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五、万事随缘篇

合集下载

王阳明诗歌选读

王阳明诗歌选读

王阳明诗歌选读《啾啾吟》智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愿束缚如穷囚!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累同。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缘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无声无嗅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这是/ziliao/ymsgjhl.doc的HTML 档。

G o o g l e在网路漫游时会自动将档案转换成HTML 网页来储存。

阳明先生诗歌精华录徐维杰许晓琴整理康丰居士选游牛峰寺:偶寻春寺入层峰,曾到浑疑是梦中。

飞鸟去旁悬栈道,冯夷宿处有幽宫。

溪云晚度千岩雨,海月凉风万里飘。

夜拥苍崖卧丹洞,山中亦自有王公。

又四绝句:人间酷暑避不得,清风都在深山中。

池旁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

山中立秋日偶书: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

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

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瑷楼。

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

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

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

夜雨山翁家偶书: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

沿溪步月色,溪影摇空苍。

山翁隔水语,酒熟呼我尝。

褰衣涉溪去,笑引开竹房。

谦言值暮夜,盘食百无将。

露华明橘柚,摘献水盘香。

洗盏对酬酢,浩歌入苍茫。

醉拂岩石卧,言归逐相忘。

寻春:十里湖光放小舟,慢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西湖醉中谩书二首:烂醉湖云宿湖寺,不知山月堕江城。

九华山下柯秀才家: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

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

夜宿无相寺:春宵卧无相,月照五溪花。

《智囊全集》原文、译文

《智囊全集》原文、译文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

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

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第一部上智第二部明智第三部察智第四部胆智第五部术智第六部捷智第七部语智第八部兵智第九部闺智第十部杂《智囊全集》原文、译文:智谋锦囊,处世奇书上智部·总序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

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

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

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

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

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译文冯梦龙说:真正的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而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

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表现出智慧来;倒是聪明的人常常因为谨守着某些原则而考虑太多,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为什么呢?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而至的,并非只要周全考虑就能达到。

别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

别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却能看到长远的。

别人越动越乱,而我却以静制动。

别人束手无策的事情,我却游刃有余。

这样的话,看起来难的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容易,大的事情也能像小事情一样处理。

所以能充分灵活、很有弹性地深入变动无常的局势之中,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能出乎常人的意料。

有时候开始时有悖常理而后来却完全符合事理,有时候看起来似乎违背常识而实际上却顺乎事理。

鬼谷子五条修心之法,让老实人‘开窍’,聪明人道‘开悟’

鬼谷子五条修心之法,让老实人‘开窍’,聪明人道‘开悟’

鬼谷子五条修心之法,让老实人‘开窍’,聪明人道‘开悟’
鬼谷子,纵横家鼻祖,后世尊称为谋圣。

鬼谷子洞悉人性,精通识人术,擅长利用人性的弱点,从而驾驭人心,让他人为我所用。

鬼谷子道尽天下智谋,读懂悟透行走社会少吃亏,多成事。

看破世态炎凉,看清人情冷暖,今天就分享鬼谷子的五条经典修心之法,与读者们共勉。

1、天时之宜,以此先知。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学会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一看天时是否合适,二看环境是否允许,三会把握出手机遇,四会运用合适的谋略,促进事物转化,达到自己的目标。

2、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没有人可以永远依附,没有事必须永远遵从。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应对的策略不能一成不变。

顺规律而动,按真理办事,才能以万变应万变。

3、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

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会衡量天下大势的发展,高格局才有大视野,大视野带来大手笔,大手笔解决大问题,大问题才能成就大事业。

4、情变于内,形见于外。

人最难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欲望,致胜于敌,莫过于诱发他的欲望,让他失去理智,他就什么掩藏不住,什么都控制不了,从而被你看透击败。

5、善反听者,乃变鬼神。

做人必须善用反向思维,凡善于从反面听人言论者,才能探查实情,变化应用得当,就能驾驭对方。

对手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他为什么这样说,他的动机才是你需要分辨的关键。

致富奇书全文及译文

致富奇书全文及译文

致富奇书全文及译文目录一、明路二、擅谋三、知人四、结势五、精算六、扬善七、捕机八、造场九、自诚一、明路【原文】计然曰:“人生于世,非财无以资身。

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财产就无法得到生存和发展。

财产的运作遵循固有的规律,它本身不会自动增值,不经商就无法获得利润。

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译文】财产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们岂能没有财产?但是如果不掌握经营之道,那么这些财产就会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的被消耗掉,很容易坐吃山空。

因此,必须运用财产来从事商业活动,怎样才能获得利润,使财产想生命一样得以生长,这时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

二、擅谋【原文】计然曰:“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

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译文】钱财沉浸在世人的共同喜爱之中,能在道义的立场上获取钱财的人,世上少见。

利润正是在众人的你争我夺中获得,那些贪心、嗜财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貊,虽婴孩亦所知。

爱是以人多竟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悔。

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

”【注释】蠻:通蛮,我国古代居住在南部的少数民族。

貊,我国古代居住在北部的少数民族。

【译文】钱财可以通行于任何地方,甚至那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偏远的南方和北方,这一点就连婴儿、小孩也明白。

正式因为对钱财的狂热喜爱,所以人们纷纷竞相追逐钱财、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受到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由此可知,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满足现状,并且不做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罕有。

三、知人【原文】计然曰:“人皆人,贪廉无辩。

心非心,真伪难知。

”【译文】人与人在表面上看来都一样,无法从表面去辨别一个人是贪心的还是清廉的。

心与心则大不相同,但也难以判断它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范蠡按语:“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五万事随缘随遇而安素材语文

小学语文“菜根谭”的智慧五万事随缘随遇而安素材语文

万事随缘随遇而安
一三五、万事随缘随遇而安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福囊。

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译文】
佛家讲求顺应姻缘顺应自然,而儒家讲究保守本分,随缘素位这四个字是度过人生苦海的宝船。

大概因为人生之路茫茫无边,一产生追求完美的想法,那么各种纷乱的头绪就会不断;能够安然面对所遇到的事物,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怡然自得。

一三六、当方则方当圆则圆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注释]
治世:太平盛世。

方:指品行端正。

乱世:动荡之世,与“治世”对称。

圆:圆滑,随机应变。

叔季:古时少长顺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排行最后,指衰乱将亡的时代。

《左传》云:“政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


[译文]
生活在太平盛世,为人处世应当严正刚直,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为人处世应当圆滑
婉转,生活在衰乱将亡的末世,为人处世就要方圆并济交相使用;对待心地善良的人要宽厚,对待邪恶的人要严厉,对待那些庸碌平凡的人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宽容和严厉互用,恩威并施。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八、彻悟彷徨篇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八、彻悟彷徨篇

