单单的凭借自己的善良和生命力来帮助他人,没有任何能力是能够跟上阿长的速度的。
但是阿长正是因为孟婆的善良和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够成功完成冒险。
2、形象符号手法形象符号手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该手法通过刻画人物的某一特征来凸显其人物形象,以传递一定的意义。
在《阿长与山海经1》中,阿长的形象符号为他拥有异能。
这个能力并没有给阿长创造一个无敌的形象,而是让他能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从而以自己的力量推动整个事物的运转。
山海经篇目原文与解析
山海经篇目原文与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是一部早期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充满神秘和奇幻色彩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山海经中的一些篇目进行原文解析,带领读者一起探索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世界。
篇目一:《大荒北经》原文:大荒之中,有一水,名曰清凉之水。
无言之门,有青口之兽,食人肉,人肉无以知破。
解析:《大荒北经》描绘了大荒之中的一片神秘之地,这里有一片清凉之水,无法言说其凉爽之感。
在这片地方,有一种叫做青口之兽的怪兽,它以人肉为食,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识破它。
篇目二:《悲恸之水》原文:行矣,一泫之水,名曰悲恸之水。
见者悲恸,跌足而止,不可涉也。
解析:这篇篇目记录着一泓名为悲恸之水的水源。
唯一一眼水源,水质如泪,绝不成河,泪里含恸。
只要接触这水的生命体,都会产生悲恸之感,行走者会不自主地跌足而止,无法继续前行。
篇目三:《火名》原文:可灵可生,可祭可康,可毒可眠,可阴可阳,可结可散,可存可亡,可止可行,可行可止。
解析:《火名》一篇提到了火的各种属性和功能。
火既可以使物品焕发生机,亦可燃亡一切;火既可用于祭祀和康健,亦可用于造成毒害和诱人入睡;火既可阴柔消散,亦可阳刚结聚;火既可存留,亦可迅速消灭;火既可使人安宁,亦可推动着人行进。
篇目四:《山名》原文:山曰岳,山之绝者也;张曰、月;动曰盖山。
解析:这篇篇目主要介绍了山的名称以及山的特性。
山被称为岳,因为它代表着山中最高最险峻的存在;山中一些突出的部分被称为月;当山呼出的气体形成云雾之时,也可以称之为盖山。
篇目五:《鱼名》原文:鱼出海者,其背似人,赤身白尾,能呼风而起波浪,风至水鱼为梁下之犬。
解析:《鱼名》这篇篇目描述了一种出海的鱼类,它的背部形似人类,身体呈现出红色,尾巴呈现出白色。
这种鱼能够通过呼唤风来引起海浪,一旦风来,它们就会如梁下之犬般活动不止。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山海经中的几个篇目进行原文解析,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神秘而奇幻的世界。
从大荒北经中的清凉之水、青口之兽,到悲恸之水的悲恸效应,再到火名中火的各种属性和功能,山名中的岳和月,以及鱼名中的神奇鱼类,每个篇目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海经中的独特魅力。
山海经赏析解读
山海经赏析解读《山海经》赏析解读。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记录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环境和神秘世界的探索和想象,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海经》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山海经》的内容、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进行赏析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古代文化瑰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地理志书,全书分为山经、海经两部分,共计18卷。
它记载了中国古代各地的地理、民族、动植物、山川河流等丰富的信息,其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
《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地理信息虽然有很多是虚构的,但也有不少是真实存在的,这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其次,我们来谈谈《山海经》的特点。
《山海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
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奇异的山川、神秘的动植物、神话传说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和想象,也反映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畅想。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多以动物和自然现象为主角,这些传说往往充满了浓厚的神秘色彩,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想象空间。
同时,《山海经》中的文字风格也非常独特,其用词简练、形象生动,给人以一种古朴而又奇异的感觉,这种风格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山海经》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山海经》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成为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其次,《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山海经》中所描绘的神秘世界和奇异景观,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山海经1
