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
一、导入设疑,揭示课题
1.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
第一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第二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
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有什么发现?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景物?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有一定的独立性率先品读这段,为后文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铺垫,也避免影响品读刘备言行的整体效果
2.“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快速浏览课文,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三、三顾茅庐表“诚意”
1.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读了本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板书:诚)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__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刘备的诚心诚意,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二教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三国》中极为脍炙人口的一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知道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现在,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课文详写的是“三访孔明”这一部分,也就是“3、4、5、6、”自然段。
2、初读三顾内容,要求:1、长话短说,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直接写刘备及侧面写天气、张飞等语句的品读,已经感受到了刘备的那份真诚,对吗?板书——诚
师: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诚心的语句划下来,学生默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推敲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1、屏幕出示“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重点点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
师:老师不明白了,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前呢?学生交流(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高高在上,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板书——下马步行)哦!原来如此,你们可真懂刘备的心哪。指导朗读,读指名——(点拨:真会读书,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这几个词上加强了语气,感觉刘备的心意更诚了,来,我们学着读读这句话。——齐读。
《三顾茅庐》参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三顾茅庐》参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三顾茅庐》参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三顾茅庐》参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学习《三顾茅庐》中的人物形象。
3.明确孔明对刘备的重要作用及其领导才能。
4.学会运用合理的语言表达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学习《三顾茅庐》中的人物形象。
3.明确孔明对刘备的重要作用及其领导才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深入了解《三顾茅庐》《三国演义》方可领会故事的真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史实意识。通过讲述著名故事《诸葛亮三顾茅庐》引出本次课程主题。
2.讲解
讲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使学生明确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了解了解“玩世不恭、不张扬”的孔明形象,了解“仁义、节俭”等为人处事的风范,加强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同时,通过解读孔明替代草船借箭的场景以及托孤之言,引出孔明对刘备的重要作用及其领导才能。
3.思考
通过老师引导和学生思考,探讨怎样才能不魂飞九霄,留一份实在在世间。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举出具体的事例,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
4.讨论
讨论孔明的领导才能及其对刘备的影响。
5.总结
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复习精髓,检查课程效果。
四、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通过情境营造、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的人物。
2.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对学生的思考作进一步的引导与加强。
3.课前留居,听铃号上课,反思、记忆和拓展,共享新课。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课题质疑,初知大意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读一读 : 分角色朗读张飞 、 刘备的话 。 ( 1 ) 刘 备 生谁 的气? ( 张飞 ) 生 张飞 什么 气?( 嚷着要 捆诸葛亮 ) ( 2 ) 读一读 张飞 的话 , 从 中你能感受到 张飞是个怎样 的 人 ?从 哪 些 词 中感 受 到 的? ( 3 ) 刘备还说 “ 这次你 就不要 去 了” , 想一想 , 他 们桃 园 三结 义 , 感情多深啊 , 为 了请 诸葛亮 , 刘备还 不带兄弟 去 了, 从 中你能体会 到什 么? ( 4 ) 对 比读他们俩截然不 同的态度 。 品一 品 : 刘备说的话语 , 从 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师( 小结) : 刘备 为了请 了两次 都没有见到 面的诸 葛亮 , 却跟他结拜兄 弟张飞生气 , 可见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再读一读 : 读 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预设二 : 刘备来到诸葛亮家 的句子 ( 离诸葛亮 的住处还 有半里 多路 ……同诸 葛亮见 面) 。 ① 圈一圈 : 从哪些词语可 以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 ②说一说 : 学生充分地读这段话 ,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 ③ 问一 问 : 同学们是怎么理解“ 恭恭敬 敬” 这 一词 的呢? 想一想刘备 “ 等了半晌的工夫 ” 、 “ 又等 了一个 时辰” 是什 么 样子 呢?从 “ 等了半晌的工夫” 和“ 又等 了一个时辰” 你 能体 会 到什么 呢? ④读一读 : 读 出刘备恭恭敬敬 的样子 , 读 出刘 备的诚心 诚意 。 设计 意图 : 遵循 阅读教学双 向心理 的原 则 , 不仅让学 生 知道 内容 , 更是为 了让学生知道 内容是怎 么写的 , 引领学生 体会课文 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 的作用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三顾茅庐》是中国经典红色电视剧,讲述了刘备三次上茅庐拜访周瑜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刘备的智勇和机智,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友情、忠诚等价值观。通过教授《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吸取到实际生活中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2.掌握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胆识,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创作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导入和背景知识讲解(15分钟)
•给学生简要介绍《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
•解释中国古代文化中重友情、忠诚等价值观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共同阅读《三顾茅庐》故事(20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文本,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提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三顾茅庐》中体现的价值观和人物形象。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角色扮演和表演(2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刘备和一名周瑜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文本进行表演,展示刘备的智勇和机智。
•其他学生可以扮演其他角色,观看和评价表演。
