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五年级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点
五年级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点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4.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5.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有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地球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
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
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
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最高可达5000℃。
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可能是固态物质。
7.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很猛烈,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现在的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9.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10.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1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精品】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3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_教科版 (1)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一、科学概念:1、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3、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4、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6、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7、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比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就像地震、火山。
8、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9、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l 0、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2、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3、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14、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严重,无植物覆盖比有植物覆盖侵蚀严最,土地的坡度大比坡度小受到的侵蚀严重。
15、人类自身的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最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L6、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7、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形成的,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形成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1、地形特点山区——地势高,蜿蜒起伏,山脉重叠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内蒙古是高原,新疆吐鲁番是盆地,西藏是高原。
3.地球上的海洋越来越多,陆地越来越少。
中国西部有许多山脉,东部有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可分为三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这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
6、大陆板块不断运动,如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7、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8、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10、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11.整个岩石风化成砾石,如果继续变化,砾石将变得越来越小。
1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比沙小的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砾的直径大于2毫米、沙的直径小于2毫米,粉沙的直径小于1/16毫米,黏土的直径小于1/256毫米。
13.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物和植物腐烂产生的黑色物质,盐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1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8、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9、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0.土壤侵蚀程度将受到土地坡度大小、是否有植被以及降雨量大小的影响。
2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溪流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复习
方案1: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坡度大
研究题目: 我的推测: 实验器材: 相同坡条度件小: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土地坡度的大小会影响土 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坡度大,侵蚀大;坡度小, 侵蚀小。 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 水器、水……
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土壤结构等
坡度大小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 上方,同样高度“降雨”, 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缓慢 变化
谷
地
地形
球
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缓慢 发生
外
自然力量
缓慢
部
变化
注意 安全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一
“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划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酒精灯、火柴、石块、镊子、盛水的烧杯等。 1. 点燃酒精灯(注意正确使用!)。 2. 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外焰上加,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比 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 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 六千米以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深 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图形 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地
球 地壳 的
内
地幔
部
地核 结 构
地幔上层(软流层)像一锅煮热的粥,充斥着岩浆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 岩石圈就漂浮在软流层上
地震 地壳运动
猛烈
地形 瞬间
火山 地壳、地幔运动
发生 较大
地 球 内
喜马 拉雅 山
两个大陆 板块碰撞
部
变化
地形 缓慢 发生
东非 大裂
两大板块 拉张
五年级第三单元《地球标准表面与其变化》知识点
五年级第三单元?地球外表及其变化?知识点1.地形指地球外表的形态,地球外表是上下起伏、曲折不平的,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陆地上的地形主要有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湖泊、峡谷等。
地形特色平原地貌宽广平展 ,起伏很小高原面积广阔 ,地形宽阔 ,周边以显然的斜坡为界丘陵上下起伏 ,坡度较缓 ,由绵延不停的低矮山丘构成山地地势较高 ,曲折起伏 ,崇山峻岭盆地周围地势较高 ,中间低平3.我国地形整体西高东低,西部多顶峰,东部多平原。
4.地形图上 ,用不一样的〔颜色〕表示不一样的地形,绿色常常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大海或湖泊。
5.地球上大海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惹起的。
地球内部有外到内挨次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局部,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相关。
地球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停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地壳是地球外表的一层薄壳,均匀厚度17 千米 ,但各处厚度不一。
地幔均匀厚度为2900 千米左右。
它是液态岩浆的起源地,但它的大多数是固体。
地核半径3470 千米左右 ,温度约 3000℃ ,最高可达5000 ℃。
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依据对地震波流传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那么可能是固态物质。
7.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停的变化,这类变化有时表现出来很剧烈,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 ,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外表的好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
8.很多科学家以为,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本来是一个整体,以后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此刻的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互相碰撞、分别、平移,进而致使地表的巨大变化。
9.好多的顶峰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 ,如喜马拉雅山 ,好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如东非大裂谷。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地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2、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西藏属于高原,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
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
包括:高原、高山、山地、丘陵、盆地、沙漠、峡谷、平原、海洋、湖泊、河流等。