“厚黑”有方龚自珍痛斥卖国贼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夫,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等职二十余年。

由于不为朝廷重用,他于1839年辞官归乡。

他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其诗清秀瑰丽,浪漫激情他同时也精通医学,是一位近代知名的爱国学者。

184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了抗英斗争。

正当义军把英军诱至牛栏岗准备围歼时,广州督师奕山忙派知府火速去解围,强迫义军解散,护送夷敌逃窜,广州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当时龚自珍辞官归隐杭州,闻此消息,感慨万分!于病榻之上撰写了一个奇特的济世救人药方,对当朝统治者的错误和懦弱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抨击:余黄堂(指知府)《精制孤媚药方》,服用之人可以延年益寿,润身肥囊,因宠求荣,加官晋爵,实在是偷生得福之妙药。

贵客光顾,须认明“专办讲和,情真价实,主顾不误”招牌为记。

配方如下:柔肠一条,黑心一个,厚脸皮一张,两头舌一根,媚骨一副,屈膝一对,笑脸三个,叩头虫不拘多少。

服用方法:用笑里藏刀切碎,口蜜为丸,藏于乌龟壳内。

临用时以狼心一个,狗肺一副,煎成糊涂和药送服。

这是个痛斥卖国贼的绝妙“药方”,它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把卖国贼的无耻嘴脸和卑劣行径,勾画得入木三分,揭露得淋漓尽致。

龚自珍写完这副“药方”后不久,就因悲愤过度而去世了,这副为贪官污吏画像的药方也成了他的“绝笔”。

犬鹤互伤朱宸濠碰软钉子明朝的南昌属宁王朱宸濠的地盘,宁王在这里称王称霸,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当时谁要在南昌敢对宁王说半个不字,身首就得分家。

宁王府的家丁也狗仗人势,十分风光,整天横着膀子在南昌城横冲直撞,地方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过问。

这一年皇上敕派江苏苏州人高适来任南昌知府。

高适是学士出身,素以不阿权贵著称,在朝内很有名望。

但宁王骄横惯了,总想拿地方官当枪使,让地方官成为自己的马前卒,乖乖地为他服务效命。

为了试探一下高适的深浅,朱宸濠设了一条计策。

这一天,宁王府的家人带着一头鹤在街上逛来逛去。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二、境由心生篇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二、境由心生篇

葛贤斗税监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城玄妙观外聚集了2000多名工人,这些人全都身穿白衣短衫,手拿棍棒,怒目圆睁,愤怒的目光,集中到一点——苏州城税监司衙门。

这些整装待发,准备决一死战的愤怒人群,准备和谁作战呢?首领又是谁呢?这些暂且不说,先看一看苏州城的情况罢!17世纪的苏州城,是明朝著名的商业手工业中心。

环城45里的城市里,西城是商业区,贸易天天不断。

东城是手工业(主要是丝织业)的中心,工匠们各有专长,有织工、纺工、车工、染工等各种不同的工种,仅仅织工、染工就各有数千人。

这些手工业工人有的有固定的工作,有的则没有固定工作,他们就在每天的清晨走上街头聚集在固定的地点,或者桥头或者河边,等待雇主们临时雇用。

也正是这些手工工人的辛勤劳动,滋养了苏州城内工、商业的繁荣。

苏州城内的富户大商,个个家有黄金千两、白银无数。

就是生长在皇宫里的皇帝听说他们的富有也会垂涎三尺。

且说明朝神宗皇帝,是个贪财成癖的昏君,他成天想着为皇室、宫廷聚敛财富,把宫室修建得更宏伟、更豪华一些,吃得再稀奇一些。

但是他经常加租增税把农民弄得身五分文,穷得卖儿卖女,他不敢再向农民增重赋税,以免激起他们的反抗,那么他的皇位就不保了。

怎么办呢?江南一些城市的富户,家家有黄金白银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他的耳朵。

为了向城市征收大量的钱币,明神宗从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开始向全国各城市各省各地方派出了大批的税监矿监,用这些贪官污吏为他收取财税,这些官宦或专管织造,或监督开矿,或者强征各种新增名目的税收,或者奇取富有之家的金银珠宝,不仅占为已有而且还分赐给亲信同党,然后再进献给皇帝。

这些被派出的税监,矿监都是皇帝的亲信密探。

他们到哪里就与当地的流氓无赖相互勾结起来,把当地的官府衙门也不放在眼里,另建税署衙门,自成天下。

他们因为有皇帝的直接支持更是私设公堂,任意捕杀人民,强取豪夺。

一时间各地人民无法承受这些强盗们无情而又残酷的统治,纷纷起来造反。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三、珍藏友情篇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三、珍藏友情篇

有杏得梅程敏政一对得妻明代有个神童程敏政,自幼好学,卓然不凡,10岁的时候,就已远近闻名了。

程敏政作文属对很有一套,闻名前来斗智的文人都对他佩服不已。

安徽巡抚听说辖下出了个神童,非常高兴。

上表奏明朝廷。

这样,程敏政得以“少年大学士”的身份进了当时的翰林院深造。

旧时认为出了神童是国家社稷的福祉,程敏政经过多方推荐考试,又经皇上认可,一步登天地入了翰林院,成了全国的特大新闻,街谈巷议中无人不知程敏政的名字。

经过这么一番炒作,知道他的人可多了,有些人还看中了他少年英俊、前途无量,想和他攀亲结缘,大学士李贤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贤膝下有一女,唤名莹儿。

莹儿出身高贵,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及至成年,真个是亭亭玉立,肤白貌端。

李贤爱若掌上明珠,一心想为她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佳婿。

这一天,李贤专门下帖请程敏政到家中吃饭,并特意安排上了一盘素炒藕片,酒过三巡,李贤提出对对子聊以助兴,他用筷子指着桌上的藕片,试探着问了一句:“因荷而得藕?”此联简单朴实,意思是因为有了荷花,后才长出了藕,其实内中含有深意,是借藕投石问路,一察程敏政有无才学,能否参透联语实质;二试程敏政对结亲的态度。

