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菌感染治疗原则(血流感染)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 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 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 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 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 (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 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 物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 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 制或完全消散。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 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 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 愈,并减少或防止复发。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 抗菌治疗原则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四、腹腔感染 五、急性感染性腹泻 六、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七、骨、关节感染 八、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九、口腔、颌面部感染 十、侵袭性真菌病 十一、血流感染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二)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 1.抗菌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等。 2.疗程7~10天,以减少复发。 3.中耳有渗液时需采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病原治疗】 1.初治可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
酶菌株多见时,也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其他可选药物有第一代或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3.用药3天无效的患者,应考虑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可选用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BSI)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导管是为了给予患者药物输液、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等治疗服务而插入人体的管道,但如果不适当使用和维护,在插管部位滋生细菌,就会引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本文将着重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病因、检测、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内容。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插在血管内的导管引发的细菌感染,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主要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VC-BSI)、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Arterial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C-BSI)和腹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Intraperitoneal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PC-BSI)等。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因包括导管插入时操作不严谨,无菌技术不到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液透析操作不规范等。
此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也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因素。
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检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血培养、导管末梢分泌物培养、导管滚动法培养等。
其中,血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采样时的无菌操作,以避免误诊。
四、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非常重要。
医院需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培训医护人员正确的导管操作技术,加强对导管留置时间的监控,以及注意卫生消毒等措施的落实。
患者也应积极参与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在使用导管时遵循医生指导。
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023各类感染的经验抗菌治疗原则(最全版)
2023各类感染的经验抗菌治疗原则(最全版)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本文涉及的感染包括: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Y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感染性腹泻、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腹腔感染、骨、关节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眼部感染、阴道感染、宫颈炎、盆腔炎、性传播疾病、侵袭性真菌病、分枝杆菌感染、白喉、百日咳、猩红热、鼠疫、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莱姆病、立克次体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因内容较多,可采用搜索页面内容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快速定位,推荐收藏本文,以备随时可用。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所致,有时也由肠道病毒所致,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原发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抗菌药物仅限于出现细菌感染症状,如咳脓痰或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时才应用。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C组或G 组溶血性链菌。
治疗原则1 .针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2 .必要时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子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试验(RADT)作为辅助病原诊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员培训》答案)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内容概要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三级医院临床药师的数量为:A.5名以上2。
关于药学部门的设置和名称,说法正确的是:C.二、三级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设药房3。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占本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 D.8%以上4.《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二级医院药学部门主任需具备的条件是:D.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
有关患者用药安全监测报告制度,说法错误的是:B。
所有的ADR均应上报2《处方管理办法》解读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执业医师可以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处方.2。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几日常用量:D。
153.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几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C。
3个月4。
处方的有效期是几天:A。
当日有效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1。
处方药是指:B.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统一规定:A。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
《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 ):C.5年4.关于申请进口药品说法错误的是:D.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应当持《医药产品注册证》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5。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 )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 C。
30个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解读1.下面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的描述错误的是:C. 三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哪个部门统一采购:B。
药学部门3。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级:C。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1.给予抗菌药物前留取清洁中段尿,做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经验治疗时按常见病原 菌给药;获知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经验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酌情调整。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初发患者,首选口服用药,宜用毒性小、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药 物,疗程通常为 3~5 天。
3.急性肾盂肾炎伴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的患者应注射给药,热退后可改为口服给药,疗 程一般2 周。反复发作性肾盂肾炎患者疗程需更长,并应特别关注预防措施。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时,最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 血杆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星形诺卡菌、曲霉、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及分枝杆菌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原则】 1.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以及是否需要入住 ICU,并尽
早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2.注意结合当地病原体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3.住院患者入院后应立即采取痰标本,做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
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获病原学检测结果后应根据治疗反应 和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初始治疗时需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后可改为口服或肌内注射。
骨、关节感染
骨、关节感染包括骨髓炎和关节炎。急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如 1 岁以上小儿亦可由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老年患者可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需要注 意的是慢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流出液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感染的病原体。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 最为常见,少数为 A 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治疗】 1.初治可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 酶菌株多见时,也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其他可选药物有第一代或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3.用药 3 天无效的患者应考虑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可选用 大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或头孢曲松静脉滴注。 4.疗程 7~10 天,以减少复发。
血流感染
为公共卫生决策者进一步调查提供帮助。
为临床医生提供反馈信息
紧急!!!