从地图上我们知道哪些信息?3.盆地特点:四周地势较高,中间较低;山地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特点: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特点: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停地运动,驱动着地球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地球表层不断变化,有时猛烈,如地震、火山。
有时很缓慢,如流水、风、冰川。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52.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地震和火山;使地球表面发生极其缓慢的变化的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
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
如“喜马拉雅山”。
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缓慢地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岩石变化由四个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7、.岩石变化的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河道中的卵石变圆,主要是上游的高山在长期风化作用下,产生了许多裂缝,甚至崩塌,碎石在被搬运过程中,受到流水的冲击和相互摩擦,逐渐失去棱角的结果。
8.1963年,冰岛以南大西洋中,一昼夜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一块新土地。
.2019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拔高了3米。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浅。
)4.5.我国的平原大多在(河流的中下游)。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 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两个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两个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5.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4.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呢?(答:这是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
即岩石在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了变化。
)5.这些碎石再继续变化,会变成什么样?(答:岩石继续风化,最终会变成沙和泥土。
)6. 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答:地形的变化会造成岩石破碎,形成火山岛、火山湖、石林、溶洞、河谷、峡谷、瀑布……).土壤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腐殖质和盐分)。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颗粒最大的(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中间的是(沙和粉沙),直径分别(小于2毫米)和(小于1/16毫米);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直径(小于1/256毫米);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期末复习课件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ppt实用资料
•
( ×)
• 2、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 ×)
• 3、侵蚀使突起地方的土地流失,沉积填平了低 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 形地貌。
•
(√ )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一、填空题
• 16、房屋应该建在 坡度比较平缓 的地方, 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 植树和 种草 。
•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政府决定严重砍伐天然树,只要是为了
。
你能画出各种地形的简图吗?试试看
1、火山喷发只会带来危害,不会带来好处。
17、
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 )。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 1、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 有无植被覆盖
•
坡度的大小 降雨量的大小)有
关。
• 2、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水对国家造 成了重大损失。政府决定严重砍伐天然 树,只要是为了 防止水土流失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1、填空题
你能画出各种地形的简图吗?试试看
地形
特点
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 低矮山丘组成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 的陡坡为界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一、填空题
• 1、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主要表现( 2、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侵蚀)和
( 沉积 )。 ( )
3、侵蚀使突起地方的土地流失,沉积填平了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沙漠地区多出现石蘑菇,形成的主要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1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基础知识。
1、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还会引起板块的各种运动,如拉张、挤压等,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5、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7、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8、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9、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同时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0、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1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二、解释概念。
风化:岩石在大气、水、气温和动植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岩石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河流:是地球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的统称,它是由冰雪融化或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而成的。
河流的形成过程,也是流水对地表土地侵蚀的过程。
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水。
如果植被好,那径流中含土量少,较清澈;如果这个地方是一片荒漠,植被缺乏,那可能径流混浊。
三、举例。
高原:地形特征是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如青藏高原。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围绕,中间地势起伏。
如四川盆地。
平原:低平而宽广。
如华北平原。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如新疆的天山。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如山东丘陵。
四、简答。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1、地形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上下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阔,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内蒙古是高原、x疆的吐鲁番是盆地、x藏是高原的地形。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内部从外到里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局部。
绝大局部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宏伟的喜马拉雅山。
6、大陆板块不断运动,如互相碰撞、别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宏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7、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8、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9、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10、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1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1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比沙小的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砾的直径大于2毫米、沙的直径小于2毫米,粉沙的直径小于1/16毫米,黏土的直径小于1/256毫米。
13、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1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8、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拟轻。
19、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场。
20、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2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溪流聚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纱。
五年级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点
五年级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点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4.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5.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有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地球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
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
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
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最高可达5000℃。
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可能是固态物质。