程敏政何等人物?他见李大学士无端发问,知其必有隐衷,稍一用脑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程敏政出身寒门,因智力超群而得以破格擢拔,在朝中并无靠山,早就想寻机投靠,再加上他也在京中闻得莹儿姓名,很想一亲芳泽。

现在天上掉下了馅饼,他求之不得,赶紧回应道:“有杏不须梅。

”李贤一听,知联姻事成,不由乐得哈哈大笑,当即做主,将莹儿许配给了程敏政。

一句联语轻松赢得红颜归,程敏政可谓艳福不浅。

李贤上联以隐语设问,要想对好下联实为不易。

程敏政用“杏梅”作喻,看似驴头不对马嘴,实则暗里说自己三生有幸,不需要媒人就能获得美满姻缘,这句联语也成了联坛上盛传不衰的千秋佳话,可见智力资本真正抵得过高官厚禄了。

出口成句王尔烈才智不凡一年秋天,一位塾师带着一群学生到郊外秋游。

只见秋高气爽,原野菊花盛开,老塾师随口吟出一联:“野外黄花似金钉钉地。

谋略奇书《智囊全集》,为人处世六句话

谋略奇书《智囊全集》,为人处世六句话

谋略奇书《智囊全集》,为人处世六句话《智囊全集》是明末着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集的智慧书。

冯梦龙是个奇人,一辈子创作、编写、编写的书籍非常丰富多彩,迄今为止传世的代表作有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以及纪史作品《情史》、《笑府》,类型多种多样,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智囊全集》。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首句话中,冯梦龙写到:“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

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

周览古今得失成败之林,蔑不由此。

”智囊全集全书集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字字如三尺剑,将各种各样智慧收揽无遗,是1部体现古代人巧妙使用智慧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1.或无备而示之有备者,杜其谋也;或有备而示之无备者,消其忌也。

自身沒有实力,却虚张声势展示出自己的力量,是以便杜绝另一方的愚蠢想法;的确有实力而极力掩饰,主要表现出全无防备的样子,是以便消除另一方的猜忌。

2.道固委蛇,大成若缺。

如莲在泥,入垢出洁。

先号后笑,吉生凶灭。

弯弯曲曲的道路,好像无缺。

如同生长在污泥中的莲蓬一般,历经洗涤才可以显露出原先的面目。

历经哭泣,最终才可以微笑。

使用恰当,能够趋吉避凶。

3.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缝祸于渺,迎祥于独;彼昏是违,伏机自触。

圣贤行事,决不会自陷死地;贤者所为,从没遭遇过失败。

是因为他们能够从小事中预见灾难的到来,因此总是能未雨绸缪,获得圆满的成绩。

4.容小过者,以一长酬;是大仇者,以死力报。

唯酬报之情迫中,故其长触之而必试,其力激之而必竭。

彼索过寻仇者,岂非大愚?忍受别人的小错误,他便会用一技之长来回报;忍受自己的大仇人,他便会以死相报。

假如另一方想要回报自己的心意,一旦被触动,他便会跃跃欲试,假如情况危急,他便会竭尽全力。

总想念别人的错误的人,难道不是太愚蠢了?5.宁为铅刀,毋为楮叶。

错节盘根,利器斯别。

识时务者,呼为俊杰。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八、彻悟彷徨篇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八、彻悟彷徨篇

“厚黑”有方龚自珍痛斥卖国贼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夫,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等职二十余年。

由于不为朝廷重用,他于1839年辞官归乡。

他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其诗清秀瑰丽,浪漫激情他同时也精通医学,是一位近代知名的爱国学者。

184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了抗英斗争。

正当义军把英军诱至牛栏岗准备围歼时,广州督师奕山忙派知府火速去解围,强迫义军解散,护送夷敌逃窜,广州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当时龚自珍辞官归隐杭州,闻此消息,感慨万分!于病榻之上撰写了一个奇特的济世救人药方,对当朝统治者的错误和懦弱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抨击:余黄堂(指知府)《精制孤媚药方》,服用之人可以延年益寿,润身肥囊,因宠求荣,加官晋爵,实在是偷生得福之妙药。

贵客光顾,须认明“专办讲和,情真价实,主顾不误”招牌为记。

配方如下:柔肠一条,黑心一个,厚脸皮一张,两头舌一根,媚骨一副,屈膝一对,笑脸三个,叩头虫不拘多少。

服用方法:用笑里藏刀切碎,口蜜为丸,藏于乌龟壳内。

临用时以狼心一个,狗肺一副,煎成糊涂和药送服。

这是个痛斥卖国贼的绝妙“药方”,它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把卖国贼的无耻嘴脸和卑劣行径,勾画得入木三分,揭露得淋漓尽致。

龚自珍写完这副“药方”后不久,就因悲愤过度而去世了,这副为贪官污吏画像的药方也成了他的“绝笔”。

犬鹤互伤朱宸濠碰软钉子明朝的南昌属宁王朱宸濠的地盘,宁王在这里称王称霸,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当时谁要在南昌敢对宁王说半个不字,身首就得分家。

宁王府的家丁也狗仗人势,十分风光,整天横着膀子在南昌城横冲直撞,地方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过问。

这一年皇上敕派江苏苏州人高适来任南昌知府。

高适是学士出身,素以不阿权贵著称,在朝内很有名望。

但宁王骄横惯了,总想拿地方官当枪使,让地方官成为自己的马前卒,乖乖地为他服务效命。

为了试探一下高适的深浅,朱宸濠设了一条计策。

这一天,宁王府的家人带着一头鹤在街上逛来逛去。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九、珍惜和谐篇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九、珍惜和谐篇

少年英雄夏完淳夏完淳原名叫夏复,松江府华亭县人。

父亲夏允彝是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也是一位学识渊博、作风豪迈的文人。

他的母亲和妹妹都会做诗,姐姐淑吉还是位出色的诗人。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的一位神童,英才早熟,胆气过人,5岁就能与人谈论学问,7岁能诗作文,9岁时已写出了一本《代乳集》的诗集了。