《山海经》读后感《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
关于它的成书时间,有人说是禹、益的时代,但有些人说这种说法不可信,因为禹、益的时代,还没有著书的条件,而且书中多处有“铁”与“金”的记载,可以推测成书在西周以后,大约在周秦之间。
至于作者,则不祥。
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的“经”是经历的意思,不是经典的“经”,它是分为《山经》、《海经》。
从它的内容来看,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账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读《山海经》是需要地理知识相当扎实的,对于文中所说到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我都是没什么概念的,甚至是脑子一片空白的,不仅仅是因为我自身的问题,而且由于古今地名的变化、古人测量方位的不准确、或者是年代久远,河流改道,大山的迁移等,读起来就是十分费力,感觉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好像进入了迷宫一样。
而且在文言文中说的名词跟我们现代汉语的意思又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四海”,古代一般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
现在泛指全国各地。
还有大荒是本意指四海之外的极远地区,但大多数人可能会联想到某个地方发生重大的荒乱。
所以,读《山海经》时必须要对古文相对熟悉,这才可能避免对《山海经》所述及的地理位置产生过于狭小的设想。
此外,你还需要非常强大的想象空间。
因为《山海经》里面有许多光怪陆离的东西。
大家还记得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吗?我想鲁迅能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还令他记忆犹新,可能就是小时候被里面那些奇花异草、妖魔鬼怪吸引了,让他对《山海经》的印象特别深刻。
在《山海经》里,招摇山里长有很多桂树和许多宝石,山中有一种草叫祝余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饥饿。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山海经》作者是谁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山海经》作者是谁《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山海经《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1000 字,其中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汉书·艺文志》作13 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全书内容,以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 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
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
《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
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
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
山海经第一回原文与解析
山海经第一回原文与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地理知识的重要典籍之一,涵盖了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与神话传说等知识内容。
全书共分为五卷,每一卷都有不同的内容,包括神话故事、地理特征、物产资源等。
本文将对山海经第一回进行原文与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意义。
山海经第一回的原文如下:《山海经·海外南经》燕以南为燕方,方中虞云。
虞云者,燕地之神也。
众山在其南。
南众山者,大黑山、秦山、石城山、太室山、三山为上。
北方实不及南众山多也。
方国之南有大泽之水,其名曰穴,并海上。
有山,其下有泽。
穴并山,润泽则生民。
燕以东为河方,方中太一之国。
太一者,燕地之神也。
众山在其东,海在其西。
西海者,营漆海也。
方国之东有衡山之水,其东有大泽之水。
水并海山,则生民以多。
燕以西为山方,方中封泽之国。
此封泽之国者,方士之神,一是皆阴阳家也。
有山,其下有泽。
泽之邑被阴泽则生民以众。
燕以北为海方,方中太乙之国,太乙者,燕地之神也。
太乙教四方,而出口籍马,使行人说行道。
有山,其下有泽。
有鲍鱼之类。
燕之居中如纷为国者,命曰燕方自捧。
有曰燕首之山,鸟首国,方山是也。
头若鸟首,面若人面,踵蛇身。
无角。
有青牛之须。
方城居巅。
太微之山方中太微之国。
太微者,燕地之神也。
太微之山,则有巨人、巨人子。
有鸟,名曰凤皇,有大蛇。
有六目无翳。
尖山之山方中尖山之国。
尖山者,燕地之虞山也。
尖山之国者,方士之神。
方士教八方占筮。
其山有六目,单角,目在额间,善耳目。
解析:山海经第一回是我们对神话和地理知识的第一次探索。
在这一回中,我们对燕方、河方、山方和海方进行了介绍。
在燕方,有虞云作为燕地之神,统领众山。
南众山中有大黑山、秦山、石城山、太室山和三山,被认为是南方最高的山。
燕方南部有一片大泽叫做穴,并且与海相连。
山下的泽地沃野,孕育着人民的生活。
在河方,有太一作为燕地神,领导着众山。
东边是衡山之水,水与海山相连,使人民繁衍生息。
在山方,有封泽之国,其中聚集了许多方士。
山海经知识点归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海经知识点归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一,记载了大量关于神话传说、地理描写和怪异生物的内容。
