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地探博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博士培养计划

博士培养计划

博士培养计划

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博士培养计划是什么?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博士培养计划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大家喜欢。

博士培养计划篇一

根据《关于公布<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西交研[20XX]59号)文件精神,即日起开始启动我校20XX年“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旨在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高年级优秀博士生继续安心于科学研究,力争在学位论文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2.申报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我校在读博士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读博士期间学位课成绩优良,学位论文开题并已经做出了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愿意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扩大已有成果。

(3)身心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博士入学时间满3年且攻博身份为国家统招统分。

(4)已公开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理工医类申请人应已在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经管人文类申请人应已在SCI/SSCI/AHCI源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所属学科权威期刊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

3.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每年申报一次,全校选拔名额20名左右,本次不具体分配各学院推荐名额。请在读博士生积极申报,于20XX年10月26日(周一)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研究生院学位办。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培养方案(新版)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培养方案(新版)

地球科学学院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51年,根据发展需要,国家决定在长春建立东北地质专科学校,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及东北工学院物理系(部分)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并设立地质矿产勘查系。1958年,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也随之改称地质系。1997年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地质系和能源系合并成立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五校合并,成立新的吉林大学,保留地球科学学院的设置和名称。著名地质学家喻德渊教授、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张寿常教授、探矿工程学家胡祎同教授、地质与矿床学家张秋生教授等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以及领导工作。在学院学习过的刘嘉麒教授、康玉柱教授、翟裕生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院现有教职工136人,教师1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50人(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33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产资源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现有六个本科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10个硕士授权学科和8个博士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承担建设的学科中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海洋地质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2篇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2篇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2)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2)精选2篇(一)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机构为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才进行系统培养的一项学术计划。其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使学生在某一研究领域或学科专业中获得广泛的知识、深入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的科研能力,最终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通常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培养计划的制定: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科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包括学习课程、研究工作、学术交流等。

2. 学术课程教育: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3. 科研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专业实践:参与学术会议、写作学术论文、参与学科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实践能力。

5. 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合作,扩大学术视野和国际影响力。

6. 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研究工作后,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高层次

科学研究人才,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对于学生来说,博士研究生培

养计划不仅是获取学位的过程,更是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学术造诣的重要阶段。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2)精选2篇(二)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机构为博士生制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个

专业领域具备研究、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级人才。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培养计

博士培养计划

博士培养计划

博士培养计划

博士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机构为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计划。在当今社会,博士培养计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环境等方面,探讨博士培养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博士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未来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中坚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因此,博士培养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博士培养计划的方式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践探索。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博士人才。

另外,培养环境也是博士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术氛围、优质的导师团队、先进的科研设施,都是培养高水平博士人才的重要条件。只有在良好的培养环境中,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总之,博士培养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使命,我们应当重视博士培养计划,不断完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环境,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课程要求: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要求。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

程中,学校应该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设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己感兴趣

和正在研究的学科领域。公共课程则涵盖了跨学科的知识,可以拓宽学生

的学术视野。

2.研究生导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选择适当的研究生导师非常重要。导师应

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导

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可

以为学生提供研究项目的指引、建议和反馈,并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

3.研究项目:

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研究项目。学校应鼓励学生从

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学生在研究过

程中需要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撰写

学术论文和报告。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4.学术交流: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生论坛,主动与其他学者进

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导师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的机会。

5.科研道德:

培养博士研究生还应注重科研道德的培养。学校可以设置科研道德课程,教授学生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监管机制,及时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并为学生提供举报渠道和保护机制。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在大地测量及相关领域从事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博士研究生。

二、培养要求

1.掌握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3.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能够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

4.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三、培养内容

1.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包括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卫星导航与定位、数字摄影测量等核心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2.组织科研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研究水平。

3.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实习机会,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职业发展路径。

四、培养模式

1.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位学生设立一名主导导师,辅导导师、学

硕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

2.要求学生在前期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选定研究方向,制定详细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开展科研工作。

3.每学年定期举行学术讨论会,交流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和创新能力。

五、考核评价

1.定期进行学术评审,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科研成果,及时指导学

生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2.每年进行学术论文评审,要求学生提交学术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

以培养其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3.毕业考核时,要求学生提交博士论文,并参加学位答辩,通过答辩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2前前言言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按照全面提升博士研究生学术要求标准的原则,组织有关学院、学科制订了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同时结合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需要优化了课程设置,补充了一些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培养方案。

列入本培养方案的学科是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发布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共涉及83个。

本培养方案从限(学制)及培养方式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根据学生的来源、去向、科研项目等情况制定具体培养计划。

在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以分阶段、也可以平行或交叉进行。

三、研究方向(一)研究方向是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自身优势和特点的结合。

(二)在拟定研究方向时,应注意其先进性与引导作用,充分凝练和概括,不应重复和重叠,不应是研究课题的罗列,也不应是

导师学术兴趣的组合。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培养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政治、文化、道德、外语、专业素质的内容。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博士生修课的最低学分为10学分。