明朝末年,时局动荡,朝政腐败,在士大夫中流行着一股很坏的风气。

一些人作官前死啃经书,中举做官后,则一门心思买田造房,拉拢关系作巧宦,而对现实问题,世务所急,却不闻不问,毫不关心。

当时东南地区倒有些讲究“经世致用”之学的知识分子,他们纷纷结社聚友,议论朝政,抨击时弊。

最早有无锡的东林党,后来在苏州有“复社”,在松江有“几社”。

夏允彝和陈子龙是“几社”的重要创始人。

他俩相知最深,同怀匡救时弊的宏愿,常在一起留心时势,切磋学问。

当父辈们在高谈阔论时,小夏完淳就用心地在一边听。

6岁时,陈子龙在夏家见夏复聪明伶俐,少年老成,常常故意与他辩论,逗着玩。

有时一谈下去,小夏复说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使陈子龙很不好对付。

夏复12岁时,在故乡与志同道合的少年朋友,模仿父辈组织了一个“西南得朋会”,常聚在一起研讨诗文,纵论国家大事。

在父辈们的长期熏陶下,夏复在童年时就关心时事,养成了敏锐的政治目光,立下了为国献身的抱复。

1644年,夏复刚14岁,全国时局突变。

清朝军队人关攻占了北京,国家存亡和人民安危到了最紧迫的关头。

广大人民群众和一些有民族气节的官僚、士大夫奋起抗清斗争。

这时,夏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夏完淳,跟着父亲也投入了这场斗争。

第二年的5月,清军攻下南京,即派降清的原明朝大臣洪承畴驻扎,并分兵江苏、浙江各地。

夏允彝父子,陈子龙和同县沈犹龙等人,决定起兵反抗。

他们联络明朝的吴淞总兵吴志葵,派兵进攻苏州。

15岁的夏完淳投笔从戎,意气激昂,在吴志葵军中积极协助商订作战计划。

义军一度攻进苏州的胥门,但由于缺乏后援,攻城将士300余人在清军骑兵的围攻下,全部阵亡。

文人墨客智慧谋略_三、学富五车篇

文人墨客智慧谋略_三、学富五车篇

赵鼎巧言平众议南宋初年,宋高宗偏安江南,无心与金军作战,准备向金人割地称臣,签订屈辱的和约。

这天,宋高宗召集群臣,对他们说:“金人已经答应,如果我们不再袭击金国军队,便可订立和约,并将皇太后和先帝的棺木送回。

”当耐,抗金形势很好,宋军连续获胜,众大臣正期待着收复中原的喜讯,听到要停战议和,割地称臣,群情激愤。

张俊先后五次上书,反对议和,韩世忠、岳飞等将领也拒绝休兵,上奏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

”还有的大臣上书说:“现在群议汹汹,皆因关心‘和’与‘战’,陛下应深戒前车之鉴,多听取中外懂得军事的大臣的意见,共谋长久保邦之计。

”宋高宗见大臣们竟敢违抗旨意,非常生气,想下旨惩治他们。

左相赵鼎虽也主战,但见高宗主意已定,不可逆转,为了不使君臣闹僵,保存朝廷中主战派实力,他采取了疏通的办法。

赵鼎对宋高宗说:“我们知道皇上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现在是为了对亲人尽孝道,迫不得已才答应讲和,虽然大家说了些愤懑的话,但绝不是不尊敬皇上,而是爱护皇上。

希望皇上不要见怪。

皇上可下这样一道圣谕,讲明议和不是我的本意,只是因亲人的缘故不得不这样做。

等到先帝的棺木和皇太后自金国返回以后,如果金人撕毁和约,那么现在是否签约也就无所谓了;如果金人遵守和约,那正是我们希望的,也就不必恐惧后悔了。

”由于宋高宗采纳了赵鼎的意见,不以议和而排斥所有主战大臣,又抬出先帝棺木和皇太后作幌子。

深明“忠”、“孝”两字份量的众大臣只好缄口不言了。

君臣间的这场矛盾暂时缓和下来。

身为宰相的赵鼎,面对即将发生的君臣冲突,为了避免主和派把持朝政,只好暂时采取委曲求全的策略,力平众议,使皇上找不到借口治罪大臣,也使大臣们提不出更充分的理由责怪皇上。

可见其用心良苦。

谁毁的瓜田?胡乞买担任下蔡县令时,一天,有村民来县衙告状,称他家有瓜田辱宵,瓜尚未熟,昨夜忽被人将根藤破坏,全成了长不熟、卖不掉的生瓜。

胡乞买亲去勘查,原来瓜田附逝七八家庄户也是种瓜为生的。

胡迄买暗暗思量,毁瓜田者不出这些人之外。

致良知正文

致良知正文

1.阳明先生年谱王先生守仁,字伯安,其先晋右军将军羲之之后,世居山阴。

至二十三世,迪功郎寿徙余姚。

国初有纲者,官广东参议,死苗难。

其子彦达以羊革裹尸归,御史郭纯上其事,庙祀纲于增城,纲盖先生之六世祖也。

高祖与准,永乐间举遗逸,不起,号“遁石翁”。

曾祖世杰,以明经贡入太学,号“槐里子”。

祖天叙,号竹轩,封翰林院修撰。

自槐里子以下,两世皆赠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加赠新建伯。

父华,号“龙山”,由进士及第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书,封新建伯。

龙山念山阴佳山水,又为先世故居,复自余姚徙越城之光相坊。

先生因筑室阳明洞,距越城东南二十里,故学者称为“阳明先生”。

1472年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三十日丁亥,先生生。

先生在娠十四月。

生之夕,祖母岑梦神人绯玉,自云中鼓吹送儿来,惊寤,已闻啼声。

竹轩翁因名先生“云”。

而乡人遂指所生楼曰“瑞云楼”。

1477年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岁。

犹不言。

有神僧过而目之曰:“好个孩儿,可惜名字道破。

”竹轩翁更以今名,曰“守仁”,即能言。

尝暗自诵翁所读书,翁讶问之,曰:“向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1481年十七年辛丑,先生十岁。

龙山公举进士。

1482年十八年壬寅,先生十一岁。

竹轩翁因龙山公迎养,携先生如京师,过登金山,与客赋诗,未就。

先生从旁占一绝。

客大惊,复命赋蔽月山。

先生又随口占一绝(诗在集中)。

明年,就塾师于邸中。

一日,与同学生走长安街,遇相者,曰:“吾为尔相。

尔须拂领,入圣境。

须至上丹台,结圣胎。

须至下丹台,圣果圆。

”先生感其言,归问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师曰:“读书登第。

”先生曰:“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1484年二十年甲辰,先生十三岁。

太夫人郑氏卒。

1486年二十二年丙午,先生十五岁。

时石英、王勇乱畿内,石和尚、刘千金乱秦中。

先生间行出居庸关,逐胡儿骑射,遍询夷落所以备御之策,经月始返。

夜梦谒汉马将军援庙,赋诗一律(诗在集中)。

先生感慨时事,屡欲上书于朝,龙山公格而止之。

1488年弘治元年戊申,先生十七岁。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六、怡然自得篇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六、怡然自得篇