Page
6
血流感染监测历史
Page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凝固酶阴性葡
培养
鉴定及药敏
报告
降钙素原--- 高特异性,指南推荐脓毒血症早期诊 断指标
CRP---低特异性,仅仅作为炎性反应标志物,易
受类固醇药物影响
Page
18
PCT对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判断
在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
发展过程中,PCT随着严重 程度的不同(局部感染、脓 毒血症、严重脓毒血症、脓 毒性休克),呈现由低到高 的浓度变化
不受病人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 和治疗药物的影响
易受年龄、日间变化、妊娠与分娩 、机体抵抗力、药物治疗等多种混 杂因素的影响 ,解热镇痛药、抗生 素均可使WBC降低
易受年龄、性别、温 度、贫血、血沉管位 置、药物等因素影响
相关疾病的活动性 (细菌感染)
CRP量的动态变化能反应疾病的活 动性* •在细菌感染时增高,而病毒感染时 不增高 •升高的幅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 正相关 •不受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 的影响,直到炎症吸收CRP才恢复 正常
萄球菌、肠球菌
真菌血流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 革兰阴性菌感染下降 耐药菌比例逐年增加广谱耐药菌株(VRE、 MRSA/MRSE 、VISA/VRSA 社区获得与医院获得血流感染病原谱存在差异 院内BSI患者病死率高
Page 8
肿瘤患者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趋势
常见细菌感染治疗原则(血流感染)
最新课件
30
几种特殊情况下败血症
严重烧伤后败血症 病原菌自创面感染处入血 病原菌以金葡、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科、真菌多见,常
可二种以上按血培养病原菌或创面培养菌选用药物 新生儿败血症 入侵门户多、免疫防御功能差,易发病
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无发热 病原菌以金葡、表葡、B组链、大肠为多见 注意选用药物剂量及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应用TDM 免疫缺陷者败血症 病原菌以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多见,或医 院内高度耐药菌、葡球、G-b、真菌多见,选用相应药物
最新课件
21
克雷伯菌属
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它β内酰胺类可单用 广谱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根据药敏 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合剂根据药敏 碳青霉烯类适用于产ESBL菌株
最新课件
22
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血流感染
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等 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阿米卡星等 环丙沙星注射剂+阿米卡星等 Timentin(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等 碳青霉烯类
最新课件
8
病原菌变迁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葡萄球菌败血症增 多(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近年来肠球菌感染增多 真菌败血症增多,90年代院内感染
占第4位,为80年代的2-4倍
最新课件
9
入侵途径
血管导管泌尿生殖道、胃肠道 呼吸系、泌尿生殖道 胃肠道、腹腔、胆系等 腹腔、盆腔 肺部
最新课件
3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是第13位引起死亡的原因 血流感染的死亡率为20%-50% 美国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病率为25000/年 ICU血流感染的影响 死亡率为35%,延长住院天数〉24天,每治
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
• 导管相兲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 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
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
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 果的致病菌。
内容概要
• 概念 • 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变迁
• 危险因素及诱因
• 临床表现、诊断不治疗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血流感染不斯沃
BSI危险因素及诱因
• 机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破坏
• 手术、创伤、烫伤、静脉留置针、动、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
• 有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
• 医源性因素: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秱植、免疫抑制剂等 • 非医源型因素: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此外昏迷、营养 丌良、高龄等
应当兲注此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致力于早期认识,及 时干预,以期中断或逆转其病理的发展变化,提高疾病的治 愈率。
血流感染发病率高
• 发病率高:尽管新型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丌断更新,但BSI 的发病率、死亡率并未得到相应的控制。发病率从1986 年的1.6%增至2006年的3.1%,年度增长率为0.1%,病
• 危险因素及诱因 • 临床表现、诊断不治疗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血流感染不斯沃
BSI流行病学
• 近年来,血流感染(BSI)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ICU高发 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受到重视
• 文献报道,在英国血流感染1990年共发生30000例,1998年增加
按感染源的医疗机构感染病谱系
按感染源的医疗机构感染病谱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医疗机构感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医疗机构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和健康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与原来健康状态不一致的感染。
根据感染源的不同,医疗机构感染可以分为多种疾病谱系。
本文将就按感染源的医疗机构感染病谱系进行探讨。
