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2003
第七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改变非线性特性 非线性特性的应用
本 章 返 回
■ 改变线性部分的参数或对线性部分进行校正
本 节 返
W (s)s[s(T m s K 1 m )( T K s1 m )(T s1 )]
回
本 章 返 回
■ 改变非线性特性
本 节 返 回 本 章 返 回
回
本 章 返 回
7.1.2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1. 稳定性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
系统的结构、参数
起始状态
有关
【例7.1】 某一阶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x(x1)x0
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本
节 返 回
解: x(t)
x0et
本
1 x0 x0et
章
返
回
x0——系统初始状态
x
1
0
本 节 返 回 本 章 返 回
频率的正弦信号
本 节
2)非线性部分输出中的高次谐波振幅小于基波振幅
返
回 3)线性部分的低通滤波效应较好
本 章 返 回
■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N(X)
W(j)
等效开环幅相特性: N (X )W (j )1——临界稳定
W(j) 1 ——负倒描述函数
本
N(X)
节 返
相当于线性系统中开环幅相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
X : B点 F点 F点被G(j)轨迹包围,不稳定,
振幅 ,工作点由F回到B点。
B点呈现稳定的自激振荡:振幅XB ,频率B。
3.闭环系统稳定性判别步骤
1)绘制非线性部分的负倒描述函数曲线和线 性部分的频率特性曲线。
2)若G(j)曲线不包围“-N-1(X)”曲线,则系统稳定。 若G(j)曲线包围“-N-1(X) ”曲线,系统不稳定。 若G(j)曲线与“-N-1(X)”曲线相交,系统出现自振。
3)若G(j )曲线与“-N-1(X)”曲线有交点,做以 下性能分析:
(1)不稳定的极限环
(2)稳定的极限环 计算自振频率和幅值。
例1:非线性系统如图所示,其中非线性特性为 具有死区的继电器,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0e
-
3 -1
1
-3
2
c
s0.5s 1s 1
解: 具有死区的继电器的描述函数为
N X 4M 1 h 2 , X h
2
sin 1
1
2b X
2 1
2b X
b X
1
b X
j
4kb
X
b X
1
X b
7.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
一.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前提条件
1.数学模型的规范化
0
C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分析
实验十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2.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三阶系统,并绘制相轨迹图。
二.实验内容
1.搭建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观测并绘制其相轨迹图;
2.搭建饱和型非线性三阶系统,观测并绘制其相轨迹图。
三.实验步骤
在实验中观测实验结果时,可选用普通示波器,也可选用本实验台上的虚拟示波器。
如果选用虚拟示波器,只要运行ACES程序,选择菜单列表中的相应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台上的虚拟示波器CH1、CH2两通道观察被测波形。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
1.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
实验中所用到的功能区域:
阶跃信号、虚拟示波器、实验电路A1、A2、A3、A5、A6。
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1-10-1所示
图1-10-1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模拟电路
(1)设置阶跃信号源:
A.将阶跃信号区的选择开关拨至“0~5V”;
B.将阶跃信号区的“0~5V”端子与实验电路A3的“IN32”端子相连接;
C.按压阶跃信号区的红色开关按钮就可以在“0~5V”端子产生阶跃信号。
(2)搭建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模拟电路:
A.将实验电路A3的“OUT3”端子与实验电路A6的“IN62”端子相连接,将A6的“OUT6”与A1的“IN12”端子相连接,A1的“OUT1”与A2的“IN23”