它是一部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宗教以及社会风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山海经》的起源与特点、神话传说和地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讨。
通过对《山海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以及它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会围绕着山海经这一古代经典文献展开讨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山海经的基本情况,介绍文章结构和阐明我们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探讨山海经的起源与特点,深入解析其中的神话传说以及地理描写,为读者呈现出这一古老文献的丰富内涵。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山海经的历史价值进行思考,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在当代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山海经的知识点及其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经典文献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1.3 目的目的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山海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山海经》这部古代经典著作的内容和特点。
通过对《山海经》起源与特点、神话传说、地理描写等方面的探讨,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探讨《山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在当代的价值。
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对《山海经》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探寻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2.正文2.1 山海经的起源与特点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编纂于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是一部记载丰富的地理、历史、民族等方面资料的书籍。
山海经共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描述了古代中国的地理形貌和神话传说。
山海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真正成书并流传下来的版本是在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
据传说,山海经最早由黄帝时期的神农氏所撰写,后来陆终传承发展,终于成书。
山海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的内容:山海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地理描写、神话传说、神祇图谱等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论《山海经》的生命意识
论《山海经》的生命意识《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文学,被誉为“中国古代地理百科全书”。
其中的各种神兽、异人、奇花异草等奇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感知和认知。
而在这些奇观之外,更有着一种独特的生命意识存在,它展现了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揭示了古代中国人类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首先,可以看到《山海经》中大量的神兽形象。
这些神兽不是简单的动物,它们拥有超越一般动物的法力,体现了生命的神秘和神奇。
比如《山海经》中的麒麟,它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有着马的身体、牛的尾巴、鹿的角和羊的蹄子等各类特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吉祥之物。
麒麟被赋予了保护人类、驱邪避凶等等诸多神秘力量。
神兽是古代中国人类与自然的一种关系强烈表现,呈现出人们对于自然生命的畏惧与向往。
其次,《山海经》中有着各种灵草、奇花异果等自然物。
这些自然物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在生命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
比如该书中提到的“丹草”,被称为草中孪生兄弟,可供炼丹、制药,被称为“修仙草”。
紫薇、百草、青蕙等等都是拥有极大的医学价值;而勾践又善养蓝牡丹、金丹,是两种特别珍贵的花草。
这些灵草、奇花异果都体现了生命力的美妙和脆弱,表现出人类面对自然时的难以捉摸和敬重。
此外,《山海经》中出现的各种巨人、蛟龙、鸟兽等形象也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些生命体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比如书中记载的盘古,它涵盖了时间与空间的至高境界,宣告着宇宙的开始;或者是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正义、力量和权利的象征。
这些生命体的形象超越了一般的动物和植物,是自然生命的另一种特别的存在形式,它们的神秘力量和意义深深地打动人类的心灵。