一、由细菌感染源引起的疾病谱系细菌是医疗机构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谱系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手术部位感染、血流感染、尿路感染等。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在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中出现的肺炎感染,其中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出现的感染,细菌是其主要感染源。
血流感染主要是由细菌通过血液传播而引起的感染。
尿路感染则是细菌通过尿道进入尿路引起的感染。
二、由病毒感染源引起的疾病谱系病毒也是医疗机构感染的重要感染源之一,其感染谱系主要包括:流感、呼吸道病毒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医疗机构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呼吸道病毒感染包括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感染,常见于儿童和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患者。
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均是由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三、由真菌感染源引起的疾病谱系真菌感染在医疗机构感染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感染谱系主要包括:念珠菌感染、曲霉菌感染、组织胞浆菌感染等。
念珠菌感染多见于皮肤和黏膜处,如口腔、阴道等部位。
曲霉菌感染则常见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患者,如白血病和器官移植患者。
组织胞浆菌感染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真菌感染。
四、由寄生虫感染源引起的疾病谱系医疗机构感染中寄生虫感染相对较少,其感染谱系包括:甲状腺虫病、血吸虫病等。
甲状腺虫病是由虫卵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疾病,主要存在于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存在于某些地区的淡水体内。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感染根据感染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谱系。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其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讨论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并为您提供相关信息。
一、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1. 精确诊断:准确诊断细菌感染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细菌需要采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医生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进一步鉴定出具体致病菌的类型。
2. 个体化治疗:因为每个人对细菌感染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妊娠状态以及基础健康情况等个体差异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对治疗反应的评估来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间。
3. 细菌耐药性监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必须考虑到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确定具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相互作用以及可能引发的过敏反应等因素。
同时,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二、细菌感染药物选择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常被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青霉素可广泛应用于对链球菌敏感性较高的感染,如肺炎球菌引起的喉头部感染等;而头孢菌素则可用于耐青霉素的致病菌感染,如肺炎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产大肠杆菌属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等。
2. 革兰阳性细菌特定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等,对革兰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例如,其中的万古霉素常被用于治疗产葡萄球菌属细菌引起的血液感染。
3. 二代或三代头孢噻肟类抗生素:这些抗生素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感染。
例如,头孢噻肟可治疗胃肠道产大肠杆菌属细菌引起的胃肠感染。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等,可治疗严重继发于其他原因感染的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知识
总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危害性较大的医院感染, 主要发生在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中。临床上要重视其诊断 和治疗,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和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病因学
1.细菌感染:导管置入后,可通过导管外或导管内污染的途径进入人体,导致 导管周围或导管内部产生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肠球菌属 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常常发生在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上,常见的致病菌 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病理生理学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导管周围的细菌感染和导管 内的细菌定植有关。导管置入后,细菌可在导管表面形成 生物膜,防御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形成难以清除的感染 源。同时,导管的置入也会使局部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使 细菌容易通过导管的通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血流感 染。
目录
01. 病因学 03. 临床表现 05. 治疗 07. 总结
02. 病理生理学 04. 诊断 06. 预防