端子相连接,A2的“OUT2”与A5的“IN52”相连接,将A5的“OUT5”
与A3的“IN33”端子相连接;
B.按照图1-10-1选择拨动开关:
《自动控制原理》描述函数法
另外,描述函数法只能用来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不能给出时 间响应的确切信息。
一.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1)描述函数的定义
设非线性环节输入输出描述为
y=f(x) 当非线性环节的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
(8-54)
x(t)=Asinwt
(8-55)
时,可对非线性环节的稳态输出y(t)进行谐波分析。一般情况下,
(8-64)
关于描述函数计算,还具有以下特点。若y(t)为奇函数,即 y(t)=-y(-t),则
若y(t)为奇函数,且又为半周期内对称时,即
(8-65) 时
(8-66)
例8—4 设某非线性元件的特性为
(8-67)
试计算其描述函数。 解 因y(x)为x的奇函数,故
。 当输入x=Asinwt时
(8-68)
(8-60)
试计算该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解
x=Asinwt
(8-62)
一般情况下,描述函数N是输入信号幅值A和频率w的函数。当非线 性环节中部包括储能元件时,其输出的一次谐波分量的幅值和相位
差与w无关,故描述函数只与输入信号幅值A有关。至于直流分量, 若非线性环节响应为关于t的奇对称函数,即
(8-63)
为t的奇函数,故
,又y(t)具有半周期对称,按式(8-66),有
由定积分公式
得: 则该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为
非线性系统分析(精)
7.1 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特点
4. 非线性系统的运动形式
(1)非线性系统在小偏离时单调变化,大 偏离时很可能就出现振荡。 (2)非线性系统的动态响应不服从叠加原 理。
7.1 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特点
5. 非线性系统的自振
非线性系统的自振却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长期 存在,不会由于参数的一些变化而消失。
推论: ① 方波函数可以看作无数个正弦分量的叠加。
② 正弦分量中,有一个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的分量, 称为基波分量;而其它分量的频率均为输入信号 频率的奇数倍,统称为高次谐波。 每个分量的振幅也各不相同,频率愈高的分量, 振幅愈小。
4M
③
7.3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法
(3)非线性系统的谐波线性化
对一任意非线性系统,设输入x=Xsinωt,输出 波形为y(t),则可以将y(t)表示为富氏级数形式
7.2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1. 不灵敏区(死区) 2. 饱和 3. 间隙 4. 摩擦 5. 继电器
7.2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1.不灵敏区(死区)特性
△ 表示不灵敏区, 也常称死区。
x1 表示输入 x2 表示输出
7.2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不灵敏区(死区)特性的影响
0
Bn Yn
1
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8-1 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意义、方法,常见非线性特性种类。
二、重点内容
非线性概念,常见非线性特性。
三、教学内容:
1 非线性系统概述
非线性系统运动的规律,其形式多样,线性系统只是一种近似描述。
(1)非线性系统特征—不满足迭加原理
1)稳定性:平衡点可能不只一个,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结构参数、初始
条件及输入有关。
2)自由运动形式,与初条件,输入大小有关。
3)自振,自振是非线性系统特有的运动形式,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受初
始扰动表现出的频率,振幅稳定的周期运动。
(2)非线性系统研究方法
1)小扰动线性化处理(第二章介绍)
2)相平面法-----分析二阶非线性系统运动形式
3)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及自振。
2、常见非线性因素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
1)死区:(如:水表,电表,肌肉电特性等等)
饱和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
进入饱和后等效K ↓⎪⎩⎪