因此,《山海经》中的种种形象都反映出了一个文化传统和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是古代中国人类与自然生命密切关系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它赋予了自然生命更多的含义与诠释。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关注自然,感悟自然、学习自然,让生命意识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观察《阿长与山海经1》中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
观察《阿长与山海经1》中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
一、社会结构在《阿长与山海经1》中,社会结构是以宗族和部落为基础的。
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族长和族人,而各个宗族则组成了不同的部落。
这种社会结构的特点是以血缘、地缘、共同生活和利益为依托。
宗族和部落之间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关系,有长辈与晚辈之分,有上下级之分。
在这个社会结构中,族长是最重要的人物。
他们不仅是宗族和部落的代表,还负责宗族和部落的一切事务。
同时,他们也是尊老爱幼、有道德约束力的人物。
这种社会结构中,个人的地位和身份是通过血缘和位置来区分的,因此也有着较强的稳定性。
二、生活方式《阿长与山海经1》中的生活方式是与社会结构密不可分的。
人们的生活完全依赖于自然。
他们栖息在山林密集的地方,靠狩猎和采集获得食物。
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游牧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简单自然,没有物质积累和文明程度,但也有着较高的自由性和生命力。
除了狩猎和采集,人们也在在修建房屋,并使用石器、木制工具等基本手工器具。
人们的服饰和生活西式也较为简单,主要采用兽皮、麻布、草编等原材料进行制作,以适应自然环境和游牧生活的需要。
三、特点与意义《阿长与山海经1》中展现出来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点。
这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祖先崇拜、血缘观念、尊敬老人等传统价值观念而形成的。
这也反映出古代中华民族具有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
同时,这种家族观念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与此同时,这种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常。
人们的依赖与崇敬自然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自然有着深刻的敬畏和感悟。
这种生活方式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可以成为一种对自然的反思,提示我们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生态平衡。
《阿长与山海经1》所展现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积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通过深入观察和研究它们,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积淀,同时也增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陶渊明《读山海经》原文、注释及解析
陶渊明《读山海经》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读山海经[晋] 陶渊明孟夏草木长②,绕屋树扶疏③。
众鸟欣有托④,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⑤,颇回故人车⑥。
欢然酌春酒⑦,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⑧。
泛览周王传⑨,流观山海图⑩。
俯仰终宇宙(11),不乐复何如!〔注释〕①本篇选自《陶渊明集》。
《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本篇列第一。
《山海经》,一部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及海内外山川异物的书。
②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③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④托,依托。
⑤穷巷,偏僻之巷。
深辙,指显贵者来往的车迹。
⑥回,回转。
⑦酌,饮。
⑧俱,同来。
⑨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周穆王西游的故事,杂有许多神话传说。
⑩山海图,后人为《山海经》所绘的图像,郭璞有《〈山海经〉图赞》。
(11)俯仰,顷刻之间。
终,穷尽。
〔解析〕这是《读〈山海经〉》整组诗的一篇总序,所以并没有涉及《山海经》及《穆天子传》中的内容,而只是写了读书的环境与自己的心情。
时当初夏,草木葳蕤,欣欣向荣,屋子四周的树木枝繁叶茂,青苍欲滴,开头两句,便给人以一派生机勃发的印象。
正由于树木的茂盛,所以众鸟有了栖身之处,它们欢欣地在枝头歌唱。
万物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诗人对自己那绿荫掩映中的庐舍也寄予了无限热爱。
“众鸟欣有托”既是眼前景象,也为托物起兴,引出诗人自己田园生活的怡悦,也体现了他乐天知命、放情自然的恬淡心理,并道出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的道理。
陶渊明的诗能以极平淡与极形象的语言引发出深刻的哲理,这是古往今来的诗人难以企及的。