概述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 导管置入后,导管周围或导管内部产生细菌感染,引起血流感染的一种严重的医院 获得性感染。该感染形式常见于各类导管的使用,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 动脉导管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和医疗经济负担。下面,将就导管相关性 血流感染的相关知识做一个详细介绍。
0 4
血,导管护理时可发现。
5.血液学变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
0 5
蛋白等均可出现异常变化。
6.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0
血流感染PPT课件
血流感染类型
1. 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常见于皮肤感染、烧伤及呼吸道感 染等患者。 2. 肠球菌血流感染 常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消化道和腹 腔感染的患者。 3. 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 常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胃肠 道、胆道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见于大面积烧伤。 4. 真菌感染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IRS)是由严重的(感染或非感染因素)生理 损伤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具有以下2项可诊断。 体温大于38度或低于36度 心率大于90次/分 呼吸频率大于20次/分或通气过度,CO2分压低于4.3kPa 白细胞大于12*109/L或小于4*109/L,或杆状核细胞>10%。
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病例1
袁某某:男16岁,打球时右拇指皮肤外伤感染,当时未 重视,1日后出现高热(40),血压下降到9.3/6.6kPa, 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白细胞36*109/L,中性粒细胞 95%,同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患者胸片显示 两肺囊泡样改变,全身皮肤散在性出血点,双手皮肤角 质层脱落。入院后给予万古霉素等治疗,病情体
病原体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 传统分类:毒血症、菌血症、脓毒症、导管相关血液感染。 毒血症(Toxemia):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引起的临床病 症。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进入血液引起的临床病症。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分泌毒素或代谢 产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 脓毒血症(Py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分泌毒素或代谢产 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常伴有多发性脓肿或败血性休克。
血流感染
韩立中 副主任技师
血流感染及相关概念
尿路感染及诊疗指南
辅助检查
细菌学检查 (1)涂片细菌检查 清洁中段尿沉渣涂片, 计算10个视野细菌数, 取平均值, 若
每个视野下可见1个或更多细菌, 提示尿路感染 (2)细菌培养 取清洁中段尿、导尿、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培养 中段尿细菌培养≥105/ml, 真性菌尿, 确诊尿路感染
104-105/ml, 可疑阳性, 复查 < 104/ml, 可能污染 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即为真性菌尿
无症状细菌尿 患者有真性细菌尿, 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 可由症状性尿感
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史 患者可长期无症状 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 尿培养有真性菌尿 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 60岁以上老年妇女可达10%
并发症
肾乳头坏死 指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缺血性坏死 常发生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 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时
肾盂肾炎
首次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致病菌80%为大肠埃希菌,在留取尿细菌检查 标本后应立即开始治疗,72h显效者无需换药 轻症: 门诊口服药物10-14天 常用药: 喹诺酮类(氧氟沙星0.2g Bid,环丙沙星 0.25g Bid)
半合成青霉素类(阿莫西林0.5g Tid) 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0.25g Bid) 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 住院静脉给药 药物: 氨苄西林(10-2.0g Q4h)头孢噻肟(2.0g Q8h)头孢曲松 (1.0-2.0 Q12h)左氧氟沙星(0.2g Q12h),必要时联合用药 时间: 经上述治疗若好转,可于热退后继续用药3天再改口服,完成2 周疗程;治疗72h无好转,据药敏更换抗生素,疗程不少于2w
清除细菌的作用 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 具有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管
的功能
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方案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方案背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常见但可预防的医疗并发症之一。
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因此,制定和实施预防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减少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预防控制措施以下是预防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措施:1. 严格手卫生在处理血管导管操作前后,医务人员应始终进行标准手卫生。
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手消毒液有效清洁双手。
2.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清洁皮肤应使用适当抗菌剂,例如氯己定或碘酒。
确保皮肤干燥后再进行插管。
3. 导管插入确保使用无菌技术和设备,在插入导管时遵循以下步骤:- 医务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面罩和帽子。
- 选择适当大小和类型的导管,并确保适当的清洗和消毒。
- 在插入导管之前,请确保导管及其周围皮肤彻底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4. 导管固定确保导管固定牢固,以减少摩擦和移动,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以便定期检查插管部位是否有渗出等异常情况。
