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八章需要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动机
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 维持已引起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 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 学习动机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 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 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强化的种类: ①外部直接强化 ②替代性强化 ③自我强化
– 评价
贡献:①结合联结派和认知派之长,拓展强化的含 义;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有机结合起来.②强 调了人的认知因素和自我调节等中介因素在人类行 为产生和改变中的重要作用.③自始至终采用科学 严谨的研究方法,结论有意义. 局限:三元交互作用论的哲学思想有局限,其理论 带有一定的循环论的色彩.
– 变比率>固定比率>变动时距>固定时距
– 评价
纠正了本能论过分强调个体先天本能的不足. 但把所有人类行为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强化, 否定了人的主动性和自觉人物
海德,维纳
– 观点
每个人都会寻求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一 个人的行为原因或者是内在的或者是外在的 (海德) ;原因的稳定与否是第二个重要的 维度(维特);总之,个体的行为可以归结 为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四个范畴之中
第二节 学习动机模式与理论
一,本能论
– 概念
本能是指先天的,在五中演化过程中形成并 以遗传方式传递的,不学而能的行为或行为 模式.
– 观点
詹姆斯:人类有清洁,建设等14种本能. 麦独孤: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本能.社 会只是一种结果,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大体 相似的本能趋向的结果.
弗洛伊德: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一个或多个 内在的生物本能所引发的,只是一些行为直 接满足人的本能需要,另一些行为则间接地 满足本能的需要.包括生本能和死本能两类.
第八章学习动机

[分析]内在动机是一种要求自己在困难的挑战面前感到有能力、能作
出决定的先天性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本来会在内在动机的激励下进行某种活动,但 是当他们在有了为此而得到外部强化的经验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变得
没有外部奖赏就不再进行那一活动了。
Educational Psychology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 事业心强: 有进取心,也比较实际,敢于 冒一定的风险,但又不是盲目 地进行“赌博”; 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 拓精神; 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 要,从成功中得到乐趣胜似物 质的鼓励; 想要知道自己活动的结果如何; 选择有能力的人作为工作的同 僚,而不是选择亲近的人。
测验:成就动机
实验:假如你是被试,你前面有五个靶子,放 在远近不同的位置上。a b c d e逐渐远离你。 你的任务是用一粒豆子击中任何一个你选定的 目标。
作为奖励,射中a,奖励10元;b,50元;c, 100元;d,150元;e,200元 那么,你会选择哪个靶子呢?
请问:如果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都失败了,各自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 的?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观点
基本观点
①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赫西等人 提出的,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②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而外部强化 是引起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③斯金纳把强化定义为增大行为发生概率的事件。 ④现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 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学习动机的产生。 ⑤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 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动 机的作用,有较大的局限性。
组织行为学-第八章需要、动机与行为

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 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入们只 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 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随之愈强 烈。
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行 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存在了,但只要动机仍然存 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它只不过是以别的形式存在,如由 外显行为改为内潜行为。
• 3、动机的来源: • 一是内在条件(需要), • 二是外在条件(刺激)。
第八章 需要、动机与行为
需要、动机与行为,是人的一切活动的一条主 线,抓住了这条主线,就抓住了做人的工作的根本。
需要
动机
行为
需要的满足
一、需要
个人对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感到缺乏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有下列含义:
1、需要是由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 2、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3、需要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关 4、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而且是个体行为的目的。 5、动机是需要激发的。
■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例如,在成就动机支配下的人会积极的学习,主动选择有挑战性的 任 务去做。
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相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 用。
例如,同样是努力学习,有些孩子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赏,并 不 十分在意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而有些孩子则是对所学的内容本身有浓 厚的兴趣。
第八perception