“鸟”在陶诗中往往是一个体现自由人格的意象,其中包涵着深刻的理性启示,如“望云惭高鸟”(《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羁鸟恋旧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等,莫不以飞鸟象征回归自然、摆脱羁绊的精神,而在“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中鸟与人是浑然一体的,万物的熙和景象感染了诗人,而诗人自己的喜悦也给客观世界抹上了一层浓重的感情色彩,所以刘熙载说:“陶诗‘吾亦爱吾庐’,我亦具物之情也。
《山海经》简介-1 (2)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
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
《山海经》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山海经》了。
提到《山海经》,肯定有很多人会想:哎?这书名好熟悉啊。
可是就是不知道是啥。
刚开始我也有这种感觉,不过读了以后就明白了。
《山海经》涵盖了地理、历史、神话、宗教、民族、植物、动物、矿产、医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就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
书中记述的生物几乎就是世上没的,但也存有一些就是和动物很像是的。
比如说“闾”像是羊,“黾”像是青蛙等。
为什么我会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里面记载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生物,光想想就好笑。
比如“酸与”,它有三条腿,二对翅膀,六只眼。
三条腿,走路要怎么迈步呢?二对翅膀,飞行会不会操作不过来呢?现在,有些文章中的“旧饕”,就是出自于《山海经》里的“饕餮”。
它曾经把自己的身体喝了。
现在人们用它去形容资深吃货以及懂得喝的人。
读了《山海经》,我惊喜地发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这些语文书里出现过的神话传说故事,全出自《山海经》呢!这真是一本美妙的书,多样的想像力,各种奇思妙想,使人捧得这本书就欲罢不能。
在暑假里,爸爸送给了我一个礼物--《山海经》。
看到了这个书名,顿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无数的景像又是山又是海的,勾起了我很浓厚的兴趣。
但是当我看看完了这本书我太惊艳了。
《山海经》约成书于年前,它是一部先秦古籍。
分为《山经》、《海经》两大类,共18卷。
书中记载了古代的各种奇形怪状、拥有超人神通的奇灵怪兽多个,内容包括了地理、神话、宗教等方面,也同时记载了许多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事情,在我看来称得上是一部神奇的百科全书。
里面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现会发生天灾,还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声,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其中除了两种奇特的动物使我难以忘怀:一种就是比翼鸟,每只鸟只短了一只翅膀,所以必须得两只鸟并在一降落就可以飘的出来。
除了一种叫做相柳,它短了九个头,可以同时喝九座山上的食物,凡是相柳至过的地方,都被掘成沼泽和溪谷。
逐页解析——《山海经》深度解读
逐页解析——《山海经》深度解读简介《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地理著作,收录了丰富的地理、历史、民俗等内容。
本文将逐页解析《山海经》,深度解读其中的奇闻异事、神秘景观以及文化背后的内涵。
第一页第一页介绍了《山海经》的起源与作者,由黄帝时期的神农氏编纂而成。
它是一部总结了古代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知和想象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这一页中,我们可以看到《山海经》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第二页第二页开始了《山海经》的内容解读,首次介绍了东海的神奇景观。
描述了巨大的海兽、神兽等奇特生物。
这些描述既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未知海域的猜测和好奇心,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第三页第三页继续介绍了《山海经》中的神秘生物和景观。
这一页中描述了南海的珍禽异兽、山岳川泽等自然景观。
这些描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神话和民俗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敬畏之情。
第四页第四页开始介绍《山海经》中的山川地理。
这一页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山川地貌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这些地貌的名称和描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第五页第五页继续介绍了山川地理的内容,描述了各种神奇的山峦和河流。
这些描述中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和传说元素,使得这些山川变得更加神秘和有趣。
第六页第六页开始介绍《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这一页中,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们对于神话人物和神灵的描述。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等重大问题的思考。
第七页第七页继续介绍了神话传说的内容,描述了各种神灵、妖怪和仙人。
这些描述中既有威严庄重的神灵,也有善恶难辨的妖怪,还有飘逸自由的仙人。