5. 创作作品展示(25分钟)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创作与《三顾茅庐》相关的作品,可以是诗歌、绘画、乐曲、故事等形式。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
学习目标:
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三个重点词语。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培养以诚待人,诚心实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学习思路: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读诗句:回忆《三国演义》中的有名人物性格。重点谈论刘、张、关、诸葛四人。引出《三顾茅庐》直接学习生字、词语。
仰慕大贤谒见
老师把它们故事的经过编在一组句子中,谁能读一读?《求贤》
卧龙冈未见大贤,风雪中轻扣柴门。步行久等识先生,三顾茅庐成大业。
二、整体感知文本,一读课文。
同学们,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诚)
理解课题:刘备三次去草屋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大业。
三、推敲张、刘对话,个性感悟人物形象。
1、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向重点推敲对话靠拢。
(1)抓对话品读(幻灯2)
a、品读刘备、张飞第一次对话
重点品悟:胡说、大贤及反问句。
b、自由对读后三次对话
同桌对读——推选同学读(听出了什么)
c、集体引读四次对话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学生读)刘备斥责他——(学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学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学生读)张飞想了想,知趣地说——(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由来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2. 学习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 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教学难点:
1. 理解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底蕴。
2. 运用成语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教案。
2. 相关历史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成语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
2. 提问:你们听说过“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
1. 介绍“三顾茅庐”的背景和历史故事。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三、词汇学习(10分钟)
1. 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解释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提问: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二、深入讲解(15分钟)
1. 分析成语“三顾茅庐”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底蕴。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个成语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
三、小组讨论(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三顾茅庐”这个成语。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2.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由来和用法,并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注重词汇的学习和运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将目标3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4为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第一章:导入
1.1 课程背景
本节课将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领略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品质和智慧。
1.2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情节和意义。
2.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1.3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第二章:故事讲解
2.1 故事梗概
讲述刘备为寻找人才,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诸葛亮,使其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
2.2 故事细节
2.2.1 刘备首次上山拜访诸葛亮,遭遇诸葛亮出门。
2.2.2 刘备第二次上山拜访,诸葛亮仍然不在家。
2.2.3 刘备第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终于被其诚意所打动,答应出山。
2.3 故事意义
2.3.1 展现刘备的恒心与毅力,教育学生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
2.3.2 强调人才对于国家、企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章:历史文化知识
3.1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介绍三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3.2 人物介绍
3.2.1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仁爱宽厚,有很高的领导能力。
3.2.2 诸葛亮: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睿才星君”。
3.3 相关成语
3.3.1 三顾茅庐:形容拜访求贤的诚心。
3.3.2 卧龙:指诸葛亮,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
第四章:小组讨论
4.1 讨论主题
“三顾茅庐”故事中,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4.2 讨论方式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篇一
周五下午。在镇教研活动上,王雪老师执教的《三顾茅庐》一课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课堂开放而具有活力。
1、本课紧紧围绕着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以课题“三顾”为主线,进行课文的教学。
2、学习课文时,教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诚心诚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男女声读、师生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中的`“诚心诚意”是真的。
3、比较。通过比较刘备斥责张飞的对话。“张飞嚷道,刘备生气地说”,让学生体会到张飞的鲁莽、刘备对人才的尊重。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学生基本上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4、引入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了解刘备与张飞的感情之深,从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同时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组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二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
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重才之心。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 提高朗读感悟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刘备的诚心与诸葛亮的高尚品质。
2. 朗读感悟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
1. 学生预习《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2.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 提问:“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哪两位人物之间?
二、自主学习
1. 学生自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情节的精彩之处。
三、课堂讲解
1. 教师讲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强调刘备的诚心与诸葛亮的高尚品质。
2.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品质。
四、课堂练习
1. 学生朗读故事情节,注意语气、表情和情感的把握。
2. 学生分角色扮演刘备和诸葛亮,进行情景再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2. 提问:通过细节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刘备和诸葛亮哪些品质?