仁宣之治明成祖朱棣病死后,皇太子朱高炽即位,这就是仁宗。

仁宗为人仁厚,又多次参加战争,懂得爱护臣下,能够关心百姓的疾苦。

还是在朱元璋执政的最后一年的时候,当时朱高炽是燕王的世子。

有一次,朱元璋叫各个王世子分别检阅皇城的卫兵,其他世子都检阅完毕很久了,朱高炽才回来奏报检阅结束。

朱元璋问他:为什么这么迟才回来?他说:因早晨天气很冷,卫兵们正在吃饭,我等他们吃完了饭才检阅,所以回来得迟。

朱元璋听了夸奖他懂得体恤手下的人了。

仁宗在位期间,重用老臣蹇义、夏原吉和建文朝时的旧臣杨士奇、杨荣以及杨溥。

仁宗就是在“蹇夏”和“三杨”的辅助下,实行了一些开明的政治。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本人能够纳谏。

还是在他当太子的时候,有一个御史得罪了他,朱高炽即帝位后,就想惩办这个御史。

杨士奇劝谏他说:“你在即位的时候,已经下了一道诏书赦免那些以前曾忤旨的人。

现在如果还要办御史的罪,就是不守信用。

这样做会使臣下感到心寒的。

”经杨士奇这样一说,仁宗就改变了主意,不再计较御史的前咎了。

明成祖的时候,由于经常战争,劳役频举,支出浩大弥繁。

虽然当时的经济繁荣,国库殷实,但在这20年左右的时间里,耗费的物力毕竟是太多了。

仁宗即位后,注意到老百姓的负担过重的现象,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他一即位就下令停止为宫中采办宝石、金珠、马匹以及浇铸进贡等。

在往年,北京和山东两地要交枣木80万斤用作宫中香炭之用,这是常赋并不是额外采办,仁宗也下令只征一半。

工部要修理军器,准备向老百姓征布漆,仁宗命令用官钞到市场上购买,不许向老百姓征派。

为了保证老百姓的休养生息,仁宗还派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

他对贪官污吏是深恶痛绝的,凡是发现官吏贪赃害民的,都进行惩办。

有一个太监在四川采办木料扰害百姓,仁宗就命令副都御史弋谦前去调查并给了严厉的处治。

仁宗当了10个月的皇帝就病死了。

他死后,由他的儿子朱瞻基继位,这就是宣宗。

宣宗在位期间,仍然重用“蹇夏”和“三杨”’等一班老臣,并继续执行仁宗的与民休息的政策。

万事随缘,一身须正,功名富贵皆前定。译文

万事随缘,一身须正,功名富贵皆前定。译文

“Everything follows fate, one should be righteous, success and glory are all predestined.”这个主题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概念,涉及到人生观、命运观和道德观等多个方面。

这句谚语所包含的意义非常丰富,它提醒人们要对待人生的种种巧合和变化,保持一颗平和、宽容的心态。

它也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不计较得失,顺应天命,将功成名就看作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在探讨这个主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我们可以从宿命论的角度来看,即宿命主义者认为万事皆有定数,人的一生早已注定好了。

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努力,历经多少坎坷,最终的结果都是注定的。

这种观点认为一切努力和奋斗都是徒劳的,因为一切都在命运的安排之中。

然而,也有人认为宿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仍然有能力去改变命运。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理论认为,虽然一切因果早已注定,但通过善行积德,可以改变未来的命运。

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的行为对命运的影响,认为善恶报应是一种因果律。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道德观的角度来思考这个主题。

作为人,应该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不计较得失,顺应天命。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心怀感恩,接受命运的安排。

对待他人也要宽容,不应因为自己的得失而对他人产生怨恨或者敌意。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命运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既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体意志和行动的影响。

命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们应该在努力奋斗的接受并尊重命运的安排,不能盲目相信命运的安排,也不能因为对命运的依赖而失去行动的勇气。

万事随缘,一身须正,功名富贵皆前定,是一个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训。

在面对命运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顺应天命,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

我们也要明白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体的努力和行动也能对命运产生一定的影响。

希望大家在面对一切变数时,都能以一颗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接受并尊重命运的安排。

经典处世谋略46个,简短易记、易学,实用

经典处世谋略46个,简短易记、易学,实用

经典处世谋略46个,简短易记、易学,实用第一集经典处世谋略·方圆篇谋略1:达变——灵活通变的处世智慧谋略2:虚实——无为之为的处世智慧谋略3:借力——仗人成事的处世智慧谋略4:谋势——棋占先手的处世智慧谋略5:机敏——随机应变的处世智慧谋略6:顺势——借机反弹的处世智慧第二集经典处世谋略·顺逆篇谋略1:苦难——迎难而上的处世智慧谋略2:立志——高瞻远瞩的处世智慧谋略3:勤勉——以勤补拙的处世智慧谋略4:持恒——有始有终的处世智慧第三集经典处世谋略·权衡篇谋略1:选优——择善而从的处世智慧谋略2:得失——洞明世事的处世智慧谋略3:利害——深思熟虑的处世智慧谋略4:知止——月盈乃亏的处世智慧谋略5:迂回——曲径通幽的处世智慧第四集经典处世谋略·屈伸篇谋略1:善忍——以退为进的处世智慧谋略2:示弱——佯以惑敌的处世智慧谋略3:避祸——躬身自保的处世智慧谋略4:弱势——化弱为强的处世智慧谋略5:善藏——韬光养晦的处世智慧谋略6:藏锋——甘于缩头的处世智慧谋略7:无畏——大义凛然的处世智慧第五集经典处世谋略·贤愚篇谋略1:慧眼——辨愚察奸的处世智慧谋略2:患难——同舟共济的处世智慧谋略3:共荣——携手互助的交友智慧谋略4:益友——相益则亲的处世智慧谋略5:使贤——互利双赢的处世智慧第六集经典处世谋略·度量篇谋略1:忘私——大公无私的处世智慧谋略2:包容——海纳百川的处世智慧谋略3:用长——借人成事的处世智慧谋略4:不计小失——舍小求大的处世智慧第七集经典处世谋略·敏敬篇谋略1:诚信——一诺千金的处世智慧谋略2:谦恭——放低姿态的处世智慧谋略3:持身——严于律己的处世智慧谋略4:真诚——厚德载物的处世智慧谋略5:敬人——投桃报李的处世智慧第八集经典处世谋略·忧乐篇谋略1:远小人——远离祸患的处世智慧谋略2:虚静——安贫乐道的处世智慧谋略3:低调——主动适应的处世智慧谋略4:公心——大局为重的处世智慧谋略5:祸福——从容达观的处世智慧谋略6:淡泊——豁达大度的处世智慧第九集经典处世谋略·时宜篇谋略1:分寸——知行知止的处世智慧谋略2:时务——顺势而为的处世智慧谋略3:逢迎——投其所好的处世智慧谋略4:攀附——借梯登天的处世智慧图文均来自网络。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一、人生修炼篇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一、人生修炼篇