如:食物、衣服、婚配、育幼等
1-5
2、需要都指向一定的对象 有的来自有机体内部,有的来自外部 3、人的需要在指向一定的对象时,还具 有选择性 个体满足需要的经验、爱好价值观、文 化习俗都会影响个体的选择
1-6
4、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越强 烈、越迫切,就越容易引起并推动人们的活动 人的各种活动,从饮食男女、学习劳动,到创 造发明,都是在需要推动下进行的。(内驱力) 5、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区别,表 现在需要的内容、满足需要的手段、受意识的 调节和控制等方面。 “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接触饥 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肯生肉来解除的饥 饿。”——马克思
在飘柔实施的消费者调查中发现,这一人群每 天大约60%的时间是在工作,她们大多数人能 处理好应接不暇的问题,但有时也会感到沮丧 和不自信,因而往往容易导致工作中忙中出错、 孩子不听话、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等等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在心理层面与消费者达成共识 呢?很明显,“消除她们的沮丧,增强她们的 自信”是一条正确的方向。 于是,飘柔以“多重挑战•同样自信”为主题, 推出了这款黄色飘柔新发水。一切都在宝洁的 预料之中,飘柔的品牌沟通诉求一经推出立即 在目标消费群体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1-11
沙赫特(Schachter,1959)曾做过这样的一 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人到一间 没有窗户但有空调的房间去住。房内有一桌、 一椅、一床、一灯,此外别无他物。进餐由人 送至门底下的小洞口,住在里面的人伸手就可 拿进食物。一个人住进这房间后即与外界完全 隔绝。有五名大学生应征参加实验。其中一人 只呆了二十分钟就要求出来,放弃了实验;三 人呆了两天;最长的呆了八天。这个研究说明, 人是很难忍受长时间与他人隔绝的;人们对孤 立的容忍力中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之需求和动机

耶基斯—多德逊定律
.
(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2、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学习动机:我们把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
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1)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 (2)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
(1)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
A.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
人类需要的层次关系
成
自我实现
长
的要
需
审美的需要
要
认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基
归属与爱的需要
本
安全需要
需
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
积极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
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 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要 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 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 业家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制订满足 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职工的工 作积极性。
(二)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分类
生理性需要:人对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须具
备的条件的反映。
社会性需要:人对维持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而产生
的需求的反映。
2、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分类
物质需要:指人为了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
发展,对物质产品的需求。
精神需要:指个体参与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3、根据需要的目的和满足后所产生的结 果划分
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 增强认知内驱力。研究表明,认知内驱力在课堂学习中是 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心理学第八章-需要与动机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
适度的动机强度能够提 高行为效率,过强或过 弱的动机强度可能导致
效率降低。
03
需要与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工作与职业选择
职业满足感
人们选择职业时,通常会考虑该职业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如成就感、社会地位、工作 稳定性等。
职业发展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需要和动机,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不同文化对成就的定义和追求方式也有所不同。某些文化 强调个人成就和竞争,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团队合作和 共享成果。
文化对归属需要的影响
人们对于归属和认同的需求也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 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这也影响了人 们对归属感的追求。
文化对动机的影响
文化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内在动机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某些文化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在动机,而另一 些文化则更注重外部奖励和激励。
的作用。
情感动机理论
该理论关注情感在动机中的作用, 认为情感状态可以激发或抑制个 体的动机和行为,并影响个体的
决策和行动。
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神经科学技术
利用神经影像学、脑电等神经科 学技术,深入探索大脑结构和功 能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揭示内在
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神经基础。
跨文化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 需要和动机方面的差异,深入了解 文化因素对个体动机的影响。
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
06
需要与动机的未来研究展望
新兴的理论观点
自我决定理论
该理论强调内在动机和自主性的 重要性,认为满足个体的基本心 理需要(如自主性、胜任感和关 联感)能促进内部动机和持续的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_OK