5. 随访和评估定期检查导管插管部位,注意有无红肿、渗出或疼痛等感染迹象。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6. 治疗原则对于已发生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应立即启动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敏感性进行个体化定制。
总结通过严格执行上述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这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以及更好的治疗结果。
以上所述只是一份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方案的概要。
详细方案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定制和实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预防血源性感染的效果。
参考文献:[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2011.。
血流感染(2014年抗生素治疗指南)
血流感染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 BSI)是指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血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BSI按照发病场所可分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按照有否原发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按照有否复杂因素分为非复杂性和复杂性。
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指血培养阳性,无心内膜炎,无人工装置,血培养于治疗后2~4日内转阴,经有效治疗后72h内退热,无迁移性感染灶的患者。
不符合上述定义者即为复杂性。
BSI的主要病原菌见表4-16。
表4-16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伴随情况病原感染源及可能的入侵途径、诱因发病场所备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科伤口,蜂窝织炎,疖,烧伤创面感染等社区或医院医院内获得者多为甲氧西林耐药株表葡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静脉留置导管,体内人工装置等医院需重视排除污染多为甲氧西林耐药株肠球菌属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腹膜透析伴腹膜炎,泌尿生殖系统手术或操作后医院或社区肺炎链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腹腔、胆道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社区多于医院克雷伯菌属下呼吸道感染,腹腔、胆道感染医院多于社区医院感染者耐药程度高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沙雷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下呼吸道感染,人工呼吸装置,泌尿生殖系统,腹腔、胆道感染医院多于社区医院感染者耐药程度高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医院获得肺炎,人工呼吸装置,复杂性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烧伤创面感染医院或社区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腹腔、盆腔感染社区或医院念珠菌属免疫缺陷(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应用,静脉留置导管,胆道、腹腔、尿道引流管,严重烧伤创面感染等医院【治疗原则】1.血流感染常病情危急,一旦临床高度怀疑血流感染,应即按患者原发病灶、免疫功能状况、发病场所及其他流行病学资料综合考虑其可能的病原,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
2.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应留取血液及感染相关其他标本(如导管尖头、尿液等)送培养,并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医院感染的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局部感染症状,可采用局 部消毒、湿敷等处理。
加强患者护理,提高免疫力, 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结果
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病 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来 说,恢复期可能会较长,需要更多的 护理和关注。
部分患者可能因感染严重或治疗不及 时而导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
结论
该案例表明,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CLABSI的发 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05
结论和建议
对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和重视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 染的重要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应引起医护人员和
患者的高度重视。
医院应加强对中心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
医院感染的中心导管 相关血流感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定 义和影响
•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成因和预防 •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案例分析 • 结论和建议
01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LABSI)的定义和影 响
采取措施
针对调查结果,医院采取了加强导管插入操作培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病房环境 清洁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CLABSI的传播。
案例二
防控措施
某重症监护病房针对CLABSI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包括规范导管 插入操作、加强手卫生管理、实施床边隔离等。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这些防控措施,该病房有效地降低了CLABSI的发生率, 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血流感染
4.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收缩期 血压<12kpa(90mmHg)。在充 分补液的情况下低血压乃不能纠正, 或比原血压水平下降>5.32kpa (40mmHg),同时有低灌注的 临床表现。
