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知识,特别是上学期已经过学习“说”这种文体,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熟练、巩固。这篇文章可读性很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是很难,基于这种情况,本堂课可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课文,这样才能让学生接受,对于内容应该是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社会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炎凉世态。

2.体会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好好学习,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练习,提高文言文语感以及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词汇,掌握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词,增强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作者生活背景及文体特征,理解文章阐述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

2、背诵课文并默写,体会文章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马说》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观看影片,典故导入

1、播放视频短片《伯乐识马》。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并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2、由伯乐的故事、关于马的成语、典故引入新课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这一课,一定会让大家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新的认识。

3、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爱莲说》解释“说”这种文体。

教学活动2: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两人小组互相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停顿

3、组织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比喻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比喻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教学活动3:

(三)作者及背景,整体把握课文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课件资料显示)。

韩愈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

试着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韩愈,然后补充介绍韩愈长期不得志、屡遭贬谪的事实,这样助于学生理解是封建社会的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弊端。

教学活动4:

(四)再读课文,理解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提示: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

所以,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讨论: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②用反问句,表达强烈的感情:表现出作者对食马者的愤怒的谴责,对千里马的痛惜之情

③进一步揭示千里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讨论:

①“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②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③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提示①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②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③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教学活动5:

(五)拓展延伸,联系现实。

学生选感兴趣的话题:

话题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话题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么样发现“千里马”?

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

教学活动6:

(六)归纳总结,抒写收获

1、学生试着总结中心。

2、教师总结:

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和对封建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抨击。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让学生多次观看一些幻灯片,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朗读课文,由初步感知课文引到感受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到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说“读”也是本课的又一个亮点。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和“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不够好,在观看多媒体时拖延了一些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