这些形象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总结通过对《山海经》逐页解析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对于地理、历史、神话等方面的认知和想象。
《山海经》不仅是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山海经》深度解读的逐页解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山海经的原文与解析
山海经的原文与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神话传说、地理知识和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
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大量有关山川、江河、神怪等的描述,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山海经的原文和解析,带领读者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
一、山海经的原文山海经是由各种版本组成的,不同版本之间略有差异。
这里我们选取一段原文进行介绍:《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岳山”描述道:“南海之上,有山名焉曰岳。
”这段原文表述了南海之上的一座名为岳山的高山存在。
二、山海经的解析1. 古代地理知识的集大成之作:山海经收集了古代中国关于地理的知识,通过描述山川、江河和海洋等地理要素,帮助人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状况。
它记录了一些真实存在的地点,也包括了一些虚构的地方,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
2. 神怪传说的宝库:山海经中不仅有大量的地理知识,还融入了丰富的神怪传说。
通过对神怪形象的描绘,山海经展示了古代中国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这些神怪形象有的慈祥善良,有的恶意追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文化意义的体现:山海经中的地理、历史和神话等元素反映了古代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特点。
它记录了古人关于自然与人类的交互、与神灵的关系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思想。
通过研究山海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人们的世界观、伦理观和审美观。
4. 对后世的影响: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古代文人的创作,还对中国的地理、历史和神话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结: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通过对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它不仅是一部地理知识的集大成之作,还是神怪传说的宝库,展现了古代中国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同时,山海经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特点,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山海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人们的世界观、伦理观和审美观。
探究《阿长与山海经1》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探究《阿长与山海经1》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一、历史背景《阿长与山海经1》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古代中国,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至关重要。
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传奇和神话的国家,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是《阿长与山海经1》的故事背景之一,下面我们将阐述几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事件。
1、春秋战国时期《阿长与山海经1》中所描绘的境界非常奇特,绝不是现实中我们所熟悉的世界。
古代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山海奇观”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山海经史书最早的完成期,当时相信许多奇特的事情,山海经便是第一部记载了许多神秘之都的传说。
2、秦汉时期《阿长与山海经1》的小说背景百鸟朝凤,灵芝之庭,听起来像是个神话世界。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秦始皇的崛起和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这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中,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逐渐崛起,并逐渐影响着整个社会文化的转变。
3、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就是唐宋时期。
这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高峰。