抗倭名将俞大猷在东南沿海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抗倭英雄有两个:一个是戚继光,另一个便是俞大猷。

俞大猷,福建晋江人,他出生在海边,熟悉沿海防务,家乡人民受到倭寇的侵犯他也耳闻目睹,十分痛恨倭寇的罪行。

自幼习武,准备随时保家卫国,报效自己的祖国。

后来浙江都御史王忏在巡视海防的时候,发现了这位武艺高强、立志报国的人才,便竭力推荐保举他任备倭都指挥(专门巡查海防、阻止倭寇入侵的小官),由于他功绩显著,不久便被提拔为宁波、台州诸郡参将,在王忏的支持下,他大胆地改进了明军边防,征调和建造了大批船只,准备随时抗击来犯的倭寇。

他还看到了明朝军队的腐朽,不能抵御倭寇的进攻。

便招募熟悉水性的民工,经过充分的训练来充当水军的骨干力量,同时修造大量的内河战船,在船上准备标枪、火药、铅弹等,并且改进战术,遇有倭寇入侵,就放倭寇的船只由海上进入内河,再用海船封锁海口,堵上敌人逃跑的归路,然后围住歼灭,这种战术大胆而有效,使倭寇胆战心惊。

1553年(明世宗三十二年)3月,在王忏的指挥下,俞大猷率领精兵夜袭普陀山倭寇的老窝,放火烧了敌寨,倭寇死伤无数,余下的便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跑了。

这就是明代东南沿海军民抗倭史上有名的“普陀山大捷”。

由于俞大猷抗倭的战功显著,在1553年被提升为副总兵。

同年,在闽浙总督张经的部下,带领自己训练的军队,奋勇杀敌1900多名,取得了抗倭战争的又一次大胜仗。

从此俞大猷成为抗倭的名将,让倭寇闻风丧胆。

但是,不久总督张经被奸臣严嵩、赵文华陷害致死,俞大猷也受牵连,被关进监狱。

一时抗倭的领导权落在奸臣赵文华、胡宗宪的手中,东南沿海的倭寇一时又猖獗起来。

成群结队的倭寇乘船大举进犯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这些地方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报朝廷,在此情况下,经过一些人的营救,俞大猷便死里逃生,重被派到沿海抗倭。

1562年(明世宗四十一年)11月,倭寇猖狂地陷落了东南重镇兴化,不久又攻陷了平海卫,朝廷便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前往抗倭,同时任命戚继光为副总兵官。

古籍名句《智囊全集》名言合辑

古籍名句《智囊全集》名言合辑

古籍名句《智囊全集》名言合辑《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

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

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1.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

——《智囊(选录)·上智部·太公孔子》如果小人没有过人的才干,就难以祸乱国家。

2. 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

——《智囊(选录)·上智部·总序》真正的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而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

3. 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

——《智囊(选录)·上智部·太公孔子》如果小人有才能但愿意接受君子的指挥,那么未尝就对国家没有好处,而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摒弃他们。

4. 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

——《智囊(选录)·上智部·总序》最高级的智慧者,其做事是无所用其心而无不用其心,随顺着自然规律而处理一切事物,不做任何刻意的制约和妄动,所以说是“无心而合”。

并非只要周全考虑就能达到。

5. 无术而言智,如御人舟子——《智囊(选录)·术智部·总序》没有智慧而只强调方法,就如同傀儡之戏的变化。

6. 智者,术所以生也;术者,智所以转也。

——《智囊(选录)·术智部·总序》术即方法,真正的方法是从智慧中产生的;而通过适当的方法,智慧才能发挥无比的功用。

7. 容小过者,以一长酬;释大仇者,以死力报。

——《智囊(选录)·上智部·丙吉郭进》容忍小的过失,能得到对方以长处作为回报;饶恕大仇人,更能得到对方不顾生死的报答。

8. 因材任能,盗皆作使。

——《智囊(选录)·上智部·魏元忠》量才而用,强盗都可以成为使者。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十、自我放歌篇

中兴名家智慧谋略_十、自我放歌篇

郑和下西洋郑和是云南昆阳州的人。

他原来姓马,他们家都信奉伊斯兰教。

明太祖十五年的时候,郑和的父亲死了,这时郑和方13岁。

大约是在郑和的父亲去世不久,他就因某种机缘入宫当了宦官,就叫了三保,侍候燕王朱棣。

在靖难之役中,他跟随燕王征战有功,就被擢升为太监,赐姓郑。

中国历代帝王,向来都是以天子自居,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中心,在他们有了强大的国力基础时,就总想要扬威四海内外,也就是与四方的各国建立盛大的朝贡贸易关系。

朱棣当了皇帝后,就决定派郑和出使西洋地区。

当时的西洋,是明朝人的地理概念,他们以婆罗洲为中心,婆罗洲以东的地区,他们就称为“东洋”,婆罗洲以西的地区,他们就称为“西洋”,郑和航海所经过的地区,大部分都在婆罗洲以西的地方,所以就把郑和的出海航行,叫做“下西洋”。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明成祖三年的七月到明成祖五年十月之间。

他建造了不少大船,有的长40多丈,宽近20丈。

这次首航,郑和率领将士近3万余人,大海船200多艘,同时,还带了大量的金钱银钞,船上还安装了航海图和罗盘针。

这支航行队伍航船的体积之大和设备的先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郑和与副使太监王景弘从苏州的刘家河出发,海航到福建,然后从福建的五虎门继续扬帆远行,首先抵达了占城,遍历爪哇和苏门答腊等一些地区。