各学科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本学科的最低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与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2学时2学分学位课外国语96学时6学分学位课学术报告与讲座32学时2学分学位课第二外语64学时4学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32—48学时2—3学分选修课专业课32—48学时2—3学分选修课7(二)教学组织与修课要求1.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文件的精神,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为必修课程。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一、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

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成为

当务之急。为了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工程科技人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特制定本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二、总体目标

本专项试点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一流的工程科技人才,强

化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工程创新能力,增强工程研发能力,为我国工

程科技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持。

三、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1.培养模式创新:

本专项试点将采用“导师制+实践培养”模式,强化学术导师的指

导作用,同时注重学生在实践领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设置调整:

针对工程硕博士培养的需求,本专项试点将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创新设计课程等,更加贴合学生工程实践需求。

3.实践环节加强:

本专项试点将加强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培养,包括工程项目实训、企业实习、科研项目参与等,提高学生在工程领域的技能和经验。

4.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本专项试点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术论文和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

5.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本专项试点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团队项目,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和协作能力。

6.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

本专项试点将建立完善的学生培养评估体系,包括学术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科学的评价和反馈。

四、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学术导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学术导师的指导水平和实践能力。

硕博培养方案

硕博培养方案

硕博培养方案

第一篇:硕博培养方案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5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专业研究人才。政治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修养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部门以及高新技术单位输送高质量的开拓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材料连接工艺与控制

研究先进材料连接的新原理、新技术、以及材料连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智能控制,促进高质、高效、低耗、洁净连接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2.材料熔体结构及其遗传工程

研究材料的液体结构和物理性质及其计算机模拟;材料液态结构与固态组织的相关性、以及凝固过程控制;促进铸造新型和特种材料的设计与制造、先进熔铸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材料塑性成形仿真与模具技术

研究材料塑性成形新工艺、机理及计算机仿真技术;模具CAD/CAE/CAM;快速原型与快速模具制造,以及相关领域高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

4.铸造合金及其复合材料

研究铸造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形新工艺;凝固过程和组织形成规律;以及新型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三、学习年限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的学制为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指导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指导导师任组长。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高层次工

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目前我国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

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培养模式单一、培养质量不高、与实际需求不

够契合等问题。因此,对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方案旨在通过试点培养,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硕博士培养

新模式。

二、目标

1.培养质量提高:通过试点培养方案,提高工程硕士和博士的培

养质量,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

2.培养方式多样化: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包括学术型和专业

型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3.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促进工程硕博士的跨学科合作,培养具

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三、试点内容

1.建立导师队伍

建立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导师在内的合理、多样化的导师队伍。学术型导师主要负责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型导师则负责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导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工程硕博士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主要包括工程基础知识、科学研究方法等;而专业课则根据不同工程领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专业知识课程。

3.强化跨学科交叉培养

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比如,工程类学生可以选修理工科领域的课程,理工科学生可以选修工程类领域的课程,以深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

4.实践环节丰富

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提供更多实际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拓宽视野。

博士培养方案

博士培养方案

博士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案工作、组织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见附表。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突出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允许提前答辩并申请学位;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提出延长报告或申请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均按结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学分。

博士生学位考试课程应包括: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学时:课内学时;学分:学分。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一、引言

工程硕博士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为了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我校决定进行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二、改革目标

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

2.探索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3.促进学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三、改革内容

1.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创新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我们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基础课程外,将加强实践

环节,提高实践能力。教学模式上,将采用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学习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2.导师制度改革

导师制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加强对导师的考

核和评估,并对导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指导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

鼓励导师与学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3.科研环境和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加大对科研环境和实践基地的

建设投入,完善实验室设备和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

4.实习实践和科研创新

在实习实践和科研创新方面,我们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

和科研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试点范围和实施方案

我们将在部分工程领域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通过

跟踪和评估试点学生的培养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为全校工程硕博士

培养改革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和经验。

五、培养成果评估

在试点的最后阶段,我们将对试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学术成果、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等多个方面。并将根据评估结果对改革方案进行总结和完善。

东北大学-04版培养方案博士培养方案及论文量化标准

东北大学-04版培养方案博士培养方案及论文量化标准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也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它从总体上研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根本规律。它还结合实际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本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方法论等。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3.毕业后能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或能够从事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研究、科技文献编辑工作。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有科技哲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科技哲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20。

四、研究方向

1.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

2.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3.企业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哲学

5.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

五、课程设置必修课名称

04672004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04682007 外语04671001学术报告与讲座04673001技术哲学概论

补修课:

04673002哲学史与西方科学哲学04673003科技史与现代自然观导论

选修课名称

04673004科学技术学

04673005技术创新论

04673006 科技政策学

六、学位论文要求

1.入学后(开题前和答辩前)要集中进行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开题或答辩。

2.全日制博士生在入学后一年半开题(在职攻读两年),开题报告要反映论文的创造性,并有覆盖50篇以上文章的文献综述(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30篇),在开题前还必须在指定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文章,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得开题,可将开题时间延期半年。

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 2019 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