⎨⎧↓↑↓↓,快速性差限制跟踪速度,跟踪误统最多是等幅振荡)(原来不稳,非线性系振荡性统一定稳定)原来系统稳定,此时系(%σ
死区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
⎪⎩⎪⎨⎧↓
↓↑↓动不大时)]此时可能稳定(初始扰[原来不稳定的系统,,振荡性声,提高抗干扰能力差),能滤去小幅值噪跟踪阶跃信号有稳态误
等效%(e K ss
σ 可见:非线性系统稳定性与自由响应和初始扰动的大小有关。 2) 饱和(如运算放大器,学习效率等等)
3) 间隙:(如齿轮,磁性体的磁带特性等)
间隙对系统影响:
1) 间隙宽度有死区的特点----使ss e ↓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描述函数)
小扰动线性化 非线性系统研究方法
相平面法 描述函数法 波波夫法 反馈线性化法 微分几何方法
仿真方法
全数字仿真 半实物仿真
五. 非线性特性的定性分析
饱和
死区
非线性特性
继电特性
等效K*
对系统的 影响
振荡性↓,s↓ 滤除小幅值干扰 抑制系统发散
限制跟踪速度 稳态误差ess ↑ 容易导致自振
举 例 晶体管特性
A
1
h 2
A
j
4Mh
A2
M h
4h
A
1
h 2
A
j
4h2
A2
1 A
N ( A) 4h
1 1 h 2
j
h
A
4h
1
h
2
A
j
h
A
A A
A
1
h
2
j
4h A 4
4. 自振分析(定性)
穿入 穿出 相切于
不是自振点 的点 是自振点
半稳定的周期运动
自振条件:
0.5
10
A2
A2 0.52 5 0.52 1.25
A4
6.486A2
1.621 0
A1
A2
0.5104 2.495
分析可知系统存在自振
0.5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X
第三节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
本 节 返 回 本 章 返 回
B1 2K s s s 2 N(X ) [arcsin 1 ( ) ] X X X X
X s
第三节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间隙特性的描述函数
B1 A1 N(X ) j X X K b 4 Kb b 2b 2b b arcsin 1 2 1 1 j 1 2 X X X X X X
K0
M 4h h 1 h X X
2
M 1 .7 2.43 h 0 .7
h 1 K0 N0 ( X ) X 2 X 1 h N0 ( X ) 4 X 2 1 h
2
第四节 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本 节 返 回 本 章 返 回
1 W ( j ) ——负倒描述函数 N(X ) 相当于线性系统中开环幅相
平面的(-1,j0)点
第四节 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4M h N(X ) 1 非线性系统稳定条件: 带死区继电特性 X X
2
系统线性部分的幅相特性曲线W(j)不包 2 M 4h h ——相对化 K0 N0 ( X ) 1 围非线性部分的负倒描述函数曲线-1/N(X)。 h X X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课件(非线性系统分析)教材
描述函数法的定义是:输入为正弦函数 时,输出的基波分量与输入正弦量的复数 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N
X
R
X
Y1
sin(t X sint
1)
Y1 X
1
A12 B12 arctan A1
X
B1
式中:A1
1
2
y(t) cos ntdt
0
B1
1
2
y(t) sin ntdt
0
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
稳定性 运动形式 自振
第二节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 统结构的影响
常见的非线性元件及特性
饱和特性
饱和特性的影响
使系统开环增益下降,对动态响应的平 稳性有利。
使系统的快速性和稳态跟踪精度下降
死区(不灵敏区)特性
死区(不灵敏区)特性的影响
增大了系统的稳态误差,降低了定位精 度。
式中:Y1
A12
B12,1
arctan
A1 B1
这意味着一个非线性元件在正弦输入 下,其输出也是一个同频率的正弦量,只 是振幅和相位发生了变化。这与线性元件 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具有形式上的相 似性,故称上述近似处理为谐波线性化。
一般高次谐波的振幅小于基波的振幅, 因而为进行近似处理提供了可靠的物理基
相平面法
适用于一、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 法的重点是将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变写为 以输出量及输出量导数为变量的两个一阶 微分方程。然后依据这一对方程,设法求 出其在上述两变量构成的相平面中的轨线, 并由此对系统的时间响应进行判别。所得 结果比较精确和全面。但是对于高于二阶 的系统,需要讨论变量空间中的曲面结构, 从而大大增加了工程使用的困难。