他一路上,都以明朝皇帝的名义,给他们所到地区的统治者封官加爵,如果不服从他们的命令,他们就用武力去加以威慑。

在他们经过印度尼西亚的旧港时,原来祖籍在广东的海盗陈祖义,在海上偷盗抢掠,横行无忌,公然来抢劫郑和的船队。

郑和就下令将这股海盗打得落花流水,并且活捉了陈祖义,带回中国,把他献给了明政府,后来被斩首,这样,再在海上航行。

就安全了。

明成祖对郑和的这次远航,非常满意,因为郑和回国后,各国的使者都随船来朝拜明朝皇帝,朱棣也给了他们大量的赏赐,同时,也对郑和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在明成祖七年的十月到成祖九年的七月之间,郑和又第三次下“西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谋远虑黄宗羲计除关知县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守元学案》、《明儒学案》、《诗案》等。

有关他的智慧故事有很多可以在史册中读到。

清朝康熙年间,浙江余姚连降大雨,姚江水漫过堤岸,淹没了大片民舍和稻田。

当时正在余姚隐居的黄宗羲见状心急如焚,但一时又想不出办法拯救黎民百姓。

余姚县令姓关,原本是一个投机倒把的盐商后来靠花了大把雪花银才捐了个知县的位子。

这位关知县生性贪婪,在余姚任上搜刮了大量钱财。

他看这洪水大有一日高过一日之势,也巴不得洪水快退下去。

他心里想的却不是穷苦百姓,而是怕大水冲走了他的金银财宝。

关知县正焦急的坐立不安时,他手下的刑名师爷过来附耳献上了一计,关知县不禁喜笑颜开。

原来师爷告诉他大学者黄宗羲就居住在余姚县城。

这黄宗羲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何不求他来献上治水良策?第二天,关知县就带上一帮衙役亲自来到了黄宗羲家中,向他请教降服洪水的办法。

黄宗羲早就闻得关知县为官贪得无厌,是个地地道道的大贪官。

他决定借洪水之机除掉这个贪官,为余姚百姓造福。

于是黄宗羲故作神秘地对关知县说:“这洪水本是水罡星所控制。

我已求神问卦,得知洪水不漫过县衙决不会罢休。

眼下只有一个破水之法,那就是将老爷的官印丢入水中。

水罡星以为余姚县城已淹入水底,就会将水退去。

”余姚县令听罢尽管觉得有些不妥,但转念一想,这黄宗羲学贯古今,连皇上都十分相信他,他的话定有一番道理。

再说我先将官印抛入姚江,等洪水退后再多多派人打捞,估计不会有太大问题。

于是,关知县吩咐衙役备轿,从县衙出发到舜江楼去。

关知县登上舜江楼,望见楼下浊浪滔天的洪水,心里“咚咚”的跳个不停。

但为了保住百万家财,他也顾不得许多了,当下一闭眼将官印抛入了滔滔江水中。

黄宗羲其实早就知道洪水将要退却,他这么做只不过是想为余姚百姓除掉关知县罢了。

果然,当晚洪水就退了。

关知县再派人去找官印,哪里还找得着?早被洪水冲走啦!不久,朝廷派人下来巡查灾情,得知关知县丢了官印,当即将他革职下狱。

后又查出他贪赃枉法的罪行,一道圣旨下来给处斩了。

余姚老百姓得到这个消息后。

不禁拍手称快,像过年一样高兴。

故弄玄虚徐霞客吓死李老财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出生于明代江阴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是世界上著名的旅行家和伟大的地理学家。

徐霞客一生遍游名山大川,见多识广,更通晓天文地理。

有一天,徐霞客出游到河北献县,忽然发现一个老太婆在路旁痛哭不止。

徐霞客十分好奇,当即上前问个究竟。

那老太婆告诉他自己无儿无女,一直和老头相依为命,两年前老头撒手西去,只留下一亩三分薄地给她,她就靠着这一亩三分地勉强度日。

谁想本村李老太爷生性贪婪,看老太婆靠着这一亩三分薄地活得还挺自在,就拿出一张契约说老头儿生前欠他一百两银子,现在要老太婆来还债。

这老太婆不认得一个字,如何能辨别契约真假?官司打到县里,县官受了李老太爷的贿赂,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这一亩三分地判给了李老太爷抵债。

老太婆失去了土地,生活无依无着,因此在路边痛哭失声。

徐霞客一听,不禁怒火中烧,决定替老太婆讨个公道,惩治一下李老太爷。

这天,他扮成一个风水先生,来到李财主的门前,口中念念有词:“若得福地,必求仙人……”家丁看徐霞客仙风道骨,仪表不凡,急忙进门禀告李老太爷。

李老太爷虽然平生作恶多端,今天却装出一副吃斋念佛的虔诚相,马上命令将徐霞客请进堂屋。

徐霞客一见李财主一脸蠢相,风烛残年,料定他活不了几天,就故弄玄虚地掐指算了一算,忽然大惊小怪地说:“请恕在下直言,观您老的命相,好像活不了几天了!”有钱人都怕死,李财主一听说自己气数已尽,不禁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徐霞客一见火候到了,又故意装着十分为难的样子说:“而且从命理上推测,老爷死后,由于阴阳冲克,天罡地煞交会,所以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财主平时阿谀之言听惯了,如何听得下这恶言恶语?气得喷了一口鲜血。

他颤颤巍巍地用手杖指着徐霞客说:“好你个游方老道,竟敢咒骂老夫,是何道理?”徐霞客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提笔写下了“葬身之地”四个大字,然后交给一旁的家丁,命他在中午时分放出去,纸落何处,那里就是李财主的葬身之地。

天刚午时,家丁准时拿着那张纸出门去了,谁知纸片刚刚脱手,狂风四起,飞沙走石,纸在风中飘,家丁在路上赶,一直追到天黑也没见纸落下来,家丁只得哭丧着脸回来禀报。

李财主一听,连呼数声:“天意呀!天意!”吐血不止,一命呜呼!其实,徐霞客并不是一个阴阳家,只是他自幼离家游历四方,掌握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又饱读诗书,对地理历史很有研究。