5.多脏器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
(1)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2)多脏器功能衰竭
LOGO
血流感染的类型
2.脓毒症
•由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过程,诊断标准如下:
(1)具有细菌感染的证据, 但血培养可以阳性或阴性。
(2)其余指标与SIRS一致。
脓毒症
3.重症脓血症
脓毒症患者具备下述6项中的2项即可 诊断为重症脓毒症: (1)低氧血症(PaO/FiO2≤300)。 (2)少尿[<0.05ml/(㎏·h)]连续2小时。 (3)乳酸中毒(>2mmol/L)。 (4)血小板减少( < 100×109/L)及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 正常对照组2s以 上)。 (5)空腹血糖> 6.4mmol/L。 (6)意识改变(兴奋、烦躁或嗜睡)。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有严重的(感染或非感染 因素)生理损伤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具有下 列临床表现中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min。 (3)呼吸频率>20次/min或过度通 PaCO₂<4.3kpa(32mmHg)。 (4)白细胞>12 ×10*9/L或<4 ×10*9/L, 或杆状核细胞>10%。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概念 血流感染(BSI)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 存在,对机体所有脏器,特别是心脏瓣膜、关节等造 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
血流感染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策略考试【单选】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是什么?A: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B: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C: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D: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单选】2.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相关感染,哪项措施不正确?A: 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单,严格无菌操作B: 置管人员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C: 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首选颈静脉D: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单选】3.短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更换置管穿刺点敷料的时间?A: 无菌纱布1—2次/周B: 无菌纱布1次/天C: 无菌透明敷料1—2次/周D: 无菌纱布1次/2天【单选】4.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正确的?A: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阴性,导管段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B: 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不同种类的致病菌C: 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不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D: 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单选】5.下列哪些情况可以进行静脉置管操作?A: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的医务人员B: 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C: 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D: 接触过重度感染病人的医护人员血培养的发展历史考试【单选】1.仪器法血培养厌氧瓶中用来代替氧气的的气体成分是A: N2B: CO2C: H2D: CL2【单选】2.晚发贯穿性菌血症的常见原因是A: 不适当的抗生素治疗B: 不充足的抗生素治疗C: 过度的抗生素治疗D: 病灶没有彻底清除【单选】3.双向培养基的阳性观测指标不包括是A: 固体培养基上有无菌落B: 液体培养基是否混浊C: 瓶内CO2含量是否增加D: 转种后是否有菌落生长【单选】4.连续监测血培养系统不能检测的是A: 瓶内浑浊度的变化B: CO2含量C: O2含量D: 瓶内气体压力【单选】5.需氧血培养肉汤中的基础成分不包括A: 胰酶消化大豆肉汤B: 巯基乙酸盐C: 脑心沁夜肉汤D: 哥伦比亚肉汤非培养方法及快速鉴定考试【多选】1.mNGS可以直接从血标本中检测哪些病原微生物A: 细菌B: 真菌C: 寄生虫D: 病毒【单选】2.对已确诊为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哪项指标可用于连续监测并指导是否应停止抗生素治疗,区分一些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为感染的严重性提供信息A: CRPB: IL-6C: PCTD: 患者体温E: SAA【单选】3.FilmArray产品,可同时在一块板上联合检测包括()在内的24种病原菌及3种抗菌药物耐药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及诱因(2)
静脉导管留置 医院耐药葡萄球菌感染重要因素(MRS)
导尿管留置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机械通气 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沙雷菌属等GNB
静脉输液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
真菌败血症 广谱抗生素
精品PPT
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伴随情况
病原
表葡等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社区多于医院 医院多于社区 医院多于社区
医院感染者 耐药程度高
医院感染者 耐药程度高
医院获得肺炎,人工呼吸装置,复杂 医院 性尿感,留置导尿管,烧伤创面感染
腹腔,盆腔感染
社区或医院
免疫缺陷(如中性粒细胞减少),广 医院 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应用,静脉 留置导管,严重烧伤创面感染
精品PPT
血流感染的诊断
疗1例患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40000美元
Monthly Vital Statistics Report 1995;43:5-7. Pittet D. Prevention &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3rd ed.
1997:711-769. Pittet D et al. JAMA 1994;271:1598-1601.