自控理论 8-4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扰动使 X ↑→ a移到c → 进入稳定区 X ↓→ 回到a点 a点 : 扰动使X ↓→ a移到d → 进入不稳定区 ↑→回到a点 X
a点是稳定自振点
扰动使X ↑→ b移到e → 进入不稳定区 X ↑→ 移到a点 b点 : 扰动使X ↓→ b移到f → 进入稳定区 ↓→ 左移 X
b点是不稳定自振点
解: (1)饱和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1)饱和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2k −1 a a N(X ) = sin ( ) + π X X a 2 1− ( ) X ( X ≥ a = 1)
1 = 将a = 1 k = 2代入 − N(X )
−π 4[sin
−1
1 1 1 2 1− ( ) ] + X X X
− 1 = N( X ) −π 4[sin
−1
1 1 1 2 1− ( ) ] + X X X
= −1
得:X≈2.5。 ≈2.5。 当K=15时,自振荡的振幅 X≈2.5, =15时 ≈2.5,
振荡角频率 ω = 50 ≈ 7.05 ( s −1 )
− 1 N(X )
Im
Re
G ( jω )
(2)若使系统稳定, (2)若使系统稳定,不产生 若使系统稳定 自振荡, 自振荡,可减少线性部分 由图8 27(b 得知, 的K。由图8-27(b)得知,本 系统-1/N(x)曲线位于 曲线位于( 系统-1/N(x)曲线位于(-∞, -0.5)区段, 0.5)区段 区段, 曲线通过(-0.5, j0) 当G(jω)曲线通过 ω 曲线通过 点时,求 点时 求Kmax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非线性系统理论
1.1.非线性系统特点
非线性系统与线性控制系统相比,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不满足叠加原理。
图8-1带滤波器的非线性系统
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控制系统的固有结构和参数, 而且与系统的初始条件以及
外加输入有关系。例:对于一由非线性微分方程 X=-x(1 ―) 描述的非线性系统,显然有两个平衡点,即
x 1=0和x 2=1。将上式改写为
=—dt x(l - x)
设20吋,系统的初态为咛积分上式可得
dx
3•非线性系统可能存在自激振荡现象 的情况: (1) 如图
跳跃谐振和多值响应
8 — 3 所
砂)
其输出存在极其复杂
图8—3跳跃谐振与多值响应
(2)分频振荡和倍频振荡
非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 其稳态分量除产生同频率振荡外,
和分频振荡。如图 8—4所示波形。 还可能产生倍频振荡
4•非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 的
输入信号
倍频信
号
分频信
图8—4倍频撮荡与分频振荡
8.1.2 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意义与方法1•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意义
1)实际的控制系统,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因素。这些非线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用线性系统理论进行分析时所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系统的控制效果不一致。线性系统理论无法解释
非线性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2)非线性特性的存在,并不总是对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方法
1)相平面法是用图解的方法分析一阶,二阶非线性系统的方法。通过绘制控制系统相轨迹,
达到分析非线性系统特性的方法。
2)描述函数法是受线性系统频率法启发,而发展出的一种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方法。它是一
73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法 7-3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法
7-3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法
一、对系统的基本假设
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只是表示了该环节的正弦输入下,环节输出的基波分量与输入信号的关系。显然,它不像线性部件的频率特性那样全面地反映线性部件的运动特性。因此,用描述函数法来分析非线性系统,目前还只能分析其稳定性和自振。当然稳定性和自振问题也确实是非线性系统运动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设非线性系统经结构图等效变换后,可表示为线性部分G(s)与非线性部分N(X)相串联的典型结构,如图7-20所示。