• 在这方面研究最有影响力的是韦纳教授。
37
• 韦纳提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 • 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 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 第三、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 动机的功能: • 1、激活功能 •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
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为了 获得优秀成绩而努力学习) • 2、指向功能 •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 对象或目标。(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个体可能 去图书馆或教室)
11
• 3、维持和调整功能 •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
30
• 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但是教师表扬所起的强化作 用,是受很多因素制约的。
• “好好干!我知道你们努力做的话,是能够做好的。”
31
• 例如:一份很轻松的工作,薪水是每小时50美 元,大多数人都会认为50美元是一个非常有效 的强化物。考虑一下下面的几种情况:
• 1、斯库革先生付给比尔60美元,让他油漆围 栏。比尔觉得60美元的薪酬对这项工作而言绰 绰有余,所以他倾其全力来做此事。可是,当他 干完时,斯库革先生说,“我认为你干的活不值 60美元,给你50美元。”
• 类似的活动模式持续了大概几个月的时间。星星在表格中 的填充速度很快。凯瑟琳认为学生的阅读量已经够了,完 全可以在每年的州级成就测验中取得好成绩。她为学生们 的进步兴奋不已。凯瑟琳决定在测验中后取消激励计划, 并悄悄地了解学生们的阅读情况。然而,取消激励计划之 后,她发现自习时间阅读的学生再次寥寥无几。甚至塞米 在完成了其它作业后也没有阅读,她现在开始画画了。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一、个性倾向性的定义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它们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活动或行为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使人们彼此间的心理面貌、社会特性千差万别。
因而,个性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需要的基本概念(一)需要是什么: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类别1.从需要产生或起源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1)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需要(如饮食、睡觉、呼吸、运动等)(2)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引起不愉快的刺激进行回避或防御)(3)性的需要(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探究反应等)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它们是人在生物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对文化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即认对事物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如食物、自卫、性等)和高级的(如豪宅、名车等)精神需要即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智力、成就自尊等方面的需求(三)需要的层次人的各种需要不是同时出现和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明确是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的需要:(由低到高)A.生理的需要,如饥饿、口渴B.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稳定性C.归属与爱的需要,如认同感、感情D.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E.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天赋、潜能的嫉妒发挥)三、中学生需要发展的主要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中学生的需要也不同儿童时期的需要,他们更加注重社会性的需要。
其主要特点有:肯定和尊重的需要、积极参与的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四、需要的发展与培养(一)生活实践促进个体需要的发展(二)中学生需要的培养:建立合理、高尚的需要结构四、动机的基本概念(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八章、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由哪些成分构成?(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该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谈谈学习动机VS. 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1、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3、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4、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
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5、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
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作用。
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1)激活功能: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强化功能:美国阿特金森发现了一个普通规律: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
人民大2024 刘翔平《积极心理学(第3版)》ppt第8章 积极的自我与动机

然而,当涉及责任问题时,或当人们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提高效率、总结教训时, 外部归因是有害的。
24
2 积极动机与自我提升
2. 自我评价维护
适应性选择和酸葡萄效应 • 高自尊者通过贬低消极结果的重要性来维护好心情。
20
1 成长性动机
3. 德西和瑞恩----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对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即自主程度。
• 它将动机视为自主程度高低有序的连续体,而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处于这个连续体的两端。
整合调节内部调节认同调节 内射调节外部调节 自主动机
受控动机
21
2 积极动机与自我提升
1. 自我提升:指个体追求积极自我意象的驱力
新编21世纪心理学 系列教材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第八章 积极的自我与动机
刘翔平课题组制
目录
2
01 积极自我的内涵 02 稳定的自尊很重要 03 自我同一性 04 积极的动机
01 积极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内涵
4
1 自尊
1. 定义:一种带着深刻情感的自我评价。
2. 维度:自我价值感和胜任感,即自爱和自信
04 积极的动机
18
1 成长性动机
1.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生而具有一种趋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动机。
2. 内部动机:由个体内在兴趣、爱好等精神需要引发的动机。 外部动机:满足他人要求、或为了得到外部的物质奖励。
内部动机 vs. 外部动机 • 内部动机驱动下,兴趣更浓厚,成绩更出色,更能坚持,创造性越高。
心理学《需要与动机》课件

下次见!
活动1
精神需求探索
二、动 机
什么是动机
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 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活动2
君子爱”财“
动机与行为
1.同一行为可有不同的动机;同一动 机产生不同行为。 2.同一个人行为动机多种,良好动机 不一定良好结果。
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
(一)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马斯洛: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 ,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活学活用
需要的特点:
1.对象性:需要是指向一定的事件或对象。 2.重复性:个体的需要,特别是一般性的需
要(比如食物)总是不断地重复。
3.年龄特征性: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
的主导需要是不同的。
需要的作用:
(1)需要是保证人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需要永远带有动力性,从而使人不会暂时的 满足而终止 (3)需要对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意志影响 很大
需要的分类
(一)、以起源为标准分为: 自然需要(又称:生物学需要) 1. 主要内容: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 2. 产生原因:主要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引起。 社会需要 1. 主要内容: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
A、只是单纯的想淋淋雨。 B、因为失恋了,心情烦躁。 C、在雨中恳求另一半的原谅。
这幅图描绘的是你正在餐厅里吃饭,而客人很 多没有空位了,这时有人想和你拼桌,你会?
A、毫不介意。 B、勉为其难的接受。 C、拒绝他,甚至干脆换一家餐厅。
最后一幅图描绘的是在路边有乞丐向你乞讨时。 你会?
A、给他钱。 B、置之不理。 C、选择绕道而行。
心理学之需求和动机课件