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 2019 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
4
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
2019 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人数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2
(联系电话:0431-85168215
联 系 人:傅瑜慧)
考试科目
备注
招收跨学 科考生, 不需加试
010102 中国哲学 01 中国古代哲学 02 中西哲学比较
元永浩
(联系电话:0431-85166390 联 系 人:赵毅博)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1 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理论研 究 02 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
王胜今 于潇
2
招收跨学
科考生,
不需加试
①1001 英语或 1002 俄语或 1003 日语 ②2174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 学) ③3198 综合(含人口经济学、资源环境经 济学)
6
1.考生(含军人)本人居民身份证件原件。 2.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 3.已获硕士学位人员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 4. 在 国 内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者 , 上 传 由 教 育 部 学 位 与 研 究 生 教 育 发 展 中 心 (http://www.cdgdc.edu.cn/)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原件。 5. 在 国 ( 境 ) 外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者 , 上 传 由 教 育 部 留 学 服 务 中 心 (http://www.cscse.edu.cn/publish/portal0/)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原件。 6.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专家推荐书”。 (三)考生按网上报名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后,再下载有关表格。 四、交验材料 凡符合南方研究院 2019 年博士生报考条件的考生,网上报名之后请及时与南方研 究院联系,并提交报考材料。 需提交的材料如下: (一)考生需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本科和硕士毕业证、学位证书及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三)“博士报名信息简表”一份(网上下载并打印,“本人自述”栏的内容均由考 生本人填写,签名由考生本人打印后手写)。 (四)“专家推荐书”两份(推荐人应为与考生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 技术职称的专家)。 五、网上报名确认 (一)网上确认时间:2019 年 3 月 7 日—3 月 8 日。 (二)我校 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不再进行现场确认,以网上确认为准。考生须在 网上确认唯一报名号,具体报考信息以网上确认信息为准,一经确认不得修改,因考生 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六、准考证的发放 (一)报考我校南方研究院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 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 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研究⽣培养⽅案

博⼠研究⽣培养⽅案

⼀、学科概况

“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是医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学科分类,是“公共管理”⼀级学科所属的⼆级学科。

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前可谓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如卫⽣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卫⽣法学(Health and law)、医疗保险学(Medical insurance)等加盟,使得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泛;另⼀⽅⾯,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两门主⼲三级学科也不断产⽣新的分⽀学科,如社会⾏为与健康(Social behavior and health)、医院管理(Hospital management)、医学教育管理(Med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卫⽣⼈⼒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卫⽣政策与卫⽣体系科学(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sciences)等,⼤⼤推动了本学科的深⼊发展。

社会医学与卫⽣管理致⼒于揭⽰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属性,分析社会、经济和⽂化因素与⼈类健康之间的双向影响,概括和总结卫⽣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证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通过社区实践,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化发展⽔平的社会卫⽣措施。本学科培养的⼈才除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作外,⼤多在卫⽣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岗位上⼯作,将所学应⽤于实践,以提⾼⼈群的健康⽔平。

吉林大学地理科学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地理科学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机关管理部门及大型企业、公司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教学与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地理科学、海洋地质学、环境科学、数字地质科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等学科硕士学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质学、现代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概略了解当代地理科学某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与规划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扎实的地质学基础;

2.初步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术、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

3.具有对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及人—地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本能力;

4. 具有一定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5. 初步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6.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矿物学与岩石学,地理科学,第四纪地质学。

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现代地貌学,城市地质学,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遥感技术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 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瞄准国际一流大学, 坚持质量第一,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作为毕业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专门知识。具有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如下几个方向:

1、应用地球物理;

2、数学地质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评价;

3、应用地球化学;

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5、资源环境评价与信息处理;

6、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40学时,2学分)

(2)第一外国语(120学时,4学分)

(3)基础理论课(下列课程可任选2门)

应用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应用地球物理解释理论

非线性物理学

现代信号处理

元素存在态理论

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数量化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地质统计学

3S技术及其应用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

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

专家系统原理

(4)专业课(下列课程可任选1~2门)

应用地球物理学专论

应用地球化学专论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资源环境系统正反演模型方法

国土与环境遥感应用专论

高级人工智能

智能测控系统设计专论

高等地震波成像理论

近代电磁波成像理论

2、选修课:(下列课程可任选1~2门)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进展

非线性理论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

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成分

海洋科学进展

科学可视化算法及系统

近代电磁理论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概论

环境化学地球动力学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地学中的定性数据分析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

近代数值方法理论

近代数值方法理论地学应用专题

地学中的非线性理论

地球环境与地质灾害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科学思维与科技写作

第二外国语;

其它(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可申报另行开设其它选修课)。

开题报告与学术活动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指导教师应尽早确定每位博士研究生的选题范围, 并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 提出论文选题范围, 并举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由论文开题报告评议小组做出评议, 评议合格者, 确定论文题目, 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正式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博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及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应由专业统一组织公开进行。

博士生在开题报告前, 应完成至少80篇的专业文献阅读, 其中外文文献量不少于二分之一。

论文进行中应按计划由博士生在系或教研中心学术会议上作至少1次阶段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学习期间参加4个以上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举行的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不包括开题报告)。完成以上各环节,可获得2个必修学分。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达到国内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或被使用部门采用,有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在博士生学习和研究期间,应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的学术论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点学科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点学科博士生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