假设系统处于自振状态时,非线性部分和线性部分的输入、输出均为同频率的正弦函数。在这种条件下,非线性部分的特性就可以用描述函数表示,线性部分的特性可用频率表示,从而建立起非线性系统自振时的理论模型。这是用描述函数分析系统稳定性和自振的前提。
关于以上假设的合理性可以说明如下:首先自
振是非线性系统中所特有的一种持续振荡,并不依
赖于系统的外作用。因此在研究时,外作用都假定
为零。其次,假设自振时,非线性部分的输入为正
弦信号,一般说来,其输出除基波外,还包含有高
次谐波分量。但是,高次谐波分量的振幅通常要比基波要小。另外由于线性部分的低通滤波作用,将使高次谐波分量进一步衰减,因此线性部分的输出完全可以认为只含有基波分量。可见,假定系统在自振时,各部分的输入、输出均为正弦信号是符合实际的。而且线性部分阶次愈高,低通滤波作用愈强,上述假设符合得愈好,分析结果精度愈高。
综上所述,描述函数法对系统的基本假设是:
(1)系统可等效变换成图7-20所示的典型结构;
(2)非线性环节输出中的高次谐波振幅小于基波振幅;
非线性系统分析_描述函数1
B1
1
2
0
y (t ) sin wtd (wt )
2 应用基本假设 • 非线性系统应可简化为如下一个非线性环节和一个 线性部分闭环连接的典型结构形式。
r=0 + x N y
G( s)
c
• 非线性环节的输入输出特性y(x)是x的奇函数, 即保证 A0=0。 • 非线性环节中不包含储能元件。 • 系统的线性部分应具有较好的滤波性能。
y y1 y2
设y1、y2、y分别有N1(A)、N2(A)、N(A)
N ( A) N1 ( A) N2 ( A)
三、利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稳定性 1. 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r=0 + x N(A) y
G( s)
c
• 在满足一定假设时Fra Baidu bibliotek有
C ( jw ) N ( A)G( jw ) R( jw ) 1 N ( A)G( jw )
线性系统
N ( A) 1
1 G( jw ) 0
G( jw ) 1
Nyquist判据: 若开环稳定,则 闭环稳定的充要 条件是G(jw) 轨迹 不包围G平面的(1,j0)。
其特征方程为
1 G ( jw ) N ( A)
1 N ( A)G( jw ) 0
第七章__非线性系统分析
对在工作点(x0,,y0)附近作小范围 变化的变量∆x和∆y而言,则是线性的。
设 x =x0+△x y =y0+△y
y0=mx0+b
又 y0+△y=m(x0+△x)+b = mx0+m△x+b
则
△y = m△x
大部分非线性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近似看成线性系统。
线性当化(x:- 有x0条)小件范地围把波非动线时性,数略学去模高型于 一次的小增近量似项处,理方成程线可性简数化学为模:型。 设在非,若线可y性在非(t元工线)==件作性gy(0为 点函+xm0)附:数(+x近连-ddxgx按续0)x泰=,x(0勒且x-级各x0数阶) 展导开数存. 成下列m线为性工方作y程点(t:处)=的g[斜x(率t)。] 最后可改写
(-1,j0)
设:系统开环的线性部分G(j)稳定
① G(j)不包围负倒描述 函数 闭环系统稳定
② G(j)包围负倒描述函 数 闭环系统不稳定
③ G(j) 与负倒描述函数相交 闭环系统出现自持振荡(极限环振荡) 稳定 ?不稳定? 振幅(A)? 频率()?
偏偏离离到到21点点工工作作时时,, 不被被G(G(jωj)ω)包包围围,, 系系统统不稳稳定定,,故故振振幅
0
Bn
1
2
y(t ) sin ntdt
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_03_描述函数法_1描述函数
)2
1
五、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死区(不灵敏区)特性的描述函数
负倒特性
1 N ( A)
2K
2
sin1(
a ) A
a A
1
(
a A
)2
1
当 A a时
N ( A) 0; 1/ N ( A)
当A 时
N ( A) K; 1/ N ( A) 1/ K
当 a A 时 0 N ( A) K; 1/ N ( A) 1/ K
r(t) e(t) 非线性部分 x(t) 线性部分 c(t)
N ( A)
G( j )
无法简化成该典型结构的非线性系统不能使用描述函数法
二、应用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条件: 非线性环节正弦输入的响应输出高次谐波可忽略
基本条件成立的条件:
B 非线性部分正弦响应输出中的基波分量以外的各 高次谐波分量振幅要小
0
x(t) K ( Asint a)
0
(0 ~ 1) (1 ~ 1 ) ( 1 ~ )
死区(不灵敏区)非线性特性对称
A0 0
x(t ) 为奇函数
A1 0
1
B1
2 x(t)sintd(t) 4
0
/2
x(t ) sin td (t )
0
2
KA[
sin1( a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主要参考书
(1) 各类自动控制原理书籍的非线性系统分析一章。