7.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很猛烈,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现在的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9.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10.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1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科学概念: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
2.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板块分离: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从地形图上知道,我国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4.温州的主要地形是丘陵。
高原的特点:面积广大,地形开阔,海拔高,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如内蒙古。
山地的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陡峭起伏),层恋叠嶂。
如吉林长白山。
丘陵的特点:山顶浑圆,高低起伏,起伏较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如福建。
盆地的特点: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如四川。
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
如长江三角洲。
5.地球内部可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6.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
8.火山喷发虽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但是它也有好处,如可以改变地形、地貌。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10.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2.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排列为:沙砾—沙—粉沙—粘土。
13.细菌:分解动植物的残留物。
蚂蚁:在土壤中群居。
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植物的叶、根、茎: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蚯蚓: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即疏松土壤,寻找腐殖质。
14.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从雨水降落到地面开始。
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1、地形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内蒙古是高原、x疆的吐鲁番是盆地、x藏是高原的地形。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内部从外到里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6、大陆板块不断运动,如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7、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8、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9、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0、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比沙小的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砾的直径大于2毫米、沙的直径小于2毫米,粉沙的直径小于1/16毫米,黏土的直径小于1/26毫米。
3、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6、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基础知识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在地形图上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蓝色表示海洋。
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从外到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5.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6.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8.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9.(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0.风化作用改变的地形地貌: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
海南第一山东山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长期以来这些花岗岩由于温差及海水.海浪的侵蚀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云南的路南石林.弥渡的天生桥是石灰岩受水的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岩石→岩石碎裂→土壤)12.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颗粒最大的(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在地形图上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慢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其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基础知识1.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我们家乡的地形以(盆地)为主。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3.地球的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地球深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喜马拉雅山脉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分离)形成的。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6.在研究岩石受冷热作用的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酒精灯、小石块、火柴、一杯冷水、镊子)。
7.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
合物)(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9.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砂),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土壤微粒)。
10.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
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1.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大小)(植物覆盖程度)(降雨量大小)等。
12.河流的上游流速(快),所以河床布满了(大石块);下游的流速变(慢),所以河床堆满(细沙);河床中堆积鹅卵石的往往是河流的(中)游。
1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基础知识
1.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我们家乡的地形以(盆地)为主。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3.地球的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地球深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喜马拉雅山脉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分离)形成的。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6.在研究岩石受冷热作用的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酒精灯、小石块、火柴、一杯冷水、镊子)。
7.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
合物)(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9.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砂),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土壤微粒)。
10.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
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1.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大小)(植物覆盖程度)(降雨量大小)等。
12.河流的上游流速(快),所以河床布满了(大石块);下游的流速变(慢),所以河床堆满(细沙);河床中堆积鹅卵石的往往是河流的(中)游。
1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
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除了流水,还有其他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15.为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修筑水坝)(修梯田)(封山育林)。
16.在土地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容易被(侵蚀);在土地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容易发生(沉积)。
(居住安全)(交通便利)(土地肥沃)
17.建造家园时,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地形平坦)(远离地震带,地势平坦,离。
那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建造房屋:山坡较远,河水冲击力小)。
18.我们湖州市处于中国的(东)部,属于(下)游地区,所以我们这里的地形是以(丘陵、平原)为主,这样的地形特点是(地势平坦、起伏小,有不少低矮的山丘)。
科学探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流水的作用:
实验材料:各种岩石若干、带盖的塑料瓶、清水
实验过程:1.将塑料瓶中装如三分之二的清水;2.将各种岩石放入塑料瓶中,盖紧盖子;3.用手用力摇晃塑料瓶;4.几分钟后,停止摇动,观察现象;5.再反复操作几次。
实验现象:水变浑浊了,原来的岩石变小了,瓶底出现了一些岩石碎屑。
实验结论:流水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模样。
冷和热的作用:
实验材料:一块较大的岩石、镊子、酒精灯、火柴、烧杯、冷水
实验过程: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2.有镊子夹住岩石,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3.加热一定时间后,将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4.重复第2、3 两步操作多次;5.观察实验现象;6.这个实验至少两个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岩石碎裂了。
实验结论:冷和热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模样。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了解地形特点并连线
土壤分层填图。