• 做米饭多焖一会儿,结出一张锅巴;柴草将熄的事后, 扔进一个白薯或土豆,香味冲鼻。
• 肚子里油水不够,常常是晚上还没睡着,又饿了。所以 我最怕晚上看电影时出现吃的场面。
• 对许多人,这些场面肯定会历历在目。
• 《沙家浜》里的芦根、鸡头米。
• 《地道战》里假武工队吃的煮鸡蛋。
• 《战友》里小孩手捧的杨梅。
• 需要具有主观性,是个体对机体内部或外界 生活的要求的主观反映,以意向、愿望、动 机、抱负、兴趣、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 • 需要具有个体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不同的个 体在需要的量及需要的质上存在差异。
学习交流PPT
13
(3)需要具有动力发展性
•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 力的重要源泉。 • 人的需要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 永远不会只停留在某一种水平上。
学习交流PPT
11
1、需要具有客观现实性
• 人是自然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 存与发展,人们必然会产生种种需要。
• 需要的产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 基础上;
• 需要的产生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需要的满足也要受到一定的客观现实条件 的制约。
学习交流PPT
12
(2)需要具有主观差异性
学习交流PPT
23
自我实现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 的需要。
心理学之需求
学习交流PPT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需要 二、动机
学习交流PPT
2
一、需 要
• (一)需要的含义 • (二)需要的种类 • (三)需要的特征 • (四)需要的作用 •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八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学习动机
本章要点
1. 了解学习动机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四种不同 取向的动机理论
2. 分析影响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包哪些及其如何作 用于动机
3. 熟悉影响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包括教师、任务、 同伴、家庭等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
成就价值(attainment value),它表明学生在任务中 表现良好的重要性,与个体的需要及取得成功的意义相关; 内在价值或兴趣价值(intrinsic or interest value), 它指的是个体从活动本身获得乐趣,如学习音乐出自对艺术 的热爱;效应价值(utility value),即帮助个体达到一 个短期或者长期目标的价值,
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 功的内在驱动力。
(二) 关系需要 关系需要(need for relatedness)指渴望与他人建立
密切的情感纽带和联系。
一、需要
(三) 自主需要与自我决定理论 自主需要(need for autonomy)指个体希望具有控制
事情发生、发展及其结果的能力,即希望能够更多地依赖自 己而不是他人做出决定。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 机体,具有先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三、家庭、教师及同伴
(四) 群体目标设置
四、情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 归因表述 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的成绩的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
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的信念。 (二) 表扬和批评
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 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 (三) 情绪表达
基础心理学——需要动机