(2) 牛景汉 颜玉棠 《自动控制系统非线性校正》机 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9月
(3) [日]绪方胜彦 《现代控制工程》卢伯英译,科 学出版社。1978年
(4) 冯纯伯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东南 大学出版社。1990年
coskwtd(wt)
(2 3)
G( jw)具有低通率波性,
x2 B1 sin wt C1 coswt
(2 4)
即:x2 (t) x2 sin(wt N )
(2 5)
其中: x2
B12 C12
N
tg 1 C1 B1
在此意义上,可用频率特性方法表示N ( A)特性,即:
N ( A)
x2
(t
)
kk
a As
in
wt
ka
kAsin wt
0 wt wt , wt wt 2 2 wt 2
③ 按公式计算B1、C1(x2和N )
a 或小于 a 时才会有输出相应。
2.滞环特性 1) 实例:磁滞 2) 图形:
3) 模型:
k(x asign(x))
当 dy 0 dx
y f (x) b
dy 0and dx 0
dx
dt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q 0,1)
1 即 N ( X 0 )G ( j 0 ) 1 或 G ( j 0 ) N(X0 )
Im
M1点是稳定的自振荡。M2 是不稳定的振荡点。
a -1/N(X) d M2
M1
0
Re
b
c
对于稳定的自振荡,其振幅和频 率是确定的,并可以测量得到。 计算时: 振幅可由1/ N(X)曲线的自变量 X 的大小来确定, 振荡频率由G( j)曲线的自变量 来确定。
G( j) 扰动使X M1移到a 进入稳定区X 回到M1点 M1点 : 扰动使X M1移到b 进入不稳定区X 回到M1点
扰动使X M 2移到c 进入不稳定区X 移到M1点 M 2点 : 扰动使X M 2移到d 进入稳定区X 左移
存在?也就是说,若系统受到一个瞬时扰动使振荡
的振幅发生变化,系统是否具有恢复到施加扰动之 前的能力?若可以,该等幅振荡可以稳定地存在, 能够被观察到,称之为自持振荡,反之,则振荡不 能稳定地存在,必然转移到其他运动状态。
输出 x ( t ) X N ( X ) G ( j ) sin t 1 G ( j )
X N ( X ) G ( j ) sin t 1 G ( j )
自振荡的条件: N ( X 0 )G ( j 0 ) 1
2.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r(t)=0
x(t)
y( t ) N (X) G(jw)
c( t )
由结构图可以得到线性化后的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 j ) C ( j ) N ( X )G( j ) R( j ) 1 N ( X )G( j )
而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或
G ( j )
1 K 0 N 0 ( X )G ( j ) 0
1 或 K 0 G ( j ) N0(X )
图中的曲线则分别换成-1/N0(x) 与
K0G(j),判别稳定性的方法不变。
3. 自振荡分析
x ( t )
x( t )
N ( X ) 1
-1
G( j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G( j )
输入 x ( t ) Xsin t
求G( j)与1/N(X)曲线的交点。
令ImG( j) =0,得 =1.414 (rad/s) Re [G( j)] =1.414= 1.66
1 X 1.66 N(X ) 4
G( j)
X=2.1
13
【例8-1】非线性系统如图8-27(a)所示。
(1)当K=15时,判断自振荡的性质,求出自
K (1 0.02 2 ) Im[G( j )] (1 0.05 2 0.0004 4)
作 出 -1/N(x) 及 K=15 时 的 G(j)曲线,交点b2为稳定 的自振点,振荡的振幅及 频率可按如下方法求出:
令 得 Im[G(j)]=0
50
将 50代入 Re[G ( j )] 0 .3 K Re[G ( j )] 1 0.05 2 0.0004 4
频率特性在非线性系统 中的推广
2
非线性系统方框图 r(t)=0 x
描述函数
频率特性
y N(X) G(jw)
c
前提条件
(1)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可简化成一个非线性环节N和一个 线性部分G(s)串联的闭环结构。 (2)非线性环节的输入输出静特性曲线是奇对称的。 (3)系统的线性部分具有良好的低通滤波特性。
N(X)=N1(X)+N2(X)
当两个非线性环节串联时,因为第一个环节 的输出就是第二个环节的输入,所以可以将两个
环节等效为一个环节,然后求出总的描述函数。
N(X) ≠N1×N2
图8-30所示的系统中,非线性环节被线性环节
局部反馈所包围,可将G1、G2简化成一个线性环节,
即变成典型结构形式。
图8-31所示的系统中,非线性环节位于反馈 通道之中,同样也可以将线性部分进行简化,变 成典型结构形式。
解:理想继电器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4M 4 N(X ) X X
1 X N(X ) 4