在文学和艺术上,这个时期产生了无数优秀的作品,贡献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阿长与山海经1》的故事背景就是在这个时期中。
二、文化内涵《阿长与山海经1》这部小说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神话般的情节。
以下是本文对这部小说中的几个重要文化内涵的分析。
1、中国神话中国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浩瀚的神话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1》中的人物,境界和神兽都是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神话。
比如墨家的基础思想,传闻中出现葫芦山仙人成为了葫芦神仙。
2、传统文化符号《阿长与山海经1》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小说,因此其中贯穿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象。
比如《山海经》中所描述的神兽,因其巨大的形象而被称为“麒麟”,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象征尊贵和吉祥的符号。
有一类云雾之地奇山异水的描述,就是以自然界中的山水景观为基础,这些景观成为了阿长和他的朋友们探险的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山海经》(1《山海经》本身透着迷人的魅力,虽然记载着上古的事情,但不难读,关于它的文言文,只要有初中的水平便可以读懂。
但是人们容易,理解背后的东西确难,没有强大的综合知识范围作后盾,要通过表面看到深层次的东西却很难。
若干年来,对此“书”的解读,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自西汉刘秀删改《山海经》以来,所有对此书感兴趣的人都是在单枪匹马的奋斗,限于所处的时代、限于个人的水平、限于知识的范围,多数都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更有甚者,埋头于故纸堆中,引经据典,不厌其烦的为本经作注、作解,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弄的十分复杂。
简单事情复杂化,这是某些吃皇粮的“历史学家”的本事。
近年来,一些对《山海经》感兴趣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对此书解析,引起了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的不满,在网上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贴子,将其他人斥责为“民间历史学家”。
正是众多的爱好者的介入,引起了学术界的恐慌,如果承认了爱好者的结论,只能证明他们是一群吃着“皇粮”的饭桶。
都已经威胁到人家的饭碗了,跳出来骂两句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庆幸处在现在的年代,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历史学家”们想垄断的发言权,垄断不住了。
我们不象以前写点什么,非得在他们掌握的学术会议、学术讨论会是发表,非得经过他们的首肯才能发表。
如今我们可以自由发表我们的意见,用不着受别人的干涉。
本文也是一样,我不需要通过研究《山海经》给我带来什么,只是兴趣而已,图一个乐!不说那些废话了,言归正传。
《山海经》准确的说,不是书,是上古时代的图。
《山经》是大禹在洪水后期,开始命人进行资源普查后,绘制的“全球地理资源分布图”。
里面包括了动物、植物、矿产的分布,同时标明了这些分布地点的名称、距离及水系情况。
《海经》部分,以《荒经四篇》与《海内经》为洪水之前的“全球行政区域图”。
《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为洪水后的“全球行政区域图”。
这中间有近千年以上的事情搅在一起,《山海经》又经过脱、删、加、失等种种磨难,今天能见到已经是幸事了。
现在我们见到的书,是这几张图的注解和简要说明。
下面是我的研究结果。
二、氏族谱系《山海经》人物纷繁,中间还有错讹,有一团乱麻的感觉。
为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先理出“氏族谱系”这根主线,其他的问题便有了归属。
以下是根据《荒经》四篇及《海内经》排出:大皞——咸鸟——乘厘——后照---------------------------------------------------------------------------- 炎帝——?——灵恝——互人——?——伯陵}阿女缘妇(吴权妻}——鼓、延、殳听}——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术器,——后土——噎鸣——十二岁——信——夸父——蚩尤————————————————————————————————-—----------黄帝——禺——禺京——苗龙——融吾——弄明——白犬——骆明——白马土敬}——炎融——驩头——?——始均——北狄雷祖}——昌意——韩流阿女}——颛顼——鲧——禹——均国——役采——修鞈——季禺——伯服——淑士——老童——祝融——太子长琴——{重——{黎——噎——三面——中——驩头——苗民----------------------------------------------------------------------------------帝俊——帝鸿(少昊)——白民——倍伐——一目——般——中容——晏龙(应龙)——司幽——季厘娥皇}——三身——义均羲和}——十日——后稷——台玺——叔均——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儋耳——无骨——继无——无肠——黑齿--------------------------------------------------------------------------------------伯夷父——西岳——先龙。
———————————————————————————————————————————帝舜——戏(有易)——摇民——无淫----------------------------------------------------------------------------------------南岳女虔}——季格——寿麻---------------------------------------------------------------------------------------这个“氏族谱系”与《山海经》中后面的记载有些地方有出入,不过没有关系,它至少理清了主轴。