需要与动机概述
动机
定义: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 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产生:需要、诱因和情绪等 需要以意向、愿望等形式指向于某种对象,并激发起个体的行为活动,需 要便转化为动机。 内驱力:是由生理需要引起、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 诱因:是指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44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体的生存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和精力的旺盛生长需要生长需要
基础心理学
Basic Psychology
需要与动机概述
兴趣
定义: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品质: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 类型: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爱好: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动
机便成为爱好。 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 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如“定势”。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
评价:
肯定评价:1、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源自向高级发展的趋 向;2、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否定评价:1、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的,忽视了人是
社会的人,人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受社会历史条
件制约的;2、具有假设的性质。
需要
定义: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作用: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6
生物需要
生物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人和动物 共有的。但是人的生物需要与动物的有本质的不同,人 的生理性需要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具有社会性,带 有社会历史的烙印。人和动物生理性需要的对象和满足 的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动物只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 只依靠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 人则主要通过社会生产劳动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对象, 并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理需要。马克思 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 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朱 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味美人欲也。”现代人进 食,不仅仅是解除饥饿,而且讲究色、香、味俱全,至 于宴会,那则更是人类饮食之外的社交手段!
2、人的行为受两种因素决定:
(1)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 化和自我强化
(2)期待: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进行 某种成就行为)。
3、影响因素:
(1)个体成败的经验
(2)个体的归因方式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28
五、成就动机理论
(一)成就动机的含义:是个体追求成就的 内在动力。
(1)指个体追求进步以期达成希望目标的内在 动力; (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体自我投入精益求 精的心理倾向; (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情景中,冲破障碍克服 困难奋力达成目标的心理倾向。
归因 (三)有效利用反馈与评
量有关。 (2)学习行为的质量,不仅受动机影响,还受许多变
量的影响,如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 力水平等的影响。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15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16
第二节 需要与动机的基本原理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内容 (一)内容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什么是自我实现? 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 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24
二、强化动机理论
人类发生某种行 为,完全取决于先前 该行为与刺激因强化 而建立的稳固联系。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25
三、归因理论
如果你考试失败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如果你考试成功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1、韦纳归因的三个纬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19
9、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中一员。 10、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家人。 11、有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12、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与目的;绝不为达
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14、有创见,不墨守成规。 15、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和能力。
研究表明,最佳的成功概率是二分之一左右。 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尽自己努力,很有 希望获得成功;如果不努力的话,也有可能会 失败。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34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35
(四)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36
六、动机与价值观
价值观(values)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 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 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 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符合价值观标准的事物和行为就被认为是有 价值的;不符合价值观标准的事物和行为就 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
3、各层次在人群中的比例由大到小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22
(三)需要层次和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23
(四)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1、积极的意义
(1)客观、准确的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2)重视了正常人的需要,有一定的普遍性。
2、缺陷
(1)忽视了社会环境在人的需要产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利他的价值观,助人动机,助人决定,助人行 为。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38
第三节 需要与动机原理的应用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 培养学习动机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 养学习动机
心理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39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设置合理目标 (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7
社会需要
社会性需要:人脑对社会性需求的反映,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交往、 求知、美、道德、尊重、成就等需要。
社会性需要与个体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是后天习得的 需要。如人对劳动、交往、学 习、审美、威信、 道德等的需要。社会性需 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类 需要。它是从社会要 求转化而来的。人们在社会 生活中,社会不 断向个体提出各种要求,当个体 认识到接受 这些要求的必要性时,社会的要求就 会转化 为个体的需要
心理学第八章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1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需要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掌握动机的含义、功能及分类 了解动机冲突的表现形式 掌握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需要层
次之间的关系
掌握强化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和成就动机理论
2、六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 气、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26
3、如何进行积极的 归因?
(1)习得性无助
(2)行为归因于内部 的不稳定的因素
(3)根据客观情况进 行合理的归因。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27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 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 为的主观判断。
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 力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12
三、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一)按表现形式分: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二)按性质和内容
1、原则性动机冲突 2、非原则性动机冲 突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13
四、动机与行为效果
问题: 是否动机越强,活动效率越高?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阿特金森(J.W.Atkinson)在实验中把80名大学 生分成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一项同样的任务。
对第一组学生说,只有成绩最好者能得到奖励 (PS=1/20);
对第二组学生说,成绩前5名将会得到奖励
(PS=1/4);
对第三组学生说,成绩前10名者可以得到奖励 (PS=l/2);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20
对希望自我实现者的建议
1、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象个瓶颈。
2、在任何情景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 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3、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 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4、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 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14
四、动机与行为效果
1、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 (1)只有中等水平的动机,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行为
的效率。 (2)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因课题难易而不同。
Yekes——Dodson定律 2、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行为质量有关。 (1)学习的效果,不仅与学习动机有关,还与学习质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29
五、成就动机理论
(二)麦克利兰的研究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 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 亲和的需求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30
成就需求是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 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 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 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 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对第四组学生说,成绩前15名者都能得到奖励 (PS=3/4)。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33
成功可能性适中的两个组成绩最好;成功概率 太高或太低时成绩下降。第一组学生大多都认 为,即便自己尽最大努力也极少有可能成为第 一名;而第四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肯定在前 15名之列,于是,这两组学生都认为无需努力 了。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17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
18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1、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 2、悦纳自己、别人及周围的世界。 3、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4、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自我利害。 5、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 6、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7、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 8、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 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 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 “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合其他国家的情 况。
(2)忽略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3)研究方法在信度和效度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心理学
第八章 需要与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