他早就观好了天象,断定第二天中午必有狂风,故而才设下这个圈套来打击一下李财主的嚣张气焰。

本来他只想吓唬他一顿了事,没想到这老财主作恶多端,惧怕天报,一惊一吓居然一命归西了。

疾恶如仇汤显祖两斗富翁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是“嘉靖八才子”之一。

他为人诙谐洒脱,机敏耿直,尤其是文章功夫厚实,有子建王勃之才,当时有很多人以得到他的一篇文章为荣耀。

汤显祖的邻居是一位富豪,家中财产巨万,奴仆成群,但他仍然不满足,整天算计着如何敲剥民髓,聚敛财富。

乡人知道他是个为富不仁的吝啬之辈,都不愿意和他交往。

有一年,这位富翁用搜刮来的钱盖了一座豪宅。

豪宅规模宏大,华栋连云。

但这么漂亮的房子如果没有文士妙笔陪衬一下,无疑逊色了不少,他想来想去想到了汤显祖。

为了得到汤显祖的一纸墨迹,富老头假惺惺地备上厚礼前去延请汤显祖为豪宅作记,没想到汤显祖竟然一反常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到了约定的日期,汤显祖交上了他的大作——一篇散曲: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刮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富老头虽然不学无术,却还是念过几天书,一看这首散曲如此挖苦自己,当即气得胡子直吹。

但汤显祖在曲中并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只好忍气吞声,吃了个闷亏。

过了几天,汤显祖的妻子临产,富老头为了报复,派人送来了礼物。

汤显祖一看就知道他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果然,礼单上写道:送上母鸡两只,少抱了三五天。

原来只是送来了两个鸡蛋!这富老头可真够抠门的。

第二年春天,这富翁六十大寿,汤显祖也凑了份热闹,送去了一份薄礼,礼包封上写着“祝君长寿”,富翁一看礼包又大又沉,不禁十分高兴。

手忙脚乱地打开一看,却气傻了眼——原来内层写着一句话:敬奉春笋三斤,多长了八九岁。

汤显祖这个玩笑开得更大,他送的是一包竹竿!读罢这则故事,不禁为汤显祖的超人智慧所折服!这位富邻居不自量力,妄想求汤显祖的文墨来为自己装点门面,没料想弄巧成拙,汤显祖用一首散曲把他不惜手段聚敛财富的丑恶行径挖苦得一文不值!为了出上这口恶气,他用两个鸡蛋送礼妄图挽回面子,报一回求文被辱之仇。

没想到汤显祖做得更绝,在他生日那天回敬了一堆竹竿!辨钱明子程颢断案明察秋毫程颢世称明道先生,是位著名的学者。

他和他的弟弟程颐都是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学生,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二程”。

程颢曾任户县主簿、晋城县令等职。

他天资过人,很有涵养,断案如神,当地老百姓都称呼他为“程青天”。

户县有一户人家,将他几十年盖的房屋租给别人居住。

房主死了以后,这位房客偶尔从地下挖出了一罐银钱。

房主的儿子说:“这是我父亲当年埋下的,应当归还给我!”而房客则说这银子是他藏下的。

二人争论不休没法了断,只好对簿公堂。

程颢受理了这件案子。

他首先问房主的儿子:“你父亲埋藏这些钱有多少年了?”房主的儿子回答说:“四十年了。

”程颢又接着问:“你家房子租给房客多少年了?”房主的儿子说:“二十年了。

”“这就好办了。

”程颢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叫人取来银钱仔细辨认,然后对房客说:“这些钱是四十年以前铸造的,近年来虽然市面上偶尔流通,但并不铸造了,试问你是如何得到这笔钱的呢?这不是明摆着想讹诈别人的钱财吗?快快从实招来!”房客无言以对,只好承认钱不是他的。

程颢当晋城县令时,有一个姓张的富豪死了,忽然有个老头来到张家说他是张少爷的亲爹。

张少爷感到纳闷,因为父亲生前从未向他提过此事,现在冷不丁的又冒出来个亲爹要他赡养,实在是心有不甘,于是二人对簿公堂。

这老头儿向程颢自我介绍说他早年外出行医,妻子在家生了个孩子,因贫穷养不起,就给了这个张三阿公带养,并拿出几页旧处方作为证据。

程颖接过一看,上面果然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抱儿与张三翁。

”别人一看这个年月日同张少爷出生的年月日相同,也就没有提出什么怀疑。

但程颢略一思索,却从中发现了问题。

他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刁民,还敢冒充他人亲爹,你写条子这一年,张三阿公才三十多岁,为什么称之张三翁呢?这其中一定有诈,还不快快从实招来?”老头儿见骗局被戳穿,只得承认了自己有谋夺张家财产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并挨了四十大板之后,狼狈而去。

这两桩案子,乍一看来确实是两桩“无头案”,惟一能够证明事实真相的当事人都已死去,而投机者正是打了个时间差,用人死无对证来先人一着,造成既成事实的假象,进而谋取利益。

当时断案工具落后,既没有碳十四测定法,更不可能搞亲子鉴定,而程颢却从一些蛛丝马迹之中发现了线索,并得出了合情合理的推断,揭穿了骗子的阴谋。

窦娥冤深关汉卿一剧成名关汉卿是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元大都(今北京)人。

他多才多艺,会围棋、爱跳舞、精吹弹、能吟诗、善演剧。

关汉卿最爱好的就是写剧本。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风俗民情、官场炎凉都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他在大都乡下居住时,和邻居们打成一片,附近的穷苦百姓都愿意和他交往。

邻居中有一个叫张婆婆的,和她的儿媳妇一同生活。

这张婆婆十分命苦,三十岁上就死了丈夫,五十岁时独生子又病死了。

婆媳两人生活孤苦,相依为命,关汉卿时常在生活上接济她们。

后来关汉卿考取了功名,在京城太医院当一个小官。

有一年他回乡省亲,无意中间起张婆婆,家人告诉他张婆婆和媳妇都被恶霸害死了,关汉卿闻言十分震惊。

回到京城,关汉卿就根据张婆婆一家的悲惨遭遇,构思并完成了《窦娥冤》这个剧本。

《窦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的一个贫苦女子窦娥,她从小死了母亲,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因缺少盘缠把她卖给了蔡婆婆家做童养媳。

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下窦娥婆媳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就和其父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不走,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窦娥嫁给张驴儿,但遭到了窦娥的严词拒绝。

张驴儿见状设下诡计,他准备用毒药毒死蔡婆婆,然后挟持窦娥与他成亲,不料却误毒死了张老儿。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的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然后又买通官府屈打成招,把窦娥定了死罪。

临刑前,窦娥满腔悲愤地呼喊道:“天啊,你错看贤愚枉为天;地也,你不分好歹枉为地!”然后慷慨赴死。

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死刑,贪官桃杌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窦娥冤》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凝聚了他一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