根据它我们对经中的人物与职务按时代进行归纳。
三、人物与职务在《海经》部分中提到众多的人物,各时代的混杂一起,前后差距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下面依据当政者的不同时代进行划分,同时简要说明其身份。
要确定人物,首先必须确定当政者的次序及执政时间。
在这一点上,历来也是众说纷纭,鸡说鸡有理,鸭说鸭有理,没有一致的看法。
本文采用的是明朝张岱《夜航船》中的结果。
五帝:伏羲一百一十五年。
神农一百四十年,传七世,共三百七十五年。
黄帝一百年。
少昊(皞)八十四年。
颛顼七十八年。
帝喾七十年。
帝挚九年。
帝尧七十二年。
帝舜六十一年。
三王:夏禹十七世,共四百五十八年。
商汤二十八世,共六百四十四年。
周三十七世,共八百七十三年。
一)人物:1、伏羲时代:大皞:即伏羲氏。
咸鸟:伏羲之子,乘厘之父。
乘厘:咸鸟之子,后照之父。
后照:乘厘之子,巴人的祖先。
2、神农(炎帝)时代:伯陵:炎帝之孙,与阿女缘妇私通生鼓、延、殳。
阿女缘妇:吴权之妻,与伯陵私通生鼓、延、殳。
鼓:伯陵与阿女缘妇之子,发明钟并确定旋律。
延:伯陵与阿女缘妇之子,发明钟并确定旋律。
殳:伯陵与阿女缘妇之子,发明箭靶。
听沃:炎帝之妻,炎居之母。
炎居:炎帝与听沃之子,节并之父。
节并:炎居之子,戏器之父。
戏器:节并之子,祝融之父。
祝融:戏器之子,共工之父。
没姓名,仅以职务代替共工:祝融之子,术器、句龙氏之父。
没有姓名,仅以职务代替。
句龙氏:即句龙氏,炎帝时共工之子,信、蚩尤、噎呜之父。
黄帝时任后土。
噎呜:句龙氏之子、末代炎帝。
蚩尤:句龙氏之子,原任黄帝的风后,后叛乱被应龙所杀。
3、黄帝时代:禺hu:黄帝之子,负责观测太平洋潮汐、气候。
应龙:雨师,研究天气,后平定蚩尤来到美洲。
禺京:禺之子,负责观测北冰洋潮汐、气候。
雷祖:黄帝之妻,昌意之母。
昌意:黄帝与雷祖之子,韩流之父,封于若水。
骆明:黄帝之子,白马之父。
夸父:信之子,后叛乱被应龙所杀。
少昊:黄帝之子,在大峡谷一带建国,后为中央帝。
折丹:负责研究太平洋、百募大地区风暴。
奢比:管理东方的土师。
wan:负责确定日期变更,研究北冰洋风暴。
乌:记录日出、日落时间(的下属)。
因因户:负责研究南方海洋风暴。
不廷:负责观测南方海洋潮汐、气候。
石夷:负责确定日期的长短,研究大西洋风暴。
始均:黄帝之孙,北狄之父。
yi兹:负责观测大西洋潮汐、气候。
信:句龙氏之子,夸父之父。
魃:黄帝的女儿。
风伯:黄帝时人,协助蚩尤叛乱。
雨师:黄帝时人,协助蚩尤叛乱。
苗龙:黄帝之子,融吾之父。
融吾:苗龙之子,弄明之父。
灵恝:即术器,炎帝时共工之子,句龙氏之兄,互人之父。
互人:灵恝之子,在东、西方之间进行贸易等活动。
贰负:黄帝时,某部落首领,因杀窳被处死。
危:贰负的下属,与贰负杀窳被处死。
黄帝时医士: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故、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巫阳、巫履、巫凡、巫相4、少昊时代:倍伐:少昊之子,封于缗渊。
北狄:始均之子,北狄国创始人。
弄明:融吾之子,白犬之父。
白犬:弄明之子,犬戎国创始人。
一目:少昊之子。
韩流:昌意之子,颛顼之父。
淖子阿女:韩流之妻,颛顼之母。
颛顼:韩流与阿女之子,后为中央帝。
伯夷父:西岳之父。
西岳:伯夷父之子,先龙之父。
少昊时的西岳。
先龙:少昊时的西岳之子,氐羌的祖先。
白马:骆明之子。
般:少昊之子,发明弓箭。
西王母:西岳之妻,负责寻找物种资源地。
5、颛顼时代:季禺:颛顼之子,季禺国创始人。
伯服:颛顼之子,颛顼国继承人。
淑士:颛顼之子,淑士国创始人。
老童:颛顼之子,重、黎之父。
重:老童之子,先负责主持祭典的工作,后被帝喾任命为祝融,攻打共工失败后,为帝喾所杀。
黎:即吴回。
老童之子,先负责测量大地、资源普查的工作,居于西方,后被颛顼封于祝栗。
重被杀后,被帝喾任命为祝融。
孟翼:与颛顼发生过战争的一方首领。
三面:颛顼之子。
叔歜:颛顼之子,叔歜国创始人。
中:颛顼之子,中国创始人。
驩头:颛顼之子,苗民之父。
苗民:驩头之子......6、帝喾(俊)时代:中容:帝俊之子,中容国创始人。
晏龙:帝俊之子,司幽之父。
司幽:晏龙之子,司幽国创始人。
黑齿:帝俊之子,黑齿创始人。
帝鸿:帝俊之子,白民之父,既帝挚。
娥皇:帝俊之妻、三身之母。
三身:帝俊与娥皇之子,三身国创始人。
季厘:帝俊之子,季厘国创始人。
羲和:帝俊之妻,负责模拟太阳运行的实验基地。
弃:帝俊之子,任后稷负责培育农作物并推广种植台玺:帝俊之子,弃之弟,负责培育百谷。
叔均:台玺之子,负责培育百谷。
发明了牛耕。
太子长琴:黎之子,发明了把器乐与声乐协合演奏的方法。
噎:黎之子,在英格兰负责观测和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的工作。
常羲:帝俊之妻,负责模拟月亮运行的实验基地。
禺号:帝俊之子,儋耳之父。
儋耳:禺号之子,儋耳国创始人。
淫梁:禺号之子,番禺之父。
羿:帝俊时领兵将领。
凿齿:帝俊时部落首领。
义均:三身之子,发明各种工具。
7、帝挚(鸿)时代:白民:帝鸿之子,白民国创始人。
无骨:儋耳之子,牛黎国创始人。
8、帝尧时代:舜:鲧:土敬:鲧的妻子,炎融之母。
无肠:无继之子,无肠国创始人。
无继:无骨之子。
番禺:淫梁之子,奚仲之父。
制造大船。
奚仲:番禺之子,吉光之父。
吉光:奚仲之子。
发明用木制车。
9、帝舜时代:戏:舜之子,有易国创始人。
无淫:舜之子,封于琶窆炎融:鲧与土敬之子,驩头之父。
驩头:炎融之子,驩头国创始人。
禹:鲧之子,后为中央帝。
登比氏:舜之妻。
宵明:舜与登比氏之女。
烛光:舜与登比氏之女。
10、大禹时代:启:禹之子,夏朝建立者。
均国:禹之子,役采之父。
相繇:埃及法老,与禹发生战争,为禹所杀。
11、夏代:夏耕:桀时大将,为成汤所杀。
役采:均国之子,修鞈之父。
修鞈:役采之子,毛民国创始人。
绰人:为修鞈所杀。
孟涂:启时大臣,管理巴国。
12、商代:王亥:殷君主,被有易国君所杀。
河伯:商代负责一方的官员。
13、周代:西王母:周穆王时代人,西方称为示巴女王。
14、几个无法确定时期的人:南岳:不知为哪一时代的南岳。
女虔:南岳之妻。
季格:南岳与女虔之子,寿麻之父。
寿麻:季格之子,寿麻国创始人。
二)职务:共工:负责管理天下工匠、工程技术的官员,相当于“工业部长”伏羲、炎帝时有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