Im -1/N(X)
10 G ( j ) j (1 j )( 2 j )
0
Re
30 10(2 2 ) 4 j 2 5 4 ( 4 5 2 4)
Im Re G( j) Im Re
-1/N(X) G( j)
0
0
-1/N(X)
6
(3) 若G(s)曲线与1/N(X)曲线相交,则在理论上将 产生等 幅振荡或称为自振荡。
Im
M1
0
Re
-1/N(X) M2 G( j)
7
在应用中为了作图方便,常采用相对描述 函数N0(x)
即
特征方程
N(x)=K0N0(x)
(2)若使系统稳定,不产生 自振荡,可减少线性部分 的K。由图8-27(b)得知,本 系统-1/N(x)曲线位于(-∞, -0.5)区段, 当G(j)曲线通过(-0.5, j0) 点时,求kmax
0 .3 K Re[G ( j )] 1 0.05 2 0.0004 4 得 k max 7.5 0 .5
第四节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内容提要 1. 2. 3. 4. 系统的典型结构及前提条件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分析 自振荡分析 非线性系统方框图的简化
1. 系统的典型结构及前提条件
典型结构
r(t)=0
x
y N
G(s)
c( t )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稳定性 自振荡
奈奎斯特判据在非线性 系统中的推广
振荡的振幅及频率。
(2)线性部分的放大倍数K取何值时,该系 统处于稳定状态。
解: (1)饱和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2k 1 a a a 2 N(X ) 1 ( ) ( X a) sin ( ) X X X 1 将a 1 k 2代 入 N(X ) 1 1 2 1 1 4[sin 1 ( ) ] X X X
50
当K=7.5时,-1/N(x)与G(jω)相交于b1(-0.5, j0) 点,若取K<7.5,则两曲线不再相交,此时系统
是稳定的,不会产生自振荡。
4. 非线性系统方框图的简化
在讨论自振荡及稳定性时,只研究由系统内部造成的 周期运动,并不考虑外作用。因此,在对系统方框图进行 变换时,可以认为所有的外作用均为零。 非线性系统方框图的简化仍然遵循等效变换的原则, 下面举例说明简化的一般方法。 图8-28所示系统的两个非线性特性,可先进行叠加再 求描述函数,也可以对两个非线性特性分别求描述函数, 然后相加得总描述函数,结果相同。
k 15 50
1
在交点处有
1 N(X )
-1/N(X)=Re[G(jω)]
4[sin 1 1 1 1 1 ( )2 ] X X X 1
得:X≈2.5 当K=15时,自振荡的振幅X≈2.5,
振 荡 角 频 率 50 7.05 ( s 1 )
综上所述,利用奈氏判据,可以得到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判别方法:首先求出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N(X),然后在极坐 标图上分别画出线性部分的G( j)曲线和非线性部分的1/N(X) 曲线,并假设G(s)的极点均在s 左半平面。
(1) 若G(s)曲线不包围1/N(X)曲线,则非线性系 统是稳定的。 (2) 若G(s)曲线包围1/N(X)曲线,则非线性系统是 不稳定的。
10
Im M1
0 Re
判断自振荡的稳定性 有一个简便方法:
a
b
-1/N(X) d M2 c G( j)
若在交点处,被 G(j) 包围的 -1/N(x) 部分对应
的振幅 X 值小于未包围部分对应的 X 值,则该交点
为稳定自振点 (M1 点 ) 。若在交点处,被 G(j) 包围 的 -1/N(x) 部分对应的振幅 X 值大于未包围部分对应 的X值,则该交点为不稳定自振点(M2点) 。
1 N( X )G( j) 0
1 N(X )
式中1/N(X)叫做非线性特性的负倒描述函数(负倒特性曲线)。
对比在线性系统分析中应用奈氏判据,当满足G( j) = 1 时,系统是临界稳定的,即系统是等幅振荡状态。显然, 1/N(X)相当于线性系统中的(1, j0)点。区别在于,线性系统的 临界状态是(1, j0)。而非线性系统的临界状态是1/N(A)曲线。
线性部分的频率特性为
K K [0.3 j (1 0.02 2 )] G ( j ) j (0.1 j 1)( 0.2 j 1) (1 0.05 2 0.0004 4 )
0.3 K Re [G( j )] 1 0.05 2 0.0004 4
值得注意的是,由前面推导自振荡产生的条件时可知 ,对于稳定的自振荡,计算所得到的振幅和频率是非线 性环节的输入信号x(t)=Asint的振幅和频率,而不是系 统的输出信号c(t)。 例 具有理想继电器特性非线性系统如图所示,试确 定其自振荡的幅值和频率。
1
r(t)=0
0
c( t ) 10 s( s 1)( s 2)
对图8-32所示的非线性系统,多个线性环节与非
线性环节相间排列,一般难于变换成典型结构,对 此类系统的分析比较麻烦,在此不再赘述。
作业
8-A-2
8 - A - 11
A(g)
Im
-1
c
0
Re
若复平面中-1/N(x)曲线与G(j)曲线有交点, 则交点对应着等幅振荡,这个等幅振荡能否稳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