二、课堂讲解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细节描写,如刘备的坚持和诸葛亮的谦虚。
2. 学生分享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和感悟。
三、合作学习
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课堂练习
1.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选择一个历史人物,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其品质。
24 《三顾茅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4《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顾茅庐
一、谈话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品读语句,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初读感知一一理情节
跳读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
看标题思疑问找答案,浏览阅读提示筛信息。整体感知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答案示例:“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刘备三次拜访孔明,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处境困难的自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刘备先拜访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干请到了孔明出山。
明确:
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
过渡: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故事,在此之前。
资料链接:
1.司马徽初荐(刘备初得诸葛亮的消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
可安天下”。)一一只知其有安天下之才。
4.徐庶走马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θ
《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顾茅庐》这个经典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对于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顾茅庐》的情节,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情感。
2.熟悉并背诵《三顾茅庐》中的经典诗句。
3.学会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规则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2.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4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一、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影像资料,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这其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设计理念:教师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大胆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导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语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走进情境中去。)
板书课题。讲解“顾”“茅”“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请你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再认真地读一遍课文。
2、老师希望你们读准这些词语。(出示词语)
检查读音(开火车)打乱顺序读比赛读做《补充》第一题反馈
字形词义
(设计理念: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习能力,上课就跟进检查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文重点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呢?课文可以分为三段,说说段意。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结合《评价》中的预导和课文中的段落,也可以用课题扩展法,自然段段意叠加法。指名说。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无声地渗透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概括归纳)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谁能说说现在我们用“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多指什么?(仅仅指刘备请诸葛亮的事吗?)
师板书:诚心诚意)
2、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把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画出来,在关键的词语下加上点,然后有感情的读一读所画的句子,最后在组内找个伙伴说说你对所画句子的理解。(教师巡回,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3、在班级找个适合你的学习伙伴,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用你们认为最佳的方法来表达你们体会到的东西。好吗?(生合作准备,无需回原位)(设计理念:根据写人文章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画出表现人物特点“诚心诚意”的词语或语句;让学生多范围多形式地讨论交流。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更深入地把握了人物特点)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一、明确课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所表现的不同性格特点,体会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难点:三顾茅庐蕴含的丰富意义。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展示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经典小说《三国演义》在流传过程中留下了很多成语,其中,“三顾茅庐”就是最脍炙人口的一个。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来了解这个成语,这个故事。
板书:
三顾茅庐罗贯中
(二)走进课文
环节一:关注作者,了解背景
课件出示
1.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2.作品链接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翠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地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
2、通过文章的环境描写,对诸葛亮的侧面描写等体会,初步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阅读《三国演义》第37、38回。观看《三顾茅庐》电视剧。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关刘备、诸葛亮的经典故事等。
2、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三顾茅庐。用上课文中的词句回答三顾茅庐什么意思?
2、刘备第三次去隆中,凭什么打动诸葛亮?(板书刘备诚心诚意)
二、学习课文
板块一品刘备诚心诚意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画出相关语句,细细体会。(默读时间2分钟)
2、反馈
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温馨提示:按点回答,能说出三点以上)
A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第三次”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结合原著提示前两次拜访都没遇上诸葛亮)(板书第三次)
B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板书生气地说)
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结合“桃园三结义”故事。(汉末年,朝政府的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上表情动作朗读。
C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古人最讲究礼节,拜见重要人物,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娇,以表示尊重。半里多路相当于两百多米,怕惊扰了诸葛亮)(板书下马步行)
D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板书轻轻敲门)E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板书恭恭敬敬)
F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2)作者是怎么写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的?即用了哪些方法?(探究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板书)
(3)小结:刘备为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诸葛亮……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言所行,你会怎么想?(生畅所欲言)
(4)出示诸葛亮的《出师表》节选。三顾茅庐,刘备终于请出诸葛亮辅佐,从此诸葛亮走上了为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21年后回忆这段经历,写下了这几句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i)鄙(b),猥(w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
3、看视频《三顾茅庐》,再次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或
者比较课前布置观看,课堂上谈电视与文字的区别,感受。
板块二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一次,试题中出现这样的一道题:诸葛亮值得刘备如此器重吗?你觉得呢?结合文本说明理由。你该怎么解答。(时间2分钟)前一分钟独立思考,后一分钟小组交流。
2、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寻找理由。
3、反馈:你从文中找到哪些理由?下面我们将进入“百家讲坛”时间。
A刘备前往隆中路上所看到的的风景:(出示)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到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朗读。
(2)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你们发现了吗?这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其实等待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板书诸葛亮腾飞卧龙)其实他时时都在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板书比喻)(3)这表面是风景描写,其实是在写诸葛亮(以景喻人)。好山好水卧虎藏龙,是个理由。一起来再读读景色秀丽宜人的卧龙冈吧!
(4)出示“——来到————只见”,我们也用这句式写一处你见到的景色吧!
(5)交流分享。
B诸葛亮真的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真的很有能耐吗?你还找到什么理由?
(1)出示: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2)引出资料: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当时群雄纷争,天下大乱)
(3)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又是一句(比喻句)“茅塞顿开就是——拨开云雾见青天”
(4)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的确很有才华,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板书雄才大略)
(5)朗读:我们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有了这样的体会一定把这段话读好。(板书茅塞顿开)
C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引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这句话可以换成一个词——如鱼得水,把什么比作什么?(刘备比作鱼,诸葛亮比作水。)(板书如鱼得水)
三、、拓展延伸
1、我们班同学读过《三国演义》了吗?诸葛亮出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