感染源及可能的入侵 途径
静脉留置导管,体内 人工装置
发病场所 医院
备注
医院内获得者多为 甲氧西林耐药株
金葡菌
外科伤口,蜂窝织炎 医院或社区 医院内获得者多为
疖,烧伤创面感染
甲氧西林耐药株
肠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尿路感染,留置导尿 管,腹膜透析伴腹膜 炎,泌尿生殖系统手
术或操作后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或社区 社区
精品PPT
入侵途径
血管导管(静脉、动脉) 皮肤软组织 外科手术部位 呼吸道 呼吸系 胃肠道、泌尿生殖道 泌尿生殖道、胃肠道 呼吸系、泌尿生殖道 胃肠道、腹腔、胆系等 腹腔、盆腔 肺部
金葡菌、表葡菌
肺炎链球菌 肠球菌属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克、肠杆菌科、不动杆菌 厌氧菌 精品PP真T 菌
发病及诱因(1)
6
伤寒杆菌
7
8
铜绿假单孢菌
9
不动杆菌属
10 草绿色链球菌
%
39.3%
12.1% 9.5% 7.3% 4.1% 4.1% 4.0% 3.6% 2.7% 1.7%
Shanghai,1995-2001 n=4006
病原菌
%
1 凝凝凝阴凝阴葡萄 30% 球菌阴葡萄球菌
2 S. aureus
17%
3 Enterococci
CBSI 病原菌
肺炎球菌等 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CNS 草绿色链球菌 沙门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肠球菌属 厌氧菌 真菌(较院内明显少见)
精品PPT
病原菌变迁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葡萄球菌败血症增 多(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近年来肠球菌感染增多 真菌败血症增多,90年代院内感染
占第4位,为80年代的2-4倍
精品PPT
病原学
细菌 需氧菌 90%±
厌氧菌 5-7%
真菌
1-2%
院内外感染病原不同
精品PPT
Microbiology
Gram (-) 26%
Fungi 9%
SCOPE,1995-200精1品,PNPT=23,655
Gram (+) 65%
序号 病原菌
1
凝阴葡萄球菌
2
大肠
3
金葡
4
克雷伯菌属
5
肠杆菌属
发病处所
院内、院外病原菌不同 院内 不同科、病室不同 病室内流行菌株因时而异
免疫功能缺陷
常见粒细胞缺乏症 ANC<500/mm3以下者,BSI发病明显 急性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移植术后
各种大手术开展(心血管等)、皮质激素、广 谱抗生素、烧伤创面、气管插管、切开、静脉 导管、肝硬化、糖尿病等
精品PPT
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伴随情况
病原
感染源及可能的入侵途径 发病场所
备注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等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柠檬 酸菌属、沙雷菌 属等肠杆菌科 不动杆菌属、铜 绿假单胞菌
脆弱拟杆菌
念珠菌属
尿路感染,腹腔,胆道感染,生殖系 统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腹腔,胆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人工呼吸装置,泌尿 生殖系统,腹腔,胆道感染
败血症(septicemia) 细菌入血大量繁殖,毒血症表现
脓毒症(sepsis)
病原菌入侵人体任何部位引起感染,同时机体出现 全身性并有介质、细胞因子参与的炎性反应
败血症和菌血症、脓毒症均称之为血流感染 (bloodstream infection)
精品PPT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是第13位引起死亡的原因 血流感染的死亡率为20%-50% 美国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病率为25000/年 ICU血流感染的影响 死亡率为35%,延长住院天数〉24天,每治
常见细菌感染治疗原则
精品PPT
内容
血流感染的定义 引起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及其变迁 血流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
变迁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感染治疗原则及治
疗方案
精品PPT
血流感染
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短暂入血,无毒血症
毒血症(toxemia) 细菌毒素所致,全身症状
白色念珠菌 下列病原菌血培养阳性〈5%考虑血流感染 棒状杆菌、座疮丙酸杆菌 肠球菌阳性约78% 草绿色链球菌约38%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
精品PPT
血培养阳性者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符合下列情况者考虑污染: 仅从单一血培养标本中获该菌 患者并无血管内留置导管或其他植入装置 原有感染类型并不像由该菌所引起 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诊断: 两次血培养获同一病原菌 或血培养结果与脓液、胸、腹水等标本结果为
临床毒血症表现
畏寒、寒战、发热及毒血症状
诱因或原发灶的存在可辅助诊断 病原菌种类需血培养证实 尽早留取血标本、投予抗菌药前即应留取,
连续3次,每次至少10ml(≤30ml),间 隔1h,疑有厌氧菌、真菌送特殊有关培养
精品PPT
血培养阳性者的临床意义
下列病原菌血培养阳性90%考虑血流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肺炎链球菌、
12%
4 Candida spp
8%
5 E. coli
6%
6 Klebsiella
5%
7 Pseudomonas 4%
7 Enterobacter
4%
8 Serratia
2%
9 Acinetobacter
1%
精品PPTSCOPE,1995-2001 n=23,655
NBSI 病原菌
金葡菌、CNS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其它肠杆菌科 铜绿等假单胞 肠球菌属 不动杆菌属 窄食单胞菌 黄杆菌属 脆弱拟杆菌 白念珠菌等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